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熬鹰航空业-第17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走下飞机的时候,正好路过一旁停靠着的一架运七100客机,这倒是让杨辉陷入了思考之中,这运七还是依旧按照老路走下去吗?虽然上一位面的运七系列客机在换了马甲变成新舟系列有了不错的销量,但这还远远不够。

    在世界范围之内普遍进入到喷气式客机时代,涡轮螺旋桨客机也并没有被完全淘汰,这种飞机一定会有它的生存市场,至于说什么新舟系列经常出事故的问题,只需要看看同一时代、同样定位的法国ATR…73客机就知道,丫的这一类飞机就是典型干脏活累活的,它们都是在最恶劣的飞行环境下工作,要是不出问题才怪。(未完待续。)

第六百二十四章:没有必要再折腾它

    运七、或者说以后的新舟系列还能怎么改?反正杨辉实在是想不出这家伙在技术定位上还能怎么发展,其实上一位面新舟差不多也就是那样了,载客能达到70人那都算是顶天了,再多就是多余的。

    至于真的像上一位面一飞院和172厂合作搞出的那个改飞机翼型并且改涡浆涡扇,做出一款类似于EMB…145的飞机,杨辉本人反正是非常不看好的,在后世共和国高铁大军所到之处,支线客机还真的是没有什么太大的生存之地,唯一的藏区高原航线还是用新舟60差不多也就够用了。

    让新舟系列按照上一位面的老路子发展,只要联合航空客机公司能够打出名声来,同样的新舟系列飞机这一位面的销量也绝对要比上一位面好很多,正面和ATR…72角逐不成任何的问题,至少新舟系列飞机就要比ATR…75漂亮了不止一星半点。

    唯一还有些遗憾的,恐怕就应该是这飞机的发动机没有国内的对应型号,也别说什么涡浆五系列发动机,那东西要不是国内军用运输机有这个需要,恐怕早就没有未来了,看看那油耗、那功率、体积

    若是能给这款飞机对应的研发一款新的国产发动机,那想必就算是足够的完美了。

    而要说开发一款对应的涡浆发动机,这对于现在的西南科工来说已经不存在任何的问题,西南科工的涡扇发动机从几百公斤的导弹用发动机开始,一直到八吨整个范围可算是全覆盖。或许有些发动机还在最后的研发,但全系列的核心机已经是全面定型。

    再加上西南科工狂点了齿轮传动科技树。不管是定轴传动还是行星齿轮传动技术,现在都绝对是可以排在世界前列的。涡浆发动研发的拦路虎(减速器、核心机)可以算全面肃清,只要有这个需要,西南科工就可以马上立项上马。

    甚至就算说是要开发一款堪比欧洲A400M运输机使用的PT…400D…6涡浆发动机,西南科工也能够接下任务,PT…400D…6采用M88军用中推涡扇发动机的核心机为核心机,这和涡扇12军用中推的核心机在空气流量上是同一级别,所以西南科工有现货!

    PT…600D…6采用了三轴设计方案,西南科工拿出用在CG…2000上面的行星齿轮减速器也可以达到同样的效果。

    若是硬要说西南科工有哪些地方还不足的话,那应该就是鉴于双方开发发动机时间的差距。这一位面才九十年代、上一位面开发PT…600Y已经是2010年,因此西南科工现在研制PT600这一级别的发动机应该会有一些功率损失,油耗或许也会偏高一些,但杨辉敢保证绝对不会偏了太多,是在可以接受的范围之内。

    当然,不管是现在,还是在可以预计的未来,共和国都不可能开发A400M这一级别的运输机,所以也就用不上PT…600这样高达11000轴马力的大家伙。就算是运9也仅仅是用上5000轴马力的发动机就足够了,前不久在607所定型的涡浆6C发动机完全够用。

    使用中推核心机可以开发出高达10000轴马力的涡浆发动机,那么采用西南科工涡扇发动机系列线最小的涡扇11发动机的核心机为基础,开发出用在新舟系列的新一代涡浆发动机完全不会是问题。就算比起新舟原装的加拿大普惠PW…127C发动机,性能绝对不会弱到了哪里去。

    但现在的问题却在于新舟系列使用PW…127C发动机,那是新舟能够拿到FAA适航证的很大一部分原因。同样也有采购飞机民航公司对加拿大PW127发动机很信任的原因在里面,要不然为啥法国佬在开发ATR72的时候也要采用PW125发动机。而不是由透博梅卡开发一款涡浆发动机?

