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国魂-第10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段祺瑞三人沉默在了那里,起初以为大帅如此看重萧天,不过是因为其父的缘故,谁想到大帅心里居然还想着如此多的事情。

    头狼?

    不错,看萧天现在这样子的确有些头狼的味道。

    袁世凯忽然一笑:“我看,用不了几年,我北洋三杰龙、虎、狗里,又要多了一只狼了。。。。。。”

    。。。。。。

    “萧兄弟!”

    顺着这声声音看去,萧天笑着迎了上去:“蔡兄!刚才还在说起湖北方面派来的联络官,我猜着别是你吧,不想心想事成了!”

    蔡锷笑了几声:“这次秋操动静大,我本来管着新军训练,谁想到上峰给我派了这么个差使,想着萧老弟你也参加了此次秋操,我这可一门心思在琢磨着能不能再遇到你呢。”

    忽然看了看周围,压低声音说道:“那次救了杨天云,我脚底抹油跑了回去,保定官府后来没有来找你的麻烦吧?”

    “那关我什么事?”萧天一本正经地说道:“那是本人做的事情,和我一点关系也都没有。”

    两人相视而笑,蔡锷说道:“我充当联络官到达之后,观看北洋训练果然与我湖北大有不同。湖北是学科(理论)重于术科(应用),北洋却是术科重于学科,两者孰优,我看也只有等到秋操结束之后才知道了。”

    “论学问,可是你湖北新军比北洋要高得多了,听说湖北招募新军的时候,要求招纳‘实能识字写字,并能略通文理之人’,张之洞大人湖北练兵第一条就是要求‘入营之兵必须有一半识字’,这一点北洋可就不如你湖北了。”

    两人在那讨论了会,蔡锷说道:“此次秋操,我湖北方面专门聘请了一个日本教习团做为参谋,领头的日本人叫山木太正,是个上尉,专门负责为湖北出谋划策,日本人这次可是下决心要打败你们由德**官充当主要教官的北洋了。”

    萧天冷笑了下,也没有说什么。

    正在这时,袁世凯在段祺瑞几人的陪同下走了出来,见到萧天正和一个年轻军官说话,朝前走了过去:“萧天那,说什么说的那么热闹呢?”

    萧天一个立正:“回大帅话,萧天正和湖北联络官蔡锷讨论秋操事宜!”

    “湖北联络官?”

    段祺瑞赶紧在袁世凯耳边低语了几句,袁世凯打量了蔡锷一番,这个年轻英武的军官让袁世凯大生好感,忽然恍然大悟:

    “啊,我知道了。粱任公的弟子蔡艮寅,自己改了个名字蔡锷,留学日本归来的,好,好,年轻有为,年轻有为!”

    蔡锷朝袁世凯敬了个礼,心里却大不以为然,许是因为老师梁启超的缘故,蔡锷心里对虽然并不厌恶,可也没有多少好感。

    袁世凯却越看越是喜欢,忽然回头对段祺瑞说道:“芝泉那,你不是说秋操还少一个审判员?我看这个蔡锷就很合适!”

    段祺瑞听的怔在那里,让一个二十来岁的低级军官充当秋操审判员?

    萧天心里却笑了一下,这该来的总是会来的,袁世凯终究还是按照历史进展,任命蔡锷当了秋操审判员。

    这一道任命,也算是袁世凯慧眼识人,当真平地一声雷了,不知要引起多少非议,可也正是借着此,蔡锷之名从此之后名满天下。

    不管历史上对袁世凯有什么评价,可袁世凯这份识人功夫放眼当今天下却再没有一个人能够及得上的。

    蔡锷也是愣了一下,哪里会想到自己第一次见到赫赫威名的练兵大臣袁世凯,对方竟然会委以自己如此重任?

    “蔡锷,蔡锷谢过大人!”

    “好,好。”袁世凯赞不绝口,指着萧天和蔡锷说道:“我袁世凯手下有个萧天,张之洞手下有个蔡锷,都是当世俊杰,当世俊杰那!芝泉,要是我看的不错,这两个年轻人,将来必定会成为一代名将那!”

