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贞观攻略-第19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是带来了苏宁没有想到的信任危机。
信任是个很奇妙的东西,一旦失去,就再也得不回来了。
但是,这就是苏宁所要的结果,让山东世家,这一群以仁义礼智信为立身之本的道貌岸然的家伙们,让他们身败名裂,不仅仅是薛延陀人,就算是大唐国内,也会对这些人产生严重的不信任感,从而对任何负面消息都会较之以往有更大的信任力度,打击他们的立身之本,这才是彻底铲除山东世家的最好方法。
这一招很有用,伴随着山东商团团长崔孝义畏罪“**”,还有山东商团诸多大员的被捕或者是潜逃,整个山东商团被消灭了,山东世家一大半的商业精英和一小半的财富就这样付诸流水,整个薛延陀对山东商团的信任彻底泯灭,而在西突厥商团和关中商团的补救措施之下,所幸,这两支代表大唐官方和民间利益的商队并没有受到太大的损失。
在有心人的引导之下,对于山东商团的不信任和对于大唐汉人的不信任被区分开了,这些有心人就是以夷男为首的薛延陀高层,他们和大唐有同样的利益,同样不愿以此次好不容易促成的通商付诸流水。
士族的名声在外族,在整个大唐的北疆彻底臭掉了,游牧民族的生活习性使得他们具有很强的流动性,所以,一传十十传百,加上流动速度,不出一年,整个大唐的北方邻居们就会明白,在大唐国内,有那么一群人是不值得信任的,没有大唐官方的认证,是千万不可以随便和汉人交易的。
崔孝义这一招真狠啊!
典型的损人又害己,这个时代的信任是相互的,是简单的,更是盲目的,大唐和这些民族或许可以打的天昏地暗日月无光,但是商业交易的问题上,没有人会怀疑谁会做假,大唐的商人不会怀疑少数民族的商户和百姓,同样的,少数民族也不会怀疑大唐商户作假。
山东商团开了一个头,准确的说,是崔孝义为了干掉山东士族而开的头。
这个头一开,就好像当初曾国藩因为湘军两个将领对于友军见死不救的事情而叹息此风一开湘军不可复用的情况一样。失去的信任基本上是不会再回来了,大唐的商人今后如果不能得到大唐政府的认定,有专门的文书,那是不能得到北方民族的信任的,这些民族对大唐政府的信任是对于汉人的最后信任。
为了干掉山东商团,不惜以信任这个几千年来形成的基本品德作为代价,今后将产生无尽的副作用,苏宁觉得有必要就此事向李二陛下上一道认认真真的严肃的奏折,大唐可能需要用好几百年的时间才能换回失去的信任,信任是一种习惯。形成这种习惯很不容易。
苏宁叹息不已。对于这种情况,现在的公孙策,过去的崔孝义,很是奇怪。一问之下。大为惊讶。这才意识到,自己放出了一个魔鬼,一个需要用数百年去消灭。也不一定消灭的了的魔鬼。
“门下只是为了铲除山东势力,使其无法生存下去,却未曾想到,会发生这种事情,主人,门下,百死难赎其罪!”崔孝义非常羞愧的拜倒在苏宁面前。
苏宁叹了口气,扶起了崔孝义,说道:“此事倒也是不得不付出的代价,山东士族,势力何其庞大,若要覆灭之,如不付出对等之代价,何其荒唐也?公孙先生一心只为覆灭之,难以思虑周全,正所谓智者千虑必有一失,却也是难免,本侯虽然想到,但也无能为力,信任者,一旦失去,难以挽回。
但是,覆灭山东士族之举,那是为全大唐着想,此等代价,自然由全大唐来承受,且无论何事,都并非不能挽回,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若是我等竭力挽回,却也不是不能做到,先生不需这般自责,若是要论罪,本侯自然也是有罪之人。”
崔孝义羞愧道:“此风一开,却是不知华夏儿女要遭逢多少大难,唉,门下之罪,却是越来越深重了。”
苏宁也不知道应该说什么,但是不可否定的是,崔孝义的确是一个罪人,将人与人之间的信任摧毁掉一大半的罪人,因为这件事情,必须要大肆宣扬,大肆宣扬,彻底的用舆论攻击打垮山东士族,然后以彻查此事为理由,派遣大军捉拿罪魁祸首,那些五姓七望的头头脑脑自然也难辞其咎,什么刑不上大夫,统统都是放屁!
