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调教大宋-第17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那回朝。。。。。。”
“回朝?”富弼摇头。“傻小子,那是属于你的巅峰时刻,我们这些老家伙却是不能去抢子浩的风头。”
。。。。。。
“除了唐介,身为御史,有监察使臣得失之责,要随你回朝,狄青、庞籍做为西府宰执,要等燕云军备整肃之后才回师。各部属官也要等政务平稳之后,再行调动。”
“所以,只子浩与王老将军统阎王营,携杨老令公骸骨回京。”
唐奕有些发愣,没想到会是这样的安排。
赵祯这是要让他独领奇功、万众瞩目啊?
。。。。。。
第634章 真正的牛人
回京,说远也远,说近也近。
如今他在辽营,怎么也得等和谈出了结果之后才能抽身。
但是,这个结果似乎也不用拖太久了。
耶律洪基正如唐奕所说,他没有选择。两人的那次谈话之后不满三天,这位大辽皇帝终于不再坚持岁币之事,愿意与大宋心平气合地坐下来谈。
一旦正经开谈,也就没什么阻碍了。说白了,大宋本来也没什么过份的要求。
之前的五十万岁币,莱州和辽河口两地的百万租金,还给你,大宋不差这点儿“小钱儿”。
两国依旧是兄弟之邦,相通军政。
至于羊毛贸易,根本不用谈,那属于自然商业行为,只要大宋用羊毛就一定得买大辽的。
唯一条,承认燕云是大宋国土。。。。。。
不承认也没办法,燕云已经在大宋手里了,耶律洪基就算不情愿,他也没这个实力拿回来。
不过,在这里,唐奕这个“不善权谋”的混蛋又给耶律洪基挖了个坑。
耶律重元!
。。。。。。
耶律重元是以大辽皇帝的身份降宋的。一片石阵前髻发,一句“降了”,燕云就算给大宋了。
战后,自然要补“投降召书”。
到这里,他依然是大辽皇帝。至于他和耶律洪基承认哪个,哪个合法,富弼打了马虎眼,大辽也没当真。
辽人还是很光棍儿的,燕云给你了,那也就没有必要再扯皮。大宋需要一个合法性,一个合性的占令燕云的理由。
战时承认耶律重元,也就承认了。战后奉耶律洪基为辽主,也就可以了。
可是,他们忽略了一点,扣小字眼儿,玩政治手段,契丹人永远玩不过宋人。
。。。。。。
投降召书。
耶律重元的这个召书是唐奕给写的,内容就是:他以辽主的身份归还当年石敬塘割让给大辽的燕云一十六州之地。
如此一来,大宋占领燕云也就算名正言顺了。
这是大宋自己的问题,大辽上到纨绔皇帝耶律洪基,下到和谈首臣耶律宗训都懒得管。
可是,问题来了。。。。。。
特么“燕云一十六州”!
一十六州可没有全在他耶律重元的手里,这次燕云复宋,一十六州也没有全归大宋。
燕云,燕云。
“燕”给大宋了,“云”还在大辽手里呢。
云州是突吉台部的领地,怎么可能给大宋?
唐奕这个小机灵抖的太损了,直接在大宋和大辽之间、大辽内部之间,埋下了一根钉子,一根把耶律洪基送入深渊的钉子。
。。。。。。
抛去唐奕的阴险不谈,别的方面双方皆是认可。
富弼立即将前方进展上表官家,只等赵祯御批,即可与辽人签订正式的盟约。
奏表这一来一回,又是半个多月。
此时距离古北关大战已经一个多月,近两个月的时间过去。
赵祯御批的旨意到达的同时,观澜诸生也已经基本完成了唐奕交与的任务。他们没有来古北关,而是聚于幽州,等待唐奕南归。
而另一个人也被辽人送到了古北关外司马君实。
司马光这一遭看似有惊无险,实则九死一生。耶律洪基稍稍任性一点点,他这个驻辽通政使的小命儿就没了。
即使萧惠、耶律宗训极力担保,还是难免一场苦难加身。只两个月时间,去辽北走了一个来回的司马光就几乎让唐奕认不出来了。
许是耶律洪基故意的,此时的司马光与乞丐无异,蓬头垢面、衣衫不整。原本有几分仙气的短须现在也打绺儿了,手腕脖颈间尽是红肿破皮,显然是带过重枷。
唐奕心里过意不去,急步迎上前去,张嘴就道:“看来‘苏武牧羊’,不是一般人能效仿的,也就君实兄能来一来,换个人就挂掉了!”
