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穿越只是一份工作-第20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啥是冬捕?”王端和赵洁依旧窝在炕上,眨巴的眼睛看着大军。

    “你去了就知道了!”大军懒得解释,反正他们也没指望王端这种手无缚鸡之力的人能帮上啥忙。只是村里的规矩,凡事参与了冬捕的家庭,都能多分上一部分。王端家这一年在村里也受了些不公的待遇,这才让王大爷特许他参加冬捕的。

    “我能去不?”赵洁期冀的看着大军。

    “这。。。”大军有点无奈,他不想拒绝赵洁,但村里这些年就没女人去冬捕的前例。“弟妹!咱们可是要早上三点就出发的,而且在冰上冻一天可不是说笑的,你一个女人家,冻出个好歹可咋办?”

    王端一听这个,赶紧拉了拉赵洁。他知道赵洁这些天在家里闷的厉害,可是要冻一天的话,可不能由着她的性子来,况且冬捕还不知道是干啥呢。

    王端不知道冬捕,不代表赵洁不知道啊!这冬捕应该算是东北的一个特色了。以前只在电视上见过,现在有机会看现场,赵洁怎么都不想错过。

    “大军哥,求求你啦!让我去看看呗,我保证不添乱!”一着急,赵洁用上了平时对付王端的绝招,撒娇!

    “噗!”旁边的大姐和春芽春生直接笑喷了。去冬捕这种辛苦的活,至于让赵洁放大招嘛?

    “中,中!我现在就去跟王大爷商量!”显然,赵洁的这个大招应用及其广泛,大军明显招架不住,赶紧溜了。

    “您不回话,我就当您答应啦!”赵洁对着大军的背影喊了一句。大军趄咧了一下,还是没回头,赶紧跑了。

    “媳妇儿,冬捕到底是啥?”王端这会儿还是一头雾水呢。

    “明天你就知道了!”赵洁也卖起了关子,转身收拾自己打算要带的东西了。

    。。。。。。。。。。。。。。。。。。。。。。

    “春生,王端!走啦!。。。额,赵洁你还真去啊!”门外大军来招呼一声,没想到看到已经背好小包,穿的严严实实的赵洁立在他面前。这下不带也得带了。

    “这才几点啊!”王端抬头看了看这黑咕隆咚的的天色,揉了揉眼睛,打了个哈欠。

    “三点!上村长家吃饭去!吃完就走!”

    早饭出奇的丰盛。在农村基本不常见到。几大盘饺子,煮熟的羊蝎子,几瓶子白酒,一把还没拨好的大蒜。整个炕桌摆的满满当当的。

    “来,赶紧上炕整点!”王大爷早就知道赵洁会来,看到赵洁也不惊讶,招呼他们几个赶紧上炕。

    “整一口!”王端屁股刚上炕,王大爷就拿了个酒盅递过来。

    “这个。。。”王端正想推脱,别说赵洁就在旁边虎视眈眈的看着呢,就是赵洁不在,他也没有早上喝酒的习惯啊!

    “冰天雪地的,不整点酒可扛不住冻!”王大爷一边说,一边又拿起盅酒递给赵洁。

    赵洁也爽快,拿起酒杯直接一口闷了“真辣!”赵洁吐吐舌头,还拿小手扇了两下。

    一顿饭,几个人吃的浑身冒汗,别说王端,就连赵洁也吃了整整一盘饺子下肚,撑的差点下不了炕。几人吃的都挺快的了。但等他们出屋,大部队已经在门口等着了。清一色的狗皮帽子棉大衣,手上戴着手闷子,脚下踩着欤B鞋冷不丁的看过去,连他们自己娘都不见得能认出来。

    “俗话说三九四九,打骂不走”这会儿外面都是零下三十多度,而天亮前的这一段,又是一天中最冷的时候,俗称‘鬼呲牙’,意思就是连鬼来了,都会冻的呲牙,哆嗦!

