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苏联英雄-第20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吧,这样就不会让牺牲的同志受委屈了。调查处理决定上我也会来签名的。”

    。。。

第五十八章 最管用的坦克

    “我们已经设计完毕了整车的外形、布局和行走装置,这两样已经没有任何问题。发动机也接近最后的定型,这在昨天的会议上我已经向您汇报过。现在主要的困难有两个:第一就是火炮系统。l小说'我们按照设计要求,选择的是76毫米长身管加农炮,但没有现成的产品。而坦克炮研制单位的进度也一时跟不上,手头我们只有去年底才定型的l11(加农炮,但它还不符合设计指标的要求,所以没有批量生产。而新型的坦克炮要到今年年中或更晚的时候才会投产,所以我们只能等。”

    科什金是在大倒苦水。

    “相对于传动装置的问题,这坦克炮还是小麻烦。因为我们现在没有能与БД…2实验型柴油机完全配套的可靠的传动装置,而研制出可靠的传动装置起码需要半年的时间。”这个老实的科什金说话永远是那么实在。

    “看来困难是不少,我们也不能过于心急了,新式坦克的研制质量是要放在第一位的。现在我把费尔索夫给带了回来,就让他协助你完成传动装置的研制。我们需要的是简单、可靠、管用的坦克,而不是科学家实验室里的‘精’密仪器。”

    林俊说的倒也有些“大条”,他不怕设计人员会误解他的意思,因为1935年就拿过来的设计指标上就是这么写的。

    边上的马克萨廖夫听的是一愣一愣的:“昨天还在说不能让费尔索夫参加重要的工作,今天就让他协助设计坦克的传动装置,这还不是“重要”的工作?!”虽然党委书记怎么想,但他可不敢把自己想法说出来。

    “科什金同志,你尽管放开手脚干,这新式坦克的设计就由你完全负责,不要管任何外来的干扰因素。如果以后有问题,你可以直接找我,就往茹科夫空军学院打电话,我会直接向斯大林同志做汇报。时间上你也不要着急,我们还有一些时间,但最晚你要在明年初给我拿出样车来。”

    不能把科什金给“‘逼’”急了,免的像历史上那样的“倒下”,当然压力还是要给他点的。“如果新式坦克炮无法跟上坦克的研制速度,也可以暂时用l11(加农炮,据我所知l11的威力还是比较可观的,免得出现车等炮的情况。但我们也要随时做好换装新式坦克炮的准备,因为新式坦克要面对的是未来的威胁。”

    “放心吧安德烈同志,在今年年底前我们一定拿出合格的样车。”科什金放下了心里的石头,他就怕上面给的时间不够,而现在给了足足一年的时间,完全够了。

    “好了,我们再到模型那去。科什金同志,你再给我介绍介绍。”林俊还是想去看看车间里的那个大家伙。

    在模型前林俊问到了整车的重量问题。

    “我们估算过,全车的重量应该在28吨左右,而且各处的装甲厚度我们也做了最合适的分配设计。”

    “科什金同志的能力我们还是放心的。对了,新式坦克装备无线电的情况怎么样?”对于无线电林俊是非常的关心,因为原来的历史上,t34的早期型就是因为通讯的落后而遭受了许多不必要的损失。

    “我们在驾驶员的右边专‘门’设置了一名无线电员,而从去年年初开始,提供给我们厂的坦克用无线电设备数量也在逐步增加,现在基本能够满足投产的那些bt…7快速坦克的需求。估计到新式坦克投产的时候,无线电的数量是应该能够满足需求的。”

    “看来我的建议已经起一些作用了。”林俊在想。

    “我们还要给新式坦克配备一‘挺’高‘射’机枪,这非常重要。你们可能不知道,没有防空武器的坦克在飞机的攻击下简直不堪一击,这在实战中已经的得到了证明。在西班牙我就用伊16干掉过10多辆德国造的马克1型坦克,当时如果那些坦克装备了高‘射’机枪,我就不可能取得这样的战果。对于有攻击地面目标经验的优秀飞行员来说,没有防空火力的坦克就是嘴边的‘肥’‘肉’一样‘诱’人。”

