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第三帝国-第5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可恶啊!当时自己拍着胸脯说愿意自杀谢罪,那当然不是真心的,有谁愿意自杀的?谁不热爱自己的生命?

    希姆莱的脸色惨白,他已经知道,自己再也没有翻盘的可能。

    “希姆莱,你这个蠢货!”希特勒果然大发雷霆。

    今天的事,自己也差点成了蠢货,给一个婊子去主持婚礼!如果不是被自己当场揭穿了的话,那这件事,说不定要隐瞒一辈子了!

    “噗通,”在这个危急关头,希姆莱居然下跪了,他跪在了希特勒的面前,向希特勒哀求道:“元首,我对帝国是有功劳的,当初,在啤酒馆,我就追随在您的身后,请再给我一次机会吧!”

    这是希姆莱唯一能做的了,他知道,希特勒是个恋旧情的人,这是希姆莱唯一能打出来的感情牌了。

    “希姆莱,你当初是有功劳的,但是,你现在的工作,不断出现疏漏,你根本就不适合在这个职位。”希特勒叹了口气,说道。

    希特勒不放心了,在情报系统中,是需要一个相当精明的人的,在以前对犹太人的方面上,希特勒很满意希姆莱的工作态度,但是,却对他的工作能力不放心!

    现在的希特勒,就是这样的想法,他没有想过要真的让希姆莱自杀,但是,希姆莱,肯定不能再主持现在的情报工作了!

    “希姆莱,你还是去主持集中营的工作吧,帝国的情报系统,需要有新的人来掌控。”希特勒说道:“你现在可以走了,回去之后,好好地反思自己。”

    希姆莱的脸色,稍稍放松了一下,他最后看了希特勒一眼,用眼角的余光来望了望希瑞克,站起来,走了出去。

    “情报机构,是我们最重要的部门。”希特勒说道:“必须要有能力足够的人来担任,希瑞克,你愿意吗?”

    一直以来,希特勒对希瑞克都是相当满意的,希瑞克的一切,都仿佛是和希特勒一个模子拓出来的一样,希特勒可以在希瑞克的身上看到自己,而且,更重要的,就是每一个任务,希瑞克都完成得非常漂亮!

    所以,希特勒很希望希瑞克承担起情报系统的任务来。

    希瑞克摇摇头:“元首,军队和情报系统,应该是相互分离的,互不影响的两个部门才行,我不能兼任,这样对帝国不利。”

    希瑞克的话,是正中要害的,因为情报系统在很多时候,都是要监视军队的,比如,像勃洛姆堡,就该由情报系统监视才对,可惜,希姆莱做不好这一切。

    如果情报系统和军队首脑是一个人的话,那随时都可以架空元首!

    希特勒点点头,他对希瑞克的这点是最欣赏的,那就是,希瑞克从来都不在乎他自己的利益,希瑞克的每一个出发点,都是帝国的角度!

    “那希瑞克,你觉得谁最合适?”希特勒问道。

    “我倒是有一个人选。”希瑞克说道:“莱因哈特…特里斯坦…欧根…海德里希,他虽然现在才三十多岁,已经有了很多的情报经验,不论是到国外暗杀,还是刺探情报,在西班牙,莱因哈特都干得非常漂亮,把不听话的弗朗哥干掉,换上和我们更加友好的莫拉将军,就是他的功劳。”

    希特勒眼前一亮:“好,那就让莱因哈特来做情报系统的负责人。”

    “元首,我还有一个建议。”希瑞克说道:“现在,我们的情报系统比较分散,最好将我们的情报系统都整合到一起来,将我们的安全部门、安全警察与秘密警察组织整并成为新的国家安全总局,这样可以发挥出最大的效能来。”

    整合起来,现有的太分散,无法充分利用资源,这样,当然也就能够将所有的情报系统都抓牢固!

