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第三帝国-第26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比如现在,高炮兵在飞快地摇动高低机,同时脑袋也在跟着向上移动,他们的头仰了起来,一直仰望到了天空。
刺眼的阳光,照射到他们的眼睛里,该死,什么都看不到了。
不管在什么时候,什么样的战斗,利用阳光都是一个最好的方式,现在的角度上,斯图卡正好掩映在了阳光之中。
当炮手们用手挡着阳光,勉强看清的时候,只见到一个黑乎乎的东西,已经飞下来了,它并不是飞机,对方已经投掷下来了炸弹。
再接着,他们就看到了那个黑乎乎的东西尾部拖着的火舌,这还是一枚火箭助推炸弹,是德国人专门的攻击大型军舰的利器!
这种炸弹,已经多次建立功勋了,而到现在为止,水面舰艇根本就没有有效的方式来对付它,最好的办法,只能是在对方的俯冲轰炸机到来之前就拦截住。
刚刚接着阳光的掩护,佛朗茨投掷下了炸弹,他没有时间看炸弹攻击的战果,就快速地拉起来了,在拉杆的同时,向右方躲避,省得被对方打中了自己的机腹。
而在他的座舱后面的机枪手,则完整地欣赏到了整个过程。
他看到的是投掷下去炸弹的尾焰,火箭助推炸弹的攻击是相当迅猛的,以至于下面的马拉号,根本就没有机会躲避。
马拉号也没有办法躲避,它正航行在喀琅施塔得狭窄的水道上,如果它来个左满舵或者右满舵,肯定就撞到两边的防御堡垒上了。
它只能继续加速,然后希望自己的高炮能够把这些讨厌的飞机揍下来。
没有用。
那枚火箭助推炸弹,以相当高的速度,从它的尾部4号炮塔的位置上,扎了进去。
马拉号有四座三联装的305毫米的主炮,全部分布在轴线上,前后各两座,主炮的炮塔拥有254毫米的装甲,但是这是炮塔的侧面装甲,毕竟在战列舰兴起的时代,对战列舰威胁最大的是对方的大炮,是侧面的打击。
而顶部的装甲,就只有127毫米了,对于一枚一吨重的火箭助推炸弹来说,这层厚度,和纸一样薄。
轻松地撕开了炮塔顶部的装甲,炸弹继续向里面飞,把沿途的一切砸得烂七八糟,直至砸到了炮塔底座上转圈的炮弹上。
任何的舰炮布局都是相同的,上面是大炮,下面在炮弹,305毫米的舰炮炮弹,发生殉爆起来,绝对是相当有威力的。
“轰!”当巨大的爆炸声传来的时候,整个马拉号战列舰,都在剧烈地颤动之中,就仿佛是战马在死亡前那种绝望的嘶鸣一样,此时的马拉号战列舰,发出来的这个颤动,似乎就在预示着什么。
爆炸的声音顺着船体的钢铁,传到了每一个舱室,新兵们脸色惨白,老兵们已经反应过来了,跑,赶紧跑!
