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国魂-第27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才揣发明白:这一定是前不久向“烈焰”中队通报过的那种新型“喷火”i型了。
马全朝下面看了一眼,“烈焰”中队的飞机连一架也没有。这就是说,自己只好一个人来对付这两架穷凶恶极的敌机了。不仅如此,敌机还占据着阳光方向,拥有高度优势。
马全意识到自己的处境险恶,于是,掉转机头朝着自己同伴的方向飞去。但要想摆脱从高处向马全逼攻的敌机,那可真是谈何容易。敌机很快就赶上来了。
等待战友们来援救,那不现实。如今只有孤军奋战。马全掉转机头迎着敌机冲去,让敌人明白:自己不想走了,老子要跟你们拼然而,敌机没有接受马全对他们发动的迎头攻击,突然把飞机拉起来——依旧象两把利剑一般高悬在马全的头项上。
怎么办?敌机拥有高度优势和速度优势,下面又是敌人的地盘。马全的飞机也剩油不多了。只有返航。如果燃料耗尽,或者自己一时考虑不周而发生失误,那自己就会象靶标一样,被敌机击毁。出路只有一条,那就是设法欺骗敌人。
马全一时还想不出稳妥的办法来,只好掉头向东,加足油门,让自己的“雨鹰”式拼出最大的气力来。可是,敌机就象两支拉满的弓射出去的利剑一样。从后面追上来了,眼见得到了瞄准射击的距离。马全急推驾驶杆俯冲而去。急剧俯冲震得飞机抖动起来,马全的两耳被“压”得象钻头钻似的疼痛难忍。
微微被马全甩下的敌机,立即又追上来。马全感觉到敌机已经来到马全的背后,敌长机眼下就会对马全开火。就在这一霎时,马全猛然想起自己在试飞时练就的一个动作。如果这个“怪点子”失败,那自己也就完蛋了。
马全立即把飞机拉起来,做了一个强烈的急跃升动作,紧接着做起横滚动作来。过负荷压得马全眼前发黑。在急跃升的最高点上,马全把飞机改成平飞状态。这时,预料的情况出现了:一架敌机一下子就冲到马全的前头大约50米的地方,他自己一头钻进马全的瞄准具里来了马全立即用机关炮和机枪同时打出一个长连射。敌机在马全的瞄准具里悬浮一瞬间,翻了一个跟头就坠下去了。这时,敌人的僚机也从马全的飞机旁边擦身掠过。
马全追上去。看样子,他是没有心思跟自己干了。那好吧,自己也该走了。马全一边望着被马全击落的那一架“喷火”i型敌机爆炸起火,一边飞向云上。随后,对准方向朝东飞去——回家
马全的飞机剩油太少了,这使马全深感惶恐不安。要是尾随强击机机群的那两架敌机未被自己的机群击落,那马全在返航途中说不定会跟他们遭遇上。
但是,胜利的喜悦淹没了紧张情绪。。。。。。。。。。。。
子弹打在马全的机翼蒙皮上的声音立刻使马全清醒过来。马全本能地极其迅速地做了一个横滚带下滑动作。这是马全在去年练就的一个动作,至今还没有运用过。为什么这个动作在这个节骨眼儿上突然冒出来了呢?连马全自己也说不明白。这也许是因为自己随时都在准备运用它,只是没有遇到适当时机吧。这个动作的用处是,使自己的飞机突然减速,迫使敌人来不及反应,一头冲到自己的前头去而陷于被动地位。
两架敌机从马全的头顶上掠过。马全微抬机头,对着敌僚机打了一个长连射,敌机急忙上升逃去。危险哪,这可真是拿性命做赌注呢马全驾着被打出弹洞的飞机,降低高度钻入云中。朝四周看了一眼,加大油门朝着机场飞去。
马全不由地回忆了一下刚才发生的事情。自己错在哪里了呢?原来,马全在云上飞,飞机的影子刚好投射在白云这个背景上。敌机借着飞机的影子发现了马全。不过,更主要的是因为马全是一架孤零零的单机。算了吧,反正自己胜利了。
马全终于回到静悄悄的停机坪。取下飞行帽一看,一个耳机被子弹擦破了。这一回,马全又险些送了命——只要敌人的子弹稍微偏斜哪怕只一厘米,那马全的脑袋早就开花了。。。。。。。。。。。
