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调教大宋-第4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赵祯有皇帝不该有的那种仁慈,人命大于天,即使他尊为一国之君,也没有权利至数州百姓的性命于不顾。况且,文宽夫的决堤之处,更是万万不能行的。

    “宽夫把你要分流之处指给他们看。”

    赵祯终于出声止住几人的争辩,陈执中一怔,下意识道:“哪里?”

    文彦博一叹,抬手指向图中一处所在,“这里,现在来看,只有在这里开个口子,分黄河之水北流,损失才最小。”

    “。。。。。”

    “不可!万万不可!”

    这回出声反对的不是陈执中,而是刚刚还赞成分流的庞籍。

    庞籍为什么变得这么快?因为文宽夫指的那处地方,是最要命的地方,一但处置不好,就不是河患的问题,那是国防大事!

    文彦博指出的地方,是位于永兴军路与河东路交界处的石州境内的一段黄河河段。

    常年在西北治军,让庞籍对西北了若指掌,石州西南高,东北低,又是多山多丘,乍看之下,如果真的在此处给黄河开个口子,那么分流之事不难,而且河水会顺地势北上,很可能只淹忻、代两州,即与宋辽界河交汇,借界河水道奔腾入海。

    以两州之地,换取京东数十州县的平安,这个买卖看上去很赚,但是,庞籍却知道,最要命的地方也正是这里!

    。。。。

    (未完待续。)

第152章 惜琴求诗(求订阅、月票、推荐)

    一但黄流入宋辽界河,那宋辽维持了几十年的边境平衡将被打破,大宋几代人构建起来的防御工事将一去无存。这个代价,可是比水淹开封及京东数十州还要大得多!

    “宽夫可曾想过,开堤容易合陇难,万一像景佑年一样,最后堵不上口子怎么办?”

    庞籍提出心中疑问,这个问题,也是赵祯不能接受这个策略的关键。

    。。。。

    说到这里,就不得不说一下宋辽目前的态势。

    而说到目前宋辽态势的形成,就不得不提起“澶渊之盟”。

    澶渊盟约把寇准送上了神坛,却因为王钦若的一句‘城下之盟何来荣耀可言?’成了国人最大的痛处。其实,除了被所有人诟病的宋辽岁币,其它各条约定都还算不错。

    其中最主要的一条就是:

    双方约定,以白沟河为界互不侵扰,且边境所在,两国不再增兵建防,维持现状。

    是以宋辽之间,自澶渊之后,四十余年未有战事,保持着基本的和平。大宋彻底断了收复燕云的雄心壮志,由攻转守,开始了维持百年的战略防御。

    但是,大家都不傻,一条小小的白沟河怎么可能让大宋安心把千里江山置于不设防的危局之中呢?

    所以,从那时开始,宋虽不往边界增兵,亦不再添加守备,却以开荒垦田为由,沿着白沟河生生挖出了一条绵延数百里的淤塘隔离带,以阻辽骑锋锐。

    这是几代人前后数十万民夫的心血所成,可以说,是大宋的水长城!

    这样一条战略缓冲带是大宋的命根子,谁都不敢碰。可是现在,文宽夫说要引水北去,分流到界河入海,以缓京东危局,庞籍怎么可能同意?

    要知道,一但引水北流,白沟河势必水位激增,沿河几百里的淤塘尽数没入水底,大宋几十年的心血将荡然无存。

    而且,万一你开了河,堵不上呢?万一黄河如景佑年般就此改道呢?

    那黄河可就成了宋辽界河,别说白沟河淤塘的第一道防线没了,就连大河天险这第二道防线也没了。

    “不行!此法绝对不行!”

    庞籍说明利害,陈执中立马高声反对,就连一向平和的宋庠也是摇头,文彦博还是太年青、太激进。。。。

    文彦博冷声道:“石州段黄河水道与京东不同,掘开河堤主流依然会顺地势南下,改道的可能极微,十之七八可以堵上。只要分流度过汛期,再行修补,对宋辽界河的影响也不大,大可为之!”

