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调教大宋-第21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唐奕把坛子放在一边,又拿出一个柱状扎的结实的包袱。

    “这里面装的就是坛子里的东西。”

    来到铁管前,把包袱塞到里面。

    众人这才发现,那柱状的药包,正好是钢管内壁的粗细,一通到底。

    从另一个箱子里取出一个铁丸,看上去一斤左右的重量,同样是能塞到钢管里。

    “你这要干嘛?”

    唐奕道:“这东西叫炮。”

    说着,调整了一下炮口,在炮管后面插了雷管,就要点火。

    “你等会!!”

    大伙儿一看唐奕在人堆里就要点,吓的脸都白了,一边叫,一边四散开来。

    这货是不要命了啊!!

    唐奕讪笑,也不解释,等大家都猫到了树后,这才打亮火折,点火。

    轰!!!!

    曹觉一瞬不瞬地盯着唐奕点火,只见一道火舌从钢管一头儿喷出好几尺远,随之一声比刚才响过百倍的轰鸣震彻山林。

    !!咔咔!!轰!!

    一连串的巨响好似天崩地裂一般,连曹老二这种两次从阎王殿上摸回来的老兵都暗暗胆寒。

    不过还好,只是喷了一道火,并没有第一次那么大的威力。

    待烟火散尽,大伙也都从树后出来,曹觉撇嘴道:“这个够吓人,但还是第一个厉害!”

    唐奕也不反驳他,一指炮口所对的方向。

    “你看那边。。。。”

    “。。。。。。”

    “。。。。。。”

    “。。。。。。”

    在场诸人顺唐奕所指方向望去,无不呆立当场。

    “这。。。。。。”吴育汗如雨下,喃喃出声。“这是不应该属于人间的杀器!!”

    。。。。。。

    唐奕这一炮,其实瞄的是一里之外的一块山石,这种1磅的小炮儿也就打一里地。

    可是。。。。。。

    他瞄歪了,炮口太平,炮弹几乎是直射出去的。当然没打中石头,却是飞了几十丈撞到了树上,水桶粗细的大树根本挡不住,一连轰断了四棵树,最后砸在山壁上,把石壁砸塌了一大片。

    那景象,反而比唐奕要打的那块山石更震撼。

    众人都看傻了,人间何曾有这种杀器出世?

    “乖乖,一炮下去,山都轰塌了,要是拿它攻城。。。。。。”

    “都不用人堆,轰他娘的一天,多牢靠的城墙也立不住吧?”

    “一天?”唐奕冷笑。“这只是一斤沉的实心炮弹,不足三尺的小炮。”

    “要是想弄,可以弄的更大。几千斤的重炮,炮弹能做到几十斤重,而且里面可以装炸药,击中目标还能炸!”

    “就算是开封的城墙,几炮就能轰塌,哪用得上一天?”

    “哦靠!!”曹觉直接暴了粗口。

    “这要是装备给禁军,那还什么大辽,什么西夏,大杀四方啊!?”

    “屁!!!”

    曹老二此言一出,立时就让另一句粗口给顶了回去。

    而令人意外的是,暴粗口的人,竟然是吴育。

    吴老头儿直到现在才收回心神,面色潮红,正听见曹觉的“幻想”。

    “屁的大杀四方!?”

    转向唐奕,不由分说,“毁了它!!马上!!绝不能让此妖物现世!”

    “为什么!?”

    曹觉不干了,这么好的神器,为什么要毁了?

    唐奕惨然赞叹:“吴相公,还是明白人啊。。。。。。”

    看向曹觉,“因为大炮一出,最吃亏的是大宋!”

    。。。。。。

第759章 大宋没有秘密(二合一)

    唐奕没有直接告诉曹觉,为什么吃亏的是大宋,而是反问了一个看似不着边际的问题。

    “你知道古北关前,大辽二十万大军一触即退,大宋几十万大军只是陈兵燕云,却不趁胜远击的真正原因吗?”