还没有等马全和他的同伴们能够喘息上多少时间,英国人的报复很快就到了
升空以后,马全发现敌轰炸机的九机编队在10架“暴风”式的掩护下,正在朝着防柏林的机场和城市方向飞行。在这个敌机机群的后面又出现了一个由15架“暴风”式编成的机群。英国人发现“烈焰”中队的“雨鹰”式歼击机起飞,掉转机头朝着“烈焰”中队机场的方向飞来。“烈焰”中队首先对第一批敌机发动了攻击,因为他们快要接近目标了。
“烈焰”中队的飞行员完全不把敌人的优势兵力放在眼里,不顾一切地拼命作战。敌机在慌乱中丢下的炸弹和被“烈焰”中队击落的敌机,纷纷掉在地面爆炸起火。突然发动勇猛的攻击,使“烈焰”中队取得了战斗的胜利。敌机轰炸柏林的企图未能得逞,“烈焰”中队不顾一切地追击着敌机,一直到把枪弹打得精光。
谢国兴夫的战机,在机场接近地的上空迎击了由15架歼击机编成的另一个敌机机群。有几架敌机窜到目标上空。可是,他们投下的炸弹却都落在空荡荡的飞机掩体内。
在这一次空战中,“烈焰”中队击落5架敌机,而自己却只损失了1架——1架留在地上末起飞的飞机。这架飞机被炸弹爆炸产生的冲击波“扒了皮”。
柏林上空作战时,马全就见到过敌小股歼击机从云中钻出落后高临下向本方飞机发动攻击。这使马全想到,“烈焰”中队这个六机编队,也必须采用新的战斗队形。马全决定把李尊带领的四机编队留在下面与敌机缠战,而自己和谢国兴则在高处对付那些拉起来准备再次发动攻击的敌机。
马全叫李尊带领四机突击编队,是打算观察一下李尊在休整以后的表现。之前,在最后一次战斗出动中,尽管他表现坚定勇敢,但无战绩。
马全既看到他有时畏缩不前的弱点,也看到他有时坚定勇敢的优点。现在,在即将与敌遭遇时,且看他如何表现。。。。。。。。。。。
“烈焰”中队的飞行高度是5000米。透过云隙能够清楚地看到地面。马全环顾四周,没有发现敌情,眼下空中平静。马全当然知道,平静是持续不了多久的,敌机马上就会到来。
果然不出所料。敌轰炸机大机群,编成密集队形,黑压压的一大片,从“烈焰”中队的前下方远远地飞来。为什么没有歼击机掩护呢?难道敌歼击机迟到了?英国人是不干这种事的。
很快马全看见了。在远处,上空腾起了滚滚烟尘——敌人的歼击机起飞了。他们把时间计算得很精确:恰在即将飞临前沿时与轰炸机机群汇合。
在这一处气氛紧张的天空以外,远方,一片蓝色的大海,天水相连,辽阔无边。马全多么想再看一眼那和平恬静的远方。可是,眼前的危险迫使马全不得不把全部精力集中到身影越来越膨大的敌轰炸机机群上。
马全报告过敌轰炸机机群临近以后,命令李尊准备攻击,马全则继续监视着周围的动静。这时,只见两架敌敌机,正在与“烈焰”中队相同的高度上飞行着。看来,势必首先与这两架敌机交火。
“谢国兴,我攻击,你掩护”
马全的命令就象一条看不见的细线一样,拉开了空战的序幕。
敌机爬高了,“烈焰”中队也爬升。马全有时透过云隙观察李尊带领的四机编队,因为那是“烈焰”中队的支柱。
这两架敌机——马全视为游猎的歼击机,却极力避免与“烈焰”中队进行空战。他们的意图马全一下就猜透了:妄想把“烈焰”中队诱开
果然,只见刚才起飞的那10架敌机,正朝着李尊带领的四机编队扑去。此时应当率队掉转机头,对敌机发动迎头攻击,把敌机冲散,随即逼近敌轰炸机机群才是。用不着马全操心,李尊正在这样做,他的飞机飞在最前头。离敌机更近了,眼见得双方就要开火了
“李尊,快攻击”马全忍不住喊道。
可是,恰在这最紧要的关头,“烈焰”中队这个四机突击编队的带队长机李尊,竟突然掉转机头,急向一旁躲闪,随即下滑。这时,只见李尊的飞机尾部突然冒起浓烟。不过,这并不是他的飞机起火了,而是他打开了加速器
马全既愤慨又焦急。他在干什么?他为什么突然逃跑了?难道他又害怕了?