老兵拔腿就向上面跑,不想被淹死,那至少要跑到甲板上去吧。
舰桥内,彼得舰长从侧面的玻璃里面探出头来,只能看到后面浓烟滚滚。
“快,损管报告。”彼得大声地喊道,就在他对着话筒刚刚说完之后,感觉到了自己的脚底,已经开始倾斜了。
从天空中看,当爆炸发生的时候,炽热的火焰从炮塔部位冒出来,三联装的上千吨的炮塔被掀开了,爆炸的气浪,瞬间就撕开了周围的一切。
从这个位置,满载排水量三万五千吨的战舰断开了,大火没有燃烧起来,汹涌的海水就灌了进来,这个爆炸断裂的位置,迅速地向下沉,前面的船首翘了起来。
一枚炮弹,就干掉了马拉号,并不是苏联海军不努力,而是这种武器上的差距,让苏联海军没有取胜的机会。
当得知斯图卡干掉了马拉号的时候,在后方担任教官的鲁德尔,特意给自己的学员放了一天假,在训练基地举行了热闹的庆祝晚会。似乎他也有预感,如果不是他被强制调动到后方的话,击沉马拉号应该是他的战果才对。
第一千一百六十三章 水下爆炸
在这个时代,只有希瑞克最先意识到了舰载机航空兵的威力,大力地发展航母力量,发展了各种对抗战列舰的战术和武器,这种重达一吨的火箭助推炸弹,更是对战列舰量身定做的克星。
俯冲轰炸,保证了足够的精度,而一吨的炸弹,又保证了威力,这个时代的所有战列舰,都只注重侧舷装甲,而忽略了顶部装甲。
更可悲的是,他们甚至没有意识到高炮的重要性。
德国海军在经过希瑞克主导的一次空军攻击行动后,对这一切有了深刻的认识,德国建造的战舰,防空火力是相当强大的,128毫米和88毫米的高炮负责远距离防空,密密麻麻的40毫米的博福斯高炮,负责近程防空,这种连发的速射炮,是对方最可怕的威胁。
但是苏联海军没有。
他们的三万吨级的战舰,只有6门高炮和8门高射机枪,火力简直就是小得可以忽略不计,有很多的射击死角,从死角方向俯冲攻击,成功率是相当高的。
历史上,马拉号就是被斯图卡攻击了之后,导致弹药库殉爆最终无法修复,结果把舰首切下去当岸防炮来用了,这也算是鲁德尔最辉煌的一个经典战例了,而现在,德国海军年轻的航空兵们,已经干掉了红色帝国的一艘战列舰。
在马拉号被攻击的同时,十月革命号也面临着德国轰炸机的俯冲攻击。
十月革命号上,高炮在猛烈地向着天空开火,可惜,还是无法阻止住那些可怕的飞机,一架斯图卡轰炸机准确地找到了对方的射击死角,将自己携带的炸弹扔下来。
“右满舵!”舰长特洛斯基大声地喊道,现在,也不管下面的航道有多窄了,他要先躲避开扔来的炸弹再说。
此时,马拉号已经发生了可怕的殉爆,给了特洛斯基太大的压力。
庞大的舰体向着右侧开始倾斜,此时船速并没有降低,这导致了船体发生可怕的倾斜。
一艘几万吨的战舰,右满舵的时候,是可能倾斜十几度的,对船上的人来说,这一刻心中的感觉难以形容。
所有的人都紧紧地抓住身边的东西,希望不要被甩下去。
舰体内的人还好说,最多就是撞一下,舰体外面的人,就有可能被甩出去了。
比如,在后面甲板侧舷上,一名正在搬运炮弹的倒霉蛋,当船体开始倾斜的时候,他的身体立刻就不稳了,他向右边连着退了好几步,想要稳住自己的身体,但是,最后一步却踩空了。
他发出了一声惨叫,从上面摔了下去,冰冷的海水,瞬间就淹没了他。
他不会游泳。
没有人顾及到这个倒霉蛋,高炮兵紧张地望着天空,看着那枚炸弹拖着火舌,蹿到了己方左边的船舷旁边的海水里,只差一两米!
“轰!”这枚炸弹在海水里爆炸了。
当听到这声爆炸的时候,所有人都惊恐起来,他们的手紧紧地抓住刚刚握着的地方,根本就不敢松开,果然,舰体传来了可怕的震动。
德国人使用的炸弹究竟是什么引信?居然在水里还能引爆,而且,这种在水下引爆的炸弹,带来的危害性一点都不小。
剧烈的爆炸中,海水在气流冲击下,变成了可怕的冲击波,拍打着战列舰的底部,一**的海水中,舰体的底部,出现了一条条的细小的裂纹。
战列舰除了怕俯冲轰炸机之外,同时也害怕鱼雷,这种一战时期的战列舰,只注重船舷装甲而已,不注重水线以下部分,毕竟没有炮弹是从水下打过来的。
所以在二战时候,很多老舰在改装的时候,都增加了水线下的装甲,就是防鱼雷用的。
而现在,这枚炸弹,硬生生地变成了鱼雷,随着水流的拍打,十月革命号的底部,突然间就裂开了一个大洞。
这里是船体中部的一个存放粮食的舱室,这个舱室里,正好有一名伙头兵在搬一袋子的土豆,当空袭突然爆发的时候,他只来得及扔下土豆,然后船体就开始晃动了。
接着,巨大的爆炸声,在整个舱室里面回响,他感觉到自己的耳朵在嘶鸣,什么都听不到了。
跟着,海水就从下面灌了进来。不好,船体破损了!