“噗!!”
富弼在后面没忍住,这小子放嘴炮也不分个时候,司马光现在必然委屈的不行,你这般调侃,还不跟你急。
哪成想,唐奕张嘴就拿苏武打起了哈哈,而司马光闻言立时露出一丝不屑,捋了捋擀毡的短须。
“苏武?那是想死没死成才被北蛮轻辱。”
“我司马光可不想死,还要留着命风光回宋,把这些欺辱还给辽人!”
。。。。。。
唐奕哈哈大笑,意思是他比苏武牛多了。
“好!不愧是司马君实,司马牛!”
“快去洗漱一番,晚些与君实兄摆宴庆功。”
司马光闻言登时急了,“洗什么洗?先摆宴!”
他已经两个多月没见到荤腥了。
“多上酒肉!”
。。。。。。
富弼忍不住好好看了看这个司光君实。
以前像司马光这样的“年轻人”自然得不到富相公的关注,今日一见。。。。。。
富彦国开始明白,当初唐奕为什么执意要让这个只三十多岁的年轻人去大辽主持大局。确有过人之处,至少胆识、气魄非常人可比。
。。。。。。
富弼哪里知道,要单单是胆识、气魄,唐奕就让曹觉去了。
这位司马牛,论情商,论心境,论手腕,论心智,在整个华夏历史那都是能排在前几的人物,岂是一般人的标准可以衡量的?
。。。。。。
席间,唐奕收起玩笑,郑重地给司马光一礼,“此次君实兄功在社稷,奕,拜谢!”
司马光放下手里的羊腿,面无表情地看着唐奕。
“这一拜,当我拜你。但是,光就不拜了。因为太重,一拜不足表光之敬意。”
唐奕抬头,“君实兄言重了!没有你在大辽的暗中走动,大宋收不来燕云。”
司马光摇头,“不说这些。”
“只问子浩一句,接下来,你要如何重兴庆历之事?”
“。。。。。。”
唐奕与富弼对视一眼,皆有诧异。
唐奕可是从来没对司马光说过要改革,重兴庆历新政之事这样的话。
。。。。。。
一看唐奕的表情,司马光更是笃定。再不看桌上酒食一眼,正襟危坐。
“实不相瞒,古北关战事一定,光不是没想过舍身取义,宁死不受辽人轻辱。”
“可是,光得活着。。。。。。”司马光目光如炬,紧盯唐奕。
“活着看看大郎弄下观澜商合这个庞然大物,又不惜巨万修通南北水路,布下这么大一个局,到底要把大宋引向何处!!”
。。。。。。
唐奕服气地看着司马光,不愧为千古大牛人,只凭这一点点蛛丝马迹就能看通全局。
“那么。。。。”
唐奕面色渐冷,悠悠开口。
“君实兄可愿助我?”
。。。。。。
有些话不吐不快
有些话不吐不快。
能不能别总用上帝视角,来试图帮我写书?等到完本的那一天,或者是赵宗实把唐疯子弄死了,再来喷!我接着。
特么是怎么个故事我还没写,您就帮我定了,干嘛啊?就没这样儿的。
我说过就此放过那一家了?燕云使的坏你看书的知道,主角知道吗?你看仔细了吗张嘴就来?
那一家是想反,可是证据呢?
要是让你们当了皇帝,手里抓了权力,就特么没底下人好日子!
想杀谁就杀谁,怀疑谁就弄死谁。
醒醒吧兄弟,别看着点阴暗面就当是帝王心术。古往今天明君圣主不是想杀谁就杀谁,而是想杀谁却能不杀谁。
李二留着魏征,才传下了君臣佳话,
赵大不杀柴家人,不搞走狗烹那一套,才定下了大宋三百年的温和基调。
赵祯一年死两个儿子,好几个闺女说是巧合你信啊?之后到死近二十年光生女儿不生儿子,一但有儿子,立马就传出是野种,可能吗?
