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开艘航母去抗日-第3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熊铁生从床上坐起来,心想:“这天都黑了,她一定是和林远一个被窝睡觉去了。”一想到她玉体横陈,娇声低吟的情景,他“腾”地从床上坐起来,叫过一个勤务兵,说:“你去瞧瞧林帅现在在做什么。”

    不一会儿那个小兵回来,说:“林帅在会议室里睡着了。”

    熊铁生心中暗笑,这个林远真是块木头,他连忙穿好衣服出来,来到沈晚晴他们住的院子,这是时候,沈晚晴正在思考如何刺杀林远,这正是她比较喜欢的思考方法,调换位置,把自己当成是刺客,从而找出保护林远的方法。

    熊铁生远远地见到了灯光,心中好一阵紧张,他不禁想道:“别是被别人抢先了吧。”不由得加快了脚步,走到门前,轻轻地敲了敲门。

    门一开,沈晚晴微笑着站在门口,熊铁生心想:“哪有良家妇女半夜给人开门的,看来这个小姑娘真是做那个的。”

    沈晚晴也很意外,她认识熊铁生,可是她不知道这么晚了他来找自己做什么,于是她微笑着问:“熊将军,您有什么事吗?”

    熊铁生笑道:“屋子里只有你一个人吗?”说着探出头往屋子里张望。

    沈晚晴说:“他们都去休息了,屋子里只有我一个人。”

    熊铁生坏笑着说:“既然如此,那就让我来陪陪美人吧。”说着就像一条鲶鱼一样往屋里钻,身子顺便往沈晚晴身上蹭,想要借机揩油。

    沈晚晴见到他往自己身上蹭,先是本能地闪开,再看他的神色言语,便知道了他想要做什么,她从头到脚扫视了他一遍,眼睛,咽喉,心脏,下身……然后在脑海里默默地想出了几种让他一命归西的法子和十几种让他生不如死的法子。

    然后她笑着说:“熊将军请坐,现在也没有茶叶,我去给您倒杯水。”然后她摸了摸口袋里从刺客身上搜出来的氰化物胶囊,思考着要不要给他的水里放上一颗。

    正在这时,一个小兵急匆匆跑来,一头扎进屋子,在熊铁生耳边低声说了些什么,熊铁生大惊失色,连忙起身告辞,原来那个小兵告诉他:“日军部队在锦州湾海面集结,准备登陆!”

    熊铁生连忙来到林远的营帐,一进来,就见到忧心忡忡的吴元恺,像热锅上的蚂蚁一样的一众幕僚,林远却面带微笑,一点都看不出着急的样子。

    他们还不知道林远已经定下了妙计,吴元恺首先说:“林帅,您听说了吗?日本人的船队在锦州湾外集结,随时准备登陆!”

    林远微笑着说:“我知道。”

    熊铁生见到林远毫不惊慌,一下子急了,说道:“林帅,你怎么不着急呢?日本人一但从锦州登陆,我们就被包围了,那时候,我们向山海关和北京后撤的路就被堵死了,我们都得被小鬼子弄死了!”

    这句话一出,引得幕僚们惊慌失措,一个幕僚说:“林帅,两位将军,为今之计,只有趁着日本人还没有来之前,速速撤回山海关。”

    其他幕僚也七嘴八舌地表示议论,林远目光一冷,厉声道:“大敌当前,却让主帅弃城而逃,你可知道这是什么罪!”

    众幕僚一见林远发怒,顿时像一群被吓坏的小白兔一样,大气都不敢喘,吴元恺和熊铁生见到自己的幕僚被林远呵斥,顿时觉得失了面子,吴元恺说:“林帅,那您可有退敌的妙计?”

