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隋唐之李家庶子-第2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我们一定遵从郎将大人的命令!”两个武牙郎将立即大声喊道,李隐点了点头,让刘宏和张亮看护太守府,他则带着人,押着那两个武牙郎将,在风雪中往雁门关驻军的军营走去……
几日后。
一连下了几天的大雪终于停了,阳光照射大地,雁门关中的居民再次像往常一样在扫着自家的门前雪。
一切都像以前一样,然而,这座雄关的主人却悄然发生了改变。
李隐这时已完全掌控住了这里,虎贲将军王僧辨被杀,郡丞陈孝义、鹰扬府司马潘仁海等人被他囚禁,太守邱行善也被他挟持了。
现在,鹰扬府的军营与雁门关驻军的军营已并在一处,雁门关驻军中死掉的两个武牙郎将已被埋葬,他们的职位则分别由周安和黄君汉暂代,驻军中的不多中低级军官也被替换了,从而使李隐将这支军队牢牢掌控在了他的手里。
李隐这么做,难道是想造反了?
这个问题,不仅是陈孝义等人心中的疑惑,就连张亮等人的心中也是一阵嘀咕。
“郎将大人,不然我们反了吧!”刘宏这时一副不怕事大的道,“现在咱有八千精兵,如果再得盂县那三万矿工的效力,席卷河东肯定不是问题!”
李隐笑道:“那席卷河东之后呢?”
“呃……”刘宏一阵语塞。
李隐道:“现在造反,即使前期声势闹得再大,也不能怎样,下场也只是另一个杨玄感罢了,所以这事休要再提。”
第八十八章 善后
张亮有些忧心的道:“那我们这次闹出这么大的动静,朝廷知道了可怎么办?”
李隐满不在乎的道:“还能怎么办,太守大人、郡丞大人、潘司马等雁门郡大小官员,都能证明是王僧辨意图谋反,然后才被我们英勇击杀虽然平定叛乱的,给朝廷的诏书我都已经写好了,等会就派人送去洛阳,只是现在大雪阻路,不再几时才能送到。”
道路不通之下,从雁门到洛阳即使快马加鞭,一来一回只怕没个三个月是不行的,那时至少已是大业十年的二月份,杨广又该要去征高丽了,除了在雁门关有利益的人,谁还会关心这种小事?
就算有人管,也管不到李隐头上,因为他杀王僧辨,可是太守丘行善大人下的命令,他只是配合镇压叛乱而已……
花了几天时间,将雁门关牢牢控制在自己的手中之后,李隐首先便下令,让傅鹰带队,去将拐卖人口的据点给端了,然后再查封了多处盐铁仓库,接管了制作武器的作坊,作坊不会停止制作武器,但却不会再将武器卖给突厥人。
现在李隐有一个感到头疼的地方雁门郡的流民安置问题。
雁门郡流民很多,而且大都食不果腹,衣不遮体,前几天的一场大雪过后,雁门关中的街头巷尾,都多了不少冻僵的尸体。
寒冷不是大问题,只要肚子里面有足够的食物提供人体热量,在一个能够遮挡风雪的地方,几个人抱团取暖并不容易被冻死,何况雁门郡有许多裸露地表的石炭(煤炭),也能凭之取暖。
要紧的是粮食。
占地面积还算广阔的雁门郡,其实总共就是一关四个县,关当然是雁门关了,四县则分别是雁门关南部的崞县、雁门关东南边的五台县、雁门关东北边的繁峙县,以及繁峙县东北方的灵丘县。
繁峙县、灵丘县多草地戈壁,所以全郡绝大多数的耕地,都是在雁门关南部的山谷、河谷地带以及崞县附近区域,还有五台山的盆地地区。
那些耕地产出的粮食,连雁门关的军民也不足以供应,全赖每隔一段时间从晋阳运送而来的粮食支撑。
当然,雁门关中还囤积有不少的粮食,以备战事,李隐这时也敢动用这些粮食来接济流民,但是坐吃山空,并不是长久之策,所以这才为这事而发愁。
思考良久后,李隐这才终于做出了决定:购买粮食,以工代赈。
李隐本身就积累了许多钱财,现在已开始安排人手从各处往雁门关运送而来,再加上最近也抄没不少钱财,所以并不缺钱,完全可以向本郡以及临郡的大户购买粮食。
辛苦得来的粮食白白送人不是良策,最好能让他们干些活,李隐为此瞄上了五台县地区,一是看上了五台县丰富的矿产,二是想修从五台先到雁门关的道路。
五台县作为与太原郡盂县接壤之地,修通其中的道路,好处多多,是十分必要的。
主意既然已定,自然是立即实行了。随着李隐的一声令下,整个雁门郡都忙碌起来,买粮食的买粮食,组织流民的组织流民,一派热火朝天的景象……
时间进入大业九年的十二月份的时候,又接连下几场大雪,最近才放晴,在雁门关生活多年的老人都说,在这个月结束前,都不会再有大雪下了。
闲了许久的商人慢慢的开始活络筋骨,准备出关北上,去与草原上的人做买卖。对于与突厥人做买卖,只要不贩卖违禁之物,李隐并不反对,如果能从突厥人那里贩马回来,李隐甚至是大力支持的。
想出雁门关做买卖的人,在得知雁门关的实际掌权人已经改变后,都是惊异万分,但随即又对李隐百般打听,千方百计的想要与他交上关系。
刘宏是爱马之人,但现在的坐骑却是李隐当初在晋阳城的时候,随便给他买来的,所以他一直都不甚满意,一直想要亲自买匹好马来。
这日,刘宏刚从关外为李隐办完事回来,正要返回军营的时候,却听得有人喊道:“卖马!上等的好马!卖上等的好马!”
