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隋唐之李家庶子-第2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尉迟恭也起身向李隐拱手行礼,但却没说什么话。
李隐向尉迟恭道:“敬德可是朔州人士?”
尉迟恭脸露迟疑之色:“郎将大人怎会知道?”
李隐微微笑了一下,并没有回答尉迟恭,显得异常的神秘。一旁的张亮适时吹捧道:“我们郎将大人足不出户,便能细数天下英雄人物,知道你的籍贯并不出奇。”
尉迟恭等人听后,都是将信将疑。
众人又是一番交谈后,李隐向王仁恭问道:“王太守,不知你对此次的离石刘苗王之乱怎么看?”
王仁恭喝了一口清茶,咂了咂嘴,哼了一声,“此次的主帅是梁德那家伙,我们只是协助平叛,即便将刘苗王杀了,大功不还是梁德的?我们犯不着去做那吃力不讨好的事情,还是让兵多将广的梁大将军先去跟刘苗王打一阵子再说吧。”
这话其实也跟李隐想的差不多,但从王仁恭口中说出,还是让李隐听后感到一阵愕然……
随后,李隐又问:“王太守,我与你马邑郡的郡丞李靖有过一面之缘,他现在过得怎样?”
王仁恭脸上不太高兴的道:“提他做什么,这人刻板无趣之极,经常与我闹不愉快,我对他厌恶的很,不提他也罢!”
李隐虽有心问问有关李靖的事,但也只好闭口不提。
倾谈许久后,王仁恭这才起身告辞,李隐相送到营寨大门的时候,看了看尉迟恭那普通的坐骑,“猛将岂能没有好马?来人啊,将我的乌骓马迁来!”
不一会,一个士兵牵着一匹黑色骏马走了过来,这黑马通体跟黑缎子一样,油光发亮的,唯有四个马蹄子的部位白得赛雪,是难得一遇的“踏云乌骓”,当年西楚霸王项羽的坐骑便是这种马。
这匹乌骓马是不久前乌拉特部落的酋长阿古拉,为了感谢李隐将他们部族收留,而敬献给他的。
第110章 战火
这是匹千金难得的好马,李隐得到之后自是十分喜欢,不过人与人会有性格不合,人与马也讲究“相性”的。
这乌骓马李隐自从得到之后,刘宏等爱马人士纷纷前来求马,但却没有一个人在骑得了它,李隐虽然勉强骑得,但总是不如他那匹黄骠马顺心,所以骑得也少,总有将宝马埋没之感。
尉迟恭自从见到那个士兵将乌骓马牵出来后,便一直双目放光的盯着乌骓马,眼睛转都不转一下。
有一身好武艺的人没一个是不爱马的,尉迟恭自然不例外,他见这匹马不久长得好看,而且背长腰短而平直,四肢关节筋腱壮实,实乃可遇而不可求之物,心中自然是十分的热切了。
李隐亲自将乌骓马牵到了尉迟恭的面前,“好马配豪杰,这乌骓马就送给你吧!”
尉迟恭先是一阵惊愕,然后脸露狂喜之色,“这……这我怎敢当?这礼物太重,尉迟恐怕承受不起啊!”
李隐道:“我觉得你承受得起,不过这马高傲得很,一般人还骑不动他,我虽有心送给你,但能不能骑,就看你的本事了。”
尉迟恭听后,点了点头,然后从李隐手上拿过缰绳,一个翻身,安安稳稳的坐在了马背上,接着往远处疾奔而去,不久后又骑马而回,当真是来去如风,人与马之间竟似相处了多年的一样,一点都没有生涩之感。
李隐感慨道:“看来这匹乌骓马命中便是属于你的啊!”
尉迟恭跃下马在李隐面前单膝下拜,声音如雷的道:“多谢郎将大人的赠马之恩!”
见到这一墓后,许多人都是一脸的羡慕之色,唯独刘武周的表情十分的不自然,心中想道:“老子千辛万苦寻来的猛将,不会就这样被人给挖走了吧!”
