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第三帝国-第360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不可能,从欧洲过去了那么多的物理专家的,说不定,美国人已经开始搞了。

    哪怕是不让自己去参观,只是和那些专家们聊天,肯定也会有很大的收获的,对苏维埃的核物理研究,是有很大的帮助的。

    “好,那明天就有一趟飞机,你可以和费卢罗奥夫一起去美国。”约费说道。

    在海上的通道断了之后,美国也不是没有其他方面的帮助的,比如,一些美国的远程运输机,就开始把物资运往莫斯科,只不过是杯水车薪。

    而在返程的时候,几乎就是空载了,带着几名科学家,那简直是太轻松了。

    “老师,您不去看看吗?”库尔恰托夫不由得问道,他对自己的老师是非常尊重的,作为苏联科学界的元老,在那场可怕的政治运动中,约费保护了很多像他一样的学生。

    “不了,我已经老了,还是留在苏维埃的大地上比较好。”约费说道:“未来,是属于你们这些年轻人的啊。”

    约费的眼光,看得更远,自己的学生,应该在更广阔的领域里大有作为,如果有可能的话,他们也可以给苏维埃复仇。

    至于自己,还是留在这里比较好。

    ……

    莫斯科,郊区,狙击手学校。

    学校最近正在进行改造,原本学校在郊区,主要都是以原野为主,狙击手的训练中,如何伪装自己,也是在野外进行伪装。

    而现在,学校里新添了一些建筑,破碎的工事,楼房的残骸,此时,这些建筑看起来很平静,没有人知道,在建筑物的某个角落里,会有可怕的狙击手出现。

    此时,在前面的空地上,一名女教官拿着喇叭,扯开了嗓子:“左边三号窗户,后面的,滚出来!”

    听到了她的话,那个原本平静的地方,顿时就有一个人站了起来,抱着自己的步枪,嘴角上带着别扭的表情,向着她而来。

    这也是个女战士。

    “尼娜,告诉过你很多次,在选择狙击阵地的时候,要综合各种条件,比如风向,昨天你在那个位置,躲藏得很好,但是今天就不行了,因为今天风向变了,你背后的碎尘埃,会让你咳嗽的!”

    尼娜…洛伯科夫斯卡娅抬起头,看着眼前的教官,充满了尊敬:“是的,教官,我以后一定会注意的。”

    女教官看着尼娜,点点头:“好,那就再去藏好,这次不要让我找出来!”

    她对尼娜很满意,是自己手下的最出色的学员了,同时,战斗意志也是最强。

    尼娜…洛伯科夫斯卡娅,本来是一个很可爱的文静的女孩,但是,当半个月前,她得知自己的父亲,机枪手阿列克谢…洛伯科夫斯基在俄罗斯西南部城市沃罗涅日的战斗中不幸牺牲之后,就决定参军了。

    由于在大学的时候就学习过射击,所以她在报名参军之后,就被分配到这里的女子狙击手学校来了。

    在这里,遇到了她崇拜的狙击教官,她最崇拜的前线英雄。

    “柳德米拉同志,上级的命令。”就在这时,她的教官身边,一名士兵匆匆而来。

    上级的命令?柳德米拉教官带着疑惑,打开了命令。

    柳德米拉已经接到了斯大林的命令,她的狙击手主要训练城市作战,为保卫莫斯科而贡献自己的力量,而现在,又会是什么命令?

第一千五百六十一章 赫鲁晓夫的安排

    当柳德米拉打开命令的时候,顿时就楞了一下。

    去美国?

    当初最开始的时候,柳德米拉离开敖德萨,就是有出访美国的打算的,介绍一下发生在苏联战场上轰轰烈烈的战斗故事,讲述苏维埃可歌可泣的战斗经历,同时宣传一下苏联必胜的决心,这样才好拉赞助啊。

    要是苏联都没信心了,美国人怎么会支援?

