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穿越只是一份工作-第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花了两块钱!”
“啥?”赵洁正往外掏钱呢,听这话愣住了。
刚才的菜要是做菜干的话,确实不算多。但加一块好歹也得有个几十斤吧。怎么两块钱就收下了?
“你这傻姑娘,还以为在你们城里买菜呢?”大姐现在跟赵洁也熟了,一看她呆呆的样子就知道她在想啥。
“菜呢?这天气热,大姐帮帮我,赶紧把菜干做点出来吧!”赵洁甩甩头,把自己以前知道的菜价放下。毕竟时代不同,价格不同也是正常的。
“等你来做黄瓜菜都凉了!”大姐笑着用指头点了点赵洁的额头,带着她去了后院。
后院里,大姐自己家晾菜干用的簸箕已经晒的满满当当的菜了。春芽还在把之前焯过一次水的萝卜丝往簸箕上晾。
“这萝卜丝你们是怎么做的啊?”赵洁满脸的惊喜。以前她在餐厅也大量做过萝卜干,只是那时候有机器,把大白萝卜卡在固定位上,另一只手不断旋转,不到一分钟的时间就能做出小指粗细的萝卜丝来。
现在这时代,哪找机器去,以前用的那台机器也留在之前的餐厅里了,过来的时候压根儿没想起这事来,赵洁之前还在懊悔呢,看到大姐家做好的萝卜丝,真是觉得馅饼砸脑袋上了。
“小姨,我们是用这个哦”春芽献宝似得拿了一个v字型的小刀,递给赵洁。
赵洁接过小刀,仔细看了起来。
说起来,这根本不能算是刀,就是把一块铁皮弯成v字型,磨锋利的前端以后,又在把手的位置缠上了布条。
就这个?赵洁看看已经晾了许多的萝卜条,有些心酸。大姐一家就是在用这么简陋的工具,拼命帮自己处理这些萝卜啊。
大姐看赵洁那个感动样,赶紧一巴掌拍过来。“你想啥呢,家里年年都得做些干菜备着冬天吃。又不是为你一个人才做的。赶紧来搭把手,别给我掉金豆子!”
“大姐,你就不能让人家感动一下嘛!”赵洁有些娇唺的跺跺脚,也赶紧帮忙去了。话说自从到了这个年代,没有孩子在身边,她好像也越来越小似得,老喜欢撒娇,装嫩。
“大姐,你们怎么不用盐杀萝卜里的水啊?这样焯过的萝卜要晾多久才能干透啊?”赵洁刚接手,就发现不对劲了。
“我娘哪舍得用那么老些盐啊!”大姐还没来的及说话,春芽抢着答了。
“嗨!你早说啊,春芽跟小姨回去。家里啥都有,哪至于省这些!”赵洁赶紧带春芽回了自己那边。
等到了家,才想起空间里的盐全是袋装的,不好拿啊。赶紧把卤肉端出来,让春芽先送回家,再去地里摘些青椒送过来。支走了春芽,赶紧拿了个布口袋,把盐一袋袋的剪开,往袋子里倒。
装了足足两箱盐,才把布口袋装满。赵洁拖着一整袋子盐,又去了大姐家。
“我的祖宗啊!你买那么老些盐干啥!”大姐接过袋子打开一看,恨恨的又拿指头戳赵洁的额头。
“大姐,你可劲的用吧,不够我再给你送来!”赵洁在北方呆久了,说话也开始带点当地的俚语。
“行!反正现在你说了算!”看大姐不反对了,赵洁正准备去后院帮忙,谁知道又被大姐拽住了。
“你今天又做卤肉了是不?”
“是啊,刚才不是还让春芽拿回来一盘子吗?”
“你还好意思说!这些可都是要卖钱的东西,你咋不能长点心啊,老往我这送啥送!”
“这。。。做好了不就是拿来吃的嘛!我看孩子们都挺喜欢,算给他们补充营养的了”赵洁没觉得有啥问题啊。
“补啥补!屁大的孩子吃那么好干啥!赶紧把东西端回去!”