    诚然、杨辉也承认国内的军队需要一款同级别的发动机使用,毕竟共和国的和法国的国情不同嘛!咱们肯定是采购不到PW…127C发动机用作军用的。但杨辉这个时候依旧不认为西南科工现在就需要开发这样的一款发动机。

    一方面是现在国家没有钱来支持这个项目,而让西南科工自己出钱就更不划算,现在的还有一大票更加需要花钱的项目,况且现在的607所应该也没法分出足够的资源来做这个项目,他们正在为巴航的145客机配套加紧开发MS…4发动机。

    况且军队现在对运七的要求也不是太高,人家都抱着凑着着可以用、还比较满意的态度,杨辉也是懒得去凑这个热闹。

    当然,若是以后共和国海军需要航母舰载机的时候,研发一款作战任务和美军C2灰狗运输机相同的运输机,那时候或许就需要重新开发一款优秀的发动机装上运七,弄上航母就是一款和C2灰狗运输机同一级别的大家伙。

    但2000年之后,随着大型航母的各项性能上升,还需要用一款老式的涡桨动力飞机来做舰载运输机平台?

    就算是八十年代的毛子在开发舰载预警机的时候,那也都是选择了涡扇发动机为动力的运输机为平台,美军在九十年代也曾经准备开发C…2的替代者,立项了“共用航母支援飞机”研究计划,那也是非常明智地选择了放弃涡浆发动机,改为采用涡扇发动机为动力。

    而美帝在新世纪之所以还让C…2这款涡浆飞机在航母上运作,那是因为支援型飞机载机平台换代不用太急,把老C2延寿一番就能继续使用,但这并不表明海军舰载运输机一定要和美帝一样用涡浆发动机,那家伙存在的原因和美帝B52高呼要再战二十年没有任何区别。

    若是之后海军有需要舰载运输机,其实安东诺夫设计局的安71预警机用的运输机平台应该是最好的选择,那款飞机的机体拿回来共和国之后,发动机改为CG…2000发动机完全可行,而且其垂尾上的那具大盘子也可以光荣地说拜拜。

    反正共和国真正需要往航母上装舰载预警机的时候,早就应该把机载相控阵预警雷达开发出来了,到时候采用以色列G550预警机那样的雷达机身两侧布置才是王道,这样对飞机的气动影响绝对是最小的,可以不用像安71那样在垂尾上装机械扫描雷达,也就不用对垂尾加强,又增加额外的重量。

    这样的预警机才是现代化的舰载预警机,其性能不管从哪个方面来看都要强过C…2预警机不止一个档次,(PS,不要用涡浆飞机低速性好来说话,舰载机喷气式化才是正途)而且,安71预警机的机身平台也不仅仅可以用来做预警机。

    算一算,好像大型航母对运输机有需要吧?这家伙完全可以胜任,你给再改一下,用作固定翼舰载反潜机也是完全行得通,甚至把这家伙改成专用的舰载空中加油机都能不成问题。

    (未完待续。)

第六百二十五章:如何运输是问题

    当然,即便是不为了安71预警机的载机,杨辉同样也会在最近一段时间之内,开始打安71预警机上面的那套预警系统的主意,而这就扯得稍微有那么些选了,也就先暂时放下。

    不管怎么样,总体来说这运七系列的发展路线是没有必要再改动,按照历史一步步发展出新舟系列支线涡奖客机就不错了。

    走在机库外面,是一片火热的基建工地,这里正在修建生产大型客机的工厂,因此需要更大的厂房面积,西南科工之前为巴基斯坦建设歼七四生产线那一套,在这里肯定是不管用了。

    这次,新工厂的建设为了能更加现代化,还特意考察了国外同行的厂房建设方案,这才结合这次的生产线方案进行设计。

    “新工厂要建立总装线,宽敞的厂房内部可以让我们的新生产线顺利建成落地,也为我们后续的改造留了足够的余地!”

    生产线的改造,其实杨辉的心里是并不太喜欢对MPC75的生产线再进行改造的,这条生产线建成并真正运行起来的时间应该是95年左右。

    95年的时候,还使用老式固定的一站式生产线,这就完全对不起杨辉重生人士的存在,你就算不能使用连续移动式生产线,那么脉动生产线总还得要有吧!

