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熬鹰航空业-第17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作为型号总设计师的温总师,那是对整个项目都知道的非常清楚,粗略地评估了这一改进方案所带来的效果之后,却依旧是愁眉苦脸。

    “MTU方面提供的方案的确很有可行性,我们通过对低压转子的大改、核心机的小改两方面,应该可以做到给发动机增推加约一吨左右,但要实现最后的目标,我们还要继续想方案才行。”

    原本是7。5吨的设计标准,而CG2000在之前的测试中就已经达到7。8吨的最大推力,现在的改进若是可以增加一吨推力的话,8。8或者9吨中间应该是可以达到的。

    若是再对风扇进行一些改进,继续优化齿轮减速系统,使得外函道风扇的性能再增加一些,发动机最后突破9吨,达到9。1或者9。2吨应该是不成问题。

    就这一点来看,要是把它装上MPC的后续改进型,似乎也还可以算是勉勉强强够用,当然,这前提是在后续的飞机改进中需要把一些没有太多必要的附加设备取消掉。

    比如前不久首飞中立功的机尾放摩擦系统之类的东西应该就得要拆掉,再加上MPC系列的3。4米机身内部截面要比较窄一些,导致整个机身外截面也要稍微苗条那么一点,因此风阻系数也能有所优化。

    这样算来,只要后续的MPC改进型不飞高原航线,最正常的三级座舱布局应该也可以达到波音737—600那样的110人载客,采用高密度布局甚至能达到130人的最大载客量。

    不得不说这样的改进还是可以接受的,但这种采用高密度布局才达到130人的载客量,真的能够完全满足共和国、乃至国际市场在2000年之后的需求?

    恐怕这还远远不够,高密度座舱布局130人的机型,这也就仅仅是空客A319的级别而已。

    “这样的改进也确实能够说的过去,用于开发110—130坐的MPC75后续型号是可以满足需要的,我看就按照这个方案改进吧!”

    对于现在这种情况,虽然没有达到要求的增加两吨推力达到9。5—10吨之间,但其实也还是够用了,至少杨辉本人已经是比较的满意了。

    然而,当打开了增推的魔盒之后,区区的增加到9。2吨的推力怎么够,温总是现在是站出来高呼着。

    在2000年之后的窄体客机这一市场中,大头的一直都是空客A320—200和波音737—700/800这些客机,它们仅仅普通布局就有150人,高密度布局甚至要达到180人。

    几乎是敲着桌子,温总师直言不讳:“要想正面和A320、B737两系列飞机对抗,MPC就必须要有150—180座的型号,而我们配套的CG2000最高也同样得要增推到12吨左右才行。”(未完待续。)

第六百三十六章:CG…2000…3

    将原本设计为7。5吨级别的发动机增加推力到12吨,这样的技术跨度之大,饶是杨辉也有些迷糊了,CFM…56系列能够从9吨覆盖到15吨,这是因为人家核心机牛逼啊,一开始用的就是军用大推的核心机,相比之下CG…2000采用的中推核心机就属于先天的定位不同。

    作为从中推核心机基础上发展出来的一款大涵道比涡扇发动机,虽然用上了一系列比较激进的技术方案,使得这款发动机的性能是相当不错,但这东西真的想达到12吨的门槛,这还真的是有些困难,除非

    “那么温总师的意思是说,我们要在CG…2000的基础上使用长涵道混合尾喷管技术?”

    事实的确如同杨辉所猜想的一样,在温总师看来,要想实现CG…2000系列发动机最大推力达到12吨的门槛,除了采用刚才说的这一技术以外,其他的是别无选择。

    终于还是要走到这一步了,不过杨辉也并不为此感到失望,要是真的能够给CG…2000发动机开发到这一推力级别,其他的也就别无所求了,差不多对整个中推核心机的开发也就是全部完成了。

    所谓长涵道混合尾喷管技术,就是指的是通过延长外涵道机匣,一直要到发动机的尾喷管处,这就和高涵道比涡扇发动机通常使用的外涵道、尾喷管平行排气技术有了很大的区别,说的直白一点:这种技术开发的就类似一台没有加力燃烧室的军用涡扇发动机。

