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调教大宋-第13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所以嘛。。。。。。”赵祯开始和稀泥。“唐大郎身边就得放一个人盯着他。此人呢,还真就非爱卿莫属了!”
“我。。。。。。”吴育一口气没上来,差点憋死。怎么我就这么倒霉?还非我莫属?
“好了。”赵祯拍板。“就这么定下了。”
赵祯没忽悠他,还真的就他吴育最是合适。
朝里几个重要的官员,文、富分身乏术,现在大宋既要支撑边境的几十万大军,又要保证朝廷正常运作,这两个人少一个都不行。
庞籍和丁度性格偏向硬朗,不适合出使;宋庠也不行,他一出去,就真的什么都听唐奕的了。
也就一个吴育,大事儿上做不了唐奕的主,太出格儿的事儿,唐奕又做不了他的主。
绝配!
事情定了下来,也就没什么可说的了,等到众人散去,范仲淹却没走。
赵祯知道他为什么没走,别看范仲淹不论是过年时候的那件事,还是今天这件事,都很少说话,但是,其实最心疼弟子的还是他。
“范卿是为了大郎的事才留下的吧?”
范仲淹长揖到地,“正是!”
“陛下还要多多费心,别让大郎承受太多非议啊!”
赵祯笑道:“范卿放心,朕又怎么会不想着呢?”
说完,对李大官吩咐道:“你去宣唐介、包拯、王拱辰进来。”
范仲淹闻声不由心中一松,当朝谏臣言官以这三人为首,只要他们不发声,朝中对唐奕的压力会小上太多了。
不多时,包拯和王拱辰听宣而来,独少了唐介。原来,唐介正好不在回山,回京职守去了。
少了一个,赵祯却也没当回事儿。唐介在不在其实也没太大关系。他应该是倾向唐大郎这边的。
待包、王二人见了礼,赵祯缓声道:“朕也就不绕弯子了,今日招两位爱卿前来,是有一事相求。”
二人闻言,急忙拜倒,“陛下言重了!君臣之间何来‘求’字,请陛下吩咐就是。”
赵祯不着痕迹地看了一眼旁边的范仲淹,暗叹一声,“不瞒两位爱卿,近日朝中会有一事发生,有关国体、常伦。到时。。。。。。到时两位爱卿可否缄默不言?”
“。。。。。。”
“。。。。。。”
王拱辰怔了一下,想到范仲淹在这里,那多半又是唐子浩惹了什么事。因为范公这么多年,只为了这个弟子的事情上过两次朝,所以,他才想到是唐奕。
沉吟了一下,王拱辰一咬牙,“臣斗胆问一句,是何事让微臣闭嘴?”
他觉得,既然你让我不掺合,那总得告诉我是什么事吧,这要求不过份。
可是,没想到。。。。。。
“不用问了,臣。。。。。。答应!”
出声的是包拯!!!
别说王拱辰有点懵,连范仲淹和赵祯也都懵了。
因为在料想之中,唐介会无条件答应赵祯的要求,因为他知道的事情最多;王拱辰只要费些口舌,也不难拿下;唯一最难的就是这个六亲不认,只认死理的包拯。
可是,谁能想到,包拯居然会答应得这么痛快!?
比王拱辰还痛快。。。。。。
范仲淹暗道,有点太假了吧?
。。。。。。(未完待续。。)
第508章 包拯的自醒
此包拯虽然不是演义小说里的那个包黑子、包青天,但,不论是演义,还是史实,有一点却是共通的,那就是,包拯刚正不阿、铁面无私的性格。
说好听点,这是个和范仲淹一样纯粹得不能再纯粹的人。说不好听点,就是一根筋。
他只认公理,只认法度,其它一切,甭管你是谁,皇帝老子、自己的亲儿子,谁也不好使!
看看他的“战绩”就知道,这位干过多少牛逼事儿。
光运转使以上的朝廷大员,就被他干掉了六七个;搅黄了张尧佐的宣微南院使;骂得宋庠、宋祁两兄弟见他就躲;好几次喷得赵祯一点脾气没有,连皇帝想给小舅子求个情,给叔丈人谋个官都不行。
另外,大家都认为北宋换得最勤的是宰相,其实不然,大宋换得最勤的,是开封府尹这个位子。
放眼北宋百年,一共换了一百八十几个开封府尹,平均每半年换一任。
为什么呢?因为这个官儿不好当。
做为当世第一城的执政官,引领一个百万人口的大城,不单单要有能力,还得要压得住场子。开封城里除了皇亲贵胄,就是重臣亲眷,没点实力,没点威望,根本挑不起这个担子。
所以,开封府尹这个职位,一般都是由皇家亲王或是宰相重臣来兼任,一般人干不了。
唯独一个包拯,区区监察御史,也只能算是中等官员,赵祯怎么敢把他放到那么重要的位置?