    大家伙没直接上爬犁,而是跟着爬犁后面先一阵小跑,把身上跑热乎些了,才坐上爬犁,往目的地出发。这一走就是好几个小时,直到天开始蒙蒙亮,才接近了目的地。

    “老公,你看那边!真美!”赵洁指着前面的树枝上挂着的一串串冰雪,激动的拉着王端比划。

    “那就是传说中的雾凇吧?”王端也看呆了。俩人只在电视上见过,现在第一次看到实景,那种震撼,和阅历无关。

    “都下来吧!”前面的领头人,一声大吼,后面坐在爬犁上的人,还不等爬犁停稳,已经开始往下跳。

    “开工!”

    也没人招呼王端跟赵洁,大家都各就各位,一半人负责铲雪,一半人负责在冰上打眼。一时间全都忙活了起来。

    “这是几个意思?”王端也不傻,看了这场面还能不明白所谓的冬捕是干啥?但没人叫他一起干活就太过分了吧。他好歹也是个男人,没那么脆弱好吧。

    “王大爷!我来!”那边看王大爷一行已经选好了眼口,打算凿眼。王端赶紧跑了过去。这会儿的冰面已经被扫的光溜溜了,王端这一跑,结结实实摔了好几个跟斗。

    “这可不简单!就是棒小伙也干不了两下!”王大爷拿着一根一米多高的铁签子,不肯递给王端。开玩笑,他同意王端跟赵洁来,不过是想多补偿他家几条鱼罢了,哪能指望他俩干活。

    王端不信邪,愣是抢过冰撺子,在指定的冰眼上使劲捣鼓起来。不超过十下,王端就已经累的手都快抬不起来了,擦,这活真不是人干的!王端恨恨的把冰撺子递给旁边偷笑的大军,自己一屁股坐地上了。

    “把这四圈开大一点,这做出鱼口。一个有经验的大叔,在冰面上比划。

    只见几个人,抬着一大堆渔网过来了。粗粗一看,这渔网估计得几十米长,上面绑着些木块,下面还缀着铁链子。这么大的网,怎么往里下啊?完全搞不懂的节奏。

第六十八章 冬捕2

    冰眼陆续凿好,以一个冰眼为中心,围城一个大圈,一个个跟口水井似得,在冰面上排列整齐。现在准备下网了。

    只见两个小伙,抬了根足有十来米的木杆来,两人一起用劲,把木杆压在水里。一撒手,木杆就伏在冰面下的水面上。又一人过来,在杆子后面系上细绳,细绳后面又系上粗绳,最后才带着渔网,一点点的往下下。

    “这就跟缝衣服一样啊!”赵洁在边上看了半天,总算明白过来了。合着这根木杆就跟缝衣针一样,在几个冰眼中织成了一张大网。

    “上手!”刚才那位有经验的大叔又是一声喊,几十个人同时开始收网,像个包围圈,往中间的出鱼口使劲。王端和赵洁看的兴奋,心里也充满期待,不知道这一网的结局如何。

    “嘿哟!嘿哟!”所有的人站成两排,一起使劲。渔网渐渐漏出水面。网兜里噼里啪啦,听声音就知道鱼少不了。

    王大爷老当益壮,拿个铁丝编的大笊篱。一下一下的从网兜里舀鱼,舀出来的鱼,双手用力一挥,鱼在空中划出一道弧线,落到冰面上,弹了两下,就被冻硬了。

    “擦!这个大!”王端帮不上别的忙,捡鱼是可以的。这会儿正抱着一条胖头鱼发呆。

    “这么大的胖头鱼,可是个好兆头啊!”旁边几个拉网的人,转过头来也跟这瞅。

    大鱼的生命力挺强,这么冷的天,又被摔了一下,居然还没死透。猛的一摆尾巴,身子弯成弓型。王端只觉得一股巨力袭来,整个人一个大腚蹲,扑通栽到地上。

    “小心鱼啊!”其他人还没反应,赵洁先喊了起来。

    “媳妇儿!你不是应该先关心关心我嘛?”王端揉揉屁股,站起来。一脸不满的看着赵洁。

    “那啥。。。我不是没见过那么大的鱼嘛!”赵洁也有点不好意思,后来又理直气壮起来“那么大的人了,连条鱼也抱不住,活该没人关心你!”