“得!姐,我是说不过你,我先回家了!”赵洁脚底抹油,溜了。等大姐想起她还是没拿送来的卤肉时,赵洁已经溜到了院子门口。喊也喊不住,大姐最后还是收下这盘卤肉。看着晚上家里人都吃的喷香,大姐也没忘了嘱咐几个孩子:“以后不许收小姨的东西!”
王端这边,坐着牛车晃悠悠的到了镇上。先去自家开的废品收购站晃了一圈,又问了问隔壁大哥,发现这两天还问废品回收的人还是没几个,也不知道什么地方出了问题。把这事暂时放下,王端又赶紧和人打听了定做大缸的地方,坐着牛车又赶着去定缸了。
完全按照媳妇儿的要求,各种型号的缸都定了二十个。先付了些定金,王端就打算往回走。
走到村口,等过路牛车的时候,王端无意中看到一个大娘拿着把缺了腿的椅子正准备劈了当柴烧。
“我了个去!那是黄花梨吧!”王端惊了一下。还在现代社会做生意的时候,王端曾有幸去某个私人的博物馆参观过,据说一套黄花梨的桌椅可是百万起价的。这是打算劈了当柴烧?
王端赶紧过去拦住那位大娘。
“大娘啊!我看你这椅子可是好木头做的啊?怎么打算劈了?”
“再好的木头,缺了椅子腿,不是也是废了?”大娘抬眼看了看王端。幸亏王端长相端正,人家倒也没不搭理他。
“大娘,我在镇里开了个废品收购站,您这椅子要是不要了,就卖给我吧,我出十块钱。要是您家还有全套的,我给您更高的价!”
“啥?就这破椅子也给十块?”
王端有些心虚,黄花梨的椅子自己能开出十块钱的价,估计也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了。
“家里还有四把一样的椅子,还有一个桌子,你都要不?”
“要!”不要是傻子!王端在心里补了一句。
“那几把椅子可是好好的,可不能给你十块一把!”老太太‘精明’的讲价。
“成,您带我看看去,要是合适,我一准给您个合适的价格”王端心里的小狐狸已经嘚瑟的翘尾巴了,面上却是不显,一本正经的和老太太唠着。
等王端跟老太太回了家,才发现这根本就是一个宝库啊。即使王端这种对古董完全没了解的人都能看出不少好东西来。老大爷抽的旱烟袋,装烟丝用的瓷罐子,老大娘那个只装了把木梳的首饰盒子,样样都是精品啊!
“大爷,您家以前是做什么的啊?我看着你们用的这些东西都老精致了!”
“咱家可是根正苗红,三辈儿贫农!”老大爷说起这个,满脸自豪。
“这些物件可看上去不像啊!”
“咱家大小子,以前可是在城里当红卫兵的。节省惯了,看这些破烂都还能用,就给家里稍来了”
‘节省’?‘破烂’?王端真不知道说啥好了。
“大爷,我就在镇上开了个废品回收站。我挺喜欢你家这些东西的,当时您儿子给您稍了多少回来,,我高价全收了!”
“你收这些破烂干啥用?”大爷有些怀疑的看着王端。
“大爷,您可不知道,现在城里的人爱装面子,又没啥钱。我把这些旧家具收回去,好好的处理一下,也能卖出去,赚个差价啊!”王端的瞎话张口就来,做了几年生意,这算是彻底锻炼出来了。
最后,王端以两百八十六元的‘高价’,收购了大爷家的一堆家伙事,雇了辆牛车,拉着东西一晃一晃的回家去了。
欢迎广大书友光临阅读,最新、最快、最火的连载作品尽在!