    曹觉怔了一下,那一战是他的痛,申屠鸣良、黑骑营,还有过半的兄弟都长眠关下。

    那也是阎王营的巅峰时刻,一战定燕云,阎王营居功至伟。

    但是,那也是曹觉看到大炮之威后,莫名激动的原因。

    要是那时候就有炮,何需兄弟们用命去堵关?申屠也不会。。。。。。

    黯然道:“我不知道什么原因不原因的,我只知道,有了炮,能让咱们少死人!”

    唐奕知道他想到了关下的惨烈,柔声道:“你是兵,考虑的是能不能赢,手里的刀够不够利。职责所在,人之常情。”

    “可是,官家和相公们也有他们的职责所在。他们要考虑的不是一兵一卒的生死,而是一国一朝的兴衰。”

    也就是说,谁会不会死,士兵手里的“刀”是什么样子的,在决策者眼中的分量就已经不是那么重要了。

    这话说出来可能有点不中听,甚至是伤人。

    可事实如此,战争是什么?对于决策者来说,就是派人去送死。

    一眨不眨地看着曹觉,唐奕尽量让自己的声音缓和下来,不去触动他心中的那道伤疤。

    “那一战之所以没有发展成宋辽全面开战,正是因为不论辽朝君臣,还是咱们的官家、相公都很清楚。”

    “当世最强的两个老帝国一但生死相搏,纵使有胜的一方,那也一定是惨胜,没有人想承担这样的后果。”

    拍了拍曹觉的肩膀,“战士需要一往无前,可是统帅却要时刻清醒,甚至保持克制。”

    “穷兵黩武、居功冒进,纵古论今,从来都不是什么好事。纵使偶有成就流传千古,可更多的却是不被人们所熟知的惨痛。”

    “轻者葬送一只军队、一位名将,重了,则要亡国!”

    “你们克制你们的。”曹觉还是没认可,颇为不愤。“和这炮有什么关系?”

    战略上的决策他管不了,曹觉只知道,他手里要是有了炮,就能打赢,就能少死人!

    “关系很大。”吴育诚然道。“这种克制不单单是战略上的克制。”

    “俗话说,刀是男儿胆。同样,大郎的炮属国之重器,是一国之胆。”

    “那一战如果有炮,你们会甘心只把辽朝大军打退吗?”

    “官家会甘心放虎归山吗?可是,一但进军大辽,一战阻击战就变成了国与国的拉锯战,大辽立朝百年,早就不是毫无根基的游牧民族,岂是一朝一夕之间就可荡平?”

    “旷日持久的熬战,以大宋现在的家底子,打得起吗?”

    “可是不打,从上到下谁又能甘心?那时大宋就是赶鸭子上架,不打也得打,不然对天下人没有交待。”

    “而把大宋逼上那条路的,就是这炮!”

    。。。。。。

    见曹觉默不作声,吴育继续道:

    “景渝可知,为什么黑骑营在古北关一战建下奇功,其威力当世无敌。班师回朝理应重建黑骑营,甚至有朝臣谏言扩充黑骑营的规模,官家却一直没有准奏吗?”

    “为什么?”

    “因为,现在的大宋需要稳定来解决内患,而非战争。”

    “五百黑骑就杀得耶律洪基二十万大军胆寒,要是五千呢?五万呢!?”

    “如果换了你,手里有五万黑甲重骑,又主导宋辽之战,你会安于现状,眼看辽人耀武于世吗?”

    “换句话说,唐宗汉武,要是手里也有五万黑骑呢?或者说有大郎的炮,会只满足于番邦称臣吗?会不想天下归我一处吗?”

    “可是现在来看,无论强汉、天唐,还是当下的大宋,国力再强,又何以支撑这样庞大的征服之战呢?”