    说实话,这个问题林俊是从西班牙回莫斯科后才想到的,因为苏联在苏德战争开始时,几乎所有的坦克都没有高‘射’机枪,包括那1000多辆t34。

    “是,安德烈同志。我们一定会给新式坦克安装上高‘射’机枪,这在技术上不是问题。”说话的是马克萨廖夫。

    “最好是127毫米的大口径机枪,762毫米dt机枪虽然对地面目标非常有效,但对于飞机就效果有限了。据我所知,现在有几个单位都在研制新型的127毫米机枪,你们可以和他们去联系一下。”

    “好的,安德烈同志。”

    林俊走到那辆“坦克”前,用手敲了敲木板,“呵呵,等到它能开动的一天,它一定会让世界震惊的!”

    、、、、、、

    离开试制车间时已经到了午餐时间。在厂里的食堂随便吃了一点,林俊又到了马克萨廖夫的办公室,他有事要和马克萨廖夫说。

    “马克萨廖夫同志,我在你们厂里也待不了几天,有件事我要和你说,这非常重要。”林俊说的非常严肃。

    “你说,安德烈同志。”

    “现在敌人对于我们内部的渗透一直在持续进行,这点我们不能放松警惕。但对于一些嫌疑对象,我们也不能简单的处理,一‘交’哈尔科夫的肃反委员会了事。昨天你也看见了,那帮笨蛋只会粗暴的对待问题,要是靠他们这样就能解决问题就有鬼了。”

    马克萨廖夫知道,这位“特使”同志可能会有什么“最高指示”了。

    “昨天我曾经考虑过将哈尔科夫肃反委员会的现状报告给斯大林同志,但最后还是打消了这个念头。那些委员同志们虽然处置的方式有些错误,但出发点还是好的,如果我把这的情况汇报上去,这些同志可能都要倒霉。我想他们应该会吸取一些教训,要是这样还不懂得改正,那他们真的是不适合在这么重要的岗位上。我知道你和他们的组织关系比较近,我希望在我走了之后你能给那帮家伙提个醒。过段时间我应该还会到哈尔科夫来,要是到时候他们还是在这样工作,我会向斯大林同志汇报。”

    说到这,林俊顿了一下,“对于一些有小问题的同志,厂里能够内部处理的就内部处理,这不光能锻炼你这个党委书记的能力,对于工厂的生产都是有好处的。不要将简单的问题复杂化,这点我在这两天已经说过几次,不要老把一些问题上升到太高的高度。好了,我要说的就是这些了,不打扰你工作了。”

    林俊返身就走,留下马克萨廖夫一个人在办公室里思考。林俊的话他当然理解,就是让自己对厂里的干部工人们“宽容些”。

    “安德烈同志的话代表的就是斯大林同志的意思,看来上面一定是有什么决定了。”马克萨廖夫想。

    。。。

第五十九章 狂奔的野鼠

    强大的动力加上可靠的克里斯蒂悬挂系统,让bt系列快速坦克拥有了无与伦比的速度和机动‘性’,虽然它单薄的装甲是不堪一击,但不失为一种成功的设计。

    、、、、、、

    1937年1月30日,哈尔科夫郊外的坦克试验场。

    林俊正驾驶着一辆bt…7(1935改进型)快速坦克快速驰骋。不得不承认,驾驶这辆刚出厂的快速坦克、以每小时超过50公里的速度在坚硬的土地上狂奔是非常刺‘激’的一件事,虽然林俊戴着坦克帽的脑袋已经撞了几个大包,而且开窗驾驶带来的迎面强风也吹的他够呛。

    坦克帽里的耳机里传来车长安德罗夫的声音:“安德烈同志,您简直就是就是驾驶坦克的天才,不做坦克驾驶员真是‘浪’费了!”