    但是计划赶不上变化,最终柳德米拉没有成行,在伤好之后,柳德米拉就进入了这座女子狙击手学校,为训练苏维埃的女狙击手而奋斗。

    打到现在,其实苏联已经开始显示出兵源不足的窘状来了,苏联不仅仅有女狙击手,还有女飞行员,女坦克手,作为响当当的老毛子,男人不够的时候,就得女人上!

    尤其是现在,眼看德国人就要打到莫斯科来了,己方正在为保卫莫斯科,巷战做准备,在这个时候,柳德米拉居然会接到了这样的命令?

    美国人的邀请是广泛的,如果只邀请科学界的人士,那就有些黄鼠狼给鸡拜年的意思了,所以,他们各方面都进行了邀请。

    去不去是苏联人的事,邀请不邀请,那就是美国人的事了,现在,美国人也邀请了著名的战斗女英雄,巾帼不让须眉的柳德米拉。

    “我不去。”柳德米拉只看了一眼,就把命令扔给了传令兵:“回去告诉朱可夫,想要去美国的话,他自己去就好了,这个时候,别想把我调走。”

    朱可夫负责莫斯科保卫战,所有的军队都接受他的指挥,这个命令就是朱可夫签发的。

    也只有柳德米拉敢直接这样说,斯大林同志都对柳德米拉亲自接见,柳德米拉可不害怕朱可夫。

    也不看看什么时候,自己这条生命,那是要献给苏维埃的,如果莫斯科失守,自己也就把生命留在这里好了,去什么美国!

    类似的情况,在各处上演,军人以服从命令为天职,现在他们哪怕就是抗令,也要战斗下去!没有人愿意离开莫斯科,这里是他们的首都,他们已经无路可退。

    接到了一个个的消息,斯大林也在感慨:“这里是我们的首都,我们将与莫斯科共存亡,你们也不要劝我,我是绝对不会离开莫斯科的。”

    斯大林再次重申了自己这个观点,哪怕是朱可夫也不行,谁都不能让斯大林离开莫斯科!

    “是的。”莫洛托夫说道:“但是,这大批的人员去美国,还是需要有一个带队的人去。”

    最好有个领头的,听到这话,斯大林望着莫洛托夫:“要不你去一趟?”

    斯大林说的是漫不经心,莫洛托夫却听到了其中的森然杀气,斯大林都不走,谁能当逃兵?

    “不,我是不会去的,但是,我们这里有一封报告,赫鲁晓夫同志想要带队。”莫洛托夫说道。

    赫鲁晓夫,在苏维埃的高层,也算是个几起几落的人了,哪怕是暂时失利,也会靠着不要脸的精神,重新回到权利中枢来。

    而在基辅,打了败仗之后,和铁木辛哥一起向东退,继续组织抗战。

    当初巴甫洛夫打败仗,吃了枪子,但是基辅的败仗,并不能算到铁木辛哥和赫鲁晓夫头上,当德国人的中路军大举南下之后,不论是谁指挥,都会打败仗。

    要说负责,应该斯大林负责才对,如果当初他听了朱可夫的建议,将基辅的军队撤退到莫斯科来,那上百万的军队,会把莫斯科守卫成铜墙铁壁,坚持到冬天没问题,哪里会像现在这样,为一个地方守卫队的调动都绞尽脑汁

    赫鲁晓夫也算是拼了老命,够坚持得长久了,看他的这份表现,也的确可以给他安排个轻松的差事了。

    让他带队,去美国,这也可以发挥赫鲁晓夫的特长,毕竟他也是个政治老手了,出访经验丰富,让他签下军令状,带出去多少人,再把多少人带回来,少一个都不行。

    想到这里,斯大林几乎就要点头了,而就在这时,一份电报的到来,就仿佛是一个晴天霹雳,震惊了在场的所有人。

    “斯大林格勒,即将遭遇危险,今天早晨,土耳其的军队,已经出现在顿河附近。”

    土耳其的军队,该死的土耳其!

