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调教大宋-第5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
第二天,文彦博去找唐奕,从头到尾把唐奕好好看了个遍。
一百万贯啊!!把这小子开馒头铺的时间都算上,也不过发家才三年,他是怎么刮来的一百万啊?!
唐奕也是颇为意外,没想到,赵祯这么心急。
和‘师侄’聊了几句,他也就算是明白了,文彦博把朝廷官员的薪俸都挪到灾区去了,确实急用钱。
算了,再帮他一把吧!
“想不想把一百万贯,变成两百万?”
“想!”
本来还在憧憬这一百万怎么花的文彦博,听唐奕这么一句话,直接就蹦了起来。
“小师叔快说,另外那一百万哪儿来的?”
为了钱,文彦博也是拼了,最忌讳的“小师叔”都叫上了。
“笨啊!”
唐奕也不跟师侄客气,直接贴到文彦博耳边,“拿这一百万做饵。。。。。”
。。。。
文彦博越听越高兴,最后眼睛都笑没了。。。
论坑人搂钱,还得是小师叔有本事啊!
当下,文彦博也不提钱的事儿了,抬腿就走,而且直接去码头上船,回京了。
三日之后,桃花庵董惜琴携新晋花魁及京中名伶,将于四月十三在华联仓储门前义演,为受灾诸州百姓募集善款的消息就在京中传开。。。。
同时,文彦博以尚书省、开封府,还有市政司的名义给京中贵胄、富户广发请贴,邀大家一同观看名伶义演。
对此,各家也是心中暗笑,文宽夫为了筹钱,也是拼了。
不过,这是露脸又行善的好事,大家也琢磨着到时候捐个千八百贯,搏个好彩头。
他们哪知道,这特么是鸿门宴啊,去了就进坑,千八百就想打发了?
做梦!
演出前一天,文彦博找到唐奕,让他帮着看看哪里还有疏漏。
这主意可是他出的。。。
唐奕一看之下,发现这文宽夫也是够狠,连开医馆、卖杂货的小富之家都没放过,全都邀请了个遍。知道在华联门前肯定站不下这么多人,便连夜让文彦博把台子改在了皇城的宣德门外。
文彦博一想,这样更好,让官家往宣德楼上一站,效果岂不更佳。
于是,本来还想在回山多呆几天的赵祯,也被文相公拉回了京。
演出当天。
开封城几乎是万人空巷,半个京城的人都聚到了皇城之前,董惜琴携新晋花魁,这样的演出可是不多见。
一开场,先是桃花庵姑娘们献上热场歌舞,刚唱完,就有串场堂倌高声唱和:
“左散骑常侍,曹佾,曹景体捐赈灾善钱,金二十万~~~!”
下面的人一听。。。
“什么情况!?曹国舅疯了!?一下捐二十万?”
可不是疯了,曹佾不但捐了二十万,而且是真金白银地直接搬来了。十几口大箱的金锭子,直接抬上了高台,晃得人眼晕。
还没闹明白怎么回事儿,又听唱道:
“祁国公王德用,捐赈灾善钱,金十万~~~!!”
“。。。。。潘丰,捐赈灾善钱,金十万~~~!”
“。。。。。邓州唐子浩,捐赈灾善钱,金二十万!”
曲子没听几首,台上一小半的地方已经让这几家的钱箱子占满了。
这时候,众人还怎能不明白,文宽夫这厮哪里是要大伙儿放点血那么简单?
这货是想要人命啊!
,(未完待续。)
第193章 疯子的演说
按这几家这个捐法,谁敢跟少了?
这可是尚书省、开封府衙和市政司连名发的贴子,你要是不捐,或者捐少了,尚书省还好,那开封府和市政司可不是闹着玩的。所谓县官不如‘现管’,这两尊神,谁敢得罪?
