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九州河山皆华夏-第50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不管朱大典的最后那番话是有意还是无意,黄道周听了都感到大为恼火,说到底,他并非畏敌之人,也胸怀恢复之志。早在隆武帝登基后不久便上奏请求督师北伐,虽然最后没能成行,也显示了他的一番决心。可正所谓“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自从经历过去年的福建之变后,黄道周对那一幕幕危局依然历历在目。为人也谨慎了许多,不敢轻易在让隆武帝以身犯险。才提出让隆武帝移驾贵州的建议,不料却被朱大典说成畏敌避战,他自然是不能接受。
“元辅大人息怒,”路振飞连忙说道,“朱老大人也是心忧国事,方在言语上激烈了一些,二位大人都是国之忠臣,不可因此小事而伤了和气。但振飞也以为朱老大人说得在理……”
路振飞用稍显委婉的语气再次阐述了隆武帝留在湖广的重要性,随后,杨廷麟等“留守湖广派”大臣也纷纷出言附和。
对此,“移驾贵州派”的大臣们当然也毫不留情地再次进行反击。…;
“诸位爱卿休要再争吵!”就在殿中的局势即将再次失控的时候,一直沉默不语的隆武帝终于开口了。
等到整个大殿安静下来之后,隆武帝说道:“诸位爱卿能如此心忧国事、替朕分忧,朕心甚慰之。但对此事,朕心中已经了决断,诸位爱卿就休要再争吵了!”
隆武帝此话一出,大殿中更加安静了,几乎连一根针掉在地上的声音都能听得见,所有的大臣都在静静地等着皇帝的下文。
“朕,哪儿也不去!”隆武帝几乎是一字一顿,“就留在衡州!”
话音刚落,大殿中顿时“嗡”地一声,再次陷入了喧闹当中。
“陛下万万不可啊……”
“如今清虏十万大军自北南来,又有江西清虏在旁窥伺,衡州已成险地……”
……
殿中的“移驾贵州派”大臣焦急万分,争先恐后地劝说起来,甚至有不少人开始跪下不停地磕头苦劝。就连部分“留守湖广派”大臣也加入到了劝说的行列,虽然他们主张隆武帝留在湖广,却与“移驾贵州派”在某一点上达成了暂时的共识:衡州还是太过凶险了!
面对着苦苦相劝的大臣们,隆武帝只是微微地叹了口气,内心中却似乎不为所动。
过了一会儿,再次用君王的威严制止了殿中喧闹的隆武帝缓缓说道:“当初,面对着李闯大军的逼近,威宗皇帝(隆武朝给崇祯上的庙号为威宗)明知京师已成险地,却依然拒绝南迁,自始至终未离京师半步。如今,面对东虏压境,朕同样身为大明天子、太祖苗裔,又岂能只顾自身安危而置江山社稷于不顾,令士民百姓、忠臣良将寒心?况且,朕的命运与整个大明的命运休戚相关,若是大明危矣,普天之下又岂能有朕的容身之处?此事,朕意已决,诸位爱卿无需再劝!”
见还有一些大臣要开口相劝,隆武帝摆了摆手制止了他们,看向了黄道周:“元辅,替朕拟诏!”
“陛下……”黄道周的声音带上了几分哽咽。
隆武帝却不再理会他的表现,继续说道:“调黎靖总兵萧旷、副将姚有性率本部兵马前来衡州勤王。以兵部尚书、文渊阁大学士朱大典为督师,代朕出征,赐尚方宝剑,督率武冈总兵刘承胤、湖广总兵庞岳、常德总兵马进忠三镇前往湘北。会同湖广总督何腾蛟节制各军一同抵御东虏。”
“臣……遵旨!”苦劝无果的黄道周只得接受了隆武帝的决定。
“谢陛下隆恩!此次出征,老臣定当竭心尽力,督率各镇奋勇杀敌,以卫大明江山社稷。哪怕肝脑涂地,亦在所不辞!”朱大典同样语气哽咽得叩首谢道。
“陛下,不可……”
“陛下,请听微臣一句肺腑之言……。”
虽然首脑之一黄道周已经妥协,但“移驾贵州派”的诸多骨干依旧不死心。
“此次朝会就到此为止吧,”做出了决定的隆武帝语气中带上了一丝轻松,“散朝!”