    林远笑道:“苏明允有言:‘泰山崩于前而色不变,麋鹿兴与左而目不瞬。’这才是大将应有的气度,你们都回去休息吧,我自有妙计。”

    可是众人哪有睡觉的心思,叽叽喳喳一直到天亮,林远看了一下表,笑道:“各位,好戏要开始了。”

132 燃烧的海湾

    在这个夜晚,北京舰上一直很忙碌。

    在消防人员的严密注视下,几十大桶石油被从油库搬运到了机库,这个过程是相当危险的,所以消防人员连眼睛都不敢眨一下。

    歼24舰载机有两种副油箱,装油量800升的和装油量1400升的,副油箱在国内由专门的单位设计和生产,是标准化的部件之一,只要飞机的机身通用挂梁吊距为762毫米或355。6毫米,就可以携带这两种副油箱,这两个数字是由**标(国家军用品标准)指定的。

    副油箱从结构上分有两种,一种是分解式的,这种副油箱是由几个部件组成的,使用的时候把它组装起来;另一种是整体式的,歼24使用的就是这种副油箱,这种副油箱使用方便,而且省去了密封件的消耗。

    机库里灯火通明,机械师们把油枪管放进油桶,然后向副油箱里注油,油依靠自身的重力从油枪流入油箱。

    经过一夜的忙碌,已经有六个副油箱加满了油,天亮的时候,三架歼24起飞,向着锦州湾飞去。

    北京舰的位置距离锦州湾很近,所以三架飞机以经济飞行速度飞到了锦州湾的上空,这样的速度可以最大限度地节约燃油。

    这个季节,锦州湾的岸边已经结了的海冰,锦州湾的水深平均在十米左右,这样的水深,大型的舰船是万万不敢进来的,日军对此早有准备,大型的运兵船停在锦州湾以外,换用小型汽船运输人员和装备。

    小型汽船没有破冰能力,所以人员在靠近冰面的下船,在冰面上集结,舰载机到了的时候,正好赶上步兵第三旅团集结完毕,第四旅团一部还在船上。

    步兵第三旅团下辖第五和第六步兵联队,这两个联队各有接近两千人,联队之间间隔一百米,向岸上进发。

    从舰载机上,可以看见白色的冰面上的一群黑点,韩羽不由得联想到了小时候拿上一壶开水烫蚂蚁群的情景。

    让一个几百千克,甚至是上千千克的外挂物从飞机上以几米每秒的速度弹射出去,需要很大的能源支持,为了给外挂物一个初始的速度,飞机上一般采用抛投弹,抛投弹是一种尺寸较小的炸弹,一般的尺寸都在毫米级,当它爆炸时,可以产生高压的气体,把需要弹射的导弹、炸弹和油箱推出去。

    这个过程中,弹射力往往是很巨大的,甚至是弹射物重量的十倍,这样大的力反作用在飞机上,给飞机的操作会带来不小的困难。歼24挂载的两个副油箱每个都有1400千克,为了减少反弹时的反作用力,歼24特地采用了回转式分离系统。

    当飞机飞到合适的预定的位置时,韩羽给悬挂系统下达了带锁指令,回转式分离系统的前挂点首先放开副油箱,而后挂点却没有分开,副油箱在自身重力的作用下绕着后挂点旋转,当副油箱与机身的夹角在三十度左右的时候,后挂点自动脱离,这个过程中飞机一直在以高速飞行,巨大的气动力推动着副油箱离开机身。

    副油箱落在了距离日军集群一百米左右的地方,尽管如此,那油箱里装的可是一吨左右重的石油,巨大的撞击产生的热量一瞬间让石油燃烧爆炸。

    疯狂的冲击波一瞬间吞没了日军部队,队列中间的几十名日军士兵霎间就被撕成了碎片,石油飞溅开来,开始剧烈地燃烧。

    一秒钟之后,韩羽抛下了另一个副油箱,这个副油箱落到的冰面上面盖着一层雪,所以并没有引发剧烈的爆炸,不过箱体还是被砸得四分无裂,里面的油成一个圆面迸溅开,在冰面上流淌着,一碰到火焰,就剧烈地燃烧起来。

    就在这时,又一架歼24抛下了副油箱,火焰瞬间就包围了日军,而地面上的日军完全不知道遭遇到了什么,尽管有了朝鲜的教训,空中打击对他们来说还是太陌生了,在他们看来,这些火焰完全是从天而降。

