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开艘航母去抗日-第30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去了战斗力,还给日军的医疗带来了很大的困难,他们将会消耗很多医疗用品。

    不仅如此,在这个没有抗生素的年代,伤口感染引发的败血症的死亡率几乎是百分之百,那些没有受伤的人看到受伤的同伴在高烧中痛苦地死去,这对士气也是不小的影响。

    川古正雄于是命令部队撤出了县城,在县城中受伤和死亡的日军将近百人,别看人数不多,可对却十分影响士气,日军只好在冰天雪地里搭起帐篷,害怕被偷袭的他们胆战心惊地过了一夜。

    第二天,日军进抵锦州外围,对锦州城外的紫荆山和南山进行了侦察,其实他们这么做完全没有意义,因为林远已经侦察过了,紫荆山和南山的山顶没有开阔地,不可能在这上面设置炮兵阵地,向锦州城内炮击。

    川古正雄于是下令,在锦州外围扎营,等待乃木希典的步兵第一旅团。

    两天之后,步兵第一旅团和川古正雄合兵一处,乃木希典迫不及待地召开会议,准备攻城!

    一幅锦州的地图摆在桌面上,那张图上,精确地标注了锦州城内弹药库,粮仓的位置,甚至连要塞炮的位置都标注得一清二楚。

    乃木希典说:“大家来看锦州的城墙,大约是一个半圆形,北面靠着帽山,所以我们不可能从北面发起进攻,可以选择东,西,南三个方向进攻,城墙的周长大约是二十千米,我们人数在六千左右,如果平铺到每一点来攻城,我们的兵力是远远不够的,所以我们必须击中力量,攻击一点。”

    乃木希典继续说:“我决定,我们从东门进行攻击,从我们事先掌握的情况看,锦州城有大口径要塞炮三十门,多数部署在南门,支那人的要塞炮都是老式前装火炮,而且是固定炮架,没法调整俯仰角,所以不足为虑。”

    乃木希典又说:“我们的进攻策略是,先由炮兵第一联队的火炮轰开城门,然后由第十八步兵联队首先进城,进城之后,首先攻占城头阵地,并以此为基础,再逐步向西进攻,等全部占据外墙之后,再向内墙进攻。”

    炮兵第一联队联队长今津孝则说:“旅团长,我们现在攻城恐怕不是一个好时机,我们的火炮口径只有70毫米,锦州的城墙宽度足有六七米,我们的火炮恐怕不能击穿城墙,如果只是炸毁城门的话,城门的宽度不足三米,最多也只能容许五名士兵同时经过,如果清军在这里架设一挺机枪,无疑会对我们的攻城部队造成极大的杀伤。”

    乃木希典说:“那你的意思是?”

    今津孝则说:“我们已经把旅顺炮台上清军的重炮拆卸了下来,再过几天应该就能运过来,到时候再攻城,把握肯定更大!”

    乃木希典笑道:“我们的大炮一响,支那人就夹着尾巴溜了,还用的着那么麻烦吗!”

    今津孝则还想再说些什么,只见乃木希典一声冷笑,说:“连服从都不懂,还算什么武士!”

    今津孝则被乃木希典这么一说,顿时火冒三丈,可是乃木希典是上司,军衔又比自己高,只能忍气吞声。

    在林远熟悉的历史里,乃木希典称为“军神”,这里面固然有吹捧的成分,可是乃木希典的能力却是不容小视的,今津孝则说的话句句在理,乃木希典并非是故意不听,一方面是他根本瞧不起清军,更重要的是,他的心中已经有了妙计!那么说只是为了给一直与自己面和心不合的今津孝则一点厉害瞧瞧,让他知道知道,这支部队里,谁才是老大!