无它,就因为这哥们谁的帐都不买,只认一个理。
所以,整个大宋最难缠、最不好说话的,就是他。
怎么今天。。。。。。突然就这么“乖”了?
。。。。。。
“臣不问,臣答应陛下!”包拯一句话把所有人都弄懵了。
看着皇帝与范公,包括王拱辰都一脸见鬼似的看着自己,包拯不由凄然一笑。
说实话,他自己都有点不适应,这还是他吗?。
“微臣有几句话在心里憋了许久,想与陛下说说。。。。。。”
“包卿家,但说无妨。”
“其实。。。。。。”
包拯整理了一下心绪,面容肃穆地坦然道:“其实年前,辽使萧思耶大闹朝堂、南平郡王饮鸠自尽的前一天,辽馆派人与臣下接触过,请陛下恕臣不报之罪!”
“。。。。。。”
赵祯与范仲淹对视一眼,辽人把耶律重元的那件事泄露给大宋言官,这个赵祯是知道的,只是当做不知罢了。因为赵祯知道,让他们掺合进来没好处。此时他有些不明白,包拯这个时候提这件事做甚?
包拯继续道:“微臣现在提起此事,是因那次之事过后,臣下食不知味,夜不能寐,心中除了自责,就只剩下惭愧。。。。。。”
“王爷之死,臣,有责任!”
赵祯一怔,“包卿家,何出此言?”
包拯道:“那一日,臣明知辽臣别有用心,但是却没打算阻止,反而想当堂让陛下严查此事。”
“只不过,萧思耶太心急,自己先跳了出来。而老王爷又抢在微臣出声之前,把所有的非议都拦了下来。不然,依臣的秉性,是一定会出来自领公道的。“
赵祯叹了口气道:“皇叔是刻意为之的,确是不敢让众卿家掺合进来,否则只怕就更复杂了。”
“所以。。。。。。臣有责任。”
赵祯闻声,急忙劝阻,“卿家不必多想,皇叔之死,罪在辽人,与卿家没有半点关系。”
“不,有关!”包拯又开始犯倔。
赵祯扭不过他,只得听他继续说下去。
包拯又道:“其实,那一日朝上的情况,明眼人都看得出,王爷是在代人领罪,至于保的是谁,十之**是唐子浩。”
“包括王老将军与王爷连日列班;还有陛下在上朝前就召见了范公等一众重臣。”
“种种迹象都说明,事情肯定不像辽人说的那么简单,陛下和王爷、范公、文相公都在不惜一些代价的掩饰着什么。”
赵祯点头,不说他猜对了,也不说他没猜对。
“爱卿知道就好。。。。。。”
包拯继续道:“可是,尽管微臣看出了不妥,尽管知道这是辽人的诡计,但是,若不是王爷以死相抵,臣还是要出来说一句所谓的公道话。”
“因为在臣看来,法度大于天,公理胜似一切。尽管再怎么事出有因,私通卖国的罪名都是要查一查的,至少要给天下人一个交代。”
“。。。。。。”
赵祯无言以对,正是因为没法给天下人交代,皇叔才会以命相抵。
“可是,臣错了!”包拯脸色凄然。“直到老王爷饮下毒酒,臣才猛然惊醒,正是臣的这种愚蠢的公道,被辽人所利用,也就是这种愚蠢的公道,逼死了王爷!”
“汉家儒道讲求君子之治、尚仁重礼,卖国通敌是错,这是礼;我们手段恶劣,辽人盛怒,要给人家一个公道,这也是理,所人有都觉得天经地义。因为从蒙童开始,我们就是这么学的,先生也是这么教的。”
“可是,国与国之间,真的有善恶吗?真的有对错吗?对辽人的恶,不正恰恰是对大宋的善吗?”
“如果我们像辽人一样不讲理,那王爷还会死吗?如果我们也以小人手段回敬小人之志,那老王爷还用得着用这么极端的办法把唐大郎保下来吗!?”
“不用!”包拯越说越激动。
“正是我们被君子之道、礼教之法捆住了手脚,凡事都要讲个公道,才逼死了王爷!”
