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开艘航母去抗日-第10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林远问道:“就是这个理由?”

    罗荣光重重地点点头,林远不由得一笑,心想:“看来这个罗荣光对记者偏见颇深,不过这也不奇怪,就是在现代社会里,偏见也如同顽疾一样根深蒂固地存在着,常常能听见很多人说自己讨厌这个,不喜欢那个,其实如果细问起来,他们对他们讨厌的事物根本一无所知。”

    林远问道:“你知道记者对战争有什么用处吗?”

    罗荣光不屑地说道:“他们一群耍笔杆子的,百无一用是书生,他们能对战争有什么用处?”

    林远笑道:“在你心中,战争是什么样子的?”

    罗荣光一愣,答道:“战争嘛,真刀真枪,你死我活呗!”

    林远哈哈笑道:“舆论也是战争,所以说,记者也是战士。”

    罗荣光问道:“舆论是什么东西?”

    林远心想:“在现代战争中,舆论战也是重要的组成部分,比如美国发动的几次战争,电视台,广播电台历来都是第一波打击的目标,以此来摧毁敌人的话语权,然后可以肆无忌惮地在国际社会上捏造不利于敌对方的假消息,把自己立在正义的位置上。可是在这个时代,舆论战实在是太新颖了。”

    于是林远说道:“你先把他们请进来,我以后再和你解释。”

    罗荣光听得半懂不懂,说道:“我让他们进来就是。”

    等到几个记者一进来,林远就惊讶地问道:“唐帆,怎么是你?”

    唐帆笑道:“沈晚晴同志她还有事情,脱不开身,于是就让我来了。”唐帆说完,就把同行的两人请了出去,又对林远说道:“我来的时候,沈晚晴同志还让我给你捎个消息。”说完,唐帆看了看林远左右的人,不再说下去了。林远知道这件事情一定是不能让别人知道的,于是跟着唐帆来到外面,唐帆这才说道:“晚晴她监听胡亮的时候得知,樱井若美已经让胡亮把你们向英国船只开炮的事情通知给了英国大使馆和西方几大通讯社,他们的人晚上就能赶到。”林远点点头,说道:“樱井若美这是想利用国际势力向我施压啊!不过,来的正好,看我怎么把她的招数打回去!”

    唐帆听得一脸茫然,刚要再问,林远就看看手表,说道:“时间恐怕来不及了,我得去准备了,你随意采访吧。”

    说着,林远就走了出去,他快步来到战俘营,原先根本没有考虑过能抓到战俘,所以没有修建关押战俘的房间,于是就把战士们的营房空出了一间。林远走进去一看,只见三十几个战俘正裹着棉衣,围在火炉边上取暖。

    林远用俄语问道:“你们里面谁的军衔最高。”一个战俘站起身来,说道:“我们根本不是军人,哪有什么军衔,我们只是普通的商人,你们没有权力关押我们,我们要联系我们的大使馆!”

    林远听见这话问道:“你们是哪个国家的商人啊?”

    那个战俘说道:“我们是英国商人!”

    林远点点头,歉然说道:“我对我们的行为深表歉意,我已经处罚我的手下了,我会为你们联系大使馆的。”

    林远又用英语问道:“你们晚饭想吃什么?要不要喝一些酒?”

    那个战俘又换用英语答道:“我们什么都不想吃,只想尽快回家!”

    林远笑道:“你们放心,英国大使很快就到,你们稍等片刻。”

    林远从屋子里面出来,翻译就走上前来,说道:“林帅,您怎么了?那些家伙分明就是俄军士兵!抓他们的时候,他们都带着枪呢!”

    林远说道:“你放心吧,我自有把握,保证让这群人吃一个大亏!”

435 料敌于先

    这时,有士兵来报:英国大使斯科特·诺尔,和十几个外国记者求见,林远一听,对士兵说道:“去把今天来的关东报记者请到会客厅。”

    等到唐帆回来,林远才走进会客厅,会客厅正中端坐着英国大使诺尔,他首先站起来说道:“我听说你们清国守军今天中午开炮击沉了我们十五艘商船,我们想来看看是怎么回事!”