正在肉疼之时,只听宣德楼上,一个白胡子老大官高声唱和,声闻极远。
“圣人深感京东、河北三路民之疾苦,倾皇家内库之藏,与众嫔妃削用为半,筹金四十万,以恤民需。。。。。”
得!
皇帝又出了四十万!
有明白人心中暗骂,特么官家刚刚才从内库拿出五十万匹绢,哪儿又蹦出来四十万!?
。。。。
好吧,这回是唐奕心理阴暗了,他被赵祯放了血,于是,就想拉几个垫背的。没想到,文彦博这厮比他还狠,直接就来了把大的。
现在,皇城前人山人海,也不知道聚了多少人。站的远的,根本就听不见台子上说了什么,唱了什么,只能当个热闹看了。
但是,前面文彦博请来的人听得真切啊,而且不光听得真切,连看得也真切。
皇帝四十万、曹家二十万、王家十万、潘家十万,再加上唐子浩二十万,正好一百万!
其实,唐奕想自己名字底下就算十万就好,不过,文彦博也还算有良心,知道小师叔名声不太好,想借着这次募捐,帮唐奕抬一抬名气。
这还不算完。。。
官家捐了钱,文彦博也上了台。作为大宋的宰相,站在数万城民面前讲话,文相公也是头一回啊!
拿起唐奕鼓捣出来的一个‘铜皮喇叭’,文相公清了清嗓子。。。。。。
“大河起舞,覆山河数十州地。苦天不怜宋,至河北诸地万民于水火,不得活。今有此演,意欲借此机为灾地饥民谋福,望我开封百姓以仁善本心行事,踊跃义捐。。。。。。”
唐奕在下面听得直蛋疼,文邹邹的,说的都什么玩意!
不过,文相公还是很有水平的,扯着脖子嚷了一刻多钟,洋洋洒洒一篇长文就这么让他作完了。
最后,
文相公先是谢了官家自减用度为灾民捐资,又谢了曹、潘、王等几家捐钱的。
最后的最后,文相公有请唐奕做为捐资的代表,上台来陈辞几句。。
这也是之前按排好了,就是让唐奕来露个脸,刷点好感度。
对于赵祯和文彦博的好意,唐奕当然不反对。只有身处在这个时代,才能真正体会所谓的名声是多么重要,他要是一辈子当个商人还无所谓,但是按照范仲淹和赵祯的期待,就不得不在乎一点名声了。
接过文师侄递过来的‘喇叭’。。。
“文相公一篇长文说得妙极。。。”
上来先拍文彦博一计马屁。
“但是,小子却一句也没听懂。。。。。”
噗!!
哄~~~~!
文彦博直接喷了。
而底下的富户商贾、寻常百姓却是乐得不行,唐疯子果然是唐疯子,一张嘴就把文相公轰成了渣渣。
不过,唐奕说的没错,下面站着的,绝大多数都是大字不识的老百姓,文宽夫那锦绣文章确实没几个人听得懂。
“虽然这两年我也学了不少作文的手段,水平也还是有一点的。。。“
”没有文相公作的好,但唠上一贯钱的,还是没问题的。”
哄~~!
下面又是一阵哄笑,原来唐疯子聊天是要算钱的。。。。
待人群重归平静,唐奕才面容一肃,“所以,今天我就不说什么仁义道德,也不说什么之乎者也的华美作文了!”
。。。。
“自炎、黄二帝治世以来,生活在这片广袤土地上的人们,开始有了同一个名字——炎黄子孙!!”
“然,日月更迭,三皇五帝传血脉至周,周分数国合于先秦。。。”
文彦博太阳穴直突突,这混蛋损完了我,怎么自己说起了历史?
赵祯在宣德楼上听的倒很起劲儿,以他和唐奕的几次接触,这小子从来是语不惊人死不休,后面不一定又有什么重量级的等着呢。
。。。
“秦亡而汉立,我们又有了另一个名字——汉人!!”