装不知道才保证大宋这条破船没翻。
再往后数,皇权在太宗一脉手里传了八辈子,赵构选来选去却选了个太祖后人接位,合理吗?也是为了一个稳字。更保证他有善终。
这才是真本事,真正的帝王心术。
张嘴就杀人的那是夏桀、商纣,只图一时爽的是隋炀帝。你不能要求每一位皇帝都是唐宗汉武,爽完了还有本事收拾烂摊子。
你更不能要求,你要谁今天死,苍山就把谁今天弄死。
弃书没问题,但别弄的好像作者都是你们家使唤丫头似的,让您不爽了,撵出去还不行,非得骂难听的,恨不得打几巴掌才爽了。
我没那么下作。
读者就是上帝。你想当上帝也没问题,但你也得有上帝的仁爱之心吧?得有上帝替世人赎罪的胸怀吧?
否则让我怎么尊重你?怎么把你当上帝捧着?
您拿我当人,我才能把尊重给你。
您要是只当我是个爽一下子的工具,花两个遭钱就不知道姓什么了。
对不起,留着您的钱去买手纸,能撸成人干儿,爽到天际!
。。。。
贴子删了,章节说里那哥们也删了。为你们好,不想引得一帮人骂来骂去。更不想让人抓错了混蛋。
还是那句话,我就是个萌新,这书里没套路,没那么多烂眼睛的破事儿,就想踏踏实实写我的。谁也别招我,更别教我怎么写。
我有我的故事,等不了可以走。我不是人…民…币,做不到所有人都满意。谁也没拦着,更拦不住。
但是别来恶心我,干着看盗版的破事儿,说着盟主一样的敞亮话,还弃书?我特么挣你一分钱了吗?当婊…子还想评个三八红旗手,心也是够大的。
这句有点过了,不针对所有盗版读者。。。
算了,也特么别解释了,敞亮人都懂。事儿逼说一千道一万也特么当我放屁!
总之。。。。
。。。
我去你大爷的!
完了。
第635章 与君并肩,风雨同舟
大宋从不缺少能人,从唐奕现有的布局看出他有革新之意,可能也绝非司马光一人。
但是,唐奕现在问出这句:“君实可愿助我?”绝对是心怀忐忑的,甚至有一丝慌乱。
在原本的历史之中,司马光是反对变法的首臣,甚至可以说唯一可以和王安石正面一战的坚定保守派。
虽然唐奕不是王安石,虽然现在的局势与原本的历史不同,虽然现在的司马光还没有登峰造极,但是,唐奕还是怕,因为眼前的这个人。。。。。。是司马光。
“君实可愿助我?”
唐奕的这句话让司马光也是一阵沉默。
看了看富弼,又看了看唐奕。
“富相公在此,请怒下官无礼了。”
富弼面沉似水,不知为何,这个青年人竟让他感到一丝透不过气。
“君实,直言无妨。”
“其实。。。。。。”司马光坦言道。“其实,庆历之举光是不看好的,只是人微言轻,不得上达天听罢了。”
“为何?”
司马光一笑,“有心无力!”
。。。。。。
这四个字一出,富弼脑中瞬间闭过一个念头:一语中的。
即使是庆历革新的主导人物,现在回首,富弼也不得不说,范仲淹他们是准备不足的。
实则就是年轻的赵祯和一群良臣看清了国之弊端,急忙想要补求。心是好的,但却忽视了,沉年痼疾岂是虎狼之药可一济得愈的。
《陈条十事》确实对症,但却只是美好的愿景罢了,想一朝得改难如登天。
司马光看向唐奕,“相公与大郎不毕在意光的‘马后炮’。光虽不看好庆历之举,甚至如果将来有类似的所谓冒然革新依然会不看好。”
“但是这次。。。。。。”说到这里,司马光话锋一转,目光也随之转向唐奕。
“这次,我看好大郎。”
“哦?”唐奕闻声心中稍定,疑惑出声。“为什么?”
司马光道:
“虽然以我的眼界也只能看懂大郎前面的布置,却是对接下来要怎么做全无了解。但是光觉得,大郎起码没有画饼充饥,而是踏实实干。先立起了革新的基础,谋而后动,起码不是空谈高论。”
“光以为。。。。。。”
“不妨一试!”
唐奕眉头彻底舒展,“那君实可愿与我同行!?一同试上一试!?”
司马光沉吟片刻,眼神逐渐坚定,抱手过顶,高揖落下。
“与君并肩,风雨同舟!”
。。。。。。
唐奕只觉心中闷气骤然而散,朗声大笑:
“如此甚好!明日起程,归京!”
“归京。。。。。。”司马光复述此句。“归京。。。。。。再战!”