    况且,脉动生产线也不是太高端的东西,只要把生产管理做到位,这些都可以做到。凭啥波音公司在2000年可以建成世界第一条脉动生产线,并用于阿帕奇武装直升机生产。咱联合客机公司就不行。

    波音这些家伙们,在九十年代就想要一步登天做类式汽车生产的连续移动生产线。到最后发现不行,又得要先过渡一番。退而求其次选择脉动生产线。

    现在,联合客机公司就会告诉全世界,航空工业的最先进生产线技术在共和国,共和国要在这一西方老牌资本主义国家占据优势的领域中发力了。

    又指着正在基建中的厂房,杨辉这才意气风发着:“也许你们现在还想不明白新厂房为什么要这样设计,但很快你们就会明白了,一种全新的飞行器生产模式将在联合客机公司落成!”

    边往前走,杨辉就边指着一些特殊的地方对身后的一众人说着些什么注意事项,配合着红色的安全头盔。不知道的还真就以为他是一队包工头大军的头头。

    一想到生产线落成之后,来自全国、全世界各地的子系统汇聚于此,然后通过世界上第一跳总在飞行器上的脉动生产线,源源不断地总装成飞机,飞往世界各地。

    这也是一路上走走停停,在整个工地上转了一大圈之后,才算到了临时行政区,在这里看,德国MBB方面的负责人提出了一个让杨辉始料未及的问题。

    “我们必须要解决这个问题了。不可能以后的生产型也像这几架试飞机一样全部在172厂生产,MPC75作为分段生产模式的产物,其他分包商必须要进行生产!”

    边说这,这位颇有着希特勒风格的德方总工程师又喷着涂抹星子。看来它对这事已经忍不了了。

    指着桌上的一张照片:“杨总经理,这架飞机想必你是认识的对吧?空客因为有这款飞机,所以才能够实现飞机的全球化分包生产。让不同的机身段在相隔几千公里、甚至上万公里的地方生产,而我们……”

    摆摆手示意自己已经明白了。也不用继续说下去,杨辉在看到照片上这款飞机的第一时间就知道了这是个什么东西。作为空客全球化生产的物流运输纽带“泡泡鱼”运输机必不可少。

    要说泡泡鱼运输机,这就要说道20世纪60年代,美国NASA的阿波罗计划需要将土星5号火箭箭体运到在佛罗里达的卡纳维拉尔发射场。

    美国空军剩余物资管理处,拿出了波音377“同温层巡航者”螺旋桨飞机,将机舱的上半部像吹气一样地大大的扩大,然后用于装重达20吨的大尺寸件。

    同时,它们又给波音B377换装了4台涡桨发动机,具有更强的动力,这款飞机因为其造型如同热带泡泡鱼,因此便有了泡泡鱼的代号。

    在后来,这种飞机又被空客采购了几架,它们被用来运输空客飞机在欧洲多国生产的各个分段,最后在法国空客总部实现总装,并因此原因,便有了每一架空客飞机都孕育于波音飞机的说法。

    空客有泡泡鱼来搞运输,甚至再后来自己又在A300的基础上采用同样的设计,改造出了白鲸运输机。

    现在的问题是,联合客机公司用什么来运输分段?难道是用火车吗!

    不可否认,用火车来运输的确是很好、很经济的一种选择,但问题恰恰就在于现在MPC75太大了,机舱内部宽度就高达3。4米,那么再算飞机机体的直径,这还得要多大?

    在共和国的铁路系统中,隧道涵洞都在3。35米的大小,强如共和国的航天系统也必须在这里妥协,把运载火箭的最大直径控制在3。35米以下以后,这才能通过铁路运输火箭。

    MPC75又怎么可能通过铁路来运输分段部件?算起来也只能是采用最后的方案:空运!

    而要说空运,那又用什么来运输?采购波音的泡泡鱼运输机,或者是即将开始研发的空客的白鲸?

    这种事想想就不可靠,当年空客之所以能拿到泡泡鱼运输机,那是因为这款运输机不是波音的专利,只是说美国空军剩余管理处用波音飞机为机体进行的改造而已。

    现在正是西方国家对共和国禁运的时候,这种运输超大型构件的飞机,会出售给共和国吗?想想就不可能。

    至于空客白鲸运输机恐怕也不可能出售,毕竟MPC75已经可以算是空客A319的对手了,人家再傻也不至于去干这种资敌的事儿吧!

    皱着眉头开始思考着这问题到底该怎么解决才好,这倒是一个之前没有考虑到的问题,若是不能妥善的处理,MPC75项目恐怕就……

    前前后后、仔仔细细地思考了一番之后,杨辉发现现在只有两种方案具有可行性:“我有两种方案、第一种是在现在的四发轰油六基础上,开发出一款类似于泡泡鱼的运输机,从技术上来说这是很有可行性的!”