    “希瑞克,你的提议很有道理。”希特勒同意了希瑞克的意见。

    随着莱因哈特成为了情报系统的负责人,德意志帝国,才真正地让那些试图反叛帝国的人颤抖起来!

    而在这场斗争中,勃洛姆堡成了牺牲品,他是希特勒对外扩张的绊脚石,必须要搬走!而勃洛姆堡的副手陆军总司令弗里奇,就是莱因哈特在上台之后,第一个要搞臭的人。

    而另一个失意者,就是希姆莱,这位在历史上位高权重的奸雄,善于钻营的投机主义者,在帝国的黄昏甚至打算坑希特勒一把的家伙,当然不会有好结果!

    从元首府里面出来,希姆莱感觉到神情恍惚,他打开了自己的领口,解开了领带。

    副官请他上车,他也只是摇了摇头,现在,他的心情很乱,他需要在外面走一走,清净一下。

    希姆莱绝对不愚蠢,这几次的事件中,阴谋的味道太浓厚了,背后的导演者,就是希瑞克!

    真是可惜啊,自己早就发现了希瑞克是自己前进道路上的绊脚石,可惜,在美国的时候,居然让他给逃脱了!

    希瑞克不死,自己就不会再有出头之日!去了集中营,肯定还会有陷阱在等着自己!

    对,想法干掉他!这次,不能再犹豫了!

    “滴,滴!”就在这时,身后,传来了汽车的鸣笛声,但是,希姆莱恍惚之中,居然没有听到!

第二百三十三章 大客机

    “真是不幸啊,必须要严惩交通肇事的凶手!”得到了希姆莱被撞身亡的消息的时候,希瑞克正坐在自己的汽车上,他向着身边的格拉夫说道:“女司机,马路杀手啊,帝国的交通法规一定要完善,要经过严格的考试,颁发了驾照,才能够让司机上路开车。”

    希姆莱是被一名女司机撞死的,这名女司机把油门当做了刹车,将希姆莱顶到了墙上,墙头被撞烂了!这辆甲壳虫汽车,居然仅仅是保险杠变形,看来保时捷博士的这款国民车相当结实!

    当时,希姆莱的副官,是打算上前相救的,结果,也被撞成了重伤!

    同时,这次意外事故,也暴露出来了帝国在交通管理方面的欠缺,随着国民车的普及,必须要有驾校,训练合格了还要考试,才能够上路行驶,警惕马路杀手,尤其是女司机!

    希瑞克感叹了一番,一旁的格拉夫也附和地说道:“是啊,必须要警惕女司机,太可怕了!”

    两人对视一笑,车子,继续向前方行驶。很快,就来到了一家新开设的公司,容克…修斯飞机公司。

    这是容克公司和修斯公司,双方各持百分之五十的股份,投入资金,开设的一家新的飞机公司,这架公司的项目,就是生产远程的跨越洲际的大型客机!

    当初,在数年前,希瑞克的美国之行,成功地说动了年轻的飞行家霍华德,霍华德的兴趣,从竞速飞机上转移了过来,开始认真地研究其大型客机来。

    之后,修斯公司在德国投资,采用了和德国的飞机公司联合的方式,霍华德相中了容克飞机公司,这家公司有着运输机的生产和设计经验。

    而现在,他们的项目,就是跨越大洋的洲际客机,被命名为大西洋一号客机。

    这种客机,就是为了横跨大洋的!

    在出发去西班牙之前,希瑞克就听说这种飞机已经进行了首飞,但是当时希瑞克并没有时间,而现在,忙里偷闲,希瑞克决定去看看,听说,已经马上要完成定型,即将进入生产阶段了!

