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权倾帝凰之永夜-第15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燕清秋如此不吝啬地夸赞炎子明的为人,夸赞炎子明的性情,冷晴并未觉得有什么不妥。并且,作为同样与炎子明朝昔相处了近两个月的人,对于燕清秋如此看待炎子明的观点,冷晴其实是非常赞同的。
因为,以冷晴这段时间的观察来看,炎子明在清醒的时候,对待他身边的人,的确都非常好、非常随和。
即便王泉和牧文二人的身份仅仅只是炎子明的下属,炎子明也极少在王泉和牧文二人面前摆什么储君、主人的架子。
但是,当炎子明体内的赤魅毒发作后,逐渐失去神智的炎子明会变得多么危险,冷晴是亲身体验过的,且是亲身体验过两次!!
因此,冷晴是知道的,她今日答应帮助燕清秋,在燕清秋看来,这或许是莫大的好事,但是冷晴自己却清楚,她此番若当真将燕清秋送到了炎子明身边,于燕清秋而言,绝非什么好事!只是……
想到四天前那夜与炎子明的争吵,炎子明黯然神伤的离开,冷晴深以为,如今的她已经没有退路了。在与炎子明划清界限的这条道路上,她必须坚定不移地走下去,任何一点的退缩,都有可能前功尽弃!
燕清秋自然不知道冷晴这诸般想法,不过,即便燕清秋知道了,又如何?难道燕清秋还会阻止冷晴与炎子明划清界限吗?这种可能性,根本微乎其微。
毕竟,在这广袤世间,有哪个女子不希望自己的丈夫只对自己一心一意、忠贞不渝呢!
总之,在冷晴说出愿意帮助燕清秋后,就见那方的燕清秋闻言,当即目露希冀之光,唇畔的笑意也深了几分。
冷晴想,若非燕清秋不能说话,不然此刻,燕清秋就该在对她表达言语上的谢意了罢。
不过,冷晴虽口头上答应要帮助燕清秋,但这个忙,到底能不能帮到位,冷晴其实是没有把握的。
关于这一点,冷晴觉得她应当事先与燕清秋讲清楚,以免燕清秋对此事抱有太大的希望。然,单看燕清秋此时这满目希冀的光芒,冷晴也能猜到燕清秋对于她说的要提供帮助一事是抱有多大的希望了。
可是正所谓希望有多大,失望就有多大。届时这件事情若成了,自然是皆大欢喜;若是这件事情不成,燕清秋怕是就要失望透顶了。
因此,在燕清秋满目希冀的注视下,就听得冷晴轻咳一声,斟酌着言词,又继续说道:“皓月公主,依我看,你先别高兴的太早了。虽说我愿意帮你,但我却也只能是去试一试。究竟能不能真的将你送去煦太子身边,我并无十足的把握。
我先前已经与你说过了,若是王泉值守在右侧殿,此番你去煦太子身边的可能性有八成左右。可若是牧文值守在右侧殿……牧文个性沉闷、执拗,我的话牧文估计是不会听的,我只能去尝试着与牧文沟通沟通。若是牧文不答应放你进去右侧殿,我便也没办法了。”
冷晴这番话到是实实在在的肺腑之言,只因冷晴觉得,在这件事情上,她完全没有欺瞒燕清秋的必要。
话说,经过上一次炎子明毒发的事情后,冷晴如今已经知道,每当炎子明体内的赤魅毒发作后,炎子明通常都是要被送去右侧殿地下最深处的暗室里调养的。
当然了,关于这一点,冷晴并未告知燕清秋。毕竟,右侧殿地下的秘密,可不止区区一处放了万年玄冰床的暗室那么简单!
话说回来,冷晴记得,上一次,炎子明体内的赤魅毒发作后,她在得知炎子明在右侧殿中时,就曾提出过要进右侧殿去看看炎子明的要求,却被守在右侧殿殿门外的牧文拦住了。
当时,无论冷晴说什么,牧文都不放冷晴进右侧殿。若非后来王泉突然出现,并主动说出让冷晴进右侧殿的话来,只怕当日,冷晴压根连右侧殿的殿门都碰不到!
