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苏联英雄-第19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一周时间,在不影响支援各方面军作战的情况下,你能调出多少大本营战略轰炸机部队的远程轰炸机抵达立陶宛和爱沙尼亚机场,并做好出击准备?”

    林俊问‘波’雷宁。

    “最多80架彼…8重型轰炸机和150架il…4远程轰炸机,加上需要的最基本后勤保障。”‘波’雷宁非常肯定的回答:这是他原本就准备用来对德国纵深目标进行打击的远程轰炸机部队中的一部分——另外一部分轰炸机部队在南部,如果要使用它们,那这样长距离调动飞机是来得及,但‘波’罗的海沿岸的机场“吞不下”这么多飞机,而且地勤人员和设备也来不及运输:铁路运输早就饱和了。

    “元帅,统帅部预备队还能向立陶宛方向调出大约70架米格3远程战斗机,还有大约80至100架雅克9dd型超远程战斗机,挂载大容量副油箱后可以为轰炸提供全程护航。'想看的书几乎都有啊,比一般的站要稳定很多更新还快,全文字的没有广告。'”

    林俊心里盘算了一下,“按照转场抵达之后八成的可用出击率,大约180架轰炸机同150架战斗机,一次‘性’至少能够投送350吨炸弹,应该足够了。”

    飞机并不都是在莫斯科,其实大本营直属部队绝大部分不会在莫斯科附近,只是挂了个名头而已:‘波’雷宁能够快速调动的那些航空单位目前几乎都在原‘波’罗的海三国和白俄罗斯北部的几个机场,调动起来麻烦不是很大,有几个在爱沙尼亚塔林和拉拖维亚里加附近的远程轰炸机单位甚至不用挪窝。

    “元帅,我是按照九成计算的。大本营预备航空队里的il…4远程轰炸机都是去年底同今年初才出厂的新飞机,机组大部份都有远程奔袭的实战经验,上个月就数次轰炸了西乌克兰同斯洛伐克东部的‘交’通线。”

    “由大本营直属重型轰炸机部队司令员瓦西里…尼古拉耶维奇…日丹诺夫少将指挥的彼…8机群更是久经考验,下属的几个重型轰炸机团都是有经验丰富的飞行员和指挥员组成。”

    战争打到这会,所有彼…8轰炸机都被集中在了几个航空团里,指挥权直接在统帅部手里,为的是形成一个拳头,而不是添油战术一样使用。实战证明这样使用重型轰炸机是正确的——从去年9月开始,彼…8每一次出击几乎都是二十架以上的大机群,而且有战斗机护航,都取得了不错的效果。

    重型轰炸机不是前线高速轰炸机或俯冲轰炸机,不该使用一两架出击的模式——一两架轰炸机就能胜任的工作就不该派出重型轰炸机,需要彼…8出击的任务除了极个别战术任务(比如需要一顿猛烈的炸弹雨摧毁某个特定目标,比如山头上一个废弃的古堡,而一两百公里之内又没有能用的俯冲轰炸机,倒是300公里外有一个团的大本营直属彼…8轰炸机正好闲着——如果指挥员有本事,那两三个小时后也许会有两架四发重型轰炸机会抵达古堡上空,丢下一群250公斤航弹!),其它都是深入敌方纵深的任务。

    而深入纵深的任务中就几乎没有一两架轰炸机就能够完成的,别说战略使命,就是个战役级别的纵深轰炸任务,那基本也是需要派出较大规模的编队出击。

    “能完成任务吗?”

    ‘波’雷宁非常肯定的回答:“选择直航线,只要给我好的领航员和尽可能多的目标资料,能!”