他站起来,快速地向前跑,十几步之外,就是爬梯了。
海水,从他的后面疯狂地涌进来,他是在和海水赛跑。
和其他的水兵比起来,他的肚子有些肥硕,这让他跑起来有些气喘吁吁,当他开始扶着爬梯向上爬的时候,海水已经没到了他的脚下,后面的蔬菜都飘起来了。
爬,赶紧向上爬!
就在他手脚并用,爬这个只有三米高的爬梯的时候,就听到了上面传来让他恐惧的声音。
“损管,立刻损管,关闭舱室门!”
“不!”伙头兵大声地喊道:“我在下面!”
他继续向上爬,但是,上面的舱盖,却已经关上来了,那个螺旋的开关,正在发出吱吱的声音,被一圈圈地拧紧。
“等等我!”伙头兵喊着,终于爬到了顶部,他用自己的一只手抓着爬梯,另一只手敲打着顶部的舱盖:“我在里面,放我出去!”
脚下,海水正在汹涌地灌上来,他的心中已经开始恐惧起来了。
上面却没有回应。
“咣,咣,咣!”他使劲用手敲着舱门,想要让上面的人打开,但是没有用,上面根本就没有人搭理他。
他开始自己拧舱门,没有用,当从外面关闭了之后,里面是打不开的。
海水,灌到了脚下,他感觉到了海水的冰凉,更加害怕起来,将上面敲得咣咣直响。
“放我上去,你们这些家伙是在谋杀!”
上面,两名脸色苍白的水手,当然听到了下面的敲击声,但是,他们不敢开,海水即将涌上来,他们没有时间了。
是死一个人,海水牺牲一条军舰,这个选择题,答案是很明确的。
海水继续灌上来,灌到了胸部,头部,伙头兵的身体在海水的浸泡下浑身发冷,他在水里憋不住了,一串串地吐着泡泡,同时,冰冷的海水,也进入到他的肺里,他大口地咳嗽着,挣扎着,这个过程并没有多久,他的意识就模糊起来,身体僵硬,陷入了无边的黑暗之中。
第一千一百六十四章 无法投弹
十月革命号虽然躲过了第一枚炸弹,但是它显然是受伤了,船体开始倾斜,速度降低,但是它依旧在坚持。
这艘军舰,承载着苏维埃太多的梦想,看看这个名字就知道了,当年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整个俄国带来了希望,农奴们翻身做主人,伟大的红色帝国,就这样建立起来了。
这艘战列舰,绝对不能沉没!