    据说,人在凌晨两点左右的时候是最为疲惫的,这个时候的人,除了睡觉什么都不想干,而日本人,就喜欢选择这个时间攻城,这个夜晚,乌云遮蔽了星空,给天地间罩上了一层恐怖的黑纱。

    日军的炮兵把70毫米山炮推到发射地点——东门外的一个小土坡。此时,就算是让一个完全不懂火炮的人来看,他会觉得奇怪,因为这门火炮炮口的角度的确是太高了,借着倾斜的土坡,这门炮的炮口几乎笔直地指向天空!然后炮口发出闪光,炮声传来轰鸣,一枚炮弹瞬间划破了宁静的夜空。

    炮弹向着天空飞去,奇怪的是,它并没有飞到锦州的城头,而是在半空中甩出一副降落伞,一瞬间,耀眼的白光照亮了夜空。

    原来那是一枚照明弹,炮弹在空中的时候,里面装着的抛射药被点燃,所谓的抛射药,其实就是剂量很小的炸药罢了,它爆炸产生的气体将炮弹中的降落伞弹出弹身,降落伞下面装着的照明炬里装着一定剂量配比的镁粉和硝酸钡,它们在催化剂的作用下,一瞬间产生强烈的化学反应,放出接近五万坎德拉的白光!

    降落伞减缓了照明炬的下落速度,在一片白色的光芒中,锦州的城墙一览无余!

    随后,日军的火炮开始了肆虐!无数炮弹向着城门飞来!

    相对于城墙,城门只是很小的一块,所以更多的炮弹砸在墙上,墙上的冰层一瞬即就被砸得粉身碎骨,炮弹把墙壁上的石块炸落下来,仿佛是下着一场石头和土块的暴雨。

    那颗照明弹只持续了不到20秒,就落了下去,就在天地之间将会再次落入黑暗的时候,又一颗照明弹升上了天空,在这片白光里,乃木希典微微冷笑着,按照他的经验,这炮声一响,支那人就吓得屁滚尿流地跑了!今津孝则那个家伙居然还要等什么重炮,真是可笑。

    几颗炮弹终于击中了城门,城门是用木头做的,只不过在外面包上了一层铁皮,这样的门显然挡不住炮弹的袭击!

    十几个日军士兵默默装好了刺刀,他们从距离城墙只有二百米的树丛中冲了出来,用最快的速度向着炸开的城门冲去,随后,更多的士兵端着上好刺刀的步枪,冲向城门!

    奇怪的是,墙头上居然没有一丝一毫反击的枪炮声!

116 城破危局

    远处指挥位置上的乃木希典不屑地扫了一眼今津孝则,那眼神分明在说:“看到没,清军早就吓跑了!”

    今津孝则心想:“看来真是多虑了,就算是清军换了一个指挥官,可是支那人的懦弱已经溶进骨头里了,那个林远能有什么法子!”

    那些日军士兵距离城门越来越近了,乃木希典微笑着,他已经开始想着庆功宴了,无数的记者围着他,镁光灯不停地闪烁着……随军的记者会邀请他在城门口合影,转过天来,这张照片就会刊登在《大阪朝日新闻》上(即现在日本《朝日新闻》,是日本规模最大的三份报纸之一),那些随军的摄影师还会要求士兵们做出攀爬城墙的样子,然后他们再拍摄下来,以宣传大日本皇军的英勇,就让他们在金州,大连做的那样!

    正当乃木希典的美梦即将成真的时候,也就是跑在最前面的日军距离城门不到20米的时候,那打开的城门里,突然传来了“哒哒哒”的声音!

    那是战场上每个士兵的噩梦——马克沁重机枪的声音!

    11。43mm的子弹,在20米的距离上,足以把人打成一团碎肉!

    前面已经说过,日军是以20人为一个冲锋队向城门冲击,这个数量不多,可以保证进入锦州城之后的灵活性;也不少,至少可以在局部形成数量优势,为大部队入城创造条件。别看守军有五千人,可是这些人不可能都堆在城门口!