刘宏立即勒住缰绳,寻声看去,见到一个商人牵着三匹马在那叫卖,那三匹马以刘宏的眼光看来,品质都还行,但要说是上等的好马,可就差远了。
刘宏当即拍马走了过去,“喂,你还有没有品质更好一点的马?”
那马贩道:“有倒是有,不过……”
“不过什么?有屁就放,真不像个爷们!”刘宏生气的道。
马贩恭恭敬敬的向刘宏心了一个礼,“不瞒刘爷,小的是太原郡田福通门下之人,田老爷府上现在有两匹千里马,想要敬献给郎将大人和刘爷,还请刘爷为我们田老爷给郎将大人引荐引荐。”
刘宏不满的道:“好啊,原来你这个贼子是在这里给我下套的!”
马贩连忙告罪了几声,“我家老爷也是苦于认识郎将大人而找不到门路,这才出此下策的,还望刘爷不要怪罪。”
刘宏在心中权衡几下后,问:“你家主人的的府宅在何处?”
马贩当即将地址详详细细的与刘宏说了一遍,刘宏听后,立即调转马头走远了,也没回答马贩到底答不答应给他们田老爷引荐李隐。
刘宏回到李隐营帐中,向李隐禀告了出关所办的事情后,便立在一旁,一阵支支吾吾,欲言又止。
李隐无奈的道:“有屁就放,这么不像个爷们!”
刘宏挠了挠痒自己的后脑勺,笑道:“大人,我看你那坐骑,似乎也太普通了点,太不配您现在的身份了吧!就不考虑换匹千里马来骑?”
李隐一边低头处理着公文,一边道:“怎么,也有人想通过你来结识我?”
刘宏一脸的惊奇之色,“这你是怎么知道的?”
李隐摇了摇头,“张亮那家伙今早来问我喜不喜欢名家字画,说是有人对此有大量精品收藏,就连吴汉那个憨货,也在中午的时候,来问我喜不喜欢西域美女,我哪还会不知道这是怎么回事?”
第八十九章 马场
刘宏泄气道:“那你还去不去?别人可是准备了两匹千里马给咱呢!”
李隐将手头的文书放下,沉思了一会,“要给我们送马的那人,贩的马多不多?”
刘宏道:“那人叫田福通,是我们这河东的大马商,在好多处地方都有马场,一说他贩卖的马多不多?”
李隐道:“那我就见见他吧,毕竟我们军还是缺了点战马。”
刘宏脸露喜色的道:“那我去告诉他们了,太好了,千里马要到手了!”他说着,便立即走了出去。
田福通能成为河东数一数二的大马商,自然有他的精明之处,他知道做贩马最重要的,是要跟官府打好交道,不然很容易被眼红的人盯上,拥有有再多的好马也是白搭。
这日,田福通正陪着几个贵公子,在繁峙县的一个大马场中看马,他现在的心情十分不错,因为这雁门郡实际的掌控者李隐,已答应在近日与他会面了。
忽然,一个奴仆匆匆走到了田福通的身边,小声说了几句,田福通听后,立即向那几位贵公子告罪一声,然后与奴仆一起向马场外走去了。
贵公子中的一人名叫彭滨,是繁峙县县令彭尚的儿子,他这时一脸不满的道:“太过分了,哪有主人抛下客人先行离开的道理?这田福通太不将我们几个放在眼里了吧!”
