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熬鹰航空业-第16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雷布诺夫的理由非常多,而且还是一套接一套的,糊弄的穆拉夫琴科一时间还真就没法下定决心。
在看了雷布诺夫两眼之后,虽然心里有些不爽,但考虑到事实也正如雷布诺夫说的这样有道理,也还是忍了下来。
咬牙下了一个决定,对着杨辉说道:“好,这事容我们设计局内部骨干商量之后才能继续,你们先稍微等一等吧!在这期间你可以去拜访一下洛塔列夫总师。最迟三天就能给你们最后的答复。”
下了狠心以后穆拉夫琴科其实已经动摇了,正如雷布诺夫说的那样。选择给联合航空发动机公司打工,其实也不失为一个办法。
杨辉也知道这是到了该自己耐心等待的时候。套已经下了下去,就看穆拉夫琴科愿不愿意跳下去,万一这家伙脑袋突然短路了,杨辉还真不知道该蹲在哪里去哭。
不过,借此机会去扎波罗热市晃悠一圈也是很不错的选择,毕竟这座城市不仅仅有伊夫琴科设计局,同样还有着其他的航空航天类公司。
当然,洛塔列夫是必须要去拜访一番的,这是礼节性的问题。你要想打人家一辈子的心血主意,还是该要去打个招呼。
“这也是该有的程序,我现在唯一可以明确告诉你们的是:联合航空发动机公司愿意和伊夫琴科签订合同,雇佣伊夫琴科设计局的设计人员,并且所有工资全部都按照美元结算。”
在这个苏联还没有完全解体的时候,要明目张胆的挖人也不太现实,选择迂回的方式是最好不过的,只要把人弄到手就够了。
为此,杨辉也是下了血本。不仅工资按照美元结算,而且更是高出了国内平均水平一大截。
“此次,被选择的人每人5000美元的安家费,后续每个月至少800美元的月工资。主任设计师等高级人才可单独商定条件。”
说起来,每个月800美元的工资兑换成卢布之后,其实是比不上这些人在苏联拿的工资数目。但这时候的苏联人都知道美元才是硬通货,800美元一个月已经是非常不错的待遇了。
在杨辉开出的美元诱惑之下。别说雷布诺夫,就连穆拉夫琴科都有些心动了。
这可是美元啊。单是每个人5000的安家费,若是能有100人被选上,那就是50万美元了啊!
有了这50万美元,伊夫琴科设计局现在的囧镜马上就可以有改善。
虽然这笔资金用于科研工作上面连响声都没有,但换成用在设计局的日常消耗上,就至少可以让伊夫琴科设计局维持基本运转,以后每个月也不用再给这些人开工资,可算是缓解一大难题。
“好,你说的我们会仔细考虑,很快就会有决定出来,一定不会让你们久等。”
……
走出了穆拉夫琴科的办公室之后,杨辉算是松了一口气,而王成则是在一边感叹杨辉的大手笔。
每人5000美元的安家费,加上每月不低于800美元的工资,这待遇简直是绝了。
“杨总,你给这些苏联人开出如此高的工资,以后公司那边又该怎么说,毕竟国内技术人员的工资也才每个月不到400元人民币,差距太大,怕是……”
这倒是一个问题,不过在杨辉看来完全没有担心的必要,甚至就是于总师也都觉得无所谓。
老人家是没有觉得有任何的不妥,开口解释着:“我们是聘请国际上的技术人员,800美元的工资已经算是低于国际同行的平均水平了,能这样的代价请到伊夫琴科设计局的专家,就已经很不错了。”
于总师可是知道前些年的那些诺斯罗普技术人员在西南科工的时候,西南科工给的工资水平,绝对是远超了杨辉给伊夫琴科这些技术人员工资。
相比之下,杨辉给出的解释则更加简单:“800美元,那得要是技术骨干才有的待遇,不是技术骨干我们看都不用看,这美元的诱惑可大着了。”
美元之于苏联、苏联人的诱惑,比美元之共和国更大,这是必须要承认的。
就这样,一行人住近了伊夫琴科设计局安排的住所,在用餐过后,倒是各自回自己的房间休息。
与之相对的,在杨辉一行人离开之后的伊夫琴科设计局高层却动了起来,杨辉提出的方案实在是太重要了。
从各个科室的主任设计师,再到大大小小的副总设计师皆是无一缺席,细数起来二三十号人是肯定有了。
“好了,这次把大家叫来,是想说我们或许是能有项目做了,不过这个项目有些特殊,所以我需要征求大家的意见。雷布诺夫,还是由你来给大家介绍一下具体的情况吧!”