    大家伙都跟着笑。

    几十米的渔网,在大家伙齐心合力的情况下很快就收完了。一个个都是一身大汗,身上都雾气腾腾的。跟旁边跳脚取暖的赵洁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王大爷,咱们今天大丰收啊!”王端笑嘻嘻的凑到王大爷的身边,递上根烟,指指冰面上七横八竖的鱼。刚才他一个人,努力的装了半天,也没装完。

    “是不错!今天这一网少说也得五百斤了!”王大爷点上烟,眼里也都是笑容。

    “大家伙休息一下,等会儿再下两网,咱们村今年就能过上个宽裕年!”

    一听这个,大家都往爬犁的方向跑,几个年轻的还在嚷嚷着吃鱼。

    吃鱼?赵洁呆了一下,合着大家伙都会啊!看来今天用不上她准备的家伙事了。赵洁没想到,她想的和大家伙想的根本不是一回事,今天的鱼,又让她大开眼界。

    一会儿工夫,大家伙搬了不少柴火来。居然在冰面上升起火来。

    “这不科学啊?“王端赶紧凑过去仔细看。原来这些人现在冰面上铺了些豆梗,上面架了个柈子。上面的根本就不跟冰面接触,反正火苗也是往上蹿的,冰火两重天,根本互不影响。

    一个人从爬犁上拿了好些铁签子下来,大家伙把鱼往铁签子上一串,围着火堆开始烤鱼了。

    “这还没去鳞,没破肚子呢!”赵洁有些无法理解。

    “赶紧过来暖和一下!”春生拉着自家小姨,找了个上风的位置,递了串鱼给她,让她赶紧烤。

    “丫头,这冬天的鱼啊,基本没啥鱼食吃,不脏!”王大爷听到了赵洁刚才的叨咕,顺嘴给她解释了一下。

    香气开始在河面上飘散,这是很特别的一种香气,很原始,没有调料的味道,却香的入骨。

    “来,吃我这个先!”春生在烤鱼这项技术活上,绝对遥遥领先王端赵洁这俩货。看他俩的鱼还没烤好,就把自己手上烤的金黄的鱼,递了出去。

    “小子!小姨夫领你这个情!”王端早就馋的口水都要下来了,也不拒绝,撕开一条就往嘴里放。

    外酥里嫩,满口清香!王端就纳闷了,明明只放了点盐,这鱼咋就能这么好吃?

    “咳咳!”赵洁的一声咳嗽,让王端回了神,擦,忘了给媳妇儿递点了。

    “这是啥鱼?王端先是和赵洁分吃了一条大鱼后,才有心思看起冰面上的鱼。他算是爱吃鱼的人了,可这一地的鱼,也有好些他不认识的。

    “这是鳌花,这是狗牙子,这是嘎牙子。。。”春生闲着没事,也乐得指点一下自己小姨夫。

    “我也来做个鱼!也算做点贡献!”赵洁拿了个小菜板出来,又在冰面上看了半天,挑了条大个的鱼过来,准备露一手。

    “小姨做啥好吃的?”春生和王端绝对是头号拥护者。

    “你看着就知道了”赵洁手没停的用刀把鱼鳞刮了。横向一剖,鱼肚子里的内脏就掉了出来。赵洁动作很快,三两下功夫,一条大鱼,就变成了两块洁白的鱼肉,整齐的摆在案板上。

    赵洁手里的刀不停,一片片能透出光的鱼片在翻飞的刀光下成形。招呼王端,拿出早放在背包里的鱼盘,把鱼片往上一摆,这道鱼生就出炉了。

    “生吃啊!”这下王端纠结了。他爱吃鱼不假,不会做鱼也真。但他知道不是所有鱼都能生吃的。赵洁和他一样初来乍到,能不能分辨的了啊。

    “试试?”赵洁把盘子先递给王大爷。

    “你这丫头会吃!”王大爷点点头,直接用手捡起一片,放在嘴里嚼了起来。

    见王大爷已经带头动了嘴,大家伙也都不客气了,一个个的都过来吃了起来。

    王端看赵洁已经开始处理下一条鱼了,大家伙也都吃的喷香,一个没忍住,也抓了片生鱼丢进嘴里。鱼刚一入嘴,就是一股腥味,正打算要吐,王大爷拦住了“别吐,使劲嚼!”