冷晴想,若今日是王泉值守在右侧殿殿门外,按照王泉的活泛性子,她若是对王泉晓之以理、动之以情,今日她送燕清秋去炎子明身边的事情,到的确有八成左右的把握。
可若今日是牧文值守在右侧殿殿门外,就牧文那个只服炎子明的犟脾气,若不能先征得牧文的同意,那右侧殿的殿门,怕是谁也进不去的。
若今日当真又是牧文值守在右侧殿殿门外,而牧文又的确不同意燕清秋去炎子明身边……就算是假设吧!假设今日她带着燕清秋强行闯进了右侧殿(事实上这根本没可能),那右侧殿地下那座黑漆漆的迷阵要怎么办?谁来带她和燕清秋走?
冷晴的记忆力的确超乎常人,可谓是一目十行、过目不忘。可冷晴再牛,也没牛到在那等伸手不见五指的黑暗中,记下那般错综复杂的路况的本事啊!
若只是单纯地闯一座迷阵,即便那座迷阵里面漆黑一片,冷晴也有几分把握能闯过去。
可偏偏王泉说过,那座黑漆漆的迷阵里面有不少陷阱,且每一处陷阱都足以致命!尤其是,炎子明所在的那间地下暗室的入口,还他娘的就隐藏在那座地下迷阵之中的某一处!
冷晴猜想,既然是故意将地下暗室的入口隐藏在迷阵之中的,就一定不会那么容易被找到!并且,这也意味着,地下暗室的入口,有可能在迷阵中的任何一处位置!
如此一来,若没有王泉或者牧文带路,冷晴就算真的有如神助一般带着燕清秋一路闯到了那座黑漆漆的,里面不知有多少致命性危险在等着的迷阵的阵口,除了站在迷阵前干着急外,冷晴也是毫无办法。(未完待续。)
第四章 武林大会1
龙楼光曙景,鲁馆启朝扉。艳日浓妆影,低星降婺辉。玉庭浮瑞色,银榜藻祥徽。云转花萦盖,霞飘叶缀旂。雕轩回翠陌,宝驾归丹殿。鸣珠佩晓衣,镂璧轮开扇。华冠列绮筵,兰醑申芳宴。环阶凤乐陈,玳席珍羞荐。蝶舞袖香新,歌分落素尘。欢凝欢懿戚,庆叶庆初姻。暑阑炎气息,凉早吹疏频。方期**泰,共赏万年春。——《太子纳妃太平公主出降》唐·高宗·李治。
**
华夏有周礼,天成大陆上亦有周礼,并且,与华夏的周礼大同小异。
华夏周制婚礼,承启上古至****,集成于礼乐开国的西周,发扬于君子风范的春秋战国,稳定于华夏诸族最终形成汉民族的时候,在漫漫三千年里始终为华夏婚礼之蓝本,最终蔚成灿烂的云霞。
那时候的婚礼还叫做昏礼。并且,那时候的昏礼没有奢侈的聘礼,没有铺张的排场,也没有喧闹的筵席。昏礼,重的是夫妇之义与结发之恩,并不认为这是一件可以喧闹嘈杂的事。最近加班,没时间写文,先欠着
那时候的昏礼简朴干净,没有后世繁缛的婚宴、挑盖头、闹洞房这类繁杂的玩意儿,夫妻“共牢而食,合卺而酳”,而后携手入洞房。次日拜见舅姑,三月后告见家庙,从此,新妇正式融入夫家家族。
那时候的昏服也不是现在人们误解的大红一片,而是端庄的玄色礼服(玄色,黑中扬红的颜色,按照五行思想,是象征着天的、最神圣的色彩)。
并且,嫁女之家三日不熄烛火,在盈盈火光中思念着远去的女儿;夫家也三日不举乐,安慰着思念双亲的新娘……
整个昏礼仪式虽宁静安详,但安静细致的仪式中却有一种震撼人心的力量——
黄昏中开始的那个安静优美的仪式,映照出一个久违的文明气息——那是纯正、优美而伟大的汉文明,直指人心。
后来“昏礼”逐渐变成了“婚礼”,并且举行“昏礼”的时间,也逐渐发生了变化。
华夏的婚礼是什么时候慢慢放在白天的已经不得而知了,也许是因为汉代以后的战乱,夜晚不安全的缘故;也许是因为感染了胡俗习惯,再加上后来的婚礼排场逐渐变大,时间变长,也就逐渐放在了上午,这样,欢庆的仪式往往持续一天。
