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隋唐之李家庶子-第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
轰隆隆!
天边乌云密布,雷声阵阵。
办完公,刚回府的李渊,思绪不定的看了一眼天空,口中小声自语道:“这大隋朝,只怕是要变天了啊!”
李渊现在的官职是卫尉少卿,负责掌管全国兵器和文物,在这天下太平的年代,本是个闲差,然而这几日,他却忙得不行。
因为在前几日,天子忽然下令让李渊等人挑选、查验兵器和仪仗,要求务必精、新,若发现有粗制滥造的,检查官立即斩首。
看大隋天子这架势,似乎是想要打仗了啊!
这时,四藩尽服,即使强极一时的北方突厥也不例外,只有东北之地的高丽(或作高句丽、高句骊),仍不服管教。
“难道皇上是想要攻打高丽国?那可不是什么善地啊。”李渊心里一阵嘀咕。
同时,李渊由此想到了一件与他那个流落在外的儿子李隐有关的事。
自从那天李渊得了周老汉的带来的那封信后,李渊便思考着到底要不要将李隐接回国公府,然而没过两日,却得知了李隐杀人的消息,于是就将这事暂时放下了,毕竟国公府是不能接受一个逃犯的。
不过这事随着将要来临的战争,似乎也有了转机。
“阿福。”李渊将家中的一个老仆叫了过来,“你去一趟谢家村,告诉老周,让他叫那小子最近最好密切关注朝廷的法令政策,说不定会对他有什么好处。”
老仆阿福得令而去了。
第七章 转变之始
大隋朝在洛阳皇城位于周王城和汉魏故城之间,东逾水、南跨洛河、西临涧河,北依邙山,城周超过五十里,宏伟壮观。
这时的皇宫内,“美姿仪”的大隋天子杨广,正在看着挂在墙上的地图。
这时的大隋朝,全国共置郡一百九十个,县一千二百五十五个;有户八百九十多万;国土东西长九千三百里,南北宽一万四千八百一十五里。隋朝的强盛,此时在杨广手里已达到了顶峰,世上没有哪一个国家能比肩。
杨广将目光头绪了地图的东北方,那里有一个叫高丽的国家,这国家不大,然而杨广却它觉得十分的扎眼。
高丽和中原王朝历来的外部敌人有一点不一样,它是一个农耕国家。
游牧政权靠天吃饭的特点,决定了他们的局限,强则强矣,一旦生产力不继就很容易内乱。
而作为一个农耕国家,高丽的国力发展则非常稳定,政体严密,后勤保障度高,所以自东汉末年到隋这七百多年的时间里,每当中原政权出现动乱它就伺机而动,逐步向西蚕食扩大实力,现在已侵占了自古以来便属于中国的辽东半岛等许多领土。
所以,高丽对中原王朝潜在威胁极大。
隋朝篡的是北周的位,当年在北周灭掉宿敌北齐,统一北方的时候,北齐的皇族高宝宁率军出逃,且一直不断在对抗北周,到杨坚取代北周建立大隋以后,这厮又在不断的对抗大隋,这股北齐残存势力一直是隋朝心病。
其中,高丽一直都在大力支持高宝宁,甚至高丽王还亲自带兵,联合突厥和契丹一起营救过高宝宁,直接介入到中原王朝的内战中来。