又有一人道:“或许人家是去见什么大人物去了吧!”
彭滨看了看他们这群人中间的一个年轻公子,“在这地界,还能有谁的身份比我们的葛公子尊贵?”
彭滨说的那个葛公子,是临郡楼烦郡太守的儿子葛东,葛家又是河东北部的一个大族,身份自然是无比高贵了。
葛东这时也是一脸的不爽,“那我们就去看看他田福通到底接待了什么大人物吧!”
他们几个贵公子于是都随着葛东往田福通离去的方向走去,没走一会,便见到田福通正带着两人往他们这边走来。
只见田福通身边一人,虽然沉稳从容,气势不凡,但是年纪并不大,身份能高到哪里去?众贵公子见到这时的田福通,正对那青年极尽谄媚献好之色后,都不由的暗自气恼不已。
在这雁门郡的地界,能让田福通撇下众多位贵公子,亲自前去迎接的人,除了李隐还有谁?
李隐现在来到这里,是想与田福通接触接触,看看有没有与之长期合作的可能性,顺便看看有没有什么好马。
田福通感到有些诧异的道:“各位公子,怎么都走到这里来了?”
彭滨哼了一声,瞧了瞧李隐,“田老板,这位谁啊?不给我们哥几个介绍介绍?”
田福通正要说出李隐的身份,李隐却摆了摆手,“我们自己先看马去了,田老板随意。”说着竟与刘宏往前面走去了,完全没有理会彭滨、葛东等贵公子。
彭滨、葛东等人何时被人如此轻视过?顿时都气炸了。
田福通尴尬的笑了一声,“各位公子,要不咱现在也去看马?”
彭滨正要破口大骂几句,葛东却冷笑一声,“走吧,我倒要看看那人是何方神圣,竟如此目中无人!”
田福通有些不安的带着众人往马场中的一处马厩走去,那里养着这个马场新到的几匹好马。
刘宏一到那马厩后,一眼就看重了一匹骏马,大步走上前去拍了拍那马的颈部,“不错,这马真不错,一看就是良种配出来的。”
田福通笑道:“刘爷真有眼光,这是西域高昌国的上等好马,与突厥播拖湖的马配出来的,健壮而有耐力,属于品质上上等的好马!”
田福通一说起马来,便有些滔滔不绝了。
刘宏哈哈一笑,“好,这匹马我要了,你开个价吧!”
田福通豪爽的道:“刘爷要的话尽管牵走就是!”
刘宏也不客气,便要伸手去牵着缰绳。
但这时,葛东却道:“慢着,田老板,我刚巧也看上这匹马,你说该怎么办啊?”
田福通脸露为难之色的道:“这个……这个……我们这的好马有许多,葛公子要不换另外一匹?”
大冬天的,葛东手上仍拿着把折扇轻轻的摇着,他这时“啪”的将折扇合上,盯着田福通道:“其他的,就算是千里马,我也没兴趣,你不是一直想要我们楼烦郡天牧马场的五年经营权吗?只要这马卖给我,我就让我爹给你经营权。”
葛东说完后,脸露得意的看了看刘宏与李隐,他就不信他给出了那么一个诱人的条件,田福通这见利忘义的家伙,还会不乖乖的将那匹马给他。
彭滨等人也是一脸戏谑的看着李隐与刘宏,心中想到,这下终于可以稍微的出口恶气了,还是葛少有手段。
田福通听后确实一阵心动,但最后还是摇了摇头,“葛公子,真是对不住了,你还是选另外一匹马吧!”
“你……”葛东听了田福通的话后,顿时脸色变得铁青,一时间气得说不出话来了。
刘宏将那匹马牵出了马厩,翻身上马,看着葛东等人道:“一群毛蛋子,在这里瞎搅和什么?”说着一挥马鞭,疾驰而出,遛马去了。
葛东指着田福通的鼻子道:“田老头,有你的,你以后别想再在楼烦郡做生意了!”
田福通露着笑脸道:“葛少爷说笑了,只要楼烦郡还是我们大隋的管辖,怎会不让我做生意呢?”
葛东冷哼一声,又狠狠的瞪了一眼全程在看马的李隐,拂袖而去了,彭滨等人也跟着葛东离开了。
田福通毫不在意的向李隐道:“郎将大人,您看中了那匹马?”