尉迟恭自是没有因为一匹马,便脱离刘武周来投靠李隐,他最后还是随着王仁恭的六千大军一起向前进发了。
不过这并不代表李隐的乌骓马就白送了,在《三国演义》中,刘备初见赵云,也是大肆笼络,最后赵云虽然依旧是跟公孙瓒走了,但公孙瓒灭亡后,赵云不就千里南下投奔刘备了吗?
……
半个月后,离石县,长卢山。
刘苗王的叛军与虎贲郎将梁德亲自率领的朝廷大军,已在这长卢山附近交战半月有余。
梁德率领的是自洛阳而来的五万精锐,兵强马壮,占据兵力优势,不过刘苗王是本地作战,熟悉地形,虽只有三万多人,但据长卢山而守,又时常派骑兵绕后侵扰粮道,所以打得不算艰难,有时还略占上风。
梁德脸色不善的向左右道:“王仁恭跟李隐现在到哪了?”
左右禀报道:“回将军,他们攻占了北面的太和县县城后,便一直在那里休整,似乎没有要来与我军会合的意思。”
“一**臣!”梁德大骂了一句,然后道:“传我将令,让西河郡郎将立即从敌军正面进攻,掩护我军主力进攻。”
他原本是想将王仁恭和李隐的兵力到了之后,再让他们与西河郡的兵一起充当炮灰,消耗部分敌人主力,再进行出击的,但现在既然王仁恭和李隐都不来,那便不能再这样拖下去了,唯有让西河郡兵力独自去送死了。
当西河郡的兵力消耗得七七八八了,西河郡鹰扬郎将也随之战死后,梁德才下令让主力全部出击,数万大军立即森然有序的向前杀去。
双方苦战两个多时辰,面对精力充沛的隋朝精锐,刘苗王部虽大都凶悍无比,仍是有些抵挡不住了,于是只好在大军全线溃败之前,下令向北撤退,梁德掩军追杀,斩首万余,刘苗王仅带千余人逃脱。
刘苗王带着千余人马不停蹄的向北疾奔了许久,见再无追兵后,这才稍微的松了一口气,将马速放了下来。
刘苗王将杨广车驾的顶棚布拿在手里,脸露疯狂之色的看了许久,但最后却怒吼着用手将顶棚布给撕成了碎片,口中叽叽咕咕的破口大骂起来。
忽然,北面传来一阵急促的马蹄声,紧接着,刘苗王便见到大约五千骑人马杀气腾腾的向自己冲来,刘苗王的身体不由的颤抖了一下,脸色惨败的拍马向东侧逃命。
然而,刘苗王与身边的一千余人已是精疲力尽的状态,人困且马乏,又怎能逃得了这养精蓄锐多时的五千骑人马的追杀?
不到一盏茶的功夫,刘苗王便被人追上,一刀砍于马上,死于非命了。
这五千骑兵自然便是由李隐率领的人马了,不过杀死刘苗王的并非李隐,而是刘宏。
李隐看着刘苗王的尸首啧啧道:“这货怎么说也是个皇帝啊,我杀的人虽不少,却还没杀过皇帝呢!”
刘宏嘿嘿笑道:“谁让这家伙硬是要往我这个方向跑呢,真是活该被我砍杀。”
李隐不再继续这个话题,向身边的亲卫道:“将刘苗王的尸首收敛了,送去梁德将军处吧,我们既攻下了太和县,又斩杀敌首,也算是颇有战功了。”
“郎将大人,我们不去跟梁将军会合吗?”有人向李隐问道。
李隐遥望雁门郡方向,“去跟他会合做甚?我们现在就回雁门!”
此时已是大业十一年的正月中旬,出征一个多月,采莲肚子中的孩子应该有三个多月了,李隐恨不得插上双翅膀飞会雁门关,哪里还会继续待在这离石郡?
