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隋唐之李家庶子-第3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朱粲率兵在荆州、沔阳转战抢掠,一直到终南山一带的郡县。

    因为朱粲所部经过之处,即无人烟,所以坊间都盛传朱粲军都是以人。肉为食,使得军官只要听到朱粲之名,都无不变色,没有人敢与之交战,小儿啼哭之时,只要家人以朱粲之名吓唬,便能立即止住哭声。

    这使得原本战斗力不怎么强的朱粲军,反而能嚣张的在荆襄之地纵横,没人敢与之为敌。

    隋朝的其他地区,在杨广巡幸江都,瓦岗寨攻占荥阳郡后,也多有叛乱发生,有的如罗艺、林士弘之辈,开始割据一方,有的则如朱粲,四处作乱,称王称霸,隋朝的江山,开始土崩。

    而有更多的人,如盘踞河东的李氏,则暗中招兵买马,网罗人才,慢慢积蓄力量,准备着要在不久的将来起兵造反。

    自从那天李家父子三人,在书房之中决定了李家将来的目标后,整个太守府便变得忙碌起来,每天都有许多人在此进进出出。

    这时,几乎每天都有许多人来晋阳投靠李渊。其中,有前长安尉温大雅以及其弟温大有,太谷县令殷开山、长孙无忌的叔叔长孙顺德、李隐初为旅帅时的上司,李家世交唐家的嫡长子唐俭……

    自从李渊决定起事后,不足月余的时间,太守府已是人才济济,而且继续来投靠的人依旧络绎不绝,李渊的威望以及号召力由此可见一斑。

    李隐对此是大为羡慕,心中暗想,他如果此时要是能有李渊一半的号召力,早就独自起兵了,也就不用去走另外一条费时费力的道路了。

    刘文静这时已被李渊偷偷的放了出来,不久前刚被升为副留守的王威,对此颇有微词,向李渊表示了抗议,李渊虽然一直脸带微笑听完了王威的抗议之词,但最后却还是表示刘文静是被冤枉的,不能再将他关押了。

    王威似乎从李渊态度上的变化察觉到了什么,于是时常和虎贲将军高君雅待在一起,警惕的监视着李渊的一举一动。

第132章 突厥再南下

    就在李隐紧锣密鼓的忙着李家的造反大业的时候,草原南部因为连续下了一个多月的大雪,导致部落死伤了许多牛羊,而这时离寒冬仍有月余。

    草原人在在面对这种情况的时候,一般有两个选择,一是去吞并其他部落,二是南下掠夺。

    自从大业十一年杨广雁门被围之后,突厥人虽无功而返,但以前对隋朝的害怕与敬意却荡然无存了,所以从那以后,始毕可汗虽没有亲自组织攻隋,一些部落却时不时的南下掠夺一番。

    故而这时南部草原遭了雪灾后,所有部落的想法都是一致的,南下去抢夺隋朝人的物资!

    于是,一支七万人组成的突厥骑兵,就这样浩浩荡荡的杀入了最北的定襄郡,掠夺一番后,便又往马邑郡而来。

    李隐接到雁门郡的紧急军情后,便快马加鞭的回到了雁门关。

    雁门太守邱行善已在不久前病死了,之后李隐便将家和办公之地搬到了太守府中,他这时刚一走进太守府中,阿朵儿便风风火火的向他跑了过来,喊道:“李隐,有敌人要来攻打我们塔布部落了!”

    阿朵儿这时已有十八岁了,正是花儿一般的年纪,长得好看不说,还是塔布酋长必勒格小女儿,这两年来,不知有多少人向必勒格求过亲。

    必勒格对自己这个最小的女儿十分宠爱,曾许诺过阿朵儿的婚姻大事由她自己做主,而每有人来向阿朵儿求亲,阿朵儿都将求婚之人通通赶了出去。

    必勒格对此感到十分的无奈,知道阿朵儿这是有心仪的人了,她虽没向必勒格说过,但只需看她一个姑娘家隔三差五就往雁门关跑去,只要不是瞎子,都能知道她的喜欢之人是谁。

    李隐并非情场初哥,对阿朵儿的心意也知道的,只是这时他实在无暇多顾儿女私情,所以便只能是揣着明白装糊涂了。

    此时李隐听了阿朵儿急冲冲的话后,再一细问,才知道突厥人的五万骑兵在马邑郡抢不到多少东西后,便派了探马在灵丘县以北、塔布、乌拉特等部落的居住地附近晃悠,意图不轨,所以酋长必勒格这才派阿朵儿来向李隐求救。