    林远连忙笑道:“这都是误会,都是误会,我们把你们的商船当成俄国的运兵船了。”

    唐帆在一边心想:“林远这是怎么了?他到底想要做什么呢?”

    诺尔气得面色铁青,怒道:“你们清政府必须赔偿我们的损失。”

    林远装出诚惶诚恐的模样,说道:“那是一定的,我们还救治了几名船员,这样,你们先把他们接回去吧。”

    林远说完,边上就有人过来给诺尔引路,诺尔气呼呼地跟着人往外走,林远看看屋子里十几个外国记者,说道:“大家也跟着我们一起来吧。”

    林远带领着众人来到了关押战俘的屋子外面,林远把屋子门打开,对里面的人说道:“你们可以走了。”

    第一个走出来的便是刚刚和林远说话的人,他起身往外走,出门之前狠狠地瞪了林远一眼,那人刚出去,记者们的照相机就响了起来,大清帝国炮兵误击大英帝国商船,这可是爆炸性新闻。

    里面的人一个个走出去,林远就站在门口看着,等走到第五个人的时候,远处走来了十几个兵卒,他们抬着一个大木箱子,林远见到他们,连忙对诺尔说道:“大使先生,我们还暂时保管了这些人的随身物品,现在一并奉还。”

    林远然后对那人说道:“过来检查一下有没有缺失。”说完招呼十几个兵卒放下箱子,众记者随后围拢过来,目不转睛地看着,林远亲自打开箱子,箱子盖一开,众人都发出了惊叹声!

    箱子中,赫然是十几支崭新的步枪,还有十几盒子弹!

    林远对众位记者说道:“有没有朋友认识这些是什么枪?”

    一个记者凑上前来,说道:“这是俄**队的制式武器,莫辛纳甘步枪。”

    话音未落,众**哗,林远问诺尔:“您的公民为什么要带着步枪进入我国境内呢?”

    诺尔也不知道这是怎么回事,脸上红一阵白一阵,那人说话了:“这些不是我们的东西。”

    林远嘲讽地一笑,说道:“是不是你们的东西?我还要再问问才知道。”林远转过头来,叫过一个战俘,用英语问道:“这是你们的东西吗?”

    俄军士兵哪有几个懂英语的,听见林远的英语问话都是一脸茫然,不知道怎么作答,林远换用了俄语,又问了一遍,这时有几个战俘点了点头。下面的记者此时都看明白了,原来这些人都是俄军士兵,他们是在冒充英国人,想要混进中国!诺尔也看明白了,他觉得自己像一个傻瓜一样被玩弄了,气得面色铁青,颤抖着声音说不出话来。

    林远此时却一脸歉意地说道:“诺尔先生,真是对不起,原来这群人是俄国人冒充的,我没有调查清楚,希望您原谅。”

    诺尔无奈地摇摇头,转身走了,那群记者却个个兴奋了起来,俄军冒充英国人进攻中国,这个消息更有看点,众人纷纷向林远围拢过来,七嘴八舌地问这问那,林远用手一指唐帆,说道:“有什么问题尽管问他。”

    原来林远把唐帆叫来,就是想让他帮助自己抵挡记者,林远借着这个机会溜出了人群,直到晚上,唐帆才从一堆记者之中脱开身,来问林远:“你是怎么想到这个办法的?”林远笑道:“我开始也没有想到俄国战俘竟然会冒充英国人,所以在他们那样说了之后,我就想到了这个办法,我担心他们都会英语,于是在战俘营里用英语问了他们晚饭想吃什么这样的问题,我见到他们没有反应,确定了他们根本不会英语,于是放心地执行了这个计划。”

    两天之后,十二月二十九日夜里,林远接到哨兵船的报告:日本和俄国的舰队又回来了,这回舰队里多了十几艘小型舰船。

    林远随即把罗荣光等人召集起来,罗荣光首先问道:“日本人和俄国人的舰队里多出十几艘小型舰艇,不知道是什么东西?”