说道这里,包拯长揖拜倒,“所以这次,臣不问了。在与辽的问题上,臣。。。。。。万事万从!”
“。。。。。。”
堂上三人无不骇然。
包拯,牛了个逼了!
可能包拯自己都没意识到,这些话表面上看是自责、自醒,可是深层次的用意,却是在拷问儒学大道,是在骂大宋的君臣读书都读傻了。
。。。。。。
范仲淹怔怔地看着包拯,这些话让他忍不住想起唐奕曾经的“狂言”
儒学,只是一门学问。。。。。。
也仅仅是一门学问,解释不了这天下间所有的问题!
。。。。。。
第509章 倾尽所有,因为值得
休政殿里君臣之间说些了什么,意味着什么,唐奕不知道,也不想知道。他现在的心思,只在即将再次使辽之上。
回到小楼,萧巧哥正在给他整理书案,见他进来,嘟着小嘴,低着头,理都不理唐奕,转身就要上楼。
“唉唉唉,别走啊!”唐奕叫住她。
“干嘛?”
“我过几天又要去大辽了。”
萧巧哥回过身,拧着秀眉,“怎么还去呀?这次去哪儿?云州,还是大定?”
唐奕道:“很可能是来州。”
萧巧哥点点头,来州离现在父亲任职的地方不远,兴许还能见到母亲呢。
“那几时走?我去收拾收拾。”
唐奕道:“收拾什么?这次你不能去。”
“为什么!?”萧巧哥一脸委屈。“离母亲那么近,你倒不让我去了。”
“危险。”唐奕没说去见耶律洪基。
“乖,等过了这段,可能你想什么时候去,就什么时候去呢。”
“真的?”
“真的!”
“那好吧!”萧巧哥乖巧地嘟囔着。“那你自己小心些。”
“嗯。。。。。。”
。。。。。。
“咦,不对呀?”萧巧哥怎么想,怎么觉得别扭。“既然没打算让我随你去,那还特意跟我说什么?”
唐奕乐了,“逗你玩呗。”
“坏!”萧巧哥瞪了他一眼,欲上楼去了。
唐奕嘿嘿笑着,“去我房里,把书架最上头那个锦盒给我拿下来。
萧巧哥又白了他一眼,没说话。上楼之后,却还是乖乖地去到唐奕房间拿东西了。
那个锦盒并不难找,萧巧哥以前也见过。只是拿在手里,忍不住打开看了一眼,然后就愣住了。
下楼把锦盒交到唐奕手里,“你拿它做什么?”
唐奕接过,打开,从里面取出一个厚厚的线装册子,淡淡回道:“带它入辽。”
萧巧哥一惊,“你,你要把它交给耶律洪基?!”
唐奕不答,反问道:“怎么?你舍不得?”
萧巧哥两只小手搅到在一起,“那倒不是,这是造福辽人的重宝,唐哥哥肯交给大辽,巧哥当然高兴。可是。。。。。。”
唐奕笑着替她说道:“可是,独独便宜了那耶律洪基却让人不爽,是吧?”
萧巧哥瞪着大眼睛,露出两排银牙,重重点头,“嗯!给他,也不会领唐哥哥的情。”
唐奕高深一笑,把玩着手里的书册,“不用他领情,别恨死我就万幸了。。。。。。”
只见封皮上赫然写着《毡毛脱脂法》
把玩着手里的书册,唐奕坐在小厅里怔怔地出神,思前想后好久才下了决心:算了,给他们又能如何?
这时,曹佾和潘丰正好进来。
还没见着人,就听见潘丰的大嗓门,“听说,你又要给耶律重元多送一百万!?”
进到屋中,一见唐奕手里拿着东西,二人皆是一顿。
潘丰半天才反应过来,瞪着牛眼,一步蹿上去,夺过唐奕手里的书册。
“你要干什么!?”
曹佾也指着书册,一脸的不敢置信,“你,你不会要把它也送出去吧!?”
唐奕轻笑,“怎么,你们已经知道了我要入辽?”
“别打岔!”潘丰怒道。“说,是不是要给辽人?”
唐奕没事儿人一般,“左右现在留着也是留着,先拿来用用吧。”
“不行!”
“不可!”
二人齐齐出声。
“你疯了?这要命的东西怎么可以给辽人?”
羊毛脱脂,不论是商业价值,还是战略价值,对于宋辽来说,都是无可估量的。
这是个,酒业在它面前就像个巨人与孩童一般的存在大生意;是比观澜,加上唐奕手中所有生意都要赚钱的大生意;是可以彻底改变时下百姓生活观念的大生意;更是个无论在谁手上,都是可以颠覆一切的存在。
。。。。。。
唐奕想把它给辽人,不是真疯了,是什么??