    一开始南迁逃难的塔布部落、乌拉特部落和瓦林部落,自从在灵丘县以北安家后,近两年的时间以来,由于与汉人贸易方便,加上不断有其他小部落慕名来投,所以财富、实力都增长了许多,这时被那五万突厥骑兵盯上并不出奇。

    李隐稍一思考后,便向阿朵儿道:“你回去告诉你父亲,我定会尽快亲自率部去支援你们,帮助你们将想夺走牧民家中牛羊的敌人赶走。”

    阿朵儿欣喜的道:“我就知道你会来帮助我们的,突鲁谷那家伙硬是说你不会帮我们,我跟他大吵了许久,都差点跟他打起来了。”

    “突鲁谷是谁?”李隐好奇的问了一句。

    阿朵儿随意的解释道:“那是一个小部落酋长的儿子,是个自大狂妄的家伙,提他做什么?”

    李隐随后将阿朵儿送到了雁门关外,阿朵儿含情脉脉的看了李隐一眼,接着骑上了枣红马,与部落勇士一起往北疾驰而去了。

    李隐也在阿朵儿走后,很快召集了随他四处征战的五千骑兵,往灵丘县方向而去。李隐的骑兵规模一直都保持在五千人,因为维持骑兵所需的物资比较大,五千骑兵恰好是目前最适合的人数。

    阿朵儿带着人回到部落后,刚要向她爹爹诉说此行的成果,但一个身形健壮的男人却忽然出现在了阿朵儿的面前,这男人向远处望了望,嗤笑道:“阿朵儿,你怎么自己回来了,我之前说什么来者?汉人都是背信弃义的家伙,怎会在我们有难的时候来救我们?”

    这个男人便是阿朵儿之前在李隐面前提到过一句的突鲁谷,他来到塔布部落后,最希望做的事情,便是娶到有着“草原珍珠”美誉的阿朵儿为妻,奈何却得知阿朵儿喜欢的是雁门郡的控制者李隐,所以自然是对李隐充满敌意。

    阿朵儿轻皱黛眉道:“汉人中有背信弃义的小人不假,但也有信守承诺的英雄,而且,草原的人也不尽是信守承诺的人,明一套暗一套的小人多得是!”

    突鲁谷听后,一阵语塞。

    阿朵儿的爹必勒格听到动静后,与乌拉特部落的阿古拉酋长和瓦林部落酋长赤那一起走了出来,必勒格道:“阿朵儿,李郎将会来助我们退敌吗?”

    阿朵儿道:“爹爹放心吧,他说他定会尽快亲自率部去支援你们,帮助我们将想夺走牧民家中牛羊的敌人赶走。”

    突鲁谷笑道:“这种一看就是推脱之词,也就阿朵儿你这么单纯会信他,我看等到我们与敌人快决出胜负了,那个卑鄙的汉人也不一定会出现。”

    阿朵儿气鼓鼓的叉腰道:“突鲁谷你给我闭嘴,我不许你这样说李隐!”

    突鲁谷闷声嘀咕道:“汉人都不可靠,别等知道他背叛了我们的时候才后悔!我敢打赌,那个李隐肯定是不会来帮我们退敌的,我们还是早做打算的好!”

    突鲁谷这话刚落,忽然远处马蹄声响起,突鲁谷显得有些惊慌的道:“是敌人来了?”

    必勒格沉声道:“声音从南方而来,应该是李郎将带人来帮助我们了,我们出去迎接他吧!”

