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熬鹰航空业-第220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同样,回答他的则是更多地疑惑和不解:“没错,我们现在看到的这家被称之为中航西南的公司实在是发展的太快了,他们仅仅是抓住了八十年代这短短不到十年的时间,就实现了各种技术的跨代追赶,若非是我今天亲眼看到,打死我都不会相信他们能够有这么快的发展速度,这对我们欧洲国家来说就实在是太可怕。”
但很快又想起了什么,似乎是在给自己找借口,又或是是在安慰自己:“不过还好,我们又及时地对这头东方的巨龙实施了禁运,三十年前他们是如何渐渐地落后于世界航空工业的发展,那么今天他们还将继续走上老路,航空工业是整个国家或者世界的综合工业能力的体现,八十年代他们能够得到整个西方国家综合工业的支持,所以飞速发展,那么现在实施禁运之后,他们就只能得到自己国内有限的基础工业支持,落后世界的发展几乎是必然。”
这位法国人看起来对航空工业的研究非常透彻,同样对共和国的航空工业、基础工业的研究算是相当的清楚,至少在这时候看来它的判断是没有错误的,要是共和国没有飞速发展的改革开放,那么现在中航西南的辉煌也确实只是昙花一现。
但他们恰恰则是低估了共和国的发展速度,真的要到了2000年之后,单就是共和国自己的基础工业,同样也能够有很大的发展和提升,到时候中航西南的发展依旧是不可阻挡的,因为那时候更有了强大的经济实力做后盾。
而现在,骄傲的法国鸡当然没有意识到这一点,在一路上哼哼唧唧一番之后,最终还是很配合的按照之前法国政府的要求,只要满足要求就让通过,能够达到发证的标准就发放适航证,实在是法国人他不需要再玩什么盘外招,禁运的威力是绝对不能小觑的。(未完待续。)
第八百一十一章:傻眼了吧
能够按照正常的程序走下去,那当然就是再简单不过,很快仅仅在半个月不到的时间就完成了所有子系统部件的承包商生产资格审查,再加上飞机有一些系统是直接就国外采购的子系统,比如MPC…75的航电是采购了法国制造,那东西法国佬会卡脖子?
而一些德国制造的子系统同样也是不少,因此终于还是进入到了最关键的飞机总装质量控制审查阶段,虽然参观总装车间是很大程度算是有些涉密了,但考虑到这联合客机公司直接就是制造民用客机的,那就公开好了,反正天下也没有不透风的墙。
所以是当一队法国佬在长安城落地之后,就首先是非常有趣地看到了两种截然不同的景象,一条跑道把当地工业区分成左右两个不同的样貌,一边是几十年之年在苏联的支持下建造的苏系总装厂房,在经过这么多年使用和风雨的侵蚀之后,老式的钢筋混泥土厂房终究是在外面看来显得破败不堪,虽然隐隐约约也看到那边一装有四台发动机的大型飞机走下总装厂房,但总给人一种萧瑟之感。
在看了西飞的厂房之后,这群法国佬就打心底里的高兴,似乎他们就是看到十年之后的整个共和国航空工业一般,它们都是如此的破败不堪,那么心情大好的情况下,要再看跑道另外一边的白色建筑群,自然也就能够体验到过山车的感觉了。
为什会不爽?那当然是因为这联合客机公司新建的厂房实在是太牛逼了,首先第一眼过去联合客机公司的厂房本身就比西飞的钢筋混泥土厂房好看太多,而使用的也就正是后世最常用的钢构厂房,也只有这样的设计才可以把厂房的面积做到如此之恢弘,而这种足够巨大的厂房才能够容纳下专门为MPC…75客机设计的大型脉动总装线的安装。
一条大型的脉动总装线的占地肯定要比起汽车流水生产线更加庞大,虽然说在进行总装的时候,都是直接安装飞机的各个大型成品结构件如机翼、机身框段、起落架之类的,这很多的部件在之前都有预先总装成了大型的构件,这就比较类似造船工业中的分段造船法,对于这种大型的成品结构件其实也可以说成是‘分段’。
而为保证这些飞机的‘分段’生产效率更够跟上飞机总装线的需求,它们同样也是使用脉动集成装配线进行大规模生产,不过碍于MPC…75采用了广泛的分工生产,因而这些‘分段’的脉动总装自然在联合客机公司这边是看不到的。
但可以非常负责任的说,这一整条飞机的脉动总装线同样是需要用到配套的好多条用来生产‘分段’的脉动装配线,但真正最刺激人感官的还是飞机最终总装时的脉动总装线最牛逼,毕竟一架MPC…75的尺寸也是绝对不小,光是第一个站位总装起来的机身长度就达到了32米长,而整个MPC…75的脉动总装线因为是世界上首次建造使用,站位则是达到7个。