    “哈哈,天才说不上,首先要把我塞进驾驶舱才行!”

    今天林俊视察bt…7的生产线,问了同志们一大堆问题,而巨大车间里那些正在转配的坦克也让林俊再次对苏军对坦克的大量生产有了一个直观的认识。后来沃雷诺夫把林俊带到了哈尔科夫郊外的坦克试验场,邀请他感受一下bt…7快速坦克实际‘操’作的感觉,还找了坦克试验场最有经验的车组做林俊的“教练”。

    作为一个“活跃”分子,在短短的半小时后林俊就已经能够驾驶bt…7,当然还谈不上熟练。只不过他那1米八几的身材成了他“挤”进坦克的“巨大”障碍。虽然在别人的帮助下成功的进入了驾驶室,但还是不得不开窗驾驶,因为脑袋有一半还在外面。

    苏联坦克的设计一贯非常紧凑,但也造成了对坦克车组成员身材的限制,特别是驾驶员,身材一般都不超过1米65,苏联的很多坦克驾驶员都是来自位于中亚地区的几个加盟共和国的同志,因为这些同志的身材比较矮,但又不失壮实。但这也造成了一个相当大的麻烦:因为很多同志不懂俄语!

    作为一个多民族国家的军队,苏联红军的机械化和坦克部队也和其它部队一样面临着部队中民族成分过于复杂的问题。比如红军的坦克部队人员就来自24个民族,其中至少有15个民族的同志不懂俄语,而部队很难在规定的期限内教会他们驾驶坦克。问题就是用什么方法对这些听不懂俄语的同志进行培训,怎样才能向他们讲解坦克的结构和无线电的‘操’作技术。

    虽然开着坦克狂奔是件非常刺‘激’的事,但这迎面的寒风也‘洞’得林俊够呛,“再开下去非得得伤寒不可”,林俊在想。把坦克拐了个弯,又开回了出发点。

    边上的一帮同志连忙跑过来,连拉带拽的把林俊拖出了驾驶室。

    “感觉怎么样,安德烈同志。”马克萨廖夫看着冻得缩成一团的林俊问。

    “爽呀!是辆好坦克,开着就是带劲!”林俊‘揉’了‘揉’冻僵的脸,刚才几十分钟的狂奔都已经在坦克帽上结了一层霜。

    “bt…7型快速坦克是辆好坦克,就是装甲单薄了些,但话说回来,要是装甲厚了,它也不会有这么突出的机动能力。等新式的中型和重型坦克量产后,我们就会减少它的产量。以后它的任务也就是侦查和在其它坦克突破敌人防线后发展胜利,就用不着它冒风险去担负突破敌人防线的任务了。对了,现在装备部对bt…7的生产有什么新的指示?”

    “上面已经要求我们把生产速度减慢百分之20,而提供给我们的原料和少量其它厂生产的配件也有所减少,估计是在为新型坦克的生产做物资方面的准备。”

    “这个决策是正确的,科什金同志的设计才是最符合未来战争的坦克,各方面都均衡。”

    马克萨廖夫看着林俊还有些意犹未尽的样子,就说:“安德烈同志,要不要到靶场开上几炮?”

    “好!当然好!”林俊早就跃跃‘欲’试,就是马克萨廖夫不说他也会要求,能亲自打坦克炮的机会可不多。

    bt…7型快速坦克上装备的1934型l46(46倍口径)45毫米坦克炮是从bt…5的1932型(l42)45毫米坦克炮的发展型号,而它们的最早原型是苏联红海军小型军舰和鱼雷艇上的45毫米速‘射’炮,因为它的反坦克‘性’能优秀,所以被改造成了坦克炮。这个型号的坦克炮在当时是非常有效的武器,在通常的‘交’战距离上能够解决所有潜在对手所拥有的轻型坦克,就是对绝大部分的中型坦克也构成了巨大的威胁。