马全急忙放弃那两架敌游猎的飞机,立即俯冲下去援救被带队长机甩下的三个年轻飞行员。可是,迟了,李尊的僚机飞行员的飞机已经无法操纵,迳直朝着地面坠去。
剩下的两个年轻飞行员立即向马全靠拢过来,“烈焰”中队在一起并力反击敌机。这时,马全才猛然想起自己的僚机飞行员谢国兴来。他在什么地方呢2他是什么时候掉队的?
敌轰炸机大机群离马全方前沿越来越近了。要想挡住他们的去路,那“烈焰”中队是力不从心的。眼下,唯一有效的办法只有不顾一切地冲入敌群,搅乱他们的队形,迫使敌机在尚未到达目标以前甩掉炸弹。
于是,马全带领着被李尊甩下的两个小伙子,对敌大机群发动了猛攻。这两个小伙子都很勇敢,都紧紧地跟定了马全。“烈焰”中队一起从敌大机群的后上方迅速发动攻击,机关炮和机枪一齐猛烈开火。敌机群向“烈焰”中队猛烈还击,“烈焰”中队完全置之不顾。
敌人慌乱了,急忙胡乱甩掉炸弹,四散奔逃。“烈焰”中队冲散了敌人的一个九机编队,又冲进了第二个九机编队,紧接着冲进第三个九机编队。“烈焰”中队处在敌轰炸机大机群当中,猛冲猛打,只急得敌护航歼击机团团转,想要向“烈焰”中队发动攻击,却又无从下手。这时,敌轰炸机纷纷掉转机头,四处奔逃。
这一来,“烈焰”中队这3架飞机就暴露在10架敌歼击机的面前了,形成3对10的不利局面。要想摆脱敌机的围攻,那是办不到的。出路只有一条,那就是与群敌死打硬拼可是,“烈焰”中队的弹药快用光了。
这时,只见敌机突然转弯,慌忙向西飞去。这是怎么一回事?马全忙向四周一看,顿时高兴起来原来,自己的歼击机大机群赶来援救“烈焰”中队了。
“烈焰”中队正在航线上飞行,耳机里传来大队长的声音:“我是大队长,我是大队长。敌轰炸机3个九机编队,正朝着慕尼黑方向飞行。你们现在的任务是保证这座城市的安全。”
“明白”马全立即改变了航向。
“烈焰”中队还没有到达慕尼黑上空,马全就发现8架敌歼击机正在低于“烈焰”中队的高度上飞行。这表明,敌轰炸机机群正在半路上。于是,马全立即从紧贴云底处俯冲下去,对其中一架敌机发动了攻击。马全占有飞行高度方面的优势,便于发动突然攻击。这架敌机当即起火下坠。边上的僚机也击落了一架。
其余敌机立即四散,俯冲逃跑。敌人惊慌失措,而惊慌失措只会削弱力量。“烈焰”中队开始追击敌人。马全的僚机飞行员是一个小小年纪的小伙子,今天他第一次给马全当僚机,也死死地缠住一架敌机不放。
“我攻击,我攻击,请你掩护,请你掩护”马全的耳机里传来他的呼喊声。
初次参加空战的年轻飞行员的心情,马全是很理解的。这些小伙子“烈焰”中队继整训练了半年,“烈焰”中队多次告诫他们遇敌要沉着。现在,这个小伙子沉不住齐了,恨不得立即击落敌机,在正在德国访问的大总统面前也显得体面。