    林远说道:“不用问,一定是扫雷艇,他们肯定要开始扫雷了。”

    罗荣光犹豫地说道:“那我们该怎么打?”

    林远说道:“看来日俄联军还是要执行前后夹击战略,所以我们一定要阻挡住敌人的扫雷艇,不让他们开辟出航道。”

    林远取出一幅海图挂在墙壁上,指着那幅海图说道:“距离海岸五公里左右的水域比较浅,吃水一般在十二三米左右,所以敌人的战列舰和巡洋舰根本无法进入这里,他们能进来的,只有小型的驱逐舰。”

    “不过,对手的大型舰艇不会在一边看着,他们一定会大炮射击我们的炮台,按照我们炮台的情况,最靠近海岸的几座炮台,将会遭受到敌人巡洋舰和战列舰的火力打击,这样的打击强度很大,所以我命令,这几座炮台里的守军暂时撤出来。”

    罗荣光点点头,身边的参谋立刻把这句话记在了本子上,林远接着说道:“最远的水雷距离河口有三公里左右,可是俄军并不知道这一点,所以他们的扫雷艇一进入河口就会开始扫雷,这个时候他们的船速会变慢,所以我们可以很从容地对他们进行打击。”“扫雷艇身后伴随掩护的驱逐舰受限于射击角度,所以在他们刚刚进入河口的时候,根本打不到我们,所以我们的打法就是,在敌人进入雷区以前,集中火力,打掉他们的扫雷艇,后面的驱逐舰就会灰溜溜地滚蛋了!”

    林远说完,看了看手表,说道:“敌人肯定会选在午后阳光最充足的时候开始扫雷,这个时候能见度最好,大家还有十几个小时的准备时间,快点去准备吧。”

    林远布置完防御事项,却没有感觉到丝毫的轻松,制定防御作战计划,要根据对手的进攻计划,有针对性的布防,这样才能达到最佳的效果,可是林远此时根本不知道敌人的进攻计划,他之所以制定这样的计划,完全是凭借他的指挥素质,就是对敌我装备和战场情况的了解,预先判断对手可能采取的行动。

    “没有预判能够百分之百准确。”林远想起了这句话,正在这时,远处传来了“轰隆”的炮声,日俄舰队进攻了。

436 反扫雷炮战

    林远虽然命令最靠近海岸的炮台守军撤离,可还是留下了一部分观察哨,这些观察哨就在此时发回了消息。

    罗荣光接起电话,电话里面的观察哨兵说道:“总兵大人,洋鬼子这他妈不是在**啊!这是在犁地啊,炮弹就像雨点一样,一个接着一个,都没有停下来的时候。”

    罗荣光连忙问道:“那火炮有损坏吗?掩体呢?”

    侦察兵说道:“我们的火炮都是地陷炮,所以敌人的炮弹并没有直接命中,可是我们的工事,有两座的顶部被敌人的炮弹击中了,已经被炸塌了,幸好林帅下令让我们都撤出来了,否则兄弟们都得死在里面!”

    林远听见这话,心想自己预判得不错,敌人的巡洋舰和战列舰果然采用了这种打法。

    二十分钟之后,河口附近的观察哨兵发回了消息:“报告林帅,敌人的船队进来了!”

    林远听见这话,连忙走到观察窗前,举起手中的望远镜向河口附近看去,一看之下,不由得吃了一惊,在林远的预判里,扫雷艇会全部在前,驱逐舰会全部在后,可是敌人采用的队形是扫雷艇和驱逐舰交叉布置。