李隐看了许久,并没有中意的,正要开口说话,忽然听得后边的槽头有马嘶叫。
李隐举目望去,见是一匹羸瘦黄骠马,虽身高八尺,却毛长筋露,不十分雄壮,而且身上长满了癞子,丑陋不堪。
按理说在这里的都是这个马场中的好马才对,怎么出现这样的一匹马?
“这是怎么回事?”田福通有些生气的向一位马场负责人责问道。
第九十章 李隐的坐骑
马场负责人一脸无奈的道:“回老爷,这是匹倔马,刚从漠北买来的正要分马厩的时候,它自己却挣脱缰绳,跑到这里来了,拖都拖不走,没得办法,这才让它在这里住下了。”
田福通道:“叫人宰了吧!”
那位负责人答应了一声,正要去叫人宰马,李隐却将他叫住了,“这马为什么这般瘦?”
那人道:“一言难尽,这马是漠北马商贩卖到此的,那马商养了三月有余,每日上足料喂养,无奈只是落膘不起,这谁还肯要它?那马商急着离开这里,我便应了三十两马价给他。此马我又在这里养了两个月,总是这样羸弱,已是准备再过几日将它当普通牲口宰了。”
李隐对田福通道:“这马我要了。”
田福通道:“李郎将莫不是说笑,这里好马这么多,为什么看中这匹瘦马?”
李隐并不解释,田福通只得让人将那瘦马牵了出来,李隐向田福通问马的价钱,田福通连称不要钱。
李隐却一脸严肃的道:“我李某做事,向来最讲究公道,你是马商,我来买马,怎能不要钱?”
田福通见李隐的神情不像作假,只好说了一个最低的成本价,李隐并刘宏那马的价格一起付了。
随后,田福通领着李隐到了此处的客厅中,正式谈起正事来。
一番商谈后,李隐答应降低田氏马商进出雁门关时,所需要交的赋税,并予以一定的保护,而田福通则答应长期为李隐的军队供应马匹。
这是双赢的事情,田福通与李隐又不是不斤斤计较的人,所以很快就将事情谈妥了。
那匹瘦马似乎有些灵性,许是知道李隐救了它一命,当李隐去牵那匹瘦马的时候,它竟纵声欢嘶,伸头过来在李隐腿上挨挨擦擦,甚是亲热。
刘宏撇嘴道:“你看人的本事不错,比如一眼就知道我是有大才能的,但你相马的本事,可就差得多了。”
李隐没说什么,牵着瘦马走出了马场,走远之后,李隐解开了瘦马身上的缰绳,拍了拍马背,“你自己走吧,不要再回来这里了,不然就要被人宰了。”
刘宏这才知道,露之所以从田福通手上要来这匹瘦马,原来是为了避免这瘦马被人宰掉,他心中一阵困惑:“这家伙到底是一个怎么样的人?前些日子杀起人来毫不手软,这时又能对一匹毫不相干的畜生,行仁慈之心。”
李隐骑着自己来这里时的马,往雁门而去,但没走一会,却听得背后传来马蹄声响,转头一看,竟是自己刚放走的那匹瘦马跟了过来……
那瘦马一直跟着李隐回到了军营中,李隐也没赶它走,让人好生照料。
照看马的人,因为得了李隐的吩咐,便用最上等的马料来喂养瘦马,不到半个月,那马竟变得十分肥润,且健壮而峥嵘,步履如飞,李隐、刘宏再见这马时,都感到诧异无比。
原来,这黄骠马其实血统十分尊贵,对吃的十分挑剔,一般的马料都不怎么入得了他的口,故而其他人养的时候才会变得那么的瘦。
而来到雁门关后,伙食水平大幅度的提高了,这才又恢复了本来的英姿,只是身上还是有一些癞子,影响了它的美观。
这匹黄骠马,就是这样成了随李隐南征北战多年的坐骑。
太原郡,盂县县衙。
盂县县令陶方这时正一脸微笑的向李隐道:“鹰扬郎将大人,您来找下官所谓何事啊?”
李隐道:“那天我路过盂县的时候,见到有几个县兵,刚巧的是,我认得他们是流放到此处的矿工……”
陶方的额头处,已出现了不少的冷汗,颤颤道:“郎……郎将大人,您可……可否高抬贵手?”