    说到这里,吴育很理性地看着曹觉。

    “**不是说有就有,也不是说没有就没有。纵使儒道世昌,教化人放下**,可是也没法灭除**。胆气有了,**就随之而来。占了一点便宜,就会想再多占一点,潜移默化,就成了穷兵黩武,进而失控。”

    “这炮就是**,就是军人手里的胆气,放出来,就收不回去!”

    好吧,吴育是典型的文人思维,大宋文人的思维。

    有一点吴育没说,那就是:炮是在武人手里,不是在文官手里。

    摁着炮,就是摁着武人的胆,不但要防穷兵黩武,而且要防五代重回。

    是有偏见,但却不无道理。最起码有一点说的很对,**是因实力而生的。

    这个实力如果是由良性的国力提升所滋生的实力,那自然没问题。

    可是,如果这个实力只是依赖一门炮,其它的配套都跟不上,那将是一场灾难。

    。。。。。。

    曹觉还是不能放下。

    唐奕见他还不释然,只得又道:“我就问你,这炮是野外遭遇战的威力大,还是阵地战更有用!?”

    曹觉不假思索:“当然是阵地战。”

    这个曹觉想都不用想,小炮还好,要是唐奕说的大炮,必是笨重无比,遭遇战打的是机动性,炮的威力不见得能发挥出来。

    “再问你,是攻城好用,还是守城好用?”

    “攻城。”

    攻城相对还是具备一定的机动性,可是守城就没法动,没法躲了。对于大炮来说,就是活靶子。

    “还不明白吗?”唐奕冷然道。“大宋比起游牧骑兵,谁更善野战和机动性?”

    “比起大辽和西夏,谁又以城防著称?”

    “又是谁的人口密度更大?更能发挥炮火覆盖的威力?”

    一个靠城墙围起来的民族,比起骑兵,更怕的是炮火。

    “可是。。。。。。”曹觉叫道。“炮是咱们的,他们没有啊!”

    “早晚会有的!”唐奕长叹一声。“如果别人永远也学不去,那就不用这番争论了。”

    “这世上,没有永远的秘密。”

    前装炮这种东西复杂吗?说句不好听的,这小炮看上一眼回去琢磨两天恨不得就能造,麻烦的反而是炸药。

    可是,一但装备军队,置于万众瞩目之下,还能保密多久?一年?五年?还是十年?

    就算十年之后才让人学了去,那大宋的好日子也就到头儿了。

    长城变成了摆设,城墙变成了禁锢,密集的人口变成了大炮最好的靶子,大宋朝就算顶得住狂轰滥炸,又要付出多大的代价?

    “我也问你一句!”唐奕说了这么多,反倒激起了曹觉的怒气。

    “古北关下要是有炮,申屠会死吗!?”

    “不会。。。。。。”唐奕黯然回答。

    申屠鸣良和阎王营对于唐奕来说,也是无法磨灭的痛。

    “那你为什么不给我!?”曹觉瞪着眼睛几近失控。

    揪着唐奕的脖领子,“你早就有炮对不对!?为什么不给我!?为什么眼睁睁看着我们出关去堵!?”

    “因为当时要是给了你,以后会死更多的人。”

    “我不管以后死多少人,我就知道现在能少死多少人!”

    “老二。。。。。。”唐奕被曹觉拎着,喃喃出声。“大宋不缺利剑,缺的是精气神!”

    。。。。。。

    单从军械装备而论,大宋乃至汉人从来都不输诸蛮。纵使骑兵当道,也只不过是限制了汉人的扩张之路,我们也依然有防御的手段和武器。

    可以说,我们一直是领先的。

    可是,战争从来是不基数堆砌而成的数学题。1+1可以大于2,也可以小于0,太多因素影响一场战争的结果。

    大宋之所以弱,也绝对不是弱在装备上。若以装备而论,一千年前四夷就被荡平了。

    在大宋内部那些问题没解决之前,除非给他原子弹,否则单单几门炮能左右什么?