虽然战事结束而没去见主帅确实有失礼貌。
梁德在得知苦追半日的刘苗王竟被李隐所部击杀后,顿时气得不行,不久后又得知王仁恭、李隐皆已率军返回各自领地,并没有前来参见他后,更是气得猛鞭了身边的人几鞭子,咬牙道:“王匹夫,李小儿,你们等着,我定要在圣上面前参你们一本!”
离石郡的战事刚落下,齐郡一次面临战火,涿郡贼帅卢明月率部众十余万人在祝阿县驻军,意欲击败张须陀。
张须陀率领一万名士兵截击卢明月,双方相持十余日,谁也不敢贸然出击,但这时,官军粮食要吃完了。
第111章 李渊升官
官军将要撤退时,张须陀对将士们说:“贼人看见我们后退,一定率全部人马来追击,要是以一千人袭击并占据贼人的营地,就可以取得大胜,这确实是危险的事,谁能前往?”
众人不敢答话,只有罗士信和秦琼请求前往。
于是张须陀遗弃营栅退走,派罗士信和秦叔宝每人率兵一千人埋伏在芦苇丛中。
卢明月果然集中全部人马出击张须陀,罗士信、秦琼率兵驰马到卢明月的营寨外,营门紧闭,二人爬过栅栏上到寨楼,各自杀死了几个人,斩杀把守营门的士兵让外面的官军士兵进来。
卢明月营中于是大乱,罗士信与秦琼于是趁势纵火烧毁了卢明月的三十多个营栅,火焰冲天。
卢明月心系营寨中的钱粮,于是迅速驰返营地,张须陀遂回军奋力进攻,大破卢明月。卢明月率领几百名骑兵逃走,十多万部众被军俘获杀死无数。
二月初七,杨广因为户口逃亡,盗贼繁多,便下诏命令百姓都迁入城内居住,田地就近分给。郡县、驿亭、村坞都修筑城堡。
此诏令一出,天下沸腾,百姓都在大骂这是谁想出来的馊主意。百姓赖以存活的无非就是土地,让他们忽然全都迁入城内,还让他们怎么生活?
反吧,都他娘的反了吧!
此诏令颁布不久之后,全国各地的叛军便又呈现出了爆炸式的增长,这次就连巴蜀之地,也没有例外,更不用说河北、山东等地了。
原本还算安稳的上谷郡百姓,最终也是揭竿而起了。
三月,贼帅王须拔聚集流民攻占上谷郡的郡治易县,随后自称漫天王,定国号为燕。贼帅魏刀儿自称历山飞,他们两人很快发展壮大,各自拥有部众十余万人,北连突厥,南寇燕赵之地。
四月,杨广巡幸太原,打算到汾阳宫度过夏季,但还没到晋阳,便听得河东郡龙门县毋端儿竟发动了叛乱,有众三万余人,长平、上党等郡也陆续爆发了大小不一的叛乱。
杨广愤怒的将奏折扔到地上,“太原郡太守是叫汪儒的吧,让他带兵将河东道这些乱臣贼子都给朕灭了!”
杨广这话说完后,众官的脸色都古怪之极,最后还是虞世基小心翼翼的出言道:“陛下,汪儒太守已在去年病逝了,现在太原郡的太守还是空缺的。”
杨广愣了一下,脸色有些不太好看的道:“这朕倒是忘记了,这太原郡太守既然空缺这么久了,也太不像话了,谁能当此大任?”
宇文述道:“禀陛下,太原郡丞王威、虎贲将军潘长文皆是不错的人选。”
王威与潘长文两人都给宇文述送过重金,宇文述也全都收下了,只要其中一人能当上太守就成,至于到底谁能当上,就不是宇文述不关心的了。
杨广却摇头道:“潘长文去年刚在离石打了败仗,庸才一个,朕没罢他的官已是十分宽容了,此人不必考虑,至于王威……”
“禀陛下。”裴蕴出列道:“微臣以为,王威为官资历尚浅不足以担任太原郡太守的职位。”
杨广微微颌首道:“裴爱卿说的有理,那你们以为还有谁能担此重任?”