这个举动一旦开始,山东士族会做出什么举动,可就是难以预料的了,说不定会起兵反抗也说不定,这就是李二陛下最愿意看到,而苏宁和崔孝义都不希望看到的,的确,他们都不希望看到,所以到了那个时候,需要随机应变,同时,苏宁也需要将崔孝义这件事情给隐瞒下去,不能告诉李二陛下,否则,让李二陛下注意到这件事情,可就糟了。
瞒着李二陛下做事情,还真是惊险刺激呢!
这件事情暂时落下了帷幕,整个山东商团都成了罪人,当然其中绝大部分都呆掉了,他们根本不知道他们所买的东西里面有一半都是西贝货,而他们都成了卖假货的无信无义道貌岸然之小人,他们毁掉了外族人对大唐的信任,人与人之间最基本的信任在哪里啊!
他们或许永远都不会知道,如果没有崔孝义,他们也不会做出这种事情,他们的首领也不会做出这样脑残的决策,在对外贸易中还使用假货,这一旦闹开了就会是国际问题,就会引发非常眼中的信任危机,同时,山东的处境也会相当危险,稍有不慎,就会被彻底毁掉,毕竟山东只是一个地区,是属于大唐帝国的一个地区,虽然实际上等同于独立王国,但是名义上,仍然是大唐的管辖范围之内。
而他们脱离大唐的监控独自做出这种事情,导致大唐政府也被蒙蔽,大唐皇帝陛下也被蒙蔽,结果闹出了这么大的丑闻,使得大唐皇帝陛下面上无光,在外族人面前丢尽了脸,对于这种事情而言,哪里可以忍耐?哪里可以接受?不说别的,就说李二陛下这个爱面子的自恋患者,单纯的从面子上考虑,也接受不了啊!
他们的下场,从一开始,从他们为了利益接受了崔孝义的糖衣炮弹开始,就已经被确定了,这颗糖衣炮弹,一旦爆炸,那可就是惊天动地啊!
苏宁把目光投向了南方的大唐,投向了南方的家乡,这件事情一旦传扬开来,会造成什么样的反响呢?人们心中如同生命一样高高在上的读书人集团居然做出了这等人神共愤的丑事,还让外族人发现了,这样的事情一旦事发,会有什么样的后果?
大唐会是何等的愤怒和迷茫?(未完待续。。)
五百 李二陛下的雷霆之怒
“嘿,听说了吗?北边儿,薛延陀那儿,出事了,出大事儿了!”
“啊?出事儿了?出什么大事儿了?又打起来了?薛延陀人找死吗?突厥人才被大唐收拾掉没多久他们就来犯事儿?”
“嗨,不是打仗的事儿,现在谁还敢和大唐打仗?灵州那儿一座京观立在那儿,胡人的胆都被吓破了,哪还敢和大唐作对?这次的事儿啊,我听说,不怪薛延陀人,都是咱大唐自己弄出来的事儿,说到底,唉,是咱的错!”
“哎哟,这倒是个新鲜事儿,还有咱大唐犯错的时候?你可别瞎说啊!”
“得了,我还能骗你不成?前些日子,那风风火火的事儿,还记得不?大唐废除和亲,然后又要和薛延陀通商互市的事情!”
“哦,有印象,好像全长安的商户都去皇宫请愿了,陛下不也答应了吗?难不成,是这些商人给弄出来的事情?我就说商人每一个好东西!奸商!”