第二十四章 拼命做菜的原因
“这也行?”赵洁听了王端的‘丰功伟业’不由得目瞪口呆。
“媳妇儿,我决定了,以后下乡寻宝去!”今天的巨大收获让王端喜不自禁。说不定他们的任务物品也在某个乡下院子里呢。
“行吧!以后你就自己负责收购这摊吧。不过收上来的东西还是放到镇里比较好,我这忙完了,就抽个空去把东西装了。你可别把东西往家拉,平时家里就我一个人,我还是有点害怕。”
“行!今天是一时间没想到这茬,看时间晚了,就直接回家了!”王端摸摸脑袋,也觉得今天这事没办对。
“你心里有数就行!猜猜看晚上吃什么?”赵洁换了个话题。
“卤肉。。。”王端心想,这简直没难度啊。
“再猜?”
“不知道了”
“你最爱的九转大肠哦!”
“媳妇儿,你太可爱了”说着,王端直接把赵洁抱了起来。在赵洁的惊呼中,吃了不少豆腐。
疯闹了一阵,赵洁红着脸把厨房里的饭菜端了出来。除了卤肉,九转大肠还炒了个青菜,做了个番茄鸡蛋汤。两口子甜甜蜜蜜的吃了第一顿自己开伙做的晚餐。
第二天一早,各种型号的缸就送来了。
王端也没去镇里,除了在家仔细归纳了一下从老大爷家收上来的古董,又帮着赵洁打水,把所有的缸洗的干干净净。赵洁则是趁着现在的日头大,满村子收了一堆黄瓜,洗干净以后都用线把黄瓜尾部穿起来,晾上了。
中午刚过,王建新家又照例把刚杀的一头猪洗净送来了。
把猪头,猪蹄,猪尾巴,下水这些先收到空间,五花肉去皮以后剁成陷,把村里买的一大块老豆腐用手捏碎也拌进陷里。后腿赵洁想等冬天的时候做火腿用,也就先收到空间里了,其他的瘦肉全都去皮后切成一厘米宽的肉条,下了些调料腌制起来。
“媳妇儿,咱们做那么多肉干嘛?”看赵洁从早上起来就没停下来过,王端有些心疼。
“我那天不是说,大姐给了我很好的想法吗,说的就是这个!”赵洁头也没抬。
“做卤肉?”王端那天其实也听了一耳朵,只是没留心。但连着两天吃卤肉,他还是大概明白了点。
“是也不是。我觉着反正我那空间,放进去啥样,出来啥样。那还不如把菜做好了放进去,要吃的时候,伸手就有了,也不用找地方现做!”
“也是,这样一来也不容易引人注目”王端点头。
赵洁把肉都处理好了,又拿啤酒和了些面粉准备挂浆用。把铁锅烧干,倒入大量菜油,然后一直等到油冒烟,才把灶里的柴火抽出来。等油温下降。当油温降到七成热的时候,赵洁动手了。
把加了豆腐的肉馅,抓在手里,虎口轻轻一挤,一个圆乎乎的丸子就滑入油锅。赵洁不愧做这行做了很多年,速度相当快,一会功夫,满满的一盆肉馅就全都变成了一颗颗肉丸。
王端笑嘻嘻的摸进厨房,正准备偷一颗尝尝,就被赵洁发现。“还没熟啦!等会儿叫你!”赵洁看着王端在门口等的着急,也赶紧下一步骤。
加了些柴火,让油温升到最高。然后把已经定型的丸子倒回锅里复炸。等丸子变成金黄色,一颗颗的浮在油锅表面,这证明,丸子真熟了。
王端迫不及待的抓了一颗在手里。被丸子烫的嗷嗷直叫也舍不得松嘴。“媳妇儿,真香!!”