“我掩护,你攻击”马全心平气和地回答,随即紧跟在他的后面掩护他。
马全的僚机飞行员发起急性子来了,老远老远就对敌机开起炮来。
“沉住气,不要急于开火。再近—点。。。。。。。。。。。”马全提醒他说。
马全提醒他的时候,正是他的神经处于最紧张状态的时候。这时,那种要消灭敌人和渴望享受胜利的喜悦的心情,甚至能使那些久经空战磨炼的老飞行员失去理智。马全提醒他注意距离和瞄准,好使他清醒过来。他开始沉着而勇敢地向敌机逼近。这一次开炮,命中了目标,敌机起火了。
这时,马全猛然想起“烈焰”中队的主要任务是保护慕尼黑。敌轰炸机机群正在往那边飞呢。马全下达了口令,“烈焰”中队这个六机编队立即掉转机头,朝着慕尼黑方向飞去。
马全的僚机飞行员严守着他在编队中的位置,信心十足地驾驶着飞机。马全按捺不住内心的喜讯,就通过送话器鼓励道:“好样的”
城边升起了烟团,看样子,敌轰炸机的一个九机编队,已经突破防御飞抵目标上空。驻扎在慕尼黑机场上的友邻飞行团的歼击机已经升空。他们正在空中盘旋呢。
敌人的另两个九机编队在哪里呢?是不是已经被“烈焰”中队的战友们截击了?当马全正在这样想着的时候,只见一架飞机向“烈焰”中队靠拢过来。马全仔细一看,这是一架被打散而找不见德国盟友的飞机。看来,格斗是相当残酷激烈的了。但是,这个飞行员却不往家里跑,而是千方百计地寻敌搏斗。
马全刚把目光从德国人的飞机机身上移向云层,立即发现敌歼击机机群。敌机全都打开了加速器,已经赶上“烈焰”中队。“烈焰”中队急忙猛烈掉转机头,对准敌机群,迎头冲上去。
马全从下方向上发动攻击,对准敌带队长机的肚子开炮。敌机被击中,拖着长长的烟带朝着地面坠去。其余敌机见状,立即慌忙逃进了云中
''
第七百十一章 三大独裁巨头
第七百十一章 三大独裁巨头
就在中华民国大总统对德国进行访问的时候,意大利**者墨索里尼也秘密来到了柏林。
这是世界三大**巨头萧天、阿道夫。希特勒和墨索里尼首次齐聚一堂,但是显然萧天和阿道夫。希特勒并不希望在这个时候看到墨索里尼出现在这里。很明显,墨索里尼在这个时候来到柏林,是意大利军队在北非的局势已经很不妙了。
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之后,中**队横扫亚洲,把英国人和法国人彻底赶了出去。德国人则干净利落的击溃了英法联军,迫使法国投降,并积极的准备对促使英国投降。
在德国的上空,在英国的上空,是中德空军在并肩作战,而很快,中德地面部队也很有可能配合作战。
但是意大利呢?