这也就意味着,刨去各个站位之间相邻的距离之后,就算飞机首尾零距离相连也需要生产线的长度达到200米,而事实则是各个站位之间是绝对有很大的距离隔开,以供人员通过和飞机的安全,最终也就使得MPC…75的脉动总装线长度达到了300米往上,为了有效控制生产线的长度,最终又不得不选择了采用U型来布置总装线,而如此长度又是呈U型布置,这就大概是一个普通的400米环形跑道切掉了一端环形的样子。
而这还仅仅是总装线的长度,配套给脉动生产线使用的不仅仅是总装线,还有一旁配套的零件库房之类的零碎,所以整个厂房的面积是绝对能够达到一个配备标准400米环形跑道的现代化操场大小,想想置身于这巨大的厂房之中到底是什么感觉。
就在法国人随唐昌红走进厂房的时候,刚正式开动生产线还没有半个月时间的MPC…75脉动总装线已经开始了工作,而每个站位之间的一次脉动间隔是4个小时,现在的MPC…75生产线上是一天工作9个小时,中午4小时,下午4小时,其中有1个小时来用作中间的一些比如某个站位出现特殊情况,需要延时等问题。
总的来说,现在MPC…75飞机的脉动总装线每天脉动两下,3。5天就能总装下线一架飞机,一个月倒是能够直接完成8…9架飞机的生产工作,说实话这速度确实不怎么好看,国外采用的老生产线一个月马力全开同样也能达到这样的效率,甚至还有所超出。
但这时候的脉动生产线就不一样,4小时是现在生产还不熟悉情况下的结果,而且这中间3、4号站位其实是一个原本需要5小时完成生产的站位分解拆开来安排的,若是真的需要全力开动生产,在后期3、4站位的工人在生产操作熟练之后,再配合采用作业共享的方式,其实3、4两个站位也可以合并成一个站位来进行生产,如此生产线就变成了6站位设计。
6站位的设计直接导致一架飞机的总装只需要3天时间就能完成,一个月就能够至少生产10架飞机,到时候共和国这边的联合客机公司在加上德国MBB公司的两条脉动总装线一起开工,一个月最高就能交付16…20架飞机,那么一年就是200架左右,现在储备中的600架订单不过是3年全速生产就能完成。
当然,MPC…75肯定不可能做到每年都有200架的订单收入囊中,大概能够达到每年一百多架就算相当不错了,到时候平均两条生产线每个月也就是各自生产当年订单5…8架而已,不过这时候又必须要考虑到之前积累的600架订单,在把它算进来之后,就可以和保证两条总装线在正产速度下生产10年,而10年之后的事情,那真的就是谁知道?
或许还到不了那个时候,联合客机公司这边的总装线就要改为生产新的120座级MPC客机了。
看到眼前这庞大的生产线,中间各种的AGV运输车从专用通道把库房中的零部件送到指定的站位,而与此同时最为激动人心的时刻已经到来,工人们全都暂时走到生产线划定的安全位置上,那边在统一的脉动管理系统遥控下,牵引车连带着固定飞机的工装一起
感觉到厂房中的光线突然一变,这不由得让乡下来的法国佬心里一紧,这尼玛是要干什么?而下一刻才发现原来的白色灯光已经变成诡异而又不详的红色,随后则是滑轮和8根铺装在生产线上的轨道之间轻微摩擦声,整个生产线7个站位上的飞机一起动了起来。
这就如同见了鬼一般,法国佬瞪大了眼睛表示完全看不懂这是什么节奏了,还能这样生产飞机?这完全没有见过啊,但是看起来还真特么的是高大上啊,什么空客波音麦道,你们都是渣渣啦!(未完待续。)
第八百一十二章:都给我老实点
这是整条生产线开动起来的第四次脉动,同样也就意味着第五个站位等待已久的工人们,也终于迎来了他们在这生产线上所需要装配的第一架飞机,移动到位的飞机编号为75…0012,意思就是说这架飞机是MPC…75自第一架原型机以来,工厂生产的第12架飞机。
到了第五个站位的装配时,整个飞机在前面四个站位中已经组装了大致的外形,现在需要的就是五号站位的工人按照之前培训的要求,进入飞机的内部进行液压管线的安装和调试,而这也直接关系到整个飞机的飞行控制系统能否顺利运行。
至于说在这90年代生产的飞机上为什么还使用老式的机械液压控制,看人家空客直接在七十年代末期设计的A…300上就直接使用了电传飞控,你这是不是有些太过于落后了?