    阿朵儿略带鄙夷瞥了一眼突鲁谷,哼了两声,然后随必勒格向外走去了,留下突鲁谷一人脸色铁青的站在原地。

    李隐带着五千军容整肃的骑兵来到塔布部落后,被必勒格等人热情的迎到了帐篷中,阿朵儿脸带笑意的向了李隐道:“你真的来了,我就知道你不会骗我的。”

    李隐道:“我答应你的事情,自然是不会食言的。”阿朵儿听后,满心欢喜的点了点头。

    李隐随后与必勒格等人商议起对付敌人的对策来,不久后,各部落的战士聚集到了一起,准备主动出击,击退敌人。

第133章 大败突厥

    塔布部落目前能召集的战士有八千多人,瓦林部落能召集七千人,乌拉特部落则能召集四千人,总共有战士将近两万人,加上李隐带来的人马,合军一处后,兵力达到了两万五千人,还没有敌军人数的一半。

    突厥骑兵总共有七万余人,号称十万南下掠夺,隋朝百姓都是人心惶惶,纷纷南逃,马邑太守王仁恭下令让郡中的百姓迁入城中,打算据城坚守,而太原郡的李渊也是做出了同样的决定,河东其他郡县也是没有例外。

    唯独李隐在这时,选择了主动出击。

    李隐了解这些草原部落的特性,知道他们他们的弱点所在,别看他们有那么多人,而且战斗力也十分的强,但都是一帮只顾自己部落利益的家伙,一旦有人的利益受损,或者觉得付出的代价与回报不对等,那一个部落的人肯定会脱离大部队离开的。

    李隐很快带着两万五千人,到了雁门郡与马邑郡的北部交界附近,与七万突厥骑兵列阵对峙。

    李隐向必勒格道:“敌方哪一个部落的人马最多。”

    必勒格以马鞭指了一个方向,“那是塔林部落的人马,有九千多人,巴林部落就是敌军中最大的一个部落。”

    李隐听后,点了点头,向众人道:“全军等会都随我向塔林部落发起冲锋,其他敌人先不要管!”

    随着李隐的一声令下,两万五千骑兵摆出锋矢阵,杀气腾腾的向巴林部落冲去。

    李隐一方发起冲锋后,敌军自然不会傻站在那里,也都骑马向李隐一方杀去,他们都是骑兵,只有奔驰起来,才具有相对应的杀伤力。

    冲在李隐一方队伍最前头的,是白马白甲的苏定方,两军开始接战后,苏定方长枪挥舞,每次出击,必能杀倒前方的一大片敌人,端是勇猛无比,敌军无人能挡他一个回合。

    李隐一方两万五千人,杀向的只是敌军中巴林部落的人马,敌军人多势众,似乎想要包抄围歼李隐一方,许多支队伍这时都在向两侧与后方移动,真正顶在前头的,只有两三万人,其中自然是包括被李隐盯上的巴林部落。

    李隐一方向巴林部落的人马冲杀到一半后,巴林部落的人马已死伤接近两千人,巴林部落见了这情形后,顿时肉疼不已,大骂了几句后,下令让部落的战士撤退。

    巴林部落是实力最强的部落,许多部落都为其马首是瞻,它这一撤退,附近的部落也纷纷跟着撤退,没有撤走的,也是士气大跌,琢磨着该不该走。

    李隐趁机带着人马左冲右突,敌军都是一击即溃,毫无抵抗之力,纷纷败走。

    这七万突厥骑兵,并没有一个最高的统率,是极其松散的联盟,许多部落见到这样十分不利的情形,而实力最强的巴林部落也已经不知逃到那里去了后,也都纷纷带着自己的人马夺路而逃。

    七万突厥骑兵于是被李隐一方杀得大败,李隐带人趁胜追击,一直将这些突厥人杀回了长城以北的地方,这才带领人马返回。

    李隐大败突厥十万大军的消息很快传遍了河东,并继续快速的传向了其他地区。

    杨广雁门关被突厥四十万大军围困后,隋朝军民无不对突厥人产生了畏惧之感,就连许多叛军在造反后,第一件事情往往也是派人向突厥人送礼。

    就在这样的情况下,李隐竟凭自己的实力,一举打败了号称十万人马的突厥大军,这个消息传开后,所以人无不感到震撼,有人钦佩,有人崇拜,有人嫉妒,李隐一时间竟成为了家喻户晓的人物。

