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汉兵-第5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但,身为一军之长,司马南知道,自己此刻绝对不能瘫软下去,尽管他已经近三天,三十六个时辰没有合眼,尽管他已经指挥手下这些将士打退了敌人不下十次的进攻。
现在,司马南已经彻底和连城下的冯塞卡耗上了。
三天,司马南手下由两个二级军团的士兵拼凑的一万五千余人,加上预备役军民剩余的不足三万人,硬是抵抗住了冯塞卡四万多精锐的猛烈攻击。
司马南不能退,身后就是长安府,是近百万的汉家百姓,更是一个汉家士兵坚持的最后骄傲。冯塞卡也不能退,临战前立下的军令,和几天来死伤惨重的战斗,让这个自负的条顿骑士明白了一个道理:对面的汉兵拥有超过条顿人的意志。
但,他不能退,退下去,迎接他的将是军人最大的耻辱,被撤职,被遣返回国,然后终老在公国的某个城堡。
两个都不能选择后退的指挥官,两方杀红了眼的士兵,用铁血在滔滔黄河与坚石冷璧间书写着死亡的悲歌。
正文 第十三章,战川陕(6)
“汉人都说富有的人若不上进,那么必然会衰败下去,如今我联军看似强大,却陷于此地,何其不智……”西方联军统帅,福尔斯王国公爵,大将军何塞遥望黄河对岸狼烟四起的潼关连城,黯然兴叹。
“大人,何必如此,莫若明日让我带队上阵,两日内定拿下这潼关。”福尔斯王国万夫长,有着“明月骑士”称号的阿尔斯看着亦师亦长何塞如此愁闷,忍不住道。
“阿尔斯,如果我们西陆各国能齐心共进,莫说这小小潼关,就算那汉帝国的帝都江山,也唾手可取。我本不想在这里消耗这么久的时间,可叹伦勃朗他们既想得到这关卡后积攒了千百年的财富,却又各怀心思,不肯出全力,天下哪有这般的好事?”何塞面浮讥讽之色。
“老师……”阿尔斯也是默然无语,他性格光明磊落,对这些勾心斗角的事情本就不擅长,若说行军打仗,他自有百般策略,但对这政治角力,却一时也提不出什么好的意见。
“不过,汉帝国不也一样,若是铁板一块,我何塞纵有通天之能,也不敢率军深入至此,现在战线拉得如此之长,补给不易,单靠一路劫掠给养,早晚有失。现在,最好的办法就是早早离开这潼关,一面进军帝国江南诸省,那里乃是帝国之粮仓,正适合大军补给。一面施压,催促帝国帝都那边尽快决断。否则,再耽搁下去,我们必然陷入泥潭。”
~~~~~~~
条顿公国条顿重装步兵团的万夫长,直接指挥这次攻打潼关战役的冯塞卡却是不知道黄河对岸何塞的感慨,现在他早已有一种骑虎难下之感。
眼前的十二连城已经几易其手,残破不堪,但汉兵还是用血肉生生将它护在了自己手里,巍然不倒。
西方联军统帅何塞,并不是那种短视之辈,虽然他并不赞同将兵力消耗拖延在这样的雄关与铁血的汉兵下,但一旦确定了目标,何塞必然要尽力而为。
而且何塞也相信,只要攻占下潼关,不单是满足以伦勃朗为首的那些权贵取得财富的愿望那么简单,更可以让整个联军从此进退自如,甚至以此为根据,牢牢占领帝国西北、西南大部。
尽管冯塞卡已经立下军令,而且眼看将近三天,他还未实现前言,何塞还是慷慨的将福尔斯王国的一个万人步兵团拨给了他,而这次何塞一共只从福尔斯王国带出了两个万人步兵团。
何塞还向冯塞卡许诺,他将说服瑞德的统帅汉斯,让他再派出一个战斧团给冯塞卡驱使。
“三天时间,再给你三天时间,还有两个新的万人大队供给你驱使,如果这样还不能占领潼关,那就请冯塞卡将军自裁吧。”这是何塞派来的信使,告诉给冯塞卡最后的命令。