    林远连忙调整策略,命令炮台守军测算敌人的驱逐舰的航速和方位!只要打掉了驱逐舰,扫雷艇就会被堵在河口里,彻底变成靶子。

    林远看了一眼手表,下午四点十五分,在接到各个跑位准备就绪的信息之后,林远随后命令炮台开炮。

    这个时代,扫雷艇的发展还很落后,像现代战争中常用的拖曳式扫雷具还没有出现,更没有声呐探雷装置了,这个时候的扫雷艇,其实都是吃水比较浅的民船和军舰改装的,而且,一艘船还扫不了雷,每一次扫雷都需要两艘船配合。

    由于之前冒充英国人的俄军全军覆没,所以处在外海的日俄联军并不知道水雷的位置,于是正如林远预料的那样,他们一进入河口就开始了扫雷,十艘扫雷艇两两一组,行驶到平行的位置,两艘扫雷艇之间有拉着一条铁索,这条铁索就是扫雷工具。

    铁索上有一个定深器,所以铁索能够固定在水下的一定深度,当两艘船拖着这条铁索前进的时候,铁索会撞上雷索,铁索的材料一般比较硬,上面还有刃口,所以当铁索碰到雷索的时候,有可能把雷索割断,水雷自身是有浮具的,于是水雷就上浮到了水面上,扫雷艇上还准备着小型机关炮,当水雷浮上来的时候,就开炮炸毁它。

    不过还有一种可能,那就是铁索没有割断雷索,这样铁索会顺着雷索向上,碰到水雷的触角,进而引爆水雷,不过扫雷人员可不愿意看到这样的景象,因为水雷爆炸有可能把铁索炸断。日军中间的驱逐舰也开始瞄准岸上的炮台,四艘驱逐舰都是日本的,派出它们的东乡平八郎可是好大不乐意,因为他知道现在的中国人和以前不一样了,尤其是和海军有关的东西,他们尽管没有了海军舰队,可是他们却比有海军舰队的时候更加厉害。可是东乡平八郎也没有办法,马卡洛夫的理由找得非常好:扫雷艇是你们的,自然要你们的舰艇护航,我们的舰艇和你们没有配合过,到时候肯定出问题,我们的扫雷艇还停在海参崴呢,总不能让我们回去拿吧。

    东乡平八郎秘密地告诉驱逐舰舰长和扫雷艇艇长,如果中国人的炮火太猛烈,你们就撤出来。

    炮台里都是二百八十毫米重炮,炮手们很快开炮,顿时在炮台里腾起了一阵青烟,炮弹划出优雅的弧线,飞向驱逐舰,一枚炮弹从舰桥洞穿了船身,在水兵休息室内爆炸,虽然没有伤亡多少人,可也让全舰一震。

    驱逐舰上的炮手都已经准备好了,也不等船长下命令就开炮了,可是这些驱逐舰上的火炮口径只有一百二十毫米,炮弹威力不足,几枚炮弹落在了炮位附近,爆炸几乎没有造成什么杀伤。

    双方互相炮击的时候,林远曾经说过的那个问题就显现出来了,炮台炮位设置不合理,所以能够起到对敌作用的也就只有十门炮,要是再多一些,日本驱逐舰早就沉没了。

    扫雷艇就在这炮火声中扫雷,由于炮台瞄准的是驱逐舰,所以扫雷艇并没有受到多少威胁,正在这时,铁索挂上了什么东西,艇上的人员兴奋得欢呼起来,终于扫到水雷了!铁索割断了雷索,一枚水雷浮了上来,艇上的机关炮随即开炮,炸毁了这枚水雷,日军接连向前,摧毁了十余枚水雷。日军毁雷成功的消息很快报告给了林远,林远大吃一惊,心想:“如果对驱逐舰的打击很顺利,扫雷艇是不会扫雷成功的,前面出了什么事情?”

    正在这时,林远看见罗荣光接到了一个电话,然后就面色大变,林远连忙问道:“出了什么事情?”

    罗荣光一阵为难,犹犹豫豫地说道:“没,没什么事情。”

    林远厉声说道:“快说,出了什么事情?”