这么多年。。。。。。
羊毛脱脂的工艺攥在手里这么多年,每每赵祯也好,曹潘也好,想把它拿出来用,唐奕都说时机未到。现在,他却要白送给辽人,二人怎么可能接受得了?
唐奕不想和他们解释太多,敷衍道:“放心吧,我心里有数。”
“你有数儿个屁啊!”
潘丰那个暴脾气,哪听得进去,用力抖着手里的册子,“可是你自己说的,只要大宋攒着这东西,北主方骑蛮就必能驯服。现在你把它给辽人,还怎么驯服!?”
唐奕不出声,他也没法出声,因为潘丰说的都是事实,他比宋人更了解、羊吃人的厉害。
可是,不给不行。
“大郎要给谁?”曹佾比潘丰冷静得多。
唐奕抬头,“耶律重元!”
“耶律重元。。。。。。”
曹佾也沉默了。
过了半天才道:“大郎对燕云就那么有把握?”
“要知道,一但谋事不成,那耶律重元手里握着这个大杀器,燕云可就再也回不来了。”
唐奕咬牙道:“正是因为没把握,我才要给!”
曹佾不解道:“三百万啊!一年三百万还不够他反?”
“不是钱的问题。”
“那你还给他送这东西做什么?”
唐奕看着曹佾,“关系!”
“耶律重元现在不缺钱,但是,他缺关系!”
“关系?”
“对!你想想,他要是反了,大辽朝中谁会支持他?”
“没有人!”唐奕笃定道。
一把从潘丰手里夺过那册子,扬到曹佾面前,“这就是他的关系网!有了羊毛贸易,耶律重元就和北方所有的草原部族形成了利益链条。”
曹佾急道:“不是已经有萧族、突吉台、纳齐耶三部了吗?”
“萧族只是一半,况且,突吉台和纳齐耶两部也不敢明着支持,最多是勤王之时出工不出力。”
“一个皮侍军耶律重元都不一定打得过,加上几大部族,他怎么可能反得成!?”
“那,那你不就是让他反,但是却反不成吗?”
“我是让他反不成,但却不能是一边倒的惨败。”
曹佾冷汗都下来了,现在他才知道,大宋这次,或者说唐奕这次,玩的有多惊险。难度太大了,稍有差池,就达不到预期的效果。
“这太冒险了。。。。。。”
唐奕一翻白眼,“你不就舍不得这点破羊毛吗?”
“我就问你一句。”再次一扬手里的册子,“用它换燕云。。。。。。”
“换?还、是、不、换??”
“换。。。。。。”
曹佾败下阵来。
现在,大宋为了燕云,为了开启唐子浩说的那条有燕云才能开始的改革之路,已经是拼了。
一个羊毛脱脂?换了。
因为,值得!
。。。。。。(未完待续。。)
第510章 论包拯的火力覆盖
开弓没有回头箭,大宋君臣既然已经在谋划那块地,那么就没什么舍不得,没什么不能牺牲的,包括
鲜血、生命、名声!
一切的一切。。。。。。
“出一营跟我再去趟大辽。”
搞定了曹潘二人,唐奕得了几天的空闲。
这期间,与大辽使臣的沟通也有了新的结果,两国会谈的地点定在了大辽来州的海上。以大宋的水军实力,辽人就算想把唐奕怎么样,也不太可能。
今天,唐奕特意到后山的阎王营来找杨怀玉。让他出一营兵随他出使。
杨怀玉此时盯着场中的训练,有一句没一句地问道:“有危险吗?”
“海上,没危险。”
“那你随便拉几个禁军的老爷兵跟你去不得了?我这正忙着呢!”
唐奕一阵无语,“不差这几天吧?”
杨怀玉斜了他一眼,“新增这两千兵才训了几个月,连马还没摸着呢。谁知道哪天就真打起来了,到时拉不出去可怎么办?”
唐奕神情一暗,他担心的就是这一点。
“放心,真打起来,也不用你们。”
“你敢!!”杨怀玉腾的一下就蹦起来了。
“唐疯子!”
“今天我把话撂在这儿,老子这五千兄弟,可不是你出去臭显摆的花架子,有正经事儿你敢把俺们藏起来,老子和你恩断义绝!!”
