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贞观攻略-第3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六十七 发财联盟(下)
四个人呆呆的看着苏宁,谁也不说话,良久,长孙冲开口了:“可是,我们本来就不愁用钱啊?”
这话倒也实在,这些都是高官豪绅家子弟,哪里会缺钱?每个月都有固定的钱款以供自己消费,而且这还都是长子长孙,未来的家主,所以待遇上更加优厚一些,压根儿就不用担心钱款不够用,像杜荷那种偷家里面东西去卖的纯属败家子儿,当然另一个方面也是因为他是二子,小儿子所以用度自然少一些。
很明显,在座诸位都不是缺钱的主儿,每一个都是小土豪,但是这正是苏宁需要下手的对象,不坑土豪,坑谁?苏宁虽然得到了不少赏赐和赠礼,但是铜钱的数量确实不够的,这个时候金子和银子都还不作为货币流通,唯一流通的就是铜钱,所以苏宁虽然有大量的金银,想要换成铜钱,还是不容易的。
“话是这么说没错,可是你们没有听过吗?钱到用时方恨少!现在你们是不觉得,可是万一出了什么事情需要用钱摆平,你们怎么办?难道你们想学杜荷?偷自家的东西出去卖?然后被抓住?再把自己父亲气个半死不活?杜荷就是前车之鉴,我等要居安思危啊!狡兔尚有三窟,何况人乎?诸位,你们说对不对?”苏宁施展自己的忽悠**。
这话算是说到四个土豪心坎儿里了,这一次蔡国公杜如晦家里面发生的事情给不少豪门大户都敲响了警钟,家主对自己的孩子们的管束开始严厉起来,尤其是在银钱用度方面,更为谨慎严格,这一次的大整顿之后,平康坊红灯区的客流量都少了不少,纨绔们有不少都囊中羞涩,出不了门了,没办法,一晚上一千五百文的价格不是什么人都负担得起的。
这还是最少的花费,要是什么花魁娘子之类的,听个小曲儿就得花费不下一万文,那可就是十贯钱,算得上是一笔巨款了,都能买两头牛了,要是单纯的过日子一年也差不多这个费用,而且大唐这几年政治差不多稳定了,不少地方都大熟,物价下降得厉害,这钱也就开始值钱了,相对应的,落到他们手里的也就少了不少……
想到这儿,长孙冲深有感触的点点头:“虽然我在家中是长子,但是父亲对于我的花销一项非常在意,管理也相当严格,虽说有不少积蓄,差不多六百贯的样子,这别说我还没有去过青楼,就算要去一次,我也要精打细算一家伙,咱们的日子不好过啊!”
李震也深有感触的点头:“我家父亲可就更严厉了,一般都不允许我出门,动不动禁足,这一次出门还是因为前来探望三明才得以允许,就更别提花销了,不过这也有好处,不怎么出门,所以花销就少,现在我的私房钱也差不多攒下了二百五十贯了,这不是一个小数目了,全藏在床底下的瓦罐里面。”
李伯瑶脸一红:“我就更别说了,爷爷不在家奶奶管我管的更严,长到这般年岁也不过一百五十贯左右私房钱,长孙兄,李震兄,你们那些钱在小弟看来可是一笔巨款啊!”
李承乾颇有些无奈:“我倒是有不少积蓄,差不多二千贯左右的样子,都是这些年东宫省吃俭用省下来的,可是这些钱我是用不了的,出一次宫难比登天,还要父亲允许,侍卫跟随,这别说逛青楼了,就是随便吃些什么也是难上加难,要是被人知道了,明天我父亲的案几上就全是弹劾我的奏章,我哪里敢乱动?”
苏宁一看有戏,立刻笑道:“这就是咱们一起开酒楼的好处!你们基本上得不到外出的机会,就算是外出也不一定要花多少钱,所以嘛,这些钱你们留着还是这些钱,钱又不会生钱,所以这些钱就会一直的呆在那里,没有任何的用处,但是给我,把这些钱都给我,我来开酒楼,绝对一本万利!