    这么近的距离,冲击的日军开枪甚至都没有开枪的时间,很快第一批和第二批冲击的日军就全部倒在城门前面,城门宽只有五米左右,这样的宽度,被日军士兵一挡,后面的日军机枪想要支援都不可能,因为他们只要一开枪,就会击中自己人。

    细看武士道精神,几乎每一句话都透着“死亡意味着光荣”,所以日军作战的时候是出了名的不怕死,可是日军并不傻,第三批和后续的日军一见城门里架着清军的机枪,知道冲上去只能是死路一条,于是就退了下来。

    乃木希典狠狠地骂了一句“八嘎”(日语“混蛋”的意思,是相当粗鄙的说法),不得不说,乃木希典的打法没错,他对清军的判断也没错,可是他忘记了,现在城中的指挥官,是来自21世纪中国的优秀军官——林远。

    林远熟知日本人酷爱在凌晨两点左右,人最为疲惫的时候攻城,所以他想出了一个法子,那就是,每天白天,至少有一半的士兵要去睡觉,人不是某些动物,不可能一天睡上24个小时,睡了一个白天,到了晚上想睡觉才怪。

    可是白天的时候,人很不容易睡着,于是林远想出了法子,让人把营房的窗子用黑布蒙上,再把火墙烧得暖暖的,再做点好东西给晚上执勤的士兵吃,这样一来,吃饱喝足的士兵,跑到暖融融的黑屋子里,不睡觉还能做什么,于是,每个夜晚都有精力充沛的清军将士执勤。

    至于日军开始炮击的时候,清军没有还击,也是林远的主意,锦州是松辽平原上的军事重镇,历来是北京的门户,满清入关之前曾经和明朝在这一地区反复争夺,所以锦州城的城墙又高又厚,林远仔细研究了日军的火炮性能,知道他们的火炮难以轰破锦州的城墙,所以料定他们一定会轰击城门。

    于是林远命令,在日军轰击的时候,先不要反击,等到日军炸开城门,向城中冲击的时候,再用机枪对他们进行打击。

    其实就算日军冲进城门也没有关系,锦州城有两层城墙,一层是外墙,就是现在日军进攻的城墙,还有一层是内墙,内外墙之间是一大片空地,不打仗的时候这里给来往的生意人摆摊卖东西,算是个小集市,一但打起了仗,这个地方就变成杀敌的屠宰场了。

    其实林远也可以把很多日军放进内外城之间,然后两面夹击,可是他没敢这样做,因为他对这些清军士兵还是不太放心,生怕他们一听说:“日军进城了!”就扔下枪,撒丫子逃跑。

    乃木希典冷笑了一声,心想:“这个对手不错,打这样的仗才有意思!”

    于是乃木希典下令,炮兵向城头轰击,步兵随时做好攻城的准备。

    很对步兵小队已经把云梯拿了出来,只等着一声令下,就扛着云梯攻城,另一边,很多日军士兵已经开始把沙袋堆积起来,他们的目的就是,堆起来一个和城墙差不多高的沙袋堆,然后把机枪架设在上面,用它来压制城头守军的火力。

    城头上指挥的是熊铁生,他一眼就看出了日军的诡计,于是命令部下向日军的沙袋阵地射击,沙袋阵地距离城头差不多有两千米多米远,尽管射程已经超过了清军装备的毛瑟1871年步枪和马克沁重机枪,但是清军士兵居高临下,还是有不少子弹飞到了日军的头顶上,所以日军堆沙袋的速度也放缓了下来。

    今津孝则知道现在是万万不可以下令攻城的,因为城头上有不少守军,还有几门要塞炮,虽然这几门要塞炮是前装滑膛炮,和明朝的红衣大炮没有什么太大的区别,尽管古老,进程又近,可是那巨大的炮口里飞出的铁砂,却是杀伤攻城步兵的利器。

    今津孝则不禁担心地看向乃木希典,尽管他们之间有不合,但是在面对清军的时候,立场还是很一致的,他知道乃木希典的性子倔强,生怕他会下令强行攻城,那样的话,伤亡就大了。