    萧天心里有些惶恐,蔡锷是一定会成为一代名将的,可是拿自己和蔡锷相提并论就有一些生受不起了。

    萧天哪里想到蔡锷心里也是一般想法,萧天手刃日本陆军拼刺之王,名满天下,自己虽然从日本归来,有“中国史官三杰”之称,可是说穿了在国内还没有几个人认识自己。

    现在袁世凯把自己和萧天并论,也是抬举自己了。

第四十一章 大幕拉开

    1906年10月21日。

    由北洋新军第三镇统治段祺瑞任总统官之北军,由湖北新军第八镇统治张彪任总统官之南军的秋操大典,拉开大幕。

    北军驻安阳城南,南军驻汤阴城北,全副武装,计有马、步、炮、工、辎重各兵种人员三万三千余人。

    在这三万人的庞大队伍里,像段祺瑞、黎元洪这样的高级官员早已成名,反倒让观摩嘉宾习以为常,而南北两军各有两个年轻人特别引人注目。

    曾经让北洋新军名扬天下的英国《泰晤士报》的记者莫里逊在自己的报道中如此写道:

    “短短一年不到时间,中国的第二次军事演习开始了,或许这的演习更带一些火yao味,因为这是由中国最精锐的两支军队之间的比试。。。。。。

    演习前,中国的实权派人物,练兵大臣袁世凯出人意料的让一个二十四岁的,之前并没有多少人知道的湖北军队中的一名低级军官蔡锷,充当了演习的裁判。袁先生总是以能识人而著称,也许这次也能带给我们什么惊喜吧。。。。。。

    在北军方面,一颗将星正在冉冉升起,这个人就是深得袁先生以及北洋的高级将领段祺瑞喜爱的萧天。这个十八岁的中**官尽管年轻,但却有着一段非常传奇的经过,我会用专门的文章来叙述这个年轻人的故事。。。。。。

    由于萧天的原因,负责演习后勤保障的辎重营,反倒成为了焦点所在。对于萧天和他所指挥的辎重营,中国人的心态是爱恨交织。

    萧天毫无疑问是其中最出色的一个,但他所指挥的的那些士兵,更加严格意义上来说,和北洋格格不入,甚至都不能算做士兵。中国人现在抱着这样一个奇怪心态:希望看到萧天能够在这次演习中再做出一些让人意想不到的事情,大放光彩,而另一方面,却又乐意看到辎重营的人出丑,好成为茶余饭后的笑谈。。。。。。”

    如果萧天和他的兄弟们能够看到这篇报道,不知道应该哭还是应该笑。

    这篇报道的确已经反映出了辎重营在演习中扮演的角色,以袁世凯、段祺瑞为首的北洋高级官员,希望看到萧天有杰出表现,可是其他人就更乐意看到辎重营出洋相,好杀一杀北洋的威风了。。。。。。

    “张大人。”

    “袁大人,铁大人。”

    “王大人。”

    “冯大人。”

    招呼声此起彼伏,袁世凯、铁良、张之洞、王士珍、冯国璋、良弼、徐世昌这些个朝廷重臣,一个一个出现在了观礼台上。

    张之洞和袁世凯这一南一北两个新军领袖互相请着坐了下来,张之洞笑着说道:“袁大人,北洋精锐,那是天下闻名的,就连洋人也闻北洋之名,此次秋操还请袁大人千万手下留情那,别让我们湖北输的太难看了。”

    “哪里,哪里,张大人这是太谦虚了。”袁世凯赶紧恭恭敬敬地说道:“北洋不过是借着莫里逊的一枝笔而已,徒有虚名,徒有虚名。湖北新军那是张大人一手练出来的,旁人都说,从湖北新军中随便挑个兵出来,那就能考上秀才,相比之下我手下的那些人可都是大老粗了。”

    这两人互相恭维了几句,张之洞话锋一转:“袁大人用人鬼神莫测,我手下的那个蔡锷,虽然曾经留学日本,可资历太浅,不想袁大人却以其为审判员,惶恐的很,惶恐的很。”

