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国魂-第26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将军,我们认为战争已经结束了,任何形式的抵抗都成为了不必要的。”指挥官敬了一个礼,对卡罗尔上将说道:
“我奉我军指挥官司徒定倭将军的命令,要求贵部出于对士兵的爱护,应该选择投降。我们将保证贵部的生命安全,并且许诺在中国政府与英国政府达成一致之后,将于第一时间释放战俘。。。。。。。。。。。。”
“你喝咖啡吗?给军官先生一杯咖啡。”卡罗尔上将并没有急着回答,而是让自己的副官为中国联络官上了一杯咖啡。
品尝着香浓的咖啡,联络官认为这就是英**官和中**官最大的不同之处,眼看就要失败了,眼看就要成为俘虏了,英国人居然还有心情弄这个。
“军官先生。”卡罗尔上将点燃了烟斗:“我必须得到确实保证,在投降之后,我的士兵不会受到伤害,并且做为战俘,他们会得到一切战俘应得的待遇。。。。。。。。。。。。。。”
“这一点我们完全能够保证”联络官放下了咖啡:“任何放下武器的英国人,都不会再被当成敌人看待,我们同样也需要尽快结束战争,毕竟流血和死亡已经进行的太多了。”
“好吧,我已经得到了让人满意放心的答复。”卡罗尔上将显得非常满意:“请回去转告你们的最高指挥官,明日上午8时,我将命令我的士兵放下武器,有尊严,有秩序的向中**队投降。。。。。。。。。。。。。。。。”
在得到了卡罗尔的保证之后,枪声,于27日夜停止。
每个中国人都在耐心等待着,尽管他们不知道英国人会不会信守诺言,但战争的结束,却是每一个士兵所渴望的。。。。。。。。。。。。。
“安江,你的部队于今夜再前进200米,明日,你将是第一个接受英国人投降的”
“是”安江放下了无线电,回过头来,看着那些写满了一脸渴望的部下,缓缓地说道:“战争,就快要结束了。。。。。。。。。。。。。。。”
没有欢呼,整个连队一片安静。
结束了?战争真的就这样结束了吗?11月2日,部队进入印度,他们浴血搏杀,无数的兄弟,就这么静静的倒在了印度,永远也都不会起来。。。。。。。。。。。。。
能够回家了吗?鲁飙心里想到,但随即否定的摇了摇头。
印度之战,只不过是世界大战的开始,将来,还会有更多的战斗在等待着他们。
自己能够在印度之战中侥幸存活,可是以后呢?也许自己会死在别的战场,谁知道呢。
当穿上这身军装的第一刻,所有的士兵都已经做好了这样的打算。。。。。。。。。。。。。
民国27年,公元1939年12月29日,上午8时。
“全体都有,放下武器,排成四列纵队,齐步,走”一名英军上尉大声说道。
英军缓缓的从战壕里走了出来,他们的脸上,隐隐的有一种如释重负的感觉。
“军官先生,奉卡罗尔上将命令,我们向贵部投降”
“我是安江上尉,我们接受你们的投降请保持队伍的秩序,伤员可以到我们在班加罗尔的野战医院得到治疗”安江回了一个军礼。
在班加罗尔,到处都在上演着这样的场面。。。。。。。。。。。。。。。
上午9时,第一装甲集群军司令官司徒定倭到达班加罗尔,接受英军总司令卡罗尔上将投降。
出现在卡罗尔上将面前的司徒定倭上将,年轻的让人惊讶
卡罗尔上将听说,这位中国将军才只有39岁,也许,这是全世界最年轻的上将了吧?