    日军面对突如其来的烈焰,立刻散开队形,可是他们不知道该往哪边分散,是全力冲上岸还是后退回船上,可是逼近的火焰不容许他们细细地思考,巨大的热量烧灼着外露的肌肤,难以忍受的疼痛让他们不顾一切地向着船的方向奔跑。

    一个士兵想要穿过火焰,可是在跳的时候脚下一滑,直接摔到在火焰中,火焰像一层大网一样紧紧裹着了他;一个士兵在跑过火焰的时候脚上粘上了石油,火焰顺着他的棉裤烧了上来,他想要把裤子脱下去,可是日军的小腿上扎着绑腿,绑腿就是用布条把小腿绑起来,这样做有很多好处,比如在丛林的时候可以防止虫子钻进裤腿,在登山的时候能减弱小腿的酸痛,可是现在绑腿却成了阎王的催命符!

    绑腿是一条布缠在腿上,想要解下来可不容易,没有个一两分钟可办不到,不把绑腿解开就不可能脱掉裤子,但是燃烧的火焰传遍全身只需要几秒钟就够了,火焰一瞬间就吞噬了他。

    又一架歼24抛下了两个副油箱,其中一个直接落在日军的队列里,巨大的火焰瞬间吞噬了一个中队的日军!

    在冰面外停着的指挥船上,日军第二师团师团长佐久间左马太中将从来就没有见过这种场面,从天而降的神秘物,先爆炸后燃烧,在那之后,雪白的冰面上多了无数个燃烧着的冒着黑烟的人体,远远地看去就像是一群燃烧的火炬,空气中充满了大日本帝国武士的惨叫声,跑回船上的日军士兵个个狼狈不堪,有的被烧光了眉毛,头发,有的脱掉了上衣,光着膀子,脸上被烟熏得白一道黑一道……

    佐久间左马太中将这样的大火是没有办法扑灭的,于是他命令没有登陆的士兵停止登陆,全部部队撤回旅顺。

    在火焰的高温下,冰面开始裂开,不少日军士兵掉入冰冷的海水中,不会游泳的就直接淹死了,大火持续了一个多小时,这一役,日军阵亡1000多人,失踪将近1000人,还有1000多人受伤,第二师团从锦州湾偷袭锦州的策略宣告失败。

    他们还不知道,更大的灾难正在返航的路上等着他们……

133 猛虎战绵羊

    日军的运兵船匆匆忙忙地向渤海湾之外逃去,日军在出兵之前就犯了一个重大的错误,他们的运兵船没有护航舰队!师团级的登陆行动,居然没有护航舰队,后世的史学家对此唏嘘不已!

    日本军队中的陆海军向来不合,在这个战场上,第一军的指挥官大山岩和联合舰队的指挥官伊东佑亨是平级的,没有从属关系,所以大山岩无法命令联合舰队的舰船,更要命的是:在这个战场上根本没有一个总管陆海军的司令部,所以要想让海军出动舰艇配合陆军行动,大山岩需要让参谋总部协调,走完流程半个月就过去了,可在战场上,战机转瞬即逝,哪容得下如此长的时间!

    自从北洋舰队主力铁甲舰和巡洋舰全军覆没之后,剩余的鱼雷艇和岸防炮舰就一直龟缩在威海卫的基地里,不敢动弹,而且日军在出发之前,船队精心安排了航线,确保不被陆地上的侦察人员捕捉到,在茫茫的大海之上,发现五艘运兵的船,不啻于是大海捞针!所以大山岩也就没有协调海军舰船。

    可是他们忘了,在他们不知道的角落里,北京舰正时时刻刻监视着战场,无人舰时刻监视着旅顺和仁川这两个港口的动静,他们知道日军想要完成任何登陆作战,出发地一定会是旅顺,因为旅顺距离战场最近,所以日军的运兵船一离开旅顺港就被北京舰上的无人机全程跟踪。

    现在运兵船向旅顺败退,北京舰哪能不知道,通过通讯器,林远命令,邓世昌的琉球第一舰队出动,全歼日本运兵船!