    除了阎王营,还都是弱兵;除了狄青,还都是弱将。

    朝堂上还是一群想靠嘴炮忽悠的文人,体制里还是一窝尸位素餐的蛀虫施政。

    你让唐奕把这么超前的东西交给他们?

    弄不好,给你把制炮的方法编纂到《武经总要》里,供大宋的天下人和蛮夷的天下人一起参详。

    以、振、国、威!

    别不信,不是没干过,而且就是赵祯亲自干的。

    他让曾公亮和丁度汇总的《武经总要》,收录了大宋所有制式装备的图样和详解,包括当世最先进的八牛床弩。

    那也是国之重器,军事机要。

    可就那么记载在书里,连制造流程都写得明明白白,传了出去。

    现在在大辽500文就能买一本儿,是最便宜和普及的宋籍。

    “不会的!”曹觉依旧是不死心。

    “你放心,只要你把炮交给咱们,我曹老二发誓,军中的每一个兄弟必像守护自己的命一样守住这个秘密。”

    “呵。”唐奕干笑一声,却是看了吴育一眼。

    “你不会,有人会啊!”言下之意,当然是怪起了文人。

    “跟你说个有意思的事儿吧,你知道辽夏的细作都是怎么从大宋窃取情报吗?”

    “怎么窃取?”曹觉一怔。“无非就是收买渗透呗。”

    “错!!”唐奕撇嘴道。“哪用那么麻烦?只要转个书摊儿,什么都有了。”

    “。。。。。。”

    曹觉没怎么着,吴育却是老脸一红。

    还真是这么回事儿。

    《武经总要》就不说了,除了这种炫耀大宋装备的书,还有别的呢。

    大宋的文人都好出个文集、杂记什么的,而这其中,朝中文臣尤为鼎盛,卖的也最好。

    那文集、杂记里都记的是什么呢?无非就是寻常的日记、书信往来之类的东西。毕竟不是谁都是欧阳修,出手就是文章。

    可是,问题来了。书信日记,还是相公、大臣、守牧一方的大员的书信日记,那里面可是什么都有啊。

    小到税收议政,一方民生;大到用兵布防,两国边事,全都印成了书,昭告天下了。

    别觉得骇人听闻,也别觉得是个别现象。远了不说,这事儿吴育干过、富弼干过、文彦博干过,连唐奕的老师范仲淹也干过。。。。。。

    以至于辽人转个书摊儿就什么都知道了,哪来的什么秘密?

    吴育面子上有点挂不住,“此事官家已经提醒过群臣,现在却是注意很多了。。。。。。”

    提醒?

    唐奕无语地翻着白眼儿,这事提醒就算了?就应该谁泄密剁谁脑袋。

    就这种觉悟,怎么可能把炮交给他们?

    没心思和吴老头掰扯这些事儿,某些方面来说,大宋的文人就是中了有文化的毒。癌症,没救儿了!

    转向曹觉,“说了这么多,你明白了吗?”

    曹觉气馁地低头不语,唐奕和文官的那些弯弯绕他不懂,也没把懂,谁让他是军人?人家是士大夫呢?