“人再多,就能攻占下眼前的城池么?”冯塞卡的信心已然有些松动。
不是他不明战理,眼前的潼关,适合进攻的区域也就是十二连城前的这一片,其余地方摸不是礁石山体。
就算他手上有十万可用之兵,最多一次也只能投上去万余,其余人只能跟进,甚至等候。
所以,现在这场战是冯塞卡从军来打的最郁闷的一场,这根本就是消耗战。
在敌人坚守不出的情况下,比拼的就是人数、更是意志,哪一边先顶不住了,另一边就会取得最后的胜利。
“退兵,明日再战!”冯塞卡虽然心头焦虑,但却也知道罗马不是一天建成的,今日眼看汉兵抵抗已然猛烈,自己这边的士兵士气已经低落下去,再打下去也是无益,与其这样不如明日蓄势再战。
“杀……”司马南在城墙上,声音嘶哑。
“大人,敌人已退,今日,又抗过去了。”见司马南犹自呐喊不停,一旁的汉兵提醒道。
司马南这才醒悟过来,望着城下如潮水般退去的西方联军士兵,一屁股坐在了冰冷的城墙上。
“命令奋武军一团、三团和军民预备二旅下去休息,玄武军川陕独立旅三团和军民预备一旅上城布防。”司马南布置完毕,这才慢慢走下城墙。
“大人,十天了,兄弟们都拼的差不多了,您才让预备军上去两个旅,这样下去,咱们奋武军就全拼光了。”一个奋武军军官迎上司马南道。
“现在还不到把他们全投入战场的时候,这些日子,他们一个旅团一个旅团的轮换,正好增加一些战斗的经验,都是很好的年轻人啊,可惜……”司马南看着撤下城墙的预备役军民,看着那些还显稚嫩的面庞,心下一阵疼痛。
在帝国昌平时,这些少年莫不在家中,求学、经商、打工,如今却要在这铁血的战场上奉献自己的生命。
司马南欲哭无泪,望着已经被硝烟遮盖的落日,悲愤莫名。
“大哥,我快坚持不住了……”司马南在心底喃喃道。
不知道,还能不能看到明天的太阳?司马南自语着。
“大人,高渐飞回来了!”一个军官跑了过来。
“什么?这个臭小子,混蛋,谁让他回来的?”司马南声音嘶哑。
“军团,是我自己要回来的,与他人无干,你要责罚我也请等这战争结束。”高渐飞一脸汗水,气息还未平稳,显然是一路疾驰而来。
“你,唉……”司马南看着少年那张稚嫩却坚毅的脸,无奈长叹。
“军团,我这次回来,还给你带来几个人。”高渐飞道。
“什么人?”司马南问。
“就是他。”高渐飞一指身后。
司马南这才发现,高渐飞身站着三个身穿普通百姓服装的年轻人,当头的一个身材中等,略显瘦削,浑身上下透着精悍。
“司马军团!”那当头的年轻人端正的行了个军礼。
“你是?”司马南犹豫道。
“卑职是川陕行省川渝路大散关狂澜军前锋侦骑营第三大队大队长孙得胜,这是川渝督守刘仁则大人和狂澜军军团长雷东风大人给您和李长林督守的信件。”孙得胜从怀中掏出一封封号的信件。
“狂澜军?怎么第一次听说……雷东风?莫不是那个从龙城杀出,解了西北楼兰之危,以三千精骑大破十万敌军的雷东风?”司马南忽然醒悟过来。
雷东风,那个在几个月前还摸摸无闻的名字,如今已然成为帝国军人心中的一个传奇,尽管他的所作所为有很多不符合帝国军律,甚至帝国律法的地方,但是,在这些真正的汉兵眼里,他所做的一切,正是他们渴望去做的。
杀敌,不畏牺牲,拯救危城,力挽狂澜,这才是汉家儿郎的本色。
正文 第十四章,战川陕(7)
残阳之后,旌旗漫卷。
孙得胜眼望四周刚刚从浴血撕杀的城墙上撤下来的奋武军袍泽,心下一阵悲伤,更有无限敬仰。
“雷东风,他怎么来了?”司马南语带惊喜。