    终于轮到邓世昌出手了,他一直想要和日本人过过招,现在总算逮到了机会,在北京舰的指挥下,原来日本联合舰队的吉野舰,Lang速舰,秋津洲舰,千代田舰向着日军的运兵船扑去。

    这几艘军舰都是日本联合舰队中数一数二的高速巡洋舰,其中的吉野舰作为黄海海战中日本舰队第一游击队的旗舰,最大航速可以达到23节,而Lang速舰,秋津洲舰和千代田舰的最大航速也都在18节或19节左右,而日军的运兵船航速只有7节或8节,所以,对于邓世昌率领的舰队来说,这就是一场猛虎和绵羊的战斗!

    由于舰艇使用了优质燃煤,所以第一艘日本运兵船发现邓世昌的舰队的时候,距离已经在三千米之内了,不过邓世昌的舰队里的船都没有挂国旗,所以日本运兵船并不知道它们是哪个国家的。

    这也是林远的谋略之一,不在军舰上悬挂国旗,会给自己的行动带来很多便利。

    日本运兵船立刻打旗语,询问邓世昌的舰队国籍,并表示自己是大日本帝国的舰艇,邓世昌看到旗语冷笑道:“还大日本帝国,打的就是你!”

    邓世昌没有理会日本军舰的问询,他对各舰下达命令,全速攻击日本人的船!

    佐久间左马太见到对方的舰船没有打旗语回复自己,还加速向自己的船冲击过来,他就隐隐约约感觉到这些军舰来者不善,于是他下令,五艘运兵船分散开来,向着不同方向,沿着近海返回旅顺。

    这几艘运兵船的排水量要比军舰的小,所以在近海的时候,敌方军舰可能害怕搁浅不敢追击,日军的如意算盘打得很好,可是邓世昌却不容许他们轻易逃脱,吉野舰首先把航速加到21节,像出笼的猛虎一样扑向最前面的日本运兵船,日本运兵船上装备着十几门20毫米加特林机关炮,这些武器虽然不能打沉邓世昌的军舰,可是日军还是希望借助这些武器做最后一搏。

    吉野舰在第一艘日本运兵船的前方两千米处向右转舵,船头向左转过一个角度,同时位于舰首的两门150毫米速射主炮也转向右舷,在距离一千米的时候,吉野舰的右舷已经对准了运兵船,舷侧的四门120毫米速射炮对准了日本运兵船。

    吉野舰最为当时世界上最优秀的巡洋舰,它的主炮有效射程在6000米以上,之所以要逼近到1000米的距离发动攻击,完全是为了能够更加准确地发扬火力。

    两门150毫米火炮首先开火,那个时代的海战,炮弹能过击中敌舰就已经很不容易了,至于打在什么位置就不是人能够控制的了,吉野舰很幸运,它的第一发炮弹就击中了日本运兵船中部舰桥最上面的罗经舱室。

    舰船上像高楼一样的建筑就是舰桥,对于民用船只而言,最上面通常是罗经舱室,对于军用舰艇来说,最上面往往布置着测距设备或是防空观测设备。

    一艘船行驶在茫茫的大海上,目力所及的地方尽是蓝天和碧海,没有任何的参照物,想要不迷失方向,就要解决两件事,第一,自己在哪里?第二,哪边是北?

    罗经舱室就是解决这两个问题的地方,所以说罗经舱室就像是一艘船的大脑,这里一般装有六分仪和磁罗经。六分仪可以通过测量天体的位置来确定船所在的位置;磁罗经就是利用地磁场测定方位,中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的指南针就是近现代磁罗经的雏形。

    薄薄的一层舱壁无力阻挡来势汹汹的炮弹,炮弹在舱室里爆炸,吉野舰主炮的炮弹装药在50千克左右,这么多的炸药产生的冲击波把舱室里的六分仪,磁罗经之类的设备炸成了碎片,这里还有很多海员,他们也在爆炸中丧失。

    由于发射药装得较少,第二枚炮弹的弹道比第一枚低了一些,它钻过了罗经舱室的甲板,沿着舰桥一路向下,直到船员的舱室才爆炸,船员们此时都在各自的岗位上,所以这一枚炮弹并没有造成人员的伤亡,可是高温引发了大火,烈焰和浓烟一瞬间就包裹住了舱室,就在赶来船员们手忙脚乱地拉出消防管,引水灭火的时候,一阵强烈地振动让他们几乎摔倒在地。

    那是吉野舰舷侧的120毫米速射炮就发威了,这些炮是专门瞄着船上格林机关炮的位置打的,炮弹在甲板上爆炸,几门格林机关炮被炸成了碎片!