伯瑶,你的五十贯放到我的手里,不出两个月,就是五百贯!阿震,你的二百五十贯放到我的手里不出两个月就是二千五百贯!二货,你的六百贯就是六千贯!承乾,你的两千贯那会是多少?你猜猜!”
四个人立刻陷入了无尽的猜想当中,不过很快李承乾就反应过来:“三明,不行啊,大唐是严格禁止官员从商的,你虽然还不是官员,但是你是伯爵,怎么可以从事那种贱业?那不是自贬身份吗?别说我父亲那里,就是朝臣那里也过不了啊!”
苏宁白了李承乾一眼:“我怎么说你好,这种事情怎么能自己出面做呢?你以为市面上那么多商铺里面的掌柜的都是那些店铺真正的主人吗?那都是豪门大户里的家奴,他们用自己的身份出来做生意,实际所得还是贵豪门大户所有!要不然那些豪门大户高官之类的只凭着俸禄就能过锦衣玉食的生活?
大唐是明文规定官员不可以从商,可是规定了官员的子女亲属家奴不许从商吗?规定了不允许官员认识的人或者找个代理人做生意吗?二货,你家里面不就在做钢铁生意吗?承乾,皇后貌似也在做些小生意吧?规矩是死的,人是活的,我们上对得起天,下对得起地,中间对得起父母百姓,我们只赚有钱人的钱,不赚百姓的钱,得了钱也会缴纳赋税,这有何不可?大唐律例里面哪一条规定了不允许我们寻求过得更好的方式?”
长孙冲和李承乾自然是知道自家里面的那些小猫腻的,这个时候大唐很穷的,刚打完一场仗,拿不出什么东西来的;长孙家族一个大族没有足够的钱怎么保证门面?怎么过日子?长孙皇后没有钱怎么维持内宫用度?户部拨的那些款子也就差不多刚刚好够最低用度,剩下的那些所谓节省出来的钱,估计也是有相当一部分是赚来的……
李震和李伯瑶出身将门,将门一般而言都没有做什么生意的,但是和那些商人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也是不少的,要不然,国公家里面也会没有余粮的,不是每一个朝代都像宋代那样可以做到高薪养廉,年幼的大唐很穷的!
于是四个人都有些意动了,李承乾咬了咬牙:“三明,我们相识时间虽然不长,但是我相信你的为人和能耐,我那两千贯就给你了!”长孙冲也立刻说道:“三明,我一向很信任你的,别让我赔的血本无归啊!六百贯,都给你了!”李震随即点头:“好吧!全给你了,二百五十贯!”李伯瑶也只好点头:“行吧!都给你了!”
苏宁很得意地笑了笑:“嗯,我也出资三千贯,这是陛下赏赐给我的赏钱,我算一下哈,我三千贯,承乾两千贯,二货六百贯,阿震二百五十贯,伯瑶一百五十贯,加在一起一共六千贯,啧啧,巨款啊,我的倒无所谓,那是我自己支配的,你们都能把钱送来吗?”
李承乾心里有些忐忑,万一这个事儿让李二陛下知道了,绝对不是好事情,但是话已经说出去了,这里五个人都出了钱,要是自己反悔,那可就不好了,所以咬咬牙,李承乾说道:“只要你能在父亲发现之前赚到足够的钱堵上父亲的嘴,就可以了。”
其余三人也纷纷点头,毕竟脱离家庭,独自做生意,这还是他们开天辟地头一回的……
不过很明显,苏宁在乎的根本就不是本金,本金他很充足,那几百两黄金和白银都可以换成钱用,还有那么多绢,那也都是唐代的货币,可以使用的,苏宁在乎的是这些小土豪背后的大土豪,等到酒楼声名鹊起俘获全大唐之后,大土豪会舍得丢下这块肥的流油的肥肉吗?必然会死死咬住不放的!三个国公,一个皇帝,加在一起的力量足够了!