底下的百性虽然不知道唐子浩为什么说史,但也大概听懂了,这是说咱们汉人的由来。
。。。
“汉儿传至大宋,虽散落神州各处,
然我们的姓氏!
我们的血脉!
我们的根!!
都来自同样的祖宗!!”
唐奕说到这儿,几乎是嘶吼着大喊,生怕离得远的听不见!
“不论河北的苦民,还是开封的儿郎,我们的根是一样的!身体里的血是一样的!往上数两千年,我们的祖宗也都是一样的!”
下面的百姓哪听过这么有‘气势’的演讲,多数都喘着粗气,也不知道为什么就全身血液沸腾。
“大宋!是汉儿的天下!大宋也是咱汉儿的家!”
“你们说,我们汉儿,是不是一家人!?”
“是!!!”
还真有捧臭脚的,底下稀稀拉拉有人大声称是。
。。。。
“当下,京东、河北数十州,近百万‘家人’置于大河肆虐之下,与天灾抗争。咱们身为汉儿,身为‘家人’,能眼睁睁看着家人罹难,亲人受苦吗!?”
“不能~~~!!”
还是那几个人猛的一声高喝,随即百姓们好像也熟悉了这种有问有答的方试,就如水入油锅,瞬间点燃了台下开封百姓的热血!
“不能!”
“不能!”从星星点点到轰天的呐喊,震得宣德门前守城兵士手中的大戟都是一阵乱颤!
。。。
“我们身为大宋的家人,身为那百万灾民的兄弟姊妹!在危难之时,难道能冷眼旁观吗!?”
“不能~!”
“不能~~!!”
这回,百姓是轻车熟路,喊声整齐震撼!
“官家尤能为灾民祈福罪已,节衣缩食。天子亦如此,难到我们就不能吗!?”
“能~!”
“能~~!!”
“如今,大辽使节就站在那里!”说着,唐奕一指台下一搓明显有异于大宋衣着的人群。
辽使吓的一哆嗦,心说,你特么扯我这来干什么?这人山人海的百姓,一人一口唾沫也淹死我们了。
(未完待续。)
第194章 彻底忽悠瘸
唐奕很‘坏’地把矛头指向了辽使。
“如今,大辽使节在此,我们能让他们看我大宋如散沙一盘,父兄有难而不救吗!?”
“不能~!不能~~!”
宋辽积怨之深,深入百姓骨髓,唐奕一下子就戳中了数万百姓的软肋,大伙开始不要命地大喊起来,仿佛要吃人!
。。。
“一寸山河一寸血!一寸江山一寸家!!”
“大宋是家!家可蒙难,却不可灭!汉儿当自强!!”
。。。
“汉儿自强!”
“汉儿自强!”
“自强!”
。。。
“大宋!!”
“大宋!!”
。。。
也不知道是谁起的头儿,台下的百姓、富商,从跟着唐奕高喊‘汉儿自强’,到开始山呼“大宋”二字,声音一浪高过一浪!
最后,宣德守兵也不管什么军仪不军仪了,高举手中兵刃,跟着百姓一起高喊“大宋”!
整个宣德门前,一片沸腾!
赵祯在宣德楼上,看得眼圈泛红,心中呐喊:有民如此,何愁不兴?
文彦博也忘了自己是宰相,站在台上高举拳头,和百姓一起山呼‘大宋’,喊得那叫一个过瘾!
此时,曹佾、潘丰、张晋文,甚至是董惜琴、董靖瑶,则都用一种近乎崇拜的眼神看着唐奕。
董靖瑶那恬燥丫头,此时出奇的安静,呆呆地看着台上。
直到现在,她才发现,
原来,人。。。。
真的可以发光,
而且是光芒万丈!!
。。。
至于台下的商贾富户们,刚刚还有点不情不愿,以为让文彦博坑了,现在却跟打了鸡血一样,面色潮红,跟着声浪高呼“大宋”!