开皇十八年(公元598年)六月,面对屡次挑衅的高丽,忍无可忍的大隋高祖文皇帝杨坚,终于下诏废黜高丽王高元的官爵,并且以汉王杨谅、王世积并为行军元帅,以尚书左仆射高为汉王长史,周罗为水军总管,出兵三十余万讨伐高丽。
这次的讨伐行动虽然精兵良将都齐全,可是运气却不站在隋军这一边,天灾接二连三的降临到这支隋军的头上。
首先陆军这边天降豪雨,造成后勤极其困难,军队士兵吃不饱肚子。连续不断的暴雨还造成疫病在军中扩散。祸不单行,在陆军被大雨困住的时候,从山东渡海直捣平壤的隋朝海军也遇上了大风,船只大多被吹散、沉没。
面对这样的情况,隋军的非战斗损失率是惊人的,据史书记载九月撤回国内的时候隋军死者十有**。
有了如此巨大的损失,显然战争不可能再进行下去。
虽然老天让高元逃过了此劫,可因为隋军军容极盛,高元慑于隋帝国的强大实力,不敢继续搞对抗策略。于是立刻遣使上表,自称“辽东粪土臣元”,将姿态放到了最低。
有了高元服罪的这个态度,杨坚也是一个明君,不愿为此徒费军力,加重人民的负担,于是就此罢兵。
然而,自从杨广继位后,高丽似乎又不安定了,不仅进觐的礼越来越少了,在大业五年的时候,还发生了一件让杨广感到炸毛的事情。
那时杨广巡至北方后顺便去突厥的启民可汗营帐的时候,恰好见到了高丽使者也在启民的帐里,启民不敢隐瞒,就让他觐见杨广。
高丽的使者,自然不会平白无故的秘密会见突厥可汗,这种密谋连通直接让杨广气愤不已。
那时的黄门侍郎裴矩劝杨广说:“高丽本是西周时箕子的封地,汉、晋时代都是中国的郡县,如今却不称臣,成了一个国家。先帝很长时间就想征服高丽,但是由于杨谅不成器,以致师出无功。
陛下您君临天下之时,怎能不征伐它,而使文明礼仪之境,成为荒凉野蛮的地方呢?今天高丽的使者亲眼看到启民举国归化中国,可以趁他恐惧时,胁迫高丽派遣使者入朝。”
杨广采纳了这个意见,让当时的右光禄大夫、奇章郡公牛弘宣读诏旨道:“朕因为启民诚心地尊奉中国,所以亲自来到他的营帐。
明年朕将要去涿郡,你回去时告诉高丽王:不要心怀疑虑,只要报答朕养育之恩的礼仪,朕会象对待启民一样对待你们。但是,假如不来朝见,朕将率领启民,去巡视你的国土。”
现在,这件事已过去了将近一年的时间,然而高丽王高元还是没来朝见杨广,所以,杨广现在已做出了决定:准备征讨高丽!
大业六年的十二月中旬,这一天,大隋天子杨广正式下诏准备征讨高丽。先同时命督粮官、军需官运送粮草、兵械到涿郡,又下诏召集天下府兵,无论远近,全都要在规定的时间内赶赴涿郡,接着又征发江淮以南的水军七万,最后还下令大赦天下,只要不是密谋造反的人,全都可以得到赦免。
翠云峰,老君观。
李隐站在峰顶的悬崖边上,吹着二月春风,心中感慨万千,昨日他还是个全国通缉的死刑犯,现在却又突然成了清白身,这人生还真是充满了戏剧性啊!