    “蔡锷虽然年轻,可我看来其人将来前途不可限量,此次提携一下,将来或可成为美谈。”袁世凯对任何官员说话的时候,神态语气总是那样谦逊恭敬。

    “多谢袁大人玉成。”张之洞说着忽然问道:“不知袁大人这次准备把那个萧天如何安置?论起单打独斗,我湖北只怕没有人是其对手。”

    袁世凯还没有来得及回答,边上铁良已经冷哼一声:“萧天?上次没有掉脑袋已经很幸运了,老佛爷前次还问到了此人。哼哼,徒有匹夫之勇,又能成何大事?我看其人连做个管带也都勉强得很了。”

    “铁大人教训的是。”袁世凯应了一声,也没有把铁良的话放在心上:“萧天此次秋操,不过是指挥辎重营做些后勤保障而已,不会有什么出色表现,恐怕要让张大人失望了。”

    “我看未必。”

    顺着说话声音看去,正是即将再度出任驻美国、墨西哥国、秘鲁国、古巴国的公使伍廷芳。伍廷芳冷笑几声:

    “我大清好容易出了萧天这么个血性男儿,二十不到年纪天下知名,正该好好培养,袁大人却只使其做个辎重营管带,未免有些大材小用,使英雄无用武之地了。”

    “伍大人教训的是,伍大人教训的是。”袁世凯连连应着,也不反驳。

    伍廷芳性子耿直,可对自己心里所想知之甚少,袁世凯也不辩解,任凭伍廷芳冷嘲热讽。袁世凯涵养极好,又善隐藏自己,对于这些朝廷大臣,那是半点也都不会得罪的。

    忽然看到后面次观礼席上一对男女青年,袁世凯急忙把话题岔开:“伍大人,这两位就是贵公子伍朝枢和贵千金伍芸吧?”

    见伍廷芳点了点头,袁世凯大是赞叹:“不想已经如此大了,朝枢贤侄身兼朝廷重任,却还从广东赶着回来观看秋操,那是实在给世凯面子了。伍芸侄女更是出落的和一朵花似的,将来不知哪家少爷有福气把伍侄女娶过门那。”

    伍廷芳无言以对,这位朝廷堂堂重臣,居然对晚辈也是如此客气,这让自己还怎么讥讽袁世凯用人之道?

    “回诸位大人,南北两军完成准备!”

    此时,南军总统官段祺瑞,北军总统官张彪齐齐出现,大声说道。

    袁世凯和铁良、张之洞交换了下意见,袁世凯面色一正:“秋操开始!”

    1906年10月21日,随着袁世凯的这一道命令,在中国历史上占据着重要地位的漳德秋操正式开始。

    这一年,萧天年仅十八岁,他的人生也随着漳德秋操的到来再度发生重大转变。

第四十二章 枭雄

    1906年10月21日,漳德秋操拉开大幕。

    中国人有在金秋时节阅兵的习惯,名为“秋操”。一来,金秋能给军队后勤提供充足的粮秣;二来,战马到秋天长得膘肥体壮的,正是拉出来检阅和作战的时候。

    10月21日,南北两军进入演习区域,翌日正式对垒。外国驻华使馆官员和北洋新军、湖北新军的德国、日本教官都来观摩。

    先由北军总统官段祺瑞背诵演习总方略和特别方略。段祺瑞声音洪朗,对章法熟练。之后轮到南军总统官张彪背诵。张彪业务不行,由背后的参谋长念一句,他在前面背一句,样子相当窘迫。

    下台后,张彪自知不能胜任总统官,便举荐了军校科班毕业的黎元洪代替自己指挥南军。

    正式演习的前一夜,似乎所有人都处在紧张之中,连一向没有正形的辎重营的那些兄弟,脸上也都写满了期盼。

    有的时候人就是这样,再如何玩世不恭,再如何放荡不羁,一旦到了荣誉考验的时候,无论怎样伪装,也无法否认内心的渴望。

    看着弟兄们的样子,萧天也不知道从哪找来了副麻将,招呼着蒋杰、革文军、陈少东三个一起玩起了麻将。

    其他兄弟见管带压根没有把明日的秋操放在心上,这个时候还有心思玩麻将,倒也放下了心,三三两两要么在那吹牛,要么在那睡觉。

    蒋杰手气不错,接连自摸了几把,打出一张一万:“萧天,明日咱们除了给炮兵运送弹药,可没什么别的任务那?”