其实,这种想法自然有失偏颇,MPC…75虽然也在控制系统中部分引入了电传飞控设计,倒是和当年的歼七四飞控设计思路差不多,但民航飞机肯定是要求安全要绝对地可靠,再加上603所也是第一次涉及到在大型飞机上使用电传飞控,各方面的经验都还不足,因而保留一整套的机械液压控制系统是肯定要有的。
而把完整的电传飞控用在民航飞机中,全世界范围之内也就只有空客这样干,其它的诸如波音、麦道之类的公司,他们在民机上引入电传飞控也同样是90年代才小心地试着接受,其飞控的电传化程度和这边MPC…75也是差不多水平。
这也就是说,并非是MPC…75的飞控有多落后,而是说空客在客机上使用的电传飞控太超前了,主流水平其实也就是现在MPC…75这种将电传试着装上去用,而飞机依旧保留完整的机械液压控制系统。
所以,这才有工人们拿着之前已经已经加工成型的管路,进入到飞机的内部开始按照规定的顺序,比照着图纸沿着飞机隔框的开孔进行着管路铺设安装工作,而其他的1234号站位则是重复着自己前十多天已经做过的工作,倒是6号站位的动力系统安装工作组还依旧眼巴巴地看着5号站位的飞机,而更远的7号站位则是直接连人都没有看到,他们还至少要等6天才能正式投入工作。
一次脉动成功之后的生产线恢复了平静,各个站位按照要求完成着自己当前的任务,而一旁的法国适航认证工作人员则是依旧没有缓过来,他们实在是不敢相信眼前所看到的景象。
一位中年法国人想来是受到的刺激不小,是撒丫子就想要往那边的总装线跑过去看个究竟。但他这行为肯定是不行啊,非工作人员进入工作生产线区域,万一造成生产事故怎么办?这生产线和线上的产品哪一个都不是这法国佬能够赔得起滴,就算赔了裤衩都不行。
那边随同队伍一起进入的工厂安保部门工作人员则是眼疾手快,直接就伸手把冲动地法国人凌空捞了回来,这种感觉就像是随手捞起了一只鸡鸭一样的轻松,倒是那法国人感觉自己被凌空飞起来之后,终于也还是回过神了,赶紧扑腾一番要挣开束缚。
感觉手中这法国人是冷静下来了之后,这把人放下,而随手又从另外一边拿起一顶安全帽扔过去,那种意思其实很简单,绝对就是:您即将进入联合客机公司的生产装逼现场,请带好安全帽!
没错,就是这种意思,以唐昌红为首的众人现在拿真是相当地高兴,虽然这条生产线并不是他们603所设计的,但这绝对是全世界上第一条正式投产的飞机脉动总装线,只此这一点也足以自豪。
“请注意一下,大家把所有摄像、存储设备都拿出来暂时交由门口专人保管,这一点希望大家能配合,前面还有专门的安检设备,我不希望到时候大家中有人被检查出一些不太友好的东西来,所以还请配合。”
说完之后就是一副你们自便的样子,而要是放在几年之前,这种待遇还从来都是共和国去参观国外的的大型生产线才有的待遇,现在就要反过来到法国人来享受了,真是三十年河东河西啊!
其实这法国佬中间当然是有人在此之前听说过一些风声的,为此还特意受到空客公司的私下沟通,在双方进行了一番不为人知的PY交易之后,这位原本是打算借着自己特殊身份来客串工业间谍,但这个时候一听到说前面还有专门的安检设备,这心里一下就虚了。
虽然他知道自己身上带的设备都是世界顶级的,但这终归还是有被发现的可能,特别是刚才一进入厂房大门,就看到那一番震撼的景象,他明显感觉现在联合客机公司的科技含量已经深不可测,自己这点小玩意儿恐怕很大可能要被查出来啊!