燕云是第一战,那么下一战将如何打响,司马君实很期待。
。。。。。。
唐奕临走前没有见耶律洪基。想见,终还是作罢了。
那天耶律洪基问他,若是没有打君欣卓的主意,结局会不会不一样,唐奕后来真的仔细想了想。
国之大义,有没有君欣卓依旧不会改变。但是,两人可能真的会成为朋友,收回燕云之后的结局,也许会不同吧!
与司马光策马引队向南缓行,出辽军大营,只见道旁的山岗上,隐约有一骑孤立。
唐奕抬眼望去,心中一软,下意识地打马上坡。
不想那一骑似乎不想与唐奕正面一会,见他上来,立马一夹马腹急驰远去。
唐奕勒住马缰,怔怔北望。
孤骑。
长天。
塞上草海,碧波如鳞。
。。。。。。
回到古北关。
此时,关上人声鼎沸、热火朝天。西军将士正在重新修葺关墙,东面的塌城已经焕然一新。雄关依旧,却好似那场血战从未发生过。
关外。
距离关城三四里远的地方,也有一群人在忙碌。却是一批石匠凿刻着一座座巨石,其中一石已经接近完工。
高头大马人立而起,马上一重甲巨汉提兵北指,活似一尊门神守护着大宋的北大门。
杨怀玉靠到唐奕身边。
“五百雕像却是一时半会不得完工。”
唐奕默然。
“在心里,已经完工。。。。。。”
杨怀玉点头,唐奕说的没错,在大宋的心里,那五百黑骑已经立起,已经完工,也已经。。。。。。不朽!
指着申屠鸣良石像旁边刚刚立起的一块石碑,正面空空如野,尚且无字。
“给这片碑林起个名字吧。”
。。。。。。
唐奕闻声缓缓下马,朝那碑走了过去。
转到碑后,却是有字:
怒发冲冠,凭阑处、潇潇雨歇。。。。。。
。。。。。。
澶渊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
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
。。。。。。
正是唐奕为阎王营专门写的那首《满江红》。
看着旧词,唐奕不禁挑起嘴角,“这词不合时宜了,却是要改一改。”
“改成什么?”
。。。。。。
“怒发冲冠,雄关处、塞上云歇。”
“抬望眼、仰天长啸,壮怀激烈!”
“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
“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澶渊耻,今得雪!!!”
“臣子恨,未敢灭!”
“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待从头、北狩旧山河。。。。。。”
“朝天阙!!!”
。。。。。。
杨怀玉细品其中滋味,确实要改一改的好。
澶渊耻,今得雪。臣子恨,未敢灭!
。。。。。。
“那。。。。。。”杨怀玉指着石碑正面的空白。“那到底起个什么名?”
唐奕环视当场,仿佛五百黑骑就在眼前。
“就叫。。。。。。”
“阎王阵吧。”
。。。。。。
一路向南,到了幽州。
未得进城,就见宋楷、范纯礼等人打头,百多观澜儒生行装齐整,已经等在城门外。
宋楷迎上唐奕,“不进城休整一下吗?我爹还等着与你践行呢。”
唐奕抬头看了看城门上的“幽州”二字。
原本那里写的是“折津”,是辽人的名字,现在却是时隔百年终于换回了汉人的称呼幽州!
缓缓摇头,“不进城了!”
玩味地看着诸位观澜儒生,“归心似箭!”
“这里的事儿。。。。。。办完了!”
“千里之外的开封城,还有另一场大战等着咱们。”
“怎么样?”唐奕语气之中尽是戏虐。
“可敢与我走上一遭!?”
。。。。。。
宋楷大笑,招呼众人,“告诉小唐教喻,有咱们不敢的事儿吗?”
“没有吧?”范纯礼装模做样地好像真仔细想了想。
“咱们的口号是什么来着?”
“老子天下第一!”
。。。。。。
不可一世的嘶吼,震彻云霄。
待这一嗓子吼完,宋楷、范纯礼等人无不收拾神情,恭敬地向唐奕抱手行礼,肃穆沉声:
“与君并肩,风雨同舟!”