“那好,我们都是男儿,现在就发誓,这件事情,至少在我同意之前,不能泄露出去一个字,不管是谁,哪怕是被发现了你把私房钱全部拿了出来,也不能说用在什么地方!大家一起对天发誓!”苏宁举起右手,做出对天发誓的样子。
对天发誓在唐朝的约束力可比现在的法律条文约束力还要强,基本上对天发誓就是重誓,是要用生命捍卫的誓言!所以此话一出,四个小土豪的面色都凝重起来,而后一个个都举起右手,对天发下誓言,这个誓言一旦成立,苏宁也就放心了,完全不会感到有任何的不妥,古代就他妈好,对天发个誓可比签什么合同画什么押好多了!
发财联盟,正式形成!
发完誓,入伙仪式也就完成了,于是苏宁露出了一脸奸诈的笑容:“嗯!现在我们可以商量分红的事情了,一共六千贯的本金,我出了三千贯,那么我占五成的分红,大家都没有意见吧?”
四人点点头,表示没有意见;苏宁接着说道:“那么接下来,承乾出资两千贯,也就是全部本钱的三分之一,所以承乾可以获得全部分红的三分之一,没有意见吧?”
四人点点头,没有意见;苏宁接着算道:“那么接下来,二货出资六百贯,也就是六千贯的十分之一,所以二货可以获得全部分红的十分之一;阿震出资二百五十贯,占据全部资金的二十四分之一,那么阿震就可以获得全部红利的二十四份之一,伯瑶出资一百五十贯,占据全部收益的四十分之一,就是这样了,大家有没有意见?”
ps:感谢各位读者大大的大力支持,上了三江了压力就更大了,更需要你们的支持和鼓励了,求一下收藏推荐和三江票票,三江票票每人每天都可以投一次的~
六十八 农业革命开始
历史就是那么的玄妙,古代的东西拿到今天就是国宝,价值连城;今天东西拿到古代,是神迹,是要被顶礼膜拜的,这一来一回之间,跨越千年的时空,无论是什么东西,都被赋予了千年的时间价值,所以,四则运算也就水涨船高,自然就值钱了……
苏宁这才反应过来,差点忘了,嗯,唐朝的数学水平可能也就是后世小学到初中的水平吧!尤其是基础运算,根本没有四则运算法则和公式,还停留在一个一个往上加往上垒的方式,还没有跳出结绳计数的原始基础领域,多少年了,除了几个惊采绝之士,比如秦九韶,比如祖冲之,大部分人还不敢跳出那至关重要的一步。
固步自封!敝帚自珍!
这个缺点一定要改掉!要不然那么多优秀的技艺就会失传的!保存技艺最好的方式是什么?传出去!当然,不是传给别族人,只能传给大唐子民,像什么小日本的遣唐使之类的,嗯,全部放到弘文馆去,让孔颖达这一类的老儒去给他们讲授四书五经,灌上一肚子的儒家知识回去传道授业解惑吧!想要钢铁冶炼技术?想要兵器技术?想你妹!
“这只是很简单的四则运算,所谓加减乘除而已,算术就是这么简单,很难吗?”苏宁故作疑惑的问道,李承乾翻了个白眼,这什么人啊!这样神鬼莫测的技艺,竟然不当回事?要是掌握了这门绝技,户部那些天天拿着算筹算的头晕眼花的官员们会轻松多少?还用得着一到税季太医院就要准备紧急救援吗?
不过貌似这个时代的人们都挺尊重私有财产的,对于师门绝技啊家传绝技啊这一类的貌似看得非常重,就是皇帝,似乎也没有权力要求别人把绝技献上,否则,那可就是不尊祖先,不尊师长,不孝,那可是大罪,是要被骂的,所以李承乾也不好意思说出来,但是苏宁哪里看不出李承乾的想法?