    斯大林是相当愤怒的,他的拳头都握起来了,这个墙头草,现在居然敢来找己方的麻烦了!

    当初,德国人靠着巴库油田为诱饵,诱使土耳其加入了对苏联的战争,但是,土耳其人打了半天,什么好处都没得到,被波斯捡便宜了,占领了巴库。

    土耳其人啥都没捞到,当然不愿意,这个时候,德国人又发话了,可以继续向北打,打下来的土地,都是土耳其的啊!

    于是,土耳其继续卯足了劲,向着北方的苏联领土进发,居然翻过了高加索山脉,挺进到了顿河,离斯大林格勒,几乎就剩下不到一百公里了。

    这当然也是因为苏维埃兵力实在是紧张,当巴库油田被占领之后,这里的主力部队在亚美尼亚被消灭,其实已经是相当空虚了。

    土耳其人一路翻山越岭,跑来斯大林格勒了。

    坐落在伏尔加河流域的斯大林格勒,也是苏维埃一座重要的工业城市,比如斯大林格勒的拖拉机厂,就在源源不断地生产着主战坦克,现在,斯大林格勒居然面临了土耳其人的威胁。

    本来以为德国人主力对付莫斯科,苏维埃国土的其他地方暂时是安全的,谁能想到居然出现了该死的土耳其人!

    “绝对不能让土耳其人玷污我们的城市!”朱可夫立刻表示了自己的观点。

    其他的城市还好说,斯大林格勒,那是以伟大领袖命名的城市啊!怎能被一群土耳其人给玷污了?

    “对,命令斯大林格勒的驻军,死守城市。”斯大林说道:“绝对不能让土耳其人给占领了。”

    没有多余的部队了,莫斯科这边还紧张呢,斯大林说完这话,突然就再次想到了一个人:“命令赫鲁晓夫,去斯大林格勒,作为政治委员,进行督战,谁作战不利,可以当场击毙!”

第一千五百六十二章 不能贸然使用温压弹

    如果没有赫鲁晓夫的报告,说不定斯大林还想不起他来,他老老实实地在哈尔科夫一带呆着就行了,结果,本来想出去一趟,散散心,躲避一下风险,谁能想到,这下风险反而更大了。

    斯大林格勒,一座以伟大领袖斯大林命名的城市,现在,正在被土耳其人蹂躏,而赫鲁晓夫,不得不作为政委前往斯大林格勒,只要有任何不积极抵抗的行为,都会被他就地正法。

    这下,他都没有铁木辛哥可以依靠了,他能靠的只有自己。

    德国,狼穴。

    虽然行动的时间上超过了当初的预期,但是整个形势,依旧是有利于德国的,希瑞克最担心的重蹈历史的覆辙的现象,看来是不会出现了。

    毕竟,历史上主要是打到后来,进入苏联冬季了,而现在,才刚刚是夏季而已,三路大军,已经开始包围莫斯科了。

    “苏联人已经将大部分的非军队撤出莫斯科,包括各国的使馆也都陆续撤离。”舍尔纳说道:“希瑞克元首,莫斯科还剩下上百万的抵抗的军队,如果我们按照正常的打法,一点点地推进过去,和苏联人展开巷战,这样的话,我们会有很大的损失。”

    每一名士兵的生命都是宝贵的,不该浪费在残酷的巷战中,希瑞克一直都是这样想的,而现在,舍尔纳的提议,也是出于这个原因。

    “也就是说,我们的温压弹,该再次派上用场了。”库尔特对此也是表示赞成:“如果莫斯科守军不投降,我们就使用温压弹,就像是彼得堡那样,把莫斯科直接夷为平地!”

    既然有快速结束战斗的武器,那为何不用?