    “希瑞克,见到你真高兴!”到了工厂的门口,得知了希瑞克的到来,年轻的冒险家霍华德,就已经兴致勃勃地等待在那里了。

    作为富二代,霍华德就从来没有过发愁的事,脸上永远是乐呵呵的,而现在,事业的成功,让霍华德更是整天都在微笑。

    “希瑞克将军您好,我是埃巴斯。”另一名前来迎接的,是容克公司的总设计师埃巴斯,他也参与了这款客机的研发。

    “走,我们去看看客机。”希瑞克说道。

    飞机公司,都是有跑道的,这样,当飞机制造好了之后,直接就能起飞到该去的地方,现在,在这家新成立的公司的跑道上,一架大型的客机,正在阳光下闪闪发光。

    这是一个庞然大物!

    看到这架飞机,希瑞克就想起了历史上的b…29,简直和这款飞机的大小差不多!

    其实,b…29虽然到了二战中期才开始发挥作用,但是,其实已经从34年就开始研发了,而现在,这些技术大致都已经成熟。

    上单翼,前三点起落架,宽大的平直机翼上,装备了四台发动机。

    “我们现在的项目,能够完成定型,全靠这些宝马公司提供的发动机!”霍华德说道。

    任何的飞机,都是需要先进的发动机的,b…29在试飞的时候,频频地出现发动机的起火,还是因为发动机不过关。

    而现在,宝马的这款气冷发动机,已经用在了fw190上,同时,也提供给了霍华德的竞速飞机,以及现在的大型客机。

    “现在,这些发动机,每台都能稳定提供1800马力的动力,足以让我们这款客机在万米高空以500公里的时速进行巡航。”霍华德骄傲地说道:“现在,第一条从美国到德国的航线,正准备开辟出来。”

    霍华德是个大金主,当初希瑞克提到了宝马公司的1500马力的风冷发动机的时候,霍华德就相当感兴趣,援助了大笔的资金,这些资金最终让发动机成熟了,给了fw190装备,同时,继续发展的后续型号,已经提高到了1800马力。

    万米高空?等等!希瑞克突然想到了什么:“我们这款发动机,高空问题解决了?”

    活塞发动机,都是需要吸入空气才能燃烧的,而在高空,空气稀薄,想要吸入足够的空气,就需要有增压机,而德国,受限制于燃油标号低和缺乏耐热合金,一直没有搞出先进的二级增压器来,所以,德国战机的高空性能不行,到了二战后期,也就不可避免地落伍了。

    但是现在,已经有了能飞到万米高空的客机,这就说明,增压器的问题解决了?

    埃巴斯点点头:“是的,我们的这款发动机,已经装备了先进的二级增压器,通过从劳斯莱斯公司挖过来的工程师,加上美国方面提供的先进的合金,我们解决了增压器的问题,相比飞机的增压器,我们在客舱增压的方面,才算是遇到了真正的难题。”

    为何要在万米高空飞行?高空空气稀薄,就意味着阻力小,可以节约燃料,达到更远的航程,对民航客机来说,意味着成本降低,而对于轰炸机来说,意味着更加难以被拦截!

    埃巴斯心中是清楚的,一旦其了战争,这款客机,随时都会被改造成为轰炸机,甚至,就在这款客机研制的过程中,他们已经开始准备了有关运输机和轰炸机的变形了。

    而对万米高空的飞行来说,客舱增压,才是一个大问题。

    如果看后世的二战资料的话,可以看到,当飞机飞到一定高度的时候,飞行员就得使用氧气面罩了,就是因为座舱不增压,氧气不够了,如果不用氧气面罩,那随时都会因为缺氧而昏阙。

    战斗机,轰炸机的飞行员还能接受,如果让每一名客机的乘客都使用氧气面罩的话,人人和猪嘴头一样,这种客机,就很少有人乘坐了!

第二百三十四章 重型战略轰炸机

    “这也是我的提议。”霍华德骄傲地说道:“在飞机的前中后,设计三个全封闭的增压座舱,靠着压气机鼓入空气,来达到和地面相同的压力,方便飞机在高空飞行。同时,也可以区分不同的价位。”

    这是一架大型的客机!随着霍华德的介绍,希瑞克蹬上了客机,可以看到,前面是最豪华的,里面甚至铺设了地毯,侧面都是全皮的包围,简直就是最奢华的装修!