隆武三年二月初三下午,辰州南门外
“末将见过督师!”庞岳亲自迎出城外。恭恭敬敬的向面前的朱大典行礼道,其身后的一众湖广镇将领也一一向朱大典行礼。
今日,身为兵部尚书、督师大学士的朱大典督率着武冈总兵刘承胤部刚抵达了辰州,按照行程安排。在辰州短暂停留,会合庞岳所部之后继续往长沙府方向而去,于途中再会合常德总兵马进忠部,最后三镇兵马一同开往湘北前线,抵御南下的清军。…;
“庞总兵请起!诸位将军请起!”朱大典笑着让众人起身。
与庞岳等人寒暄了几句之后。朱大典又向庞岳介绍了身后的武冈总兵刘承胤以及其麾下众将,并向刘承胤等人介绍了庞岳。
刘承胤?听完朱大典的介绍,庞岳好奇地打量了一下眼前的这个顶盔披甲的汉子。只见面前这个人称“刘铁棍”的南明军阀式的人物年纪在四十上下,身材高大粗壮、孔武有力。且一脸威风的络腮胡子,面相不甚凶恶。看上去倒显得正气凛然,典型的“忠勇武将”形象。
不过。庞岳也知道原来历史上刘承胤的最后结局,先是挟持永历皇帝在武冈拥兵自重,后来在清军逼近武冈的时候降清,降清的时候甚至还想把永历帝作为见面礼献给清军,幸亏永历帝跑得快才没让他得逞。最后,降清的刘承胤却又因部下的降而复叛而被孔有德所杀。
一想到接下来要与此人并肩作战,庞岳就感到心里七上八下,盘算着还是得多几个心眼,免得到时候被他给坏了事。
想归想,庞岳表面上依然没有失了礼数,向刘承胤抱拳道:“原来是定蛮伯,久仰!当初,定蛮伯在湘西平定叛乱,护得一方平安,声名远扬。庞某虽慕名已久却一直未能得见,今日有幸得见,果然英雄好汉!”
刘承胤笑着回了个礼:“定武伯过奖了,我老刘在武冈的时候也早就听说过定武伯的威名,在吉安、赣州令清虏损失惨重、威风丧胆,那才叫战功赫赫!与定武伯的功绩相比,我老刘的那点破事算个屁啊!”
庞岳也笑了起来,又与刘承胤寒暄了几句,不过心中却在暗自思忖:这个刘承胤,表面上看上去正气凌然,话语间也充满着豪爽,但在历史上却扮演了那样一个不堪的角色,看来,还真是人不可貌相!这种深藏不露的人更为可怕,自己今后与他打交道,得多加小心才是!