“我第一次参加战斗的时候,八岁”司徒定倭并没有表现出什么敌意:“那次,我还没有一枝步枪高,但也就是那次,我开始了自己的军人生涯。。。。。。。。。。。。。。”
“值得尊敬,我听说过,那是在安阳之战中。”卡罗尔上将表情严肃:“所以这一点非常值得让我尊敬。我还知道您8岁从军,15岁即远征欧洲,参加了第一次世界大战。。。。。。。。。。。”
“谣传。”司徒定倭微微笑着:“哪里是远征欧洲,不过是去开了一下眼界。但那时候的战争,和现在相比已经有了天翻地覆的变化。我记得在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初期,飞机还只做侦察使用而已,但现在,空中的较量已经成为了战争最重要的组成部分。”
“是啊。”卡罗尔上将点了点头:“记得中国远征军的战车部队,我们叫做坦克,第一次出现在欧洲战场的时候,全欧洲都为之震惊,但现在坦克却也成为了非常重要的一个战争组成部分。。。。。。。。。。。。。”
在那聊了一会,卡罗尔掏出了一封信:“将军先生,这是我写给霍普总督的一封信,他现在手中大约还有1万名英印联军的士兵,正坚守在加迪布尔。我在信里告诉他,战争应该结束了,为了士兵们的生命,为了英国士兵能够早日回到家乡。。。。。。。。。。。。。”
接过了上将的信,司徒定倭敬了一个军礼:“对于你的行为,我表示感谢。我除了会让人把信带到霍普总督手上,并且还会向我们的大总统汇报你为了和平而做的努力卡罗尔上将,我已经命人专门为你安排了住的地方,你会受到良好待遇的。。。。。。。。。。。。”
“不”卡罗尔上将微微摇了摇头:“我要和我的士兵们在一起,我没有带领他们取得胜利,但我起码可以和他们在一起。。。。。。。。。。。。。。”
随着班加罗尔战役的结束,印度之战已经没有了最后一丝悬念。
1939年1月30日,在班加罗尔失陷的次日,英国政府宣布接受美国人提出的调停方案。
1940年1月1日,在新的一年到来的时候,英国驻印度总督霍普爵士宣布全印度英国士兵放下武器,向中**队投降,英军在印度的使命已经完成
结束,发生在印度的战争终于结束了
1939年11月1日,中国政府向英法宣战11月2日,中**队对印度展开全面战争1940年1月1日,英国人宣布投降
整整两个月,中**队用了整整两个月的时间结束了印度之战
这是一个最辉煌的胜利不光在印度,在香港、在越南,在每一个需要中**队出现的地方,那些忠诚勇敢的中国士兵们都表现出了自己的决心和战斗力
中国人已经做到了他们应该做的,现在,该轮到中国的盟友德国来做一些什么了。
很显然的,起码目前中国政府已经把重心放在了亚洲,而不是遥远的欧洲
''
第六百九十六章 德国:全线出击!!
德国。
阿道夫。希特勒告诉自己的将领们:他决定早日向西方发动进攻,“因为英法的陆军尚无准备。”他定下了日期:11月12日。
瓦尔利蒙上校注意到,所有人,包括戈林在内,“显然都大吃一惊。”
在介绍他的决定的背景材料和概述战斗的大的设想时,元首偶尔也参阅手中的纸条。例如,他不想使用1914年的施利芬计划,而是通过比利时和卢森堡,约莫朝西——西北方向打去,以便取得英吉利海峡沿岸的港口。谁也未作反驳。
但是因为各种因素,入侵计划一拖再拖。
1940年1月10日,等得不耐烦的元首希特勒,再次为入侵订下了时日:一周后,日出前15分钟。那天没结束,命运又来干预。空军的一架轻型飞机在边境迷航,在比利时降落时坠毁。在那天升空的飞机中,这架最重要:机上有个未经准许的乘客赫尔穆特。莱茵伯格少校。少校身上有个公文包,里边塞满了空袭比利时的作战计划。