    “不行!没有十成十的把握,绝对不能冒这个险!”陈执中认定了文彦博出的是馊主意,坚决反对。

    赵祯见火候也差不多了,这才悠然一叹,把几位相公的目光吸引过来,缓声对文彦博道:

    “文爱卿看到了吧?此法确是太过偏激,还是另谋它法吧!”

    文彦博对着赵祯长揖不起,“还请陛下为京东数十州县的百姓着想,莫要至民生于不顾啊!”

    “宽夫说的哪里话?”宋庠出声了。

    “难道依了宽夫之策,掘堤北引,就是对的吗?那忻、代两州的百性就不算百姓了吗?此事风险太大,牵扯太广,绝不能行!”

    “文卿不必心急。”越祯附和道,“这事咱们再议一议。”

    “臣以为不用再议,就算陛下圣准降下旨意,臣身为政事堂首相,也不会让这种旨意下发地方的!”

    宋庠多精的一个人,他怎么会看不出来,赵祯肯定是不同意文宽夫之策的,索性唱起了红脸儿。说的很明白,这事没门儿,陛下就算下旨,也过不了政事堂这一关。

    赵祯心说,果然还是宋公序懂朕的心意啊!这么多年,头一回被宰相卡的这么舒服。

    文彦博现在真想掐死宋庠。当他是傻子啊,看不出来这老货又在帮着官家和稀泥?但是,没办法,他只是个副宰相,赵祯和宋庠放权给他,并不代表二人手里没权,分分种把他轰成渣渣。

    文相公在心中哀嚎。,范公啊,我已经尽力了,实在是掘堤北引的计策听上去太吓人了!

    。。。。

    回山。

    汴河肆虐还没有退去,整个回山一片汪洋,一直淹到观澜书院的院门处,连文圣石都有一半没在了水里。

    水路不通,却不代表回山与世隔绝,翻过望河坡就是曹家的石炭场,从那里还可以从陆路与京中往来。只不过,现在开封南城也是大水未退,进城得先绕到西城门才行,来回走上一趟得一天的时间,极为不便。

    此时,唐奕窝在自己房里,回山一下子来了几百号人,再加上回山村的村民,一下子就又挤得满满蹬蹬,范仲淹自然也就没法开讲了。

    唐奕乐得清闲,只不过,有些心神不宁罢了。

    正在踌躇之时,乎闻扣门之声响起,唐奕猛然起身,眼中充满希冀。

    “谁?!”

    “唐公子在吗?小女子董惜琴,若是公子得空,还望赐见。”

    门外传来的是柔柔女声,让唐奕不禁有些失望。

    “董惜琴?她来做什么?”

    不容多想,唐奕起身来到门前,开门一看,正是董惜琴那似云间仙子一般的面庞。

    “不知董大家前来,小生有失远迎了!”

    董惜琴轻轻一拂,“公子倒是客气了,惜琴还没谢过公子收留之恩呢!”

    “汴京水起,桃园居首当其冲,若不是公子预先知会,还不知道我桃园居上下几十口人要往何处安身呢!”

    唐奕笑道:“董大家过誉了,里面请!”说着,就把董惜琴让进了屋内。

    二人落坐之后,唐奕直接问道:“不知董大家此来何事?”

    “此来实在有些唐突,小女子确有一事要请公子帮忙。。。。。”

    “哦?”唐奕一挑眉毛,找他帮忙?

    “董大家不会是为了那半阙诗而来吧?”

    董惜琴面容一窘,“正是。。。。。倒是让公子猜了个正着。”

    果然。。。。。唐奕心中苦笑。就说这位天仙似的花魁没事不会来找他这个‘唐疯子’吗,除了那半阙诗,还能有什么事?