见庞岳和刘承胤相谈甚欢,朱大典也松了一口气:文臣督师,最担心的便是制下的各将不和,这样到了战场上最容易坏事。现在看来,自己节制下的这两镇主帅至少在表面上还是比较和睦的,这样自己也就能少操一点心了。
“督师,定蛮伯还有诸位将军,庞某已在城中略备薄宴,为各位接风洗尘!城外风大,还是随庞某进城吧!”庞岳说道。
“好!”朱大典抚了抚银色长须,微微颌首。
“那我老刘就在此谢过定武伯了!”刘承胤满脸带笑地拱了拱手。
……
晚上,酒宴结束之后,庞岳安排朱大典和刘承胤等武冈镇诸将住下,之后便回到了总兵衙门,朝自己的那间书房兼卧室走去。明天就要率军离开辰州出征了,得好好地休息一下才是。
早在朱大典等人抵达之前,湖广镇的各项行军事宜便已安排妥当,战前动员会早已经开过,盔甲、武器全部分发了下去,粮草也已经全部装车,只等庞岳一声令下并可以立即出发,可以说万事俱备只欠东风了。
行走在总兵衙门后院的回廊中,庞岳感到脚步有些发飘,虽然他的酒量过人,但刚才在酒桌上和那么一帮粗人较了劲之后,也感到有些微微醉了。
不过,此刻庞岳的心中却是潮涌澎湃:明日,自己便将率领手下的两万健儿上战场与建奴拼杀!试问天下还有什么事能比这个更加快意恩仇的吗?这种感觉岂能是前世的自己所能拥有的?过去,自己恨建奴入骨,却一直没有机会,现在机会来了!(未完待续。。)
。,
第二十七章 遍地烽火(上)
次日清晨,天还没有大亮,辰州城中的湖广镇军营便已经是一派忙碌之景。
一支支火把将整个军营照得透亮,将士们正做着出发前的最后准备。骑兵们将战马从军营旁的马厩中牵出,安上马鞍、马镫;辅兵们将承载粮草的车辆仔细地检查了一遍又一遍;其余各兵种的军士也在忙着整理行装,检查各自的武器、盔甲等。
出发在即,新兵们都是满脸的兴奋和激动。毕竟,他们之前从没有上过战场,对战争的了解仅仅局限于老兵的叙述,还不能深入地了解其残酷性,因此在出征之前,内心中的好奇和兴奋要远远多于恐惧。
看着跃跃欲试的新兵们,军官和老兵们却是满脸的严肃,在心中不停地感叹:这帮只训练过三个月、丝毫不知道天高地厚的生瓜蛋子,到时候不知道能有多少人活着回来。
庞岳也是一大早就起来了,吃过刘冰儿亲自下厨做的早餐之后,又经不住她的执拗,只得让她帮着自己套上铠甲,披上红色大氅。临行前,二人依依惜别。
告别了刘冰儿,庞岳与同样披挂整齐的亲兵队一起出了总兵衙门,直接前往了东门外等待大军集结。
上午辰时许,城中的军营方向步声雷动,出了留守辰州的虎贲营之外,湖广镇的七个营共两万大军依次从军营中向东门外开去,先在那里作短暂停留,经过总兵官庞岳的点将察兵之后。再正式踏上征程。
向城外开去的湖广镇将士们个个精神抖擞,紧握着手中的兵器,迈着整齐有力的步子行走在城中的街道上。有甲的军士披挂整齐,无甲的军士也都穿戴上了簇新的鸳鸯战袄和红笠军帽。虽未全部着甲,但整支大军的威严军容依然吸引了大批百姓惊叹、好奇的目光。
说起这盔甲的配备问题,前几日龙文周曾经专门找到庞岳请罪,不为别的,因为尽管被服厂的工匠们夜以继日地加班加点,但无奈大军所缺的盔甲数额实在有些大,还是没能在大军出征前把缺额补齐。如今,整个湖广镇大军编制内所需的铁甲和镶铁叶棉甲都还缺三成多。就连辅兵所穿的无铁叶棉甲也缺两成多,所幸的是鸳鸯战袄不缺,还能保证最起码的军容。
面对龙文周的“请罪”,庞岳只是大度地一笑了之。让他不要自责,在接下来的时间里督促工匠们努力打造,把缺额补齐就行,并从留守的虎贲营中调了一部分盔甲出来配给出征的将士。
不久,出征的七个营两万大军在东门外集合完毕。举目望去。只见湖广镇的虎符军旗下,密密麻麻的将士握着手中的兵器如同标杆般耸立。严整的队列、迎风招展的各种旗帜、如林的长枪、闪亮的头盔,鲜红的甲衣,无处不散发着直撼人肺腑的气势。
看着眼前的雄壮场景。庞岳心中荡起无尽的豪情:大丈夫为人一世,能有机会率此王师与敌拼杀。哪怕马革裹尸亦无憾矣!