唐奕无言,半天才陪着笑道:“至于嘛?就出几个人跟我走一趟,又耽误不了几天。”
“不去,找别人吧!”
“。。。。。。”
说不动,唐奕也没办法,调头要走。
“等等。”
“干嘛?”
杨怀玉走到他身边,上下打量了半天,“做为兄弟,得劝你一句,你得找个人泄泄火气了。”
唐奕愣道:“什么意思?”
杨怀玉皱着眉头,“你没发现吗?老王爷一走,把你魂儿也勾走了,成天跟个娘们儿似的,半天也顶不出一个屁!”
这段时间,唐奕确实像换了一个人,什么事儿都压着、憋着,就算那天冲入大辽使馆,他的那种愤怒,也是压抑的、隐忍的怒火。这和原来那个飞扬跋扈的唐疯子,简直就是两个人。
拍了拍唐奕的肩膀,“兄弟。。。。。。”
“你还是疯点好!疯点,我们大伙儿心里踏实。”
唐奕笑了,“滚蛋!瞅把你贱的,不骂你两句不舒服是怎地?”
杨怀玉大笑,“这就对了!”
说完,掉头回去盯着他的兵去了。
走了几步,想起了什么,“对了,那什么。。。。。。”
“最近外面传什么、说什么,别往心里去。”
唐奕又是一愣,“外面说什么了?”
最近就没人在他面前提外面的事儿,难道耶律洪基的国书已经传开了?
杨怀玉大大咧咧道:“反正你别理就得了。”
“用你那句话咋说来着。。。。。。‘先让他们叫唤几天,过些日子,咱们亲自打他脸’!”
好吧,杨怀玉这么一说,唐奕敢肯定,是那件事传开了。
无所谓地耸耸肩,“听他们的?听他们的,老子让唾沫腥子淹死八百回了!”
唐奕许给耶律洪基岁钱百万的事情确实已经传开了,最近开封城中谈论的,也都是这件事。
虽然赵祯让唐奕出使大辽,有点让他自证清白的意思,但是,想完全压住流言蜚语却是不可能的。
百姓们也不禁要怀疑,不禁要问上一问,这个唐疯子到底是忠的,还是奸的?
因为各大瓦子勾栏、酒楼花馆与唐奕的关系不浅,这几年一直是帮着唐疯子说话。他的那么疯狂之举,也被说成了是忠义之行。
但是,百姓们也不傻,第一次贾相公告他谋反,确实有些牵强;第二次辽人说他私通耶律重元,也被南平郡王以死相抵了。
可是,第三次。。。。。。
汉人有句老话,有再一再二,没再三再四。一而再,再而三地被人这么说,就算是假的,也有三分成真了吧?
这几天说什么的都有,唐奕的风评也降到的前所未有的低点。
为了收复燕云,唐奕给大宋君臣百姓打开了一道名叫民族主义的大门。
可是,这种勾起宋人血性的东西,同时也让“通敌”、“卖国”、“背叛”这些字眼更加的敏感。
百姓不管真假,百姓只相信自己的主观感觉。
所以,唐子浩这个名字,这回是真的臭街了。
。。。。。。
相对于民间,朝堂之上倒是还好,对于这件事,大宋的两门大炮唐介和包拯集体哑火。
不但哑火,包拯还破天荒地帮着唐大郎说话。
唯一的一个稍有质疑的声音,被包拯一句话就给轰成了渣渣。
而被老包干掉的那个人还十分微妙贾昌朝。
。。。。。。
贾昌朝这两年真的挺不容易,彻彻底底地成了透明人。从上到下都没人搭理他,所有的公务也基本上被文扒皮包圆了,他现在是政事堂里最清闲的人。
这次唐奕的事,他也只是在朝议的时候略略提了一点点意见,这也是合情合理。
唐奕答应辽帝百万岁币,人家大辽都写到国书上了,就算要偏袒唐奕,咱们多多少少也得做个样子,查一查吧?
真不算什么事儿,比起他以前弹劾唐奕下的狠手,这只能算是爱抚。
可是,赵祯没说话、文、富也没说话,百官都没说话,包拯却说话了,而且是大招。
“贾相公是何居心!?”
一句话差点没把贾昌朝噎死,“希仁不必激动,我就是提个意见。”
“意见?你收了辽人多少好处?”
噗!!!
贾昌朝一口老血没喷出来。没你这么聊天的啊,我怎么就收了辽人好处了?
“当初,辽人就是用这样的方法逼死了我大宋郡王。如今老王爷的尸骨未寒,犹在北屏山上看着你我。这连瞎子都看得出来的事情,你贾子明看不出来!?你还敢说你没收辽人好处?”