    它最大的好处就是可以把外涵道的冷气、内涵道的高温燃气通过掺混器混合到一起,和传统的高涵道比涡扇发动机冷气、热气分开排放有了很大的区别,这带来的好处则是非常之多。

    首选,混合排放可以使风扇的效率显著提高,不管是处于大功率输出的飞机爬升阶段。还是空中的经济巡航阶段,它都有很好的效率提升。

    同样的,采用这种技术之后,内外涵道气流掺混率可以达到百分之七十以上,就可以降低尾喷管的排气温度,减少内涵道气流的热损失。內外涵道气流的产掺混之后,还能够有效的降低排气速度。

    这些好处之多是数都数不过来,综合了这些好处之后,发动机的工作效率、推力都可以有一个非常大的提高。

    工作效率的提高之后,就可以使装备这种发动机的飞机在飞行中可以有效降低油耗2%…3%,甚至连发动机的噪音都可以有效的控制并降低5%,可以说这种技术是非常好的一种工东西。

    在罗罗的RB…211系列上面使用了它之后,CFM…34…5C发动机也紧接着使用这种技术,而V…2500发动机为了给A321提供足够的动力。同样也装上了这种东西。

    算过了之后就知道,采用这种技术的发动机如RB…211是要装备到远程宽体客机上面的,而CFM…56…5C则是要装上A340客机上面、V2500也是为了装上A321这款载客200人往上的大家伙才用上了这东西。

    总的来说,使用这种技术是要把发动机的推力榨干、发挥到极致才用上的,比如CFM56…3C4的推力就是整个CFM…56家族推力最大的,其高达15炖的推力简直是把整个CFM56系列的推力榨干到了极致,当然这里面也有因为发动机的涵道比增加的原因。

    不过万事有利就有弊,使用这种技术可以提高推力、效率。还能降低噪音、油耗的同时,也给了这一技术非常大的劣势:重量非常的感人。

    高涵道比的涡扇发动机直径本来就很大。外涵道机匣动辄就是接近两米的直径,而CG…2000发动机长度则是达到了2。5米,这意味着要给这台发动机制造一个直径为2米、高为2。5米机匣。

    而增加的重量其实还远远不仅如此,这种发动机还需要制造笨重的内外涵气流掺混器、巨大的发动机尾部整流锥,这些东西加起来的的重量会轻?况且采用了这种技术之后,飞机的翼下吊舱也要进行改进延长。至少的需要把整个发动机的外涵道包裹的住才行。

    这种发动机吊舱上的巨大差异,也成为了分辨发动机是否采用该技术的原因。(有兴趣的可以找图片对比一下A340的发动机吊舱和737的发动机吊舱,然后就可以明白这种技术为啥会那么的重了)

    所有的系列发动机中,差不多都是为了能大幅度增加推力才给装上了这种东西的,现在要把CG…2000发动机的推力增加到12吨。这已经是到了最后的穷途陌路,只能使用上这种技术才能够行得通,至于说为此要增加更多的重量,那也是没有办法的事。

    听到温总师承认了CG…2000系列的最大推力型号要使用这一技术,实现3吨推力跨度,参加会议的众人也没有其它的什么办法,而且就算用上了这种技术,最后都还并不一定真的能够达到推力指标。

    毕竟是从9吨的方案基础上增加到12吨,这里要跨越的可是高达3吨的推力瓶颈,推力已经是相当于1。5台CG…2000基础型了,光靠这种技术

    “没错,我们为了达到这12吨的推力要求,是一定要采用长涵道混合流喷管技术,它可以很大的提高发动机推力,但光是这一点这不够。考虑到MPC…75在设计的时候留下了很大的翼下空间,想必之后的150…180座改进型也不会改变。因此我们可以通过增加风扇直径的办法,把发动机的涵道比再继续往上增加,这样才能满足最后的推力要求。”

    听到这里,MTU方面是吃了一惊之后又再吃一鲸,之前MTU制造1。45直径的金属风扇已经是到了极限,现在增加风扇直径可又是一个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地方。

    这意味着之前MTU采用实心钛合金直接铣削出叶片的方案是行不通了,毕竟发动机叶片再继续增加长度就意味这重量增加,叶尖的离心力已经超过了风扇盘的承受能力,(原因之前的章节已经详细阐述过,这里不多说)强行继续使用老一代的技术是注定不行的,而新的技术MTU是肯定拿不出来。

    同样是制造大直径风扇,国际三巨头各有自己的绝活,罗罗的空心叶片、通用/斯奈克玛的复合材料叶片、普惠的超高强度风扇盘加钛合金叶片,这些技术都不是现在的MTU能够做的出来,全部都是三巨头多年经验和长期的大手笔投入才能做出来,同样也是这人家在大涵道比涡扇发动机上的核心竞争力。