裴蕴道:“陛下,臣以为卫尉少卿李渊李叔德可以担此重任,其一,他在开皇年间曾为娄烦刺史,对河东道并不陌生;其二,他履历本朝大小多种官职,资历足以胜任;其三,他是陛下的亲戚,可堪信任。”
“臣以为不妥!”裴蕴话刚说完,虞世基便立即出列大声反驳了一句。
见杨广向他投以询问的眼神后,虞世基才整理了情绪,理了理思路,“李渊在为弘化郡太守时,多有不轨之举,所以不可再委以重任,况且,李渊的庶子李隐便在雁门郡,手上还握有重兵,怎能让他们父子二人同处河东?”
虞世基向来便与李渊有些不对付,再加上他的儿子虞柔失踪了几年,不知是生是死,虽然没任何证据表明与李隐有关,但虞世基还是感觉这事与李隐脱不了干系。
虞世基一直在寻找报复李隐的合适良机,在此之前,自然是不愿意他李家实力有所增强了。
还没说过话的裴矩这时微笑道:“虞大人有所不知,李隐虽为李叔德之子,但父子二人关系并不好,甚至有些势同水火,据我所知,他们已有两三年没见过面、通过书信了,所以,如果将李叔德调来河东,还能让他父子二人互相牵制呢!”
裴矩又接着意味深长的看着虞世基道:“至于传闻中李叔德在弘化郡的不臣之举,我觉得是某些小人的污蔑之言,实在是不足以相信!”
“你……你……”虞世基听裴矩刚才的话外之意,明显便是在说他是污蔑李渊的小人,顿时为之气恼不已。
杨广道:“两位爱卿的话都有一定道理,既然这样,就暂时让李渊担任河东抚慰使,看他能不能平定河东道的叛乱再说吧!”
“陛下圣明!”众官齐声喊道。
大业十一年四月,李渊被任命为山西、河东抚慰大使,承制黜陟选补郡县文武官,发河东兵讨捕群盗。
抚慰大使这已官职是临时性质的,一般在将领征讨地方的时候使用,征讨结束便会收回,但不管怎么说,李渊得了山西、河东抚慰大使的职位后,便成了这一地职务最高的官员。
更何况,在任命李渊的诏书上,还有“承制黜陟选补郡县文武官”这样一句话,这话的意思,是李渊能奉命承担各郡县文武官员的升迁贬退的职责,这可是实打实的一项大权,虽然各官员的升迁最终仍是要杨广决定,但有提议权在手,还是很有威慑力的。
李渊接到诏令后,自然是十分欣喜,同时心里也对李隐很是感激,因为这其中有李隐很大的功劳。
刘文静与晋阳宫监裴寂相熟,裴寂又与裴蕴、裴矩同为河东闻喜人,在裴寂的牵线搭桥,用李隐给的重金运作下,裴蕴、裴矩这才答应为李渊谋取太原郡太守职位的。
第112章 定河东
李渊先到河内郡征得三千郡兵,然后北上长平、上党、临汾等郡,用了月余时间,征得了一万六千余兵力,这才准备开始讨伐河东群盗。
就在这时,马蹄声急,一会后,一千军容整肃的骑兵出现在了李渊军营的外面。
李渊接到消息后,立即带人走到了营寨外,疑惑的喊道:“你们是从属朝廷哪里的,来我营寨外做什么?”
一个将领骑马走前了几步,“我们是雁门郡李郎将派来协助唐国公平叛的,这里有李郎将的亲笔书信呈上。”
将领说着,便骑马走了过去,一个英姿勃发的少年警惕的挡在了李渊身前,对那名将领虎视眈眈。
李渊摆了摆手,“世民,不必如此,他们确实是你哥哥派来的人马?”
“父亲为何这么确信?”李世民一脸疑惑的问。
李渊捋须笑道:“在这河东道,除了你哥哥外,还有几人有这么多的精锐骑兵?”