    将军同志说到的il…4型远程轰炸机是种双发中型远程轰炸机,由老式的db…3远程轰炸机发展而来,今年刚刚正式定名为il…4,生产数量已经超过了db…3型:去年下半年刚生产出来装备部队时还用着db…3的后续编号,今年把名字改了。

    il…4和它的前辈db…3在外型上除了头部的领航员舱外相,其它的非常相像。改名,那是因为il…4是一架在机体内部结构和制造工艺上都同老式的db…3完全不同的飞机:老式的钢管构架承力结构改成了相对先进的机身整体承力结构,结构变得简单和容易制造,飞机本身质量也好控制。

    il…4远程轰炸机内部结构的改变主要得益于苏联仿制的里…2运输机(美国道格拉斯飞机公司的dc…3型客机的仿制机型。)的生产工艺,因而它非常可kao和坚固——它甚至可以在超过设计最大负荷的条件下,深入敌人后方执行轰炸任务,是目前全世界最好的中型远程轰炸机之一!

    ‘波’雷宁这是还把大本营预备队里所有的米格3战斗机都拿出来了,都是为远程轰炸机部队护航准备的,其它装备米格3的航空团都在各方面军空军内。

    大本营预备航空队,这“预备”不是真的暂时等着的意思,同原来的“预备队方面军”一样,一点也不“预备”!也不是在后方呆着,大概就是统帅部能够直接使用的一股力量的含义。

    林俊也知道远程护航战斗机在战争中的重要‘性’,而苏维埃目前就两种能用的、实际意义上的远程战斗机——米格3远程战斗机从立项阶段开始就是按照“远程”去设计的,而雅克…9dd超远程战斗机简单说是往原有机身内塞进更大的油箱改进来的:“远程”比“超远程”飞得更远!

    米格3使用副油箱、经济航速巡航情况下的航程超过3000公里;而雅克…9dd不使用副油箱大约能飞2200公里,加一个副油箱,能飞差不多2800公里,不过满油的情况下这机动能力比不上米格3。

    “到今年夏天乌拉尔的两个新发动机工厂满负荷生产后,改进型、动力更大的am…35系列发动机生产数量能上一个新台阶,就可以提供给米格3使用。”

    “元帅,我们要恢复米格3的生产?”‘波’雷宁喜欢那种能为远程轰炸机全程护航的战斗机,可惜已经停产了,所以听到这个消息非常高兴。

    “是的,还有米格1前线高空战斗机也可能恢复小规模生产。不过米格1同米格3和原来装备部队的会有些小改动,米高扬和格列维奇同志已经给我看了小改进之后的米格1和米格3的测试报告。米格1在高空‘性’能更好的同时增加了200公里航程,而米格3在保持原有‘性’能基础上,将加大载弹量,必要时可以装备炸弹和火箭弹深入地方控制区超低空打击地面目标。”

    “米格”的飞机设计师在米格1同米格3停产后,没有把自己原本设计的飞机彻底置之不顾,“不过改进后的米格1要到今年底才恢复小批量生产,米格3的生产线夏天就恢复,我们的铝供应已经差不多缓过气来了。”

    原来生产的米格1和米格3在高强度的作战中不断消耗,战前生产的近8000架米格到目前大概还剩下还有一半在部队里服役:零配件只能保证一个最基本的需求,特别是发动机供应在部分地区出现困难,有些航空团里手头常常是有几架需要更换发动机的米格,但要等不少时间才能得到新的发动机:长远看,一定数量的高空战斗机和远程战斗机是需要的——事实证明,米格3的‘性’能要比“搭积木”方式“加出来”的雅克dd要稍微强些。

    米格1战斗机在5000米以下高度‘性’能不怎么样,林俊为什么要计划恢复它的生产呢?因为自己估计到了今年年底,战线会向西推进200至500公里,那样德国战争机器中的很多目标、包括德国本土、仆从国、占领区的重要城市、工业基地都会进入红军前线轰炸机的攻击半径内。

    德国人会快速重视本土防空,加上另一边的英美空军也会轰炸第三帝国纵深目标,空战有可能大部分在高空爆发——基本上就是5000米以上高度,或者更高!