“少爷,东西都收拾好了!”周安这时来到了李隐身边,向他禀告道。
“那我们走吧!”李隐说了一声,向前走去了。
老君观前,几乎全山寨的人都已到齐了,许多人都背着大包小包的,一场翠云寨开寨以来最大的分别即将来临。
许多人都是犯了事才逃到此处落草的,现在既然都大赦天下了,自然不愿继续为寇,有的打算返回家乡,有的想去其他地方讨生活,而有的则是选择跟随李隐下山。
如果是换了以前,身为寨主的王君廓自然是不会容忍偌大一个山寨,就这样分崩离析了,不过前些日,他一个在河东郡呼啸山林的老乡,邀请他去入伙,王君廓没多考虑,便答应了。
王君廓从来就没打算在这翠云寨一直待下去,因为这里实在不是做强盗的好地方,处处束手束脚,他当了半年多的大寨主,本钱已经捞够,现在也是时候离开了。
“来,我们干了这碗酒,以后青山不改,绿水长流,日后再相见,我们还是好兄弟!”王君廓说着,咕噜咕噜的喝起碗中的酒来,其他人也跟着将酒喝干了。
李隐将碗放下后,向王君廓抱拳道:“大哥,小弟这就去了。”王君廓道了声一路走后,李隐便与众人一起走下了翠云峰。
李隐的行礼比一般人的要多许多,大箱小箱的,由几个大汉抬着,里面装的,大部分是搜刮刘地虎与刘四的遗产时得来的金银之物。
此次愿意跟随李隐的,大概有六十人,他们下了山后,直往附近的一个村庄而去,李隐已在那里买了一个大庄院和一些田产,足够安置跟着他下山的那些人了。
……
这一日清晨,天刚蒙蒙亮,李渊便出了国公府,准备去继续去做他那繁琐的检查军械的工作。
“河南杨柳谢,河北李花荣。杨花飞去落何处?李花结实自然成。”坐在马车里面的李渊,忽然听到有人在唱这这么一首歌,他稍一琢磨歌词内容后,脸色顿时大变。
“快停车!”李渊大声喊道。
马车急急停下后,李渊向车夫道:“你去问问刚才唱那首诗歌的人,歌词到底是他自己写的,还是别人教的。”
车夫去了一会,很快就回来了,“禀老爷,那人说他是听别人唱后学来的,许多孩童也都在唱呢!”
李渊脸色变得十分难看,一阵阴晴不定。
那首诗歌,表面上的意思是说杨柳树怎样怎样,李子树如何如何,但是当今天子正是姓杨,稍懂点文墨的,都能明白诗歌的真正意思,是在说姓杨的将会衰亡,而姓李的则会兴盛长存。
李渊因为自己刚好姓李,所以才会在听了那诗歌后这么大反应,他本想立即打道回府,思索应对的良策的,但他想了一会后,还是选择了让车夫继续前行。
“情况越是危急,就越不能慌,否则更容易让人抓住把柄。”李渊向自己告诫道。
不管心中如何的不平静,李渊去到办公之地后,还是依旧跟平常一样勤勉工作,偶尔与同僚谈笑几句,当他傍晚回到国公府的时候,心中已有了计策。
“阿福!”李渊喊了一声,老仆阿福很快来到他面前,“去把建成叫来。”
阿福令命去后不久,李建成便匆匆赶来了,“父亲,你找我有什么事?”
李渊沉吟一会后才道:“你有听到今天那首传遍大街小巷的诗歌吗?”
李建成点了点头,“这只怕是有人想侵害我李氏之人,父亲可有应对之策吗?”
李渊叹了一声,“历来做皇帝的,都最忌讳这种类似谶语一样的话语,我们现在既然沾上了,除了自污以打消天子疑虑外,也没有什么办法了。”
李建成知道自己父亲还有后话,所以没有出言,只是静静的听着。
第八章 兄弟相见
李渊双眼慢慢的变得坚定,似乎终于做出了个艰难的决定:“你带多点人,去城北一个叫谢家村的地方,最好将声势弄得尽量大一定,将你弟李隐接回国公府来……”
李建成听了父亲李渊那话后,震惊的道:“父亲,这……这不太好吧,即使是想自污,也不能随便找个人认做儿子啊,这可是得拜宗庙,入族谱的!”
李渊沉默了一会后,苦笑道:“他着真的是你的亲弟弟。”
李建成将嘴巴张得大大的,半天没能合上。
……
李隐新庄院里的一处空地上,许多人在那自觉的训练着,周安靠在一株大树下,神色郁郁,无精打采。
他二十好几的人了,之前一直没考虑过婚姻大事,但是前几日刚来到这里的时候,见到了一个长相清秀的女子,不知怎的就对上眼了。
这事在今天早上被李隐知道后,当下便叫了个媒婆,上门说亲,谁知媒婆很快就被那女子的爹给轰了出来,说是即使将女儿嫁给乞丐,也不会嫁给周安这个当过强盗的。
因为这件事,使得周安现在无论做什么,都提不起一点精神来。
这时,周安忽然见到李隐着装齐整的往门外走去,他知道李隐平时光着膀子的,只有办正事的时候,才会如此着装。
周安连忙跟了过去,“少爷,你这是要去哪?”