    运兵船的船长心里清楚得很,自己的船在对方的军舰面前,就想一只猛虎面前的小绵羊一样毫无还手之力,可是小绵羊还是要挣扎着逃跑一下的,于是他下令,全速向近岸的海域前进!

    命令下一分钟达之后,船体猛地一震,船长一下子摔倒在地,在倒地之前他想道:“刚刚没有听到爆炸声,这一震是从哪里来的?而且,这一震根本不可能是爆炸产生的啊,能让舰体如此剧烈地震动,那是多大威力的炮弹啊!”

134 第二师团的覆没

    船长急忙站起来,他的边上就是掌握舵盘的驾驶员,驾驶员刚刚一头撞在舵盘上,额头被撞破了,鲜红的血把眼睛都遮住了。

    船长也是急了,他扯着嗓子问驾驶员:“怎么了?发生了什么事?”

    船长也不想想,驾驶员怎么可能知道呢?就在驾驶员茫然地擦着脸上的鲜血的时候,传声筒里传来了慌乱的声音:“船长,锚落水了!”

    船长刚想细问,就听见传声筒里一阵惨叫,之后便没了声音。

    原来,吉野舰上的一发炮弹在船头爆炸,直接炸坏了止锚器。锚是让船舶停在水面上的关键部件,锚的重量可以达到几吨,而且锚上有爪子一样的结构,这样可以让锚在沉入水底的时候抓紧水底的泥土,从而固定住船,不会让船随着水流飘走。

    锚由锚链连接在船体上,止锚器就是把锚链固定住,不让锚在航行的时候沉入水底,可是炮弹直接把止锚器给炸坏了,锚很快就沉入水底,锚爪向一只大手一样抓住水底,一般海军的锚抓力比较大,大多数都在锚重的六七倍,运兵船的抓力尽管赶不上海军锚,可是抓力也有锚重的三四倍,也就是八吨左右的力,尽管这个时候的船正在加速,螺旋桨提供的推力要比航行是要大,可是在八吨的拉力面前也是小巫见大巫了。

    于是锚把前进中的船狠狠向后拉了一下,那一震就是这样来的。

    船长通过传声筒下命令:“快把锚拉起来!”

    可是这个命令已经无法执行了,因为止锚器的另一个作用就是固连在船体上,来承受锚链对船的拉力,现在止锚器一坏,就变成了锚机直接承受锚链的拉力,锚机在设计上根本无法承受这么大的力,锚机瞬间就拉坏了,再也无法把锚从海底拉起来。

    这样一来,这艘小绵羊一般的运兵船还瘸了腿。

    邓世昌的军舰可不管这些,炮弹继续雨点一样地砸过去,这回火炮调整了方向,炮弹向着水线附近砸去。

    运兵船是一艘客船,这种船为了能够尽可能多地装载人员,把水线下面的空间也设计成舱室,一部分日军士兵就待着这里,炮弹砸进来爆炸,一时间并不宽敞的舱室里弹片横飞,木屑四溅,地面上满是断臂残肢,墙上尽是鲜血。

    紧跟着炮弹而来的就是争先恐后涌入的海水,大量的海水注入舱室,鲜血把水染得猩红,白骨红肉漂浮在水面上,在水流的冲击下翻滚着。海水熄灭了燃着的火焰,放出刺鼻的浓烟,活着的士兵急忙向着上一层甲板跑去。

    大量的水注入运兵船左舷的舱室,船就开始向左侧倾斜了,船长急忙命令右舷的水密舱注水,以维持船身的平衡。

    就在这时,一边的大副叫道:“船长,右舷注水有什么用?弃船吧!”