    轰炸机从中低空轰炸德国目标虽然命中‘精’度好,但记忆告诉林俊英美空军也吃不消中低空轰炸的损失率,轰炸编队基本都会在中高空出击:当抢夺中高空制空权变得更重要时,空军会需要米格战斗机,它的高空‘性’能比任何一款拉格和雅克都要出众!——不断改进、增大航程、携带副油箱执行护航任务的米格1将是翱翔在德国人头顶高空中的王者!

    林俊能够预见到,米格1同米格3会书写一个类似于p51在德国上空那样的故事,“米格王朝”的故事将提前很多年被世人熟知——虽然任务决定了卫国战争中米格不可能有另外两个系列战斗机那样的生产装备数量,但“拉格”、“雅克”、“米格”,苏维埃空军的三大战斗机支柱将真正的在欧洲东线战场苏联一方三足鼎立!

    “关于轰炸挪威克纳本矿‘床’,空军委员会和情报部将会给你提供支持,我能给的全部给!”

    空军委员会能够给‘波’雷宁需要的权限,当然这要经过统帅部批准——林俊就管着战略轰炸,‘波’雷宁就是具体执行者:将军同志还有几个战略轰炸计划,不过目标没有挪威那么远而已,林俊这会都批准了:不是轰炸斯洛伐克就是罗马尼亚的目标,南边红军轰炸机出击已经很难分清战役与战略之间的分别,因为就是架前线战斗机都能到罗马尼亚多栌上空逛一圈。

    罗马尼亚空军和德国空军在罗本土的防空主要集中在油田区,但就是油田区也已经在乌克兰南部前线机场的彼…2高速轰炸机的作战半径之内。

    ‘波’雷宁的其中一个计划就是集中乌克兰南部大本营预备航空队的雅克…9d远程战斗机(不是雅克…9dd)、il…4远程轰炸机,同乌克兰第三方面军空军能够‘抽’出来的力量,对普洛耶什蒂油田再进行两到三次轰炸!

    林俊同‘波’雷宁又‘交’谈了一会,不过两人说着说着都发现关起‘门’来解决不了一切问题,比如最简单的几点:给各部队的命令今天下午再下都来得及(对于这点,统计哪些部队能动、哪些不能‘抽’调的事明天能gan完就是高效率了!不少部队正担负着直接支援个方面军作战的任务,有些gan脆已经划给人家了,就是番号暂时没变而已。),和统帅部其他人需要协调一下的地方要先去做完;还有,单单几份相对详细的航线图还不行,‘波’雷宁需要克纳本矿‘床’及其附近环境的尽可能详细资料,如果有航空照片更好!

    还有个问题:两人都饿了!

    去餐厅,随便吃几口后就去斯大林那汇报,还要同总参谋部和内务部打个招呼:总参情报部和内务部北欧处那可能会有‘波’雷宁需要的东西。

    斯大林从来不在两个大餐厅里出现,他一般在办公室或自己的小餐室用餐——大餐厅说白了就是两个大食堂,不过也有不少“包厢”而已:这些包厢沙皇时期就是金碧辉煌的宴会厅,也不是围绕在餐厅边上,有些距离很远。

    元送政治局的常委们如果在克里姆林宫里办公,那用餐时间一般会让人把吃得送进办公室里;那些宴会厅不是平时吃饭的地方,只有节日、聚会时才会用,其它的工作人员平时就在克里姆林宫中的两个“大食堂”里选一个解决吃饭问题。

    无论是打扫卫生的工作人员还是各部‘门’主管、将军,在克里姆林宫的食堂里是人人平等:有可能坐在长条桌子上大快朵颐的一位将军身边就坐着位水管工人同志,将军吃完饭想来根烟逍遥一下,不过发现没了!

    餐厅不禁烟。

    怎么办?

    “同志,有烟吗?”

    “哦,给。”水管工人掏出自己的马合烟烟丝盒子和卷烟纸,将军同志自己熟练地卷上,‘抽’上几口,然后站起身同那位说一声“谢谢。”

    走了。

    也可能是将军同志吃完饭掏出包格鲁吉亚香烟,自己点上的同时把烟盒递给身边刚吃完的那一位,“来一根?”