莱茵伯格在焚毁文件时被比利时军虏获。但他通过德国驻布鲁塞尔大使馆向空军司令部报告说,他已把计划烧成“微不足道的碎片,顶多只有巴掌那么大。”在惊愕之余,戈林还焚烧了一叠同样厚的纸张作为试验。
试验的结果还不能令他信服。于是,他夫人便建议他用“千里眼”——对一个用过“造雨者”的人来说,这个建议并非不寻常。雇来的一群“千里眼”们异口同声地说,文件未存下一片纸片。
他们的报告或许已令戈林宽心——希特勒却不然。他估计作战计划已泄露给了敌人,便下令取消入侵计划。正确的是他,不是那帮“千里眼”。残留的纸片已足以使比利时人得悉入侵之事。这份情报被送往伦敦,在那里,人们半信半疑。
希特勒也准备夺取挪威。
2月底,令人吃惊的报告送上来了:英国人在斯堪的纳维亚登陆迫在眉睫,这使希特勒成了入侵挪威的热烈的鼓吹者——他担心,英国若在挪威找到了落脚点,波罗的海便会被封死,他的潜艇便会全部被困。同样可怕的是经济威胁。德国使用的铁矿,半数以上来自挪威和瑞典;铁矿供应就此告终,他的战争经济便告吹。因此,希特勒便于1940年3月1日下令同时占领丹麦和挪威。这要有“和平占领的性质,目的在于用武力保护北欧各国的中立”,但是,任何抵抗均“会被可能的手段”击溃。
时间这个因素令希特勒异常关切。两天后,他便决定——“在战争史上最大胆,最重要的决定”——在入侵西方之前发动进攻。进攻将于3月15日开始。
他下定决心让德国首先到达挪威。4月2日,他下令于一周后开始进攻,时间是清晨5时15分。
而之前准备刺杀希特勒的奥斯特上校决心亲自行动以阻止希特勒。4月上旬,他密告荷兰武官,挪威将遭入侵。但是,由于这份情报只转到挪威驻柏林使团的一成员手中,而他又觉得不值得将它转给奥斯陆。英国人也不相信收到的类似报告,不相信希特勒正在做他们自己计划在一、二天后要做的事情。一种过分自信的气氛笼罩着唐宁街10号。
丹麦、挪咸和瑞典对于英法和德国都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丹麦位于波罗的海和北海之间,扼海上要冲;挪威地处斯堪的纳维亚半岛的西北部,德国一旦占领这两个国家就可以限制英国舰队在大西洋和波罗的海的行动,德军舰艇可畅通无阻地进入北海和大西洋,保障瑞典的铁矿砂安全运抵德国。德国经过一番密谋策划之后,便向中立国家丹麦和挪威开刀。
1940年4月5日傍晚挪威巡防艇poliii号发现北上中的德国第五战斗群,在与德军短暂接火后被俘虏,它的船长是挪威在这场战争的第一个牺牲者。
除了奥斯陆和克里斯蒂安桑,所有德国船团皆在预定时间完成登陆,在克里斯蒂安桑他们在早上10点才成功突破岸防,比预定时间慢了6小时。
1940年月6日,德国第五战斗群以重巡blucher号为首沿着奥斯陆峡湾北上,在接近位于峡湾最窄处的奥斯卡博格要塞时,blucher号被岛上已有48年历史的德国制老旧大砲命中,之后机房又吃了两枚40年前制的鱼雷失去控制,次后blucher号翻覆沉没,其上2202名船员和战斗人员中有830名死亡,船团的其余船只因误以为blucher号撞到水雷因而让部队提早上岸,这确保了奥斯陆不至于在清晨受到攻击。
此延误使挪威皇室和国会有足够的时间带着国宝和黄金一起转进。挪威从未向德国投降,而吉斯林政府未获合法地位。因此挪威不属于被征服国家,能够以盟军的身份参战。