    萧天点了点头,革文军叹了口气:“这好,咱们这些人就是劳力,我看一直到秋操结束,也没咱们什么事情,辛辛苦苦练了那么多日子,一点用武之地也都没有。”

    “等。”萧天抓了一张牌,又打了出去:“耐心等待,总有机会的。秋操不是一天两天就会结束的。”

    “要我说那,咱们干脆也别这么傻等,傻等等到什么时候?”在后面观战的司徒耀指挥着革文军打出了一张九万,结果点了个炮给蒋杰,司徒耀赶紧闪到了蒋杰身后:

    “其实明天给炮兵送弹药,人家有自己的辎重营,用不着咱们,那是曹锟曹大人怕咱们太闲,惹出点麻烦,这才找了些事情给咱们做。咱们留下一半人等候命令,让另外一半人自己找些事情做,没准还能立下一功。”

    连着赢钱让蒋杰心情大好,一边砌着牌一边说道:“是啊,耀子这话说的有道理。反正咱们辎重营姥姥不疼舅舅不爱的,只要不闯祸,也没人管咱们做什么。你们还别不信,就算咱们把麻将放到演习场上去打,人家也只当没有看到。”

    萧天笑了起来,一不留神打错了牌,想要收回来,却被陈少东一把抢了过去:“其它事情我可不管,就一遭,这次秋操一过,老三那是铁定要被重用的,老三,咱别的不说,你到哪可都得把弟兄们带着。”

    “得了,重用?别到时候撤了我就谢天谢地了。”萧天抓了张牌,看了半天都不知道打哪张好:

    “耀子说的想都别想,演习怎么打都是规定好的,你抽冷子不招呼上峰这么一乱来,一个个非掉脑袋不可。不过就有一遭,咱们那。。。。。。。”

    正说着,营房里忽然进来了个人,对着帘子坐着的蒋杰正想呵斥,忽然一下站了起来:“大帅好,段长官好!”

    这一来可把这些人吓坏了,军营里打麻将那可是违反军规的事,辎重营虽然没规矩,也没人来管,可现在被袁世凯和段祺瑞抓个正着,那可麻烦大了。

    萧天也赶紧带着兄弟们站了起来,额头上汗水流了下来,自己本来是想借着打麻将的机会,让弟兄们紧张的心情放松下来,谁想到袁世凯和段祺瑞会忽然出现?

    段祺瑞脸色不太好看,狠狠瞪了萧天一眼,袁世凯眼光从麻将牌上扫过:“谁输了?”

    萧天一个立正:“报告大帅,我输了!”

    “打仗,你行,打牌,你不行。”袁世凯走到萧天位子上坐了下来,扒拉过了麻将牌:“坐,都坐,我陪你们打。”

    萧天和一众兄弟面面相觑,谁敢坐下?段祺瑞稍稍抬高了些声音:“全体都有,听我命令,坐下,陪大帅打牌!”

    蒋杰、革文军、陈少东胆战心惊坐了下来,袁世凯掷了色子,抓了牌,打出一张:“都不要紧张,秋操前还有心思打牌,那就是说明你们放松,虽然犯了军纪,不过这样的心态还是好的。”

    几个陪着打牌的人心情稍稍放松了些,陈少东打出了一张二筒,袁世凯把牌往下一倒:“就你了。”

    收了钱,袁世凯一边砌牌一边说道:

    “我和你们萧管带曾经说过,别人看不起你们辎重营,可我袁某人看得起,所谓不鸣则已,一鸣惊人,这个典故谁听过那?”