    但是,希瑞克却是持保守态度的:“温压弹是我们到了不得已的时候才使用的,如果对莫斯科使用温压弹,恐怕会引起连锁的反应。我们必须要有充足的借口才行。”

    苏联人是疯狂的,希瑞克也在担心战争失控。

    失控什么?

    到现在为止,一直都在打常规战争,而作为一个大国,苏联当然是有化学武器和生物武器的,在历史上,一战就是残酷的毒气战。

    后来,人们都已经意识到,毒气战是把双刃剑,对敌我双方都没有任何好处,所以才不会无顾忌地使用。

    包括连德国第一任的元首希特勒,那也是在一战的毒气战中瞎了一段时间,差点就永久失明了。

    而现在,情况已经不同了,苏联眼看就要被灭国了,莫斯科就要被打下来了,这种时候,如果没有任何顾忌地继续使用温压弹,那说不定,急红眼的老毛子,就要使用毒气弹了。

    大不了同归于尽,这就是老毛子的思维,他们一直都是很可怕的。

    如果要使用,那必须要有充足的理由,让老毛子无话可说才行。

    这就是希瑞克现在的想法。

    “调动我们的多拉大炮,以及我们的重型坦克营,还有各种火炮,我们还是按照常规的战术来打。”希瑞克说道:“拆房子,遇到什么拆什么,直至把所有的房子都拆成平地。”

    说完,希瑞克顿了顿:“如果苏联人敢首先使用化学武器和生物武器来对付我们的话,我们再使用温压弹。”

    这次,希瑞克反而更加慎重了。

    因为这是莫斯科,是苏联人的首都,几乎所有的苏联人,都会对莫斯科怀有深刻的感情,他可以把彼得堡毁了,却不能直接将莫斯科摧毁了。

    否则,仇恨的种子会在苏联人的心里种下,结束这场东方大地上的战斗之后,大大小小的抵抗会层出不穷。

    现在,不仅仅是战斗了,还有其他方面要考虑,比如舆论。

    通过卡廷森林的惨案,让全世界意识到苏联人的邪恶,他们居然敢主动制造大屠杀事件,对苏联政府失望,让苏联人知道,原来他们头顶上的这个斯大林政权是如此的不人道,如此的残暴。

    大清洗,大屠杀,还有不允许投降的命令等等,一件件,都能够丑化斯大林政府,让人民知道,一个新政府正在呼之欲出,是绝对人性的政府。

    直接摧毁莫斯科,不符合今后的政治安排。

    巷战的残酷,是因为各种建筑物内躲藏的可怕的狙击手,所以,遇到什么建筑,就拆掉它,德国有的是炮弹,哪怕发射几十万吨的炮弹,也要把莫斯科变成平地!

    “希瑞克元首,我们在冰岛建造的远程导弹发射阵地,已经竣工,二十个发射阵地已经就位。”就在这时,党卫军中将汉斯…卡姆勒,兴奋地跑来向希瑞克报告:“我们的14号部队,随时都能对美国本土进行打击!”

    14号部队,就是德国最神秘的弹道弹道部队,而卡姆勒,是这个导弹部队的总司令。

    当征服了冰岛之后,根据和冰岛签署的协议,德国开始在冰岛修建自己的基地,除了远程航空兵基地和海军基地之外,更是秘密修建了一个弹道导弹发射阵地。

    在没有征服冰岛之前,德国最靠西的就算是英国领土了,而从英国到美国,有六千公里的距离,而从冰岛,这个距离就会被缩减到四千公里。

    冰岛的纬度更高,在高纬度地区里面飞行,距离就会更短。同时,想要攻击美国,是向西飞才行,地球是向东转的,纬度越高,地球自转的影响就越小。

    冰岛的弹道导弹阵地,是最好的选择。

    现在,阵地已经竣工了。

    “既然竣工了,那就开始吧。”希瑞克说道:“每天晚上,进行一次发射,主要目标,美国东海岸的造船厂,工业基地!”