李隐笑道:“去帮你将媳妇抢来!”
周安涨红着脸道:“少爷,你可不要乱来,这东西是勉强不来的。”周安还真怕李隐用武力将人给抢了。
李隐道:“大哥你就放心吧,我一定会向你老丈人动之以情,晓之以理的。”他说着便踏出了庄院。
周安心里还是有些不太放心,于是也立马跟了过去。
周安看中的那个女子,是个小户人家,住的是几间低矮的房子,那女子的爹罗老汉正在门前整饬农具,现在左右无事做,如果到了来年冰雪融化之时,就该进行忙碌了。
罗老汉这时明显的有些心不在焉,他在想这自己女儿的婚姻大事。他女儿萍儿今年十六岁,正是适婚之龄,长得又耐看,最近十里八方的媒婆都快将他家的门槛给踏破了。
今天早上的时候,一共来了两个媒婆说亲,其中一个是本村新来那个地主家的好兄弟,另一个是邻村的读书人。
罗老汉本觉得两者都不错,心中难以抉择的,但为读书人说亲的那媒婆却悄悄告诉了罗老汉,那新来的地主与他的那个兄弟,都曾是翠云峰上的强盗!
罗老汉得知这信息后,二话不说,便将为周安说亲的那媒婆轰了出去。
罗老汉心想,他罗家虽然穷是穷了点,但却家世青白,所以他是万万不会让女儿嫁给强盗,坏了自家祖辈积下来的好口碑的。
“老爷子,在忙呢?”李隐来到了罗老汉面前,一脸笑意的问到。
罗老汉抬起头来,见李隐衣着气质不同一般,疑惑的问:“你是哪位?”
李隐抬手指了指远处自己的那个庄院,“我是那里的主人,名叫李隐,我此来是想和你商量商量我大哥和你家女儿的亲事。”
罗老汉立即将脸一板,斩钉截铁的道:“这事没什么好商量的!”
李隐已准备了一大堆说辞,正准备开腔慢慢说服罗老汉,但就在这时,远处忽然传来了一阵敲锣打鼓的声音,然后一大队人马便出现在李隐和罗老汉视野之内。
这队人中,领头的一人骑着高头骏马,衣着华贵,一看就是个有身份的富家公子,这人正是唐国公府的世子李建成。
李建成先去的是谢家村,但那里现在只有周老汉一人在照看着,经过周老汉的指示,李建成这才带着人找来了这里。
李建成身后,有四人抬着个大轿子,为了让声势弄得浩大一点,他不仅请来了敲锣打鼓的人,还让人举着个大旗子,上书几个鎏金大字:“唐国公迎接儿子李隐回府!”
罗老汉不识字,便也不知道这些人是干什么的,心里猜测着应该是哪位大人物迎亲,又或许是哪位大官人出巡。
李建成走到李隐与罗老汉身边的时候,下了马向罗老汉问到:“老人家,请问李家庄院怎么走?”
罗老汉连忙伸手指了一个方向,道:“往那里直走便是了。”他心里想到:“这些人找李隐做什么,难道是来抓李隐跟他那兄弟的?”
想到这后,罗老汉戏谑的看了李隐一眼,然后向李建成问到:“这位公子,你们是衙门里的人吗?”
李建成道:“不是的,我们是唐国公府的人。”
罗老汉心中一惊,国公啊!那可是他这种小民只能仰视的存在,他有些幸灾乐祸的看了李隐一眼,心中想到:“小子,你这下麻烦了,竟得罪了国公府的人!”