“得得得,你也别这样,我这不还没说完嘛?这次啊,听说还真不是这些长安商户的事儿,听说是那边儿的事儿!”
“山东?啊?山东?!你没骗我吧?一群读书人啊!”
“骗你作甚?对我有好处吗?告诉你啊,这一回啊,为了和薛延陀人通商,大唐可是有三支商队过去了,好像是要竞争吧,互相比比,看谁能拿下薛延陀人,就和在西突厥一样的。山东那儿,也有一支大商队过去了,结果,就那个山东的商队,用假货去骗那些薛延陀人,记过被发现了,现在所有人都给抓起来了,薛延陀的可汗还要咱们陛下给个解释呢!”
“啊?这,这,假货?”
“是啊。听说一个青铜鼎里头居然全是木头做的。就外面包了一层皮,哎哟,你看看这个事儿给做的?丢人都给丢到薛延陀去了!听说陛下现在已经是雷霆之怒了!”
“这,这也太。他们可都是读书人啊。做生意也就算了。这,这不会和五姓七望也有关系吧?”
“那可说不定了,谁知道呢?那些商人肯定都是听上头人的。上头人怎么说,他们就怎么做呗?山东那儿和陛下不对付,这也不是秘密了吧?三番两次想对军事大学和苏侯爷动手,这也不是秘密啊!”
“对了,苏侯爷,苏侯爷好像是使节吧?”
“对,苏侯爷是使节,前两天不是有八百里急报传回来吗?好像就是苏侯爷的消息,苏侯爷现在还在那儿呢,不知道情况怎么样了!”
“天啊……”
…………………………
类似于这样的对话,从两天前苏宁命令八百里急报回报朝廷之后,就渐渐在长安市井传扬开了,并且由于矛头对准了商户,所以在商户间传扬的尤为广泛,各家商户都在检查自己的商铺里面是否有假货,有一些自然就是脸色发青的把自己的假货给销毁了,伴随着这些伤人的异常举动,百姓们对于这些流言也渐渐的开始相信了,即使朝廷没有正规消息传出。
但是谁知道呢?谣言猛于苛政,这是一个真理,越是没有消息,这种猜测和揣度就越有市场,没到三天,整个长安城都传遍了这个消息,与此同时,伴随着商人们的四处走动,和长安城人流量的巨大,这个消息逐渐朝着大唐周边而去,当然,也包括山东。
其实,自从好几天之前失去了一切联系之后,山东士族们就忐忑不安,不知发生了何事,立刻派遣人马北上查看消息,可是交通落后,他们一直都没能得到准确的消息,但是伴随着谣言的传播,山东士族们终于得到了准确的消息。
原因也就是因为李二陛下的圣旨和谣言同步传达到了山东士族的领地。
对于这件事情,李二陛下其实是喜忧参半的,喜的是终于找到了一击击垮山东士族的方法,而忧的则是苏宁在奏折当中提出来的此次的造假事件对于大唐信任度的影响,以及对于未来的商业贸易的影响,大唐的公信力收到了严重的打击,很多薛延陀人表面上并未对大唐其他的商队有质疑,但是怀疑的表情是不可忽略的,购买物品的时候再三查看也是无法无视的。
这和过去毫无怀疑几乎见了就要买的情况相去甚远,这也是最直接的影响,为了这次的毁灭山东士族计划,大唐必须要付出很大的代价才能稍微弥补一些此次犯下的错误,苏宁表示自己也是无意间发现的,一开始只是狂喜,未能考虑到这个事情,等到事发之后,已经回天乏力了。
想来,这就是毁灭山东士族所需要付出的代价吧?