想到这里,它明智地感觉到空客的钱不好拿,还是小心为妙。
确定了要把拍照设备留下,那很快就有一个新问题来了,他的微型照相机是设计到西服的纽扣中,要这时候把东西取下来几乎是不可能那么容易的,而就算取下来交给这边的联合客机公司暂时保管,就钮扣相机那怪异的造型,那不还是要暴露了吗?
思来想去,总觉得最好的办法就是不进去参观最好,但这心里却又像是被猫抓了一般,总想着要一探这生产线的究竟,为此就只剩下最后一个解决方案。
硬着头皮,先是忐忑地解开了西服的扣子,同时又故作矫情:“这厂房里面的供暖很不错啊!连我这都微微感觉到有些热了,不错、不错,工程厂设计的非常人性化,这一点是能够满足我们适航证要的劳动保障的。”
而后,则愣是直接脱掉了订有钮扣相机的西服,就这样在共和国大西北,整个12月寒冬穿着一件衬衣大秀身材,这简直就是鹤立鸡群啊有没有,虽然这厂房供暖也确实不错,但也绝对不至于你直接热得脱掉外套吧,这就真的是太搞笑了。
大概公司安保部门是看出来了这里面的猫腻,但也并没有直说,这法国人都选择了按规矩办事,那咱也就给他留个面子好了,反正等一下还有一道关口来做安检问题,自己也不用担心什么。
而这反过来的,倒是突然对法国人衣服上的猫腻产生了浓厚地兴趣,待会儿等到法国佬进去之后,自己一定要好好地检查一下这衣服。
就这样,这法国人是万万没想到等他参观完成并回来穿衣服的时候,恐怕扣子就要少上那么一两颗了,可惜这还偏偏不能声张,这就真是尴尬了。(未完待续。)
第八百一十三章:新的项目
带着法国土包子参观世界最顶级的的飞行器生产总装线,而且还是在一向都不被法国人看好的共和国这片毒菜国土之上,那种双方完全不同的感觉实在是不好形容,用‘五味陈杂’这词想来也仅仅算是能够略微描述一二。
但实际上则是不管法国人如何想的,在最后阶段为期几天的考察之后,还是赶在12月中旬就完成了所有的资格审查,而当资格审查完成之后,那边法国民航局自然也是直接发放了之前就已经准备好的两试航证。
MPC…75现在是拿到了北约三大********的试航证,有了这样响当当地牌子挂在那里,加上经过半年时间的商业飞行测试之后,汉莎城际航空公司正式对外载客营业,首批虽然只有4架飞机可以投入使用,但后续依旧是可以每月增加三架飞机投入运营中,这样的交付效率绝对不低。
而也正是93年的圣诞节,德国民众在订购机票的时候,首次见识到了一种新的机型:MPC…75,而在德国媒体的宣传下,这架飞机已经是作为德意志本国航空制造业崛起的一个重要标志。
因而抱着想要体验一下飞行舒适度的乘客也着实不少,甚至后续几天中空乘连续发现了奇怪现象:有的乘客买了机票飞到目的地之后,马上在飞机返航的时候,居然又能看到上一班的乘客
德国的首航顺利,而共和国这边的联航公司也同样使用之前交付测试的一架飞机,进行了第一次川藏之间的高海拔民航客运飞行运输,而有些令人哭笑不得的则是这次国内的首航,虽然飞机的上座率达到92%,但是大部分居然也是外国人,一问才知道这居然是传说中的外国驴友团队,而大冬天跑到藏区旅游,也只有外国人才有这不怕死的精神。
所以说MPC…75的首航似乎更多是赚取了外国人的钱,那是否这也意味或者说是象征了一些什么东西呢?
伴随着飞机在啦撒机场降落,甚至不需太多的麻烦,部分藏民直接换而乘坐同机场的运七最新改进型,或者说是乘坐有了新名字的新舟30客机也没错,这架飞机的上座率虽然只有70%,但是后面货仓倒是装了满满地一舱,伴随着涡浆发动机的桨叶撕裂空气,新舟30则是执行着藏区人民出行的最后一级公共交通运输。
而这一年的12月底,杨辉则是在帝都渡过,同样伴随着杨辉一起的自然还有一些国内的政府高层,或者更加直接的应该说是杨辉陪着这些国家领导人一起全程等待着MPC…75和新舟30的首次藏区民航客运任务的消息。
而伴随着千里之外传来新舟30成功降落在当地一处简易机场,一直不苟言笑的民航局新任局长,陈局长算是笑了。
“好啊!我们共和国终于靠着自己的力量,完成了被称之为世界屋脊的藏区公共交通建设工作,在此之前的国外飞机,可同样也没有哪一款可以做到这样完美地同我们实际国情相匹配,所以我们要更好地为人民服务,终究还是要依靠自己的民航制造业啊!”