与后世婚礼不同,先秦至两汉昏礼,女父迎婿于门外,礼节甚重,更别说刁难女婿的事了。唐《封氏闻见录》6卷五云:“近代婚嫁有障车、下婿、却扇及观花烛之事。”
自从昏礼有了贺客和婚宴开始,婚礼的世俗欢庆气氛就逐渐扩展。
婚礼的欢庆的气氛本是生民常态,同时也来自华夏周边的风俗浸染。胡俗婚礼多喜庆,后世婚礼的许多杂俗,比如闹洞房,是契丹的婚俗;跨火盆,则来自满族。
原本根据周礼,婚礼是没有盖头的,但后来红盖头却成了世俗婚礼的象征。
仪礼中的婚礼不举乐,无酒筵酬宾的仪节,只在新房中为新郎新娘专设一席。到后世,宴众宾客变成了婚礼必不可少的一项,闹洞房也成了保留节目。
相较于安静细致的周制古礼,后世之人更加熟悉的婚礼流程约莫就是:一拜天地,二拜高堂,夫妻交拜了罢。
《礼记·士昏礼》中有记载,周时婚礼分为六个阶段,一曰纳采,二曰问名,三曰纳吉,四曰纳征,五曰请期,六曰亲迎。俗称“六礼”。
而《五礼通考》曾说,自后齐以来,不管天子庶民,婚礼皆遵循《礼记·士昏礼》中的“纳采、问名、纳吉、纳征、请期、亲迎”六礼而行。
《礼记·士昏礼》以及《礼记·昏义》中的“昏”,原文作“昬”,得名于先民的亲迎礼于黄昏时进行。此时,日月渐替,含有“阳往阴来”之意,讲究天人合一的华夏先民选择了这么一个微妙的时刻,巧妙地诠释了婚义,同时也给这个仪式带上了神圣虔敬的情愫。
后来,当“昏”字加上了“女”字偏旁写作“婚礼”的时候,六礼的最后一礼——“亲迎”便不再限于静谧的黄昏了,当然这一仪式的神圣意识也逐渐淡去,直到被世人所遗忘。
华夏先民重人伦,婚礼很受重视。《礼记》云:“昏礼者,将合二姓之好,上以事宗庙,而下以继后世也,故君子重之。”
华夏先民对昏礼的态度是“敬慎重正而后亲之”,昏礼称得上是“礼之大礼”。
人伦之礼,先讲男女有别,然后才能夫妇有义;在夫妇之义的基础上,才能确立父子有亲,父子的恩义扩展开来,升华到君臣之礼……故此,昏礼乃伦礼之本。
昏礼属于嘉礼之一,嘉礼以亲万民。
华夏周制“昏礼”是后世“婚礼”的范本,后世的婚礼在各种异族文化的交流中有所发展,也融合了不少新的习俗,不过从纳采至亲迎、合卺而入洞房,即使内涵风韵数易其容,但基本仪制的结构没有明显变化。
相传华夏最早的婚姻关系和婚礼仪式是从伏羲氏制嫁娶、女娲立媒约开始的。而天成大陆上最早的婚姻关系和婚礼仪式,却在合久必分、分久必合,经年征战以及长达数千年的历史洪流中湮没无踪。
《通鉴外纪》载:“上古男女无别,太昊始设嫁娶,以俪皮为礼。”从此,俪皮(成双的鹿皮)就成了经典的婚礼聘礼之一。之后,除了“俪皮之礼”之外,还得“必告父母”。到了****,又出现了“亲迎于庭”、“亲迎于堂”的仪节。
周代是礼仪的集大成时代,彼时逐渐形成一套完整的婚姻礼仪,《仪礼》中有详细规制,整套仪式合为“六礼”。
“六礼婚制”从此为华夏传统婚礼的模板,流传至今。
原先,天成大陆古时的昏礼,也是与华夏周期的昏礼一般无二的,但是后来,在悠悠历史的发展中,天成大陆上的昏礼逐渐产生了些变化。但其变化程度,却又与华夏后期的昏礼变化大同小异。
虽然天成大陆上的许多礼制早已湮灭在历史洪流之中,不复存在,但如今天成大陆上各国的婚礼程序,却依然是遵循的这“六礼婚制”。分述如下:
一、纳采:这是议婚的第一阶段,男方请媒提亲后,女方同意议婚,男方备礼去女家求婚,礼物是雁,雁一律要活的。
为何用雁?雁为候鸟,取象征顺乎阴阳之意,后来又发展了新意,说雁失配偶,终生不再成双,取其忠贞。
二、问名:是求婚后,托媒人请问女方出生年月日和姓名,准备合婚的仪式。