入侵挪动的威瑟堡行动的其中一个重要部份是用伞兵进攻奥斯陆和斯塔万格附近的机场,其中进攻奥斯陆福尼布机场的计划险些变成德军灾难,第一批运载340名伞兵的29架ju…52因天候不良撤回,后续机队也因此被命令撤回但因沟通不良仍然继续前进,但因福尼布机场几乎没有什么防御,因此仍然成功降落并占领,随着德军不断从机场抵达,奥斯陆在中午沦陷。
此前,直到星期一上午,英内阁才得悉,敌军舰也朝至少另外3个挪威港口接近。大臣们张口结舌,但要阻止希特勒,现已为时晚矣
但是,在古老的奥斯卡堡,入侵者遭到抵抗,抵抗者坚守的时间足以令皇室家人、政府官员和国会议员等安然乘火车逃离奥斯陆。挪威银行的黄金和外交部的秘件,共装满23卡车,远离首都。
在丹麦,德军所遇抵抗甚微,计划执行之顺利,有如纸上的一样。因为某种原因,丹麦的海军一炮未发,陆军也只打伤入侵者20名。至半夜,战斗全部结束。丹麦国王投降,下令停止一切抵抗。他对德国行动部队的参谋长说,他会尽力保持国内的和平与秩序。接着,他便开始吹牛拍马了。“你们德国人”他说:“又完成了令人无法相信的事情人们必须承认,你们干得真是出色”
当天快结束时,希特勒似乎也在挪威取得了完全的胜利——直到英国海军突然出现。星期三上午,5舰英国驱逐舰突然闯入纳尔维克港,打沉两艘德国驱逐舰和所有商船——只有一艘幸免。3天后,英舰“瓦斯巴特”号率一驱逐舰队返身前来,把余下的德舰全部击沉。
这个消息令希特勒非常紧张。他对勃劳希契说,看来,纳尔维克恐怕守不住了。
至4月17日,希特勒的烦恼又非常明显了。他看见谁就骂谁。勃劳希契、凯特尔和哈尔德都不敢吭声,作战部长约德尔唐突地宣布,出路只有一条:“集中力量,坚守,不放弃。”接着,他与希特勒辩论起来,好像他们是同级似的。把旁观者吓得目瞪口呆。
后来,作战部长发了火,把门一摔,冲出门去。希特勒一声不吭,从另一扇门走了出去。当晚,他便令狄特尔:“尽量坚守。”
19日,新的危机消息又传了过来。躲在挪威北部崎岖海岸山间的挪威国王哈康七世,即20世纪里唯一由民众投票选举的君主,坚决拒绝由挪威法西斯党魁、罗森堡的信徒维德孔。吉斯林组成新政府。
至此时,英军两个旅已在纳尔维克和特隆黑姆附近登陆,共1.3万人。随着英军的攻势加剧,登陆部队不断增加,至周末,德军已陷入四面楚歌的境地。此时,米尔契亲自指挥空军前来救援。他派了两架巨型水上飞机,满载特种高山部队飞往纳尔维克;然后又亲自指挥俯冲轰炸,削弱了挪威中部英军和挪威军的抵抗力量。4月28日,英国下令撤出大部分陆军。次日,哈康国王及其政府成员乘英国巡洋舰转移至北极圈内的特罗姆塞,并在那里临时建都。
现在,除纳尔维克外,挪威的大部分地区已在德军控制之下。在纳尔维克,狄特尔的6000名士兵仍在与盟军的2万名士兵英勇奋战。4月的最后一天,约德尔告知希特勒,奥斯陆与特隆黑姆之间的通讯联系已经建立。午餐时,“得意忘形”的希特勒承认了自己的错误,感谢他为胜利作出了贡献。
元首也对狄特尔和米尔契表示感谢,双双予以提拔。。。。。。。。。。。。。。
他把米尔契大加夸奖,在一次会议上说,由于米尔契掌管空军,在挪威看来大势已去时,救德军于危难。“为什么呢?”他抑扬顿挫地问,把与约德尔争论一事忘得一干二净,“只因为有我这样一个人,一个不知什么叫不可能的人”