要由雷布诺夫来介绍,这就对了嘛!作为一个项目的介绍人,在介绍项目的时候难免会有自己的主观情绪在里面,而这些主观情绪往往会非常大的影响到听众的判断。
比如就是这次这样:“这次我们迎来几位特殊的客人,他们是来自巴西航空发动机公司,这家公司是华夏的西南科工旗下联合航空发动机公司和巴西政府合资公司,负责巴航工业145客机动力系统的提供。”
说到这里,大部分人都猜到了后面的情况,一个个是两眼冒金光,这可是一个大项目啊,要是做好了必定能实现一次大的突破啊!
就在这所有人都畅销美好未来的时候,雷布诺夫很直接的选择了将美好的幻想打破。
“本来我们研制中的AI22是这款飞机很不错的选择,但大家也知道我们现在的情况,所以在巴航发的技术人员看了22的进度之后,选择了放弃我们的发动机。”
一脸光棍的雷布诺夫表示,俺就是喜欢这种感觉,说一半留一半,上一句和下一句形成强烈的反差,大起大落之下才能使人印象深刻。(未完待续。)
第五百八十九章:正大光明地谈
“当然,我们也非常看好伊夫琴科的技术能力,若是伊夫琴科愿意出力配合我们联合航空发动机公司完成我们自己的小推涡扇发动机研制工作,这也不失为一个好方案。”
既然不可能支持伊夫琴科设计局完成AI22发动机,那就换个思路来也不错,就要看伊夫琴科是不是愿意接下这个活。
而这个提议明显有些让穆拉夫琴科措手不及,啥时候伊夫琴科设计局轮到了给人去打下手了,这简直是……
我堂堂伊夫琴科设计局在国际上也是排的上号的超大推力涡扇发动机设计局,给人打下手这种事怎么可能!
“这怎么……”
眼看这总设计师要把后路全部堵死了,雷布诺夫可忍不了,他必须要站出来,哪怕是冲撞了总设计师大人也无所谓了。
“总师,我觉得这次应该在设计局内部商量了之后再给答复,现在还是不要太快就下了结论,毕竟我们本来也没有资金做项目,若是可以有项目做,至少也算是可以……”
雷布诺夫的理由非常多,而且还是一套接一套的,糊弄的穆拉夫琴科一时间还真就没法下定决心。
在看了雷布诺夫两眼之后,虽然心里有些不爽,但考虑到事实也正如雷布诺夫说的这样有道理,也还是忍了下来。
咬牙下了一个决定,对着杨辉说道:“好,这事容我们设计局内部骨干商量之后才能继续,你们先稍微等一等吧!在这期间你可以去拜访一下洛塔列夫总师。最迟三天就能给你们最后的答复。”
下了狠心以后穆拉夫琴科其实已经动摇了,正如雷布诺夫说的那样。选择给联合航空发动机公司打工,其实也不失为一个办法。
杨辉也知道这是到了该自己耐心等待的时候。套已经下了下去,就看穆拉夫琴科愿不愿意跳下去,万一这家伙脑袋突然短路了,杨辉还真不知道该蹲在哪里去哭。
不过,借此机会去扎波罗热市晃悠一圈也是很不错的选择,毕竟这座城市不仅仅有伊夫琴科设计局,同样还有着其他的航空航天类公司。
当然,洛塔列夫是必须要去拜访一番的,这是礼节性的问题。你要想打人家一辈子的心血主意,还是该要去打个招呼。
“这也是该有的程序,我现在唯一可以明确告诉你们的是:联合航空发动机公司愿意和伊夫琴科签订合同,雇佣伊夫琴科设计局的设计人员,并且所有工资全部都按照美元结算。”
在这个苏联还没有完全解体的时候,要明目张胆的挖人也不太现实,选择迂回的方式是最好不过的,只要把人弄到手就够了。
为此,杨辉也是下了血本。不仅工资按照美元结算,而且更是高出了国内平均水平一大截。
“此次,被选择的人每人5000美元的安家费,后续每个月至少800美元的月工资。主任设计师等高级人才可单独商定条件。”
说起来,每个月800美元的工资兑换成卢布之后,其实是比不上这些人在苏联拿的工资数目。但这时候的苏联人都知道美元才是硬通货,800美元一个月已经是非常不错的待遇了。
在杨辉开出的美元诱惑之下。别说雷布诺夫,就连穆拉夫琴科都有些心动了。
这可是美元啊。单是每个人5000的安家费,若是能有100人被选上,那就是50万美元了啊!