    一听说要对轰6进行改进,这边603所是第一个来兴趣的,特别是172厂更是两眼放光,这东西好像是挺有意思的啊!

    没等其他人发表看法,杨辉再次说着第二种方案:“不过我个人是比较倾向于第二种方案的,通过租用苏联的安22运输机来进行超大型部件的运输,以这款飞机货仓4。4米宽4。4高的货仓尺寸,暂时用来运输我们的MPC75分段是不会有问题的。”

    安22运输机,这东西的确是苏联的军用运输机,但这飞机也交付了好几十架在民航中使用,既然是苏联民航的飞机,租来运输飞机分段就不会有问题。

    或者、杨辉更看好的是马上苏联解体之后,用乌克兰的那十多架安124来运输,这样才是最划算、安全的方案,毕竟安22这款飞机的安全性可并不怎么样。(未完待续。)

第六百二十六章:不同寻常的总师

    关于如何运输分段的问题,终于在杨辉给出了两个方案之后,并且因为提出的第二个方案看起来还算是最具有可行性,这才算暂时停止了关于分段运输的话题。

    时间自然也就在各种行程中快速度过,等到飞机首飞的时候,这才又算是大佬、众星云集。

    为了首飞能够顺利,这次也肯定是选择了一次好天气,时间也选择在太阳不是太大的早晨九点半开始。

    联合客机公司的总经理还没有完全定下来,一些行政上的管理都是技术部门说了算,因此马总师在这个时候,那可谓就真的是一言九鼎了。

    自然的,马总师也就没有前去现场指挥飞机的试飞工作,而是一反常态的选择了陪同嘉宾一起在观众区观看首飞。

    老人家对自己的作品也是非常的自信,看飞机还没有被牵引过来,就先说了起来。

    “大家好,我是这次飞机的总设计师马风山,今天在这里和大家一起见证这一特殊的时刻,那边的飞机在副总师的安排下,一定可以非常顺利的完成首飞。”

    副总师自然就是指现场的唐昌红了,这家伙年富力强,管理项目的能力深受马总师看好,在轰油六的时候就被马总师带着特意走完了首飞现场全程。

    这才有马总师的自信满满站在这里,陪着杨辉以及其他的一众参观者吹吹牛,并负责解答一些有关这款飞机的专业性问题。

    “马总设计师先生,作为飞机的设计师您不在工程保障队伍那边,反而到了我们观众席来,据我所知这在世界范围内的飞机首飞中很少有的现象,那么您对此又是如何想的?”

    德国汉莎航空的采购部门应该是提前同MBB沟通好了还是怎么着。这个时候不失时宜地提出了一个问题,吸引了观众席其他人的好奇目光。

    还好,马总师对这种问题回答地也是相当到位,目光有些深远地投向了远方已经缓缓打开的机库大门,还是用他有些略带兴奋的话语说着。

    “作为总设计师,这已经是我的第三件作品。之前我设计过云十,还有起飞重量100吨的轰油六加油机,对我来说这次的MPC75项目也是轻车熟路,它不会存在任何足以致命的大问题!”

    马总师做设计已经是好多年了,现在把自己的过往设计作品一说出来之后,一下就引起了一阵注目。

    设计了这么多大飞机的总设计师在这里出现了,并且如此的有自信,原本心里还有些小小的担心,这个时候也就放开了。

    只要设计队伍不是第一次设计这样的大飞机。那项目的安全度就能增加很多,这也得到了众人频频点头肯定。

    就只有杨辉一个人在旁边偷着笑,说起来这个时候马总师不在工程师队伍中,这不仅仅是因为唐昌红在那边做的比较不错,更多的还是因为那边有一位当年云十、轰油6的首飞现场总指挥在坐镇。

    程不时总师在负责首飞现场指挥的能力还要比马总师更甚,现在让马总师抽身而出,在这边陪同嘉宾一起观看首飞,也就不是什么太冒险的事。

    马总师年纪有些大了。但眼神儿还是特别的好使,在其他人还没有看见的时候。就首先看到了飞机出库。

    如同孩同看见心爱的玩具,父母看到自己的孩子一样,马总师高呼着:“来了,快看!飞机过来了,就是那架机尾喷涂了红色和蓝色涂装的飞机。”