杨玄感之乱后,整个河东地区也开始不安定了,盂县也是盗贼四起,原本的县兵个个贪生怕死,根本保卫不了盂县,有一次盗贼甚至都嚣张的扬言要攻打盂县了,陶方没办法,最后在县尉的建议下,弄了两百个流放的矿工进县兵。
这些矿工原本就是隋朝最精锐的关中府兵,作战经验十分丰富,有了两百个加入后,盂县顿时安稳了许多。
陶方一开始也是怕被人发现,但过去许久了,一直安然无恙,这才放下心来,万没想到却被李隐给发现了,所以立马就心慌了。
李隐盯着陶方道:“陶县令你可能不知道,这三万矿工可是我为陛下求情,才流放到这里的。”
陶方暗道一声:“这也太巧了吧!难道是天要灭我?”
李隐又道:“陶县令不必紧张,你只要答应我两件事,这事我就当没看见。”
陶方连忙问:“郎将大人要我答应什么事?别说是两件,就是二十件我也答应。”
李隐道:“一,你需改善那些矿工的生活条件,住的吃的都要尽量提升到最好,并且减少他们的工作量。”
陶方一口答应道:“郎将大人放心,这点我可以做到。”
李隐点了点头,“第二,我需要带走其中的两千五百人,以补充我部人数的不足。”
“这……”陶方一阵迟疑,觉得李隐一下子要太多人了,不好对上级解释,不过最后还是咬牙道:“行吧,这我也答应看。”
李隐满意的道:“陶县令果然是识趣之人,你我现在都犯下了同一种罪行,你也不怕我会揭穿你了吧!”
陶方抹去额头的冷汗,“郎将大人以后还有什么用得着我的,尽管开口。”
李隐道:“一定,一定。”
随后,盂县矿工住处发生了“瘟疫”,但在县令大人的积极救治下,很快稳住了病情,只死了两千五百人……
从盂县的矿工中将人弄走后,李隐很快带人离开了盂县。
剩余的那些矿工,他是迟早会全部让他们重新成为军人的,但现在还不是时候,真要将人全部弄走,别的不说,粮食就是一个很大的问题。
当李隐带着军容整肃的两千五百人返回到雁门关的时候,时间已不知不觉进入了大业十年的正月。
隋朝经过过去的一年,现在已是已是满目疮痍,进入新的一年后,又会变得怎样呢?
第九十一章草原商队
大业十年正月初五。
马车轱辘轱辘的在积雪上移动着,这是一支出了雁门关后继续北上的庞大行商队伍。
虽然已是正月,但天气依旧还是很冷,这些行商此时出关北上,其实是冒了很大的风险的,万一天气反常,再遇上个暴风雪或其他恶劣天气,商品会损失严重事小,生命都有可能不保。
曾经有无数个人数众多的商队,怀揣着赚取大钱的美梦,在这个时节出关北上,从此音信全无,生不见人,死不见尸。
然而,虽然风险极大,但正月里就出发北上的商队,每年都是络绎不绝。
李隐这时也在这支商队的偏后位置,骑着已是高大神骏的黄骠马,慢慢悠悠的向前走着。
李隐此行北上,并没有带其他人,一人一马一把刀,除此之外再无别物。
他之所以随商队北上,是为了了解位于北方草原的这个强大对手。
当李隐做出这个决定的时候,无论是周安、黄君汉,还是张亮、刘宏等人,都是一致的反对的,大家都说,想要了解北方这个对手,派傅鹰等人去打听情报就行了,何必亲自前去?
李隐自然是有着他的理由。
北方草原上的突厥人,无论是眼前或是将来很长一段时间,都将会是河东地区乃至整个中原王朝的生死大敌,但是李隐自己对这个大敌的了解,一直都是来自旁人的只言片语,了解得不太多。
一般的敌人,确实派些精明的探子去调查就行了,但对于突厥这个强大的敌人,李隐觉得还是有必要亲自去深入了解一番的,毕竟从他人口中得来的情报,永远也不及自己亲自体察而来的深刻。
更何况雁门郡大事已定,接下来的两个月应该会相对平静,所以李隐考虑再三,这才动身北上的。
这支大商队其实是由好几家人数不等的商家组成的,还有一些是单独一人行商的,不过有一个威望最高人充当头人,对商队进行统一指挥。
现在商队的头人叫赵朗,五十岁左右,为人沉稳,不苟言笑,总是警惕的盯着四周的环境,据说他自十三四岁起,就开始出关走商,经验可谓是丰富之极。
赵朗自四十岁开始当商队头人以来,很少有过大的差错,跟着他的人赚到钱了,自然都对他信服。做头人的,想要让让人心服口服的办法一直都只有一点,那就是能带大家伙赚钱。
出关走商风险高,但回报也大。
茶叶、布匹、陶器等东西草原上的人都奇缺,只要找对了部落,卖个好价钱不成问题,而草原上的人,又有许多品质上好的兽皮等物,买进的价格低廉,但转手在中原卖出时,价格相当不菲。
所以,运气好的话,一趟出关回来,是能让普通人翻身的。这便是这条充满危险的道路,这么吸引人的唯一原因。
赵朗的马车位于商队中间,商队的马车都是没有顶棚的,除了坐人外,空地都装满的货物。
这时,赵朗身边的一个中年汉子看了看远处的李隐,问道:“赵老哥,那人是谁啊,这么从未见过?”