    罗荣光向林远报告:“林帅,前面炮台发来消息,说敌人的火力很是猛烈,有一个炮位上的火炮已经被击毁!”林远心想:“这怎么可能,以他们的火炮威力,不可能出现这种情况啊。”林远连忙走出指挥所,站在空地上,举起望远镜向正在交战的炮台方向看去,这一看便发现了问题的所在,原来日军驱逐舰采用了集中火力策略,四艘驱逐舰都在打同一个炮台,这才摧毁了一个炮位。

    这在这时,一个炮位上传来一声巨响,剧烈的爆炸把这个炮位的顶盖掀飞上天,林远知道,一定是日军的炮弹引爆了炮位里面的弹药。

    林远又看向敌人的驱逐舰,只见炮弹的落点在四艘驱逐舰身边十分均匀,林远一下子明白了,原来他下的命令是先打驱逐舰,可是怎么打却不是他要考虑的,于是炮台指挥官就把火炮分成了四组,每一组打一艘驱逐舰。

    林远当机立断,连忙命令炮台守军,集中火力,先击沉一艘驱逐舰。

    命令一下,炮台指挥官立刻选定了一艘驱逐舰,命令炮台守军调转炮口,十几门火炮集中了火力,驱逐舰顿时受不住了,这个时代的驱逐舰为了获取尽可能高的航速,防御力本就不强,这几艘驱逐舰的装甲只有薄薄的一层,所以几枚炮弹击破装甲,在船身内部爆炸。

    一枚炮弹击中传动舱,这里面安装的是传动轴系和传动齿轮,爆炸把螺旋桨的主轴炸断,军舰顿时丧失了动力,另一枚炸弹击断了舰尾的舵杆,巨大的舵叶掉入了水中,没有了舵,整支军舰便失去了控制。

437 穿透云雾

    如果这艘驱逐舰的自动稳定性好,那么它还有救。

    船舶在水中运动的时候,无时无刻不受到水流和风的作用力,这些力时刻改变着船的方向,船舶在不操舵的情况下,在水流和风的作用力之下保持航向稳定的能力,被称为船舶的自动稳定性。

    所以,这艘舵杆被炸断的日本驱逐舰,能不能在河流中保持稳定,就要看它的自动稳定性了,可不幸的是,自动稳定性是由船体的结构和形状决定的,这艘驱逐舰在设计的时候自动稳定性考虑得并不好,舰艇的自动稳定性很差,于是这艘驱逐舰就在河流中“随波逐流”了起来。

    林远见到这艘驱逐舰丧失了动力,漂在水面上好像巨大的靶子,于是命令:集中炮火,全力打掉这艘驱逐舰!

    岸上炮台的炮火更加猛烈了,很快右舷水线附近的位置被炸开一个大洞,船在横摇的时候不断进水,渐渐地向右舷倾斜,驱逐舰舰长连忙给后面的舰艇发信号,说自己已经失去动力,急需拖曳。

    后面的舰艇急忙靠近,派出小艇,把缆绳送到受伤的驱逐舰上,为了顺利完成系缆绳的工作,所以救援的驱逐舰必须减速,这一减速,岸边火炮打起来就更加轻松了,所以林远命令,把救援的驱逐舰也给打掉!

    如果顺利的话,这两艘驱逐舰都将葬身鱼腹,可此时林远却突然发现,河面上好像笼罩了一层白纱,很快天地之间便一片混沌!原来是江面之上起了大雾!

    只用了十分钟不到的时间,大雾就像一个厚厚的盖子一样,盖在了河面上,河岸两边炮台上的守军,在大雾之中看不清楚目标,只能停下了炮击。

    河面上的日本舰队,借着浓密的大雾从河口逃了出去,那艘被击伤的驱逐舰也踉踉跄跄地逃走了。

    就在这时,山上的马志梁发来了消息:“我们的雷达能够穿过大雾,探测到敌人舰队的位置,我们要不要攻击他们?”