    (未完待续。)

第153章 可恨还是可怜(求订阅、月票、推荐)

    近期,开封发大水,把那半阙诗的事情压下去了。要知道,这事闹得可一点不小,在文人当中,几乎比华联与樊楼的那段旧事影响还大。

    为什么呢?因为唐奕给京中文人雅士出了一道大大的难题。。。

    那三句诗,太难了。

    这事,还要谢谢桃园夫人。

    一直以来,唐奕给人唐疯子的印象尤胜过其是范公门生的名声。

    那日,桃园夫人回来之后,看过唐奕的三句诗,以她的文学素养自然看出这诗的不俗,但也是苦思下句而不得。不过,桃园夫人灵机一动,觉得这是个机会,一个扭转唐子浩在开封名声的机会。

    再怎么说,唐奕也算是尹洙的半个弟子,老花魁当然希望情郎的弟子别这么声名狼藉。

    于是,桃园夫人把桃园埠和桃园居的名字给改了。

    一曰:桃花坞,

    另曰:桃花庵。

    正应了唐奕诗中之名,对外宣称也颇为喜欢唐子浩诗中对桃园居的称谓。

    而且,桃园夫人还把唐奕这三句诗刻在桃花庵门前,另立下了彩头,引开封仕子文人前来添诗。用意很明显,添的出,必是声名大噪,要是添不出。。。。说明你们都不如那个‘唐疯子’。

    不得不说,桃园夫人这一手可谓是用心良苦,一下子,唐奕和那三句诗就成了舆论焦点,所有人都在谈论那首三句诗后面会是什么句子。

    只不过。。。

    唐寅的诗是那么容易添出来的吗?

    大宋不缺风流人物不假,但是,却没有一个能达到唐伯虎那种‘世人笑我太疯癫,我笑世人看不穿’的心境!

    不论那些人在唐奕那三句后面添什么,都有些不合意境,倒是有个太学仕子叫刘几刘之道的,添上一句:

    “桃花坞里桃花庵,桃花庵下桃花仙,桃花仙人种桃树,岁过三秋染明前。”

    添得还算工整,也略合意境。但是,总是感觉少了点什么,也让前三句描绘出来的脱俗之感落了下乘。

    越是想不出,就越让人心痒痒。不光是京中文士,就连桃园居内的人也是被这三句诗弄得不上不下的。桃园夫人虽然帮了唐奕,那块牌子立在外头,时间越长,对唐奕好处越多。但,这不代表她不好奇呀?

    今天,董惜琴来,就是为了那三句诗的后面几句。

    “还望公子不吝赐教,到底那三句之后是怎样的佳句。”

    董惜琴也是爱诗、爱词之人,当然十分迫切地想知道后面几句是什么,要不也不会冒然来求见唐奕。

    唐奕闻言,一阵苦笑,“只是随手写了三句而已,后面是什么句子,有那么重要吗?”

    “那公子还真是才学过人呢。!随手写了三句,就难住了开封所有的文生仕子。”

    显然,董惜琴是不信的,那三句可不是‘随手’就能写出来的。

    “实不相瞒。。。”唐奕觉得还是说‘实话’吧。

    “那确是一整首的长诗不假,但是,也是依着小生当时的心境,随心而作的几句牢骚罢了,就算是全写出来,也不会有人信的。”

    “所以。。。还是让它只有三句吧。。。。有时候,残缺也是一种美!”

    残缺也是一种美。。。。

    董惜琴神情一暗,“看来,公子。。。还是心有余怒的。”

    唐奕被她弄得一愣,“余怒?什么余怒?”

    董惜琴不接他的话头儿,自顾自的道:“其实,那日桃园之内的事情,干娘回来之后就知道了,还重重地罚了靖瑶,公子大人大量,不必与她一般见识的。”

    唐奕心说,怎么又扯到那个柴火妞儿身上了?不过,一听那小丫头被桃园夫人罚了,不由心中暗爽。

    “小生不得不说一句。。。。”既然董惜琴提到了,唐奕也没必要装什么大度。

    “公子但说无妨。。。”

    “初到京城之时,就闻桃园夫人大名,一代花王守贞如玉,着实让小生佩服得紧。且夫人御下有方,培养出几代花魁,更是人间佳话。起初,小生还不太信,但是见了惜琴姑娘,当真是水一样的人儿,小生要是再长几岁,说不准也要成了姑娘的簇拥呢!”