    船长想了一会儿,神色凝重地命令:“弃船!”

    船员跑到船舷,想把救生艇放入水中,到了船舷才发现,救生艇的吊装设备已经被打坏了,救生艇早就掉入大海,不见了踪影,现在船上能用的,就只有个人救生衣了。

    可是每个人心里都清楚:落水之后的人很多不是淹死的,而是冻死的,这个时候渤海的水温也就在零度左右,这个温度下,人也就能在水里支撑一个小时不到,而且对方的军舰不可能来救他们,他们更不可能徒手游回旅顺,所以他们跳下了大海就是必死无疑!

    很明显,右舷进水的速度远远赶不上左舷进水的速度,船体很快向左舷倾覆,谁都知道船很快就要沉没了,没有选择了,船上的人只好跳进水中。

    有的日军士兵配备了个人救生浮具,这种东西可以保证他们在落水之后,上半身露出水面,有的陆军士兵开始在水中用步枪向着邓世昌的军舰开枪,这种行为其实一点用都没有,因为吉野舰在他们的射程之外。

    邓世昌用望远镜看到日军士兵跳入水中,随即下令,用船上的47毫米速射炮向水中的人**击。水是不可压缩的流体,所以当炸药在水中爆炸的时候,冲击波的威力是炸药在空气中爆炸的几百倍,所以水中的日军伤亡惨重,一时间水面上尽是日军的尸体。

    可是日军毕竟凶悍,不少水性好的日军索性拨开同伴的尸体,向着吉野舰游去,想要在近距离开枪攻击吉野舰,可是人游泳的速度怎么能跟船的速度相比,他们还没追上吉野舰,就被炮弹击中身亡。

    还有一部分日军士兵没有救生浮具,他们拥挤在船上,抓着船边上的护栏,他们中间,有的人根本不会游泳。

    就在他们惊慌的时候,一个陆军少佐高声叫道:“慌什么!战死在沙场是武士的宿命,你看看你们的样子,哪有半点像一个武士!”

    日本军队中向来等级森严,上级的话下级绝对不能违抗,在这生死关头,那个少佐的话还是让士兵们有了几分畏惧。

    少佐突然高声唱道:“武士,拔出你的刀!前进,我已知必死!”

    在场的日军士兵都会唱这首歌,这首歌创作于西南战争时期,名字叫《拔刀队之歌》,歌颂了在战场上慨然赴死的武士,后来成为日本军队中广泛传唱的军歌。

    海Lang打在少佐的脸上,飞溅的Lang花和着他那沙哑的声音,那歌声泛出从未有过的苍凉,日军士兵不由自主的跟着他唱起来:“今日,刀锋再次闪耀!宿命,是我命丧刀下!男儿啊,你的胸中有大和的魂魄!为了大和,死在这一刻!”

    船倾覆得更厉害了,抓住护栏的人几乎是用双臂把自己悬挂在栏杆上,一个士兵突然扬起头,向着南边,日本的方向,撕心裂肺地喊道:“妈妈,再见了!”紧接着,一个又一个的声音响了起来,“久美子,保重!”“爸爸,妈妈,再见了!”……

    那艘运兵船,带着无数的幻梦,沉进了冰冷的海水。

    在击沉第一艘运兵船之后,邓世昌命令继续向其他运兵船发起攻击,秋津洲舰和千代田舰向远处前进,追击企图逃跑的运兵船,缓慢的运兵船很快就被追上。

    战斗持续了将近四个小时,日军五艘运兵船全部沉没,第二师团全军覆没,师团长佐久间左马太自尽。

    可是在锦州的林远,却不满足于海上的胜利,尽管他的兵力不足,可是他还是要吃下固守在盘锦的乃木希典!

135 人民战争的大海

    锦州城内。

    林远正稳坐在帐篷里,笑眯眯地看着惊慌失措的众人,正在这时,一个小兵进来报告:“启禀林帅,日军在锦州湾被天火所袭,死伤惨重,现在已经全线溃退了!”