    “谢谢,将军同志。”水管工人‘抽’了一根点上,然后叼着香烟同将军同志闲聊几句。

    在克里姆林宫的大餐厅里什么事都有可能发生,因为能在这里用餐的不是克里姆林宫本身的人员就是来这里办事的同志——如果不在这里吃饭,那出了克里姆林宫,要找个吃饭的地方还真是有点远。

    。。。

第六百一十三章 去他娘的中立国3——万事俱备

    !”

    原本还要为元帅高点煎午餐‘肉’,可林俊宁可啃硬面包!这会又挑食了。

    不过这解决的办法倒也简单——厨师们知道普伦雅科夫元帅有时候早餐会还吃点什么,还好做——三个锅子一起忙乎,赶在林俊一行人狼吞虎咽吃完饭前,给每人搞了两个荷包蛋。

    荷包蛋、类似于中国吃法:上边倒点酱油、撒点盐都成,林俊也从不挑老不老嫩不嫩的,能吃下肚就行——大概像林俊这样好对付的元帅也真少见,要知道很多人对煎蛋生熟程度的要求非常高。

    林俊吃牛排历来要全熟的,认为吃七分熟的那是类似于野蛮人的爱好,煎蛋就无所谓了,生‘鸡’蛋都能吃嘛。

    一群人很快吃完,林俊同‘波’雷宁去斯大林那做汇报:结果一听到林俊说要轰炸挪威克纳本钼矿的建议,斯大林对林俊说:“考虑过瑞典的关系吗?”

    斯大林都不用问航线问题,就知道林俊会让飞机从瑞典上空过——要是兜圈子,飞机回来时差不多刚好掉‘波’罗的海里,这点地理常识斯大林有。

    “是的,斯大林同志。我认为此次行动中我们可以完全将瑞典的影响排除在外,不需要考虑他们的态度。既然法西斯的军队可以通过它的地面运输通道调动部队,那我们也可以借道这个所谓中立国的空中通道。”

    林俊说得理直气壮:道理显然是成立的,只不过有点拳头大好说话的意思在里面——德国至少同瑞典签署了协议,而林俊是打算不打招呼就从瑞典人头上过。

    不过话又说回来了:苏联同德国在死磕,瑞典不管处于什么原因、处处帮着德国,按照达尔文的理论那就得要有冒承受苏联怒火的意识!

    不把炸弹直接扔到你斯德哥尔摩就不错了!

    “至于瑞典空军的威胁,还不够我们的护航战斗机塞牙的,如果他们敢来纠缠的话。在我们的轰炸机发动对挪威克纳本钼矿轰炸的同时,外‘交’人民委员会可以对瑞典大使馆发出正式的照会,通知他们我们会经过他们的领空。当然,照会需要在我们返航时再发出,并要求他们救助我们有可能在行动中受伤迫降、跳伞在瑞典领土的飞行员”

    对于瑞典,林俊的态度就是要强硬:那份照会应该是祈使语气的!

    斯大林考虑了一会,通知找来了伏洛希洛夫同还没有离开克里姆林宫的亚历山大和日丹诺夫,后三人都同意副统帅的建议——轰炸克纳本钼矿!

    日丹诺夫可以说是就是“极左”的代名词,做事喜欢历来极端,这些年都算收敛很多了,对林俊的建议当然赞成;而亚历山大原本就是同林俊一条线的,内务人民委员通知感觉到斯大林只是想听听各人对于这个问题的各自理解、**分都已经同意了副统帅建议的情况下,他表示内务人民委员会为这次行动提供最充分的支la'

    历来就知道是穿一条‘裤’子的,这会也要这样的态度。

    至于伏洛希洛夫同志是早看瑞典不顺眼了!——原本林俊直接轰炸瑞典轴承厂的计划虽然很符合他一贯的口味,但出于政治原因不得不表示反对:这次是不一样了,借道而已嘛,当然同意!在第一元帅看来,这样的行动还能给指望当墙头草的瑞典一个严厉的警告!