    现在就MTU一个新人,做不出这种技术也不奇怪,杨辉在温总师提出方案的第一时间就知道这事儿不好半,现在看来嘛

    但若是不仅仅只考虑MTU的技术能力,把技术的来源再扩大一些,比如这次同样参加了会议的一方:伊夫琴科设计局,好像也是一个不错的解决问题方案,这家伙能够设计制造和RB…211同一级别的D18T发动机,那么要提供可以供CG…2000…3使用的大直径风扇同样也可以做到。

    反正就现在看来,反正12吨的CG…2000…3发动机上马应该还早,至少都的要等到9吨级别的CG…2000…2发动机设计大概完成之后才会开始,而那应该是95年左右,在此之前将会有充足的时间给MTU去埋头专研,也给了西南科工发挥主观能动性到乌克兰去搞到这一技术的时间。(未完待续。)

第六百三十七章:改变历史的远征

    商定发动机的系列化的开发路线是比较迅速的,整个CG…2000发动机的系列化发展将会包括CG…2000基本型,这台发动机会有7。7吨的最大推力,而后的CG…2000…2发动机则为9。1吨,推力最大的一款型号CG…2000…3型,12吨的推力将会让这一系列的发动机完全满足MPC…75客机的后续改进。

    当然,这次到624所来一趟,杨辉也是大出血了一番,首先是为发动机配套的大压机被摆上了日程,其次还有为了给CG…2000…3发动机的长涵道混合喷管减重,杨辉又再次考虑了给这发动机的外涵道喷管用上复合材料,实在是这东西除了复合材料以外,其它的还真是没得选。

    至少,是不可能考虑用钛合金去制造这种直径达到2米长度2。5米的大家伙,先不说这样做的成本能不能受得了的问题,单就是这么大的整体型钛合金零件,它就不是西南科工可以解决的了的,因此学习CFM…56…5C发动机,使用复合材料制造这东西不仅成本低,而且以现在国内的实力也了很大的可能做到这一点。

    八十年代国内的复合材料行业或许还不行,不过到了九十年代之后,国家为了配套国产化引进自法国的海豚(直九直升机),在复合材料领域是大手笔的开始投资,这个时候搭个顺风车,大不了再针对性的做一些投资研发。完成这一技肯定是不存在太大的问题,反正这是外涵道的机匣。不用考虑高温的问题。

    CG…2000的事应该是暂时告了一个段落,现在则是需要快速往西南科工赶回去。来自沙特的一个新的要求已经是关系到了西南科工的商业信誉问题,是必须要各种甚至、再慎重

    刚回到总公司办公室,等待了良久的公司秘书则是把一大堆的文件摆在了办公桌上面,而其中最为重要的一点则是:“杨总,这是沙特大使馆之前方面发来的文件,他们希望能够使用歼七四系列的战斗机模拟伊拉克现在普遍装备的歼七四战斗机,来应对以后可能的武力干涉伊拉克问题。”

    一句话很简单的就将问题的重点表现的清清楚楚,说完话之后的秘书则是站在一边等待着,现在杨辉有任何的信息需要都要询问他。西南科工构架中不管是总公司还是分公司,秘书都是掌握着大量信息的一群人。

    斜靠在椅子上,即便是杨辉这样的人物,现在也对这次摆在眼前的问题有些纠结了,伊拉克作为歼七四系列战斗机的海外最大使用方,不管他现在是和正义或者邪恶,其它的很多有意于共和国武器装备的国家都会瞪大眼睛看着,现在西南科工的每一次微小举动都被关注着。

    重重地叹了一口气,这时候的杨辉虽然纠结。但当他的双眼穿过“历史”的疑云,洞悉到半年之后的未来,甚至是十年之后的中东大地,理智告诉他。这伊拉克确实不靠谱,而未来的伊拉克更是一个酱油党。

    可以说,当伊拉克把它的小钱钱拿出来采购了西南科工的战机之后。它的作用就到此为止了,历史使命已经完成。

    “这件事关系重大。甚至关系到我们国家的外交立场,毕竟是涉及到了伊拉克这个火药桶一般的地方。单是我们西南科工一家小小的公司是绝对不能做这些决定的,所以上面的领导有什么想法吗?”