    果然,嚼了几下,腥味儿过去,就是一股鲜甜在嘴里弥漫。这种鲜甜,这种清香,比王端以前吃的三文鱼可是香太多了。

第六十九章 二柱归来

    一直忙到下午时分,冬捕行动才算圆满结束。虽然鱼还没有过称,但怎么看也有个将近两千斤,等大家终于把鱼都拉回大王屯,大家都已经聚在村委会准备分鱼了。

    大王屯往年分鱼都是按条分,大小差不多就行。等把鱼呼啦啦的从麻袋里倒出来,四下里的欢呼声响成一片。分鱼这种事肯定轮不上王端赵洁这种外乡人的,王大爷一声吆喝,开始捡鱼。

    “大鱼头换鱼咯!”赵洁赶紧摸出准备好的菜刀,站到一边开喊。她和不想错过胖头鱼的大鱼头。她打算拿分给他们的鱼多换点鱼头备着。

    “换啥啊,没人吃的玩意儿!”估计是上次收菜的事闹的,一些人不好意思占赵洁便宜,一些人是打算明年让赵洁也能收他家的菜,反正家里分到胖头鱼的,都拿着鱼到赵洁这排着,等赵洁一刀剁下鱼头后,拿着鱼身子就走了,赵洁递过去的其他鱼根本不收。

    “哎!不能这样啊!”赵洁也没打算占别人便宜啊,指挥着王端,自己手里也拎着几条鱼,就往刚才的几个人那追去。

    “真不用!谁家还吃鱼头啊!”大家伙都摆摆手,拒绝了赵洁拼命递过来的鱼。这就是时代的特色了,这个年代的人,基本没人愿意啃鱼头,都讲究个实在。

    “那大家把鱼肠子也给我吧!”赵洁还是塞了好几条鱼出去,为了让这些人能收下,又开始喊别的。

    这么一折腾,分完鱼已经天黑了。等赵洁王端一回家,就看门口直接放了个大盆,里面堆了些鱼肠子。

    “这是咋回事?”赵洁手里还端着盆鱼肠子呢,这些才是她刚才换的。

    “刚才那些邻里,听说你要鱼肠子,都往咱家送,我实在没法了,就放了个盆子在门口,大家直接往里倒就行!我说你咋啥破烂都要呢!家里又没养狗,你要这些干啥用!”大姐本来就一肚子话想说了,赵洁一回来就撞在枪口上,也只能任由大姐唠叨了。

    “我爹回来了!”一直在院里玩,不肯进屋的春阳,突然发出一声尖叫,也算解救了赵洁。

    “啥!”大姐的眼泪瞬间就出来了,赶紧迎了出去。

    二柱没瘦,甚至还白了点。看来赵洁在镇上派出去的红包作用不小。大姐担心的把二柱转了两个圈,仔仔细细的看了好几遍才算罢手。

    “我没事!你们好不?”二柱终于见到家人,也忍不住的掉眼泪。虽说没在牢里受什么罪,但这段日子也把二柱磨的不轻。

    “没事!家里都好着呢!”大姐也不顾旁边还有人在围观了,扑进二柱怀里就是一顿哭。

    “咳咳!咱进屋说行不?”王端这下理解孙大爷为啥老咳咳他了,果然有点有碍观瞻啊。

    “哎!”大姐的脸明显红了,拉着二柱,几人都进了堂屋。

    把大姐留下陪二柱说话,赵洁躲进了厨房,王端带着孙大爷和一群死缠着自己爹不肯走的娃回了自己屋,这段时间也出了不少事,总得留点时间给他们两口子不是!

    赵洁原本有些担心,其他事不说,就光离婚这事就不知道二柱承受的了不!这年头可不是现代,离婚在村里可是头一份,再说事情又关系到二柱的亲爹娘,还真不知道就大姐那个嘴笨的人能不能把事交代清楚。

    但等赵洁看到那整整一麻袋的大胖头鱼的鱼头,刚才的担忧就自己飞了。天大地大,吃饭最大。二柱在牢里这些日子,估计就是吃的饱而已,想吃好就没门了。现在上等的食材摆在眼前,还不好好补补?赵洁撸起袖子,穿上围裙,打算今天好好做顿全鱼宴。