虽然挨了一枚炸弹,它依旧在坚持着,底部进水的部位被控制住了,船体倾斜,舰长特洛斯基在下达着一个个的命令。
“将燃油都抽到右边去,平衡船体,注意防空。步枪呢?把步枪给我发下去,全部对空射击。”
他的命令刚刚下达完毕,又一架的斯图卡轰炸机,从天空中呼啸着俯冲了下来,起落架上的哨子,在犀利地鸣叫着,发出死神一样的怒吼。
轰炸机飞行员施罗德,目光中充满了镇定。
这次起飞,他们大部分的飞机都携带的是这种一吨重的炸弹,但是他们都是有任务分配的,大型军舰基本上是两枚一个目标。
他的前任没有完成任务,那艘苏联人的战列舰依旧还在航道里,所以,他必须要彻底地炸毁那艘军舰才行。
对方的防空死角实在是太多了,顺着另一个防空死角,施罗德的轰炸机,准确地进入了轰炸航路。
第一枚射偏了,那是因为对方急速进行了转向,而这次,那艘受损的军舰,根本就没有机会再进行机动躲避了,这个活靶子,没有幸存的可能。
斯图卡轰炸机从空中俯冲下来,仅仅是几秒钟的事情,而就在他俯冲的过程中,甲板上,一名名的苏联水手,正蹲在下面,端着手里的莫纳辛甘步枪,向着天空中俯冲下来的飞机开火。
一般来说,军舰上的水手主要是负责操作军舰的,几万吨的军舰,需要的水手岗位是很多的。
但是,在这种防空作战下,很多人员其实是空着的,比如,那些操作鱼雷的水兵,现在几乎就是什么事都不用干,他们刚刚从附近的枪库里面拿到了枪,立刻开始对着天空射击。
其实,在对空作战中,高射机枪都没有太多的用处,至少也得是高射炮,口径还不能太小,这几把老旧的栓动步枪,按说就在用来增加心理安慰的。
“砰,砰!”他们几乎也只能放一枪,手快的,拉动枪栓不瞄准,也就射击第二次而已。
对头顶急速俯冲下来的斯图卡轰炸机来说,根本就没什么用。
尖锐的啸叫,意味着俯冲的速度已经足够了,那条反应迟钝的战列舰,肯定是挡不住第二次的攻击的。
“咚。”就在啸叫中,发动机的轰鸣中,传来了这样一个不合拍的杂音,施罗德皱了下眉头,这声音,很像是自己的飞机被击中了一样。
但是又没啥反应,各种仪表正常,他也没有时间迟疑了。
“投弹!”他喊了一声,同时按动了自己操作杆上的按钮。
接着,机身应该一轻,可以在视野里看到那枚炸弹飞出去的火箭助推的火焰了。但是,现在什么都没有。
该死,施罗德知道情况不妙了。
他没有办法检查,也大致想到了什么,刚刚那个撞击,是被下面的子弹给击中了,说来也凑巧,那枚子弹居然正好命中了炸弹挂架的锁止机构,炸弹扔不掉了。
怎么办?
施罗德猛地把操作杆向后拉到底,想要借助飞机的这个惯性,把炸弹晃下去,但是,飞机虽然晃动了两下,下面还是没有反应。
战列舰上,水兵们喘着粗气,看着那架飞机明明已经进入了轰炸航路,却在俯冲轰炸的最后关头,把飞机给拉起来了,刚刚那架飞机在俯冲的时候,虽然他们用手里的步枪还击了,还是给他们带来了巨大的压力。
而现在,对方终于飞离了,为何没有扔炸弹?
肯定是出现了机械故障,炸弹扔不下来了,所有人都松了一口气。
但是,他们接着发现,那架刚刚拉起来的飞机,再次俯冲了下来!
任何机械,都会出现故障,对于飞机来说也是一样,出发前再精心检查,到了战场上,也会出现各种各样的意外情况,扔不下炸弹来,那也是常见的一种。
但是,这种炸弹却很麻烦。
这几乎是斯图卡轰炸机的最大载弹量了,在航母上,必须要靠弹射器才能把这种飞机弹出去,同时,在降落的时候,炸弹必须扔了之后才能降落,否则轰炸机的起落架根本就承受不住撞击的冲击力。
现在,炸弹扔不掉了,任务无法完成,在尝试了一次无法释放之后,施罗德就做出了决定。
就在斯图卡轰炸机由拉起重新转入俯冲的瞬间,只见轰炸机的后座舱上,嘭的一声,后面的机枪手连同他的座椅,就从飞机里面弹出来了。
望着头顶的那个被弹出来的机枪手,很多人都忘记了开枪,怎么回事?