    按照霍华德的说法,这前面的空间,是给有钱人准备的豪华套舱,中间和后面的舱段,分别是商业舱和经济舱,其中,经济舱是最寒酸的,比如座椅都是普通的木制而已,上面连个垫子都没有,同时,也相当密集。

    以现在的技术,建造一个大的增压舱在不切实际的,所以,霍华德把飞机分成了三段。

    希瑞克点点头:“霍华德,今天真高兴,我看到了我们的理想更近了一步,以后,从美洲到欧洲,再也不需要半个月以上的时间了。”

    “今天进行最后一次试飞,检验只剩下两台发动机的飞行效率,怎么样,您愿意上来一起体验吗?”霍华德向希瑞克问道。

    四台发动机,可以让飞机有充足的动力,而一旦其中的发动机出现故障,剩余的,也要能支撑接下来的飞行才行。

    霍华德指了指前面的驾驶舱,这架飞机制造出来之后,霍华德一直就充当试飞员,他喜欢飞行。

    希瑞克摇摇头:“对不起,我恐高。”

    希瑞克可没有这个时间。这种飞机的试飞,一次就是好几个小时。

    “那我就要起飞了。”霍华德很高兴,他目送几个人下去,前面的四人驾驶的机组,也已经准备妥当,同时,还额外上来了两名发动机工程师。

    巨大的客机,四台发动机一次启动,在轰鸣中,向着跑道滑跑,几乎到了跑道的尽头,才拉起来,向着天空飞行。

    希瑞克目送着这架飞机离开,在他的眼里,这架飞机,就仿佛是一架轰炸机,随时都可以飞过大洋,去炸美国一样。

    “希瑞克将军,我可以给您汇报一下我们的轰炸机和运输机的研制情况。”来到了埃巴斯的办公室,埃巴斯拿出了一些图纸,给希瑞克展示。

    以这款客机为原型,轰炸机和运输机,都在稳步展开,其中,运输机的进展最快,只要把客舱改成货舱就行。

    而轰炸机,需要准备的就多了,比如需要加装各种炮塔,构成齐全的火力网,比如要有先进的导航和轰炸设备,要给炸弹舱进行额外的加固。

    “我们的这种飞机,能完成到美国的往返吗?”希瑞克问道。

    埃巴斯摇摇头:“现在,这款客机的航程是六千公里,刚刚够单程而已。”

    往返美国,可不是那么容易的,单程的距离是五千公里左右,而只要看二战时期的一些轰炸机的数据,航程超过六千公里,就是绝对的重型战略轰炸机了。

    想要往返,那航程就需要过万!

    在二战中,德国一直重视俯冲轰炸机,一个是思想问题,另一个是资源问题,而现在,这两个问题,都在被希瑞克解决掉。

    由于受到希特勒的绝对信任,希瑞克很容易把自己的思想推广开,同时资源方面,有了充足的资金,德国的战争储备,已经比历史上好很多了。

    剩下的,就是技术问题了。

    和霍华德联合研制客机,只要飞单程就行了,过分地追求往返,没有任何的作用,毕竟飞过去,降落了,就可以加油。

    “改为轰炸机之后,我们可以去掉增压座舱这些额外的重量,同时,我们还可以采用我们的机翼油箱等先进技术,增加载油量,我们估计,携带十吨炸弹的情况下,最多可以达到七千公里的航程,再远就不够了。”埃巴斯说道。

    希瑞克点点头,刻意地要求这种大航程,是没有必要的,至少,这款轰炸机出来,以后在进攻英国的时候,就会有一种利器!到英国的距离近,就可以携带更多的炸弹!