他们从来没有如今天一般清晰地觉得,自己是“汉儿”;从来没有如今天一般,因为是“汉儿”而无比澎湃!
其中一个嗓子都喊哑了的,猛然高叫:
“老子不过了!!我捐一万贯!”
。。。
“我也捐一万!”
“我捐两万!!”
有人带了头儿,后面喊捐的声音立马连成了一片。
唐奕暗暗松了一口气,还从来没发现,原来自己有干传销的潜质啊!
拿着喇叭悄悄下了。台,到来后台,唐奕一把抓住张晋文的胳膊,“水。。。。快给我水!”
张晋文苦笑着把水壶递上。
猛灌了几口,唐奕才算缓了过来。
把水壶推到张晋文怀里,反着膝盖直喘粗气,那下面可是几万人啊,远外还有更多,只不过听不见说话。这也没个电音喇叭,全靠一副嗓子,差点没喊背气了。
曹佾等人都围了过来。到现在,外面都开了锅了,他们也没想明白,唐子浩到底是怎么做到的。文彦博都没让百姓这么疯狂,怎么他一上去,几句话就把血性都煽起来了?
就连董靖瑶也好奇地靠过来,想看看发光的人是什么样儿。
不想,唐奕下面的一句话,直接放倒一片!
。。。。
“带头喊口号的那几个,一人多加两百文的赏钱!”
他…妈的,原来是他花钱雇的!!!
这也太贱了。。。
。。。
唐奕这么一通扇风点火,比文彦博那篇长文可是有用无数倍!
但是,文相公一点都不嫉妒唐奕,甚至想把唐奕圈养起来,每次缺钱的时候,就拉他出来鼓噪几句。因为实在是太给力了!!!
只一天时间,文相公一共收了民间捐资两百四十一万贯!
没错,不算唐奕那一百万的‘饵’,就收了两百多万贯!
仅仅开封洒行的七十二家正店,就捐了五十万!
富商豪绅、皇族贵胄捐了一百四十万!
剩下的五十多万,竟然是开封百姓你一贯,我百文,这么一点点凑出来的!
就连青楼艳姐、欢场粉头,在董惜琴的带领下,也不落人后,纷纷捐出胭脂钱。。。
文彦博甚至看到一个五六岁的幼童拿着两文钱,跑到募款箱前扔进去,说是省下药糖钱给灾区的孩童。
除了银钱,这次还募到了一万四千多套旧衣旧袍、六千多床旧棉被。。。
最可笑的是,辽使怕让愤怒的百性给‘淹’了,也自掏腰包,捐了几百贯,帮助‘友邦’度过难关。
。。。
算上唐奕拿出的一百万,这次义捐,一共募得善款三百四十余万,着实解了文彦博的燃眉之急。
不过,你要是以为文相公这就满足了,那你就太天真了。
文彦博从唐奕那学来了这招刮地皮的招式,怎么能这么简单就完了?
第二天一下早朝,赵祯走了,文相公却没走,而且把各班朝臣也都留下了。
文彦博倒也光棍,把昨日捐款的帐册往大伙面前一推。
“官家用度减半,又捐了四十万,连开封百姓都勒紧腰带,募集了数百万,你们这些吃官粮的,自己看着办吧。。。”
宋庠真想一脚踹死这厮,奶奶的,把主意打到同寮身上来了。
但是,没办法,文宽夫把皇帝和百姓一起都搬出来了,你想不放血,怎么可能啊?
于是,朝中从刀笔小吏到宰执内相,又让文彦博刮了两个月的俸禄。凑了凑,整好四百万贯。
之后,文相公没着急花钱,而是跑到了回山。他到现在还是想不明白,为啥老子说了一刻钟屁用没有,唐子浩上去只吼了几嗓子,底下的人就都失去理智了?