“我发现还是以前的猪肉好吃,不用太多调料,光是原味已经香酥入骨”赵洁也夹了一个尝尝。
“嗯嗯!媳妇儿说的都对!”刚把嘴里的丸子咽下,王端又迫不及待的去抓第二个。
“你洗手了没?”赵洁突然想起什么,问王端。
“不干不净,吃了没病。。。。”
“滚。。”赵洁手一挥,刚炸好的满满一盆肉丸,凭空消失了。王端傻眼,只能乖乖出去洗手。
赵洁看王端出去了,拿起刚腌好的肉条,一条条的用筷子夹起,放到面粉浆里一过,确认肉上挂满面糊,就把肉放到油锅里开炸。同样是炸两遍,但炸出来的酥肉和肉丸完全是两种味道的东西。
一样盛出来一盘子,打算等下给大姐家送去。其他就趁热收进空间了。
日子就在这样一天天的忙碌中过去。转眼,已经进入金秋九月。
王端和赵洁纠结了很久的严打已经开始了,但村子里的影响并不大。他俩除了偶尔会担心一下孙爱军,其他时间都按部就班的继续忙碌着。
王端跑了一段时间的乡下,除了收上来一小部分不知道真假的古董外,最重要的是终于把废品收购站的名声打了出去。现在家家户户的垃圾都少了些,至少大家会记得把东西先存着,或几家合伙把不用的东西先送到镇里,给王端看看先,指不定什么东西就能换些钱回来。
王端那边越发忙碌。每天都大清早就坐牛车出去,一直忙到天插黑才能回来。赵洁看着也心疼,但她手上的事也不少。
虽然大姐把晾制菜干的活给揽了过去,可每天一头猪,也让赵洁做饭做到吐血。
幸亏做了那么些年的餐饮。赵洁每天变着法的处理猪肉。倒是让王端和大姐一家吃的眉开眼笑。
今天,赵洁打算把存了好些天的猪头,猪蹄处理了。
先把猪头的耳朵切下来,把耳孔,鼻孔里面的一圈毛全刮了扔掉。反复清洗七八遍,又把眼睛什么的全挖了扔掉,放到铁锅中小火慢慢呼着。猪蹄也洗净之后,先放进锅里和猪头一起煮一会儿。
煮到猪蹄基本熟了,就把猪蹄捞出来,放瓦罐里,加水慢慢闷。
猪头煮到脱骨,捞出来把猪脸上的肉全剃下来,骨头扔掉。从之前的卤汤里面舀了两勺出来,又加些酱油,冰糖之类的接着煮猪头。小火煮两个钟头后,猪头肉已经和汤汁融在一起。
找别人家借了好几个做豆腐用的木架。里面先垫上一层纱布,把煮好的猪头肉连汤一起倒进去,压实。
确定汤不会流出来以后,把做好的几板猪头肉冻吊在井里降温。几个钟头后,揭开纱布,华丽丽的猪头肉冻就出炉了。赵洁留了一些出来,剩下全收回空间。这东西做起来确实麻烦,可吃起来就太方便了。可以凉拌,可以炒菜。
处理完猪头,猪蹄也基本焖熟了。拿砍刀把猪蹄剁成块,红烧一大锅,用海带煮汤一大锅,一直忙到王端回家,才算把这堆东西弄得七七八八。
“媳妇儿,你会不会把自己搞的太累了?”王端见赵洁累的手都快抬不起来了,赶紧过来帮赵洁按摩,嘴里还在唠叨。
“老公,你知道我经历过汶川地震吧。当时你在上海出差,我虽然不在震中,但地震后的第二天我就进了灾区。”
“我说那个时候怎么总也打不通你电话!”王端有些不敢相信,在一起那么多年了,他居然才知道这个事。
“那时候怕你担心,也怕你不许,就没跟你说。”赵洁有点心虚。
“那为什么后来也不告诉我!”