    大宋的军人负责送死,士大夫负责放嘴炮。

    不懂唐奕也没办法了,这是一个大道理,其实想说清楚也不难。

    领先半步是天才,领先一步就是疯子,甚至是傻子。太过超前的东西对于一个不是很成熟的世界来说,不一定是好事。

    在这个方面,谨慎也不是没有道理。

    可是,有些话没法与吴育、曹觉等人去说。

    这些东西来自于后世,与火炮一样,同样是超前的存在。

    在人类慢长的进化史当中,太过超前可能不是机遇,而是灾难。

    比如尼安德特人,这个处于人类进化中段的原始人种,在十几万年前统治着地球。可是,当比他们更为高级的近亲人种出现之后,尼安德特人迅速消失、灭绝。

    而那个人种就是现代智人。

    对于尼安德特人来说,现代智人就是超前的的存在。只不过,我们很幸运,是后者罢了。

    当然,大炮不是智人,不会取代人类。可是道理是一样的,学会用大炮的后来人同样可以消灭前人。

    在唐奕看来,他手里的大炮有点像马镫,双侧马镫。

    汉人普及双侧马镫带来了便利,可是双侧马镫落在草原民族手里,却也变成了汉人的灾难,骑兵入主中原的利器。

    。。。。。。

    说不通,又不想曹觉寒心,唐奕只得道:“老二,相信我,我比谁都不想看你们去送死!”

    “可是,在没有十足把握之前,我不能把这头怪兽放出来。”

    炮,不光是一件战场杀器,它同样还代表着一个时代的终结,一个时代的来临。

    冷兵器将成为历史,热武器大行其道。

    唐奕不确定,那个时代来得这么早,是好,还是坏。

    “那。。。。。。”曹佾哀然长叹。“那真就这么毁了?”

    “不至于。”唐奕讪笑回道。“要是真毁了,我也就不会非要在这里建城了。”

    “野猪岛的与世隔绝就是为它准备的。”

    吴育此时插话,“还是毁了干净。”

    “相公,不能因噎废食吧?”

    唐奕有顾虑,但还没到投鼠忌器的地步。他只是慎重,想尽量稳妥之后再拿出来。

    “留着它就是个祸害!”吴老头瞪着眼睛,什么开明老头,早就没影儿了。

    火炮碰触了他的底限,现在他就是个腐儒,代表大宋的士大夫阶级。

    “你留着它,早晚不得传出去?”

    “你看看。”对付吴育,唐奕自有一套,这时候不能顶着来。

    “你看这是怎么话说的?咱俩原本不是一头儿的,一起劝曹老二的吗?”

    “呃。。。。。。”

    “你想啊,火炮短期之内对大宋军事确实有大用。可是与之相悖的,则是长远的考虑和担心对吧?”

    “那你要怎么办?”

    唐奕笑道:“能怎么办?只得我受累,想个短期见效,又不碍长远的办法呗!”

    说白了,就是防伪。

    让唐奕放弃火炮,他也舍不得。

    可不论是铸炮,还是硝化甘油,都属于低端产品,太容易被人仿制。唯一的办法就是,提高技术含量,高到这个时代谁也别想“造假”的地步,把独占其利的优势期尽量拉长。

    “等着我!”

    一拍曹觉的肩膀,准备给曹觉来张空头支票。

    “等我在这里补全工业基础,给你造谁也造不了的,更好的大炮!”

    “补全什么?”

    工业基础是什么,曹觉不懂。

    “那你到底是造,还是不造?”

    。。。。。。

第760章 借钱

    即然没人能劝动唐奕,那大伙儿也只能随他去了。

    这几天,唐奕又找到了点当年建回山时的影子,指点江山,尽心规划着亚龙湾的未来。

    “这里,要建两座高炉。”

    “这里,是挖几个碱池。”

    “还有!!”唐奕颇为认真地曹潘二人道。“回去之后,你们暗中联系一下潘越。他那里离西域近,看能不能弄回一些棉花。”

    这个时代棉花还没传到中原,大宋所谓的棉被、棉衣都是木棉,棉花是极少,且都是从西域不远万里运来的奢侈品。

    曹佾闻之,点了点头,“行,你要多少?”

    “大量。”唐奕凝重道。“有多少要多少!”

    曹佾一瞪眼睛,“在这么热的地方,你要那么多死贵的西域棉做甚?”

    涯州这地方,一年四季都是夏天,热的人恨不得不穿衣服。他弄那么多保暖的棉干什么?而且,还非得是西域棉花。这要是运到海南,那价格,差不多和黄金一个价了。

    现在一提花,曹佾就肉痛,暗中运气。

    “还有。。。。”曹国舅也来了一个还有。

    “你可轻点败家吧!”