    作为一个秘书,的确是可以知道很多公司的消息机密,但要说更高层的一些想法,这个时候还真就不是一个个小小的秘书能够知道的。

    这也是连忙的摇着头,对于这种大事:“杨总,这种事我们秘书处还不知道,虽然之前有上面的领导来过电话,但他们都没有透露太多的消息,所以现在还得要您亲自打电话到上面去问一问。”

    作为一个秘书在领导需要的时候不能给出信息,这确实有些失职,因此在说完话之后,看到杨辉示意可以到外面去做自己的事之后,当下也是快步的离开,整个办公室只剩下杨辉一个人,在一片寂静的气氛之下,终于拿起了电话

    “喂?你好,我是西南科工总经理杨辉,请帮我接一下刘副主席,就说是一些关于伊拉克那边的消息需要的询问中央的意思。”

    不过,杨辉这话显然是多余了,那边刘副主席的秘书在听到这是杨辉打过来的电话之后:“哦,是杨辉杨总经理吧?领导有交代,你的电话可以直接转接过去,我马上就给转接,稍等一下吧。”

    倒是没有想到自己还有这样的优待,这倒是始料未及,仔细想来应该是现在的刘副主席也在等着自己的看法吧!

    当电话接通之后,那边的刘副主席就首先发话了:“杨辉啊,我知道你们的歼七四系列战斗机在海湾边确实有些处境尴尬,这飞机是沙特出资一半开发,但使用的大头确是伊拉克,现在这两个国家是闹翻了。之前沙特已经通过特殊渠道直接联系到了我,关于他们对歼七四诉求,我也知道一些,所以我现在想要说的就是:先拖下去,实在不行你们也不能直接出现在他们双方中间,要知道巴基斯坦不也有一条歼七四生产线吗?他们同样拥有庞大的歼七四机队。”

    原来沙特已经直接联系到了中央?这应该是因为沙特的那一批东风3导弹的原因吧,毕竟这东西太敏感,肯定还是有一条中沙双方高层的联系专线随时沟通双方的信息。

    但杨辉对这些都不感兴趣,倒是对刚才说的巴基斯坦看到比较清楚,现在沙特提出的问题不是西南科工乃至共和国可以直接出面解决的,但若是让巴基斯坦出面或许也是一个解决问题的办法,至于先实施拖字诀的事,这肯定是必须要有的。

    “我明白了,现在的意思是先不要表态,若是最后实在扛不住了,可以授权把解决问题的方法引导到巴基斯坦那边,对吧?”

    电话另一头的刘司令面无表情,想了想之后才又补上一句:“你可以这样认为,我也透露给你一些消息,巴基斯坦已经参加了这次的多国部队。也不怕你知道,国内已经加班加点的交付了巴基斯坦采购的两个MBT2000坦克师,他们已经抽调上半年才形成战斗力的一个坦克师参与海湾的地面作战。”

    果然如此,巴基斯坦这一位面装备了MBT…2000之后,还真的是浪了起来啊。

    也不知道沙特和科威特许了多少好处,居然让巴基斯坦在现在印巴关系如此紧张的时候,敢于抽调出刚形成战斗力的最强坦克师远征伊拉克,或许巴基斯坦这次又赚到了些什么也说不定啊!(未完待续。)

第六百三十八章:不检验永远都不成熟

    “这是当然好事啊,我们的MBT…2000本来就是要准备用于对外出售的主力作战坦克,这次借机会让巴基斯坦开到海湾战场那边去试一试水,一来是检验一下在实际作战中的效果,二来也可以有一个很好的宣传,然后才能很好的衔接上我们的三代坦克对外销售市场。”

    对于这种事,杨辉从来都不吝啬多说上两句好话,特别是这种有可能墙里开花墙外香,并且之后还有可能出口转内销的好东西,就更是如此了。

    “没错,这次我们之所以对巴基斯坦派出装备MBT2000的地面坦克部队没有意见,很大的原因上也是基于你说的这些考虑,要是这次MBT…2000表现良好,我相信国内也会给它一个正式的军方编号,到时候你们西南科工也是其中的一个大功臣啊!”