这个事情,李二陛下也陷入了沉思,苏宁表示的问题他也进行了深入思考,并且省委担忧,信任是一个维系当前社会系统的重要力量,信任的力量一旦受挫,那么就会引发难以想象的后果,对于山东商户的不信任必将引发对于其余商户的不信任事件,进而就有可能引发百姓之间的互相不信任,管中窥豹,可见一斑。
李二陛下陷入了深深的忧虑之中,不过所幸苏宁提出了补救的措施,那就是人们仅仅开始怀疑商户,并未怀疑大唐政府和皇帝,所以大唐政府和皇帝作为大唐最后公信力的代表,一定要做出姿态,表现出维护大唐公信力和社会信任度的坚强决心。
并且如今人与人之间的信任度还是非常牢固的,只要别让人们对于商户的不信任转移到人与人之间相互不信任,那就是成功,儒家思想体系的一个核心就是相互信任,人人遵守道德。相互信任,而一旦不再相互信任了,那么最直接的影响就是儒家道德体系全面崩坏。
但是如今最直接的问题就是道德体系的代表集团山东士族自己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把自己的制胜法宝,把自己的杀手锏,把一直以来都让李二陛下头痛不已无可奈何的道德制高点给摧毁了,把他们自己从神坛上拉了下来,管中窥豹,可见一斑,这样一来。山东士族的公信力必然会全面崩坏!
朝廷要在这个最关键的时候把全部矛头指向山东士族。全力引领社会舆论攻击山东士族,尤其要注意团结一批并不属于士族的寒门学子,因为山东士族如今的代表性身份唤作读书人,一群读书人集体舞弊对于寒门读书人的打击也不小。会引发寒门学子的危机。而一旦朝廷团结寒门学子打击山东士族的话。就能争取到寒门出身的学子的支持。
他们会支持朝廷,坚决要求铲除这群污蔑了“读书人”这个神圣称号的肮脏群体。
过去的神,现在的脏东西。
光是朝廷打击和百姓攻击不能算是绝杀。而同属于读书人群体的,一直以来都被视为二等读书人的寒门学子的彻底厌恶,将会彻底葬送山东士族,最后一根救命稻草也不复存在,同时,朝廷就要在这个关键的时刻把造纸术和印刷术全部放出来,大量刻印书本贩卖,把这些书本价格降低到每个读书人都能买得起的程度,最大程度的搅乱大唐,这样,才能浑水摸鱼,让山东士族完全乱掉手脚,完全无法抵抗!
毕其功于一役,彻底摧毁山东士族!
李二陛下为之心动,召集了一大批大臣紧急商议之后,信心十足地颁布了最严肃的圣旨,门下省迅速通过,颁布全国,同时也在朝堂上大发雷霆,严厉斥责山东商队造假的行为……
“这是深深刺伤了各族之心之行为,这也是深深刺伤大唐百姓之心之行为,情况非常严重,行径非常恶劣,朕很生气,后果很严重!
现在朕颁布圣旨,将山东此次商团的全部财务全部充公,所有涉案人员一个都不放过,全部投入监狱,等待大理寺的官员前来审核,然后做出最终判决,山东商团的七个领头人二死一逃四被捕,那个团长还是博陵崔氏家主的弟弟,足以显示这件事情和山东士族脱不开关系!
耻辱啊!讽刺啊!作为读书人,居然做出这等不知廉耻的事情!作为天下读书人的领袖,居然做出了这种荒天下之大谬之事!不仅仅丢了山东的脸,丢了读书人的脸,更是丢了皇帝的脸,丢了大唐的脸!现在几乎所有外族人都不信任大唐的商户了!买什么东西都要验明真假,再也不信任大唐商人的话,这将对大唐造成什么样的影响?
朕不说你们也都明白的,千年家族啊,读书人啊,文坛领袖阿,礼义廉耻啊!子曰诗云啊!全部都给忘了!书都读到狗肚子里去了!所有的货物里面居然有一半都是假的!都是次品!居然还有把青铜鼎外面包上铜皮把里面填上木头的事情,鼎是什么?那是天下!是天下!你们啊,行!行!这都是你们干出来的事情!