    可是乃木希典悠闲地看着战场,一脸不着急的样子,仿佛一切都在他的掌握之中,原来,乃木希典的心中早就有了破城的妙计。

    东门打得如火如荼,借着暗夜,一支将近一百人的队伍,这支队伍里的每个人都身披黑袍,借着暗夜,悄悄地摸到了南门和西门之间的城墙根上。

    二十多公里周长的城墙,不可能每一个点都站着人守卫,因为那样兵力就不足了,所以清军只能在几个关键的点上布置重兵,而其他地方,只好派人巡逻,一但发现日军有在其他地方攻城的企图,其余人就立刻赶去,防止日军攻城。

    这个乌云蔽月的夜晚,城头的巡逻队没能发现这支偷偷溜上来的日军小分队。日军手中,都拿着工兵锹,背上都背着一个巨大的包袱,林远之前提出在城墙上浇水结冰的法子,这些水流到地上,在地面上也结上了一层冰,要是他们用铲子去凿冰的话,声音就会把别人引来。

    只见他们从背上取下了一个大大的水壶,壶盖一开,里面冒出了一阵白汽,原来壶里装满了热水,他们把热水浇在冰上,冰很开化开,他们借着这个空当,把融化成水的冰直接铲走,开始挖地面,很快把靠近墙根的地面挖出一个大坑。

    然后他们把背上背着的炸药放进去,引出了导火索,推倒安全地线,点燃了导火索,“呲呲”的响声一尽,震天动地的爆炸声响彻夜空。

    东门的乃木希典不可能听到这个爆炸声,因为战场实在是太嘈杂了,可是一个传令兵骑着快马,来报告说:“南门和西门之间的城墙,炸开了一个大口子!”

117 来自20世纪的守城利器

    乃木希典露出了难得的喜悦,他立刻命令:“骑兵第一大队立刻从缺口进入锦州城。”

    骑兵大队大队长秋山好古立刻带领骑兵向那个缺口赶过去,五百匹快马,载着如狼似虎的日军骑兵,风一样奔向那个缺口。

    在秋山好古带领骑兵赶奔缺口的时间里,那只日军工兵分队,又对缺口进行了第二次爆破。

    第一次爆破虽然炸坏了城墙,可是十二米高,城根宽十三米,城顶宽十米的城墙,炸开一个五米多长的缺口,落下来的石头和土多达六百多多立方米,这些石头和土不可能因为一次爆破就消失不见,它们堆在城墙两边,形成了一个高度足有四米来高的梯形。

    日军爆破分队赶到缺口旁边,在这个梯形的根部进行了第二次爆破,把梯形的一个斜边的坡度炸得平缓一些,好让骑兵沿着斜坡冲上去,爆破完成之后,爆破分队在缺口边上放上了带来的木柴,在上面浇上油,点燃了柴堆,一瞬间火光冲天。

    十五分钟后,日军骑兵循着火光赶到了缺口,秋山好古借着明亮的火光一看那个缺口,心里把工兵大队的主官田村义一狠狠骂了一通,五米长的缺口,缺口上又满是碎石,只能让骑兵一个一个地通过缺口进入锦州城,这样的添油战术历来是兵家的大忌。

    中国兵家有句古话:“机不可失,失不再来。”秋山好古也明白这个道理,他也知道城中的清军随时会赶到这个缺口,在这里建立有效的防御,所以也没有时间考虑那么多。

    日军的战术素养很高,大队下面的中队,小队的指挥官见到缺口的形状,不用秋山好古下令,就自动变换队形,逐个入城,第一个骑兵首先纵马跃上缺口,可就在他跃下缺口的时候,意外发生了。

    前面已经说过,缺口处梯形的高度足有四米多,工兵把城外的炸得平缓了,可是城内的他们就没有办法处理了,在加上城里一片黑暗,那个骑兵也看不清楚情况,以为前面有一个缓坡,也就没有减速,马的视力又很差,结果战马直接从四米多高的地方跃了下去。

    当战马从高处跃下的时候,骑手和马同时具有很高的下落速度,马落地的时候,地面承受马的冲击力,从而让马停下来,同样,骑手的冲击力将会由马身承受,根据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的原理,骑手也会承担相同的力。