    “回大帅,卑职听过。”蒋杰停下手里动作,把典故说了一遍。

    “恩,是个有文化的人,在丹麦留学,还没有忘了咱们老祖宗的东西。”袁世凯似乎对辎重营里的人非常熟悉:

    “大家都认为一个人没有出息,未必这人就是真的没有出息了,那是没有到合适的时候,让这人展露自己的才能。你们就是如此,我看辎重营早晚必定一飞冲天!”

    打了几圈牌,许是袁世凯手气好,许是兄弟们不敢赢大帅的银子,袁世凯面前的铜元、银元堆的满满的,袁世凯笑着站了起来,找块布把这些铜元银元包了起来,朝萧天手里一塞:

    “打牌,我行,打仗,你行!萧天,不要辜负我的期望!还有你们,也不要辜负我的期望!”

    “是,绝不辜负大帅期望!”萧天和自己的弟兄们一齐大声说道。

    袁世凯笑着点了点头,什么话也没说就和段祺瑞一起走了出去。

    捧着手里那些钱,萧天知道,袁世凯这么一个举动,已经彻底把自己,把辎重营这些兄弟的心都收服了。

    所谓枭雄,不是要多严厉多不近人情多冷血,或许真正的枭雄就是袁世凯这个样子吧。

第四十三章 蒋百里和土肥原贤二

    10月22日,演习正式开始。

    霎时间,炮声隆隆,枪声不断,人喊马嘶,尘土飞扬。新型炮兵、骑兵和步兵协同作战,依次操练冲锋战、遭遇战、防守战。

    工兵忙着设雷布雷扫雷,辎重兵保障后勤。古老的中原大地见惯了冷兵器时代的金戈铁马,还是第一次见到现代武器的厮杀。

    第一天演练的是军容和射击,也就是表演项目。

    秋操前,人们普遍认为袁世凯编练的北洋新军优于湖北新军。但是在第一天的秋操中,湖北新军军容严整,枪法精准,士气高昂,被阅操大臣们赞为“东南各省首屈一指”。

    总统官黎元洪从容指挥,下达命令干脆果断,声名鹊起,一下子从一名普通军官成为了南北瞩目的名将。

    辎重营运送完了弹药,闲的无聊,萧天又接到命令,袁世凯调萧天前去陪自己一起观阅秋操。

    袁世凯摆明了就是要提拔萧天了,只要在秋操的时候,萧天在袁世凯身边,在一众朝廷大臣身边站上一会,顿时会成为焦点,身价倍增。将来再行提拔时候,决然不会有人提出异议。

    萧天到的时候,正好是中午吃饭辰光,秋操暂时停止,萧天远远看到蔡锷和一个年轻人一起走了,蔡锷也见到了萧天,一边打着招呼一边和那个年轻人来到萧天面前。

    只看了那年轻人一眼,萧天忽然觉得这人非常亲切熟悉,似乎在哪见过一般,蔡锷兴高采烈地说道:

    “萧老弟,介绍一下,这位也是袁大帅昨日提拔的审判员,和我一起从日本士官学校毕业的,浙江人蒋百里!”

    蒋百里?中国真正的军神蒋百里!

    “从前拿破仑说过,若干年后东方必出一伟大的将才,这或者就应在你的身上吧。”萧天脑海里忽然跳出了德国兴登堡元帅曾经这么评价过蒋百里的话来。

    “方震兄,这位就是我和你一直提起的萧天!”

    蒋百里微微笑着朝萧天敬了一个军礼:“萧兄,久仰大名,无缘得见,不想在这秋操相逢。蒋百里就等着看萧兄在秋操中大显身后了。”

    “惭愧,惭愧!”萧天定了下神:“萧天负责的是辎重营,不会直接去第一线,想来要让方震兄失望了。”

    这时袁世凯又派人前来催促,萧天恋恋不舍的和蔡锷与蒋百里道别,只想着今日一见,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重新和蒋百里促膝长谈。

    原来蒋百里留学日本士官学校,以第一名的优异成绩毕业,获得日本明治天皇亲赐指挥刀,轰动海内外。回国后,马上成了各省督抚大员眼中的明珠宝贝。浙江巡抚张曾扬动之以乡情,以浙江新军第二标标统的职位吸引25岁的蒋百里留在浙江练兵。