    董惜琴脸色微红,面露羞色。谁不喜欢被人夸奖呢?

    “只不过。。。。”唐奕话风一转。

    “只不过,小生想不明白,夫人与姑娘这样的温婉之姿,为何那董靖瑶没学到半分?”

    说着,不禁想起那天的憋曲,苦笑摇头,“倒像是个惯坏的千金小姐。”

    董惜琴缓缓起身。。。。

    “靖瑶妹子确实轻慢了公子,惜琴代妹子给公子赔礼了!”

    说完,董惜深深一拂,态度诚恳至极。

    唐奕扶也不是,不扶也不是。

    “姑娘这是做甚?小生没有责备的意思,只是好奇,观其在桃园的地位也不算低,当是夫人为以后花评所培养的名伶,为何这般刁蛮?”

    董惜琴起身道:“公子莫怪,靖瑶确实被我们给宠坏了。”

    唐奕摊手道:“难道桃园的花魁都是宠出来的?”

    “靖瑶。。。。。是个苦命的孩子,干娘只是把她养大,却从未想过要她榜上有名,为桃居增色。。”

    呃。。。。唐奕心说,老媬子养闺女不为了做生意?干嘛?开善堂啊?

    董惜琴解释道:“公子应该听得出来,靖瑶天生嗓音脆亮,声似金铃。”

    “这怎么了?不正常吗?”

    “放在普通女子身上没什么不妥,但是像我们这些吃唱艺这碗饭的,却是不行了。”

    “时下的词风清冷,曲牌温婉,所以好的歌妓,大多声似温玉,柔中藏丝。”

    唐奕恍然一想,还真是这么回事儿。大宋的那些歌妓舞女,个个柔声细语,唱出的词也是慢中有情。这么说来,那恬燥丫头原来是先天不足啊!

    董惜琴继续道:“从靖瑶开声说话之时,干娘就知道她吃不了这碗饭,所以从未强求她学什么,时间久了,自然养成一些恶习。。”

    “对她,桃居上下也是多有骄纵,毕竟。。。等她成人之后,可能就再没有幼年这般痛快了。。。。。”

    唐奕不解问道:“为什么?”

    董惜琴凄然一笑,“像我们这些风尘女子,若无歌艺傍身,又非清白之身,空有一身皮囊,将来又能有什么出路呢。。。”

    “。。。。。”

    唐奕说不出话了,董惜琴说的话他懂。。。。

    像董靖瑶这种,唱词不行,空有一身皮囊的风尘中人,成人之后,就只剩下两个选择:

    要么被哪个大户人家看中,进门做妾,可是大宅门里的‘红尘妾’有几个能得善终呢?

    而且,这还得算你命好,才有做妾的机会。

    运气不好,就只能像樊楼、瓦子里的那些粉头儿一样,挣些陪酒、卖肉的辛苦钱了。。。。。

    (未完待续。)

第154章 应对

    唉。。。

    唐奕悠然一叹,他向来是吃软不吃硬的性子。

    董惜琴帮那柴火妞这么一通辩白,他还就真的不好再说什么了。

    正要说几句劝慰之言,不想门外一串脚步声起,转眼间曹佾和潘丰推门而入。

    “京里来信儿了!”曹佾根本没顾得上唐奕这儿有没有人,直接锁眉开口。

    唐奕瞬间清空脑袋里所有的无用之事,腾然起身,“怎么样?官家什么意思?”

    董惜瑟何等聪慧,一听二人提到‘京里’、‘官家’,知道这些东西不是自己应该听的,连忙起身。

    “公子既然还有要事,小女子就先行告退了,改日再来求诗。”

    曹佾一怔,这才注意到董惜琴,有些尴尬地道:“原来惜琴姑娘也在啊。。。。”

    董惜琴暗暗好笑,这位国舅爷,给她的印象从来都是沉稳之人,今天怎会如此失态?当下更不敢再多留,轻轻施礼,飘然而去。

    唐奕可不管什么董惜琴,他现在最关心的是宫里是什么意思。

    潘丰这时显然也不平静,董惜琴还没出门,他就急道:“文相公派人传话过来,说是。。。。”

    “是什么?”