    至于轰炸美国,那是以后的事了,二战能不能走到那一步,还不一定呢。

    “如果我们想要提高航程的话,或许,有一个新的技术可以使用。”埃巴斯说道:“就是空中加油,我们起飞两架这种大型轰炸机,一架装载炸弹,一架装载燃油,当飞到大西洋中部的时候,携带燃油的飞机,给携带炸弹的飞机进行空中加油,这样,就能大大地提高航程。”

    空中加油!这项技术,在后世都是高难度的,那是因为喷气机的速度快,而现在,这种方式,早就出现过了。

    早在1917年,俄罗斯海军飞行员亚历山大…塞维尔斯基就提出空中加油的设想。

    1923年,美国陆军航空队的l…h…史密斯上尉利用软管加油技术为一架dh…4b型飞机加油,创造了持续留空飞行6小时38分的记录,这是航空史上第一次真正意义的空中加油。

    1929年,通过空中加油,美国的c…2a飞机创造了留空飞行一个星期的壮举。

    所以,虽然这种早期的加油技术复杂,难以推广发展,但是至少是可以的。

    “这项技术,可以推广。”希瑞克说道:“现在,我们就可以展开实验。”

    如果真的能搞出简单有效的方案来,的确是作战力量的倍增器,那些短腿的bf109,就可以轻松地飞到伦敦上空了。

    希瑞克只是简单地做出指示而已,毕竟,现在他在装备部只是挂名的而已,他的事务很多,这次回德国,除了看看大飞机之外,还有一件事,是希瑞克最关注的。

    小口径的中间威力步枪弹的选型问题,经过反复的对比试验,黑内尔公司已经拿出了最后的意见,这个意见,就需要有人来拍板了。

    希瑞克的德国之行,是相当的紧张的,同时,希瑞克也很放心,希姆莱出事之后,希瑞克终于放下了一块心病,短时间内,不会有人来找自己的麻烦了,也不用担心身后的黑手了。

第二百三十五章 斯大林身边的叛徒

    “希瑞克,这次叫你过来,是有一个紧急情况。”匆匆地回到了柏林,希特勒向希瑞克说道:“莱因哈特,你给希瑞克将军介绍一下。”

    成为了帝国的情报系统的负责人,莱因哈特很快就融入到了工作之中,现在,莱因哈特就发现了特殊情况,向希特勒做了汇报,正好希瑞克还在国内,就将希瑞克叫来一起商议。

    “是这样的,我们在苏联的情报人员,发现了苏联高层正在进行一次商讨,就是针对我们上次在西班牙的闪电战的行动,讨论是否要像我们一样,将坦克集中使用,组成机械化的军团。”莱因哈特说道。

    当初,党卫军第一装甲师到西班牙去,就是为了验证这种战术,说明这种战术是正确的,堵住那些因循守旧的容克军官的嘴,继续发展己方的装甲师。

    但是同时,这场出彩的战斗,也被其他国家知道了,苏联业正好处于改革的关键时期,苏联也在商议之中,这种战术,是否是正确的?

    苏联国土辽阔,资源丰富,如果苏联树立了这样的观点,那苏联的军队,也将会发展成为一支可怕的力量!

    希特勒的雄心之中,当然是包括苏联的版图的!苏联军队的壮大,当然是不符合希特勒的利益的。

    莱因哈特走马上任之后,就在短时间内让情报系统焕然一新,收集情报的效率大大提高,而现在,更是将其中最重要的情报,提供给了希特勒。

    希瑞克点点头:“是的,我们是为了验证自己的战术,同时,我们也不能让其他国家,把我们的这个宝贵的战术学去了,所以,我们要误导他们。”

    对此,希瑞克早就有所准备。

    “虽然我们的战术取得了成果,但是,我们的后勤补给承受了相当大的压力,所以,这种战术的限制性很大,同时,国际纵队也集中使用了坦克,结果他们的坦克在山地被全歼了。”希瑞克说道。