    林远想了想,说道:“先不要攻击,放他们出去。”

    晚上七点左右,天已经完全黑了下来,林远的指挥部里灯火通明,林远并没有因为击退了日军的进攻而欣喜,相反的,因为河面升腾了起了大雾,他还有些担忧。林远召集罗荣光等人,探讨日军下一步将要采取的行动。

    罗荣光首先说道:“我觉得日本人和俄国人已经吓破胆了,他们肯定不敢再来了。”

    林远点点头,问周围的幕僚:“大家觉得呢?”

    众幕僚纷纷点头,林远说道:“我们炮台正面的防御工事十分坚固,如果他们从正面登陆强攻的话,一定会付出极大的代价,所以,我认为他们不会放弃背后登陆,两面夹攻的方法,他们一定还会想办法进行扫雷的。”

    罗荣光说道:“可是今天的战果已经很说明问题了,他们的军舰根本就不是我们岸防炮的对手。”

    林远听见他的这句话,心中一动,想道:“日军和俄军肯定也知道他们的小型驱逐舰不是我们岸炮的对手,所以他们一定会想办法在岸炮火力攻击不到的时候扫雷,今天晚上河面上满是大雾,不正好是他们的机会吗?”

    林远连忙问道:“前天我们派出去救落水的俄军士兵的船是哪个部分的?”罗荣光连忙说道:“是水上侦察营的。”

    林远说道:“去把他们的营统叫来见我。”

    罗荣光问道:“林帅有什么命令,让我们传递下去也就是了,何必让他亲自来见您。”

    林远说道:“我的命令,几句话可说不清楚,你快点让营统来见我。”很快一个黑黑瘦瘦的军官来到指挥部,见到林远倒身便拜,说道:“末将水上侦察营营统,潘炽,参见林帅。”

    林远说道:“起来吧,我问你,你们营的战船是什么样子的?”

    潘炽答道:“我们的战船名叫‘百桨蜈蚣船’,最适合在河道内行驶。”林远说道:“交给你一个任务,你们派出两艘船在河道里面行进,刚开始你们两艘船要靠在一起,等行进了一段,你们就要彼此分开,等到被大雾遮掩,看不到彼此的时候,你们就停下,然后把这个时候你们相距有多远记下来,明白了吗?”潘炽领命去了,罗荣光疑惑地问道:“林帅,您为何下这样一个命令?”

    林远说道:“你的话提醒我了,如果我推断得没错,日军的扫雷艇一定会借着大雾来河里扫雷的!”

    罗荣光惊讶地说道:“大雾中行船是大忌,船与船彼此之间看不清楚,一但相撞,后果难料啊!”

    林远说道:“所以我让潘炽带领两艘船出去,看看江面上到底能看见多远的距离,如果距离不小,日军扫雷艇就有可能铤而走险。”

    说话间潘炽回来了,说道:“启禀林帅,我们已经探查清楚,我们是走到十丈远的时候才看不见的。”

    林远心想:“一丈是十尺,在清代一尺是0。31米,所以江面上的能见度大约是三十米,而日军的扫雷艇要比百桨蜈蚣船大得多,能见距离还会更大,这个距离已经很安全了,所以日军一定会扫雷的。”林远于是对罗荣光说道:“我猜测日军一定会出动扫雷艇的!”

    潘炽说道:“林帅,我们水上侦察营的将士,愿意全体出动,与日军扫雷艇决一死战。”

    林远轻轻摇头,说道:“没这个必要,这样,我先出去一趟,你们在这里等着,如果日军的扫雷艇出动了,没有我的命令,任何人不得出去迎敌,听明白了吗?”

    众人虽然面带不解,可是都纷纷点头,林远从指挥部里出来,没有带随从,一个人来到神仙山,走到半山腰,只听见浓雾之中传来一声闷响,林远听出那是水雷爆炸的声音,他心想:“看来日本人的扫雷艇真的出动了。”

    来到山顶,一走进掩体,就听见发电机“嗡嗡”的声音,林远问马志梁:“马老,我们的电力能够用多长时间?”