这一千骑兵确实是李隐派来的,那名将领便是他的心腹大将刘宏,李隐总共也就五千骑兵,现在一下子派了一千过来,确实是下血本了。
李渊从刘宏手中拿过李隐的书信后,展开来快速的看了一遍,点了欣慰的笑了几下,然后邀请刘宏进入营寨中坐下
李渊与刘宏交谈了一会后,忽然觉得这刘宏似乎有些眼熟,略一思索后,便向他询问道:“刘将军,你可认识以前的河州刺史刘升。”
刘宏立即站起身来,向某处拱手拜了一拜,“不瞒唐国公,那正是家父,我的真名也非刘宏,而是刘弘基,刘宏乃我犯事逃亡后的化名。”
李渊大喜道:“原来竟是故人之子,我与你父颇有交情,当年来往甚密,所以觉得你与他十分相像,这才出言相问。”
刘弘基听后,大为诧异,“没想到我父亲竟与唐国公相识,这点他倒是没跟我说过。”
李渊摆手道:“我与你父平辈相交,你就叫我一声伯父吧,再叫唐国公就见外了,哈哈,我听你父亲说你年少的时候,很是落括不羁,他不跟你说一些事情也很正常啊。”
刘弘基听后,不由的老脸一红。他年轻的时候整日不着家,好侠仗义,不事家产,与他父亲刘升可没少斗过嘴,也就没对父亲刘升的私交做过多的了解。
刘弘基在一征高丽的时候,曾服兵役随军赶往辽东,但因连日下雨,道路难行,千辛万苦走到汾阳的时候,离辽东还很远,无论如何也是不能按期到达了,到时按军法是要杀头的。
刘弘基于是想了个办法,私自宰杀耕牛贩卖,这是触犯法律的,于是他便被关进了牢房里,牢房的日子虽不好过,但毕竟不用再去辽东了,直到一年多以后,他才托人花钱将他赎了出来。
出狱后的的刘弘基神技没着落,又不敢回家,所以过得十分困顿,最后只好盗马为生,最后还盗到了去雁门赴任的李隐头上……
李渊这一个月来征得的兵马虽有一万六千余人,但骑兵不过百,此时有了李隐派来的卡余骑兵,正是如虎添翼。
五月末,李渊正式讨伐河东诸盗,每战皆捷,不到一个月,便将除了龙门毋端儿外的叛军匪盗扫平了。
李渊在剿灭叛军匪盗的过程中,每剿灭一个势力,必会从降军中受纳青壮,所以现在他的兵力已达两万五千多人,和毋端儿的兵力已相差不大了。
于是,李渊率军抵达龙门,与毋端儿军展开决战。
鼓声如雷,两军的中军已开始厮杀到一起,战场之上,喊杀震天。
要说哪里是最能让男人快速变得成熟的地方,无疑便是战场,年纪十七岁的李世民,在经过一个月的沙场拼杀后,此时脸上的稚气已消失不见,换之而来的是沉稳从容。
李渊一开始是不愿意让李世民直接与叛军厮杀的,但李世民却道:“历城人罗士信十四岁就开始上战场,隐哥十六岁就出征辽东,我已十七岁,怎能还似孩童一般,躲在父亲的身后?”
李渊听了李世民这话后,才允许他披挂上马,不过将他安排在了作战沉稳的刘弘基身边。
“刘将军,敌军侧翼有些薄弱,让我们立即出击吧!”李世民这时战意满满的向刘弘基道。
刘弘基在平时有些大大咧咧的,但一到了战场后,便脸沉如水,许久不发一言,他这时摇头道:“还没到最佳时机。”
李世民听后并没有反驳,继续如一头猎豹般盯着战场。
双方很快将兵力全部投入,又十分胶着的厮杀了一阵子后,刘弘基忽然眼露精芒,李世民也在同一时间看将目光向刘弘基。
刘弘基举起武器道:“全军出击!”