    就找几个本来反对集中使用坦克的军官们,撰写一些心得,发表一些论文,讨论下集中使用坦克的利弊,发表到军事杂志上,这就够了。

    “英国,是最保守的国家,他们肯定会否定集中使用坦克,法国,现在国内政局不稳,他们的总统,在位都没有超过一年的,所以,主要的问题,还是苏联。”希瑞克继续分析道:“苏联可能会深受启发,然后集中使用,所以,我们必须要让苏联人放弃这个想法。”

    最重要的,就是苏联的问题!听着希瑞克的话,所有人都睁大了眼睛,他们就知道希瑞克是有办法的。

    “在苏联,推崇进行机械化的,主要是图哈切夫斯基元帅,这个人的头脑很精明,看到了我们这种战术的前进,在苏联那样的大平原里,推进起来太快了,所以,我们想要阻止苏联进行这种尝试,那就要干掉图哈切夫斯基。”

    希瑞克顿了顿,继续说道:“现在,苏联正在进行大清洗,就让我们不小心泄露一些小秘密,比如图哈切夫斯基元帅和我们的关系很好,让贝利亚亲手揪出斯大林身边的这个叛徒吧!”

    “明白了。”莱因哈特回答得很干脆:“图哈切夫斯基元帅就是站在我们这边的。”

    “希瑞克,你的计划真不错。”希特勒向希瑞克投来赞许的目光,希瑞克的意见,和希特勒的简直不谋而合!

    希瑞克的目光,投向了遥远的东方,那里,一场大清洗计划,正在执行得如火如荼。

    对于苏联这种国家来说,领导人必须要时刻地让所有人团结在自己的身边,确定自己的绝对权威,如果有人对自己有意见怎么办?当然要无情地消灭掉!

    大清洗,就是在这种情况下开始的,在斯大林的眼里,认为党内出现了反叛他的势力,想要将他推翻下台去,所以,斯大林干脆先动手,把对他有意见的人,统统地枪毙了。

    就这么简单。

    这次大清洗,是从34年开始的,以谢尔盖…基洛夫被刺杀为起点,据说在34年的**上,基洛夫才是万众瞩目的领导人的候选人,不过很快,基洛夫就被枪杀了。

    然后,斯大林修改宪法,掀起了追查凶手的行动,大批的犯人被逮捕,被审查,被枪毙!

    而贝利亚,就是斯大林手下的一把刀,坚定地执行斯大林的命令,看谁不顺眼就说谁是敌人,就杀掉他!

    这次大清洗,让斯大林掌握了绝对的权力,所有不支持他的,都被杀掉了。

    不过现在,斯大林的手,还没有伸到军队中,这次的大清洗,就还是没有进行彻底,所以,必须要给斯大林一个机会啊!

    斯大林,该感谢己方的。

    遥远的莫斯科。

    街头上,行人都在行色匆匆地走着,偶尔有警笛的声音,这种时候,他们就会露出迷茫的神色来,这些天来,类似的事件太多了,他们都已经麻木了。

    一直相处了几十年的老邻居,说不定都会突然就变成***分子。

    只要不降临到自己的头上就行!

    克里姆林宫。

    端着一个大烟斗,斯大林深深地吸了一口,然后,听着自己身边的助手的话。

    “我们所有的和德国的协议,都是在图哈切夫斯基的倡导下实行的,通过这些协议,德国人以低廉的价格,掠夺了我们大量的矿石资源,出售给我们低档的战舰,现在,我们更是出口了两年的矿石,连运输的铁路都修建好了,德国人也没有给我们建造我们需要的航母。”

    拉夫连季…巴夫洛维奇…贝利亚,格鲁吉亚人,和斯大林是同乡,戴着一副眼镜,看起来永远都是文质彬彬,和蔼可亲的样子,但是,只有知道他的人,才知道在那个平和的外表下面,隐藏的是一个刀子心。