多少外族使节到皇宫里面询问这件事情到底是不是真的,多少外族使节都来质问朕要是他们的国家和大唐通商会不会发生这种事情,那样的表情,那样的眼神,你们知道朕的想法吗?朕真的很想挖一个地洞钻进去!天朝上国,泱泱大国,礼仪之邦啊!居然出现了这种丑事!这等丑事!
好啊,好啊,胆子很大啊,胆子很大啊!都能把整个天给朕包下来了!能把大唐都给包起来了!朕这个皇帝也不要做了!给你们做,你们来做皇帝!把整个大唐都给卖掉好了!混账!混账透顶!混账透顶!”李二陛下一把摘下了腰中玉佩,狠狠的朝地上一掷,“叭”的一声,名贵的玉佩碎成了粉末……
殿下群臣连忙集体下跪道:“陛下请息雷霆之怒!”
李二陛下更为愤怒:“息怒?息什么怒?怎么息怒?你们给朕一个说法,给朕一个说法啊!你们硬是逼着朕和薛延陀通商,好了,事情办好,你们倒是弄出了假货的丑闻!让朕的面子往哪里搁?夷男要朕给他一个说法,朕拿什么给他!拿什么给他!拿你们的人头吗!
对你们太优容了,对你们太放松了!对你们言听计从,对你们放纵无忌,你们说什么朕都答应,你们不让朕做什么朕就不做,朕以为将心比心,你们也会顾及到朕,好了,现在看来,你们都是拿朕的好心,当做驴肝肺!都该死!都该死!”
从没有见过李二陛下发这么大的火,所有人都感到了一种发自内心的恐惧,哪怕并未涉及到此事的武官群体也感到了惧怕,说到底,平常吵吵闹闹,可是李世民还是李世民,他还是皇帝,这一点不会有任何的改变……(未完待续。。)
五百零一 严惩!
事实证明,李二陛下的雷霆之怒,不是每一个人都能承受得起的,事实还证明,李二很生气,后果很严重,事实又证明,有的时候假装发火,到最后却会变成真的发火。
李二陛下颁布圣旨,将朝廷内山东士族嫡系大臣二十一人悉数罢免,贬为庶人,举家流放三千里,永不录用,将朝廷内外士族官员凡是和嫡系有关联的全部罢免,永不录用,重要职位上的士族官员也全部罢免,永不录用,整个朝廷内外百分之七十的士族官员遭遇灭顶之灾。
空下来的官位李二陛下早就打算好了,一些技术职位都给了墨门子弟,一些行政职位都安插上了自己的亲信,原本属于士族门阀的举荐职位全部给了自己的那一批老下属,心腹重臣,安插他们的子弟,关陇集团又一次获得了巨大的胜利。
但是这还远远未到结束的时候。
大唐贞观六年冬十一月底,陇西李氏,赵郡李氏,太原王氏,博陵崔氏,清河崔氏,范阳卢氏,荥阳郑氏,五姓七望的家族主要聚居地老巢的附近,全部出现了大唐军队的身影,陇西李氏和赵郡李氏以及太原王氏因为地处较远,只是单独隔离开,而且未曾参与此次事件,并未遭到严重打击,幸存的百分之三十士族官员基本上就是属于此三望中。
但是他们也被严密监视了。
至于罪魁祸首,博陵崔氏、清河崔氏、范阳卢氏、荥阳郑氏四大家族。则因为地处山东而被尉迟恭率领的左骁卫一万三千大军给严密包围了,同时周边官员彻底大换血,从基层官员到高级行政官员悉数都被安插上了李二陛下的亲信和死忠,军队严密监视,官员不合作,山东陷入了前所未有的恐慌之中。
与此同时,山东商人在大唐各地的商户被全面查抄,取缔,商人被抓捕归案,正准备考取功名或者是准备做官的士族子弟也被悉数赶走。全大唐都产生了一股反山东热。比东京还要热,凡是和山东有任何联系的,都会被调查,官员。商人。军队。都被调查了……
山东士族被迫停止了一切活动,但是对于是否接受李二陛下坦白从严抗拒更严的圣旨,以及是否接受官员调查要求和军队入驻要求这一说。还有着严重的分歧,不得不说,经营了那么多年的山东之地,还是类似于他们的后花园一样,几乎是在同一时刻,山东各大家族主要地点的官员都被拒绝入城赴任了,整个山东之地有那么一块成为了国中之国,抗拒着大唐官方的审查。
李二陛下很高兴,要是他们乖乖的接受审查反而不好做了,进入了审查程序当中,反而不太好干掉他们,反而他们都能活下来了,最多也就是流放贬为庶人一生不准许做官进入长安城之类的,不能要了他们的命,这始终就是祸害。
但是他们现在居然要抗拒,还闭城自守,自己调动家将守城,拒绝大唐官员和军队的进入,李二陛下为了显示政府的宽容和武力,一方面给他们七天的时间考虑和自我审查,交出罪魁祸首,接受军队和官员入驻,接受审查,否则,大唐将以武力剿灭这些造反的叛军!