有了这50万美元,伊夫琴科设计局现在的囧镜马上就可以有改善。
虽然这笔资金用于科研工作上面连响声都没有,但换成用在设计局的日常消耗上,就至少可以让伊夫琴科设计局维持基本运转,以后每个月也不用再给这些人开工资,可算是缓解一大难题。
“好,你说的我们会仔细考虑,很快就会有决定出来,一定不会让你们久等。”
……
走出了穆拉夫琴科的办公室之后,杨辉算是松了一口气,而王成则是在一边感叹杨辉的大手笔。
每人5000美元的安家费,加上每月不低于800美元的工资,这待遇简直是绝了。
“杨总,你给这些苏联人开出如此高的工资,以后公司那边又该怎么说,毕竟国内技术人员的工资也才每个月不到400元人民币,差距太大,怕是……”
这倒是一个问题,不过在杨辉看来完全没有担心的必要,甚至就是于总师也都觉得无所谓。
老人家是没有觉得有任何的不妥,开口解释着:“我们是聘请国际上的技术人员,800美元的工资已经算是低于国际同行的平均水平了,能这样的代价请到伊夫琴科设计局的专家,就已经很不错了。”
于总师可是知道前些年的那些诺斯罗普技术人员在西南科工的时候,西南科工给的工资水平,绝对是远超了杨辉给伊夫琴科这些技术人员工资。
相比之下,杨辉给出的解释则更加简单:“800美元,那得要是技术骨干才有的待遇,不是技术骨干我们看都不用看,这美元的诱惑可大着了。”
美元之于苏联、苏联人的诱惑,比美元之共和国更大,这是必须要承认的。
就这样,一行人住近了伊夫琴科设计局安排的住所,在用餐过后,倒是各自回自己的房间休息。
与之相对的,在杨辉一行人离开之后的伊夫琴科设计局高层却动了起来,杨辉提出的方案实在是太重要了。
从各个科室的主任设计师,再到大大小小的副总设计师皆是无一缺席,细数起来二三十号人是肯定有了。
“好了,这次把大家叫来,是想说我们或许是能有项目做了,不过这个项目有些特殊,所以我需要征求大家的意见。雷布诺夫,还是由你来给大家介绍一下具体的情况吧!”
要由雷布诺夫来介绍,这就对了嘛!作为一个项目的介绍人,在介绍项目的时候难免会有自己的主观情绪在里面,而这些主观情绪往往会非常大的影响到听众的判断。
比如就是这次这样:“这次我们迎来几位特殊的客人,他们是来自巴西航空发动机公司,这家公司是华夏的西南科工旗下联合航空发动机公司和巴西政府合资公司,负责巴航工业145客机动力系统的提供。”
说到这里,大部分人都猜到了后面的情况,一个个是两眼冒金光,这可是一个大项目啊,要是做好了必定能实现一次大的突破啊!