三、纳吉:是把问名后占卜合婚的好消息再通知女方的仪礼。
纳吉又叫“订盟”。这是订婚阶段的主要仪礼。古俗,照例要用雁,作为婚事已定的信物。后发展到用首饰、彩绸、礼饼、礼香烛、甚至羊猪等,故又称“送定”或“定聘”。
四、纳征:是纳吉后,男家将聘礼送往女家,是成婚阶段的仪礼。
这项成婚礼又俗称“完聘”或“大聘”、“过大礼”等。后来,这项仪式还采取了回礼的做法,将聘礼中食品的一部份或全部退还;或受聘后,将女家赠男方的衣帽鞋袜作为回礼。
而聘礼的多少及物品名称多取吉祥如意的含意,数目取双忌单。
五、请期:送完聘礼后,选择结婚日期,备礼到女家,征得同意时的仪式。古俗照例用雁,礼品一般从简,请期礼往往和过聘礼结合起来,随过大礼同时决定婚期。
六、亲迎:就是新婿亲往女家迎聚的仪式。这项仪礼往往被看做婚礼的主要程序,而前五项则当成议婚、订婚等过渡性礼仪。
这些仪式中,有一部分是出于社交关系的需要,如女家的“添妆”,到男家时的“开揖”、“闹洞房”等,都是确立社会关系的仪礼。
纯属亲迎部分的仪式,一般用花轿,分双顶或单顶,扶新妇上轿的“送亲嫂”,陪新郎至女家接人的“迎亲客”,都各有要求,起轿、回车马、迎轿、下轿、祭拜天地、行合欢礼、入洞房……每一过程又都有几种到十几种形式,大多表示祝吉驱邪。
“亲迎”的季节,一般选在春天,州以农立,适逢农闲,丰收为是,正好婚配。但是因各种原因而不能选在春天“亲迎”的情况时有发生,到了后来,“亲迎”也就不那么讲究了,只要男女双方商定好季节,想哪个季节“亲迎”都行。
婚嫁“六礼”过后,进入过渡期,新妇回娘家的“归宁”,一直到新妇进入育产期,第二代再行“诞生礼”。
当初冷晴与朱梓陌成婚,根本原因是因为冷晴与朱梓陌都不愿刘如云抱憾而终,所以才有了冷晴与朱梓陌的婚事。
既然冷晴与朱梓陌是因不愿刘如云抱憾而终才决定的成婚,这婚期自然要赶在刘如云驾鹤西去之前,仅此一条,时间上就不足以让朱梓陌去准备那诸般繁琐的婚制仪式了。
因此,当初冷晴与朱梓陌成亲时,虽然大婚当日的排场摆得非常足,朱梓陌给冷晴安排的嫁妆也均十分贵重,可是这古礼的“六礼婚制”却是一条也没有做到。
而炎子明与燕清秋之间的婚约,看似是两国联姻,本该是极其隆重的喜事,但是在“六礼婚制”上,却也消减了一半——
“纳彩”虽是“六礼婚制”的第一条,但是炎子明与燕清秋二人却没有这“纳彩”的程序。毕竟炎子明与燕清秋的婚约,是赤冰国当朝皇后派人与燕国当朝皇后私底下商定的,知道这一层的人并不多,无非是这两国皇后身边的几名心腹以及从中办事的人知晓罢了。
既然是私下里商定的,又是两国皇室联姻,男方不需要备礼去女家求婚,这明面上的“纳彩”,自然也就省去了。
在炎子明与燕清秋这一桩婚事上,无论是赤冰国还是燕国,都各有各的心思,因此,在确定了炎子明与燕清秋的婚约后,两国均是在第一时间直接发布昭令昭告本国百姓:赤冰国的储君要与燕国的皓月公主结亲了……
其次是“问名”。炎子明是赤冰国储君,燕清秋则是燕国当朝天子与皇后捧在手心里宠着的皓月公主,如此身份显赫的一对既定夫妻,根本无需媒人从中问询女方的出生年月日和姓名,这些自有燕国皇后派人送去赤冰国皇后手中。如此,自然也不需要“问名”了。
再次是“纳吉”。这一条仪式虽然没有全部省掉,但也省略得七七八八了。
从古自今,天家定姻亲,从来没有八字不合的说法。就算定亲的两人八字再不合,凭天家的手段,也能给定亲的两人弄成百年姻缘、儿孙满堂的天作之合!