    “安德烈,计划要周密,力求一举摧毁法西斯的钼矿供应。”

    “是,斯大林同志!”林俊敬礼后回答。

    斯大林下来决心——他看瑞典当然是早就不顺眼,不过出于政治和军事上的双重考虑而在忍耐罢了,既然所有人都认为时机已经到了可以不顾瑞典态度的时候,那就gan吧!

    、、、、、、

    轰炸矿山,如果是对于一般的铁矿、煤矿等矿场,这扔上几百吨炸弹至少能让一个中等规模的lou天矿停产一两周、减产几个月。如果是井矿,将地面上的厂房、机械配套设施炸个稀巴烂后,至少能让它停产几个月,想完全恢复生产的时间会更久!

    林俊见过井矿是怎么样的——只要破坏了矿井外边的那些提升机、矿石分选车间、发电厂或者gan掉了山区平行坑道外边的停车场、车库和那些挤在一块的各式厂房,想恢复生产就相当于重新建一个矿,甚至会更麻烦!

    斯大林有个疑问是能不能一次排出200架轰炸机就彻底摧毁挪威的钼矿矿场,接下去听完林俊的解释后就明白了。

    一旦进行轰炸,那纳粹至少在一到两年之内别想重新获得足够的钼——这克纳本钼矿就是个井矿,而且已经挖得非常深,距离地表比较近的在几十年前就采掘殆尽了:这还是现在就知道的情况。

    而且钼矿开采、冶炼还有一个特点,同高品质铁矿石一类的矿石贸易不同:那就是钼矿的进口国在钼加工工业体系中一般会少一道工序——它们不会进口原矿石!

    这都是有钼矿本身的特‘性’而决定的。

    各种天然钼矿中具有工业开采价值的钼矿物主要是辉钼矿,约有99的钼矿是以辉钼矿状态开采出来。而辉钼矿是一种容易进行浮选的矿物,浮选法是它进行‘精’选的主要方法:用浮选法可得到含85~95的钼‘精’矿,总回收率达90。

    德国人进口的就是钼‘精’矿,省下了分选这个步骤;而挪威人就把巨大的分选工厂建造在矿场厂区里边——将沉重的矿石拉个上百公里进行分选和在采挖当地就解决这个问题摆在一起让生产管理者选择,谁都会选后者。

    根据奥卡尔柯夫所知,克纳本钼矿厂区不远还有一家历史悠久的冶炼厂,也是挪威唯一的一家钼冶炼厂:当然它也会进入轰炸目标的名单中。

    这下需要做的就简单了,几百吨炸弹只要用的合理、投得够准,那克纳本钼矿百多年积攒下来的厂房、设备都会成堆废墟——想彻底恢复?多年之后吧!

    清理***的轰炸后废墟就够‘花’上几个月,生产设备恢复还要更多时间——两样同时gan有没有合适、足够的设备也是个问题,如果没有现成的(级别没有现成一说,因为这不是搞辆卡车、‘弄’台挖土机那么简单,很多矿山设备都是整套、巨大、组装式、特别的。)情况下紧急制造——哪能造呢?就算能在挪威找到能够制造的工厂、或者gan脆从它处拆卸类似的设备,拆就要时间,这运输又更是个问题,沉重而巨大的矿山设备运输、安装起来都是个麻烦活!

    如果挪威没有,就是德国本土有或者能够立即生产,那运输就更是个大麻烦了!

    建个矿不容易呀,这不是搞小煤窑:一个箩筐一把搞头就能挖,有个风镐加台电车就算机械化。

    一般情况下矿山的厂房设备就是一个“密”,基本属于“扎堆型”,而不是莫斯科城区建筑的分“散型”——不过到底克纳本钼矿的实际情况如何,内务部和总参情报部有办法让林俊等人知道。

    亚历山大的部下历来以动作迅速、办事能力超高著称,这次也是一样——一接到人民委员的命令,他们几个小时内就从有‘色’金属工业委员会找来了几个几年前曾经到过挪威克纳本钼矿参观的专家和领导,还有当时拍的一些照片都在天黑前送到,无论是放在那些人家里的纪念照还是委员会档案室里的照片;总参情报部也送来了不少克纳本钼矿厂区的照片,还拉了几位了解钼矿生产的工业专家,他们会详细解说在钼矿生产中哪些类别的厂房是最为重要、建造起来最麻烦的!