    不想,东三省总督赵尔巽破格提拔蒋百里担任负责训练新军的督练公所总参议,全权放手由他编练东北新军。蒋百里于是去了东北,大干之余也引起了旧式军队将领猜忌。旧派军人处处制造麻烦。蒋百里决心离开东北是非之地,赴德国深造,临行前来彰德观操。

    袁世凯眼光毒辣,在提拔了年轻的蔡锷之后,再次提拔同样年轻的蒋百里充当秋操审判员。可惜彰德秋操一过,蒋百里即将远赴德国。

    心中依依不舍,有些无精打采,见到袁世凯后精神这才振作一些。

    袁世凯招呼着萧天和自己一起用饭,饭桌上还有两个日本人同在,一个是日本参谋本部亲自推荐,袁世凯的军事顾问坂西利八郎,还有一个却不知是谁。

    袁世凯却介绍道:“湖北新军以山木太正上尉为参谋,同时,按照朝廷要求,南军北军还要有指导以及评判,坂西先生是咱们北军指导评判,这位是土肥原贤二少佐,将充当南军指导评判。”

    萧天脑袋里“轰”的一下几乎炸开,土肥原贤二!

    自己怎么把这事给忘记了?彰德秋操,土肥原贤二可不就是指导评判?

    暗叫自己糊涂,萧天眼中杀机一闪而过,脸上不带声色:“是坂西先生,土肥原先生。”

    萧天眼中神色并没有瞒过土肥原贤二,不过土肥原贤二却站起来微笑着朝萧天鞠了一躬:“萧管带,您的名字我听闻很久了,也许我们之间有些不愉快的事,但那都已经过去了,希望您不要放在心上。军人自然以血性为第一,我完全能够理解您当初做的举动。”

    土肥原贤二笑眯眯的,把萧天和腾野陆川之间的决斗,说成了“我们之间的事情”。袁世凯听了哈哈笑了几声:

    “土肥原先生说的不错,过去的就过去了,不要再去多想什么。”

    一顿饭默默吃完,袁世凯放下筷子抹了下嘴:“坂西先生,土肥原先生,今日操练,湖北新军似乎远胜于我北洋新军啊。枪法准确,军容严整,果然是天下精良之师。我北洋和其一比就要逊色不少了。”

    土肥原贤二看了萧天一眼,依旧笑眯眯地说道:“说到枪法准确,我看湖北新军不过如此,袁大人麾下有员骁将,枪法那才是真的精准呢。”

    “哦?我麾下还有这样的人?”袁世凯兴致勃勃地问道。

    土肥原贤二指了一下萧天:“当然,就是这位萧管带,枪法之准,我看别说这里,就连大日本帝国中再找不出一个和萧管带能够媲美的。”

    萧天恍然大悟,那日日本特别行动队袭击自己是青木宣纯所指挥安排的,但土肥原贤二一定知道全部内情,甚至可能亲自参与策划。

    现在,自己和辎重营,一定已经成了青木宣纯和土肥原贤二的眼中钉、肉中刺!

    袁世凯却大是奇怪,心里只想着自己都不知道,土肥原贤二又从哪里得知萧天枪法准确的?问了萧天,萧天随口含糊过去。

    土肥原贤二微笑着说道:“萧管带,今日我就要去南军了,希望在实战演习中,能够见到萧管带和您的士兵身影,在战场上我让一睹您的风采。”

    萧天语气淡然,但却坚定:“土肥原先生,我保证一定不会让你失望的!”

第四十四章 讲评

    第一日的演习,南军可谓是出尽了风头。

    北军每天演习结束后都要举行总结讲评,段祺瑞亲自主持,各营管带以上官员一律参加。

    由于在第一天的演习中被南军抢尽风头,因此气氛有些沉闷。过了一会,有个二十五、六岁的年轻军官站了起来,萧天一看,笑了起来。

    未来的民国总理,现在的军总参谋官,留日士官升张绍曾。

    就见张绍曾站了起来,矛头直指第五镇统治官张还芝,问张还芝第五镇来了多少人?留守的有多少人?有多少病号?多少轻病?多少重病?帐篷来了多少?马匹来了多少?