对的,没错!叛军,他们都是一群造反的叛军!是造反的叛军!
大唐的领土,大唐的行政区划,大唐的城池,大唐的土地,大唐的百姓,大唐官员居然管辖不了?大唐皇帝派遣的官员居然连进都进不去?李二陛下一方面下达最后通牒,一方面下令杜如晦动员舆论势力大肆打击山东士族的名望,同时联合寒门子弟一起攻击那群道貌岸然欺师灭祖的混蛋。
孔门嫡传孔颖达第一个公开响应了李二陛下的号召,上一回焚书事件让孔老头子在家里面躺了足足三个月才缓过神来,一起身子孔老头子就大怒不已的要找那些不孝之徒算账,知道他们都被苏宁干掉了得到了应有的惩罚之后也没说什么,但是脸上的怒气还是看得出来的,这一回终于让孔老头子找到了发泄的地方。
山东之地,衣冠士族,最纯正的汉家儿郎,汉家衣冠最坚定的支持者,诗书礼仪最正统的传承者,从小就会朗诵圣人之言,了解圣人的思想,被圣人的思想熏陶之后,居然还会做出这种事情!山东堕落了!汉家衣冠堕落了!圣人之言无人在意,圣人的传承就要灭绝了!就要被这些大不孝之徒,被这些欺师灭祖之徒给毁于一旦了!
孔老头子又吐了一口血,不过这一回没有昏过去,三个月好吃好喝好睡的养着,身子骨恢复了不少元气,这一次没昏过去,倒是坚持了下来,号召自己的文坛好友,通过自己的文坛号召力,号召天下圣人传人一起讨伐那群不知廉耻的败类!
孔门嫡传在人们的心里面有着极高的地位,千百年来都是这样的,就算是山东士族,对待孔颖达也是客客气气的,不敢有丝毫逾越,虽然暗地里面对于孔颖达听命于李二陛下的事情很不爽,从而暗中排挤孔家,但是孔颖达显然也不打算和他们站在一条道儿上。
这下子被孔老头子的猛力一击,给打懵了。
原本山东士族才是文坛领袖,衣冠持有者,而如今孔老头子代表孔门嫡传和山东士族公然决裂,天下非士族文人都以孔颖达为文坛领袖,大力拥护之,整个寒门学子都瞬间与士族学子拉开了距离,划清了界限,深深的鄙视这些为了钱不择手段的肮脏的东西。
这样一来,文坛分裂成了两个阵营,士族阵营和寒门阵营……
朝廷的动作以迅雷不及掩耳的速度施展开来,而此时的世家大族。除了封闭老巢严防死守之外,似乎找不到什么好办法,相互之间不停地开会商讨问题,却始终得不出一个准确的结论,而在尉迟恭率军切断了各个郡望之间的联络道路之后,他们被彻底的孤立了。
而在四大家族里面,博陵崔氏无疑是最为恐惧和担忧的,因为事发之后的罪魁祸首就是他们的家主的弟弟,崔孝义,而他们的家主崔孝礼。已经三天见不到人影了……
崔孝礼在做什么呢?他在原先属于崔孝义的房间里面大肆打砸。将所有的器具和家具全部砸毁了,一边砸一边大吼,什么千古罪人,什么宗门叛徒。卑劣的庶子。肮脏的血统。混账透顶,一定要杀了他之类的……
可是,崔孝义已经死了……
之前崔孝义提出要以次品换取利润的策略之时。崔孝礼并不支持,但是无奈其他几个家族都支持,三票对一票,事情成功通过,而为了表示有难同当的盟约,博陵崔氏的货物也被安插了近一半的次品,这是崔孝义自己负责的,也不知道崔孝义用了什么办法,其他三个大家族的家主居然都支持他!