巩固了北方后,希特勒再次将精力转向入侵西方的问题上。对原先草拟的进攻计划,他从未喜欢过,因为这是上次大战中使用过的战术的翻版,且缺乏想象力:从法国北部和比利时杀向英吉利海峡各港口。他的目标不但是消灭法国的陆军,而且还要占领海峡沿岸,把英国与其盟国切断。此外,德国还要建立潜艇和空军基地,为进攻英伦三岛作好准备。
“这还是施利芬计划”他对凯特尔和约德尔说:“只是沿大西洋沿岸向右包抄而已。连续打两次这样的战役是打不赢的。”即使打赢,它也违反了他们闪电战的原则。他曾发誓不让这一代人再受他在弗兰德受过的苦难。按他的计划,他将越过阿登山脉,在南部更远的地方进行大胆的穿插,用机械化部队突破色当,席卷至英吉利海峡。接着,主力便挥戈北上,插进英法两军的后方,挡住他们的退路。他的副官们发现,元首一夜又一夜地研究一幅特制的立体地图,以确定色当是否应突破之处。
弗里茨。埃里希。冯。曼斯坦因将军或许是陆军中最出色的战略家——也独立地策划了类似的进攻计谋,将它呈给了勃劳希契。勃劳希契不予采纳,理由是风险太大。但当元首听说曼斯坦因有此“风险大”的建议后,要他陈述详情。令曼斯坦因惊奇的是,元首听了很高兴。这样一来,他不但坚定了自己的信念,还对计划作了些改进。最高统帅部既不喜欢希特勒之修改后的计划,也不喜欢曼斯坦因的计划。他们群起而攻之,但希特勒力排众议,讥笑反对派为“施利芬崇拜者”被裹在“僵硬如化石”的战略里。“你们该多读些卡尔。梅依的著作”
2月末,希特勒——曼斯坦因进攻计划被正式采纳。待挪威战役快结束时,作好了沿西线行动准备的德军已达136个师。他们万事俱备。只待连续好天的出现。5月1日,希特勒将进攻日期定在5日。但是过了48小时后,由于气象条件不好,他又把5日推迟到7日——然后又推至8日。戈林仍在祈求给他多点时间。但荷兰传来的消息却令人大吃一惊:取消休假,疏散人口,设置路障。希特勒很紧张,同意延期至星期五,即5月10日,但又说,“再多一天也不行”他说,前线200万官兵处于进攻状态,工作是越来越困难了。
至此时,希特勒已下定决心,不再等待连续5天的好天便发动进攻,因为为此前提他已付出了3个月的时间代价。他是在赌博,靠的是过去证明如此有效的工具——“直觉”,即产生于不耐烦的逻辑悬念。星期四上午,亚琛附近的一名兵团司令报告说,当天出现了大雾。接着便有人预言,大雾将会消散,10日是个好天。希特勒令他的专列准备从柏林城外的一个小车站出发,并特地采取措施,不让他的心腹左右知道他的目的地和此行的目的。在漫长的旅途中,希特勒外表虽然平静,但是随着进攻期限的即将到来,他内心也受折磨,很是忧愁。列车在汉诺威停住,以等待最后的天气报告。这一次,气象局长狄新预言10日是个好天。希特勒确认了进攻令,进攻移于拂晓开始。他虽比平常早些进房休息,但无法入眠。据预报,天气已转好,他仍在为天气发愁。
对成功的更大的危险还是来自他自己的情报机关。受到希特勒信任、能得悉此次入侵的始终详情者,屈指可数。其中之一是卡纳里海军上将,而他所知的又无一不告诉他的性情暴躁的副手奥斯特上校。当晚早些时候,奥斯特曾在晚餐时告诉他的老友荷兰的武官说,希特勒已下了最后一道进攻令。晚餐后,奥斯特在最高统帅部稍事停留,并获悉,此次不会在最后一分钟再次推迟。
“那猪猡已去了西线”他对荷兰武官说。
荷兰武官首先将此情报转给了他的比利时同事,然后与海牙通话,用密码说:“明日拂晓。严守”