“你想学?”苏宁轻佻的问道,李承乾一惊,连忙摇头:“不不不,三明,这是你师门绝技,不可外传,我若是学了,那不就是不敬尊师吗?万万不可!万万不可!”
苏宁看着李承乾一副心里想学的要死但是嘴上丝毫不松口的矛盾二货模样,心里就很不爽:“谁告诉你我师门绝技不外传的?我师门就我和我师父两个,没那么多烂规矩!想学就说,我师父可不是老古董,他说过,一门技艺要想一直保全下去,最好的方法就传出去,一个人不保险,一百个人不安全,一万人总该行了吧?
这四则运算又不是什么黄金白银之类的,就是一些知识,我要是不传出去憋在肚子里算什么?我是那样的人吗?我一向正直善良纯洁伟岸!从来不藏私,尤其是面对自家兄弟!二货,小震,伯瑶,你们想不想学?想学就跟我说!都是自家兄弟!我还想着以后要是有了名声就广收天下弟子传授学识,现在正好拿你们练练手!”
李承乾一脸惊喜的说道:“三明,你,你,你还想开宗立派?”自从上午听到了苏宁所说的一切之后,李承乾对于苏宁所学的知识非常的向往,非常的渴望,已经决定哪怕是以师事之也定要学到这些学识,而如今苏宁竟然毫不在乎师门绝技外传,并且还准备开宗立派?广收天下弟子?
长孙冲也是一脸的不可置信:“尊师竟然如此开明?这,这不太好吧?”
李震和李伯瑶两个小李睁着一双星星眼,疯狂的求知欲让苏宁根本说不出别的话……
“我都说了,没那么多规矩,你们想学我就教给你们呗!很简单的!这些东西以后我们大唐的每个人都要会,包括识字,包括写字,包括读书,这些东西以后大唐每一个人都要会!我最大的愿望就是大唐没有不识字的人!每个人都识字!”苏宁说出了自己伟大的目标,扫除文盲的伟大目标!
“每个人都识字?”四个小土豪异口同声大声喊道……
苏宁看了看他们四个:“怎么了?”虽说这个事情做起来非常难,但是也不是没有国家做到过,普及教育很难,也不是做不到,五十年,一百年,只要自己有时间,有权力,哪怕只是弄一个雏形,只要找到合适的继承人,这个事业也一定可以做下去!
四人互相看了看,眼中都是震惊和不敢相信,但是他们很整齐划一的摇摇头,保留了自己的意见,因为在他们看来,在这个一书难求的时代,要是想做成全民识字这样的事情,不是难不难的问题,而是成不成神的问题,人们对于文化的顶礼膜拜,注定了这样的人会成为神……
苏宁不在乎这个,拿出纸笔开始讲解加减乘除的基本运算,顺便把阿拉伯数字也给说了一下,和汉字的转换也就那么简单,一到零而已,汉字早就有了,一个转换,并不难,接着就是简单地四则运算,这个不是一时半会儿讲得清的,小学时候怎么学的苏宁也差不多忘了,所以仅仅只是说了个大概,然后就预知后事如何,且听下回分解了……
把四个小土豪喂饱,一人打了一个大包赶走之后,苏宁开始着手计划未来的事情,对了,李二陛下封给的两千亩封地还没去打理呢,这些封地是需要打理,然后寻找几块比较好的田地,找几个可靠的老实人,趁着春耕季节的来到,把杂交水稻、土豆、玉米一系列高产量的农作物开始试种,看看穿越时空是否给这些农作物带来影响。
这一包杂交水稻种子对于大唐是多么的重要,苏宁是明白的,这个时候大唐种的粮食基本上都是麦子,还有产量很低的一些其他杂七杂八的作物,至于水稻这种植物因为品种的原始性还仅仅只能在江南水乡和靠近热带的那一片现在还被视为蛮荒之地的地方种植,双季稻早在汉代就有记载种植了,但是一直以来都没有引进和大规模种植,差不多是因为水稻种子还比较原始,不能适应北方较为寒冷和缺水的环境。
后来一千多年的种植历程也都证明了水稻是较为脆弱的粮食种类,生产环境限制比较大,这才促使袁隆平先生主持的杂交水稻计划,经过很长时间的辛苦工作,杂交水稻这门超级粮食才得以产生,不仅比现在的常规水稻要强悍,亩产也会高很多。
根据苏宁查阅的资料,由袁隆平领衔的科研团队,先后在一九九九年、二零零五年,成功攻克超级杂交稻大面积亩产七百公斤、八百公斤两大世界难关,使中国杂交水稻超高产研究保持世界领先地位,而这袋种子是苏宁老爹老娘三个月前购买的,那都是二零一三年了!