怀着满腔的激动,庞岳接过兵册。对千总以上军官一一点名。被点到的军官依次出列,大声地回报麾下将士所到情况。
点将察兵完毕,庞岳扫视了一下阅兵台下的将士,心潮澎湃之下,放弃了拟好的演讲腹稿,猛地抓过身边的精铁长枪,斜向上一指,大吼一声:“我湖广镇!——”
台下的回应声顿时犹如平地惊雷:…;
“必胜!——”
“必胜!!——”
“必胜!!!——”
……
听着这山呼海啸般的呐喊,看着那严整威严的军容,不远处的刘承胤以及其余武冈镇诸将眼中都不禁流露出惊讶之色,而身为督师的朱大典,在震惊之余又对庞岳以及其麾下这支新生的大军多了几分赞赏。
二月初七早晨,广东韶州以南二十里余处,某处不知名的山脚
原本一片荒凉的这一带,此刻却是人声鼎沸、战马嘶吼,只见一面面胡乱摇曳、东倒西歪的绿旗下,黑压压的一大片红笠号褂外加金钱鼠尾的清兵正一边胡乱嚎叫着一边四下逃窜,只恨爹娘少数了一双腿。不少人把兵器都丢了,各色旗号也扔得满地都是。一些逃得过急的倒霉鬼不小心跌倒在地,还没等爬起来便被身后涌上来的无数双脚踏成了肉泥。
紧紧追在逃窜的清兵后面的是一支红色衣甲的明军,而冲在最前面的又是几百骑兵。只见这股明军骑兵在慌不择路、陷入了溃散的清兵中不停地来回冲杀,将本来便已七零八落的清军队形冲撞得更加不堪入目。虽然清军中也有不少骑兵,但此刻却几乎没有一人敢上前阻拦,胯下的战马反而使他们的逃命更加方便。
当明军骑兵们完成首轮打击之后,其后的步兵便呐喊着冲入松散的清军队列中一阵砍杀。成建制的军队击杀失去了建制的溃兵,其结果可想而知,不少明军士兵甚至砍得手软也遇不到一个反抗者。
明军步兵们杀累了,就稍微减缓一下步伐,让出一点位置,这时候在外围盘旋了一阵子的明军骑兵会再次如同一阵旋风冲入清军队列中,开始又一轮的冲杀。可以说,明军骑兵和步兵的这一通配合相当默契,连续追了二十里地了从没出现过意外。
歪斜的“张”字大旗下,拼命策马狂奔的张道瀛早就没有了一个月前领兵至此的那种意气风发,满脸都是惊恐,精致的头盔也已经不见了去向,脑后的那根细长的金钱鼠尾在风中不停地乱颤。
听着身后连绵不绝的惨叫和隐隐约约传来的“活捉张道瀛”、“生擒阎可义”之类的欢呼,张道瀛根本不敢回头去看,只是疯狂地磕着马刺,一直把身下的坐骑磕得鲜血淋漓,悲鸣不已。
此时,明军的“王”字大旗下,韶州总兵王东日却是一脸的兴奋。就在前几天,他还没有想到过己方会取得如此大胜,但眼下数千清军的确已经被自己手下的大军杀得毫无还手之力了。
上个月初,李成栋手下副将张道瀛领着二千嫡系、五千杂牌来到韶州城下替大清收取该地,见劝降无果之后便当机立断对韶州发起了总攻。
如果城中的明军是一些早被吓破了胆的杂牌,张道瀛的目的说不定很快就达到了。但很可惜的是,守在韶州的是王东日和他麾下的数千正规营兵,并且面对张道瀛也没有心理上的劣势。于是,张道瀛部断断续续地进攻一直持续到了正月中旬,可代表着大清王师的绿旗一直在城外转悠,反倒是城中的明军逐渐进入了状态,就连不少惊慌失措逃入韶州城中的陈课、童以振部明军官兵也开始幡然猛醒,为自己曾被城外的那群人击败而感到羞愧不已。