    民航飞机的首飞这就和军用飞机的首飞不太相同,民用飞机要的是好看、足以吸引人眼球。因此涂装必须是要有一种定装下线的样子,像军机的那种裸妆是肯定不行的。

    就在马总师指出了飞机的位置之后,其他人也陆陆续续地看到了首飞机的到来,在前面牵引车的牵引下,飞机匀速向试飞道滑行过来。

    MPC75客机基础型主要为中短程飞行路线。装上翼稍小翼这种时髦值爆表的东西,其实也还没有太大的必要。

    按照唐昌红的说法,现在研发中的翼稍小翼节油性能还不是太好,技术还不能算是成熟,也就没有急急忙忙的拿出来使用。

    但尽管是如此,飞机在牵引车的牵引下,翅膀还是微微有些上下摆动,呼哧呼哧的感觉像是马上就要飞走了一般。

    在所有人期待的目光下,在随行工程师队伍的陪伴中,飞机终于被牵引到位,作为一款最大起飞重量为41吨的客机,MPC75被稳稳地带到了起飞点。

    这个时候,不管是国内、国外的记者,还是现场来参观首飞的外国嘉宾,有相机的拿起相机使劲儿的拍,没有相机的也用自己的眼睛仔细地打量,并且牢记它。

    油料车开了过来,打开油泵将供应首飞使用的2。6吨燃料泵进飞机油箱之中,这些只占了油箱设计总量四分之一的油料足以供应这次首飞需要。

    加油车驾驶员也借助这难得的一次机会,跳下车看了看这款喷气式客机,心里对此感到无比的自豪,咱西北老秦之地一样也可以做喷气式客机,这下看那些魔都人以后还牛气什么。

    2。6吨的油料的加注要不了多少时间,在油料车驾驶员下车看了两眼,还有些意犹未尽的情况下,最终还是不得不爬到自己的汽车上,将油料车开到了另一边指定的位置去。

    负责首飞的飞行员是特殊培训过的,MPC75为了拿到欧洲的试航证,还是采购了一些来自欧洲的子系统,其中最重要一套系统就要数采购自法国泰雷滋公司的飞行座舱航电。

    当然,MPC75采购这套系统,即有想要拿欧洲试航证的原因,同样也是因为这套系统它确实够先进,现在的共和国没法提供可以与之想媲美的产品。

    因此,首飞的飞行员也提前了好久前去法国培训,甚至还到了同样是泰雷滋生产的A320模拟座舱中进行了地面仿真飞行。

    “MPC75的航电由法国泰雷滋提供,主要是在泰雷滋为A320开发的航电上面改进而来,据泰雷滋提供的数据来看,这套航电和A320有百分之七十以上的相似度。”

    泰雷滋作为航电提供商,这家伙才不管你是用在那款飞机上,既然你和A320这款飞机的飞行座舱大小差不多,定位也不是差距太大,人家就可以直接在提供给A320的航电上改进而来。

    当然,这也是一件好事,至少A320的航电足够先进、可靠,在它的基础上二次开发的风险也小,所以这当然是好事啊!

    新的航电系统只需要正副两位飞行员就可以实现飞行,两位试飞英雄在所有人的目送下,缓步坐进了了驾驶舱中!(未完待续。)

第六百二十七章:出事故了!

    “呼叫塔台,这里是MPC…75旅客机02号试飞机,我机即将执行首次飞行任务,请求起飞!”

    这时候的的机场上又能够有什么飞行任务,整个跑道之前就是为172厂准备的独家机场,现在没有轰六、运七等飞机的飞行试验,也没有联航的飞机的打扰,整个机场都是非常之空旷,舞台只为02号一架飞机而搭建。

    “塔台收到,允许你机在当前跑道起飞,祝你们顺利!”

    塔台的空管指令发出之后,之后大家就看这次的首飞机组的表演,能够放下手中活计的空管人员都是站了出来,通过塔台的玻璃窗,居高临下的目送着跑道上滑行着,并不断加速中的首飞机,翼下的两台发动机喷出大量的高温燃气,但又在外涵道风扇吹出的冷风混合冷却之后,变得不再是那么的燥热。

    “报告机长,滑行已到决断速度,请下”

    副驾驶的话还没有说完,飞机就在机长的操控下抬起了前轮,微微扬起的机头则是如同一张满月弓上的利箭一般,只等这下一秒就是后轮主起落架的离地。

    “前轮抬起后轮离地飞机起飞!”