    而且它的‘射’速达到了每分钟12发,配合bt…7的强大的机动‘性’和133发的主炮携弹量,具备了长时间连续作战的能力。而它133发的备弹量还是装备了电台和其它新增设备的结果,原型车的备弹量达到了188发。当然,坦克兵们还是喜欢这种配备了电台的“小”备弹量的新型号。

    这次把坦克开到靶场倒不用林俊来驾驶,现在他已经钻进跑塔,占了炮长的位置,边上的安德罗夫车长正向他讲解坦克炮的使用方法。

    这坦克炮的使用说难是难,说简单也简单。林俊是要过过瘾,所以只是学习了直瞄‘射’击的技术,这只需要‘弄’清密位、距离测定、提前量这几项就基本搞定。再说也只是打打固定靶,500米的距离上连开3炮,发发命中目标靶,这让坐着汽车一同来“观战”的同志们大声叫好。说实话林俊是打得不错,一个第一次接触坦克炮的人能有这样的成绩已经非常难得,连车长同志都说林俊还有当坦克炮长的“天赋”。

    从满是硝烟的战斗室里爬了出来,看着一帮向他表示祝贺的同志,林俊说:“同志们别再夸了,我自己清楚这几斤几两。我是瞄了半天才开的炮,要是在战场上就我这水平,同志们早报销了,呵呵。”

    林俊的话再次让工厂的同志们感受了这位“特使”平易近人和“诚实”的一面,以前有些来“试炮”的领导可是有很多在“几中一”的情况下就“吹”的不行。

    “马克萨廖夫同志,这种改进型安装发动机的想法不错,这样就可以解决装甲厚度增加而车重增大的问题。而且这车体和炮塔外形的改进也增强了防弹效果。”

    “我们打算把这种改进型的坦克bt…7重新命名为1937型,已经报上去了,估计近段时间就会批下来。”

    林俊对于自己工厂产品的肯定让马克萨廖夫非常的高兴,他知道这些“肯定”斯大林同志也一定会知道。

    众人还在坦克边说话的当口,有一辆嘠斯—2型轿车向这边开了过来。

    下车的同志告诉林俊,刚才克里姆林宫曾来电话找他,对方要安德烈同志尽快回电话。

    。。。

第六十章 干涉的权利

    。而林俊这次的‘私’自决定还让斯大林认为是能“独挡一面”的表现:这个安德烈是真正成熟了,可以委以重任。

    要是换成其他人这么做,斯大林很有可能会毙了他,但对于林俊却永远是个例外。

    斯大林干脆在电话里给了林俊更大的权利:“只要是你经过分析认为可靠的人,你可以自行做出安排。对于你说的各地区肃反委员会的工作和当地生产相关的一些问题,你可以看实际情况进行干涉,但一定要把握好尺度。”

    这根本是个破天荒的决定,这样林俊就等于有了一份真正的“圣旨”,在地方上可以为所‘欲’为。这样的权利也只有斯大林能给别人,而林俊绝对是第一个。为什么?也许斯大林在潜意识里已经把这个小伙子当自己儿子一般看待。平时斯大林对自己的三个子‘女’一直是比较严厉的:老大雅科夫机智具有胆略,但在斯大林身边时常常沉默寡言,很少和他‘交’谈,而且已经**生活。而瓦西里的逆反心理又重,斯大林虽然喜欢老二,但这个儿子又常常做出出格的事。而斯维特兰娜虽是斯大林的最爱,但才11岁的小姑娘却有了心机,对斯大林这个父亲都会耍手腕,这让斯大林非常苦恼。也许从1932年斯大林第二任妻子纳杰日达…阿利卢耶娃自杀的时候开始,斯大林的‘女’儿已经在记恨他了。

    斯大林很难在自己的子‘女’那得到为人父的快乐,可能不自觉的把一部分“溺爱”分给了这个突然冒出来的安德烈。但谁都不知道斯大林是否把安德烈当成了第三个儿子,因为斯大林决不会说,也许他就根本没有意识到自己正在这样做。