10日凌晨4时25分,元首的专列抵达了目的地——欧斯寇顿。这是个小镇,与荷、比边境相隔不远。在群星密布的天幕掩护下,元首乘车前往其新的指挥部“岩巢”。当他在炸开林木茂密的山顶而建成的指挥所——地堡内坐定后天已开始放亮。
他对了对表,大为惊奇。原来,天亮的时间比人们告诉他的早15分钟。
在面西25英里外,他的部队正在冲过比、荷、卢三国的边境。他的空军遮黑了天空——为此次进攻,他集中了2500架飞机,比盟军能派上天空的飞机总数多得多。德机一群群向西飞去,把70多个敌机场炸成废墟。
空降部队夺取了荷兰的主要据点,滑翔部队从天而降,准备夺取比利时的明碉暗堡。
元首最感兴趣的,要算是对埃本。埃马尔的炮台的进攻了。部队出发前,他曾亲自给指挥官们和与此滑翔战斗有关的无衔军官训话,还使用了模型地图。他“热切地”等待着战报。
11日中午,这座被认为攻不陷的炮台,连同默兹的一座桥梁,已落入德军之手。
听此消息后,希特勒欣喜若狂。不久,更有意义的消息便传来了:敌人反攻了
“当消息传来,说敌人正沿整条战线前进”希特勒对自己最亲信的部下说道,“我高兴得真想哭他们中计了进攻列日是一条聪明的计策。我们不得不让他们相信,我们仍然忠实于旧的施利芬计划。”
5月10日,英法两国吃了一惊。两国的总参谋部居然会对布鲁塞尔、海牙或自己的情报专家所提出的警告置之不理。
德国全面入侵的消息让张伯伦仍目瞪口呆,在家人的劝说下他提出了辞呈,英王乔治六世遗憾地接受了他的辞呈。
在1940年,随着中国在亚洲的巨大胜利,德国对欧洲也展开全线出击。
''
第六百九十七章 舰队的覆灭!!
第六百九十七章 z舰队的覆灭!!
英国z舰队,旗舰“君主”号。
1940年2月10日。
中国人早于三个月前已经占领了新加坡,但没有继续对马来半岛等地发起攻击,这是大英帝国在亚洲最后的荣耀了。
中国人在取得印度、越南、新加坡等地后,并没有急着对马来半岛进行攻击,而是在寻找着一次更加合适的,能够一次性击沉z舰队的机会。
英国已经失去了新加坡这个最大的军港,z舰队的存在,只不过是英国人在那继续炫耀着自己在远东最后一点尊严,维护着自己在远东的最后一点利益而已。。。。。。。。。。。。。
2月11日,中**队在经过充分调整之后,开始攻击英军在远东最后据点马来半岛,总指挥邱天峻海军上将掩护突击舰队为中国海军第1主力舰队之第2分舰队
第2分舰队的南路5千多名中国士兵在4艘驱逐舰交叉火力的掩护下首先在马来半岛中路哥打巴鲁登陆。其后,第2分舰队在宋卡和北大年登陆成功。各登陆部队上岸后,迅速抢占附近的机场。
天明之后,从新加坡起飞的中国航空兵对马来半岛尚未被中国士兵占领的机场、航空基地进行多次空袭。英国皇家空军的飞机已损失殆尽。
中午,z舰队司令官菲利普斯中将在“君主”号闷热的作战室中跺着步,他意识到z舰队的战略威慑任务已不复存在了,尽管号称“小拿破仑”的菲利普斯中将的一个强烈的信念是“轰炸机不是战列舰的对手”,但z舰队也不能等着敌人空袭。他简述了其作战计划:黄昏时启航,摧毁宋卡的入侵滩头堡。
黄昏,太阳慢慢滑落,忙碌了一天的海军终于平静下来。
17时30分,“君主”号缓缓收起了锚链,与“反击”号一起在“伊莱科特拉”号、“快速”号、“特内多斯”号和“吸血鬼”号4艘驱逐舰的护卫下静静驶出柔佛海峡。
舰桥上菲利普斯中将第一次对将要进行的使命流露出一丝不安,因为对于z舰队将要走何方,他也没有明确的把握。但这种不安并没有传到水兵中间。当“反击”号舰长坦南特大声地宣布“我们要出去自找麻烦”的时候,水兵们高声欢呼起来。