    野猪岛就是个孤岛,唐奕要在这里建这个,建那个。行,你想建什么建什么,谁让你说了算呢?

    可是,唐奕根本就没考虑后续成本。

    先不说建高炉要花多少钱,就说高炉所用的矿石、焦炭,那都得用船特地运到岛上,没法因地取材。

    还有就是挖碱池。挖没问题,可是唐奕没考虑一下,制碱的原材料却一样需要付出高昂的成本。

    总的来说,整个亚龙湾就是个赔钱的买卖,看不到一点回报。

    “这不是买卖。”唐奕再一次强调。“所以,你根本不用计算成本。”

    “。。。。。。”

    “不计算成本是吧?”曹国舅臭着脸。“好,让国为给你算笔账吧!”

    潘丰一听让他算账,不情愿地一咧嘴,“你怎么不算?”

    “我懒得和他废话。”

    “。。。。。。”

    见唐奕好奇地看过来,“算什么账?”

    潘国为只得紧着头皮,干起了得罪人的事儿。

    “昨夜,我和景休算了一笔账。”

    一指远处的野猪岛,“现在,不算那个岛要扔多少钱,光是在海岸沿线建城、开荒,垒砌拱卫野猪岛的军事要塞,已经是一个惊人的数字了,足够让你肉疼的了!”

    “得多少钱?”这个唐奕还真没算过。

    “光物料耗费,起码就得一千万贯,这还不算人力耗费和佣资。”

    “怎么这么多?”唐奕哪里是肉疼?他是根本不信。

    修一条几百里长的通济渠差不多也就一千万,就这么一个海湾,连通济渠工程量的十分之一都不到吧?怎么可能花这么多钱?

    “你忘了这里是涯州了吗?”潘丰出声提醒。

    心道,咱们这位爷,得亏是挣钱的本事比花钱的本事大。不然,就他那个大手大脚的样子,有多少底子都得让他败光了。

    “除了木料可以就地取材,其余一切用料都要从中原运过来,光路耗就是材料原本价值的几倍!”

    “木料?”曹佾那一旁阴阳怪气的又出声儿了。“也只是寻常木料,大料巨材还得从远处运!”

    。。。。。。

    这里不是开封,天下财富尽聚于京,要什么有什么,要多少有多少。

    这里是荒芜一片的岭外,一无所有。别说是物料,就是一把种田的锄头都得从中原运过来。

    别看是小小的一个亚龙湾,可是真算起来,不比在中原真实建一座州城来得节省。

    唐奕喃喃道:“这还真是个问题。。。”

    按说,华联铺的账上有大笔的可用资金躺在那睡大觉,一千万只能算是九牛一毛。可是,这个钱终究不是自己的,早晚要还。

    那唐奕还得起吗?

    还不起。

    只是,这件事涉及到太多敏感的东西,唐奕压根不想让别人插手,曹潘不行,官家更不行。

    所以,从最开始,他就打算用自己的私库来运作此事。

    可是话说回来,唐奕自己的账上,有钱吗?

    真没钱。

    燕云大战刚刚过去一年,那是唐奕把观澜和自己的家底都搬光了才支撑起的复土之战。才过一年,他哪儿来的一千万贯?

    就算后续还有进项,够还这一千万。可是,曹潘二人刚刚也说了,野猪岛以后就是个无底洞,少不得又要砸钱。

    。。。。。。

    “要不。。。。”唐奕琢磨了半天,最后抬头看向曹国舅和潘丰。

    “要不,你们借我点吧?”

    “。。。。。。”

    曹佾半天也没反应过来,你败家,要老子给你买单?想的美。

    “不借!”

    “有多大能奈干多大事儿,没钱你建什么岛?”