这个中华民国的大总统萧天从来也都没有看得起过的意大利,在战场上的表现和他们在战前吹的牛完全不一样。
在墨索里尼到来之前,萧天正和阿道夫。希特勒讨论着进攻南斯拉夫的计划。这一计划被命名为“粉碎”。
在“粉碎”计划中,德国将出动8个师,而中国出动20个师,俄罗斯出动9个师,以37个师的力量对南斯拉夫进行全面打击,并计划在两个月内结束战斗。
一旦对南斯拉夫展开攻击,那么也意味着中**队进步欧洲之后迈出了第一步。
但是现在,因为墨索里尼的出现,和无能的意大利军队拙劣的表现,迫使萧天和阿道夫。希特勒不得不为这位盟友大伤脑筋。
意大利人在战场上的表现,完全可以用愚蠢、无能来形容他们。。。。。。。。。。。。。。。
意大利虽然是资本主义的发源地,但由于国内长期的分裂使他在欧洲中一直处与落后的地位,但在侵略野心的驱使下,这个国家也加入了侵略非洲的行列。
1869年苏伊士运河还通后,意大利便开始在非洲进行扩张,16年后,马萨瓦被占领,同时意属索马里也慢慢发展起来,而在这两块殖民地中间的埃塞俄比亚自然也成为了意大利的下一个目标。但意大利却在随后的阿杜瓦战役中遭到了可耻的失败,侵略军全军尽墨,当时的意大利首相克里斯皮也被迫下台。
但随着全球政局的变化,在1911年,当时的英国和法国为了拉拢意大利便把的波黎里和昔兰尼加划做为意大利的势力范围,在一战结束后,这片土地就更名为现在的利比亚。当墨索里尼上台后,意大利又出兵占领了埃塞俄比亚。看起来意大利的东非**快要实现了,但随后的二战很快就打碎了墨索里尼迷梦。
二战开始时意大利在非洲的部队在埃塞俄比亚和厄立特里亚有约22万人,司令为奥斯塔公爵。而在北非另有25万人左右的军队集团,分为两个集团军。在西边,面对法属突尼斯方向的的黎波利塔尼亚,是第五集团军,辖第10军之第25博洛尼亚步兵师,第55萨沃纳步兵师,第60萨布拉查半摩托化步兵师、第20军之第27布雷西亚步兵师,第61锡耶纳步兵师和第17帕维亚半摩托化步兵师、第23军之第2利比亚师,第1黑衫师。
在东边,面对埃及方向的昔兰尼加,集结了第十集团军,辖第21军、第22军。此外还拥有七个土著营和两个伞兵营的部队以及“利比亚”坦克群。司令为巴尔波元帅,但这个倒霉的家伙在座飞机上任途中竟然被自己人的高射炮击落毙命,格拉齐亚尼元帅接替了他的职务。
而相比之下英军的兵力却级为薄弱,英军司令韦维尔手下只有第七装甲师,新西兰师的三分之一,另外还有14个英国营和两个皇家炮兵团,总兵力有5万人左右,他们是处在意大利军队的两面包围之中,而且当时的局势也不允许英国向非洲增兵。
但战争的进展却让所以的人都难以置信,1940年9月13日,墨索里尼命令格拉齐亚尼元帅,以第10集团军共7个师的兵力向埃及发起进攻。但英军一次出人意料的反击成功阻止了意大利人的前进,并为他们的后撤赢的了时间。而格拉齐亚尼这位熟悉沙漠战争的元帅在深如埃及约60英里后却因为后勤问题停止了前进。
12月6日,得了增援的2。5万名英军从驻地出发,到9日拂晓,西迪巴拉尼战役正式开始,双方爆发了第一次坦克交战,意大利的薄皮坦克在英国的马蒂尔达面前不堪一击,但在尼贝瓦意大利军队进行了极为顽强的反抗,师团长马利蒂将军身先士卒,在他阵亡后意大利士兵们仍然顽强地抵抗着英军的进攻,但由于是仓促应战加上装甲方面的绝对劣势,到傍晚时分,英军还是占领了整个阵地,同时第七装甲旅从西面切断了沿地中海的公路,10日凌晨,英军在舰炮的火力支援下向西迪巴拉尼发起了进攻,这时的意大利人仿佛已经失去了抵抗的勇气,战斗在10点就结束了,用英国人的话来说“被俘虏的意大利人占了有200多英亩的土地,以至与他们根本无法点清俘虏的人数”。