    德国一直都没有腾出手来真正地攻击美国,出动远程轰炸机并不合适,随着美国航空技术的不断进步,轰炸机再去会面临危险,高度已经不再是制胜法宝了。

    宝贵的战略轰炸机,是要留到真正攻打美国的时候使用的,现在只是骚扰,用弹道导弹来最合适。

    眼睁睁地看着美国海军暴兵?那当然不行!

第一千五百六十三章 V…4改进型飞弹

    造船厂,只能分布在沿海才行,美国人是不可能像苏联那样把工业向内地转移的,至少造船工业就不行,更好的是,现在美国人的一大溜的新的航母,舾装的舾装,造船体的造船体,还没有完全入役,正是打的最好机会。

    冰岛。

    虽然已经是夏季,冰岛的气候依旧是清凉的,最高不会超过20度,正是最合适的天气。

    同时,冰岛由于位于高纬度地带,在夏季,那白天会非常漫长,而夜晚相当短暂。

    在冰岛首都,雷克雅未克的西部,一百公里处,一座平台的山坳之间的平地上,此时,正处于忙碌之中。

    这里是固定发射阵地。

    以前的v…2飞弹,长度只是十米级别的,可以轻松地被拖车拖着前进,随时竖起来打,但是,随着导弹的长度不断增加,再进行机动发射就会面临很多的麻烦了。

    现在在德国本土,正在使用鼠式坦克的底盘进行改造,作为机动发射的底盘,与此同时,多个也开始建筑地面固定发射阵地。

    所谓固定发射阵地,那就是不能移动的,同时,为了避免敌人的打击,这些固定发射阵地,都是发射井的形式。

    平时,井盖闭合之后,根本就看不出什么来,同时,这井盖也可以扛大当量的炸弹的袭击,也就是说,如果美国人悍然出动轰炸机,甚至使用舰炮抵近射击的时候,这些发射阵地也能抵抗住。

    同时,两边的山峰上都部署着防空高炮阵地,美国人想要轰炸,没那么容易。

    飞机的轰炸,必须要首先进入轰炸航路,瞄准目标,直线飞行,现在这里是个盆地,他们进入之后,根本就找不到目标,等到发现目标,就已经飞过了。

    这里是最好的发射阵地了。

    当建造为发射井的方式之后,面临的问题就更多了,最大的就是发射时候的燃气如何排放,要设计复杂的导流装置才行。

    德国的工程师们,克服了种种问题,在不到一个月的时间里,就在这里建造出来了二十个地下发射井,绝对是进展迅速了。

    同时,就在发射阵地的旁边,还建造起来了一个掩映在森林中的总装车间,从帝国运输来的导弹零件,在总装车间里面被组装起来,运到这边的发射井里面发射,绝对是高效的了。

    在初期投产之后,只要零件供应充足,他们一天就可以生产出二十枚导弹来。

    正好供应导弹的连续发射。

    此时,在发射阵地的一角,木制的指挥室内,冰岛导弹基地负责人瓦尔德…多恩伯格上校大声地下达命令:“注意,两个小时准备,目标,诺福克,纽波特纽斯造船厂。北纬:36°54‘西经:76°18‘。”

    多恩伯格上校也是v…2飞弹早期建立时候的军方人物,当时他还只是一个小小的上尉而已,而现在,他已经成长为统领一座基地的导弹部队长官,同时,他手下的飞弹,也都已经是最新的v…4改进型。

    v…4导弹刚刚在前不久才完成了试射,当时第一枚的实弹,就对准了敖德萨,炸苏联人个人翻马仰。

    v…4飞弹是德国最新的导弹了,相比以前的v…2,最大的区别就是二级火箭,同时,几乎使用的都是成熟的技术,一级火箭是三台v…2火箭发动机并联的形势,二级火箭是单台v…2的发动机,所以进展很迅速,只要能克服二级火箭空中分离的难关,那就算是成功了,同时电子计算机的应用,让这款导弹的设计大为简单,优化弹道。