眼看着始终攻不下韶州,张道瀛就有点沉不住气了,想绕过韶州攻击更北面的南雄等地,不料城中的明军却似乎知道他的意图,一见他有拔营的迹象,便整装出城准备尾随攻击。张道瀛也知道手下这几千人马成分复杂,除了两千稍微靠谱点的嫡系之外,其中大部分是十分不靠谱的前明军杂牌,一旦被人撵着追击那后果将不堪设想,于是便放弃拔营的计划,迎击出城的明军。不料,一见他不走了,城中的明军又退回城内。…;
被当成猴耍的张道瀛虽气不打一处来也毫无办法,只得继续和明军对峙,并不断加大攻城力度。这一来二去的就到了二月初,情况对张道瀛来说越来越不利,军中的粮草不断减少,而他派出去搜集粮草的几只小队伍也遭到了明军的伏击。军中的士气更是一日比一日低落。
就在今日凌晨,两军对峙的局势终于被彻底打破。王东日乘着清军士气低落之际,率军出城夜袭,不料后来事情发展之顺利完全出乎他的意料。压抑了一个月的清军在遭到突然袭击之后竟发生了营啸,刚剃了头的前明军杂牌居然和张道瀛的嫡系互相掐了起来,整个大营乱作一团。营啸、敌袭同时发生,就算张道瀛有通天的本事,也无能为力了,慌乱之下只得与阎可义等李成东部嫡系将领带着尚能控制得住的兵马趁夜逃去。
王东日则率军乘势掩杀,一直追出二十里之外。
“停止追击!”追出了这么远,已经取得了不错的战果,再加之前方的情况不明,王东日便选择了见好就收,下令停止追击,安排人进行警戒并打扫战场。
追击的时候没怎么注意,等到沿来路返回的时候,从杀敌的兴奋中恢复过来的王东日以及明军官兵才感到了眼前的震撼一幕:杂乱的绿旗、各种兵器和清兵尸体从韶州方向一直绵延至此,更有大批清兵仍战战兢兢地跪在原地等待着向明军投降。
“哈哈哈,大人,大捷啊!”满脸是血的韶州副将丁士龙仰天大笑起来,笑容显得格外狰狞。其余诸位将领也都是放声大笑。
是啊,斩获如此之多,自然算得上是一场大捷,粤北无忧矣!看来,庞兄弟在信中没说错,来犯韶州的清虏真的是以乌合之众为主,只要沉着应对不足为虑!同样笑得合不拢嘴的王东日在心中默念道,不过片刻之后又有些不解:庞兄弟远在辰州,为何对广东清虏的部署如此熟悉?(未完待续。。)
。,
第二十八章 烽火狼烟(下)
隆武三年二月十三日下午,安化县境内。
一条大河与远方群山之间的旷野上,密密麻麻的营帐绵延不绝。营盘中,随处可见明军的火红军旗和顶盔披甲的官兵。仔细一看,表面上统一的营盘其实又分成两部分,分别飘扬着“刘”字和“庞”字帅旗。
这便是由兵部尚书朱大典督率、准备开赴长沙方向的湖广总兵庞岳部与武冈总兵刘承胤部,今日在此暂作休整,等候常德总兵马进忠、副将王允成率部南下会合。
刚从辰州出发不久,朱大典便派出快马信使前去常德告知马进忠、王允成二人,让他们率军来此会合。昨日晚上,信使回报,马、王二人已率本部兵马一万二千余南来,大概在今日之内便能赶到此处。于是,朱大典便下令全军再次扎营,等候常德兵马的到来。
此时,在朱大典的营帐中,庞岳、刘承胤以及各自手下的几员重要将领,正聚在一起分析着当前的敌我形势。
不过在多数时候,开口的还是庞岳以及湖广镇将领,刘承胤以及武冈镇诸将则很少主动发表什么言论,即便开口也大都是一些“言之有理!”之类的废话,似乎即将到来的战事与他们没有多大关系,他们只是一个旁观者。