“雷军团现在已经归属刘督守统领,狂澜军是雷大人为救潼关之危,抗击西敌,在川中募兵新成的。”孙得胜恭敬道,眼前这浴血的场面,足够让他对眼前的奋武军产生发自内心的尊重。
“好,好,好,这才是我汉家儿郎,这才是我汉家之兵,这才不愧是我江山陆军高等学院的学弟!”司马南看完信件,听了孙得胜的话,仰天大笑,泪水却夺眶而出。
四周闻听此言的奋武军,更是群情振奋,但碍于军纪,都严守自己的岗位,不敢围过来。
“此次出川,你家军团带了多少人?”司马南平复了一下激动的情绪,又问。
“四万人,前锋一万已经抵达距离潼关六十里外的怒石峡。”孙得胜忙道。
“四万,少了一些……”司马南下意识道。
“大人,当年雷军团,以三千汉家骑兵,就敢冲阵十万连营,我家李炎李惊涛将军,更是枪挑数名西人万夫长,如今身有四万人,更带血海深仇而至,大人何言少之?”孙得胜忍不住道。
“好,好小子,好个带血海深仇而至!真是有什么样的将就有什么样的兵!某失礼了,孙得胜队长,李长林督守可知这个消息?”司马南击节赞道。
“尚不知,我也是半路遇到这个小兄弟,就先至大人这里。”孙得胜一指高渐飞。
“渐飞,你陪这三个弟兄再去一次长安府,带上我的手谕,去见李督守……休要那样看我,这次我不赶你走了,你去了就再回来,一起杀敌!”司马南只觉得本已疲倦的身躯凭生出几分气力。
“喏!”高渐飞兴奋的行了个军礼,孙得胜也和两个手下敬礼,然后向长安府而去。
“雷东风,我的好学弟,你信上说让我一定坚持住,那我就再坚持三日,我这个当学长的没别的本事,就是别人想咬死我,我却最少咬他半死!这也算是我为帝国做的最后一点事情吧……”司马南有些疲倦的眸子里闪出几分凌厉的血色。
“传我命令,今日犒赏全军,明日,所有人轮番上阵,迎战敌军!”司马南大吼一声。
“喏!”此刻奋武军一扫几日来的消沉颓势,焕发出滚滚的杀气。
~~~~~~~
“慕彤,我们是等孙得胜报信回来,还是现在就绕路而去?”江筑英看着眼前巍峨险峻的峡谷,问李若曦道。
“想那奋武军司马南能坚守如此之久,定不是愚笨之辈,若坐等消息,我军何须奔袭,现在正当在西人毫无准备之际,派一路骑兵,绕其后路,与已经渡河的罗兰姐姐他们联系上,江团长你自带本部,如此这般……”李若曦想了想,对江筑英耳语道。
“谁可担次重任?”江筑英听完,思索一番问道。
“非荆明扬不可,可让凌子衿云助他,两人皆冷静之辈,凌子衿精于计算,荆明扬骑射无双,驭下有道,两人配合相得益彰。”李若曦道。
“如此,也好,荆展、凌云何在?”江筑英道。
“江师团,荆展听命。”一刻钟后,前边负责探路的荆展拍马而至,凌云紧跟在他身边。
“明扬、子衿,我给你二人一千骑兵,多带羽箭,少带辎重。即刻绕渭河进入中南行省,这里有李参谋的一封计划,你们务必要三日内抵达中都龙阳附近,联系到罗兰后,按照信上安排行事,记得带上这些旌旗,一切小心,凡事多多商量,若有敌军,不可恋战。”江筑英道。
“喏!”两人接过计划,对望一眼,两人都是那种胆大心细,心思玲珑的人物,全无对西人的恐惧,反而有一点即刻杀敌的兴奋。
随后,二人点齐人马,领命而去。
“全军加快行军,务必于天黑前赶到潼关三十里处。”江筑英将命令传了下去,狂澜军虽已狂奔近四日,奔袭近五百余里,却依然军心齐整,始见精兵风采。
其实,这怒石峡到潼关已然不是山路,但怒石峡位置却极其险要,西南连接大巴山余脉,东北接汉中平原,出峡谷十余里便是黄河、渭河交界处的一片水域,岸边设有小型哨卡,这一段河水波急浪惊,紧邻河岸的全是悬崖峭壁,不适合攻击,否则西人早就选择这里登陆了。