算上唐代亩的面积和肥料以及种植手法的差距还有温度的问题,五六百公斤也该有,那就是亩产千斤多,唐代的一石折合成现在的度量衡差不多是五十九公斤,而唐代主要种植的粮食作物麦子亩产不过一石,最好的京畿良田也不过一石半左右,要是种植了杂交水稻,差不多能把唐代的粮食平均产量往上翻个五六翻左右。
长安地处北方,虽然有着天府之国千里沃土的称呼,但是气候的问题还是实在在存在的,这个杂交水稻到底能不能种植成功也是个问题,但是如今大唐的南方还是一片荒芜,想要开发成为千年后的鱼米之乡,还真的不容易,以目前大唐的能力和李二陛下的性子,要是立刻开启开发江南的计划,大唐差不多十年就可以亡国了……
道路、气候、疾病、人力、物力、资源、官员任命、猪一样的队友等等等等,无一不需要考虑啊,所谓要想富先修路,要先开发江南,总得先解决了道路的问题,水泥?那玩意儿不是很难弄,沙子弄出来的东西都不贵,就地取材就可以,可是铺设水泥道路,又是一件很麻烦的事情。
千头万绪,想要改造大唐,需要考虑的东西,绝对不仅仅是那么一点点东西……
但是不管如何,哪怕只能种出来两石三石,放到全大唐也是两倍三倍的粮食增长,李二陛下会高兴成什么样子?这还不算土豆儿和玉米,土豆绝对的高产,虽然比较适合做菜而不是粮食,至于玉米,还是没有水稻和麦子适合做粮食,但是都是同样的高产,这三大杀手锏下来,大唐还怕没有粮食吃?
哦!蝗灾也是个问题,对了,历史书里面好像说是什么人深入了蝗虫起源地解决了蝗灾,从那以后貌似中国就再也没有发生过大规模蝗灾,这到底是怎么做的呢?而且更严重的是蝗灾往往伴随着旱灾出现,那可是双管齐下啊,要是遮天蔽日的蝗灾出现了,水稻啊土豆啊玉米啊可都扛不住啊!
苏宁还是拿出了神机上了百度,开始深刻的研究如何灭蝗,史书记载距离目前最近的比较大的蝗灾就是贞观二年的一次,唐朝时期平均七八年出现一次相当规模的蝗灾,虽然没有记载,很正常,春秋笔法谁不懂?不能给盛世抹黑!几个州范围内的蝗灾是不用记载的……
查阅过了蝗虫的事情,苏宁开始查阅杂交水稻的种植方法和注意事项,结果却意外地发现了杂交水稻不能留种,只能种一次全部吃掉,然后要继续购买种子!苏宁大感崩溃,以前虽然也种过地,但是从来没有考虑过这种问题,杂交水稻种出来的第二代用作稻种的话会产生性状分离的情况,然后会造成产量急剧下降的悲剧!
杂交水稻要是试种,也只有第一年能够高产,第二代,悲剧了!这要是自己不知道这个,在第一代种出来之后向李二陛下得瑟,李二陛下大喜过后下令广泛种植,结果第二代发生悲剧,产量暴跌,李二陛下大喜大悲之下还不会立刻就把自己给炖了?