    这个时候骑手应该用双腿夹紧马腹,这样就能减缓在落地的一瞬间身体和战马的撞击,可是那个骑兵完全没有想到自己是直接从四米高的地方落了下去,只觉得身子一轻,然后屁股和男人身上最柔弱的部位就重重地撞在马鞍上,巨大的痛苦让他一瞬间就昏了过去。

    然后他就从马上摔了下去,日军普遍装备着蒙古马,这种马很矮,从马上摔下去,一般不会有什么大麻烦,可不幸的是,这个骑兵的一只脚卡在了马镫里,落地的时候马还在向前奔跑,一瞬间,马的后蹄直接从他的身上踩了过去。

    战马觉得不对劲,就停了下来,可是那个骑兵的肋骨已经断了好几根,断骨向尖矛一样刺进心脏和肺叶,那个骑兵当场毙命。

    后面的骑兵见到前面的那个一下子跳了下去,知道这个坡挺陡,于是一拉马缰绳,那战马的冲击速度缓了下来,沿着那个陡坡顺利地下来了。

    后面的骑兵吸取了教训,所以那个陡坡并没有造成多少麻烦,他们很快在缺口的一边集结,按照原定计划,他们会奔袭距离这个缺口最近的南门,然后打开南门,和城外的日军里应外合。

    就在日军的如意算盘打得噼里啪啦直响的时候,一个震耳欲聋的爆炸声在入城的骑兵堆里响起,震碎了日军的美梦。

    几个骑兵一瞬间就被巨大的爆炸炸成了碎片,后面进来的是一个小队长,他深知必须要用最快的速度通过缺口,因为“亮打暗”一直是战场上很忌讳的情况。

    所谓“亮打暗”就是我在明处,敌人在暗处,这种情况是极其危险的,现在的日军就处在这样的情况下,城外的火焰把日军骑兵照得毕露无疑,而漆黑一片的城里,却不知道藏着多少清军。

    就在这个,黑暗一个大包袱向着那个日军小队长飞来,他一愣神的功夫,那个包袱已经落在了他的怀里,紧接着,雷鸣一般的爆炸声在他的怀中响起,强烈的闪光让他的眼前一片漆黑,他的视网膜上的视觉细胞无法适应巨大的光亮,一瞬间丧失了感知光线的能力,那个闪光也是他这一生中最后看到的东西。

    巨大的冲击波一瞬间撕碎了他的胸骨和脊椎,他生命中最后听到的声音就会是他骨骼脆断的声响。

    如果那道闪光没有摧毁他的视网膜的话,他就能借着闪光看见杀死他的人,那就是在距离缺口一百多米的黑暗里的几个清军士兵,他们正在摆弄一个大桶。

    他们有条不紊地把一些小的炸药包放进一个大桶里,这个大桶是用铁皮做成的。他们在地上挖了一个坑,铁皮桶的一半坐在坑里,一半露在外面,桶口对准缺口的方向。

    几个清军士兵把小炸药包放好之后,把一个巨大的炸药包放进了桶里,细看的话就会发现那个炸药包是用牛皮蒙的,外面用铁丝紧紧地缠住,随后清军士兵从桶身后部的一个洞里塞进了一条导火索,然后将它点燃,导火索很快燃尽,里面的小炸药包爆炸,把大炸药包推出桶口,在小炸药爆炸的时候,大炸药包的导火索随即被引燃了,大炸药包落到日军里爆炸。

    这个东西不用说,自然是林远的杰作,在林远所知的历史里,它有一个响亮的名字——飞雷炮,这个东西在淮海战役中大发神威。

    林远想到了日军可能会炸坏城墙,然后从缺口进攻,于是他就想到了这种武器,这种武器构造十分简单,只需要一个大铁桶和若干炸药就足够了,所以能大规模制造,而且威力巨大,携带起来也不算麻烦,用马一驮就好了。

    不过这种武器的缺点也是极其明显的——射程太近,能把炸药包抛多远,取决于用于抛射的炸药的数量,这些炸药不能放得太多,否则桶身受不了,所以距离也就是在100米多,这个距离,正是步枪发挥威力的距离,所以在战场上,敌人不会让这个武器有使用的机会。