    在击退敌军,塔布等部落举行了隆重的庆贺晚宴,众人围住篝火,在雪地上载歌载舞。

    晚宴之后,必勒格将李隐单独叫到了自己的帐中,一脸严肃的道:“郎将大人,我希望你能迎娶阿朵儿,以让我们的同盟关系如哈布斯神山一般牢固永存!”

    李隐听后,低头沉思起来。

    塔布部落在迁徙到灵气县的其他草原部落中,实力最强,其他的部落多听其号令,且与李隐的关系也最好,李隐如果遇到什么困难,他们也定能前来相助。

    但是,要想让他们跟着自己南征北战,这可能就做不到了,不过如果李隐能与阿朵儿成了亲的话就不一样了,他们能定全力相助李隐,从而让李隐凭空得此强大的助力。

    李隐想了一会后,向必勒格道:“我会好好考虑此事的,你再给我一些时间吧!”

    必勒格听后,点头答应了。

    当晚,李隐睡得正香的时候,忽然感到怀中多具玉体,慌忙点灯后一看,阿朵儿竟不知在几时钻进了他的帐篷来。

    阿朵儿泪眼朦胧的道:“李隐,你是不是讨厌我?”

    李隐用手为他拭去眼睛的泪珠,笑道:“我怎么会讨厌你呢?”

    阿朵儿睁大眼睛看着李隐道:“真的吗?那为什么你要拒绝我爹爹?”

    李隐道:“自然是真的,现在天下纷乱,而且我李家也有大事要做,实在不是谈儿女私情的时候,这个过段时间,容我仔细想想再说吧。”

    阿朵儿听后,黯然道:“那好吧,阿朵儿等你,只是希望你不要让我等太久,再过两年,阿朵儿就是个老姑娘了。”

    李隐笑道:“再过两年你也才二十,正是最美妙的年纪,怎么会老呢?放心吧,我一定不会让你久等的。”

    听了这话后,阿朵儿这才破涕为笑。

    这时已是半夜,阿朵儿不想离开,李隐便与在坐在一起,天南海北的聊了一整晚,最后阿朵儿困了,便靠在李隐的肩膀上谁着了,李隐怕将她吵醒,慢慢扯过被子披在阿朵儿身上,然后身体不动,继续让阿朵儿靠着,就这样一直到天明……

    当李隐率部返回到雁门关的时候,雁门关的钱粮增收工作已进行了两个多月,取得了不错的成果,已可以征收盂县矿工来扩军了,当扩军工作完成的时候,李隐辖下实力再次有了大幅度的增强,而这时,时间却又在不知不觉之间,来到了大业十三年。

第134章 说李靖

    在刚过去的大业十二年里,杨广巡幸江都,一去不复返,李密上瓦岗,祸乱中原,诛杀名将张须陀,阻隔山河交通,威逼东都洛阳,使得朝廷政令不通,隋朝江山,开始土崩,称王称帝之人不知凡几。

    而当时间进入大业十三年后,这种江山崩坏的状况非但没有转好的迹象,反而越演越烈了。

    正月初五,窦建德在乐寿县设坛,自称长乐王,设置百官,分治郡县,改年号为丁丑,河北南部的诸多郡县均为窦建德所有。

    三十日,鲁郡贼人徐圆朗攻陷东平,他分兵攻占土地,从琅邪以西,北到东平的地域都为徐圆朗所有,拥有精兵两万余人。

    二月,初一,朔方郡鹰扬郎将梁师都杀死郡丞唐世宗,占据朔方郡,自称大丞相,并派人向北勾结突厥人。

    ……

    太原郡,晋阳城。

    副留守王威这时恨恨的道:“我说盂县的矿工怎么时不时的爆发瘟疫,原来死去的那些都是被李隐弄成了自己的手下,李隐这是心怀不轨,我定要向圣上参他一本!”