这个时代,如果飞机被击中,那就必须跳伞了,毫无意外地,飞行员跳伞,是需要打开舱盖,从里面爬出来,然后再跳下去的。
如果高度不够,姿势不对,都会带来严重的后果。同时,老飞行员也不喜欢关闭座舱盖,就是想要跳伞的时候容易。
不过没有人看到会自己弹出来的,这简直超出了他们的预料。
此时,前面座舱内的施罗德,心跳在加速,刚刚的时候,他命令自己后面的机枪手弹射跳伞,离开了飞机,而他,也将去完成一件命中注定的任务,既然无法扔下炸弹,那就和炸弹一起飞过去,带着炸弹,撞击到这艘战列舰上!
他一扭头,看到了天空中的机枪手,已经释放掉了座椅,降落伞撑开,他终于放心了,接着,他推动操作杆,战机重新瞄准了那艘慢吞吞的战列舰上,瞄准具的十字线,压到战列舰的前方的炮塔上。
俯冲,再俯冲,苏联人,准备迎接来自地狱的礼物吧!
第一千一百六十五章 弹射跳伞(加更1)
在波澜壮阔的二战之中,出现了许多可歌可泣的故事,其中,最能显示出英雄气概来的,就要说是苏联人的撞击战术了,不管在什么地方,什么时候,苏联人都敢利用撞击的方式来打击敌人。
相比之下,其他国家的就少多了,至于岛国的那些神风特攻队们,大部分也不是自愿的,不能算是。
而在这个时代里,德国也是有同样的英雄的,比如现在的德国海军飞行员施罗德,他的手推动着操作杆,身体随着轰炸机的俯冲在颤动着,他的视野中,那艘战列舰的轮廓越来越大。
战列舰上,苏联海军的水手们端着枪,向着天空射击,对方灵活地找到了己方防空炮火的射击死角,只有这些栓动步枪才能够着而已。
好运没有再来,那架飞机,勇敢地向着这艘战列舰扑上去。
“施罗德,跳伞,立刻跳伞!”就在这急速俯冲之中,无线电里面传来了佛朗茨焦急的命令。
佛朗茨在扔完了炸弹之后,就爬高盘旋,在对方的军舰的防空高炮的射程之外遥看后续的攻击,等待一起编队返航。
他却看到了己方的一架轰炸机,居然要用撞击战术,顿时就让他相当的着急,在无线电里面喊了起来。
“不要违背希瑞克元首的指示!”佛朗茨的这句话,终于让施罗德清醒过来。
这次战机的确很难得,他很想要有战果,但是出现了机械故障,与其回去的时候跳伞落到海里再被营救,不如在这里壮烈牺牲,这是他此时的想法。
作为海军航空兵的骄傲,让他无法选择前一种的方案。
但是现在,他想起了希瑞克元首的指示。
对德意志来说,勇敢的士兵,是祖国的骄傲,但是,绝对不能盲目,任何一名士兵的生命都是宝贵的,绝对不能平白地消耗掉,尤其是有丰富经验的海军飞行员,更是一笔难得的财富,他们绝对不能进行自杀攻击。
此时,斯图卡还在俯冲下来,施罗德最后调整了一下飞机姿态,接着,用力地拉动两腿之间的拉环,然后并拢双腿。
“嘭!”座椅下面,传来了压缩空气的声音,巨大的气流,推动着整个座椅,离开了座舱。
就在它动作的一瞬间,头顶上的座舱盖被抛掉,整个座椅快速地蹿了出去,这种瞬间的加速度,让人很难承受,身体素质良好的施罗德,都有种要昏阙的感觉。
德国为自己的战机研制的弹射座椅,终于在实战中进行了使用。
早在一战的时候,飞机就已经开始显示出来了自己的独特作用,空战在不断地爆发,同时,为了能够在被击落后幸存下来,各种飞机的飞行员都背着伞包,随时可以跳出来。
但是,随着飞机速度的增加,飞行员爬出座舱跳伞变得日益困难。