    瓦西里在24岁时已经是空军少将,到了1947年26岁中将军衔时任莫斯科军区空军司令,可见斯大林对于自己子‘女’的溺爱是无止境的。所以林俊现在就拥有了巨大的权利倒也变得不奇怪了:只要斯大林喜欢,他明天就可能成为将军,虽然1937年的苏联还没有将军。

    挂下电话的林俊走出了马克萨廖夫的办公室,看到外面的同志们都在等他。

    “我已经向斯大林同志汇报了这里的生产情况,斯大林同志对同志们的工作非常满意。”

    林俊的话让哈尔科夫***国际机车厂的同志们非常高兴,能得到最高统帅的肯定绝对是件值得高兴的大事。

    “斯大林同志又给了我新的任务,过几天还要到斯大林格、列宁格勒和乌拉尔汽车厂视察工作,估计过个两三天就要离开这,以后的工作就‘交’给同志们了。”

    “放心吧安德烈同志,我们一定会让斯大林同志和您满意的。”领头的马克萨廖夫说。

    “呵呵,我知道我们***国际机车厂的同志都是好同志。”林俊停了一下,“有马克萨廖夫和科什金同志在领导工厂的生产和科研,这的工作我是放心的。大家都去忙吧,马克萨廖夫同志和我去趟哈尔科夫市区。”

    其他人各自回自己岗位,马克萨廖夫和林俊一起走向办公楼的大‘门’。

    “安德烈同志,你是要买东西还是?”马克萨廖夫壮着胆子问。

    “去肃反委员会。斯大林同志要我检查一下各地肃反委员会的工作情况,看来是不需要你给那帮笨蛋提醒了。”

    林俊的话让马克萨廖夫打了个冷颤,他不知道下面会发生什么,“安德烈同志会大开杀戒吗?”

    林俊对于杀自己同志是一点兴趣也没,他当然不会把那些委员们“肃反“了。

    到了肃反委员会后,林俊只用了半个小时就“教会”了委员同志们”怎样不‘乱’杀人”。他再次的到来确实让委员们吓的够呛,因为这次林俊可是在执行斯大林的命令。

    林俊再次“视察”监狱,看到犯人们已经基本受到“人道待遇”后,他表扬了委员会同志工作上的进步。

    “这很好,这样才是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你们原先的处理方式简直就是***!”大‘棒’和胡萝卜是需要一起用的。

    接下来的两天时间林俊都在肃反委员会“办公”,他查看了所有在押肃反人员的卷宗,现场提出处理意见。结果当然是大部分犯人得到了释放,而少量的“危险敌人”林俊也不好做出判断,那就还是以现在的工作方式继续审问,这个艰巨的任务就‘交’给委员同志们了。总之这些人的命是基本保住了,而委员会同志们对于以后肃反对象的选择和评判标准也心理有数,按着林俊的动作,起码有百分之九十以上的“嫌疑对象”可以排除嫌疑。

    。。。

第六十一章 英雄城

    。为了赶时间,林俊大胆的选择了从天上走,这样4个小时就可以解决问题。

    离开哈尔科夫前,那个费尔索夫已经出院参加研制工作,对于***国际机车厂的情况林俊是放心的,而当地的“肃反”工作被他这么一“闹腾”也会“黯淡”平和些,林俊知道自己应该救了很多同志的命。而作为苏联的一个重工业基地,林俊的这个举动会为苏联保留很多优秀的技术人员和工人。想到这点,林俊感觉自己冒的风险也值了。

    林俊还在离开哈尔科夫前特意对科什金‘交’代了一件事,就是在t32定型上报前一定要先告诉自己,无论到时自己在什么地方都要和自己联系以后再上报。科什金还以为是林俊想亲眼看到这种他大加赞赏的坦克参加测试,满口的答应了。但林俊告诉他不是这么简单,但天机不可泄‘露’,到时候他自然会明白的。

    到底是为什么呢?简单的说就是历史上有个人会让t34的投产差不多完了一年,他就是朱佐夫…雅科夫列维奇…科京的岳父克列缅特…叶非莫维奇…伏罗希洛夫元帅!