贾昌朝直接败走。
于是,朝堂上再没一个人敢说唐奕不是的了。谁说谁就是通敌,就是收了辽人的好处。
。。。。。。
赵祯都替老贾冤得荒,朕都不敢惹他,你敢往他枪口上撞?
这下老实了吧?(未完待续。。)
第511章 现世报
朝堂上的声音被包拯两句话就给压了下来,可是,民间的非议却是没有办法压的,就连秦家瓦子的说书人“神嘴猴七儿”都没法帮唐奕圆这个场了。
一时之间,唐子浩通辽卖国的说法也是越来越盛,甚至有些不堪入耳了。
对此,唐奕眼不见为净,窝在观澜书院里也不出去,倒是没受太大的影响。
但是,既然定下让他出使,早晚都要出发,出发就得出来见人吧?
。。。。。。
这一天傍晚,回山码头来了一艘商船,从船上下来的是个黑脸大汉,一身风尘,面容略显憔悴。
久在回山的百姓都认得此人,正是唐子浩的头号“鹰犬”黑子。
黑子迎着百姓们异样的目光,全然不为所动,闷头急行,直奔观澜。
到了唐家小楼,唐奕已经迎了出来。
“怎么样!?赶上了吗?”
黑子憨憨地笑了,有些自得,“大郎放心,就咱这脚程,刚刚好比辽帝的旨意早到了一夜。”
唐奕闻言,紧绷的神情一松,又急问道:“那耶律重元呢?可还听话?”
黑子扁嘴,“耶律重元那厮当然是一百个不愿,但还是听了大郎的劝告,没有接旨。”
唐奕彻底放松下来,“那就好。。。。。。”
再看黑子面容疲惫,急道:“多亏你了,赶紧回去歇歇吧!”
这事儿还要怪唐奕反应慢了,直接定下让他出使,他才想起来,耶律洪基上位,耶律重元这个“皇太弟”要变成“皇太叔”了。
无论从哪方面考虑,唐奕觉得都不能让耶律重元接这个旨,所以只得派黑子跑了一趟幽州。
一连数日,不眠不休地奔波纵使是黑子这样的铁汉,也些撑不住了。
黑子也确实累了,“那俺先回城了!”
唐奕白了他一眼,“都累成什么样儿了,还忘不了找媳妇?就在回山歇着吧!”
黑子嘿嘿憨笑,“俺不在,惜琴一个人支应那么大个摊子,也不轻松。”
唐奕扭不过他,也就随他去了。
。。。。。。
可是,第二天一早,唐奕刚起来,就听楼下来人了,正是黑子。
唐奕下楼,“你不是回城了吗?”
黑子道:“是回城了,一早又来了。”
“怎么?有事儿?”
黑子点头,“确实有个事,但不知道重不重要,还要大郎自己掂量。”
“什么事儿??”
“听惜琴说,前两天,屯田司的王侍郎夫人在咱们店里来做髻,与人闲聊时提了一嘴,他家官人近忙得很,老是很晚才归家,大前天更是在贾府呆到半夜。”
“贾府?”唐奕精神一震。
大前天?也就是说,是贾子明朝中进言的前一天晚上。
黑子见唐奕一副若有所思的样子,急声道:“重要吗?我一听和贾老儿有关,就急急来找你了,可别又让他算计了!”
唐奕心不在焉地摇头,“重不重要也得先放一放了,明天我就动身去大辽了。”
黑子点头,“那行,我回去再盯紧点!”说到这儿,黑子咧着大嘴笑了。“要说大郎这个生意开得是真绝,那帮官娘子可算是找到了聚首的地方,常来不说,还什么都敢说,端是掏到许多有用的东西。”
唐奕揶揄道:“那当初让你干这个你还不愿意干呢!”
“我这不是。。。。。。我这不是想跟在你身边嘛。”
“行啦!”唐奕把他往外推。“回去歇着吧,有事儿让底下人传话就行了,不用老往这儿跑。”
“好勒!”黑子乐呵呵地走了。
。。。。。。
君欣卓这时走到他身边,“没什么事儿吧?”
唐奕安慰道:“能有什么事儿?贾子明现在掀不起什么浪。”
不然,他也不用试探性地在朝里张回嘴了,多半就是想看看唐奕、赵祯是什么反应。
第二天一早,唐奕早早地起来,天刚蒙蒙放亮就穿戴停当,出了小楼。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