赵朗道:“我也不知道,我只知道他是田福通田老爷介绍来的,似乎来头不小,田老爷叫我好生看顾,不得怠慢了。”
中年汉子道:“竟然是田大老爷介绍的,那身份的确不一般啊!”
这时已近中午,商队的护卫长许铠忽然骑马来的赵朗身边,低声道:“赵爷,咱似乎被‘狼’给盯上了。”许铠说着伸手指向西南方。
赵朗转头望去,见到西南方的远处,有四五骑人马远远的跟着商队而行。
许铠所说的狼并非真狼,而是马匪,不过盯上商队的马匪,跟盯上猎物的狼也没多大区别。
赵朗道:“这么跟了我们多久了?”
许铠脸带忧色的道:“有一个多时辰了,中间换了几次人,应该是盯上咱了。”
赵朗嗯了一声,“去加强戒备吧,我们人多装备好,没有那支马匪敢硬碰的。”
许铠应声而去了。
商队总共有九百多行商,另有四百五十人护卫,这些护卫都是职业性质的,常年护商北上,经验足,且每人都配了精巧的弓弩等物,装备精良,完全无惧这附近的马匪。
然而,商队又心了一日后,赵朗的眉头却慢慢的紧皱起来,因为他发现了那些“狼”似乎有些不同寻常。
现在吊在商队后头的人马,已有三十多骑,按赵朗以往的经验,这些派来跟踪商队的人马,一般都是四五骑的。
“难道这是对方人手很足?但几时出现了这么一支大马匪?”赵朗心中一阵狐疑。
夜幕将近的时候,护卫长许铠指挥着人马安营扎寨,出了雁门关后,只要没遇到草原部落,商队每晚过宿的时候,都是要搭建营寨的,当然,因人手的缘故,搭建的营寨自然是不能与军队相比,是十分简易的。
天完全暗下来时,众人都在默默的吃着干粮充饥。
忽然,周围马蹄声四起!
众人抬头看去,见到不远处火把明亮,一大队人马朝商队营寨冲来,粗略估计,只怕有不低于两千骑。
“敌袭!全队戒备!”许铠大喊一声,指挥着训练有素的护卫把守寨门,准备与来敌战斗。
不过这些马匪只远远的射了几箭,便退了回去,正当许铠与众人都大松一口气的时候,这些马匪又再次发起了冲锋,如此再三,弄得许铠等人一惊一乍的,商队中有心脏不好的,被这马匪的来回刺激之下都不由的晕了过去。
“大家不要上当了,这些马匪是想要扰乱我们的心神!”人群中忽然有人大声喊道。
赵朗、许铠等人向说话那人看去,只见那人骑着匹神骏黄骠马,正是商队中的那个身份神秘者。
李隐纵马来到赵朗身边,“赵头人,我猜这些马匪是不想伤亡过大,所以不敢强攻,这才用此疲兵之策来干扰我们的。”
赵朗道:“那你说我们现在该如何?”
第九十二章 马匪来袭
李隐道:“现在我们应该让非战斗的人尽量塞住耳朵,该做什么,就做什么,不要受到马匪的干扰,而战斗的人则敌人进攻前轮番守卫,以保持精力!”
赵朗听后,点了点头,立即将李隐的建议吩咐了下去,营寨很快便安定下来。
马匪并没有打算立即进攻,在看到冲锋干扰没再起作用后,便又在四周鬼哭狼嚎了半夜,这才消停下来。
翌日清晨,那些马匪依旧没有离去,赵朗派了个胆大的人,作为使者前去与马匪商谈,看能不能让商队交些路费,来让马匪放他们过路。
但是没过多久,那个胆大之人的头颅,便被马匪当做足球一般踢到了营寨附近,赵朗心中一沉,知道事情是完全没有回转的余地了。
正在赵朗苦思退敌良策的时候,那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