荆展等人若想绕路而不惊动西方联军,只能先向西北绕过榆林一带,再横渡渭河,这样最少要两天时间,若再奔洛阳,怎样也要花费四、五天,但江筑英只给荆展三天时间,荆展却毫不犹豫的领命而去。
江筑英等人一出峡谷,地势豁然开朗,一马平川,众人紧绷了几天的神经也有了一些舒缓,侦骑营的几百名侦骑轮番在前探路,早已将前路清扫得干干净净,可直达潼关之下。
当然,狂澜军肯定不是一味冒失的龚至潼关城下,而是选择距离潼关三十里外安营警戒。
按照李若曦的作战计划,一万狂澜军的先锋,纵然全部投上正面战场,也经不起西方联军几次冲锋的消耗,而且这样也发挥不出狂澜军精锐骑兵和白杆长枪精兵的长处。
“我若是何塞,定不会不智于此,将时间和兵力白白消耗在这种易守难攻之地,所以,现在西方联军内部定然有不同的声音,我们要做的就是助何塞一臂之力,让反对他的声音知难而退,让他们去和那些明哲保身的,如奔雷军那般的军阀去相咬,如此,潼关可保,川陕可保,雷军团正可占据长安和潼关一线,修生养息,以图后继。所以,此战,务必要如猛虎伺机而出,将敢于渡河而来的敌人全歼于此,这样才能震慑敌胆,逼迫其退军。”李若曦当日这样分析情势时,却不带一丝情感,她所关心的只有她认为值得去关心的人,至于其他的芸芸众生,却都只是她这样智者运筹中的一枚枚棋子。
“而负责北渡黄河的荆展和凌云,所要做的事情就是要在先期秘密潜往龙阳的罗兰配合下,将祸水北引,奔雷军不是很喜欢看热闹么?那么就让他们也参与进来吧,对于这种无情无义不忠不孝的汉家人,唯有铁血才能让他们清醒。”
虽然江筑英心里并不是完全同意李若曦的想法,但她也不得不承认,这样一个计划,以及后边将要连续施展出的计划才是真正可怕的,至少她感觉幸福的是,李若曦是自己的朋友,自己的妹子。
“江姐姐,你放心,我不会让你受到任何伤害的。”这是李若曦随军而来,宿营的第一夜,对江筑英所说的话。
正文 第十五章,战川陕(8)
杀敌!
~~~~~~~
帝国纪元999年4月4日凌晨,帝国川陕行省陕西路,怒石峡与之间潼关三十里处。
这是一片起伏的丘陵,其时,黄河、渭河两岸水土流失还不像后世那般眼中,在充沛雨水和河水的滋润下,丘陵上林木茂盛。
而江筑英带领的九千精锐汉兵(已经分给荆展一千),就埋伏在这片丘陵的某一处。
为了振奋潼关守军军心,江筑英命蒙战带领本团一千五百名白杆枪兵先行抄山路赶赴潼关。
自己则带着分兵剩余的两千骑兵,和五千五百名步兵按照李若曦的计划,等待时机。
三十里外,鏖战正酣,硝烟漫天;三十里外,悄无声息,刀已出鞘,只待敌首。
~~~~~~~
“天快亮了,敌人应该快上来了。”帝国奋武军军团长司马南看着远天渐白的苍空,又从怀中掏出一块精致的怀表看了看时辰。
“明梅,我若不能回去,你一定要保重自己。”司马南喃喃自语,用袍襟小心的插拭了一下怀表,这却是他的妻子送给他的定情之物,产自帝都江山精密器械工场。
正陷入思绪中的司马南忽然被手下的报告声从回忆拉回了肃杀的战场。
“大人,关后山路冲来一军,打着帝国的旗号。”
“莫不是援兵到了?他们不是说让我尽量坚守三日么……”司马南暗想,忙道:“带我去见。”
司马南来到关后之门,只见山路上果然开来一队士兵,皆身穿黑色轻铠,手拿长枪,看人数却不过千余人。
很快,那些士兵到了关下,领头的却是一个身材壮硕,面目憨厚的年轻人。
“哪位是司马军团?”那人问道。
“我是,司马南在关楼上回答。”
“狂澜军白杆枪兵团团长蒙战,见过司马军团。”那年轻人对这关楼上的司马南行了个军礼、