紧接着,韦维尔又将第16步兵师和第6澳大利亚师投入了追击,第四和第五印度师也很快加入了追击的行列,意大利人则是兵败如山倒,到12月15日结实,英军已经俘虏了3。8万名意大利人,而他们的损失则是:阵亡133人,受伤387人,失踪8人。。。。。。。。。。
而在东非,1941年1月,普拉特将军率领英第4、第5师向卡萨拉的意军发起了猛攻并在19日占领了这座城市。同时在埃塞俄比亚还爆发了在英国人支持下的武装起义。
英军在没有抵抗的情况下进入了基斯马尤。。。。。。。。。。。。
意大利在拥有绝对优势兵力的情况下竟然败的如此之惨,虽然看起来有些不可思议,但深究下去的话就会发现这是有着深刻的原因的。
首先是战略上的两线作战问题,在英国人发起攻击的时候墨索里尼却在准备进攻希腊,他在边境上集结了37个师的兵力其中包括三个摩托化步兵师,两个装甲师,三个快速师及战斗力强的几个步兵师,以及30000多辆摩托车辆,这绝对是个令人匪夷所思的决定,把大量的机械化部队投如到多山的希腊战场,而在北非不要说是坦克,连汽车的数量也是严重不足。而在希腊的失败又使他无法增援北非。
其次在北非的士兵素质也相当的低下,两个集团军共拥有13个师17万人,但这些部队的实力参差不齐。黑衫师只有8000余人,而利比亚师里的大量土著兵员战斗力几乎可以忽略不计。这些部队只有两个半摩托化师和坦克部队拥有任何值得一提的机动能力,而其他的步兵由于长期和游击队作战,平时疏与训练,已经根本不适应正规作战。而且由于殖民地的重点是在的黎波利方向,而且埃及和利比亚之间存在大量的沙漠地带,所以驻守西边的意大利军要大大强于东边的军队集团,而机动力极差的意大利人自然无法快速地调动军队,而这在沙漠作战中机会是致命的。如果在考虑上意大利军队的士气,那他们的战斗力和战斗意志实在是低的难以置信。
装备同样也是个问题,在北非的很多战斗中,舰炮火力能够彻底摧毁意大利人的阵地和他们的意志,而英国人还能利用海路在意大利人的后面进行登陆,而在陆地上意大利的l。3/35根本无法与英国的马蒂尔达对抗火炮方面,意大利当时甚至还装备着上个世纪的火炮,当时每个英国步兵师有75门25磅炮,而意大利师只有24门75毫米炮和12门100毫米炮。。。。。。。。。。。。。。。
“见鬼的意大利人”阿道夫。希特勒显得非常恼火:“我无法相信,他们竟然会遭到如此失败上帝”
“必须予以他们增援。”萧天神色显得非常镇静:“如果意大利人在非洲全线溃败,那么对于整个战局来说将是非常不利的。元首先生,我建议由中国方面先行将12个师的兵力运抵德国,然后在德国的帮助下,进入非洲作战。这能使德国全力以赴的对付英国”
“该死的意大利人”阿道夫。希特勒又诅咒了一声:“尽管我不情愿在这个时候把我们的注意力转移,尽管我认为12个师的中国兵力更适合投放到欧洲战场,但是诚如您所说的,失去非洲将让英国人能占有极大优势。好吧,我将会让隆美尔指挥三个师的兵力,协助你们一起作战,解救那些无能的意大利人。。。。。。。。。。。。。”
萧天微微笑了一下:“而我,将委任吴佩孚一级上将担任非洲军团总司令,同时由张作霖一级上将指挥20个师的力量,向南斯拉夫展开进攻”
这次墨索里尼的到访,阿道夫。希特勒并没有亲自去迎接,显然德国的元首已经对自己的这位盟友失望到了极点。
“见到您是我的荣幸,大总统阁下。”失败并没有影响到墨索里尼的心情,他依旧显得那么兴致勃勃:“恭喜您的军队在远东取得无数大捷,显然这对于我们的同盟将起到极大的鼓舞作用。。。。。。。。。。。。。”
“见到您我也同样觉得非常荣幸。”萧天微微笑了一下。
虽然萧天对墨索里尼完全谈不上尊重,但世界**三大巨头能够聚集在一起,也算是难得的事情。