    “说是,没能说动陛下。”

    唐奕碰的一声砸在椅子上,“看来,终还是不行啊!”

    二人见他的样子,更是心里直发凉。

    曹佾开口道:“你别这么吓人行不行,陛下已经亲下御令,命各州严守河防,兴许咱们想多了,大河或许可安然度过此劫,也是说不定的。”

    唐奕颓然摇头,看来,老师说得没错,朝廷不敢冒这个险。

    唉。。。。

    算了,可能这就是大宋的命数吧!

    “但愿守得住。。。。。。”

    潘丰问道:“那咱们怎么办?”

    唐奕沉吟良久,“传令各州,装船!”

    潘国为莫名一震,眼中神彩乍现,“终于到咱们一显身手的时候了!”

    他现在有种莫名的兴奋,因为此次若是观澜商合可以一炮而响,那么拿下开封粮运,甚至是全宋官粮转运的生意,就很可能变为现实。

    潘丰真的是万分庆幸,拿身家性命赌这一把,入股了观澜商合。等他真正进到这里面来,才知道这是多么骇人的一股力量。唐子浩描绘出来的蓝图让他这个以为是大宋最顶尖商人的人,都为之汗颜。

    曹佾却不似潘丰那般兴奋,因为他进来的比潘丰早,对于唐奕这盘大棋的了解程度比潘丰也要深。

    “然后呢?装了船原地待命,还是运进京?”

    唐奕摇头,“一百船进京,剩下的全部集结到登州、海州两地。”

    曹佾眉头一皱。,心中暗道:“唐大郎就这么肯定?”

    不过,现在不是他生疑的时候,既然已经决定和唐奕一起赌上这一把,那就已经没有回头路了。

    二人当下急行而走,去分派传讯之事了。

    二人刚走,唐奕只觉一阵憋闷。,这次文彦博上书掘堤北流,多多少少有些唐奕的影子在其中。

    自从今春大雨不断开始,唐奕就密切地注意着朝廷邸报之中关于各地水情的报告。汴河水位刚刚开始上涨,他就找到范仲淹和杜师父详细地分析了今年各地水情,并引导二人得出黄河大患的结论。

    又借着文彦博来拜访恩师孙复的机会,由范仲淹向文彦博提出了预警,并制订出了开石州河堤的方案。

    只不过,唐奕机关算尽,最后还是过不了赵祯这一关。

    那这事为什么不由唐奕或者范仲淹直接向赵祯提出来呢?还要费这么大的周张?

    范仲淹在赵祯心中的份量,确实比文宽夫重得多,由他来说,说不准能有一丝成的可能。之所以没这么做,是因为赵祯送给唐奕的那两个字:

    “藏匿!”

    这两个字不光说的是唐奕,也包括观澜书院。

    这一年多,不光唐奕出尽风头,就连观澜也是声名大燥。一个云集了两位退休宰相、诸多大儒的书院,过多的因一些不是文教之事出风头,可不是什么好事。

    为免遭人诟病,赵祯隐晦地让观澜闷头发展。毕竟赵祯知道,这个书院将来可是有大用的。

    正在烦恼之时,忽觉敞开的门外黑影一遮,唐奕茫然抬头,不由一怔,只见门外俏生生地站着一个瓷娃娃,正是董靖瑶。

    柴火妞儿正掐着小腰,鼓着子腮帮子冷冷地看着他。

    “你来做什么?”