罗老汉接着又崇敬无比的向李建成道:“那敢问公子去李家庄院,是要捉拿什么人吗?”他说了这话后,慢慢的移步到了一个位置,准备只等李建成说声“是”,他就立即出手,将李隐捉住。
然而,李建成却笑着答道:“我想老人家可能误会了,我们并没有要捉什么人,相反,我们这是去接人的,那李家庄院的新主人,是我父亲唐国公的亲儿子!”
罗老汉“啊!”的叫了一声万分惊愕的看着李隐,半天说不上话来。李建成也不再逗留,上了马后,带着人锣鼓喧天的往李隐的庄院而去了。
等李建成他们稍微走远了一些后,李隐才继续向罗老汉道:“老爷子,关于我周大哥跟你女儿的婚事……”
罗老汉涨红着脸道:“你……你既然是堂堂国公的儿子,为什么不早说明?这……这不是存心让我出丑嘛!”
他说着,便扔下农具,往屋里面走去了,不过当他走到门口的时候,却停了下来,“你回去后,再让媒婆来一趟吧!”
李隐露出了满意的微笑,然后向躲在暗处的周安打了个胜利的手势,周安看到后顿时感到幸福来得太快,让人有些不知所措……
李建成带着人到了李家庄院,向庄院中接待的人禀明了来意后,接待的那人却说李隐不在庄院,让他们在外面等一会。
李建成听后还未说什么,跟随他而来的一个大汉却气愤无比的大声叫嚷道:“你知道这位是谁吗?堂堂唐国公府上的大公子!怎能让他在外面干等?”
接待的那人道:“你说再多的‘糖’也没有,庄主吩咐,如果是陌生人想要进庄必须得到他跟周爷的首肯才行。”
那大汉气得将衣袖挽了起来,想要教训教训那个接待之人,李建成却笑着将他制止了,“我们就在这等等又何妨?又不会缺斤短两的。”
那大汉只好愤愤不平的退到了一边。
李建成他们只等了一会,接待他们的那个人便见到李隐和周安往庄院走来,立即恭敬的喊道:“庄主!”
李建成立马转身看向李隐,见他竟是刚才站在罗老汉身边的那个青年,不由的一阵愕然,他之前还下意识的以为李隐是罗老汉家的人呢。
李建成感到有点尴尬的道:“你就是李隐?我是唐国公府的世子李建成,我是来请你回家的。”
李隐面无表情的道:“进去里面说吧。”说着便带头走进了庄院。
李建成先是愣了一下,他没料到李隐听了自己的话后,会是这种反应,这与他预想的不一样啊!
李隐与李建成进到客厅中分宾主坐下,有人奉上茶来,李建成观杯中之茶,茶芽细嫩,色泽带紫,其形如笋,就知道这茶是产自湖、常二州的紫笋茶,这可是难得的好茶,李建成心想:“这小子小日子看来过得还挺不错的啊!”
品过茶后,李隐道:“唐国公弃我母子十几年不顾,现在为什么突然就要接我回府了?”
李建成一阵语塞,他总不能说是他的父亲是因为想要自污,这才做出这个决定的吧。
两人沉默一会后,李隐才盯这李建成道:“要我回国公府,也不是不可以,只是我有一个条件。”
李建成连忙问:“是什么条件?”
李隐道:“我需要李家能给我一个军职官身,而且是至少旅帅以上品级的。”
隋朝现在实行的是府兵制,现时为农,战时为兵,并按一定的顺序,轮番宿卫操练。长官改称鹰扬郎将、鹰扬副郎将,下属分别为校尉、旅帅、队正、队副等职位。
李隐想着自己现在只是个白身,在毫无军功的情况下,李家恐怕最多只能给自己个队正的职位,他之所以一开口就说要旅帅,只是为了讨价还价罢了。
谁知李建成却一口答应道:“这完全没问题,我答应你了。”
他这么爽快的答应,倒是使得李隐不由的怔了一下,心里想道:“我是不是应该要个校尉的?”