随着刘弘基的一声令下,一千骑兵立即气势如虎的杀向敌军,而冲在最前头的,正是一袭白甲的李世民……
是役。李渊军大败毋端儿军,斩首八千余,叛军首领毋端儿也被李世民给斩杀在马,战后,李渊还从叛军中招收了四千余人,河东道于是被李渊用了不到两个月的时间平定了。
七月,采莲已有九个月的身孕了,随时都可能临盆,李隐自是几乎每时每刻都与她形影不离,充分的担起了一个丈夫应有的责任、
采莲对此口头上虽是时常劝他不必为了自己怠慢了公务,但心中还是感到十分的甜蜜的。
这天,李隐正用耳朵抵在采莲的肚子上,倾听肚子中孩子的动静,这是古今天下间许多男人都会在初为人父时做的一件事,李隐以前见了后也曾笑过别人,但等到这时自己的女人怀孕时,他也是同样不能免俗。
事实上,采莲仅怀孕三四个月的时候,李隐就开始几乎天天都要用耳朵倾听采莲肚子的动静,以前当然是听不出什么来,现在已能十分强烈的感觉到肚子中这个与自己血脉相融的小家伙。
采莲一脸幸福的微笑道:“天天这样听,也不怕被人笑话了。”
第113章 苏威
李隐坐了起来,深情的看着彩莲,一脸认真的道:“我们选个日子正式成亲吧,我想给你一个名分。”
采莲摇了摇头,“能有你在我的身边,我已经很满足了,名分什么的都不重要,况且我只是一个嫁过人的新罗女子,怎么能成为你的正妻?”
李隐听后,还要再劝,一个亲卫却走了进来,“将军,有皇上的敕使到了。”
李隐皱起了眉头,向采莲道:“我去去就回。”
采莲让他快快去接旨,自己则在丫鬟的搀扶下回屋去了。
李隐去到厅堂接了圣旨后,一阵低头沉思,原来杨广是要他立即前去汾阳宫觐见,杨广自从四月份到了汾阳宫后,便一直在那避暑,现在也还没离开。
采莲即将临盆,李隐实在是不愿在这时离开她的身边,不过他并不想在这个时候抗旨,幸而汾阳宫离雁门关不算太远,快马加鞭一来一回用不了几天时间,所以在安排好诸事后,带了百余骑疾驰南下。
汾阳宫在太原郡的汾阳县中,汾阳县就与娄烦郡的秀容县接壤,所以李隐只赶了两天的路便已到了汾阳县的驿站,准备在这里休息一天后,再去汾阳宫面圣。
汾阳县位于汾水北部,山南水北为阳,故称汾阳,这里即使是盛暑之时,也是凉风凛然如**月,所以历代帝王都喜欢到这里避暑。
此时为七月,许多地方还酷热难耐,汾阳县驿站中却让人感到十分舒适,李隐背着手在庭院中随意的走着,感受着凉风习习,心头想着许多事情。
庭院中有个老者坐在树下,独自一人对弈,李隐见此,便走了过去,走近之后,没想到这老者他竟认识,不就是以前的纳言苏威吗?
李隐第一次见苏威是在皇宫的泰宁殿中,虽仅仅过去了三年的时间,此时的苏威却要比当年显得苍老了许多。
苏威这几年屡次被罢官,又屡次起用,现在正是再次在家乡被杨广重新诏来任官,也是和李隐一样,打算在驿站稍做休息,明日再去汾阳宫。
李隐走到棋局旁,默默无言的看着棋局。
“小兄弟既然懂棋,何不坐下执子?”苏威忽然开口道。
李隐愣了一下,“我对围棋只是略懂规则而已,并没有与人对弈过……”
苏威摆了摆手,“棋盘如战场,你既是屡战沙场之人,便能下好围棋,坐下吧!”苏威显然也是认出李隐来了。
李隐听苏威这样说后,只好在他的对面坐下,手执白子,看了看棋盘。思考一番后将棋子落下,苏威点了点头,不发一言的跟着下了一子……
驿站外的一处民房中,有一队蒙着脸的人,为首的赫然便是视李隐为眼中钉的虞世基,这些蒙着脸的人,都是虞世基重金请来的杀手。
虞世基沉着脸道:“动手吧!”