    站在一旁的高君雅神色有些慌张的道:“李隐乃留守大人的二子,他们父子二人联手,实力强大,我看我们还是不要惹恼了他们,免得惹祸上身。”

    王威哼声道:“太守府中近来多有嫌疑人物进进出出,其中不乏长孙顺德这样的朝廷逃犯,我看李渊跟他那个儿子怀的是一样的心思,我给圣上的奏折,定会连他也一并参了。”

    高君雅听后,哑口无言,一阵忧心忡忡。

    王威之所以这么热衷于找李渊的麻烦,自是因为他乃副留守,只要李渊被朝廷弄走了,那他无疑就是太原郡的主人了。

    王威瞥了一眼高君雅,“高将军,你我现在是一根绳上的蚂蚱,荣辱与共,我要是当上了太原留守,自然少不了你的好处,我要是没好果子吃了,他李渊能放过你?”

    高君雅听后,一咬牙,“那大人给朝廷的奏疏上,也署上我的名字吧!”

    王威听到高君雅这话后,才满意的点了点头,然后立即挥洒笔墨,写下了十多份一样的奏疏,分派给了十几个亲信,让他们立即送往江都。

    奏疏送出去时,王威是满怀希望的,心想他成为太原郡之主的日子或许就不远了。

    然而王威不知道的是,他送出去的十多份奏疏,没有一份是能送到杨广手上的,有的人在半路上被盗匪大劫了,有的则因各处叛军的阻隔,而停滞不前,最后因生活困顿,连马都卖掉了,也没能找到去江都的机会。

    李隐虽从傅鹰的情报处得知了王威派人送奏疏的举动,但是并没有让人阻拦,因为他们李家不久便要起兵了,杨广也奈何不了他们。

    在原本的历史上,李渊起兵也是在今年,不过要到七月份的时候才匆忙发动,不过这时,因为李隐的出现,他们李家的起事时间大概会提前三个月左右。

    相比于短视而无能的王威,李隐更关心的是另外一个人的动向。

    一队人马押着几个犯人,一路从马邑郡往南而行,这本无什么出奇之处,不过当这行人走到娄烦郡郡治静乐县的时候,李隐却带着人马将这一行人拦了下来。

    这行人见到这种情况后,个个都显得很紧张,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事情囚犯中一个脸部瘦长之人瞧见人群中的李隐后,神情显得有些不自然,连忙低下了头。

    李隐骑马来了那个脸部之人面前,下马说道:“李郡丞,你怎么会在这里?还怎么成了囚徒?”

    这个脸部瘦长之人,赫然便是李靖李药师。

    李靖见李隐最终还是将他认出来了之后,也不再藏着掖着了,向李隐道:“李郎将,别来无恙啊!”

    李隐与李靖初次见面的时候,还是大业九年杨玄感作乱之时,那时李隐擒住了韩擒虎的儿子韩世谔,而作为韩擒虎外甥的李靖,则为了不让自己舅舅的血脉断绝,厚着脸皮前来求李隐饶韩世谔一命……

    按理说李隐既对李靖有恩,两人任官之地又这么近,应该常有往来才对,但其实现在才是两人的第二次相见。

    李隐倒是有心结交李靖这个军神人物,但无奈得知李靖自从到马邑郡为官后,便一直深居简出,处理完公务后的时间,都是闭门谢客的,李隐为了避免热脸碰上冷屁。股,就没有主动去马邑郡与李靖结交,所以两人这才几年来没见过面。

    李隐将李靖请到一处地方坐下,让人摆上酒水后,问道:“李郡丞,你到底为何穿上囚服到了这里?”

    李靖沉默一会后,神色复杂的叹了一声,“穿上囚服是我为了掩人耳目的办法,原因有两个,其一,马邑校尉刘武周狼子野心,恐怕不日将会造反,而王太守却无所作为,我再留在马邑,只怕有杀身之祸,所以才选择离开。

    其二,郎将大人你跟你父亲应该也要起兵造反了吧,你们父子实力雄厚,一旦造反,隋朝江山只怕要易主了,我食君之禄,不能坐视不理,故而打算去江都向圣上告发你们。”

    李隐听后,哈哈大笑了几声,“李郡丞的忠君精神确实让人敬佩,但未免太过迂腐,为贤明之人所不耻。”

    李靖道:“此言怎讲?”