接着,有那士兵将刘仁则开出的手谕和狂澜军的印信交到司马南手里、
“正是我们的兄弟。”司马南高兴道,大步走下关楼,命人将蒙战等人迎进潼关。
“司马军团,我家江筑英副军团带领大军并非有意拖延,不进潼关,而是在他处等时机,两天内定对西人发起攻击,还请司马军团多加准备。”蒙战悄悄将江筑英的意思告诉给司马南。
“江筑英,呵呵,说起来,那也是我的学弟呢,前有学院双骄,后有一英当先,嗯,既如此,蒙团长,你远路奔袭而来,先带队休息一下,一会白日时敌人发起攻击,还要指望一二。”与前几日的本分绝望相比,司马南现在心情大好。
“大人叫我天裂即可,如此我先带队休整下,白日好助阵大人。”蒙战也不客气,带队下去休息。
“大人,长安府急件。”一名士兵高举着信件跑了上来。
“难道是高渐飞他们的信送到了,不能啊,这才是昨晚的事情。”司马南结过信,展开一看:
吾弟,见信如面。弟在前线与西人浴血鏖战,兄在长安府亦不敢松懈,弟坚持多日,长安府四民民心振奋,兄借势募集三万、有训练经验之青壮,组成义勇军,不日将开赴潼关,兄亦将一同前往,与吾弟同生共死。李长林。
“李大人,李大哥……”司马南只觉得心中充满了激动与力量,帝国有那贪生怕死之辈,但更有李长林、雷东风这样的勇士,他司马南又有什么难关不能度过?
~~~~~~~
晨光中,西方联军扎在河岸边的阵地上响起了阵阵号角,人嘶马鸣,一阵喧嚣。
黄河对岸的西方两军大营也是号角连连,接着,对岸河边出现了百来条船只,不断有士兵登上船只。
“敌人增兵了。”司马南对蒙战道。
“增的越多,送死的越多,司马军团,今日请让蒙战打个头阵。”蒙战拱手道。
“这,天裂,这些西方联军已然装备了劲弩,一会如果接战,可有对策?”司马南问。
“呵呵,无妨,大人,且看我们铠甲下是什么?”蒙战一掀外边的竹制轻铠。
“这是?这莫非就是那藤甲?”司马南惊喜道。
“正是,为保此战成功,我家雷军团几乎将玄武军的藤甲全部要来,悉数给了我家江军团,而江军团更将大部分给我们白杆枪兵团。”蒙战一拍藤甲。
“配合帝国的竹制轻铠,足可抵挡一般劲弩强弓了。”
“如此,天裂出战。”司马南下令道。
“喏!”蒙战哈哈一笑,带领李邦昊交给他的一营白杆枪兵向关外开去。
西方联军今日打头阵的依然是条顿重装步兵团,夹杂着大呼小叫的瑞德战斧团向关前的十二连城冲来。
却不曾想,刚冲到禁沟前,潼关关门大开,接着冲出一队杀气腾腾的汉兵来。
“汉人被打傻了么?就这么点人,冲出来送死?”负责此次冲锋的瑞德战斧团万夫长索林格差点笑出声来。
“坏小子们,汉人们送死来了,给我打起精神来,条顿的石头们,你们也给我冲杀去,杀光这些不知死活的猪猡!”索林格已经被持续几日的攻城战磨光了耐心。
这个瑞德的勇士,喜欢的是举着大斧肆意砍杀,而不是这样面对坚城,被人痛扁。
“大人,射死他们吧?”一个条顿千夫长对索林格建议。
“射箭?你们条顿人的勇气都被厚重的盔甲遮盖住了么?这么少的汉兵,一个冲锋就可以杀死他们了!真正的勇士要用手中的斧头砍进敌人的身体,‘咔嚓’一声,那才是这世界上最动听的声音,而不是像一个懦夫一样躲在盾牌后面射箭……”索林格毫不掩饰自己对这个建议的鄙视。
“该死的瑞德人……”那个条顿千夫长暗自咒骂一声,但还是坚决的执行了命令,和其他千夫长们跟随着这个疯子一样的索林格,一起冲锋向前。
是的,拿起武器,狠狠的砍进、捅进敌人的身体,听他们的惨嚎!这才是真正的勇士,只不过这次享受这种待遇的不是汉兵,而是狂妄的索林格!