第九章 都城洛阳
这时天才亮不久,洛阳城门一开启,大批等候入城作买卖的商旅,与赶早市的农民鱼贯入城。
李隐与李建成等人混在人群里,由南门入了城,他们昨日商定妥当后,李隐见天色已晚,便留了李建成等人在庄中住宿,现在才返回洛阳。
洛阳的规模果是非比一般小城,只南城门便开有三门,中间的城门名为建国门,左为白虎门,右为长夏门,型制恢宏。
李隐虽然来到这个世界已有两年多的时间,而且就住在洛阳近郊,但说来惭愧,他现在还是第一次进洛阳城,
甫进城门,初抵贵境的李隐顿然眼界大开。
只见宽达百步贯通南北两门的大街“天街”,在眼前笔直延伸开去,怕不有七、八里之长。
街旁遍植樱桃、石榴、榆、柳等各式树木,中为供帝皇出巡的御道,如果到了盛夏之时,定是桃红柳绿,景色如画,美不胜收。
大道两旁店铺林立,里坊之间,各辟道路,与贯通各大城门的纵横各十街交错,井然有序。
李建成自然是对这洛阳十分的熟悉,他见李隐饶有兴致的四处大量后,便笑道:“洛阳有两大特色,不可不知。”
李隐兴趣盎然的向他请教。
李建成道:“首先就是以南北为中轴,让洛水横贯全城,把洛阳分为南北两区,以四座大桥接连,而城内洛水又与其它伊、、涧三水联接城内,使城内河道萦绕,把山水之秀移至城内,予人天造地设的浑成感觉。”
此时前方忽现奇景,一艘帆船在隐蔽于房舍下方的洛水驶过,从他们的角度瞧去,只是帆顶移动,宛若陆地行舟。
李隐道:“我知江南的水乡城镇,多引江湖之水贯城而过,本没甚稀奇,但却少有如洛水般宽深笔直,使洛阳别具严整调谐的气象,而此城的规模,当然亦非水乡城市可比。另一特色又是什么呢?”
此时天色已完全大白,街上人车渐多。
御道上不时有一队队甲胄鲜明的兵卫操过,作晨早的操练,使这美丽的皇城添上刁斗森严的气势。
李建成续道:“另一特色就是在外郭城的西墙外,因其天然环境设置西苑,西至新安,北抵邙山,南达伊阙诸山,周围二百余里,比得上古时汉武帝的上林苑,外郭城与西苑连在一起,令洛阳更具规模。”
他们一直沿街而行,这时已抵达了洛水南岸。
李建成指着横跨洛水,连接南北的大桥道:“这座叫天津桥,你看它规模如此的大,据说当初可是动用了几万人才造成的。”
李隐走到桥上,放眼看去,这洛阳城不愧为大隋帝都,端是繁华无比,据说为了使洛阳有都城之实,洛阳城建城之时,杨广从全国各地迁来了数万户富商巨贾,又将河南三千多家工艺户安置到郭城东南隅的洛河南岸十二坊居住,所以眼前才有此气象。
“只是现在这座城市的繁华,又能保持多久呢?”李隐心中默默想到,杨广要征高丽了,这个天下离大乱也不远了。
“津桥东北斗亭西,到此令人诗思迷;眉月晚生神女浦,脸波春傍窈娘堤;柳丝袅袅风缲出,草缕茸茸雨剪齐;报道前驱少呼喝,恐惊黄鸟不成啼;”
李隐与李建成在天津桥下船家女的清亮歌声中,走下了天津桥。
唐国公府位于城内洛水之端,外郭城西北处,因毗邻气魄宏大的东皇宫,所以在这里居住的无一不是当朝的达官贵族。
李隐刚和李建成走到唐国公府的大门口,便见到一个**岁的男孩牵着匹小马从里面走了出来。
“大哥,你怎么现在才回来,要跟我一起去打猎吗?”那男孩向李建成说着已骑上了小马。
李建成笑着道:“元吉,快过来见过你哥哥李隐。”那男孩便是李渊与窦氏所生的第四子李元吉了。
李元吉瞥了一眼李隐问道:“他的母亲跟我们母亲是同一人吗?”李建成愣了一下,回答说不是,李元吉立即兴趣缺缺的道:“那就只是个庶子而已,有什么好见的,我跟人打猎去了!”