    知道这是在说西南科工用CG…2000总装线换870系列发动机的事,也是不做什么推辞,同样也不居功,反正西南科工最后是得到了很大的补偿,也不存在谁吃了大亏的说法,这无非也就是一个你情我愿的事。

    难得有机会可以直接联系到刘副主席这边,杨辉自然是需要把一些该问的都问到位,上次离开西南科工到联合客机公司参加MPC75首飞的时候,于总师提出的弹射器问题,现在倒是可以问一下,虽然不报太大的希望,但问一问也不会掉一块儿肉。

    又仔细组织了语言之后,这才开口询问着:“主席。之前说的让我们西南科工跟进巴西提出的闪电舰载机方案,现在已经初步有了一个结果。就在三天前巴西政府已经批准了这个项目,我们已经准备着手开始详细的设计。应该在两到三年之内可以完成设计和原型机制造,但我们现在需要配套的试验设备,弹射器、拦阻索。”

    当这些话通过电讯号的形式传递到另一端的时候,另一端的老人家也沉默了,一则是高兴舰载机这种东西终于看到了借鸡生蛋的可能,但要说弹射器和拦阻索这些东西,这还真就不是那么容易就能解决的了啊!

    好在之前是搞海军的大员,加上其对航母的无限执着,因此在杨辉提出要求的时候。很敏锐的考虑到了一个非常关键的问题。

    “关于弹射器的问题嘛,这个先不忙说,我想知道你们设计的闪电舰载机大概会有什么样的重量指标,空载、满油无弹、半油半弹、满油满弹都是什么指标,这一点非常重要。”

    并没有预料中的听到果断的否定,这让杨辉是异常的惊讶,这又是什么意思?难道是有希望

    “飞机的空重应该不会超过七吨,半油半弹的正常起飞重量大概是8。7到9吨之间,最大的起飞重量我们限制在12吨以下。发动机肯定还是涡扇10A,因为我们之前也有考虑到海军使用的高盐、高湿环境,所以这是一款非常成熟的发动机。”

    这次杨辉给报出的数据肯定是不会有错了,前有岸基闪电的数据摆在那里。大概推算舰载型的各种重量还是没有问题,因此才能直接把数据上报过去。

    而让杨辉万万没有想到的是,这还真就得要了一个肯定的答案:“既然是这样的话。那么国内还是可以提供一些配套支持,我们弹射器的设计早在八十年代就开始了。之前也有测绘过一台弹射器实体,所以现在我们可以尝试一下。”

    所谓尝试一下。自然是因为刘主席打算要上马一套正在研制中的弹射器,而这套弹射器不用想恐怕也

    有些不敢相信地确认着:“主席的意思是说,要准备建造一套正在研制中的实验型弹射器,然后用这套弹射器来测试我们的舰载闪电原型机?”

    老实说,对于这种方案杨辉也是佩服到了极点,用实验型弹射器去弹射试飞中的新型舰载机,这得到有多大的勇气才行?

    但要真的说起来,这种方案真的行不通吗?恐怕也并不是完全不可靠,至少陆地上的试验型弹射器没有航母上使用弹射器那么多的要求,设备集成度不够?那就占地更大一些好了,反正是在陆地上。

    蒸汽密封不行,功率损失有些大?没问题,陆地上的试验型设备,只需要把蒸汽供应足够,损失大一些也就认了,况且最大12吨的舰载机,也不需要太大的功率。

    寿命、可靠性不行?甚至每弹射一次就需要对汽缸等部件进行检测?

    这些统统都不成问题好不好,反正只需要保证最基本的飞机弹射实验而已,这东西就算几天、十几天也不一定会有弹射测试任务,就算到了密集试飞的时候,通过调整测试工作的时间表,也可以有效的解决问题。

    “没错,我的意思就是让海军试验站和弹射器科研单位合作,在现在的科研成果基础上,准备建造一条实验型蒸汽弹射器,虽然这东西会各方面都不太成熟,但只要在给你们舰载机弹射之前做一番精细的检查保养,要保证你们的测试要求是没有问题的。弹射器这东西我们迟早都要建造一条来进行测试,现在不建造一条试验型用于测试、积累经验,我们的弹射器永远都是不成熟的。”

    对于这样的说法,电话这边的杨辉居然没有任何的反驳之言,毕竟是从建国初期就搞这行的,在这种关键的时刻考虑的总是那么深思熟虑,国内愿意建造一条试验型弹射器配套西南科工的舰载机研制工作,这已经是仁至义尽了不是?