新的民航局局长同样是93年12月上任,而这位的上任之际就遇到了两款国产客机首次商业航行成功的这等好事,虽然这也有前任栽树的原因在里面,但新局长的运气好也要承认啊!新官的第一把火确实是在联合客机公司帮助下烧的相当红火,而这等结果也就顺利将他的事业在一开始就同联合客机公司绑到了一起。
以后的日子中,共和国的民航局就要改姓西南了,八十年代MPC…75项目在国内遇到的所有阻力,在往后的新飞机项目中,肯定也不会再发生,因此这也算是一大值得庆祝的好事
在帝都遥祝了MPC…75和新舟30的首航成功之后,一众官僚们终于是渐渐散去,但最后的总理办公室秘书则是匆匆走来,将杨辉和民航局局长留下,据说是要到中楠海商量一下关于MPC…75飞机的后续发展计划。
杨辉就知道国家现在看到了民航飞机制造业的巨大发展空间之后会忍不住,想要发展民航制造业是顺理成章的,而能够有国家给支持当然大有好处,之前藏区空中公共交通网建设项目就是典型的国家工程,联合客机公司在拿下这项目之后,几乎后面整个新舟30飞机的研制资金都是国家拨款70%。
所以说,杨辉同一边陈局长对视一眼之后,皆是笑着走进了汽车的后座,沉闷地气氛中陈局长倒是抛出了一大订单:“你知道,我们民航局有权利指导国内民航飞行公司的飞机采购,这次MPC…75客机的5+6两级座舱90座布局被指定用来做低客流密度的干线飞行,新的采购订单加起来已经有60架,你们可要好好地准备准备。”
说到国内的采购订单,杨辉就知道会是这样的结果,在国内只要你的东西能够堪用,又有国家政策的支持,要拿到订单也是非常简单,毕竟这年头民航公司都是国营性质,所以飞机采购还是要受到一定的国家政策影响。
甚至不需要任何的思考,杨辉直接就给出了满满地自信:“国内的订单我们肯定是能够吃下,60架不过是我们生产线全力开动起来之后半年就能完成的生产,倒是这90座布置的低客流密度干线飞机,肯定需要更加充足的动力才能保证飞行所需,所以这就必须要用CG…2000发动机才行,这一点国内的民航公司愿意承担风险?”
虽然杨辉和一众CG…2000的研发人员是信任这款发动机,但作为一款新研制的航空发动机,你就算是三巨头来研制,发动机前期的运营中同样也是有一些风险,国内民航公司在当年的运七项目中吃了亏,现在
但杨辉显然是忽略了一点,陈局长并不是太在意地保证着:“这就放心好了,你们这不也是拿到了法国的CG…2000发动机适航证了吗?有这一点就足以表明发动机是可靠的,到时候国内肯定采购CG…2000发动机,这原因就和MPC…75销售到美国的订单中全部都装配CF…34发动机一样,国家意志!”
最后略微较重地说了‘国家意志’四个字之后,也不等杨辉的回话,又转而换了一个话题:“那暂时先不说这订单的事,这次总理叫我们去谈话,那么杨总是认为大概会谈什么?我洗耳恭听!”
洗耳恭听么
既如此,那杨辉也不介意先提前沟通并统一一下口径:“这并不难猜,大概也就是关于MPC…75的后续发展规划而已,联合客机公司那边已经做了对民航公司的市场调查工作,数据表明国内在未来二十年之内对130座的单通道窄体干线客机需求至少为600架,所以项目组打算对MPC…75进行拉皮以增加机舱的长度,想来总理这次找我们谈的应该也是这事了。”(未完待续。)
第八百一十四章:禁飞区
似乎总理已经在此等上了有一段时间,而随着秘书把杨辉和民航局的陈局长一起送到,总理则是比较随意地招呼着两人到旁边的沙发坐下:“这边来谈吧!因为这次我们要谈的事情比较多,这边的沙发比较舒服一些。”
就这样,也便拉开了MPC…75的后续改进开发工作的商议历程,而这次的后续改进开发工作似乎也并不是那么简单,总理在会议一开始就提出了一个问题。
“MPC…75客机和CG…2000发动机之所以能够顺利地拿到西方国家的适航证,和这款飞机定位为100座以下的大型支线客机有关,虽然它也可客串一下小客流密度的干线客机市场,但由于空客、波音都没有关注这一市场,再加上我们的各种努力之下,这才颁发了适航证,现在我就想问你们要是把MPC…75改进到100座以上,觉得现在能够顶得住压力吗?”