前方,长枪如林,在晨光中肃杀如海。
正文 第十六章,战川陕(9)
今日两更!虽然我不过洋人的节日,但总该犒劳下兄弟姐妹:)嗯,推荐票票拿来!下一更晚上7点左右。{,首。发}
~~~~~~~
“列阵!”蒙战看着百米外呼喝着冲来的西方联军士兵,眼中闪过一丝痛恨。
随着蒙战的命令,这些以经过李邦昊系统训练的白杆枪兵为主,结合部分玄武军士兵和新招募的川籍步兵为辅的白杆枪兵团,表现出了超高的战术素养,迅速结成了一个矩形的方阵。
而李邦昊之所以放心将自己辛苦训练出来的白杆枪兵团交给蒙战,正是通过这些时日的接触和了解,发现蒙战这个讲武堂的学弟,不但军法战略学的扎实,在指挥作战上更是不拘泥于形式,而且蒙战本身是步军枪兵出身,对枪兵这个职业极其熟悉。
“出枪!”随着蒙战的第二声令下,千余白杆长枪脱身而出,指向远处冲锋而来的西方联军。
枪如林,反射着冰冷的晨光。
“前进三十步!”蒙战继续下令。
整个白杆枪兵方阵有若一体,在一个节奏下向敌人前进。
一步,两步,三步……十步……二十步……二十五步……敌人狰狞的面容已经都清晰可见,蒙战将自己手中长矛朝天一扬,怒喝道:“突刺——”
方阵前排的五百名士兵手中长枪狠狠向外突刺而去。
向前冲锋的西方联军士兵,甚至来不及反应过来,那长达两米的白杆长枪带着铁的冰冷和白杆硬木特有的润滑,顺畅的捅进了他们的身体。
那看似厚重的重甲,在巨大的冲击力和突刺力的双重作用下,所起到的抵抗作用极其有限,无论是瑞德王国战斧团的士兵还是条顿重装步兵,就像是被插坏了的罐头一般,体内的鲜血从身上的血洞向外飞溅着。
而即便有侥幸躲过一劫的,也很快被来自第二排的长枪捅成了血葫芦一般。
在这样整齐划一,无往不前的白杆枪兵方阵面前,不到五秒,冲在最前边的近千西方联军士兵便化做了冤魂。
如果就此驻足,这些西方联军士兵可能还会逃过一劫。
奈何,他们正在冲锋加速中,前边士兵虽然已惊骇得挺住脚步,后边上万士兵却一时间还不知道是怎样一个情况。
你推我挤,前几列的士兵几乎没有从枪下脱逃的机会,第二排的白杆枪兵团士兵又退回本阵,第三排继续突刺。
于是,更多被身后袍泽推挤上来的士兵惨叫着倒在了地上。
“出枪,突刺,转向。”就是这样几个简单动作的组合。
在锋利枪刃、顺滑白杆枪身的作用下,将西方联军死死钉在城下,不能前进。
“从侧面迂回,笨蛋愚蠢如石头的条顿猪!”索林格气得大骂。
尽管心有怨气,但冲锋在前的士兵还是坚决执行了索林格的命令,在几个千夫长的带领下,四几千条顿重装步兵和瑞德战斧团的士兵转移到了白杆枪兵团的左右侧翼。
“左转十五度,突刺!”见西方联军变阵,蒙战冷哼一声,一声断喝。
转眼,试图从侧翼攻击的西方联军士兵再次铩羽而归,整个方阵就如长满了尖锐突刺的豪猪一般,根本无可下手。
而此刻,从索林格指挥这些士兵冲锋,到现在,不过是一刻钟的时间,而地上已经躺倒了近三千西方联军士兵的尸体。
侥幸不死的,身上也大都被豁开巨大的伤口,汩汩的冒着鲜血,显然是失去了战斗力。
“混蛋!”索林格眼见对方死伤不过数十人,自己这边却已经伤亡近五千,这仗如果继续打下去,只有溃败的下场。