    为了能让t34顺利投产,林俊已经做好了和这位元帅“大战”一场的准备。

    飞机经过的苏联大地一片雪白,但这单调的景‘色’没有限制住林俊的思维:5年半之后这里将是血与火的战场,而6年后的今天就是伟大的斯大林格勒保卫战胜利的日la更新快,网站页面清爽,广告少,,最喜欢这种网站了,一定要好评'

    飞机单调的发动机声让人老想打瞌睡,但冰冷的机舱里根本就睡不着。

    这时候机长莫洛奇从驾驶舱走了出来,“安德烈同志,这天气够受的,我们的飞机就像个冰窖一样。”

    “呵呵,莫洛奇同志,这趟辛苦你和格里戈里(副驾驶)同志了。”

    “应该的,能为您服务是我们的荣幸。”

    “哈哈,这样说可不好,‘弄’的我像个老贵族,同志们都成了车夫。”林俊和莫洛奇开起了玩笑。

    “安德烈同志,您可是我们所有飞行员的榜样,特别是我们运输机飞行员心中的英雄!您当初救援考察队员的行动绝对是人类历史上的壮举和奇迹!”莫洛奇倒不是故意在林俊面前说好听的,这是心里的实话。当时林俊和其他7位飞行员的壮举让他们这些“开运输机的”大大振奋了一把,在那些“高傲”的战斗机驾驶员面前都能昂着脖子走路:我们飞运输机的怎么了!也是英雄!

    林俊也早就听说自己在运输机飞行员心中的地位是非常高的,虽然自己后来改飞战斗机,但运输机部队的同志还是把自己当作是“一伙的”!而在有些“特殊”的情况时,这些飞行员还会打出自己的名号,比如在运输机飞行员和战斗机飞行员拼酒的时候他们就常说:“不就是开战斗机,有什么好牛的,老子转行了一定比你们厉害!安德烈同志就在西班牙击落了10架敌人的飞机,怎么着!?你们和他比比!”

    “到斯大林格勒还要多久?”

    “大概还要一个小时,我们离斯大林格勒机场还有200多公里,今天天气不错,估计中午12点半就可以到了,呵呵,还赶得上吃中餐。”

    “中餐就不必到那再解决了,我这还有点面包,你也来点?”林俊从边上的一个包里拿出两块白面包,一块递给了莫洛奇,他是有点饿了。

    莫洛奇接过面包吃了起来,“味道不错,就是太凉了。”

    “离地三千米你还想怎么着?呵呵。这是***国际机车厂食堂特制的,里面都是葡萄干和杏仁,当然好吃,买都买不到。”林俊边吃边说。

    “家里几个孩子?”林俊看这位莫洛奇也有个30几岁,应该已经结婚了。

    “呵呵,老婆给我生了5个,4个男孩,最大的已经12岁。安德烈同志有孩子了吗?”说到自己孩子,这位机长是一脸的幸福和自豪。

    “一个儿子,快8个月了。”

    “小孩子记‘性’可不好,听说您要去好几个地方,等回到家小孩可能都认不出你了。”

    “那也没办法,工作就是这样。”林俊把边上的包拿了过来,“里面还有个面包给格里戈里同志填填肚子,其它东西送给你的孩子们做礼物。”

    莫洛奇可不敢要林俊的东西,看着这口袋足足有10多斤重。

    “也不是什么好东西,就是哈尔科夫党委会送的些乌克兰特产,全是些葡萄干和杏仁,小孩子最喜欢吃。你有5个小孩,送你最合适,我拿着可费力气。”硬把包塞给了莫洛奇,林俊倒说的是实话,这包东西自己拿着也不方便,而且家里也不缺这个。但对于莫洛奇这位少校就不同了,他虽然是飞行员,工资还是比较高的,但养活5个孩子是笔大开销,估计会很吃力,孩子们吃零食的机会应该不是很多。