李元吉说完,一挥马鞭,疾奔着走了。
李建成神色有些尴尬的向李隐道:“元吉岁数还小,你别跟他一般见识。”李隐摇了摇头,没有说什么。
李建成带着李隐进了门后,发现平时热热闹闹的国公府,现在竟见不到几个人,他之前明明有叫了人提前回来吩咐,让大家都来迎接李隐的。
好不容易瞧见府中的一个管事后,李建成连忙上前问到:“窦叔,府中的人都去哪了?”
窦管事回答:“夫人去白马寺上香了,其他人都跟着去了。”
李建成这才恍然,转头向李隐解释道:“我母亲特别信佛,所以会隔三差五的去白马寺上香还愿。”
之后,李建成将李隐带到了西边的偏院,说是这里以后就是李隐的住的地方了,李隐见这偏院中的房屋雕梁画柱,摆饰十分讲究,充满贵气,心中还算满意。
李建成刚将李隐安排妥当,之前见到的那个窦管事就匆匆走了过来,“大公子,夫人回来了,叫你到她那一趟。”
李建成连忙向李隐道:“那我过去了,你先四处看看,熟悉熟悉环境。”他将话说完,便快步离开了。
李隐正想着随便走走,却发现那个窦管事仍站在那里没走,而且一脸不善的看着他。
“怎么,有事?”李隐开口向他问到。
窦管事嘿嘿笑了一声,“也没什么,就是觉得你不配住这么好的地方,想请你挪一下窝。”
李隐哈哈一笑,“那你觉得我应该住在哪里?”
窦管事伸手指了个方向,“那里有间柴房,我看挺适合你住的。”
李隐冷哼一声,“我要是不去呢?”
窦管事鼓了三掌,似乎早已在院子外等候的五个身材健壮的大汉,立即气势汹汹的冲了进来,“既然你不愿意去,那我们就只能请你去了,给我上!”
随着窦管事的一声令下,那五个大汉纷纷挥着拳掌,向李隐打去。李隐不避反进,然后以肩膀撞向一个离他最近的大汉,那大汉猝不及防之下,立马被李隐撞飞了。
这时,已有两个大汉一左一右的挥着拳头,猛地向李隐脸颊击来。李隐双脚站定不动,眼看着等敌人的拳头就要打中他的时候,他的身体倏地后仰,接着双手快速出击,实实的打在了那两个大汉的肋上,那两个大汉瞬间痛得直扑在地上哀叫。
剩下那两个大汉见李隐三两下就打倒自己三个同伴,心中已有了些许惧意,但想着如果在窦管家面前临阵退缩的话,只怕事后会被赶出国公府,于是两人大喊了一声,硬着头皮向李隐夹撞而去。
以这两个大汉的体量,李隐要是被他们这样撞着的话,不仅骨头都要断上几根,恐怕还得在床上躺上十天半月才行。
李隐又哪会让他们撞到自己?等到那两大汉将要撞到他的时候,他就地向前一滚,瞬间避了开去,只听得“嘭!”的一声响起,俩大汉互相碰撞在了一起,在巨大的冲击力下,两人的肩膀都脱臼了,痛得老泪都流出来了。
李隐毫不费劲的解决掉那五个大汉后,冷笑着向窦管家走去。
窦管事害怕的后退了几步,“你……你要做什么?我可是国公夫人的远房表亲!”
“我管你是谁。”李隐说着,一把将瘦弱的窦管事举了起来,吓得都窦管事惊叫了几声,大呼饶命,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