对这种情况,庞岳之前便已经有所预料,也没有太往心里去,仍然将情报司传回的各种清军动向告知众人,并加上自己的一点分析。
“督师。定蛮伯以及诸位将军,”庞岳站在帐中的地图前,朝周围的众人介绍着,“据我部探马从前方探得的消息。此次南下湖广的清虏由镶白旗奴酋多铎挂帅,其兵力构成主要有这几部分:
伪恭顺王孔有德、怀顺王耿仲明、智顺王尚可喜、续顺公盛志祥部,这四部汉军旗兵将近两万;
汉军正蓝旗梅勒章京佟泰部,满洲镶蓝旗梅勒章京蓝拜所部,满洲正白旗梅勒章京卓罗部,这三支兵马,每一支均包括其旗中阿礼哈超哈营二千战兵,辅兵、包衣阿哈四千余。共一万八千余;
汉军镶红旗固山额真金砾部,满洲镶白旗固山额真伊尔登部,汉军镶白旗固山额真佟图赖部,这三支兵马。每一支均包含其旗中巴牙喇营四百余战兵,阿礼哈超哈营披甲战兵二千五百余,辅兵、包衣阿哈四千余,共两万余;
再就是从湖广、河南、安徽征调的绿营兵,其中湖南绿营为伪岳州总兵马蛟麟部。襄阳总兵王光恩部,共八千余人,河南绿营为河南总兵张应祥部,共五千余人。安徽绿营为黄州总兵徐勇部、池州总兵于永绶部,共七千余人。以上各绿营兵马总计两万余。
如此,此次南下的清虏包括满洲、汉军八旗以及各部绿营等。大致在八万左右,对外则号称十万。”
虽然不知道庞岳麾下的探马是通过何种方法得到如此精确的情报,但朱大典还是紧紧地皱起了眉头。没想到虏廷对此次南征居然如此重视,竟派出了八万大军,看来是他们想毕其功于一役啊!八万清军,那些满洲八旗兵凶悍自然是不用说,汉军八旗兵的战力也不容忽视,就连那两万余绿营兵在得到了充足的粮饷和八旗兵的监督之后,也必将变成一条条咬人的恶狗。看来,接下来的战事将凶险万分啊!
而刘承胤以及其麾下众将听到庞岳的通报之后,脸上或多或少地闪过一些慌乱之色,极个别人甚至脸色惨白。…;
“清虏势大,清虏势大啊!”刘承胤的目光有些发直,连连感叹道。
其余的武冈将领也都是唉声叹气,议论纷纷:“我的个天,清虏竟有八万之众!”“此一战,恐怕我军会凶多吉少啊!”……
朱大典见刘承胤等人在讨论军务的时候一言不发、听说清军来势汹汹便又开口灭自己的威风,顿时大为光火,但碍于面子还不好太过发作,只是压住心中的怒火喝道:“慌什么?清虏虽有八万之众,但我朝在湖广境内也不低于此数,只要各镇齐心协力、奋勇杀敌,未必不能击退清虏!”
其实朱大典也知道,湖广境内的各镇兵马虽然在数量上不低于此次南下的清军、甚至还略有超出,但其中的能战之兵、敢战之兵恐怕连五成都不到。
不过,情况虽是这么个情况,朱大典也不能容忍刘承胤等人胡言乱语动摇军心,不能不出言制止。
喝住了刘承胤等人的丧气之言,朱大典又看看一脸平静的庞岳以及湖广镇各将,两相对比之下不由得叹了口气
“督师,此次清虏来势汹汹,”刘承胤眼中的惊慌仍然没有完全消去,“以末将看,我等还得尽快将此事上报朝廷,请求多调援军。不然的话,接下来的局势将不堪设想啊!”
这还有完没完了?!朱大典刚刚平息了一点的怒火再次升起,正要严加训斥的时候,帐外的一员亲将掀帘而入,抱拳道:“禀报督师,常德总兵马进忠、副将王允成已率本部兵马抵达。”
听到这个消息,朱大典把到了嘴边的骂人话咽了下去,朝着帐中的众人说道:“既是如此,那诸位就随我出去一同迎接马、王二位将军吧!”