“因为我被吓到了”赵洁闭上眼,不是很想回忆那段记忆。
“那时候,我是作为紧急医疗人员被派到第一线的!那时候年轻,仗着自己考过一个红十字会的紧急急救牌,就跟一些医科大的学生一起进去了。”
“然后呢?”王端放轻声,小声问。
“国家确实尽力了,大家也都好努力。好多军人,看上去比我年纪还小些,即使在挖倒塌的楼房时扭伤脚,挖破手,都不愿意停下来让我们给简单包扎一下,挣扎的跑回去,继续帮忙。”赵洁想起那几天在灾区的日子,眼泪止不住的掉下来。
“但是你知道吗?军人第一时间去抢救的一定是学校,医院这些大型场所。我并不是说这么做不对,可明明有的时候,路边倒塌的房子里还有人呼救的声音。但我们能做的真的太有限,我们是眼睁睁看着军队一队队的开过,没有人停下来救援。等学校那些挖完,路边上的一些居民楼早就没有生命体征了。”
“我那个时候就在想,如果那些人,身边能多一些食品储备,是不是就可以坚持等到国家的救援?赵洁把头埋在王端怀里,泣不成声。
“媳妇儿,这些都是天灾,咱们两个平头百姓,只要尽了自己最大的力量,也就问心无愧了。”
“老公,现在上天赐给我们一个无限大的随身空间。可我总觉得心里很焦虑,总想把自己能想到的所有物资都放进去。这是不是因为当时的地震,给我作下病了?”
“我说呢,你怎么那么拼了命的做菜。我看你现在储备的粮食,估计都够我俩吃个一两年的!”
“我的目标是储备够咱们全家,甚至够我们所关心的所有人吃一辈子的食物!”赵洁刚哭过的眼,闪闪的发着光,身子似乎也一下子不那么疲惫了。
“行!你爱储备就储备吧。老公负责赚钱给你买东西就好!”王端宠溺的揉了揉赵洁的头。这时的他俩,都没想到,这些本是因为赵洁的恐惧感而储备的食物,终有一天,救了他们的命。
第二十五章 孙爱军
孙爱军那边。
自打和王端他们合伙挣了些钱以后,孙爱军的日子过得是相当舒适。
家中老父因为他确实看对了人,挣到了大钱,对他的事不像以前那样管的多,唠叨也少了不少。外面的兄弟无论是谁家里揭不开锅了,或是临时出了什么事,孙爱军都能拿出钱来帮一把。
久而久之,走哪都被人捧着的孙爱军哪还记得王端他们说的找个乡下,呆个一年半载的事情。
一次孙爱军和以前的狐朋狗友喝多了酒,被人问起发财的原因。孙爱军开始不肯说,后来被激了一下,顺口就把王端他们去广州进货回来卖的事给说了。大家一听,这简直是天降横财的好事啊。
两个人,跑广州呆了几天,买了些东西回来,转手一卖,就是几十万的进账。这事谁不能做啊?可这帮平时只能在街上偷钱包,抢劫的人,手上能有多少资金呢?他们不是没打过王端他们的主意,可这俩人太滑溜,卖了东西,人就不见了,连军哥手上都没他们的联系方式。
这条路不通,还有一个‘大款’孙爱军不是?于是一群人今天你忽悠,明天我忽悠,孙爱军也动了自己南下做生意的心思。
这段时间,天天和兄弟们出去喝酒,下馆子。孙爱军确实也花出去不少钱,回家算了算,所有的钱加一块,也只有五万块多一点了。
孙爱军也是个胆子大的。叫上一个铁哥们,揣着钱就上了路。不知道是因为在街上混久了,身上有了种‘自己人’的气质还是怎么的,反正也算平安到了广州。
到了广州,孙爱军才知道自己的无知。瞎逛了三天,别说进货的厂家了,就连批发的地也找不到。他一个从小在北方长大的人,哪听的懂广东话那种鸟语?问路也问不出个什么来,还差点和当地人干了一架。
后来被一个‘老乡’带到一个小加工厂,也进了五万块钱的电子表。当时王端他们带回去的货,就这表的利润最高,还特别好卖。这点孙爱军是记得牢牢的。
可是等到提货的时候,孙爱军傻了。
三万多块的电子表,加上包装盒有多大一堆?他们两个人根本背不回去。找货运吧,当时为了多买些货,除了留了一些路费以外,所有的钱都买表了。
实在没办法了,之前介绍他们来这买货的‘老乡’又帮忙找了一个私人开车拉货的司机,答应等货到了,多加钱给他。等把货都装上车,这俩没心没肺的二傻子,自己上了火车回去了。
等回了家,左等货不来,右等货还是不来。孙爱军终于回过味来,这是被人把货给骗走了啊!