。。。。。。
第636章 杨公归宋
功臣,特别是有功的文臣,大宋还是不会忘记的。
唐奕是范公门生,虽然殿试罢考,但那也是事出有因,为国为民。
所以,他勉勉强强算是个文臣。
而等唐奕一过幽州,富弼所说的那个“惊喜”也就来了。
确实是惊喜。。。。。。
刚过幽州,朝廷前来迎接的仪仗也就到了,规格之高,让唐奕有点没想到。
殿前司都指挥使王守忠亲帅皇家仪仗接伴,一路陪同南下。
而过了白沟河,自雄州开始,清城除道,张乐设饮,遇城则迎,逢州必仪。
百姓从城头送到城尾,无上荣宠尽归复燕英雄。
而当唐奕帅队终于回转京师的时候,赵祯更是祭出最高礼仪郊迎三十里。
。。。。。。
距离开封还有三十余里,眼见前方人山人海隐约可见。
开封城的百姓把这最后三十里已经塞满了,满朝文武、皇家仪仗,尽是翘首以盼,等着复燕功臣的到来。
唐奕这时却没有行在队前,而是拨转马头,与队中的一骑并行。
杨怀玉、王守忠等人无不拧眉,特么眼见就到了,你往哪儿跑?
唐奕却不管那个,向并行的那人看去。
只要一搭眼就能看出,马背上的耶律重元心中忐忑难安,不由笑道:
“重元大兄在不安什么?”
耶律重元一怔,这才发现唐奕不知什么时候已经到了身侧。
“没,没什么。”
唐奕摇头轻笑,也不与他争辩。
侧脸看了一眼耶律重元家眷的车驾,“查讫那小子不错,将来是条好汉子!”
耶律重元随着他的目光看去,尴尬道:“查讫只有六岁,还不懂事,子浩别厌恶这小娃娃就好。”
唐奕再笑,突然出声:“这孩子我喜欢,给我当干儿子吧。”
“!!”
耶律重元瞬间双目圆瞪,不可置信的看着唐奕。
“怎么?大兄舍不得?”
“子浩。。。。。。”
唐奕转头看向前方,风清云淡地道:
“大兄应该知道,我不喜欢绕弯子。”
“直说吧,我坑了你的地盘,我也逼降了你这位皇帝,但我也承诺了嫂嫂,保你一家平安。”
“所以,从今天开始,耶律重元就是我唐奕的异姓兄弟,你儿子就是我儿子。”
“大宋的地界,有我唐奕保你,大兄当能安心了吧?”
“。。。。。。”
耶律重元此时心里也不知道是个什么滋味,这个人杀了他一个儿子,诱着他反出大辽。。。。。。但是,现在他又送上一块免死金牌。
偏头抱拳,“谢了!”
唐奕摇头轻笑,“不用谢我,其实我也只是送个顺水人情罢了。”
见耶律重元一脸疑惑,唐奕道:“重元大兄是不是觉得降了宋,不论是在燕云,还是在返京的路上,皆受了冷落,心有忐忑,怕不受官家重视,日后不得保身吧?”
“。。。。。。”
耶律重元沉默了,算是认下。
事实上,他确实心有不平。
献土燕云,又在古北关一战立了战功,可是南朝好像视而不见一样,难免心有不平。再加上他契丹人的身份。正是汉人所说的那个异己,心中忐忑很正常。
“其实大兄大可放心,正因为官家重视,才有此情势。”
“哦?”耶律重元一疑。“这是何道理?重视还刻意冷落?”
唐奕解释道:“大宋与大辽终不能开战啊。”
认真地看向耶律重元。
“交恶,与两国都没有好处。所以,宋辽的关系自然处于微妙的‘友好’。”
“这个时候官家把重元大兄推出来,捧上天,那才是害了大兄。”
“万一你那侄子以战相挟,要大宋把你送回大辽,又当如何?”
“此时刻意把大兄低调处理,正是说明官家念了大兄的好,在保护大兄。”
“。。。。。。”
耶律重元登时大悟:
“多谢大郎解惑,为兄真是。。。。。。真是自寻烦恼了。”
唐奕再笑,“大兄明白就好。”
眼看就要到万民之前,耶律重元急道:“改日为兄定登门拜谢,现在却是不能搅了子浩的风光啊。”
唐奕欣慰道:“那就这么定了,我那有好酒,等着大兄前来一醉!”
“一言为定!”
“一言为定!”