幸好多了个心眼儿,他娘的,这可如何是好?坑爹啊!看来没有什么东西是可以违法自然法则的,得到了产量,就要付出绝后的代价,这是个很大的隐患啊……
苏宁拿出自己的背包继续翻,除了那一大包杂交水稻种子以外,苏宁还找到了一包水稻种子,看了一眼,苏宁有大喜过望,看来当时翻背包的时候过于紧张,没有看清楚,除了这包杂交水稻种子以外,还有一包粳稻种子,常规水稻,不是杂交的,适合在华北地区种植的稻子,都是温带地区,应该也能种在长安这里,而且,这种粳稻的产量应该也比较高,虽然不知道多少,但是总比现在的麦子要高得多。
至于杂交水稻,苏宁还有别的想法……毕竟是千年后经过改造的种子,若是可以发现一些什么,或者单纯的培养到第三代第四代,就算是性状分离,产量极低,但会不会来上一些变异,来个惊喜?可以留种,继续种植?千年的发展和适应之后,这些种子的生命力和生产之后的产量必然比现在的种子要强悍。
这天晚上,苏宁吩咐家仆去孔府告假,说感染风寒,更兼手被打肿,请假三日,望孔老先生批准;孔颖达微微一笑,不以为意,应允了。
于是苏宁就有了三天的宝贵时间去自己的封地进行实地考察,并且进行第一批的试种,所以第二天一早,苏宁和王氏打了一个招呼,就带着牛耿和四大亲兵,以三原县伯的身份出了长安,一路纵马奔驰往三原县而去,就此拉开农业革命之序幕。
说起来那四大亲兵也挺有意思的,一个叫张三,一个叫赵四,一个叫王二猛,一个叫马小六,简直弱爆了,跟在自己的身边总要有点儿气势,要是一点儿气势都没有,这种名字喊出来不久贻笑大方了吗?于是苏宁顿时突发奇想,赐给他们四人一人一个震古烁今的名字——张龙、赵虎、王朝、马汉!
到时候需要自己锄强扶弱的时候,自己一出场,大喊一声:“张龙赵虎王朝马汉!”多有气势!只不过苏宁比起包拯那块黑炭,差的不是一点点……
ps:求收藏推荐还有三江票票~~~
六十九 改革的窗口(上)
三原县位于陕西关中平原中部,渭河以北,距离长安差不多三十六公里,也就是三万六千米,纵马奔驰三四个小时也就到了,早上太阳升起来没多久苏宁就出发了,所以中午时分也就抵达了三原县封地,事先得到了通知的三原县令带着县尉以下一众臣属已经在等候了,不过还好,没有后来那种拉起横幅载歌载舞的样子,只是一群官员,否则苏宁定要揍这县令一顿。
“下官王元率三原县一众臣属恭迎三原伯!”
一群穿着绿袍的家伙站在那里,有胖有瘦,长短不一,看上去特别滑稽,不得不说,唐代人的审美观真是太out了,一身绿袍穿着看上去就像是一只毛毛虫,要是长得帅也就算了,可是长成这幅影响市容的模样……摇了摇头,苏宁下了马,心中腹诽着李二陛下低下的艺术鉴赏能力,一边面带春风的笑道:“王县令辛苦了,竟然还到这里来迎接在下,实在是打扰了。”
王元长得不算胖,身材保持的还行,脸色也较为红润,一看就是一个精明人,吃的好像也不错,能在天子脚下做县令的人,不简单,不是有门路,就是有能耐,王元,可能是有门路的,也有可能是有能耐的,还有可能是既有门路也有能耐的,唯一不可能的是,这个家伙是个很平凡的人……
精光四射的小眼睛和一脸从容淡定的笑容就足以看出这家伙不是什么无能的人,当然还要看看他的政治能力和政绩,若是合格,有朝一日入主朝堂也不是不可能的事情,自己的封地在他的治下,两千亩的土地也在他的辖下,自己还有一座府邸也在他的辖下,虽然自己是三原县伯,但是三原县可不是自己说了算,苏宁对于三原县的意义就是两千亩封地的主人和六百户食邑之产物的所有者。