“条顿的石头给我退下来,战斧团的坏小子,退后!”索林格大吼着。
“敌人要使用远程武器了。”蒙战一看,知道了索林格的用心。
“起盾!”蒙战喊道。
白杆枪兵团的士兵立刻将长枪插地,反手从背上拿下一面矩形藤甲盾牌。
这盾牌高不过一米,宽不过二尺,平时背负在身后,战斗时一手可持之。
其实,雷东风收编了李邦昊白杆枪兵团和端木成遗留下的部分藤甲步兵装备后,就动了改造李邦昊枪兵营的心思。
李邦昊的白杆枪兵团颇似后世明帝国忠贞侯、四川总兵秦良玉所统帅的白杆兵。
史记当时秦良玉结合川陕多山地的特点,在长枪步兵的基础上,命手下军士用结实的白木(白木坚韧)做成长杆,上配带刃的钩,下配坚硬的铁环,作战时,钩可砍可拉,环则可作锤击武器,必要时,数十杆长矛钩环相接,便可作为越山攀墙的工具,悬崖峭壁瞬间可攀,非常适宜于山地作战。
当然,李邦昊的白杆兵初始也只是用白木制成的枪杆,在严格训练下,动作一致,如此已经厉害非常。雷东风一见,大加赞赏,并按照秦良玉手下白杆兵武器的特点,建议李邦昊改造一下,李邦昊也是善于用兵之人,一见雷东风的修改意见,顿觉绝妙,而且,军中带勾连的长枪储备很多,只要换上这种枪刃,下部在安装铁环即可。
如此,白杆枪兵团就成了这种冷兵器战场上的大杀器,而且正因为白杆长枪可勾连攀登险要,这也正是江筑英先派蒙战带队翻山越岭,先一步抵挡潼关的原因。
而雷东风为了弥补白杆枪兵团防御不足的特点,更是将玄武军库存的藤甲悉数要来,武装给这些枪兵,刘仁则这些年也秘密从西南诸省弄到一些藤甲,索性卖个人情,全按正常军械价格,卖给了雷东风。
如果不是因为白杆枪兵需要有经验的汉军老兵组成,而且军中藤甲也实在难得,雷东风恨不得立刻将白杆枪兵团扩至一师。
如此,一支攻如雷霆,守如山峰的白杆枪兵即成。
~~~~~~~
“给我射死他们!”索林格见面前汉兵也不追赶,而是呆呆的站在几十米外,竖起小小的藤甲盾牌,心下不屑。
他却不知,这面盾牌只是为了保护面部脖颈这些身上所穿藤甲护不到的部位。
“这个愚蠢的瑞德人,早射箭不就没这么多损失了?”几个条顿千夫长不满的瞪着索林格。
“射!”但不论怎样,这些西方联军士兵都对手中得自帝国中都龙阳军械场的手弩充满了信心。
但下一刻,他们充满希望的表情就变成了惊骇,那些锐利的弩箭钉在那盾牌和汉军士兵身上的时候,即便是射进了汉军制式的竹制轻铠,但被射中的汉军却无一人惊呼跌倒。
“难道他们被魔鬼庇护着……”很多西方联军士兵这样想,面对这样的敌人,他们产生了深深的无力感。
“这究竟是怎么一回事情?谁能告诉我?”索林格一把抓住身边一个瑞德王国的千夫长,怒吼道。
“万夫长大人,我也不知道啊。”那千夫长委屈道。
“很好,我就不信你们还能抵抗住飞斧的洗礼。”索林格大吼一声。
“战斧团,投掷飞斧!”
正文 第十七章,战川陕(10)
今日第二更,推荐票啊,我真的没要过几次,而且也没什么额外要求,看着给点吧,各位
~~~~~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