就在这所有人都畅销美好未来的时候,雷布诺夫很直接的选择了将美好的幻想打破。
“本来我们研制中的AI22是这款飞机很不错的选择,但大家也知道我们现在的情况,所以在巴航发的技术人员看了22的进度之后,选择了放弃我们的发动机。”
一脸光棍的雷布诺夫表示,俺就是喜欢这种感觉,说一半留一半,上一句和下一句形成强烈的反差,大起大落之下才能使人印象深刻。(未完待续。)
关于两个四百八十九章的问题。
两章的内容是不一样的,是我粘贴标题的时候错了,内容没问题,是四百九十章的。(未完待续。)
第五百九十一章:大推力难,小推力也不简单
负责生产制造的工厂和型号设计局就有这很大的不同,从外在来看,首先是设计局的占地面积相对较小,因为他们不需要大量的车间、工厂、仓库等地方,相对的马达西奇需要生产的发动机好像就是太多了,整个工厂几乎可以算是占据了扎波罗热市的一小半。
杨辉走进这家超级大工厂的时候,恰逢新的一批D…18T发动机风扇叶片半成品进厂,列车通过专用的铁轨将东西运进入工厂,然后才是工人操作吊装设备将沉重的风扇叶片连着箱子一起吊运下来。
看着这一幕,旁边有响起了:“杨先生你刚从洛塔列夫总师的家里过来,应该是知道D…18T发动机的吧!而你现在看到就是这款发动中最为重要的风扇叶片,想当年的第一批风扇叶片,也是这样由洛塔列夫总师亲自迎进工厂的,现在这款发动机生产数量马上就要突破到三位数了,所以这应该是一个特殊的日子。”
日子倒的确是很特殊,不过在杨辉看来,却并非是真正的在为D…18产量即将再次突破而高兴,而是因为这次拿到了自己想要的东西,所以才要好好高兴一番。
这次到扎波罗热市还真就没有来错,不仅和伊夫琴科设计勾搭上了,有很大可能拐卖到一批苏联技术骨干,最重要的还在于这这次的杨辉又和马达西奇的高层建立了联系,以后只要西南科工能够拿出足够的钱,以后在航空发动机制造的中遇到工艺问题、材料时。都可以有一个便捷的解决路径。
而要仔细纠结其中的原因,那就要说到杨辉旁边的这位马达西奇副厂长。首先要申明的是:这位可不是什么好人。人家是在打听清楚了杨辉这一行人的来历之后,就把杨辉的深层次来意猜的**不离十了。
这才有了在杨辉拜访洛塔列夫总师的时候。被这位急匆匆地邀请到马达西奇公司进行参观,而参观的东西也确实不少、并且全都是些好东西,看的杨辉一直流口水,幸好这位联系杨辉的副厂长也不是什么好鸟。
之前确认了杨辉对马达西奇的那些东西有兴趣之后,就试探的同杨辉联系了一番,最后的结果就是:这位典型的苏联蛀虫,找到杨辉就是要同想做一些见不得人的地下交易,考虑到这位的地位也并不低、加上其工作性质的特殊,做这些交易实在是太简单了。
这时候的两人出现在这里。主要也是带杨辉去验货时顺带的所见所闻而已。当然,这次杨辉打主意的对象肯定不是这款D…18T发动机,这种东西才定型不久、同样属于苏联的镇国之宝级别,就是杨辉现在提出要,旁边这位也没有那个胆子做。
正好,对于这种短时间之内还没有需求的东西,杨辉一贯的风格就是:“发动机的确是一款好发动机,不过我们现在对这东西没有需求,所以这次还是去看看我们刚才谈的东西吧!”
这次。杨辉要去看的东西并不是什么动辄几吨、几十吨推力的大型涡扇发动机,这些大家伙推力巨大体积也不小,光是听起来就感觉带劲儿,但这眼光也不能全都停留在大推力涡扇发动机上面。发动机推力要做大确实很困难,但要做小、做出高性能同样不简单。
小于1吨的发动机虽然不能用在飞机上面,但它依旧有自己大显身手的地方。就比如巡航导弹上面用的小推力喷气式发动机,这东西研制起来同样也是费时费力。
巡航导弹虽然是一次性的。但在导弹的重量、发动机的推力、油耗上都有着非常严格的要求,这三项指标的每一次微小的进步。都会对导弹的射程、速度有很大的提升,最形象的就是共和国在之前88海战中使用的鹰击81导弹,这款导弹使用的是火箭发动机助推、火箭发动机巡航,导致只有最多80公里的射程。
之后的鹰击82导弹改用了涡喷发动机提供推巡航段推力进行飞行,导弹的射程瞬间就有了大幅度的改善,成功使得射程突破到三位数,达到120KM的射程,并在90年定型交付军队。