    即使如此,也才能打到两千五百公里的射程而已,想要打到美国,本来是不够的。

    这种时候,希瑞克又提出了简单有效的办法,那就是,减少弹头重量,增加燃料箱,从而增加射程。

    在后世,伊拉克就是这么搞的,伊拉克只有飞毛腿导弹,根本就打不到以色列和沙特首都利雅得去,当时,伊拉克用了很简单的办法,三弹并两弹,射程翻一番,通过把一枚飞毛腿导弹拆开,把燃料箱给另外两枚导弹使用,从而增加了射程。

    同时,把弹头重量减轻到只有190千克,成功地把射程只有三百公里的飞毛腿,变成了射程六百公里的侯赛因导弹。

    在现在情况下,研制全新的导弹,更大推力的发动机,那都需要有条不紊地进行,绝对不是一时半会儿能解决的。

    所以,也只有从v…4上继续想办法,增加燃料箱,减轻弹头重量,由于已经有了先进的电子计算机,改进设计,进行计算机模拟,都很顺利,当把弹头由一吨变成五百千克,同时增加了五米多长的导弹弹体,重新优化弹道,这款导弹的最大射程,达到了五千公里。

    可以威胁到美国西海岸的主要城市了,现在,该是它发威的时候了。

    得到了命令之后,基地里面的导弹兵,立刻就紧张地准备起来。

    这批导弹,是昨天才从生产线上下来,然后进入地下发射井的,现在,在地下发射井内,戴上了防毒面具的官兵,开始进入了最初的发射程序,给导弹加注燃料。

    当成为发射井的方式之后,加注燃料就更简单了。偏二甲肼是有剧毒的,硝酸有强烈的腐蚀性,加注燃料是发射环节中最危险的,同时也是不可逆的,一旦加注完成,导弹就必须要打出去。

    严格按照规程办事,是保证安全的前提。

    与此同时,在指挥室的旁边,一台大型的机器,开始发出了嗡嗡的响声,当它工作的时候,连一旁的指示灯都变暗了。

    想要进行任何的攻击,都要计算射击诸元,在舰炮等等的攻击中,只要射击指挥仪就行了,不断地调整,最终运气好就能命中。

    但是,到了弹道导弹发射,就不行了,几百公里之外,根本就看不到,就需要复杂的弹道计算,在以前,只能采用机械式的射击指挥仪,误差很大。

    现在就不同了。

    当德国的第一台计算机被制造出来之后,技术人员们当然没有止步不前,第一台,只是一个起点而已。

第一千五百六十四章 壮美的发射场景

    第一台的德国计算机,同时也是全世界的第一台,依旧使用了纸带来进行输入输出数据的方式,这种方式导致了效率低下,结果,希瑞克提出来了新的方式,设计一个固化的编译器,用助记符来代替机器指令,就这样,大大地增加了操作效率。

    输入设备,也就换成了键盘,可以进行快速地输入。

    同时,第一台制造出来之后,以第一台为模本,德国开始了第一次建造计算机的高峰,很多地方都需要用到它,布劳恩研究火箭要用,梅塞施米特博士研究喷气机要用,核武器机构要用。

    这里的导弹发射基地能够分配到一台,那也是希瑞克专门指示之后的。

    此时,操作人员的手快速地按动到键盘上,输入一条条的指令,巨大的计算机开始进入高速运转之中,计算射击诸元。

    短程导弹的射击,只有几百公里,以地球为坐标系就行了,但是,发射中程导弹就不同了,失之毫厘谬以千里,必须要考虑到地球自转,考虑发射场地的风速等各种情况。从高纬度向低纬度发射,还要考虑到纬度不同线速度的不同。