一下子,血本无归。
手里没了钱,孙爱军只能回到街上,干他的老本行。八月底,严打刚一开始,孙爱军这种早就在公安局挂了号的,就因打架斗殴,抢劫勒索被抓了进去。
那时候的‘公’‘检’‘法’是联合办案的。三家机构,都各自派出一个人,同时审案。孙爱军自己都还没怎么反应过来,就被判了个死刑。
这时候的孙爱军除了万念俱灰,就是悔不当初。要是当时拿了钱就听王端他们的话,远离城市,是不是就没有这事了?
孙爱军的父亲听说孙爱军被判了死刑,也一下子晕倒了。他这一辈子,什么都经历过了。战争那么残忍,但他虽然失去父母亲人,却也找到了一生的伴侣,有了自己的儿子。特殊时期那般残酷,让他失去了妻子,但还给他留下一线希望,现在什么都没了。
托人找关系,终于在牢里见到了憔悴不堪的儿子。孙爱军紧紧的抓着他父亲的手,泪流满面。求他父亲救救他。
孙爱军依稀记得,王端和赵洁提过,要拿钱回镇上开废品收购站。他告诉父亲,一定要找到这两个人。在他眼里,王端他们肯定有手眼通天的关系。不但可以轻轻松松的在广州进货挣大钱,还能提前得到消息,让他远离城市避祸。
孙爱军的父亲听说原来早有人提醒过自己这个傻小子了。只是这小子根本没听人家的话才走到今天这个地步,一时间,气的心肝都痛了起来。不过自己只有这一个亲人了,还能怎么办呢?于是孙爱军被判刑的第五天,老头子收拾了家里的杂物,孤身一人上路寻找高人‘王端’他们了。
王端他们虽然也偶尔惦记一下孙爱军,可哪能想到他已经被判死刑了?在王端的设想中,即使孙爱军没听他的,离开城市。但手上好歹也有好几万块钱。如果把这些钱全拿来走关系,在孙爱军本身又没有犯什么大罪的情况下,应该不会有太大问题才是。
这年头,通讯不发达真是硬伤。
时间慢慢的来到了十月。
地里的庄稼已经是全熟了。二柱一家在这个一年中最忙的时节也是放下手里所有的事,全力抢收庄稼。
赵洁一早通知了王建国家,暂停收猪的事。又把做菜干的事也放下了,偶尔去地里帮大姐一家做一点农活,更多的则是在家带春阳,顺便给大姐一家做些好菜,能让他们累了一天回来能有口饭吃。
王端越发忙的没有影子。自从严打开始,果然如他俩之前预料的那样,很多人拿家里的东西出来换钱。现在废品收购的名气越来越大,偶尔还有人来找王端去城里看货。钱是流水一般花了出去,东西也收了很多。但就是不见元抄本的《两汉策要》。
王端是急的口舌生疮,还不愿意让赵洁跟着揪心。他知道,妻子心里肯定也着急,只是因为同样的原因不愿说出来而已。
于是王端只能更加活跃的在各个村镇,甚至城里转悠,不放过任何收货或者是扬名的机会。
功夫不负有心人。十月中的时候,王端得知某个偏远的村里,有家人说是有一部古书要往外卖。
那家人是自己找到镇里的。说是那套古书有好多本,放的时间长了,也不敢轻易的往外带。要王端跟他们回去,当面交易。王端问清了地址,让那家人先回去了。
王端有些犹豫。
去是肯定是要去的,这可是他们带着任务回到83年以来,得到的最靠谱的消息了。无论那本古书是不是《两汉策要》的元抄本,甚至是不是真的古籍,王端肯定都得去看看。可问题是带不带赵洁呢?