    李隐没回到李靖的问题,反问道:“当今天下混乱不堪,每天死去的人多不胜数,李郡丞,你说现在是维护杨氏的一家江山重要,还是让天下的百姓重新恢复原本的生活,安居乐业重要?”

    李靖语塞了许久,才憋出了这样一句话:“两者都很重要,不过后者相对来说,还是要稍微的重要一点。”

    李隐道:“既然如此,李郡丞可有让天下的百姓重新恢复原本的生活的办法?”

    李靖沉思良久,最终摇了摇头,“办法虽多,但似乎都想行不通,李郎将难道有什么办法?”

    李隐站了起来,“有,为今之计,只有起兵造反,重建一个全新的王朝,才能让天下百姓重新过上好日子!”

第135章 蒲山公营

    李靖听了李隐之言后,沉默不语许久。

    过了一会,李隐看着李靖叹道:“李郡丞,前路多有盗匪,何必冒险前行?不如随我到雁门关如何?”

    李靖起身盯着李隐道:“若是你李家起兵,这天下要多久才能恢复太平?”

    李隐豪气的道:“不出十年,我李家定会还天下一个朗朗乾坤!”

    李靖神色一阵毅然,“既然这样,我愿为此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让天下万民早日安定!”

    李隐顿时大喜,能得李靖这位军神的相助,无疑胜过得到千军万马,李家的起事,胜算又增加了几分。

    ……

    江都郡,江都城。

    隋朝各地现在都是烽火连天,但江都却是一片歌舞升平,让人有重新回到十几二十年前开皇盛世之时的错觉。

    这时的江都行宫中,宫中舞女翩翩起舞,摇曳生姿,杨广与众大臣则在一片端坐欣赏,不时的评头论足几句,也是根本看不出此时已是乱世。

    坐在一旁的大臣有虞世基、裴蕴等杨广身边的老人,也有王世充、宇文化及等朝廷新贵。

    宇文化及之父、许国公宇文述,已在去年的十月初六去世了。

    宇文化及曾在东宫侍奉过杨广,杨广对他宠信亲昵,所以杨广即位后,便任命宇文化及为太仆少卿。

    杨广大业十年征辽结束、在长安拜祭万三皇五帝后,曾到榆林郡巡视过几天,在那里发现了宇文化及和宇文智及违犯禁令与突厥人做买卖,杨广发怒,要杀掉他们,已经把他们的衣服剥下来头发披散开,但最后还是念及宇文述的功劳,才将他们释放了,将他们赐给宇文述为奴仆。

    宇文述去世后,杨广便让宇文化及继承了宇文述的爵位,并任命宇文化及为右屯卫将军,宇文智及为将作少监,对宇文家的恩宠丝毫不减,所以宇文化及这时才有资格出现在杨广的身边。

    至于王世充,他这时已从江都郡丞升任江都通守了。

    杨广到了江都后,凡江、淮各郡官员谒见的,杨广专问进献礼品的多少。礼多则越级升迁郡丞、县守,礼少的则恣肆地黜免官职。

    王世充那时便进献了珍贵的铜镜屏风,于是升为通守;历阳郡丞赵元楷进献珍奇美味,升为江都郡丞。

    因此郡县官吏竞相对百姓肆意盘剥,以充实进献之物。百姓外受盗贼的抢掠,内受郡县官吏课贼的逼迫,生计无着,加上饥馑无食,百姓开始采剥树皮、树叶充饥,有的人将稻草杆捣成碎末为食,有的煮观音土吃……