    “如此,那就最好不过,只要能够保证我们的舰载机多测试用,不管是实验性还是正式定型的弹射器,我们都能够接受。”

    反正杨辉是想通了,采用试验型弹射器来弹射实验型舰载机这种东西也并不是没有先例,强入苏联海军那么牛逼,在测试米格29K、苏27K的时候,之前不也没有任何的一条航母装上了蒸汽弹射器吗?人家不同样配合的完成了舰载机的弹射实验。

    又确定了一个问题之后,这就只剩下最后的一个问题:“那么关于弹射器的问题就这样吧,之后西南科工会派出专门技术人员和海军、弹射器研制方接触,共同把该商量的问题都确定下来。现在最后一件事是关于CG…2000进一步深入拓展使用范围的事,我们有了一个开发13…17兆瓦级别燃气轮机的方案,由吴中华总设计师提出并负责前期方案探索,这台燃气轮机”

    “不用说,这事我早就知道了,420厂的吴总设计师在半个月之前已经把具体的文件摆到了我的桌上,海军方面昨天也给出了可行性报告,这项目具有很高的可行性,你就是现在不说,我也会在这几天之内给你们打电话立项方案。”

    就说嘛,好东西永远是好东西,海军还是很识货的。

    “对对,原来吴总设计已经先一步报告了方案啊,倒是我多虑了,既然海军同意立项这个燃气轮机方案,那我也就放心了。”

    “放心啥,我告诉你,原本海军的确是打算抽调资金用于支持这个燃气轮机项目,但你刚才说了需要海军配套弹射器,所以海军原本的资金肯定是不够了,你们的燃气轮机项目就准备自己投资大头吧,反正我是知道你们西南科工的有钱,再加上这燃气轮机是军用两用的东西,以你们的尿性来看是肯定要开拓民用市场,所以这个项目肯定不可能是海军出资大头。”

    好吧,对于这种说法,杨辉已经无力吐槽,这还是一国之副主席吗?怎么也能如此的抠门,简直到了丧心病狂的地步好不好,真当西南科工是土豪啊!

    心里各种无奈,但实际上心理差不多也认了,必须得要承认刚才刘副主席说的都是大实话,这的确是一个军民两用项目。(未完待续。)

请个假

    这是个伤感的时刻,由于一些背时倒灶的烂事,今天需要请假一天了(未完待续。)

第六百三十九章:战争的阴云

    不管是弹射器项目、亦或者是燃气轮机工程,全部都在这个时候已经有了一个好的开始。

    放下了电话之后才心满意足的站起来,既然有了配套的弹射器项目上马,这种好事当然要和一所那边的舰载机科研团队说一声,好绝对能够算是一个天大好消息,无疑是能让研发队伍大涨士气的。

    舰载机研制团队当然是原本就研发了JF…17闪电战斗机老队伍,现在陆基型在设计上已经没有大的问题,试飞工作也进行了一大半,几乎所有的设计人员都投入了这次舰载机项目的研发当中。

    米格29K的技术资料、原型机早就到了西南科工,本来杨辉是很想现在就去瞧一瞧舰载机到底有些什么细节上的不同,要知道这米格29K也是一款绝对可以匹敌f18ab型号的好东西。

    虽然没有打算干类似上一位面把苏27k舰载机国产化那种事,跑到这一位面来把米格29k国产化,但这好东西肯定有参考的意义。

    但在此之前,还有一直等待杨辉回应的沙特方面,现在还是要给个说法才行:“是沙特的特使对吧?关于让我们西南科工配合联合****,用歼七四来模拟伊拉克军队的事,现在我们倒是有了一个初步的结果。上面已经说了,歼七四现在是我们共和国的主力作战飞机,而现在我国又和西方国家交恶,所以上面是并不同意一个要求。”

    找借口从来都是简单加愉快,反正一推二五六就好了嘛。这种事杨辉这些年还是学的有模有样。但这话可算是把沙特方面派来的特使给急了,仓促之下。直接就拿之前mbt2000的事来说话。

    “这……这应该不至于吧,之前你们国家高层领导都同意将刚刚定型的三代坦克派去海湾参战。这次的歼七四应该更容易才对啊!”

    这真是想的够美,杨辉首先是要承认这话说的有几分道理,但这个时候那就是一句话:咱还得要拖下去。

    “唉,这两个不一样啊,一个是现役的主力战机,另一个则是专门为外贸出口设计的坦克,不涉及到我国的军队主力装备,我们当然是尽最大的可能帮助阿拉伯世界的正义之战。”

    想了想,又感觉光这样说肯定是不行的。必须要给沙特一个靠谱的解决问题方案才行,现在看来嘛,只能是。

    “你们不是有一支飞行表演队装备的是歼七四吗,有了那东西,其实你们自己就可以把这事儿干好了,哪里还需要如此大费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