    马志梁说道:“按照我们带上来的柴油数量,连续工作十天都没问题。”

    林远又往屋子里一看,只见屋子当中坐着一个人,正是雷达操作员李凯,他回头说道:“舰长,我们的雷达发现,有四艘日本军舰进入了河道。”

    李凯面前,摆着一台电脑,李凯一边操作着电脑一边说道:“雷达的数据总线就连接在这台电脑上,在飞机上的时候,雷达探测到的信息是要和飞行姿态,武器状态,发动机工作信息一起汇总在平视显示器上的,如今没有平视显示器了,就用这部电脑来代替吧。”

    林远聚精会神地看向雷达显示屏,上面显示的图像让他大吃一惊。

438 雷达出手

    林远看着雷达屏幕惊呼了出来:“怎么是这个?”

    李凯茫然地问道:“怎么了?有什么不对吗?”

    这时马志梁从一边走了过来,看到电脑屏幕也笑了,说道:“你怎么用这么古老的显示界面。”

    林远笑道:“就是啊,有那么多先进的显示模式你不用,非要用最古老的。”

    原来雷达的显示屏幕有很多种,依据不同的用途使用不同的显示屏幕,歼25的机载雷达配用了最先进的光栅扫描显示屏,这种显示屏具备了电视一般的成像效果,而且可以在多种显示屏之间进行转换,目标的参数信息也可以叠加在屏幕上。

    而刚刚李凯使用的,却是最古老也最简单的A型距离显示器和P型方位显示器,A型距离显示器上只有雷达的回波信息,甚至距离是多少都不会自己显示在雷达屏幕上,需要雷达操作员自己根据屏幕上的刻度线来读出回波往返的时间,再根据光速来计算目标距离。

    P型方位显示器也是一样,它以雷达为中心的圆,光线扫过三百六十度的圆周,如果圆周上有雷达回波的出现,显示屏上就会出现亮点,不过雷达系统不会自己显示目标方位,需要操作员根据屏幕上的刻度盘自己读出方位。

    李凯笑道:“我比较喜欢古老的显示器,舰长你知道吗?这样比较有参与感,要是自动化程度太高,雷达操作就变成看屏幕读数了,那有什么意思呢?”

    林远一笑,说道:“日本人的扫雷艇已经进入河道了,现在江面上升起了大雾,光学探测的手段都不好使了,全看我们雷达的了。”

    李凯说道:“没问题!我现在把雷达屏幕切换回来。”李凯说完,在键盘上键入了“切换综合显示屏”指令,这个过程在飞机上只需要按一个键就行了,可是现在没有那个条件,只能自己键入指令。

    指令输入之后,雷达屏幕顿时变得凌乱起来,上面满是乱七八糟的光点,李凯看着屏幕,惊讶地说道:“诶呀,这是怎么回事?难道是雷达系统出故障了?”

    林远无奈地说道:“你没开动目标检测,这上面都是杂波,你让开,我来。”

    李凯惊讶地问道:“舰长,你也懂这个?”

    林远说道:“我在飞歼25的时候天天看着这个雷达的屏幕,我对它熟得不能再熟了。”林远坐在电脑前面上,在键盘上输入了“动目标检测开启”这个指令,很快,屏幕上凌乱的杂波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是四个清晰的光点。

    所谓的“动目标检测”,是雷达在探测地面或海面目标时候的杀手锏,简单地讲,因为地面和海面是不动的,所以他们在不同时刻的回波是大致相同的,如果把不同时刻的回波相减,就能够滤过那些地面或海面的杂波,得到运动目标的信息。

    林远又输入了“跟踪模式开启”指令,跟踪模式是用来引导机载导弹攻击目标,这个模式下,雷达可以根据已经掌握的目标速度和加速度情况,对目标在下一个时刻的位置进行计算,进而引导导弹击中目标。

    林远又输入了信息显示指令,很快,日军扫雷艇的速度,方位,距离等信息就显示在了雷达屏幕上,林远心想:“先打哪一艘呢?”他看看敌舰的方位,他们仍然是两两一组进行扫雷作业,后面的一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