    修造难、破坏容易——其实破坏也是个技术活,就像炸桥拆房子一样,蛮gan是‘浪’费力气、资源,也是要讲究技术的。

    找来的一群人都被带往空军委员会。当天晚上,绘图人员、工业专家、到过克纳本钼矿的同志、空军技术员、照片分析专家等等一群人在空军委员会的一间大会议室里摆开了战场,相互协同、同心协力着忙乎。

    取来的实景照片中部分是带有人物的照片、合影一类,但也有拍摄厂房外景的,极少是厂房内部设备照片——大概出于技术保密、封锁的原因,当年很多厂房瑞典人只让参观,不让拍照。

    这还算友好了,有些矿山就是自己人的参观团都不让拍照(更保密的呢?进‘门’的机会都没有,甚至不知道某个国家在开采某种矿石。金属资源,特别是工业中需要的重要稀有金属,那可是货真价实的战略物资。)

    那一堆照片中还有几张是从厂区附件矮山丘上拍下来的大范围照片,这部分填补了没有航空照片的不利之处——工业委员会的同志们很有些素质:林俊知道30年代各工业强国互相派出的各类参观团、访问团里,一大半是或多或少都带着点特别目的的,楼草打兔子的事各国都在gan,可不是几十年后林俊所知的那些打着考察、取经的名号,连个县级政fu都一年出国旅游几十次的什么狗屁考察团!

    一次考察回来,外国稀罕货带回来不少、风景照片也不少,就是没点实质‘性’内容:都忙着看风景和玩上了——彻底鄙视!国家的蛀虫!

    不仅仅kao照片,到过克纳本钼矿的同志们还根据各照片回忆厂区详细布置图,这倒不需要太‘精’密,只要大体上不出错就行——长方形的厂区说成三角形的当然不行了。因为大部分轰炸机将地毯式轰炸矿区和在一起的选矿厂、另一部分将密集轰炸那座有‘色’金属冶炼厂,每一个高大建筑的内部到底是什么设备并不重要,反正都会变成一堆瓦砾和废铜烂铁。

    至于领航需要的挪威‘精’细地图总参情报部有,他们那里搜集了全世界各国发行的地图,连军事地图都搞到整整一仓库!帮助领航员确切的确定矿场的位置不是问题。

    在几名专家的帮助下,天亮时分目标区及其周围的地形图大功告成!

    林俊没有去茹科夫,也没一同去空军委员会,在克里姆林宫处理了另外一些事后,爱自己的休息室里睡了一会。等醒来后就看到了‘波’雷宁送来的那几大张图纸、地图:很详细,克纳本钼矿惩自己想象中的矿场样子差不多,建筑物非常密集,那些传送带,运输系统,矿石传送、分选设备高大且扎堆,怎么看都是个密集轰炸的好目标!

    ‘波’雷宁忙了一个通宵,不仅仅是照顾绘制那些地图,还在空军委员会里连夜做出对部队的安排、选择和协调工作;不仅仅是要轰炸挪威的事,还有南边——‘波’雷宁真的很忙。

    看到老部下布满血丝的眼睛,林俊将图纸‘交’回给他:“你该去休息会,一口吃不成胖子,能让参谋去gan的就发给他们去做。”

    ‘波’雷宁摇摇头:“大部分都分下去了,不然早趴下了。”

    ‘波’雷宁去调兵遣将,而那几位同样一夜没睡,帮了大忙的专家同志却都被暂时软禁了——一周时间内同来自列宁格勒的奥卡尔柯夫同志一样,都得在一个封闭式招待所里好吃好喝、歇着等消息。