对此,唐奕这个师叔,也只能教育教育师侄了。
“道理很简单,你就算把文章念出花来,孔圣人都从坟里爬出来,给你击节叫好也没用!还不如‘一方有难,八方支援’来的实际”!
“为什么这么说呢?一是,百性水平不够,听不懂;二是,思想境界不同,没有共鸣。”
文彦博就纳闷了,就算你说的是大伙都说得懂的,那也不至于有这么大的反应吧?
文彦博是宰相,他想的可不只是一次募捐。他想的是,为什么唐奕说大家是“一家人”,底下的百姓就真把灾区当成自己家了,近乎倾其所有的捐资捐物?
好吧,
唐奕在想,是不是有必要和师侄聊一聊强化‘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性了。。。。
(未完待续。)
第195章 效果极好
毛爷爷曾说:群众的力量是无穷的,群众的智慧是无尽的,尊重群众,发动群众,让群众当家作。。。。
好吧,后半句放到大宋是作死。
反正唐奕只不过是‘卑鄙’地利用了一下民族情绪,‘下流’地偷换了汉儿‘家天下’的概念。
不过,虽然动机不太纯洁,但是结果却是好的。不但募捐了大笔善款,也给大宋的士大夫们提出了一个全新的课题——
民心、民意到底蕴含了多大的力量?除了‘忠君不乱’,是不是还有别的用途?
这种异地之间的互动在以前是很少见的,现在,开封百姓心系家国,很好地为国家分忧出力,如果再在灾区宣传得当,灾区饥民也会感念皇帝和各地汉人的一腔热血,无形中就增强了大宋的凝聚力。
对此,唐奕说太多也没用,只能靠文相公自己去悟了。
。。。
四月中,辽使归国。
按说,辽人来大宋,不住上两三个月都不好意思回去,这次来了几天就走,实在是赵祯的提议太重要,辽使急着回去和耶律宗真汇报。
而宋帝提出两国常期驻使、互通政令的建议,简直就是正中辽帝下怀。
他这么处心积虑地一年跑好几趟,不就是怕边境局势紧张,耽误了他易储的大事吗?
于是,五月末,耶律宗真就任命原南院宣徽使萧英为辽宋通政官,耶律旗为国仪点检使,一同入宋驻使。
使团六月末到达开封,赵祯不但把原来的辽国驿馆改为大辽使馆,而且还很高兴地给萧英和耶律旗封了宋官。也就是说,这两位不但拿着大辽的俸禄,在开封吃香的,喝辣的,同时还拿着大宋的俸禄。
赵祯也听从了富弼的建议,任命范镇为宋辽通政官,王德用之子王咸熙为驻辽武官。
两国自此正式开始了常驻使节、互通政令的时代。
宋辽一下成了一家子,可把西夏吓坏了。
特么你们两家玩到一块儿去了,那我还混个屁啊?
其实,从李元昊到他儿子李谅祚,这爷俩也是挺累的,充分演义了什么叫‘朝秦暮楚’。
西夏和宋、辽都有仇,都打过仗,而且互有胜负。
基本上就是,打得过就抢,打不过就求和。反正不管大宋,还是大辽,都是安逸惯了的老妇人,根本不愿意和西夏扯皮,能不打仗,就不打仗。
于是,西夏本着光脚不怕穿鞋的,今天先到大辽去刮层皮,明天再到大宋割块肉。
李元昊也不傻,充分利用了宋、辽相互掣肘的态势,打大辽就和大宋求和,打大宋就和大辽一个鼻孔出气。反正绝对不同时得罪这两个巨头,要不然,分分钟被轰成渣渣。
现在,辽朝和大宋穿一条裤子了,那还有西夏的好吗?
果不其然!
耶律宗真去了大宋这块心病,不但易储之事有了着落,对西夏用兵也再无顾忌。
只两个月,就把夏军击溃,要不是忌惮‘皇太弟’耶律重元因此军权在握,耶律宗真都想举兵兴州,直接把西夏灭了!