    而官府仓库中的粮食还是充裕如初,官吏们畏惧刑法,不敢取粮救济饥民。王世充还秘密为杨广挑选江淮民间的美女来进献,因此更加得到杨广的宠信。

    而且在杨广的心中,王世充也是他目前能够信任的官员中,最能打仗的,就在今年正月,曾被张须陀多次击败过的卢明月,在得知张须陀战死后,立即率部转掠河南,到达淮北的时候,拥有的部众号称四十万,并自称无上王,还扬言要去江都活捉杨广。

    杨广惊惧,命令江都通守王世充率兵讨伐卢明月,王世充在南阳与卢明月交战,大破卢明月军,并斩杀了不可一世的卢明月,大胜而归。

    至此,杨广对王世充愈发看重,王世充也因此成为了当今的天子红人。

    这时,大太监马德如道:“陛下,太常丞元善达从东都前来求见。”

    杨广皱眉道:“他来做什么,让他进来吧!”

    马德如向一个小太监点了点头,那个小太监很快将太常丞元善达从外面领了进来,这个元善达是冒着很大危险,克服了重重困难才来到江都的,所以显得异常的狼狈。

    元善达向杨广行过大礼后道:“李密拥众百万,包围进逼东都,占据了洛口仓,东都城内已经没有粮食了,越王派臣来请陛下迅速返回东都,李密的乌合之众必然会溃散,否则东都一定会陷落。”

    元善达说着就欷呜咽哭泣元善达起来,杨广也为之改容。

    说的一点不假,这时的东都洛阳,形势却是已十分严峻。

    自从大海寺之战后,翟让因为李密在这一战中的功劳,开始让李密建立他自己的营署,单独统领他的部众,号“蒲山公营”。

    李密不同其他叛军,他管理部众纪律严明,自己又衣着简朴,每有缴获,必全部分给部下,因此蒲山公营中的将士无不为他效力,成为瓦岗军中战斗力最强的劲旅。

    瓦岗军在攻占荥阳郡后,下一个目标便是占领隋朝的第一大粮仓洛口仓,只要将洛口仓占领了,那么瓦岗军即使有几十万人,也将不再用为粮食发愁。

    李密于是劝说翟让道:“现在东都空虚,军队平时又都没有训练,越王杨侗年幼,留守的诸位官员政令不一,士民离心。段达、元文都愚昧而无谋略,以我来看,他们不是将军的对手。要是将军能用我的计策,天下可以挥手而定。”

    翟让这时几乎对李密是言听计从,所以便答应了。

    于是李密派遣他的党羽裴叔方去侦探东都的虚实,留守东都的官员觉察到了这一情况,开始作防卫的准备,并且让太常丞元善达驰马送奏表去江都报告杨广。

    李密对翟让道:“事势如此,不可不发。兵法云:‘先则制于己,后则制于人。’如今百姓饥馑,洛口仓却有很多积存的粮食,离东都有百余里,将军要是亲率大军,轻装掩袭,他们因路远无法救援,事先又无防备,洛口仓取之如拾遗,等对方知道消息,我们已经得手了。到时我们发放粮食以赈济贫苦的百姓,远近之人谁不归附我们呢?

    到那个时候,百万之众,一朝可得,枕威养锐,以逸待劳,纵然东都派军队来,我们也有防备了。然后我们就传布檄文号召四方响应,引用豪杰贤士,听取他们的谋略,挑选骁勇强悍之将才,授以兵权,推翻隋朝,颁布将军的政令,岂不盛哉!”

第136章 李密乱中原

    翟让听了李密的建议后,自是不会反驳李密的,不过翟让对于自己能有现在的成就,已是极为满足,现在最想做的事情,就是享受现在的一切富贵尊荣,并不想再冒什么险。

    于是翟让向李密道:“你之言都是英雄的韬略,不是我所能承担的,我只是听命于你,尽力办事,请你先行进发,我作殿后。”

    大业十三年二月十四日,李密率领精兵七千人出阳城北,越过方山,从罗口袭击并攻破了洛口仓,打开粮仓听任百姓取粮,取粮的老弱妇孺,在路上接连不断,瓦岗军由此得众二十万,天下震动。

    越王杨侗派遣虎贲郎将刘长恭,光禄少卿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