    董靖瑶也不说话,迈过门槛直接进来了。

    唐奕就奇了怪了,自他来到大宋之后,掰着手指头算,一共也没结下几个冤家。。。

    第一个是钱文豪,让他打成了猪头;

    第二个是周四海,现在已经给他打工了;

    第三、第四个是曹觉和潘越。这两位就算还没打服,但他也从来没吃过亏。

    唯独这个小丫头片子。。。

    说她可恨吧,确实太招人烦了,但是董惜琴的一番话,让唐奕又有点恨不起来,挺可怜的。。。。

    。。

    不管心里怎么纠结,面上却一点好脸色都没有,像模像样地把二郎脚一翘。

    “让你进来了吗?”

    不想,董靖瑶来到唐奕身前,深深一拂,低眉顺眼的轻声道:“公子大人大量,小女子知错了!”

    嘎。。。。唐奕又有点没闹明白。

    “喂。。。。这里没别人,不用装了。”

    和桃园夫人来回山那天,这柴火妞也装得挺像的,但是没道理装啊?这里就他和她两人,没必要装吧?

    “公子说的哪里话,小女子是来诚心认错的。!”

    “你等等,等等。。。。。”唐奕觉得自己得缕一缕。

    “小女子真的。。。”

    “你你。。。。。你先把‘小女子’这个称呼换了。”唐奕听得鸡皮疙瘩都起来了,还没长开呢,就什么小女子。。。

    “民女。。。。。”

    “再换一个!”

    “奴奴。。。。。”

    “再换!”

    董靖瑶抬眼看了唐奕一眼,暗暗运气。

    “那公子说应该叫什么,就叫什么吧!”

    “我想想啊。。。。。。”唐奕沉吟道:“就叫‘稚女’吧!”

    “稚。。。。。”哪有自己管自己叫“稚女”的。

    “那稚女靖瑶,请公子原谅那日鲁莽。。。多有得罪!”

    “行了,你都是个小孩儿了,我能和你一般见识吗?”唐奕心里这个痛快啊!

    董靖瑶一喜,“那公子是原谅靖瑶了?”

    (未完待续。)

第155章 不出所料

    唐奕一直觉得自己是个好人,一个有度量的人,一个尊老爱幼的善良的人。。。

    所以,对于这个柴火妞儿,最多算是有点窝火,谈不上原谅不原谅,要是真和一个十二三岁的娃娃叫真儿,那才真叫白活了呢?

    只不过。。。

    他太高佑自己了

    “其实靖瑶平时还是很乖的,真的!不信,你可以去问干娘和惜琴姐姐。”董靖瑶摆出一副乖巧的样子,扑闪着大眼睛生怕唐奕不信。

    唐奕看得直腻歪,心说,你一个小娃娃玩什么秋波暗渡啊?

    “你你,有事儿说事儿。。。”

    董靖瑶闻言急忙上前一步,“刚刚惜琴姐姐回去又训斥靖瑶了,说靖瑶不懂事,惹恼了公子。,说公子还说靖瑶跟着姐姐和干娘什么都没学到,却养成一身恶习。”

    唐奕真的有点不习惯这小丫头这样。

    “我就那么随口一说,别当真。”

    “虽然公子告了靖瑶的状,但靖瑶一点都不怪公子的。”

    “。。。。。。”

    “公子要是还生靖瑶的气,就骂靖瑶几句,要不,打我几下出出气也行。”

    “你你。。。。。你好好说话就行了。”唐奕觉得有必要提醒一下她。

    “没必要靠这么近吧?”这丫头越说越往前,都快贴上了,唐奕对幼童可是一点兴趣都没有。

    董靖瑶却好像没听见一般,“公子真的能原谅靖瑶吗?”

    “能能能!”

    “那公子原谅了靖瑶,能不能。。。”

    “能不能把那首诗的后面几句告诉靖瑶,靖瑶真的好想知道,公子的佳作全诗是何等高绝呢!”

    。。。。。

    “不能!”

    唐奕就知道这丫头没安什么好心,装得这么像样,原来是为了套那首诗。

    “为什么?”董靖瑶一副极为委屈的样子。

    “不为什么,不能,就是不能!”唐奕一口回绝,一副没商量的样子。

    幸好是个没长开的黄毛丫头,要是个二八年华的妙龄少女,说不准唐奕就把什么都漏出去了。

    董靖瑶闻言,瞬间脸色一滞,冷冷地道:

    “你、说、不、说!”