    水煮鱼是必须的,就王端和孙大爷那俩货就能吃一盆。赵洁拿了一条足足有五斤的大鱼,切了鱼片,腌好,打算等会做水煮鱼的。又连着劈开五个大鱼头,打算三个做剁椒鱼头,两个做鱼头豆腐汤。看还分了一些半斤多小鱼,赵洁也没放过,细细的剖干净,去了鱼鳞,打算做贴饼子的酱闷鱼。

    “小姨要我帮忙不?”本来想和自己爹亲近亲近的春生,被王端抓去了他们屋,又实在坐不住,干脆寻出来,想帮赵洁干点活也好,多少也能分散点注意力。

    “小姨我也来了!”春芽的脑袋也出现在厨房门口。

    “赶紧的吧,呆那干嘛啊!”赵洁多少能理解俩孩子的坐立不安,干脆就招呼进来帮忙。

    “你把鱼肠子都剖开,洗两遍就行,我刚看了下,都挺干净的!”

    “春生去仓房里给我找点玉米面出来,晚上好贴饼子!”赵洁派活派的干净利落。

    “小姨!就你那手艺,贴的饼子能吃吗?”春生偷偷的说了一句,拔腿就跑,生怕晚一步就会被抓住,一顿好削。他说这个是有原因的。赵洁的手艺一向不错,但赵洁是纯正的南方人啊,对于北方面食,说不上是一窍不通,但也真好不到哪去。第一次看大姐和面,擀面条的时候,整个人都看呆了。那么大一张面皮,是怎么擀成圆形的?

    赵洁听了春生的话,脸上出现一抹可疑的红晕。“春生!有本事你给我回来!”

    春生才不傻,赵洁这边喊的响亮,也当没听着,一溜烟的就不见了。

    一会儿工夫,春芽就洗好了大半盆鱼肠,鱼肚。端着盆子进来问赵洁“小姨这些够了不?”

    “够了!”赵洁接过来,把鱼肠,鱼肚在开水里打了个焯,就盛出来备用了。

    “小姨,这玩意儿真能吃?”即使已经眼睁睁看赵洁化腐朽为神奇了好些次,春芽还是有些不肯置信。

    “你好好学着吧!”赵洁拍了些大蒜,准备爆香。

    把大蒜爆香后,赵洁把焯好的鱼肠,鱼肚儿倒进去一起煸炒,等鱼肠已经开始有些焦黄,才下了姜丝和料酒一起爆炒。

    “这就行了?”旁边的春芽瞪着眼睛看。

    “还早呢!”赵洁手没停顿的又下了些酱油进去,加上个小八角,又放上些葱段,一块煸炒。看味道已经调的差不多,一大瓢开水又加了进去。

    赵洁顺手把锅盖盖上,又抽了根柴火出来,让鱼肚鱼肠都小火咕嘟着,等汁都收好,这道菜就该出锅了。

第七十章 过年忙

    不知道二柱两口子是怎么说的,反正等这俩人红着眼眶从堂屋里出来,当着众人面还时不时的眉来眼去,大家就都放心了,只要这些糟心事,没影响到俩人的感情,就没什么过不去的。

    赵洁做的贴饼子酱焖鱼肯定做的没有大姐做的地道,但其他几个菜出彩啊!孙大爷照例抱着水煮鱼不停嘴,王端倒是转移阵地,奔向了剁椒鱼头的怀抱。

    “小妹,你这鱼头咋做的?一半红一半绿,好看不说,味道也香”大姐也被王端带歪了,一个劲的吃鱼头不说,还不忘给二柱夹点。

    “这个准确的说叫双椒鱼头。把胖头鱼的鱼头直接劈开,靠近腹部的地方有黑膜,一定要把那个洗净。用料酒,盐,胡椒粉,一点猪油,葱,姜腌渍十五分钟左右,然后把两种剁椒一边放一半。。。”赵洁正滔滔不绝的介绍做法呢,被大姐打断了。

    “这剁椒是啥玩意儿?”

    “啊。。。这个。。”这下换赵洁语塞。她能说这两种剁椒超市买的莫?能说这两种剁椒在三十年以后,各大超市均有销售莫?