尤其是现在,很多飞机的飞行速度都超过了500千米每小时,这种速度下,飞行员必须借助外力才能应急离机逃生。
如果还像以前那样爬出去,那当飞行员出去的瞬间,就会受到迎面而来的强大气流,把身体向后吹,正好就吹到了飞机尾部,然后和垂尾发生亲密接触,哪怕是不把飞行员割成两半,也会让飞行员的脊柱断裂的。
这就促使了弹射座椅的发明。
历史上,1938年,德国人首先试验了以橡皮筋为动力的弹射座椅,但由于动力不够,没有取得成功。后来,他们又试验了以压缩空气为动力的弹射座椅,获得了成功,并于二战时期得到了广泛运用。
同时,英国人也开始了研究,只是他们的研究方向是火箭弹射座椅,在1944年,他们就开始了这项研究。经过大量试验,终于成功制造了世界上第一种火箭弹射座椅。
穿越过来的希瑞克,早就注意到了随着飞机技术的进步带来的飞行员的逃生问题,所以,在他的建议下,德国成立了专门的一家机构,进行弹射座椅的研究。
和历史上几乎一样,他们首先使用橡皮筋作为动力,发现动力不够,根本就无法实现弹射,之后又采用了压缩空气动力,终于取得了不错的效果,到现在为止,这种弹射座椅已经装在了所有的德国战斗机上。
至于火箭动力的弹射座椅,是希瑞克指明的最合适的方案,只可惜难度很大,几年内一直得不到突破,一直到解决了英国问题之后,一群英国技术专家的加入,才算是有了进步。
弹射座椅装备之后,最大的问题是训练,因为座舱内部狭小,如果飞行员没有并拢双腿的话,出去的时候双腿就会被打断了。历史是因为弹射座椅糟糕的可靠性,让很多老飞行员宁可选择把飞机开回去,也不愿意弹射逃生。
而现在,德国飞行员都是经过严格训练的,对弹射逃生的步骤也掌握得相当熟练,并拢双腿之后的施罗德,随着座椅被弹出了自己的飞机。
此时,斯图卡轰炸机离航道里面的战列舰十月革命号,仅仅有不到一百米的距离了,大角度俯冲的斯图卡,几乎就是竖直的,所以,施罗德也几乎是水平方向弹射出来的。
离开了座舱五十米左右,座椅和施罗德自动分离,施罗德快速地拉开自己的降落伞,几乎是刚刚撑展了降落伞之后,他自己就噗通一声,掉进了水里。
如果是在地面上,他的这次弹射绝对是失败的,离地高度太低,角度不合适,都会成为一次悲壮的弹射。
海水是冰冷的,寒冷刺激着他,才让他从刚刚弹射的昏阙中清醒过来,他也看到了让他终身难忘的一幕。
他还是完成了任务。
那架脱离了控制的斯图卡轰炸机,带着机腹下面的炸弹,狠狠地砸到了十月革命号的主炮塔上。
机头的螺旋桨,先和炮塔发生了亲密接触,螺旋桨擦过炮塔,冒出了一股股的火花,接着,螺旋桨就变弯了,后面的发动机,也跟着撞击到了炮塔上。
87号的航空燃油,泼洒到了炮塔上,整个炮塔顿时就燃烧起来,只是这还是个开始而已。
第一千一百六十六章 转移目标(加更2)
巨大的惯性下,斯图卡轰炸机的机头都被拍扁了,在熊熊的烈火中,机腹下面那枚无法脱离的炸弹,终于撞击到了炮塔的装甲上。
火箭助推炸弹,除了让炸弹可以更快地落到军舰上,从而减少军舰机动摆脱的机会之外,更重要的,就是让炸弹可以加速,毕竟战列舰都是带装甲的,速度大了,可以增加穿透的概率,在对方的表面爆炸,和在对方的内部爆炸,这效果是有天壤之别的。
现在没有脱离挂架,炸弹不会解锁,更加不会启动火箭助推装置,所以,它就是一枚普通的炸弹而已,只是这个炸弹有些重。