都说国家高层什么的对各个行业具体情况并不会太熟悉,但这次总理的一番话倒是直接颠覆了杨辉的认识,对于别的领导还不敢说,但至少现在这位总理对民航制造业应该是仔细调研并听取过汇报,要不然也不会一上来就问到如此尖锐而又一针见血的问题。
同样,那边民航局的局长马上就要在民航领域摸爬滚打,自然还是要对民航飞机制造业有一些清晰的看法,所以简单的三人会议中都还算是对这次谈到的问题有比较深地认同,也知道这次若是打定主意要进入到100座以上的干线客机领域,压力绝对不小。
这时候的杨辉心里面自然是诸多五味杂陈,像联合客机公司这种以制造支线客机起家的飞机制造公司,通常都是在公司完成了基础的支线客机型号布局之后,便开始聚集起所有力量,转而开始冲击737这类全世界需求量最大的窄体干线客机市场。
上一位面九十年代冲击这一市场的支线客机公司一共是两家,分别是荷兰的福克公司,以及印度尼西亚的努桑达拉公司,但非常遗憾的则是这两家在上一位面90年代冲击窄体干线客机的公司,最终都是以失败告终。
荷兰的福克公司自然不用多说,那是从一次世界大战就存在的世界最老牌飞机制造商,一战中对协约国造成巨大损失的‘福克灾难’那就是福克公司生产的战斗机给打出来,因而这家公司绝对是牛逼。
而二战后的福克公司则因为他们之前为德**队生产了BF…190战斗机,因此被盟军好好得搜刮了一番之后,便彻底失去战斗机的制造能力,但战后的福克转而进入到客机制造业,从支线客机开始做起,到了83年的时候几乎是和MPC…75为同一个时间节点,开始了一款气动和上一位面共和国ARJ…21极为相似的大型喷气式支线客机福克100的设计。
而这架福克100飞机则仅仅只是刚好定位在最高载客107座,且定型交付在88年,那时候的空客、波音还没有什么默契,他们更多是认为福克100是同麦道公司的MD…82或者MD…90进行竞争,因而自然是愿意听之任之的并未发起对福克公司的绞杀,反正坐山观虎斗也是不错的选择。
但很快,随着福克100在88年成功定型并交付,福克公司开始野心膨胀,又开始了准备对福克100进行拉皮手术,直接要准备进入到130座的窄体干线客机市场。
而恰好在这种情况下,随着波音和麦道公司之间的合并,波音公司自然是接手了麦道手中两个不错的项目:麦道90和麦道11,而后的麦道90更名为波音717客机,载客也是110人,这也就意味着不管是福克100还是后续计划中的改进型都和波音展开了正面竞争。
这下福克公司悲剧了,此时又恰逢空客公司准备开发A…318进入到100座的小干线客机领域,因而空客、波音这两个唯一剩下来的干线客机巨头就开始了对福克公司的绞杀。
而在两巨头的联合绞杀之下,很快福克在97年就宣布破产,原本前途一片光明的福克100就此停止生产,该型号飞机共计只交付了284架,之后就关荣了,而福克也成为了第一个被空客、波音联合绞杀掉的挑战者。
在90年代同样有此遭遇的还有印尼航空制造业,别看印尼这国家不咋滴,但实际上他们也有过辉煌的航空制造业,比如前面提到的福克公司创始人就是在印尼长大,而印尼自己也在二战后有着一条颇具特色的航空工业之路。
印尼被誉为“千岛之国”,岛与岛之间非常需要航空运输。在苏哈托时代,印尼决心全力发展自己的民族工业,努桑达拉公司。这家公司在德国留学归来的哈比比总经理的主持下,一方面是从西方大量引进专家,另一方面则是同时派出大批工程师到西方学习航空制造技术,该公司鼎盛时期拥有员工近2万人。
而倾印尼举国之力的努桑达拉公司,先是与西班牙合作研制了30-50座的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