当然了,即使是用上了喷气式发动机之后,鹰击82的射程和同等级的飞鱼相比的时候,飞鱼180km的射程还是要长了一大截,其最大的原因就因为802导弹的涡喷发动机性能不给力,若是能有一款性能给力的发动机,802将会全面的完爆飞鱼导弹。
这种情况一直到了新世纪,共和国又推出了鹰击82导弹的大幅度升级版鹰击83导弹,这才在综合性能上真正的达到了世界最前沿的水平。
这就表明,一款导弹的射程受发动机性能的影响很大,以现在共和国的导弹用喷气式发动机发展情况来看,短时间内还是很难达到世界先进水平,而要想在导弹的性能上达到世界水平,先进的发动机不能少。
而现在就正好,马达西奇就生产着苏联几乎所有的导弹用喷气式发动机,这个时候借机会搞到几款优秀的导弹发动机,那就是再好不过。
从另一个方面来看,马达西奇这边不敢出卖太扎眼的大推力发动机技术,但体积小、平时也不怎么引人注意的导弹用喷气式发动机就大有可为,考虑到这些情况之后,杨辉才敢把主意打到了这些发动机上面。
也是因为杨辉不太贪心,要的东西看起来不太敏感,这位马达西奇的蛀虫还真的就大着胆子给出了报价。
最开始1000万美元的报价在杨辉多方讨价还价之后,虽然最后1000万美元没有下降,但却由一款发动机也变成了两款发动机,不仅有用于反舰导弹上面的涡喷发动机,同时还搞到了一款用于远程超低空对地巡航导弹的涡扇发动机。
在苏联时期的远程对地攻击巡航导弹中,真正投入生产的型号只有KH…55巡航导弹,它有着“战斧斯基”的外号,由此可见这款导弹是什么级别的东西,而用于支持这款导弹实现超远程巡航飞行的发动机,肯定不会弱了。
在上以位面的共和国研发这一级别的巡航导弹时,耗费的精力可一点儿也不少,其中就有因为发动机不够给力的原因,现在的杨辉能够把这东西搞到手,大概明年开始的长剑10在研制中就可以不用为发动机而发愁了吧!
基于这种情况下,杨辉这才跟着一起前往对应的发动机生产车间而去,下订单之前不也还应该先看看货吗?以验证一下是不是自己所需要的东西。(未完待续。)
第五百九十二章:合作愉快
小推力的发动机体积肯定就比较小,导致总装线也不用大量占地方,在一间总装车间中,就同时有两种导弹用小推力喷气式发动机的总装线。
仔细参观了两条发动机的生产线之后,又看了发动机的试车工作,一切情况都表明,马达西奇已经完全摸清楚了这两型发动机的情况,生产工作正有序地推进着。
“怎么样?这就是我们正在生产中的两款发动机,性能绝对是世界第一梯队,和美国的发动机相比也不会逊色。”
能说不好吗?就这东西也是整个共和国现在都没有的好东西,西南科工自然也没有覆盖到这一推力级别,算起来这已经是一吨以下的发动机了。
倒不是说西南科工没有实力做这东西,其实只要愿意,并且有那个钱持续投入进去,研发出这样的两款发动机也不是不行。
唯一的问题就在于想要研制同一水平的发动机,时间上没有五年是肯定不行的,耗费的人力物力恐怕就更少不了。与之相比之下,现在花1000万美元就能搞定的事,当然就不会多花钱、并且还多占用科研力量。
“东西是不错,花1000万美元就能得到这两款发动机也还划算,但你知道光有技术资料肯定是不行的,我们在国产化的时候肯定会遇到一些不明白的地方,到时候?”
杨辉提出的问题不是没有道理,这种问题在航空发动机这种超级精密工业设备中太常见了,特别是在生产工艺上。更是失之毫厘差之千里,一个小小的改变。最后都有可能导致巨大的性能差距。
现在提前把问题说出来,也有利于后期的解决。到时候免得大家扯皮伤了感情,毕竟双方谁也不愿意这次是做一锤子买卖。
幸好,这位副厂长格里科夫对这种事知道的比较清楚,直接就给了杨辉一个非常满意的回答。
拍拍胖胖的啤酒肚,格里科夫笑着为杨辉解决着问题:“关于这一点你就放心好了,我肯定保证你们能够完成发动机的整机生产,并且性能不会比我们这边生产的差。”
这个时候的格里科夫倒是相当聪明,他是清楚小推力喷气式发动机的制造的,这种东西对材料要求并不是太高。更多的是对加工、装配精度要有更严苛的要求,这种问题正好都可以由马达西奇这边解决。
然而,话音一转,这位又是三句离不了钱:“到时候,我甚至还可以直接从这边生产线上抽调工艺人员,前去你们那边根据你们的具体情况制定工艺程序,不过你知道这肯定也是要花钱的!”