因此,既然私下里已经确定了炎子明与燕清秋二人的婚约,无论是赤冰国还是燕国,哪一国都不会再锱铢必较、一本正经地去做那个测算、占卜的事。至多就是按照“纳吉”的礼仪,在婚约初定之际,赤冰国送了一堆价值连城的金银玉器去燕国,权当做定聘了。
“亲迎”就更不用说了,因为是两国联姻,赤冰国娶、燕国嫁,又因无论是在国力还是国土面积、百姓数目上,赤冰国都要强过燕国数倍,因此,完全就不存在身为赤冰国储君的炎子明去燕国“亲迎”燕清秋的说法。
也正因此,这才有了燕昌帝燕天携其皇后陆熏之手,在燕皇宫的鸢和殿前,亲送燕清秋出嫁那一幕。
如此一样样地算下来,炎子明与燕清秋二人的婚礼仪式,别说与同朝的皇子王孙相比较了,就算是相较一般的世家贵胄来说,也是十分草率、从简的——“六礼婚制”也就“纳征”和“请期”是照着仪式全部做了的。(未完待续。)
第五章 武林大会2
咱们言简意赅地说完了这燕国章氏一门的太老爷章承,接下来咱们要说的,就是章氏一门如今的当家人,玉荣夫人的相公,章承之子——现任燕国户部尚书的——章启诀。
其日常工作有为移民垦荒,招抚安置流民,以鱼鳞图册、黄册为根据,抑制豪民兼并;以限田裁异端之民;以树艺课农官;以草地养马放牧;以电种召佃尽地利;对多年积欠赔累可根据情况给予蠲免;根据各省收支情况,调剂余缺;差役的减轻免复;对灾区贫老的抚恤救济,对有功人的赏赐;权量市籴,评估物价;征收山泽坡池、关市、坑冶之税;赡军输,督漕运,赡及转输屯种,开中以实边,和百官俸禄支给;定期编造户口册籍,调整户等,了解人口及土地增减变化;对隐匿户口,侵吞土地等不法行为及时给予制止、纠正。
简而言之,户部尚书主要掌管国家经济,包括户口、税收、农、商,统筹国家经费等。是个有着实权中的实权的职位。
而无论是在炎黄那渊源流传的历史上,还是在这异世的天成大陆里,每朝每代,几乎所有当过户部尚书的官员,都是捞油水捞得那叫一个脑满肠肥啊!更有甚者,捞油水捞到简直堪称富可敌国的地步!
为何会有如此屡禁不止的贪墨现象呢?只因这户部尚书的位置,实在是权利太大,油水太足,没有点毅力的人,委实受不住如此诱惑。
于是,这些人,在巨大的诱惑面前,便一个接一个地踏上了贪墨的歧途。
当然了,正所谓天网恢恢疏而不漏,无论是历史上,还是现代社会,绝大部分贪墨的官员,最后都没能逃过律法的制裁,为他们的贪婪而付出了相应的惨烈代价!