之前崔孝义的那些话让崔孝礼深为恐惧,早就在崔孝义身边安插了人准备事情一旦办完就让崔孝义风光大葬,结果出发三天之后就和暗线失去了联系,那个时候崔孝礼就觉得不对劲了,忐忑不安的等了许久,等到的却是威武雄壮的大唐军队和措辞严厉的皇帝圣旨……
山东联合商团贩卖假货的事情被发现了,该死的薛延陀人和那个苏宁把事情闹到了皇帝那儿,皇帝雷霆震怒,下令对山东士族进行一系列的打击,商户被全部抓住,财产充公,士族学子被全部驱赶回了山东,官员被查办的查办,罢黜的罢黜,贬为庶人的贬为庶人,永不录用的永不录用,几个高官还被发配三千里,活脱脱的死定了。
与此同时民间百姓的流言也传播甚广,对山东士族造成了巨大的威胁,孔颖达公开和山东士族决裂更是致命一击,寒门士子皆以孔颖达马首是瞻,与他统一阵线,联合对抗山东士族,维护读书人的名誉,要求铲除山东士族这些社会的败类,铲除这些毒瘤。
山东士族四面楚歌……
这正是崔孝礼的崩溃原因,一次假货事件,居然闹腾到了这个地步,还造成了山东士族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损失,几大家族都已经开始使用家中的积蓄度日了,并且大大缩减了吃穿用度,不断的开除家中的无用的丫鬟和仆役,只留下有足够战斗力的家将保护自己,并且招募勇士加入山东护卫团。
百姓们只是知道的晚一些,脑袋转的不是很快,但是不傻,到了这个程度,就好像北宋末年金军围城的时候,有些官员出卖了宋皇室其他人,并且以重金招募勇士企图保护最后的皇太子,但是重赏之下必有勇夫这个道理在那个时候已经不管用了,保命才是最重要的……
百姓们不傻,从来不傻。
士族一开始企图用强制手段招募勇士,结果竟然被百姓们识破了诡计,联合起来抵抗士族家将的进攻,在城中和士族展开了战斗,然后打开了一座又一座城市的大门,尉迟恭挥军进攻,仅仅三天就拿下了七八座闭守的城池,七八个中等家族被团灭,杀的杀抓的抓,流放的流放坐牢的坐牢……
只剩下十四座城池了,包括四大家族在内的大城市,严密防守了城门,管制城中秩序,没有闹出其他城池里面的乱子。
但是这样又能如何呢?就能阻止山东的覆灭吗?
崔孝礼发泄完了之后颓然的坐在地上,苦笑不已,他想起了崔孝义离开之前说的那些话,山东已经彻底堕落了,已经肮脏到了极点,现在的果都是过去种下的因得来的,过去做的坏事,现在一定会遭到报应的……
这就是报应……
你区区一个假货计划就把山东给毁了?哦,肯定还有苏宁的影子在里面,你不会是联合了苏宁要来报复我吧?崔孝礼想到了这个可能性……
啊,很有可能,真的很有可能,崔孝义那个样子,什么事情都做得出来的,对了,他的家人,他的家人,就算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