但就在这时,有人忽然匆匆忙忙的走了进来,在虞世基耳边嘀咕了几声,虞世基听后,脸上一阵阴晴不定,最后大骂道:“这个苏老头,怎么偏偏在这个时候出现在那里?”
在虞世基看来,杀个李隐没什么大不了的,只要事情做得不那么明显,杨广甚至不会过问一句,而苏威就不一样了。
虞世基知道,杨广是十分看重苏威的,不然也不会在苏威屡次出言顶撞杨广后,杨广将他罢官了没多久,又将重新下诏起用他。
要是换了别人,只要顶撞个一次,杨广就要他人头落地了。
那个如苏威一样,喜欢顶撞杨广的太史令庾质,已在去年的十二月死在牢房之中了。
那时杨广在长安祭祀完三皇五帝后,便打算返回洛阳,庾质却劝道:“连年征伐辽东,百姓实在是困苦疲惫之极。陛下应该安定安抚关内,让百姓尽力于农桑,三、五年内,国家逐渐充实富裕了,然后再到各地巡视,这样做才合适。”
杨广听后不高兴,将庾质关进监狱,庾质不久后在竟在狱中撞墙而死,死前还留有一封血书劝杨广留在关中。
不过庾质的血书却是白写了,因为杨广看都没看一眼,依旧还是离开了关中。
虞世基这时既然得知苏威这时竟与李隐在一起,便只好下令暂缓刺杀行动。
……
“啪”李隐思考了许久后,终于将手中的棋子落在了认为最佳的位置上,如此一来,竟将苏威的黑子吃掉了一大片。
此时,李隐与苏威的对弈,竟是第一次下棋的李隐占了上风。
李隐明白,有这样的结果并不是因为苏威的棋艺渣,而完全是苏威让他的,因为苏威一次又一次的自己“作死”,白白送子给他吃的,这才使得第一次与人对弈的李隐占了上风。
苏威举起棋子许久没有落下,盯着棋盘道:“你说黑子此时还有获胜的可能吗?”
李隐想了想,“固守本盘,稳扎稳打,步步蚕食的话,未尝不可反败为胜。”
苏威又双目盯着李隐道:“如果我仍是要继续丢弃本盘,将所剩不多的资本拼命挥霍呢?”
李隐耸了耸肩,“那我即使棋艺再不堪,也是赢定了。”
苏威听后,神情一阵颓然,悲切的摇了摇头,“这么浅显的道理,一个围棋的初学者尚能看明白,陛下怎么就不能醒悟过来呢?”
李隐这才明白,苏威这是已棋局推演当今天下时局,大隋朝就如棋盘中的黑子,慢慢的走向崩盘,所剩的资本已不多,如果继续再作死,则必定会走向灭亡!
苏威忽然义正言辞的道:“太史令庾行死前说的话是良言,我也定会再向陛下谏言。”
李隐随口称赞道:“苏大人真是我朝的大忠臣啊!”
苏威道:“食君之禄,自然忠君之事,李郎将作为陛下一向看重的将领,何不与我一起入宫谏言?”
李隐听后愣了一下,他没想到苏威竟会邀请他做这种事情。
李隐自然是不会答应苏威的邀请的,当一座大厦将要倒塌的时候,区区几个人的力量是不能支撑住大厦的,庾质不能,苏威不能,被视为大隋擎天之柱的张须陀也不能。
第114章 突厥南下
李隐听了苏威的话后,思索起借口来,沉默良久后才道:“苏大人,要是几个月以前,我定会答应你的邀请,一同力劝陛下,但现在,我妻子刚怀胎九月……我……我怕死了。”
苏威听后,怔住了。他曾想过李隐会用许多借口来拒绝他,却没想到李隐会给出这样的一个理由。
苏威的神情十分复杂,似在纠结着什么,最后长叹一声,站了起来,“虞世基在驿站外的民房中藏有许多杀手,应该是来对付你的,你好自为之吧!”
苏威说完,便转身离开了。他原本打算如果李隐不答应与他一起入宫谏言的话,便不将这个信息告诉李隐的,不过这时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