咱们话说回来。
张启诀其人,他虽掌管着燕国的国库,掌管着燕国经济,手握实权,但因其为人沉默寡言了些,又活得并无什么特别的出众之处,以至于连那些自小就生养在燕国京都东林的百姓,都有许多人不认识他们这位在京的父母官的。
但张启诀,却是燕国开国至今,乃至整个天成大陆上,迄今为止,将户部尚书一位坐得最稳妥、最受燕国当朝天子燕昌帝燕天器重与信任的一位户部尚书!
张启诀之所以能稳坐这极容易让人起贪婪之心,从而误入歧途的户部尚书之位,与其父章承乃是燕国当朝天子燕昌帝燕天的老师一事完全没有半分关系。这一切,只因为张启诀为人十分克己守法,为人本份到连利用手中职权捞油水这种饱胀自身荷包的机会,都不要!
也因此,同为户部尚书的张启诀,在面对户部尚书一职带来的巨大诱惑时,因其牢牢地把持住了为国为民的本心,并没有成为这庞大贪墨队伍中的一员。
而这燕国一品诰命夫人玉灵夫人,就是这章承的小女儿,张启诀的幼妹,玉荣夫人的小姑子。并且,玉灵夫人的夫家,是同样手握实权,拥有任免官员之权的燕国现任吏部尚书……
如此一来,等于就连这章氏一门的姑爷,也是燕国的权臣之一啊!
尽管章氏一门为人均十分低调,从不做舞权弄势、欺压百姓之事。尽管就连许多自小就生养在那燕国京都东林的百姓都不认识章氏一门的人。但不可否认的是,章氏一门在燕国朝堂上手握实权,且权势滔天这一点!
撇开有如此有权势地位的夫家不说,单论这玉荣夫人的娘家,那可是燕国自开国以来,燕国所有王族中屹立最长久、地位最崇高、最有权威、最有势力的南明王府!
综上所述,这玉荣夫人的生活环境有多复杂,可想而知。也因此,同为生在如此复杂环境中的炎子明实在太清楚,这玉荣夫人,绝不像她表面所表现出来的那样简单、谦和。
再则,尽管炎子明为人处事极其精明,但炎子明却十分不擅长应付女人。并且,在面对外人时,炎子明又要收敛起他所有的精明,开启他的装傻模式……最重要的是,炎子明摸不清这燕国使臣突然在他与燕国的皓月公主大婚前一日联袂前来拜访他究竟所谓何意?!
于是,炎子明在清心殿后殿更衣的时候,经过再三思量之后,炎子明决定,此行他还是将冷晴这个活智囊一同带去那惟德殿,与他一同接见那两名燕国的送亲使臣罢。届时,他炎子明去应付那燕国的威远大将军欧阳烨,冷晴嘛……就去应付那燕国的玉荣夫人好了!
综上所述,于是,就有了现在炎子明带着冷晴一同出现在这惟德殿中的一幕……
这厢,炎子明带着冷晴踏进了这惟德殿中,等冷晴将他们身后那扇镂空雕花的殿门合起后,炎子明就径直朝着那在惟德殿中候了近一炷香时辰的玉荣夫人与欧阳烨走了过去。
在经过惟德殿中的一根上面雕刻着一条惟妙惟肖的四爪蛟龙的大柱时,借着大柱的遮挡,炎子明即快速地回眸,将声音压得极低地朝跟在他身后的冷晴如此笑道:“记住我先前与你交代的,我现在是‘傻子’,一会儿必要的时候可就全靠馨儿你了啊!”说罢,炎子明就转头,走出了大柱的遮挡。
冷晴本不愿意来这惟德殿掺和炎子明与他未来妻子娘家人的事情,但奈何炎子明托词太多,太磨人,冷晴最后实在是被赖功已达到炉火纯青之境的炎子明磨得没办法,便只好答应炎子明陪他一同来了。
只是冷晴没料到,在她答应之后,炎子明这货竟然蹬鼻子上脸地对她的梳妆、衣着各种嫌弃,而后炎子明便“顺理成章”半强迫地将她重新捣饰了一番,弄得冷晴心中简直气闷之极。便是到了此刻,冷晴心中依旧余气未消!