    北洋老将张怀芝一句也答不上来,脸红耳赤,只好说道:“我记不得,请原谅。”

    这个时候的北洋气氛空前团结,关系融洽,甚至有那么一些开明的味道,张绍曾以下犯上,换在别的地方早被长官嫉恨,露了个丑的张还芝却笑着对着段祺瑞自我解嘲:“这可不怪人家,我这可是自找的。”

    原来,当初张怀芝在第五镇任协统时,张绍曾任协参谋长。张怀芝为了给张绍曾一个下马威,就问他这一套,张绍曾说:“这些都有账可查,请查看账目就知道了。”张怀芝就说:“你答不出,凭什么当参谋长?”张绍曾觉得无理可讲,当即辞职走了,这次可算是找到机会扳回一城了。

    萧天在那听着有趣,如果北洋上下将来人人都如今天这般团结,下级敢言,上级不嫉恨动气,虚心接受,那北洋必然是一支无敌之师。

    在那论了一会,无非就是是湖北新军如何如何有可取之处,北洋方面有何种不足等等。段祺瑞一边听着,一边把目光投到了萧天身上。萧天会意,当即就站了起来。

    议论之声顿时停止,所有人都看向了这个名动北洋的萧天。

    萧天大声说道:“其实我以为从秋操第一天表现来看,仅从辎重后勤方面来说,较之此前河间秋操已经有了巨大进步!

    诸位知道,河间秋操的后勤工作之差难以言表,部队经常一整天没有吃饭,饿得肚里辘辘作响,又加演习时背负极重,路上泥泞油滑,士兵受的苦一言难尽。

    最有名的一件事,河间秋操时,队伍接到命令去东林寺宿营。可事先没有人调查东林寺能容纳多少人。结果只能住二营人的寺庙,遭到十营队伍的哄抢。队伍糊里糊涂地开了去,前头大队一到,屋子里立时站满,不到一刻,院子里也满了。后头的部队越来越多,只因命令是住东林寺,于是不问青红皂白,一直往里拥进去。里面的几乎要被挤死,外面的仍然拼命往里挤。团长李进材被挤到里面,出不来,就爬到人群上,踏着人头爬到墙上。

    河间秋操时候,常常是命令一下,队伍立时乱了起来。兵找不到官长,官长找不到兵。雨声人声,满街嘈杂,弄得天旋地转,莫名究竟。

    但是彰德秋操从准备到正式开演,各项工作都有章可循,进展顺利,秩序井然,官知道自己要做什么,兵知道自己应该做什么,我以为这就是进步。

    反观湖北新军方面,上午演习结束之后,竟然没有人给那些参演官兵送中饭来,弄到下午演习湖北方面都是饿着肚子参演,状态大不如上午时候!”

    “恩,有道理。”段祺瑞点了点头:“不过后勤辎重方面虽然有进步,但是不得不承认,湖北新军军容严整,枪法准确,连德国和日本教官都交口称赞不绝那,想比之下咱们北洋可就不如人家了。”

    “这其中也没有什么!”萧天的回答引起了北洋军官极大兴趣:

    “军容严整,队列整齐固然值得夸奖,可真上了战场,一支队列站得再齐的队伍也未必能够打胜仗,队列站的不齐的未必能打赢。

    枪法准确值得学习,可靶子是死的,战场上人是活的,没有谁会在那里站着不动让你打!萧天以为到了真刀真枪的环节,北洋必然胜过湖北新军!”

    稍稍停顿了下,见到所有人都听的仔细认真,萧天放开胆子说道:

    “我北洋士兵普遍使用德国毛瑟98式步枪,还配备了相当数量的马克沁重机枪、麦德森轻机枪和克虏伯火炮。湖北方面,士兵使用汉阳造。。。。。。不是,使用湖北枪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