说完,唐奕不再多言,打马上前,迎着开封百姓,迎着大宋群臣而去。
。。。。。。
郊迎,唐奕经历过一次,虽然没有这次隆重,一下迎出三十里,但大体流程基本差不多。
无非就是宣一纸圣旨,都是漂亮话,摆酒、张乐、祭祀天地之类,最后再受百官万民的拜礼。
风光是很风光,这可以说是旧礼之中除了拜相,天子对臣子的最大礼遇了,足见赵祯为了给唐奕抬身价、挣名声出了多大的力。
但是,说心里话,唐奕对此真的是一点感觉都没有。
因为,他是出了力,他是花了钱、但他也在古北关下亲眼看到了,真正用命为大宋保下那块地的,不是他。。。。。。
待郊迎首臣文彦博把赵祯的表功圣旨交到唐奕手里,场中一静,大伙儿都认为这个时候唐奕得说点什么。
而唐奕面容肃穆,没有一丝兴奋和喜色,贝齿轻启,宏亮之声响彻全场。
“迎。。。。。。”
“杨、公、回、家!!”
众人一怔,心说,你着什么急?这时候不装一波,不是唐疯子的作派啊。
可是,已经不容大伙儿多想,唐奕让出正位。
立时万众为之一肃,再没心思吐槽唐子浩。
因为,杨业尸骸,大宋要了七十年,宋人盼了七十年,民间对这位抗辽英雄的敬仰之情已经无法用言语表达。
此时,几位鲜衣怒甲的将士已经抬着一口沉棺行来,正是每一个宋人魂牵梦绕的杨公遗骸。
。。。。。。
而行在最前,抬着棺木一角的,正是年余八旬的老将军王德用。
杨文广、杨怀玉,两位杨家后人也在其中。
开封郊外,万众宋民眼睛瞬间湿润。
杨无敌回家了,由大宋最年长的军神,由杨家后人亲手接回家了。。。。。。
唐奕眼睛有些湿润,猛然扯开嗓子高唱:
”老令公。。。。。。。魂归来哟!!!“
。。。。。。
第637章 这,就是传承
“魂归来兮。。。。。。”
。。。。。。
“魂归来哟。。。。。。”
随着唐奕的一声高唱,开封万民无不动情,嘶声高歌。
“魂归来哟。。。。。。”
大宋在召唤,召唤杨无敌魂归故里,召唤那个曾经的铁血年代重回大宋。
。。。。。。
大宋百姓瞩目凝视,目送杨公遗骸一步步走完这最后的三十里。待棺木前行,渐渐消失在视野之中,众人才回过头,把把目光集中到唐奕身上。
不居功自傲,不忘乎所以,不忘让老令公先行,说明唐子浩不愧为名师高徒、德行高尚。
不过,虽然杨老公已经走了第一,唐子浩却是没有再让的理由了。
文彦博也是心道,平时这小子不是挺能鼓动人心的吗?赶紧说几句吧!
哪成想,唐奕根本就没有那个意思,待杨业尸骸一过去。立时再次大吼:
“请!!”
“守土功臣。。。。。。先行!”
“。。。。。。”
文彦博一翻白眼,你就是那个功臣,你还让谁先行!?
却见唐奕让开大道,登时露出阎王营的真容。这些大宋勇士挺胸抬头,昂首向前。
文彦博不说话了。
记得出京北上之时,这是五千何等威风的铁甲雄骑。。。。。。
如今归京,却只剩下了三分之一。
“唉。。。。。。”文彦博一声长叹,纵使对武人向来不喜,此时也有一丝伤感。
唐奕站在文彦博身旁,让出所有的荣光,让出所的的瞩目,与这些真正的守土功臣。
“这才是守土功臣。”
文彦博点了点头,“古北关一战,阎王营的事迹已经传遍了大宋,他们。。。。。。”
“确实是守土功臣。”
唐奕则道:“没有他们,大宋守不下古北关。”
文彦博再叹:“可惜了申屠鸣良与那营重甲骑士,如此神军却是一战断了传承。”
唐奕闻声,却是缓缓摇头。
文彦博虽想问唐奕为何摇头,却是无瑕一问了。因为,眼前的一幕,纵使是文彦博也不由怔住。
。。。。。。
只见,走过来的阎王营勇士们四人一组,步伐沉重、面容肃穆,在他们的手里,抬着五百套伤痕累累的漆黑战甲。。。。。。
文彦博沉默了,只看那甲胄之上的箭痕刀创,就能想像古北关下那是一场怎样的惊世之战,就可想像五百黑骑何等壮丽地发起那最后一次冲锋。
仿佛申屠鸣良就在他眼前,仿佛五百铁浮屠就在这队中!
百姓们也沉默了,目送着这群大宋英魂回到他们出发的地方。
有人甚至有了一丝明悟: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