。。。。
八月,辽军在内云州辽夏边境全线告捷,大破夏军主力,毙大将野利溪真,俘敌三千众,牛羊无计。
九月,宗真再次遣使来宋。这次倒不是什么互通敌情之类的事情,而是把辽夏一战劫掠的牛羊战马,分出了一部份送给赵祯,全当是两国通谊之礼。
对于设使馆、驻使这事,不但是赵祯,包括文彦博和富弼,最开始也都全当是缓兵之计,只道是让大宋缓过这口气。但是,他们谁也没料想到,只是互通政令、驻使通仪,就对两国关系的影响会这么大。
而且,不管民间情绪多么仇视,还是实际的历史遗留问题多么严重,在政治层面保持起码的和平,真的太重要了。
今年到现在,富弼、文彦博可是比想像中要轻松得多。
年初募款四百万,大大缓解了朝廷财政压力;宋辽驻使之后,两国都选择性地通报了一些以往的政令军情。结果发现,很多时候都是两国过于紧张,再加上不明敌情之下的误判。
富弼则借由这些重要情报,与西府属官重新制订了宋辽边境军防,军费压力也因此减轻了不少。
至于唐奕。。。
不得不说,这半年是他过得最舒服的半年。
现在,张晋文管华联仓储,曹佾管观澜运力,潘丰管樊楼和京中洒业,马大伟则负责盯着回山改建,可以说,生意上,完全不用他操心。
每天听听师父们的讲学,给民学的孩子们上上课。闲着没事时和黑子练练筋骨,偶尔和潘越再打一架,小日子过得别提有多美了。
此时,观澜书院旁边的小树林中,几个少年人围成一个战圈,看着声中一白一黑两个身影,拳**错,打得正酣。
“揍他!!”
“潘老四,你能不能行了!?”
“揍他!你一个从小就习武的练把事,还弄不过他个半路出家的样子货!?”
宋楷叼着半个苹果,一边挥舞着拳头高声大叫,一边捅着庞玉、贱纯礼。
“来来来,下注了啊,就赌唐疯子能坚持几招!”
“三十招!”庞玉摸出一角银子塞到宋楷手里,眼睛就不离场中。“大郎,你特么争点气啊!别三两下就怂了!”
“五十招!”贱纯礼对唐奕还是很够意思、很有信心的。
。。。
“二十招。。。。”丁源不看好唐奕。
“大侄子加油,干翻唐子浩!!”
。。。
唐正平这闷骚的东西看了眼场中,眼珠子一转,直接掏出一大块银子,足有十两。“马上就怂!”
几人呆呆对视一眼,觉得,唐愣子是不是傻掉了?唐奕还不至于这么不堪吧?
那边,唐奕勉强支应,已是险象环生,又听到几人的言语,不由把这几个坑货的祖宗问候了一个遍。
奶奶的,你们看猴戏呢啊?还买定离手?
不过,他们越这么说,唐奕越不服气,非要撑过五十招给你们看看!
。。
庞玉一看唐奕那个拼命的样子,知道潘越一时还真拿他没办法,便得意地看向唐正平,“唐愣子,你这十两银子怕是要输光光喽!”
不想,唐正平一点都不紧张,猛的一声高喊。。。。。。
“董靖瑶来了!”
。。。。(未完待续。)
第196章 驻学
唐正平突然嗷捞一嗓子,众人不由一愣。还没等他们反应过来是怎么回事,就见那边,唐奕一个激灵,猝不及防地被潘越一拳正中眼眶。
唐奕连疼都没顾得上喊,撒腿就跑,“不打了,不打了。。。。”
“哈哈!”唐正平大笑两声,一把抢过宋楷手里的银钱,“还欠我十两啊!”
宋楷左右看看,哪有什么董靖瑶!?这才反应过来是怎么回事。
“你这贼厮使诈!”