“遵命!”帐中众将纷纷应诺。
出了营帐之后,庞岳便看到一支浩浩荡荡的大军正从北面开来,离营寨大门只要及百步之遥了。
虽然未与马进忠见过面,但读过相关史料的庞岳对此人还是有所了解的,这马进忠本来也是闯营将领,绰号“混十万”,后来被左良玉所败,并被其收编。弘光元年,左良玉病死,其子左梦庚领军降清,马进忠不从,便率本部兵马脱离了左军,又接受了南明朝廷的改编。后来,马进忠成为了南明永历朝的一员重要将领,跟随李定国参与了多次对清军的作战,受封为汉阳王,始终坚持抗清,直到永历十二年(1658年)兵败后病死。(未完待续。。)
。,
第二十九章 不教胡马度阴山
庞岳与其余各将跟着朱大典走到营寨门口后没多久,先前从那北面的大军中分出的数十骑便已到了数十步之外。随后,来人纷纷下马,向营门口走来,领头的是两员同样同样身着山文甲、披红色大氅、头戴凤翅红音盔的将领。
想必这两人就是马进忠、王允才了吧?不少字虽然还不能完全看清来人的面孔,庞岳还是猜到了领头两人的身份,他看到这两位原农民军将领都带着西北大汉的典型特点,身材高大、走起路来风风火火。
未几,来人便已走到了近前,渐渐的停住了脚步。
领头的两员将领看到身着蟒服玉带、头戴六梁冠的朱大典之后,一撩下摆单膝跪地,抱拳行礼道:
“末将,常德总兵官马进忠见过督师!”
“末将,常德副将王允才见过督师!”
继马进忠、王允才二人之后,其身后的常德诸将也都跪下行礼,通报各自的姓名、职务,一时间,各人铠甲上的铁叶簌簌作响。
虽然马进忠、王允才等人之前从未见过朱大典,但从他的穿着以及跟在他身后的诸位大将也猜到了他的身份。
“马总兵、王副将请起,”朱大典面带和善地上前扶起二人,又朝其后跪下的一片常德将领说道,“诸位将军也都起来吧!”
马进忠站起身后,脸上一副诚惶诚恐的表情,似乎在为朱大典亲自到门口迎接自己而感到不知所措。口中连称罪过:“末将何德何能?竟扰动了督师大驾,实在是罪过!”
其身旁的王允才和身后的其余各将也纷纷附和道。
朱大典笑道:“诸位将军响应朝廷征召,一路鞍马劳顿、领军至此,老夫又岂能在此番小事上吝啬?”
马进忠、王允才等人听后再次拜谢之。
庞岳看到朱大典的一言一行。不仅在心中感叹:看来这位老爷子虽然性格火爆,还有点贪财的毛病,但对于一些关键性的问题还是把握得不错的,至少在表面上没有何腾蛟等官员对闯营旧将的那种根深蒂固的门户之见,身为督师大学士却能放下架子出营相迎。想必,经过其此番举动之后,马进忠等人心中的顾虑与隔阂也能消去大半了吧?不少字
“哼,流贼!”就在庞岳暗自感叹的时候。却听得身边传来这么一句压低了声调的不屑之语,扭过头一看,却是刘承胤,此刻他的嘴角还带着一丝充满着蔑视的冷笑。
都到什么时候了。还存在着这种门户之见!庞岳暗暗地叹了口气。
朱大典与马进忠等人客套了几句之后,又向他们介绍了庞岳和刘承胤等,并把他们的姓名、职务介绍给庞岳等人。
这时,庞岳才完全看清楚了马进忠、王允才二人的面貌。只见马进忠大概年近四旬的样子,面孔有些瘦削。身材也不是很魁梧,但却格外精壮结实。王允才要年轻一些,身材也魁梧许多,虽然面相上略带忠厚。眼中却不时透出精光。
听完朱大典的介绍之后,马进忠、王允才与其余常德将领走到庞岳、刘承胤等人面前。一一抱拳行礼。尤其是乍一眼看到庞岳时,他们似乎为这位伯爵总兵官的年轻感到了些许惊诧。但随后仍然是一板一眼的行礼。
此刻,刘承胤没有再明目张胆地表露出心中的不屑,只是皮笑肉不笑地哈哈几声,随便拱了拱手便算作了答礼。…;
庞岳则面带微笑,向马进忠等人一一抱拳致意,不过他却隐隐约约感受到,马进忠等人对自己的态度反而不如对刘承胤那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