    “大姐赶紧吃,凉了就不好吃了!给姐夫多夹点,这老些天了,也得好好补补!”王端一看不妙,赶紧转移话题。大姐也是个没记性的,瞬间又被王端带歪楼了,赶紧给二柱夹起了菜,刚才的话题算是轻轻抹过。只是孙大爷的眼里疑惑更重,这会儿的王端赵洁都忙着观察大姐的反应,倒没发现。

    吃过饭,二柱突然下了炕,对着王端赵洁就是深深的一鞠躬。

    “姐夫,你这是干啥!”王端反应快,赶紧出溜下炕,扶起二柱。

    “这些天,真是麻烦你们了,要是没有你们,我们这家就散了!”人家说男儿有泪不轻弹,只是未到伤心处,二柱想起自己那个偏心的爹娘,悲从中来,眼泪止不住的落下。

    “姐夫!你在说反话刺激咱俩吧?”王端赵洁一头雾水。明明是二柱一家救了赵洁的命,又给了他俩一个栖身的地方,咋变成姐夫感谢他们了?

    “你大姐啥样人,我跟她结婚这些年,早就知道的清清楚楚了,且不说赵洁在我被抓的时候,四处奔波,打点,就是家里这摊子事,也幸亏有你们在,不然他们这几娘母,早就被我那个家的人给生吞了。。。”

    二柱泣不成声,大姐想起这段时间的煎熬,也跟着哭起来。

    “大家能有这个缘分聚在一起,相互帮衬不是应该的嘛?”本来能言善道的王端也傻了眼,赶紧劝说起来。

    “小姨!小姨夫!谢谢你们!”偷偷在门口偷听的几个孩子,也走了进来,直接跪在地上,打算磕头。

    赵洁纠结了,这还没过年呢,你们磕哪门子头啊!一手一个把这群孩子拽起来,又抱了懵懵懂懂跟着哥哥姐姐磕头的春阳在怀里。“你们要是真把我们当成一家人,这些话就不必说了!咱们眼前最重要的事,是好好过个丰盛的年!”

    “对!小妹说的在理!现在我回来了,咱把要操办的事都张罗起来吧!”二柱不愧是当家做主惯了的。使劲一抹眼睛,大声宣布。

    第二天,果然一切都开始操办了。大姐忙着用大黄米面和小黄米面和面,姐夫抡起了膀子开始盅已经煮烂的小豆,这可是东北过年的重头戏,粘豆包。

    赵洁对面食一向比较麻爪,在一边学习就可以了,完全帮不上忙。等粘豆包的材料都准备的七七八八,大姐又开始带着赵洁和春芽一起发面,准备明天蒸馒头,还要烀肉,包冻饺子。一系列的事忙的赵洁脚不沾地。

    王端这边也没闲着。家里每到过年,男人们最大的工作就是糊墙,竖灯笼杆等一系列高难度动作。大姐这边刚把糨子打出来,姐夫那边就忙开了。

    糊墙的纸是赵洁他们在赶集的时候买的,在这个一般用报纸糊墙的年代来说,赵洁选的这种墙纸绝对的高大上。白底蓝条,一张张正方形的墙纸,还没上墙就看的出肯定亮堂。

    大姐一边埋怨赵洁乱花钱,一边喜滋滋的把墙纸递给正在糊墙的二柱。这些年了,头一次过的这么舒心。

    只见二柱站在炕上,一手拿着笤扫疙瘩,托住墙纸,往棚上沾,对其之后,用手里的扫帚一划拉,平平整整的墙纸就贴上了。俩人一个刷,一个贴,干活干的眉眼都是笑。

    晚上大家也不闲着,草草吃点饭,大姐就直接把面盆端到炕上,一家人围着包粘豆包,用芦苇杆编的盖帘,包好一帘就直接放锅里蒸,这蒸也有讲究,要密密麻麻的摆一起,不然一热了以后,豆包就全趴下了。

    因为锅里的豆包摆的密实,所以蒸的时间还挺长,最少要蒸半个小时以上。等一蒸好,大姐就拿一个修成铲子状的小木片,在冷水里蘸一下,然后在豆包的缝隙里一铲,就把豆包从锅里起出来了。一般都是两个豆包连在一起,放在盖帘上。大家即使都上手帮忙也跟不上速度。通常还没等下一帘蒸好,寒冷的天气已经把之前包的粘豆包冻的硬邦邦的了。等豆包冻硬,直接装进面口袋,就可以放在仓房慢慢吃了。