    这种时候,靠机械的计算器是绝对不够用的,只有这种电子计算机才行。

    就在电子计算机计算射击诸元的同时,发射阵地上,发射前的准备工作正在紧张有效地进行之中。

    燃料加注完毕,进行密封检测,弹载的各个部分系统进入自检,陀螺准备启动,燃料泵开始排空气,一切都在正常进行着,严谨的德国人在进行这些实验的时候,都是相当的认真的。

    “计算机已经完成弹道解算。”就在这时,庞大的计算机系统嗡嗡的声音消失了,一条条的指令,出现在终端的屏幕上。

    “分配到各个发射井,装订到导弹系统内。”

    时间在一点点地过去,此时,已经是冰岛的晚上十一点,冰岛的夜晚,才算是慢慢地来临了。

    太阳滑落到了西边的海平面上,但是很快,它就会再次从东方升起,虽然不如北极圈内的绝对的极昼,真正的黑夜也不会超过两个小时,而且也不是全黑,总是一股灰蒙蒙的感觉而已。

    所有的准备工作,都已经完成了。

    “1号发射井就绪。”

    “2号发射井就绪。”

    当第20号发射井完成报告之后,多恩伯格上校看着墙上的钟表,十一点十五分。

    “发射开始!”多恩伯格上校说道:“让美国人的大地颤抖吧,让他们知道,在我们14号部队面前,任何城市都是不设防的!”

    发射开始!

    随着多恩伯格上校的命令,一名名的发射手,将自己的手狠狠地按动到了操作台上的发射按钮上。

    1号发射井。

    三台圆锥形的发动机喷口,突然冒出了一股股的白气,这是硝酸在迅速气化,接着,燃料泵的涡轮声中,偏二甲肼被喷入了火箭发动机的燃烧室内,迅速燃烧起来。

    炽热的气流,从尾部的喷口冒出,顺着导流槽,迅速地向着外部排泄,整个发射井都被一股白烟笼罩住。

    在白烟中,发射井开始有规则地晃动起来,越来越剧烈,如同蛟龙出水一样,一枚乳白色的v…4改进型的导弹,从发射井中蹿了出来。

    当它离开发射井的时候,速度还不够快,甚至无法脱离开这股白烟,在白烟中冉冉上升,就如同是仙子一般。

    接着,它的速度就开始越来越快,拨开了白烟,向着上面飞行,它的尾部,冒出炽热的火光,在火光的外面,则是灰色的烟尘,迅速地向外扩散,越来越宽大,就仿佛是一条气柱,随着向上升腾。

    就仿佛是地球进入工业时代之后,那一个个的大烟囱。

    不仅仅有一个烟柱。

    二十个发射井,几乎是一起发射的,一枚枚的导弹,都拖着一股灰色的烟柱升腾起来,烟柱迅速地扩散,下面宽,上面窄,随着火箭的爬升,烟柱在不断地拉长。

    这幅景象,看起来无比的壮丽。

    此时,夕阳正将最后一缕阳光洒在地平线上,由于四周山脉的阻挡,发射场地已经暗了下来,在每一个人的眼里,看到的都只有那巨大的一根根的烟柱。

    “好美!”

    如果弹头上携带的是核武器的话,这种导弹的发射,那就是世界末日的景象了,而现在,弹头上携带的都是常规战斗部而已。

    没有人目睹到这一切,只有在这里服役的14号部队的官兵们,他们看着自己放飞的导弹飞出,心中是无比喜悦的。

    “清理发射井,八个小时后,下一枚导弹装填。”多恩伯格上校继续下达了命令,他们没有时间拖延。

    此时,那些发射出去的导弹,已经迅速爬升,很快就超过了音速,继续爬升。

    基地山顶上的一座大型雷达,在进行密切监测着,一枚枚的导弹扔掉了燃烧完毕的下面级,分离之后,上面级继续点火,加速。

    当它出大气层的时候,速度已经超过了10马赫,接着,在天空中划过了一条优美的弧线,开始转向了西南方向。

    当火箭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