在苏联这地界儿上还有如此贴心的服务?杨辉也算是大开眼界,这位可真的能算是良心卖家了,以后是可以多多合作的。
至于说。又要说钱的问题,这也是没办法的事,你要买通这边的技术人员,又怎么可能不花钱。只要不是太黑杨辉都能接受,而这个不是太黑肯定也是有一定的要求。
“这话说的有道理,不过我先在这里说好。我们最多额外付出100万美元的其他费用,再多就绝对没有可能了。你要知道我这次是寻求可以长期合作的朋友。”
……
随着两人,勾勾搭搭的往外走。这次来马达西奇也算是有所收获,可真的是只有想不到,没有做不到。
在往后,就是商量怎么把资料运出去,这就是另外的一些问题了,反正有一位副厂长当内应,杨辉相信这些资料可以一份都不少的运出乌克兰。
至于到了国际海域之后怎么办,那就是另外的一番问题了,先挂上运往巴航发的AI22发动机公开数据的名头,到时候谁也不会想到这东西会在半路上转道运往共和国。
至于说巴航发那边,恐怕从头到尾都不知道会有这么一回事,真可谓是简单快捷。
……
要说这次苏联之行,第一站是到伊夫琴科设计局,中间也还是比较麻烦的,毕竟伊夫琴科设计局并没有像格里科夫这样的内应。这次就算能合作,那也是出于对整个伊夫琴科设计局有好处才行,要不然这事儿还不知会发展成什么样。
好在现在情况发展的不错,都在控制范围之内,在杨辉同马达西奇接触的差不多的时候,伊夫琴科设计局也终于有了确定的答案,让雷布诺夫来转告消息,说是可以继续进一步的商量了。
如此,也就只能把谢连发留在马达西奇这边继续负责后续事项,自己则是前往了伊夫琴科设计局,毕竟设计局这种地方都是些技术人员,要好好伺候着。
只有争取到了好的应像之后,在苏联解体的时候,才有可能第一时间把这家设计局连根拔起,到时候若是再能安家到共和国就够了,这样的一家设计局只要融入了旗下的联合航空发动机公司。
杨辉就可以非常自豪的说,在技术上西南科工可以没有大障碍的研制20吨以下的所有推力级别发动机。
但在这之前,还需要面对现实,先要把第一步稳稳的走出去才行。
“既然同意了我的提议,想必穆拉夫琴科总师你也该说通了设计局的技术人员吧?我们这次需要大概100到150人的技术。”
这样的人数也是杨辉早就计算好了的,毕竟人数再多就容易引起苏联当局的警惕了,要知道整个伊夫琴科设计局的技术骨干加起来恐怕也不会超过四百人,这些才是整个设计局的精英、灵魂。
而有了这100多号的技术骨干,到时候加入到新的大函道小推涡扇的研制中,又有608所那边刚完成了涡扇11的国产化工作。
两队技术人员加在一起,即有了伊夫琴科这边技术人员的经验:孰知从头开始研制一台全新的发动机的所有流程,同时331厂也有丰富的本土经验,加上刚从涡扇11国产化上面学到部分美国技术。
杨辉相信,新的大函道比小推力民用涡扇可以做到很不错,研制进度也能够比较快速的推进。在92年拿出供巴航工业的145客机试飞用的发动机,肯定是没有太大的问题。
而杨辉说的最多150人,在穆拉夫琴科看来却有些太少了,毕竟有之前雷布诺夫出的那个馊主意之后,整个伊夫琴科设计局就完全变了,一个个都在想怎么借这次机会可以做兼职的同时还能顺变把一些新技术完成。
而要验证新技术,没有足够的技术人员怎么行,按照穆拉夫琴科的预计,至少要派出设计局一半的技术骨干才够,不然技术攻关就有些困难。
“杨副总师,150人就行了?我看怎么也得要200人才够吧,人多力量才大。到时候的研制工作才能更快、更顺利。”(未完待续。)
第五百九十三章:直飞西南科工
既然人家穆拉夫琴科这么热情地提出了问题,杨辉肯定也不好弗了人家的好意不是,又只能在原有的150人基础上增加一些,不过在此之前,有个问题需要说清楚。
“那么,一次调动设计局近半的技术骨干,你是打算怎么向苏联当局解释,如果你们有困难的话,我看就现在这100人的技术骨干也能行了。”
这倒不是杨辉想要当乖宝宝,要打算走正当的渠道,实在是200人的数量太多了,想要不引起发觉,完全是不可能。
好在,这种双赢的合作,不仅仅是杨辉想要促成,穆拉夫琴科作为设计局当家人,也要操心这一项目,而这种现在看起来并没有损害苏联利益的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