早晨天气开始恶化,空中积满了浓厚厚的云,时而下起小雨,但这正是z舰队的好天气。为避开中国潜艇,z舰队选择了向东北绕航,上午借着天气的掩护,z舰队已经绕过了亚南巴斯群岛,继续向北航行。
正午十分,皇家空军的水上飞机传来经过证实的报告,中国士兵又在宋卡北面登陆。菲利普斯满怀信心地命令舰队向西航行,因为他估计z舰队最多不过遇到中国不多的战列巡洋舰。。。。。。。。。。。。。。。。
但下午3时,z舰队被中国潜艇了“雷击2号”发现了。
随后,一场大规模的海、空搜索开始了,“君主”号变成了猎物。由7艘巡洋舰和2艘战列舰组成的中国第11分舰队迅速南下支援,但实际上这一舰队并不能及时截击到z舰队。
而截击z舰队的任务落在了新加坡的航空兵上。当潜艇的报告传到新加坡机场时,虽然天色将晚,但53架轰炸机还是迫不急待地起飞了。
黄昏的海面,波光磷磷,有一架中国战机发现海面上出现几道光的军舰航迹,立即召唤其他飞机前来攻击。但在投弹的瞬间发现,附近还有几艘中**舰。为了不误击己舰,中国指挥部命令出击各部在天明之前停止搜索与攻击。
日落前,“君主”号又被中国的侦察机发现,但夜幕降临,中国战机已无法实施攻击。
20时15分,菲利普斯已确信z舰队已被发现,突袭任务难以完成,遂令舰队向南返航。。。。。。。。。。。。。。
同一个晚上的伦敦,丘吉尔和顾问正进行着激烈的讨论,议题就是:大英帝国在远东的唯一的关键武器z舰队既然已失去了威慑作用,该如何处置?
凌晨,z舰队又接到未经证实的情报:中国士兵在关丹登陆,舰队又转向关丹。
同时,中国潜艇“雷击33”号也发现z编队,并向其中的“反击”号发射5条鱼雷,未命中。随后z舰队甩开了潜艇的追逐,奔赴关丹。
清晨天气转晴,云雾消散,z舰队的运气随天上云雾一样消散了。
忙碌了大半宿的中国第26航空队并没有休息,6时25分,太阳刚刚飘出地平线,新加坡基地9架侦察机立即起飞。
随后7时55分到9时30分,60架鹰击——27式和30架携带鱼雷的“雨鹰”式起飞搜索z舰队。
早10时,z舰队已驶近关丹,“快速”号驱逐舰对关丹港进行了仔细侦察后,认定一切就象一个下雨的星期天下午一样平静。。。。。。。。。。。。
实际上中国士兵并没有在关丹登陆,情报来自于一头水牛蹋响了海滩上的地雷。。。。。。。。。。。。
随后,菲利普斯中将命令舰队继续向北搜索中**队,这是一个轻率的决定。11时45分,一架中国战机终于发现了z舰队,其后,各中队中国战机向z舰队扑来。鹰击——27式1号机率领的轰炸机首先扑向了“反击”号。
九架中国飞机在明媚的阳光下看起来一清二楚,它们排成一排径直朝着“反击”号一头俯冲下来,而“反击”号的高射炮则立即开火回击。就在第一批飞机即将撤离的时候,一枚炸弹落在离“反击”号很近的海面上,掀起来的水柱,“轰”的一下就落了下来。
与此同时,另一枚炸弹穿透舰载飞机的弹射甲板,在甲板下面的机库里爆炸。。。。。。。。。。。。
随后鱼雷机进入了战场。它们就象一群狼围住了两只大熊,先头只在远处的空中盘旋,并不急于扑过来,但扑过来时总是选择最难对付的角度。一架鱼雷机直截了当地朝着z舰队俯冲了过来,飞行高度离水面不过二百米,它在距“反击”号100米处丢下一枚鱼雷、接着来了一个侧身飞。。。。。。。。。。。。。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