    唐奕无语,看向潘丰。

    “嘿,你别看我啊!”潘丰一脸便秘。“他借我就借。”

    。。。。。。

    “借!!他们不借,我借!”却是曹觉从那边蹦了出来。

    唐奕要弄大炮,曹老二是坚定的拥护者。

    “我哥不借你,我借!”

    曹佾立时翻脸,“一边儿去凉快去,你哪儿来的钱!?”

    “我怎么没钱?”曹老二瞪着曹佾。

    “曹家还有我一份家当呢!大哥,你不会想吞没亲弟弟的家产吧?”

    “啊啊!”曹佾气的一声长嚎。

    “曹家怎么出了你这么个混账东西!?”

    曹老二闻之,不但不气,反倒得意地朝唐奕一扬下巴。

    唐奕无语摇头,这个时候,他不但不觉得好笑,反而有些尴尬,不能说什么。

    亚龙湾真的就是个赔钱买卖,将来怎么收回投入,唐奕到现在也没个头绪。所以,也不好让曹国舅跟着他往坑里跳。

    “要不,我给你们利息?”

    利息?

    唐奕这句说的有点欠考虑,和曹潘二人谈利息,显然就生分了。

    曹佾一怔,没想到唐奕的决心已经到了这个地步,居然和他谈利息了,一时之间僵在那里。

    而潘丰一看,知道不能再让曹佾闹下去了。

    “利息就说远了!”潘丰立马出来打圆场。“多少年的兄弟了,景休岂会在乎这点黄白之物?”

    给曹佾使了个眼色,“他只是不想大郎做这劳民伤财的傻事罢了。”

    。。。。。。

    曹佾也知道,话说到这个份儿上了,再不割肉就真伤了十年情份了。

    “算了,再陪你疯一回!”

    “借就不借了,算我入股。”

    “也算我一股!”潘丰见曹国舅开了口子,立时激动附和。

    其实,他是偏向唐奕的,只不过不得不跟着曹佾的步子走,毕竟曹国舅不光代表曹家,还有官家那一层关系在里面,不得不考虑。

    “回头咱再给杨文广和王咸英去信,让他们也放点血!”

    “那是自然。”曹佾阴笑回应。“总不能好事落不下他们,败财却没了影子!”

    “这就对了嘛!”潘丰大笑。“什么特么钱不钱的,咱们观澜几家同进同退,就算败家也是乐子!”

    略一沉吟,“也别送什么信了,我亲自回去一趟,正好在中原招募工匠、准备物料都需要一个人盯着。”

    。。。。。。

第761章 狮子大开口

    潘丰要回去张罗,唐奕自无不可。确实要一个来过涯州,熟悉海南情况的人回去主理诸般杂务。

    其实唐奕知道,潘丰急着回去,还有一个原因,他那个不省事的儿子潘勇的事儿,还一直悬着。虽然这事唐奕也好,曹佾也罢,都当没这事儿一样,谁也不提。可是,潘丰这几天一直心神不定,显然他自己十分在意。

    定下归期就在明日,潘丰立马回去准备了,而唐奕和曹佾则是找上了炎达。

    炎达老汉在亚龙湾已经住了几天,原本还有几分疑虑,可是这几天见那个癫王左指右点,真是一副大干一场的架势,倒也真信了唐奕要在这里大兴土木。

    至于雇佣他的族人为其所用,炎达觉得,不是什么坏事,总比在山里饱暖无常来得好。

    “炎达族老,咱们来谈谈价钱吧。”

    唐奕也算摸准了和这老汉交流的脉门,别绕弯子,直来直去最好。

    “建城造屋的工匠和物料已经着手筹备,想来最多两个月就能到涯州。在这之前,炎达族老可以先伐木开荒,为工匠的到来做准备。”

    “价钱?”

    “啥价钱?”唐奕太直接,炎达反倒没听明白。

    唐奕道:“当然是用工的佣资。你们给我干活,我总要付酬劳的吧?”

    。。。。。。

    要是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