    可是林远还是坚持造了这样一批武器,因为他判断日军想要炸城墙一定会在晚上,晚上的时候,在100米的距离上步兵是很难看清目标的,所以一但日军炸开城墙,进入城中,携带这种武器的清军就会飞速赶到,利用这种武器大量杀伤敌人。

    几个炸药包下来,日军便不敢进城了,这时,林远又下了一个惊人的命令。

118 黑夜混战

    林远下的命令就是:“吴元恺的骑兵部队从缺口和西门同时出击,攻击秋山好古的骑兵部队。”

    于是吴元恺的骑兵部队分兵两路,一路有一百多人,从缺口出击,另一路九百多人从西门出击,攻击秋山好古的骑兵。

    吴元恺的骑兵在城中处于居中策应的位置,这个位置,距离各处城墙的距离都差不多,所以只用了不到十分钟就到达了缺口,这段时间里,城外的日军骑兵正处在进退维谷的状态。

    秋山好古在第一师团里是出了名的谨慎小心,他不知道清军使出了什么诡异的武器,那巨大的爆炸声他从来没听见过,能产生如此爆炸的炮弹,恐怕要很大口径的火炮才能发射得出来,清军真的有这样的武器吗?

    可是秋山好古又不愿下令撤退,就这么僵持在了那里,指挥官都举棋不定,下面的士兵们就更不知道该怎么办了?他们虽然不是炮兵,可是也知道那巨大爆炸的威力,他们甚至已经开始想象城中即将推出一大堆噩梦中的重炮,向他们轰击。

    十分钟很快过去了,清军的骑兵到达缺口的时候,已经有清军士兵在缺口的斜坡上架上了木板,清军的骑兵冲上了木板,从缺口杀出了城。

    清军的骑兵使用的是短管的毛瑟1871年式步枪,这种枪还有一个名字——马枪,它缩短了枪管,使之更适合于骑兵使用。

    第一个冲出来的清兵士兵向着日军的骑兵群开了枪,他根本就没有瞄准,因为日军堆积在缺口附近,所以这几枪还是打中了几个日军士兵,日军最前面的骑兵离着缺口不到五十米,这样的距离,一眨眼的工夫,清军的士兵就冲到了他眼前。

    那个清军士兵把枪往背上一甩,从马鞍桥上摘下了狼牙棒,眼睛都没眨就冲进了日军的阵营。

    狼牙棒上并没有狼牙一样的尖刺,如果棒子上安装上尖利的刺,一来加工工艺太复杂,不利于大规模生产,二来上面的尖刺也容易刺伤马匹,最重要的是:这些尖刺可能会卡在敌人的骨头上,那在战场上就不妙了。

    所以狼牙棒上的刺只不过是凸起的铁疙瘩,这样的武器完全依靠挥舞起来的动能杀伤敌人,力的作用是相互的,你打别人,别人也在打你,所以这狼牙棒砸在对手身上的时候,对于使用者的手臂也是不小的考验。

    所以清军的狼牙棒上加装了一个手套一样的东西,清兵把手伸进去,那个手套就像是一把锁一样把手和狼牙棒连在一起,有经验的士兵可以在狼牙棒击打在对手身上的瞬间松开手,这样能减轻振动,而那个手套就能防止这一瞬间武器的掉落。

    随着自动武器射速的提高,骑兵在这个时代已经是夕阳兵种了,也只有清廷还抱着“骑射乃国之根本,不可偏废”的信条,来发展骑兵的武器。

    真应了中国的那句古话,“尺有所短,寸有所长”,在今天这场暗夜的混战中,清军的冷兵器在不知不觉中,优势占尽!