萧天觉得有趣。阿道夫。希特勒,一个一战中退役的下士;墨索里尼,一个铁匠的儿子;自己,一个原本不应该属于这个时空的人。而正是这样的三个人,每一句话,每一个动作,都将对全世界造成难以估量的影响。
“我们已经决定组建非洲军团,出兵非洲,扭转当地战局。”阿道夫。希特勒并不想过多废话,直接把话题带到了正题上:“我希望意大利军队务必坚持到6月份,或者更长的时间,这能使我们的军队完成集结。。。。。。。。。。。。。。”
“这显然不可能”墨索里尼的回答让阿道夫。希特勒和萧天目瞪口呆:“英国人已经占据了绝对优势我的部队局势已经非常艰难,非常艰难”
愚蠢无能的意大利人阿道夫。希特勒在心里恶狠狠的诅咒着。萧天微微笑了一下:“如果德国方面能够全力协助,那么我的军队将最快可以在2月中旬到达战场”
“我会的,我会的。。。。。。。。。。。。”阿道夫。希特勒喃喃说着,他的确对墨索里尼有些厌烦了,可又不得不保护这位盟友不会因为非洲的惨败而垮台。从现在的局面看来,当初中国人始终秘密反对意大利加入同盟,是一个多么英明的举措。
萧天为阿道夫。希特勒排解了心中的难题:“我这就下令我的军队开始集结,争取尽快到达战场,完成对英国人的反击”
初步制定了作战方案,回到自己的住所,萧天略想了一下:“立即让各部行动,由蒋百里总参谋长亲自负责。。。。。。。。。。。。。”
把自己的计划一一说完,宋子文派人分头落实,随即摇了摇头:“大总统,实在没有想到,开战前信誓旦旦的意大利人,在战场上却是如此不堪一击。”
“这就是我为什么反对意大利人加入同盟的原因,他们加入敌人一方,对我们构不成什么威胁,可要是加入我们一方,我们却不得不分心保护他们。”萧天笑了一下:
“意大利人往往言过其实,军队更是不值得信任。我记得,墨索里尼上台后确定扩张步骤,把大而弱的埃塞俄比亚作为扩张的首要目标,叫嚣必须征服埃国,以建成一个名副其实的殖民帝国。但是,直到1935年,做事犹豫不决的墨索里尼才决定作战。10月2日,墨索里尼在威尼斯宫宣布战争总动员,嚣张地宣称什么我们已经忍耐了13年了。。。。。。。。。。。。不能再忍了。。。。。。。。。。。。
装备精良的意大利军队在南北两线投入20多万军队、数百辆坦克和大量飞机,准备一举拿下埃国。当时的埃军的武器只有步枪、数千挺机枪和几百门老式轻型火炮,根本没有坦克和能作战的飞机。两国实力相差悬殊。然而,事情却超出墨索里尼预想。意军在迅速攻占几个城市后,就连连受到埃**队的阻击,以至于当时意外交大臣齐亚诺都悲观地说‘要打胜这场战争是不可能的。’
1936年5月,疯狂的意大利法西斯竟用瓦斯弹、芥子气弹等化学武器,向埃国河湖和田野里倾撒毒物,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才占领埃国首都亚的斯亚贝巴,建立了所谓的东非帝国。。。。。。。。。。。”
宋子文也忍不住笑了起来:
“大总统这么说,我倒想起了,德军迅速攻入法国逼近巴黎。6月墨索里尼认为时机已到,命令西方集团军群司令翁贝托亲王指挥三十余万军队驻扎在意法边界待命。17日,新组成的法国贝当政府要求停战,希特勒邀请墨索里尼前往慕尼黑会晤。墨索里尼很顺利地得到法国部分割让土地。
不过墨索里尼觉得这样的胜利有失尊严,又突然决定在停战协议正式签订前的21日和22日向法军发动闪电战。结果,在阿尔卑斯山地区,意军的闪电进攻非但没有让势单力薄的6个法国师后退一步,反而遭到法军迎头痛击,损失惨重,6000余人阵亡、受伤、失踪,翁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