    “不说。。。”

    砰!

    。。。

    嗷!!!!

    一声杀猪般的惨叫从唐奕房里传出来。。。

    黑子在自己屋里都听得真真切切,急忙跑出来,就见董靖瑶气鼓鼓地从唐奕房里出来,嘴上还嘟嘟囔囔地怒道:“浪费本姑娘的表情,唐疯子,你给我等着!”

    黑子不明所以,呆愣地目送小丫头离开,然后急忙跑进唐奕屋里一看,只见唐奕正抱着小腿胫骨在地上打滚。

    嘴里也嘟嘟囔囔地怒道:“我就知道,这熊孩子就没安什么好心!”

    黑子哭笑不得地把唐奕从地方拉起来,扶到墩凳上,正要看看唐奕伤没伤着,却见董靖瑶去而复返。。。

    唐奕一激灵,“你要干嘛?!”

    董靖瑶大步来到唐奕身前,“不许告状!”说着,还恶狠狠地一比划小拳头,然后转身离去,只留给唐奕一个大大的背影。

    “我就日了!”唐奕恨恨地骂着。

    。。。。。

    等腿上的痛感消失,唐奕恨不得马上就去找这疯丫头算帐,但是好像老天也帮她。。

    范仲淹派人来报,说是宫里来人了,而来的这位还不是一般人物,是内侍大监李秉臣!

    李大官见到唐奕,也不废话,直入主题。

    “陛下遣咱家来就是想问问大郎,一但河痪肆虐,可否把观澜布于各州的运力,暂归朝廷调配。”

    赵祯还是不糊涂的,他虽然没有准文彦博掘堤之请,但却做出了最坏的打算。令李秉臣来,也是想借观澜的运力为救灾做好准备。

    唐奕暗道:“归了朝廷调配,我还玩个屁?”

    不过,嘴上却一口应下,并保证立刻传讯各地,令船只原地待命。

    李秉臣没想到唐奕答应得这么痛快,毕竟一但观澜的船只被朝廷调用,对唐奕的生意必定影响极大。

    他哪知道,唐奕从三月开始就一船一船地往京中屯货,如今,华联仓储的仓库已经被塞满了,三个月内确保基本供应根本不是问题。

    而且,观澜商合在各地聚拢了大批粮食,就等唐奕的命令一到,就立马装船发往登州、海州。

    送走了李秉臣,唐奕面色凝重,能不能一炮打响,就看这次黄河水患观澜能起到多大的作用了。

    。。。

    从五月二十三开始一直到六月初,十多天的时间,各地水情奏报如雪片一般不断飞递京师。不难看出,西北各州水情有所缓解,渭水、洛水、汾水河防之事日渐减轻。

    但是,无论是文彦博,还是赵祯,亦或是回山的唐奕,谁也高兴不起来,因为开封的大水至今没有退去之象。

    不但开封大水迟迟不退,就连黄河也是不退反涨,流量逐日激增,已经超过了景佑年的那次巨灾。

    不过,好再朝廷早有预警,各段河防要地都有专人严盯死守,几十万民夫厢勇几乎就睡在河堤上。所以,虽然比往年水大,但至今还未出现险情。

    正当所有人都松了一口气之时,六月初九。。。

    唐奕一早起来,和宋楷、庞玉等人跟着黑子和君欣卓晨练完毕,正在食舍用早饭,就听外面憨牛急匆匆地跑进来,兴奋大叫:

    “大郎!退了!退了!”

    唐奕手里的馒头正送到嘴边,“什么退了?水退了?”

    憨牛用力点头,“退了!水退了!只一个时辰就退了近两尺!”

    啪嗒!

    唐奕全身一颤,馒头一下掉在了地上,整上人僵在了那里。

    “大郎这是怎了?”憨牛不明所以。大水退去,这是好事啊!但看唐奕的表情,似乎不太像高兴的样子。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