    那个骑兵右臂一抡,狼牙棒挂着风声,砸向了最前面的那个日军士兵,那个日军士兵看到一个骑兵从火光里冲出来,还以为是自己人呢,等看出是敌人,狼牙棒也到了眼前了,他本能地抬起手中的步枪一挡,“咔嚓”一声,那杆步枪被砸成两截。

    狼牙棒带着枪杆上掉落的碎屑狠狠地砸在了那个日军士兵的脸上,他头被狼牙棒带着向后仰去,颈椎经受不住巨大的速度,咔嚓一声断成两截,那个日军士兵连惨叫都来不及,就摔落在马下。

    那个清军士兵也不收招,借着狼牙棒的去势在头上抡了一圈,再次向另一个日军士兵砸过去,那个日军见到狼牙棒到了眼前,一瞬间闪过的念头却是:这是个什么玩意!从来没见过!也不举枪射击,直接把枪朝清军士兵扔了出去,随手便去抽腰间的马刀。

    那个日军士兵想得明白:那个清军士兵见到枪朝面门扔了过来,必然会抡棒抵挡,借着这个工夫,便能抽刀还击,可是那个清军士兵甚是凶悍,面对着飞来的枪不躲不闪,任凭它在脸上划开一条大口子,一棒把那个日军士兵砸落马下……

    后面的清军士兵越来越多,双方旋即展开了白刃战,日军的人数优势根本发挥不出来,因为后面的人无论是视野还是射击角度都被前面的人挡得死死的,甚至有的日军士兵根本不知道前面发生了什么。

    混战了十五分钟,清军的九百多骑兵赶到了,吴元恺索性命令骑兵向日军的两翼迂回,想要一举包围日军。

    日军工兵分队放的一把大火,既让日军看清了缺口位置,也让城上的清军看清楚了日军的人数,可是对日军来说,清军士兵就像一群黑暗之中冒出来的魔鬼一样,根本不知道有多少。

    秋山好古于是下令撤退。

    撤退和溃退有本质上的区别,当一支训练有素的部队撤退的时候,必然会留下精锐部队殿后,以防止对方的追击。日军也是一样,听到撤退的命令,立刻有分队组织火力压制对手,清军在对方的火力打击之下,也不好继续追击,也就原地组织火力反击。

    随站随走之时,忽听得日军背后一片枪声,黑暗之中一片星星点点的火把,像一片火海一样压了上来,秋山好古心中不由得一阵惊慌,因为他看得清楚,那扑上来的,是清军的骑兵部队!

    林远之所以命令吴元恺出击而不是熊铁生,是有他的深意的,他已经看出这个熊铁生仗着自己没吃过败仗,便觉得自己高吴元恺一头,事事争先。而且这个熊铁生好战心切,天天嚷嚷着要出城收拾日军。

    林远心生一计,让吴元恺出城出击,果然,这个命令惹得熊铁生充充大怒,他找到林远,怒道:“林大人,怎么让那个败军之将出城迎敌!”

    林远故意不理他,招呼人部署城防,一副很忙的样子,估摸着吴元恺要和日军交上手了,这才说:“这不是担心熊大人在鬼子面前有危险吗?”

    熊铁生气得脸都紫了,怒道:“你是说我不如吴元恺吗?”

    林远见到激将之法已成,于是说道:“那就请熊将军从南门出城,攻击缺口处的日军。”

    熊铁生憋着劲要和吴元恺一较高下,兴冲冲地领命去了,从南门出城,刚好撞见撤退的日军,日军一见中了埋伏,撤退顿时变成了溃退,清军骑兵顺势向着乃木希典所在的阵地冲去。

119 日本人的地雷阵

    在东门佯攻的乃木希典期盼地看着西边,等待着骑兵成功攻进城中的消息,然后看着城头的清军一片大乱,他就能一股作气,攻进城中。

    当乃木希典借着战场上的火光看到一个日军骑兵冲过来的时候,心中不由的一沉,那个因为日军骑兵满身是血,看上去极其狼狈。

    那个日军骑兵向着乃木希典冲来,手下人连忙阻拦,乃木希典心急如焚,大喊了一声:“让他过来。”

    那个骑兵一见乃木希典便说:“清军不知道又使了什么厉害的武器,进城的骑兵被挡了出来,清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