唐正平一边把银子塞到怀里,一边懵懂回道:“怎算使诈,我又没上前拦他。”
庞玉眼看着自己的银子转眼间变成了别人的,大叫一声,“这憨货欠揍!兄弟们,上!”
于是,唐正平瞬间被几人淹没。。。。
等他抱着头挺过一轮猛揍,再抬头看时,就见唐子浩顶着个乌眼青,面色阴森地看着他。
“一人一半!”
唐正平可不想等唐奕动了手再求饶,直接开价。
唐奕哪会被他这几两银就收买了?一个箭步蹿了上去,骑在唐愣子身上就开始蹂躏。
“奶奶的,属这憨货最是阴险!”
。。。。
要说这半年多,唐奕过得舒服是挺舒服,唯一的小‘瑕疵’就是。。。。
就是回山还有一个董靖瑶!
所谓一物降一物,天不怕,地不怕的唐子浩,唯独拿桃花庵的这个小丫头一点办法都没有,这在观澜书院已经不是什么秘密了。
也不知道唐奕是怎么搞的,一张神嘴都能把死的说成是活的,别人想要喷过他,简直是完全没有可能,就连文相公有时来找他,都能让这个小师叔喷出心理阴影。
但,凡事都有个例外,董靖瑶就是这个例外。到目前为止,唯独只有她可以把唐奕喷出心理阴影。
唐奕自己也说不清这是种什么心理,要非得解释的话,可能就是在这个时代,像董靖瑶这样的人太少了吧!
没错。
宋人的优雅深入骨髓,要么如董惜琴那般恬淡如菊;要么如君欣卓那般静谧如兰。唐奕还没见过哪个人像董靖瑶一样,从不遮掩,跳脱得很‘真实’,把所有喜欢和不喜欢都写在脸上。
如果说,唐奕用千年的见识撕碎了大宋的传统,那么,董靖瑶应该就是用自己的个性在与传统抗争。
有时候,唐奕甚至有些怅然若失,因为她终将随着长大,慢慢地学会收敛,慢慢地学会恐惧,慢慢地学会世故。。。。。。也会慢慢地发现,唐子浩其实是她根本惹不起的人物。
到那时,唯一可以指着唐奕鼻子大放嚼辞,唯一敢趁没事对唐奕又掐又拧,唯一不肯给唐子浩面子的人也就没了。
真的不是唐奕犯贱。。。。
实在是,这个小丫头让唐奕有种再次回到千年之后,再次面对那些飞扬的女同学的错觉。
所以。。。
久而久之,唐奕已经养成了习惯,就像是和这小丫头在玩一场猫鼠游戏。
。。。。
骑着唐正平一顿暴捶,最后,唐奕累得一翻身直接躺到了地上。
唐正平捂着腰眼哇哇大叫,倒不是唐奕下手重了,而是刚刚赢来的银子被压在身下,把他搁得半死。
宋楷等人笑得肚子疼,也就势往草地上一躺,几个十六七岁的半大小子,横七竖八倒成了一片。
潘越在一旁冷眼看着,忍不住揶揄道:“范公要是看见他苦心教出来的好学生,还是一群只会打闹的顽童,估计会气出个好歹来。”
唐奕把胳膊枕在头下,偏头对潘越道:“我发现吧,你还是做纨绔的时候比较可爱,现在是越来越不召人待见了。”
“就是!”宋楷撇了一眼潘越,“这娃好像傻掉了,都不会笑了。”
“。。。。”
潘越一阵无语,。正不知说什么,却见唐奕拍拍身边的空场,“来,坐这儿,咱陪你捞十贯钱的。”
噗。。。
几人都笑了,“捞几贯钱的”自从开春那场义演被唐奕说出来之后,已经成了开封百姓的口头禅。
“滚蛋!”潘越白了他一眼。
唐奕面容一冷,“你坐不坐?”
“不坐!”
“兄弟们,上!”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