    他可以一边和你吃饭,一边举起他的屠刀来,他,就是斯大林手下最趁手的那把刀,只要是斯大林认为有问题的人,他就会毫不犹豫的下手。

    他对斯大林忠心耿耿,可以说,哪怕斯大林说他老爹有问题,贝利亚也绝对会毫不迟疑地举起枪来,对着他的亲爹开枪。

    现在,贝利亚在汇报的,是一件更重大的事,有关苏维埃元帅,图哈切夫斯基的叛变的案件。

第二百三十六章 图哈切夫斯基案

    图哈切夫斯基,是俄国旧贵族出身,之后信仰了布尔什维克,在苏俄内战期间,更是因为出色的表现而受列宁赏识,成为最能干的集团军司令之一,他被认为是红军中最富才华的高级军事将领之一,有“红军拿破仑”之称号。

    在战后,图哈切夫斯基一手主持了红军的现代化的建设,大纵深的战略,就是他提出来的,红军的各方面的装备,都归属他管辖,权力重大。

    同时,在1935年他同布琼尼、伏罗希洛夫等4名高级将领一起首批接受了苏联元帅的头衔,可以说,是最早的苏维埃的元帅之一。

    职位至高,可以说已经到了红军的顶峰,而这样的一名元帅,叛变苏维埃,是会给全军,带来巨大的震动的。

    所以,接到了这个消息之后,斯大林没有立刻拍板,而是听贝利亚不断地叙述。

    这昔年来,苏联在和德国紧密协作,毕竟,一战之后,苏联和德国的地位差不多,因为布尔什维克的上台而受到了西方的敌视和封锁。

    曾经很多的事,其实都是斯大林拍板的,比如说和德国合作,通过出口矿石来换取一艘航母。

    但是现在,这些项目,看起来都是不明智的,只能有一个原因,图哈切夫斯基,已经背叛了苏维埃,秘密投靠了德国,所以,他才会出卖苏维埃的利益!

    而且,图哈切夫斯基完全是有条件和有冬季的。

    早在1922年苏德签订“拉巴洛条约”后,苏德开始互派军官去上军事训练课,图哈切夫斯基这样的第一流的军事家当时也被派往德国。

    毕竟,德国虽然战败,却有多年的底蕴,而当时图哈切夫斯基在柏林军事学院,有一个同事,当时两人关系密切,而现在,这个同事,已经是德国将军。

    图哈切夫斯基一直在和这名将军联系,试图推翻图哈切夫斯基!

    双方联系的信件,被贝利亚经过各种努力,终于弄到了手,现在,这封信就在斯大林的手里。

    证据,已经有了,这些年来的各种蛛丝马迹,也都有了,但是,图哈切夫斯基是否真的背叛了苏维埃,还需要斯大林的一句话!

    图哈切夫斯基,真的想推翻斯大林吗?这点,其实连贝利亚也都不相信,图哈切夫斯基这几年,一直都是对德国保持警惕的,德国的军队规模不断扩大,动员能力强,图哈切夫斯基甚至已经隐隐地把德国列成了威胁。

    这些证据,说是就是,说不是就不是。

    但是,他深知,现在的肃反,依旧还不到位,在军队中,还有大量的人员对斯大林不是绝对的忠诚!

    这是一次好机会,一次整肃军队的机会!图哈切夫斯基和德国私通,阴谋颠覆苏维埃政权,所以,必须要将肃反工作,扩大到整个军队中去。

    以图哈切夫斯基为首的,亚基尔、乌博列维奇、科尔克、埃德曼、费尔德曼、普里马科夫、普特纳这些人,都可以算到托洛茨基一派中去!

    这次肃反,肃反的是什么?当然是反对斯大林的一伙人,其中的重点就是托派!

    托洛茨基是和列宁同一时代的革命家,在苏维埃国内,两人是紧密团结协作的,哪怕是列宁去世,也希望托洛茨基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