    众人闻言,先是一喜,又是一惊,熊铁生问道:“你这小子,怎么报告的!什么叫天火!”

    清军士兵们都知道熊铁生是个火爆脾气,一见他发怒,那个小兵顿时跪下,磕头如捣蒜,说道:“小的不敢乱讲,听报事的人说,日军正在冰面上走着,突然天上传来一阵轰鸣之声,想是天神乘风而来,那轰鸣想必是风雷之声,然后就有不明之物从天而降,然后冰上便烈焰飞腾,日军死伤惨重!”

    林远见众人满脸惊疑,哈哈笑道:“我早就告诉大家不必惊慌,我已经有了妙计退敌!”

    一个幕僚见此情状,连忙说:“这可是林帅使得仙法吗?”

    众幕僚纷纷附和,林远一摆手,说:“这可不是什么仙法,好了,我们不说这个了,我们来说一说下一步的作战吧,我早就想和大家商量了。”

    吴元恺首先说:“林帅,我们当面之敌是乃木希典的步兵第一旅团,目前正在盘锦驻守。”

    林帅面露微笑,说道:“好!吃掉它!”

    众人一听这话,都面露难色,吴元恺说:“林帅,这乃木希典虽然被我们挫败了两次,日军的火炮也都落在我们的手里了,可是日军兵力尚有四千余人,我们的兵力只有五千不到,还要留下一部分守城,所以想要一口吃掉他们,恐怕兵力不够。”

    林远笑道:“这个你不用担心,我自然有法子。”

    一个幕僚连忙说:“难道林帅有撒豆成兵之术?”

    林远连忙笑道:“这个世界上没有什么神仙之法,不过我倒是有法子消灭小鬼子。”

    熊铁生站起来,斩钉截铁地说:“林帅,您就直说吧,需要我们做什么?我熊铁生第一个冲上去!”

    林远说:“还不到你们冲锋陷阵的时候,你们把城中的铁匠都给我召集起来,让他们打一些铁钉。”

    吴元恺问道:“林帅,请恕在下愚钝,为什么要把铁匠召集起来打造铁钉呢?”

    林远笑而不语,又问吴元恺:“缴获的战利品都怎么处理了?”

    吴元恺说:“按照林帅您的指示,都已经集中起来了。”

    林远问:“那里面是不是有不少洋火,我记得上次见到了。”

    吴元恺说:“正是,洋火足足堆成了山,怎么都有个几千盒。”

    他们口中的洋火就是后世的火柴,由于那个年代中国的化学工业十分薄弱,所以小小的火柴都需要进口,老百姓就把火柴叫做洋火。

    众人更加不解,纷纷议论,不是要解决兵力不足的问题吗?和铁钉洋火有什么关系?难道这些事施展仙法的法器?

    林远也没多做解释,他把需要准备的东西交待下去,就宣布散会,会后他便找到陈飞,问陈飞:“你会不会教别人做地雷?”

    陈飞想了一会儿,说:“要说做地雷,其实并不难,可是你得给我一些原材料啊。”

    林远说:“这个容易,我给你铁钉,火柴,铁丝,黑火药。”

    陈飞苦笑着说:“老大!你好歹给我一些东西来做地雷的壳吧!给我点铸铁行吧?”

    林远说:“铸铁没有,就看你能不能造出地雷来,我可告诉你,我可是知道怎么做。”

    陈飞一摆手打断他说:“停!造诡雷要是用你教,我就丢死人了,你让我想想。”陈飞想了一会儿,说:“在我们的历史里,抗日战争的时候,山东地区的群众就用石头来造地雷,他们能做我就能做。”

    林远又说:“我们来看日军的兵力部署,他们的指挥部在盘锦,其他的部队分散在盘锦周围的几个村镇,他们的给养需要从辽阳运来,我需要你带着人,深入敌后,利用这些土制地雷,杀伤敌人,还要积极发动当地的老百姓,不断袭扰敌人,让敌人疲惫不堪,我们再趁机以大部队进攻。”

    陈飞笑道:“你这个主意好,把日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