是以,心中尚有余气的冷晴对于炎子明此番如此不正经的言行,冷晴也懒得答话,只在避开殿中其余三人的角度,回以走在她前面的炎子明的背影一个大大的白眼。
那厢,站在惟德殿进门的避风处当门神的牧文瞧见炎子明与冷晴二人都快走到惟德殿殿中央的位置了,但那燕国的两名送亲使臣却依旧稳站如松、毫无动静,牧文心绪一转,随即便见牧文当机立断地单膝跪地,垂首、抱拳,语气恭敬地大声唤(提醒)道:“属下拜见太子殿下!太子殿下千岁千岁千千岁!”
虽然私底下牧文是一口一个“爷”地喊着炎子明,但是有外人在场时,牧文对炎子明能喊的称谓与该有的礼数,牧文还是能做到一丝不苟的。
而另一厢,静立不动的玉荣夫人与欧阳烨闻言,当即反应过来,那一双堪称金童玉女中的男子,竟然便是他们此行要拜访的赤冰国储君——炎煦!
瞧见这赤冰国储君终于出现了,玉荣夫人与欧阳烨当即收敛起所有心绪,朝正信步往他们这方走来的炎子明行礼。
因为玉荣夫人与欧阳烨此行,是作为燕国的送亲使臣而来,因此,玉荣夫人与欧阳烨不用向只有储君之位的炎子明行跪礼,于是,玉荣夫人与欧阳烨便只微微垂首,朝已快要走到他们面前的炎子明福身(抱拳作揖),言词恭敬地道:“燕国送亲使臣,一品诰命夫人玉荣夫人(正二品威远大将军欧阳烨)拜见煦太子殿下!”
玉荣夫人与欧阳烨二人话音刚落,炎子明恰好停步在玉荣夫人与欧阳烨身前两步开外的位置,如此距离,虽然近了些,到也算合礼数。冷晴自然也停步在了炎子明身后侧。
对于玉荣夫人与欧阳烨的拜礼,炎子明只神态温顺地傻呵呵地一笑,连声说道:“免礼免礼!”
玉荣夫人与欧阳烨闻言,也不拖沓,当即站直了身子。
待玉荣夫人与欧阳烨站着身子后,只听得炎子明话音一转,又如此傻呵呵地笑道:“你们就是牧文说的要见我的燕国使臣吗?不知道你们找我什么事儿啊?”
玉荣夫人闻言,习惯性地抿唇一笑,如此柔声道:“煦太子殿下,我二人此行,乃是为了煦太子殿下您前些时日招进宫中的那名琴师——红牡丹而来!”
站在炎子明身后侧,正低着头看她脚下那黑黝黝的地砖上的她自己的倒影的冷晴闻言,当即一愣:炎子明前些时日招进宫中的琴师红牡丹??那不就是说她冷晴吗??
不等冷晴抬眸去看那问话之人,冷晴就瞧见站在她前方,为了更好的配合而特意将左手背在身后的炎子明朝她做了个稍安勿躁的手势。
正欲抬眸的冷晴见状,只好默然。
随即,冷晴便听得站在她前方的炎子明如是开口问道:“琴师红牡丹??你们找我的琴师有什么事吗?”
因为站在炎子明身后,是以冷晴看不见,此刻的炎子明面上表情傻乎乎的。再配上如此单纯直白的问句,炎子明委实将“一个智力低下的傻子”演绎得淋漓尽致。
只是谁也不知,此刻炎子明的内心,却已经对那提问的玉荣夫人起了几分防备之心!
在来这惟徳殿的路上,炎子明预想了许多种这燕国使臣上门求见他的原因,以及那各种原因的应对之策,但炎子明怎么也没料到,这燕国使臣今日上门,竟然是专程来找冷晴的??莫非……他们听有心人说了什么?
就像是为了印证炎子明心中的防备一般,便见那厢的玉荣夫人闻言,如此语调不疾不徐地柔声笑着道:“煦太子殿下,我等昨夜便听闻贵国宫中的宫人们说,煦太子殿下您前些时日招了一名琴技超群的女琴师进宫。
煦太子殿下喜欢丝竹雅乐,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