    这一刻,全场都是寂静的,不管是这边观礼台的特邀嘉宾,亦或者是其它机场附近的制高点的爬墙党,所有的目光无不是随着飞机一起移动着,就生怕下一刻这飞机飞到了自己的视线之外。

    “第一阶段任务完成,飞机成功飞过起飞高度。完成起飞工作,这是一个好的开头。”

    飞机的起飞通常都还是比较容易的。困难的是飞机起飞之后的飞行试飞过程,还有最后的降落阶段都是比较惊心动魄的。还好民航机在飞机的机动性要求上应该算是低的不能够再低,在飞上天空改平之后的下一刻,机长也是大大的松了一口气。

    想到后面的飞行科目,这又打起精神来,首飞必须在机场附近进行,按照要求甚至不能在地面人员的肉眼视线之外,因此飞上天空之后的飞行科目就定成了飞机绕机场上空盘旋。

    绕机场盘旋是飞机必不可少的一个日常任务,而民航客机就更是如此,你要说那一架飞机、飞机员没有玩儿过绕机场盘旋这等小游戏。这绝对是不可能的,只要降落目的地的机场有些繁忙,比如之前有过航班飞行延误导致积累在同一个时段,或者有飞机出事故占了跑道之类的,反正飞机在天上盘旋是再正常不过。

    “下面进行的是绕机场盘旋飞行项目,一共会执行十分时间,大家有兴趣的话可以继续看看!”

    一直看飞机在天空中盘旋十分钟,是个正常人都没有这样的耐心,尽管这是飞机的第一次首飞。但大家依旧没有太长久的热情。就连首飞机机组的两位驾驶员也对这项目不太感冒,他们当然知道民航机平时动辄就是十多分钟半个小时的机场盘旋,但真要做这个项目的时候还是

    一边看着时间,心里更是默默地计算着到底已经飞了几圈。当飞行时长够了之后,随即马上就联系到地面的塔台。

    “塔台,这里是02号试飞机。现以完成规定试飞任务,一切情况良好。请求引导降落。”

    “收到请求,可以降落。一号跑道!”

    按照之前模拟了过好多次的方案,又根据飞机的飞行高度信息,开始小心地校正着飞机的航向,操纵这架巨大的飞机对准跑道,又再次调整了襟翼和平尾,控制着飞机以预定的下滑线轨迹降落高度。

    驾驶着飞机高速接地,这需要飞行员做到绝对的聚精会神,不能放过哪怕是任何的一个微小细节,特别是首飞这样的大日子。在两位驾驶员的熟练操作之下,飞机和地面有了一刹那的冲击,虽然机翼左右有些轻微的晃动,但下一秒便安全的做到了后主起落架着地。

    主起落架接地之后,最危险的一段已经过去,只要稳住继续滑行下去,这次这的首飞就是一次完美之作。

    飞机上的正副驾驶员是这样想的,但殊不知地面的观礼台人员刚才心里已经是捏了一把汗,别看刚才飞机上的飞行员没有有感觉到任何的问题,那是因为刚才主起落架接地的时候的巨大冲击力掩盖了其它的动静,让飞行员感觉到的只有起落架接地的冲击。

    但他们又怎么知道就在刚才降落的时候,飞机的机尾已经擦地了。

    飞机的机尾擦地,这是一种比较常见的飞行事故,不管是军机还是民航都是如此,只要是前三点式起落架设计的飞机,统统都会存在着这种事故可能,这就如同早期螺旋桨飞机时代飞机采用后三点式起落架会容易导致螺旋桨擦地一样,这是结构设计固有的缺陷,几乎很难避免。

    这次飞机的首飞中出现这样的事,其实也不算太什么大事,也仅仅只是有些让人心惊肉跳而已,没看到马总师这时候已经在旁边向其他人解释着具体的情况了吗!

    总设计师不愧是总设计师,能够当上这一职位,不仅仅是因为经验丰富,见识广博,人家对飞机的设计知道的更是清清楚楚,在刚才飞机尾部擦地的事故发生之后,这边就有了初步的事故判断。

    “大家完全不用担心,正如刚才所看到的一样,这只是飞降落的时候进场仰角稍微有些过大所导致的小问题而已,这次是飞机的首飞,飞行员还对这款飞机的性能不清楚,出这样的问题不奇怪,大家作为业内人士想必也知道这种事故其实并没有什么好奇怪的。况且,我们的MPC…75为了飞机的安全性,那是下足了功夫的,待会儿大家请随我来看看就知道!”

    马总师对这次的事故知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