仅仅炸弹就是一吨,如果连飞机都算上的话,重量已经超过了五吨,这样的炸弹落下来,和战列舰撞击的力度就是相当强的。
在剧烈的撞击下,终于,挂架解开了,炸弹按照刚刚设计好的程序,尾部的火箭发动机点火,炸弹只来得及向前继续开动了一米,就和炮塔发生了亲密接触。
此时,炮塔表面已经开始燃烧,高温让炮塔的装甲变得松软,在这种情况下,一吨重的炸弹,居然毫不费力地砸开了一个大窟窿,从上面掉落进入到炮塔内部。
尾部的火箭助推发动机依旧在点火,整个炸弹就仿佛是一枚火箭,嗖地就钻进去了。
“轰!”巨大的爆炸声中,炮塔被掀飞了,而这个爆炸,很可能会带来更加可怕的后果,弹药库的殉爆,会让它和马拉号一样,几分钟内就沉入到海水里去。
不过它的命运,居然要比马拉号好一些。
随着爆炸声,整个战列舰剧烈地震动起来,下面已经遭受破坏的船底,瞬间又出现了大面积的裂纹,无数的海水灌进来,涌向了各个舱室,同时也覆盖了炮塔底部的弹药仓。
弹药仓里面的发射药,弹头,都被海水浸泡了,根本就无法发生殉爆。
十月革命号的整体,还是完整的,除了炮塔遭到了毁灭性的破坏,让人看起来觉得有些满目苍夷之外,至少没有身首异处。
但是,它是整体在下沉的。
第一枚的炸弹,已经损伤了它的底部,而第二枚的爆炸带来的震动,让他的底部已经无法挽救,海水在不断地通过下面的裂纹涌进来,这条战舰的沉没,只是时间问题。
斯图卡轰炸机的数量不多,他们重点攻击的两条苏联人的战列舰,都已经被报废了,此时,在云层中,还有俯冲轰炸机不断地蹿出来。
这两条战列舰,就是苏联波罗的海舰队的主力舰只了,其余的军舰,排水量都不过万吨,只是一些驱逐舰和护卫舰而已,没有太多的值得攻击的目标。
绕着海域转了一圈,剩余的飞行员们才不情愿地准备找到自己的目标俯冲,准备将自己的炸弹扔到那些小目标上。
就在这时,他们的耳机里面传来了命令:“注意,改变目标,攻击岸上的岸防炮,把其他的军舰留给我们的舰队。”
此时,在远处海天相接的水天一线的地方,已经可以看到一支舰队正在赶到,那是己方的舰队过来了。
把这些小型的军舰,留给己方的战舰去轰击吧,炮弹的成本是很低的,他们要打更有效的目标,就是岸上的那些大炮。
岸防炮是控制海岸的最有效的方式,尤其是像喀琅施塔得这样的水道,两岸的工事群落里,矗立着很多这样的岸防炮。
其中最大的,有四座三联装的305毫米的大炮,简直就和战列舰的舰炮一样,从外面只能看到一个炮塔,但是每一个塔型工事都是一个整体的地下城市。
每一个堡垒都建有3 米厚的混凝土外壳,有的工事多达7层。内部设施齐全,包括:医院、淋浴、厨房、饭厅和居住房间。每个堡垒都有自己的柴油发电机,拥有自主的供电和供水系统。此外还安装了特殊的过滤器和通风系统,保证人员在有毒污染的情况下在堡垒中坚持1星期。
这样的岸防炮的群落,会是德国战舰的一个很大的威胁,现在,剩余的轰炸机与其攻击那些小身板的战舰,不如去攻击这些岸边的工事。
“明白。”得到了新的命令之后,他们立刻就重新兴奋起来。每一个岸防炮阵地,都和战列舰一样壮观,只不过不同的是,这些岸防炮阵地上,部署了相当数量的高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