按理说,空间是由赵洁掌握的。无论是带现金去收购的安全性,还是买了书,带回来的方便性,赵洁都该去。只是听说那地方在山里,上次赵洁被蛇咬的事,在王端心里一直是个疙瘩。
后来还是赵洁一语惊醒梦中人。
“既然空间的特殊性,就是放进去什么样,出来什么样。我觉得这就是在给我们提示。原本古籍善本这玩意儿就因为不好保存,才存世不多。要是我们费尽千辛万苦找到了《两汉策要》,却因为保存不当,让书损毁了,你觉得孩子还能有救么?”
有了赵洁这些话,王端也算暂时放下心结。两人都把手上事大概处理了一下以后,背上登山包,又一次出门了。
当时两人都以为出去的时间最长不会超过一周,不会有什么事。却没想到,就是这短短的一段时间,让他们最终错过了营救孙爱军的机会,却也机缘巧合的得到了《两汉策要》的元抄本。当然,这是后话,这二位现在正在盘山路上苦苦挣扎呢。
“媳妇儿,咱歇会吧!”王端懒得脱掉绑在身上的登山包,一屁股坐在路边的石头上,再也走不动了。
“好!”赵洁这时也没什么形象可言。有着轻微洁癖的她,连石头上的灰都懒得抹一下,也跟着一屁股坐下来了。
王端的登山包里被各式各样的物品塞的满满的。赵洁的包就只是个样子,东西早被她收空间了。没办法,一旦遇到紧急情况,他俩被迫分开的话,王端至少还能有些东西应急,谁叫他没有随身空间可以用。
“老公,还有多远啊?”这已经是赵洁第九十九次问了。
“说是翻过这个山头就是!”
“你说咱这次能找到《两汉策要》不?”赵洁是越走越心慌。总觉得哪没对。
“试试看吧!”
“你说《两汉策要》的元抄本要是真在这,它是怎么流落到山里的?我出门前找人打听过这个村子,说是常年与世隔绝,一些年纪小点的,甚至不知道大山里有这么个村子的存在”
“说不定就是因为与世隔绝,才能在以前那么混乱的情况下,把这套书保存下来呢”王端很乐观。
“希望是这样了”赵洁看看左右无人,从空间拿出块防潮的毯子铺在地上。把之前做好的红烧猪蹄,蜜汁排骨,凉拌茄子往上一摆,甚至还拿了个小砂锅,端出一锅骨头汤来。让王端看的目瞪口呆,尼玛,这是来郊游的吧?。
“看什么看!赶快吃饭,等会儿还要赶路呢”赵洁盛了碗饭递给王端。王端见饭菜都还冒着热气,也狼吞虎咽起来。这走山路可是体力活。
欢迎广大书友光临阅读,最新、最快、最火的连载作品尽在!
第二十六章 进山
天刚亮,俩人就上了路,却一直走到天黑,才抵达这个小山村。
“累死人了!”赵洁觉得腿都不是自己的了。看终于抵达了,一屁股坐到地上。
“那家人说,进村子第三户就是他家,咱再坚持坚持!”王端也很累,但看自己媳妇儿这样,也心生不忍。把赵洁扶起来,继续往前走着。
汪汪汪。。。。狗叫声此起彼伏。
也许是因为村里没来过什么陌生人。听到狗叫声,家家户户都走出来看。这让王端很容易就找到了打算卖书给他的那家人。
“快请进!”王端和赵洁被让进堂屋。
王端他们也实在累的不行了,没多客气就上了炕。
“大嫂子怎么称呼啊?”见一个身上打着补丁的妇人正张罗着给王端他们端水,赵洁赶紧打招呼。
“我当家的姓宋,叫我宋嫂子就中!”
“宋嫂子,您别忙乎了,我和我当家的都不渴”赵洁和王端一路上的饮料可没少喝。
“你们是来看书的吧!要不是我家大小子结婚差钱儿,还真不敢卖了这传家的宝贝”
“只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