    看林俊态度坚决,莫洛奇也不再推辞,“那谢谢安德烈同志了。”

    一个小时后,林俊已经透过机舱看到了苏联的母亲河——伏尔加河,而斯大林格勒就在前面。

    刚才回到驾驶舱的莫洛奇又到了后舱,“安德烈同志,我们就要降落了,请系好安全带。”

    “好的。”系上安全带,静静地等待着降落。

    斯大林格勒拖拉机厂党委书记鲍里斯…费奥克斯托维奇…格尔卡和总设计师朱佐夫…雅科夫列维奇…科京早已经接到通知在机场等候林俊“大驾”。

    林俊与莫洛奇和格里戈里告别后才走下飞机,格尔卡、科京和手下的人立刻迎了上来。

    “你好安德烈同志,我是斯大林格勒拖拉机厂党委书记鲍里斯…费奥克斯托维奇…格尔卡,这位是我们的总设计师朱佐夫…雅科夫列维奇…科京同志。”说话的格尔卡看上去已经有50多岁。

    接下来还是原来的老一套,吃饭加参观城市和工厂。而斯大林格勒的同志比哈尔科夫的同志是圆滑的多,估计是这位科京总设计师的影响。

    你滑我也滑,林俊也不是笨蛋。

    “科京同志,估计你在斯大林格勒是待不了多少时间了哦。”在吃饭的时候林俊和他说。

    林俊的话倒也没让在座的人奇怪,他们也早就听说总设计师可能会调往列宁格勒担任更重要的工作。因为目前的斯大林格勒拖拉机厂还只是主要生产坦克和拖拉机,研究新式坦克还不是这的重点,而科京和他的研究小组可能会在近段时间整体调往列宁格勒,当然这里面有伏罗希洛夫元帅的“功劳”,大家都是心知肚明。

    “呵呵,或许吧,还没有接到正式命令,就是调动也是以后的事。”

    “说句不好听的,在座的工厂方面的同志可不要生气。我们斯大林格勒只是作为我们苏联坦克的重要生产基地,当然十分的重要。但最重要的研究基地还是在列宁格勒,科京同志是位优秀的坦克设计师,而且今年才29岁,正是年轻有为的时候,到列宁格勒方面担任总设计师才是最合适的安排,呵呵。”

    “安德烈同志,你这么说我可下不了台哦,哈哈。”科京听了林俊对他的赞扬是非常高兴。他虽然是伏罗希洛夫元帅的‘女’婿,但眼前的这个安德烈的背景决不比他差,甚至比自己的背景还要深厚。克里姆林宫里的小道消息都在说斯大林把他当儿子一样看待,甚至比自己的亲生儿子还要溺爱。做为和克里姆林宫很多高层都有密切联系的人,科京当然也知道这些小道传言,所以他是比较看重这个安德烈的话和态度。

    “当然,科京同志的才华和能力我们斯大林格勒的同志都是知道的,列宁格勒才是能真正展示科京同志能力的地方。”

    说话的是格尔卡。

    “呵呵,真是个老狐狸!”林俊心理想。

    吃完“迟到“的中餐后,林俊在科京和格尔卡参观了斯大林格勒。

    在列宁广场,林俊努力的在找那座“巴甫洛夫”大楼,但根本就没有一座建筑能和映像中的那座残破不堪,但仍然巍峨耸立的大楼对上号,光从这点就能让林俊再次感受到斯大林格勒保卫战的‘激’烈与残酷。

    在参观的途中林俊提出要去城外的马马耶夫冈参观,这让陪他的所有人有些奇快:那座小山岗有什么好看的?

    林俊就像是个游兴十足的游客,说:到了高处才可以看清斯大林格勒的全貌。

    “哦,原来是这样。”大家这下才明白,“看来安德烈同志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