    大家说说笑笑,时间也过的挺快。连着包了好几个晚上,大家包好的粘豆包和冻饺子,别说是过年吃了,估计能一直吃到开春还有剩。

    “我说你们那废品收购站就不管啦?”孙大爷本来想着王端回来了,废品收购站的事他管多了不好,可这都多少天过去了,这俩人连去都不去一趟,完全是已经遗忘了的节奏。他实在忍不住了,才出声问问。

    “这不过年了嘛!”王端有些不好意思,这天儿一冷,人就懒得动。

    “赶紧的!明天去镇里转转!有些藏品错过就可惜了!”孙大爷这几天在家帮不上什么忙,早就闷的不行了。

    “哎!”王端答应的爽快。殊不知这一趟镇里之行,还得了不少好处。

第七十一章 飞龙

    腊月二十六,王端和孙大爷冒着风雪又上了镇里。

    “哎呀!王端兄弟,可算碰着你了!要不然咱们还得上你们村里找人去!”王端刚一到废品收购站的门口,就看到之前他们去山上收古籍时认识的宋大哥。

    “可是有了两汉策要的消息?”王端一下子眼睛都亮了,一个箭步冲上去拉着宋大哥的手使劲摇摆。

    孙大爷在旁边偷偷咧嘴,要真有两汉策要,也肯定是个假货!

    “啥两汉策要?”宋大哥一脸茫然。

    “啊,没啥!”王端赶紧把远道而来的宋大哥让进屋,但语气中难掩失望。

    “之前你媳妇儿不是说想收点飞龙之类的山珍嘛!咱们家忙完了我儿子的喜事,就进山了,幸不辱命,总算打到了一些,这不,赶紧在年前给你们送来,让你们也能尝尝!”宋大哥一边说,一边递上手里一直拿着的麻袋。

    “这是飞龙?”王端这会儿也不纠结两汉策要了,吃货的心已经被这传说中的食材给占据了。

    “这几年也就深山里还有点飞龙了,其他地方早就没影儿了,咱们几父子,在林子里泡了好几天,才打了这点,你们别嫌弃啊!”宋大哥搓搓手,这点飞龙他觉得有些拿不出手。但他真的尽力了。

    “嫌弃啥啊!你们为了咱们一句话,费了这么老大的劲,咱们感激还来不及呢,哪能嫌弃!”王端顾不得客气,赶紧打开了麻袋,拎出一只飞龙来仔细看。

    “这就是飞龙?”王端疑惑的看看手里这只野鸟。看上去比家鸡小了一圈,颜色亮丽,尾巴极短。看上去除了毛也没几两肉。

    “合着你们没见过飞龙啊!”宋大哥也一脸茫然,这俩人连见都没见过飞龙,咋一提起飞龙就是一副要流口水的架势?

    “咱也就是听说过!哪吃的到这玩意儿啊!”王端心里腹诽,这要是在现代,飞龙绝对属于国家保护动物,还吃呢,要见估计只能去动物园。

    “这家伙看上去可不好打啊!”孙大爷见宋大哥不是来用假书蒙人的,对宋大哥的态度好了起来,也跟着王端拿出一只飞龙细看。

    “其实这玩意儿主要是少,要说打的话,还真好打,连子弹都不用!”宋大哥豪爽的笑了笑,把其中诀窍说给他们听“这飞龙白天都在树上,晚上就钻雪窝子。你只要能码着须子,傍晚的时候,对着树林大喊几声,就能给它连窝端了。”

    “这也是技术活啊!”王端可没听漏,码着须子四个字听上去简单,没个几十年的功夫,也是别想!

    “这是我家那口子非让我给带来的,都不值啥钱,她说赵洁肯定喜欢!”说着,宋大哥又拖出一个麻袋,比起刚才装飞龙的麻袋大多了。

    “这是啥?”王端一边问,一边打开麻袋。

    “啥都有!有晾干的各种蘑菇,红蘑,榛蘑,猴头菇啥的,还有些木耳。。。。”宋大哥说话声越来越小,他真觉得拿不出手,可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