    大家各有工作,但除了奥卡尔柯夫外,那几位能留在莫斯科的有‘色’金属生产委员呆着,这工作就不是少他一个人、少一天不行的那种:和绝对万无一失的保密相比。让他们闲一段时间是值得的。

    同志们就安安心心当疗养了——家里不用担心,他们得到的消息会是自己这会给派到外地紧急出差去了,过个七八天就回来。

    、、、、、、

    ‘波’雷宁选择了塔林、派尔努、里加、尤尔马拉、文茨皮尔斯和利耶帕亚这六座城市附件的9个机场做为此次行动的出击基地,由瓦西里…尼古拉耶维奇…日丹诺夫空军少将担任这次行动的空中总指挥。

    参与行动的很多机组参加过对罗马尼亚油田普洛耶什蒂油田的大轰炸,首席轰炸领航员也是那次行动中的重要领航员——“苏联英雄”、空军少校玛林娜…米哈伊洛夫娜…拉斯科娃,苏联空军的著名‘女’领航员。

    日丹诺夫将带领彼…8轰炸机编队,而il…4远程轰炸机编队的指挥官将是远程轰炸机航空师师长瓦连京娜…斯杰潘诺芙娜…格里佐杜博娃上校,远程奔袭经验丰富。

    随着各部队先后抵达预定机场,出击时间被定在7天后:由于几名资深领航员都认为后半夜出击、天明时轰炸的方案最佳,编队出击后将进行一段时间的夜航。

    拉斯科娃少校一点不担心夜间导航的问题,只要那天挪威西南部的天气能过得去,她就有信心将编队准确引导至目标上空:潜艇部队会确定那里挪威海岸的天气情况。轰炸高度定在3500米以保证一定的命中率,还能躲过大部分德国人部署的小口径高‘射’炮的威胁。

    德国人是在挪威重要的目标部署了防空兵力,但按照历来的习惯,在没有受到过空袭的地方,德国人一半是不会把防空力量搞成个铁桶阵的——这会在罗马尼亚的普洛耶什蒂油田还差不多能算是铁桶阵,在挪威西南部还一般般。

    德国空军要做的事太多了,不可能把大量防空战斗机部署在挪威西南部而闲着无事可gan,至于高‘射’炮密度最多就是战时工业基地防空的标准水平,比不上本土那些重点目标附近的布防密度。

    行动成功率应该会很高,这是几乎所有人的乐观估计。至于“借道”会不会遭到拦截的问题——瑞典连一架夜间战斗机也没有,就是天明前空袭机群被发现,瑞典人那些双翼的“角斗士”战斗机会不会升空也是个问题;就是升空了,“角斗士”马力全开、全速飞行倒是比苏联轰炸机编队速度快些,但‘波’雷宁等人选择的航线都避开了目前所知的那些瑞典空军基地,追不追的上、找不找得到也是问题。

    就是撞上了又如何?瑞典人就是整个空军的战斗机一起来找麻烦,护航的米格3同雅克…9dd机群都能轻易将它们全收拾了!

    。。。

第六百一十四章 铺天盖地1

    在所有人中间格林卡大尉军衔最高、战绩最多,而且是去年就获得“苏联英雄”称号,资格也最老、经验丰富,无可争议的成为这个“‘混’合大队”的代理带队长,其它所有人、包括新鲜出炉的英雄、“柏林上空的苏维埃雄鹰”卡莫津对此也是口服心服。

    机械师们正在忙碌,小推车不断拉来***和副油箱,机库里显得非常热闹——这是有四名飞行员一同走了进来——一个大尉、一个上尉和两个中尉,四人‘胸’口都别着一枚金光闪闪的“金星奖章”。

    来的是格林卡兄弟、卡莫津和奥列格:卡莫津的中队暂时被编为第三中队,这会八架战斗机都排放在机库左边,kao着格林卡直接指挥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