王元非常清楚这位三原县伯的所有能够得知的资料,自从苏宁被封为三原县子的那一天开始,他就开始关注苏宁了,毕竟谁也不希望自己任职的县里面会出现一个恶霸,还是一个有爵位有官职的恶霸,那样的话自己可就难做了,和他对着干?可能会被收拾掉;和他同流合污?万一被言官发现了,那些要名不要命的家伙也能一拥而上把自己吃掉……
王元只是一个小家族的长子,在关陇贵族集团里面是个说不上话的小角色,但是颇有几分天赋,通过唐朝所开的科举考试考了一个进士,又通过家里面的关系打通了不少关节,得以在三原县任职,至今已有两年,一直兢兢业业,不敢疏忽,在天子脚下做事情,有好处,坏处也大,那些疯子一样的言官是不惜一切代价的……
当他得知三原县被封给苏宁作为封地的时候,他开始关注这个苏宁,越关注越心惊,十四岁,偷袭定襄俘获杨政道得以封子爵,火烧阴山一把火灭了突厥得以获封伯爵,实封三百户,这本就是一个比较高的食邑了,很多公爵也不过五百户六百户!然而仅仅一天不到的时间,他的食邑突然增加到了六百户,这让王元大惑不解,伯爵?六百户?
这可是相当一部分公爵的食邑了!一问之下得知,他在朝堂上进献劳动改造策略,把大儒孔颖达说的当堂退朝回家休息,接着妙手回春救下了已经被大夫认为是死亡的蔡国公杜如晦,蔡国公感其救命之恩,遂以一千三百户封地之三百户酬谢苏宁,接着,李二陛下允许苏宁进入弘文馆就读……
距离他进长安不过数日,身价已然一个天上一个地下,这里面的门道王元看的很通透,这位爷绝对是个不能得罪的爷,别看他年纪小,但是绝对不能轻视糊弄,王元有种预感,这个能够以一把大火烧死突厥三万大军的狠角色绝对不会是池中物,现在赶紧巴结,搞不好以后有搞头,家里面是拿不出更多的东西来支援他的仕途了,他只能靠自己了……
想到这里,王元不由得哈哈一笑:“三原伯说笑了,敝县穷顿,能够得到三原伯这般的贵人就封,乃是全县的荣幸!三原伯一路劳顿,下官已经准备好了接风宴,虽然只是些普通的吃食,但还请三原伯赏脸。”
苏宁哈哈一笑,摆摆手:“这酒宴不急,在下前来乃是视察封地,查看一下佃户的生活,这才是首要的事情,王县令,三原县的春耕结束了没?”
王元心中一惊,但是随后拱手笑道:“并未结束,大唐人口少,这三原县也不能免俗,地多人少,春耕迟缓,不过下官已经特别吩咐三原伯之封地从速办理,您的佃户是最早一批开始耕种的,现在已经耕种完了八成,剩下的近几日也可以结束,您不用担心。”
苏宁心中一松,没有耕完就好:“王县令有心了,不过却也正好,剩下的两成就不要种麦子了,种这个!”苏宁说着就把怀里放着的一纸包的水稻种子拿了出来秀了一下:“这可是个好东西,虽然数量不多,这一次也仅仅是试种,但是试种一旦成功,那可是无量功德啊!”
王元捕捉到了一个词语,试种?这是什么农作物的种子?无量功德?这又能如何?于是他问道:“三原伯,这是什么?需要试种?”
苏宁笑了笑说道:“王县令,记住,这个东西种下以后,你要派人日夜看管,派经验最丰富的老农照顾,等到秋收的时候若是试种成功,不单单是无上功德,王县令,凭着这份功劳,您就可以等着高升了!”
最先开始试种这些粮食的地方,就和后世改革开放的窗口的地位差不多,三原县就和后来的深圳一样,是大唐改革的窗口,有自己在的地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