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苏联英雄-第18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和我想的一样,连驻锄坑都来不及挖,更没有时间用拉火绳,就用了‘激’发杆是吧。”林俊就像亲眼看到了格拉诺夫他们在林子里玩命的那一幕一样,“给撞出去几米?”

    “两米,元帅。”

    “命够大!现在我给你个命令,立即坐车去城里最近的野战医院,老老实实给我在那躺上三个礼拜再出来。还有,至少两个月内不许碰大炮,只准修养不准gan活。”

    林俊的口气变得严肃,不过一点也不严厉。

    “伤筋动骨至少修养三个月,你倒好,现在还赖在阵地上不走,怕人抢了你的大炮?!”林俊瞪着眼睛说,“听明白没有?!”

    “是,元帅,医院里躺三个礼拜,两个月不碰大炮。”

    格拉诺夫倒也实诚,元帅的命令他可不能违抗。

    “萨沙,你把他给我带下去。”

    格拉诺夫一点意见都提不出来,就被大块头萨沙给“押走”了。

    “你们这些小伙子都是好样的,都该被授予勋章。可惜我现在没带,就按照正常程序办吧,少不了你们的。古谢夫,记下他们的部队番号,到时候‘交’给集团军政治部,等空下来再统计一下。”

    在山下,步兵第284师师长尼古拉…菲利‘波’维奇…巴秋克中校正在作战室里,听到卫兵汇报:一队突击工兵们正在附近大教堂那铺设炸‘药’,10分钟后引爆时希望自己这边能够稍微隐蔽一下,他们会用尖哨声提醒,免得被飞起的小石块万一砸到。

    “搞什么东西,那帮人闲着没事gan?!”巴秋克放下铅笔,心里有点不满,“你去问问,他们在搞什么名堂。”对着边上的一名中尉参谋说。

    “炸教堂?闲着没事gan了!”想着又拿起铅笔,在地图上对照报告标部队目前的驻防位置。

    过了几分钟,参谋回来了,“师长,他们带队的是个少校,说这是副统帅的命令,副统帅说这教堂挡着城区两边的视线了。副统帅就在后边山丘上,炸了教堂后可能会到我们这来。”

    巴秋克再次放下笔,看了下表,他接到过通知元帅会来,但没想到元帅这个时候就到,还以为要到晚上;更没想到元帅要炸那个已经破破烂烂的教堂,理由还是“碍着视线”!

    “几百年都没碍什么人的视线,元帅真还想得出来。”巴秋克有点搞不明白元帅为什么会“这么无聊”,但元帅的决定自己是绝对不能违背的,而且就是炸座废墟而已。

    炸就炸吧。

    “通知下边,我们这会有次小型爆破。”

    “是,师长。”

    这会在城市里已经听不到爆炸,不过从南边还不时远远的传来爆炸声,那是在十多公里之外——其实就是不通知也可以,一些原本的哑弹突然爆炸也不奇怪。

    巴秋克把手头的地图一整,打算上山丘,不过外边卫兵汇报就要进行爆破。

    十多秒后,一阵闷响,那座大教堂轰然倒塌,彻底成为废墟。

    “18分钟,还算手脚麻利。”

    林俊站在山上看着大教堂被炸塌,连爆破时石头飞溅特有的尖啸都很少。对着边上人说:“gan得不错,爆破技术一流!”

    “下山,去巴秋克的指挥部。”

    等来到山下,广场上爆破形成的灰雾已经散去大半,看到巴秋克正同突击工兵少校站在一块等着自己。

    林俊对少校点点头,“gan得不错,去完成自己的工作。”

    少校向林俊一个敬礼,带着部下离开。

    进入284师临时指挥部,林俊向巴秋克询问了目前部队的情况,步兵师连同那两个突击工兵团将在维尔纽斯城区及其附近暂时驻防,继续突击的任务已经‘交’由东边其他部队,现在巴秋克他们的任务是恢复战斗力。

    “你有没有去犹太隔离区看过,我今天来就是要去那里看看。”

    巴秋克回答:“还没有,元帅,这里一下子忙不过来。不过我已经让师后勤处尽量给市民提供帮助,重点是隔离区。”

    “后勤的人已经把第一批物资送到隔离区了,几卡车军用食品。最先到那里的人回来说里边非常惨,很多人都处于饿死的边缘,还有很多的病患。我的两个医疗组也到里边去了,还要防止那些饥饿的人一下子吃撑着,派出了一个营到里面维持次序帮忙。”

    “元帅,kao我们还不够,23师也没多少人和物资能多出来,反映出来的情况是里边一切都很很糟。”

    林俊没有责怪巴秋克为什么现在还没有去隔离区看看看,他已经gan得很好,一名军事主官在现在的情况下注意力最重要的还是部队,因为德国人距离这里最多才20公里!

    “集团军和方面军第一批提供给城市的物资下午就会到,还有不少医疗队,你让你的后勤处长辅助一下。目前你个人不要把‘精’力过多放在市民身上这是对的,就让后勤的人去处理。图哈切夫斯基元帅的命令有没有传达到你这了?”

    “我们已经接到驻守的命令,部队正在构筑工事,预备进入阵地防御。”

    “雨季就快到了,我们在夏天来临着前不会在立陶宛再次发动大型攻势,要防备着德军反扑,把工事构筑的尽量坚固些,还要做好防备寒冷和雨季‘潮’湿天气的准备。”

    “是,元帅,我们一定完成。”

    “我这就去趟隔离区,你忙你的。”

    知道元帅做事就是雷厉风行,巴秋克只陪着林俊到‘门’口,看着元帅登车离开。

    经过几个街区,车队抵达隔离区大‘门’口,正好碰到方面军司令部派出的几个战地摄影记者的车子也到了。

    林俊下车,让车子跟在后边,打算步行进入隔离区。

    那些拿着手摇式摄影机的红军战士一见到元帅到了,连忙准备拍摄。林俊一看到就有点窝火:“把你们叫来不是拍我的!去拍里边犹太居民的现状,拍法西斯gan的的那些暴行!”

    。。。

第五百八十九章 民族的悲哀

    。副统帅在中校眼里是个很和善的人,不过今天算是见到了副统帅严厉的一面。

    撞到炮口上了,也算他倒霉。

    不过很快宣传处长同志就明白副统帅刚才为什么会发那么大火:当他们进入隔离区后,发现这里简直就是个人间地狱!

    还活着的有两万多人,不过其中至少有三分之一以上处在死亡的边缘。在北部街区,拿着摄影机和相机的战地记者们看到了那些正在清理中的尸体——几十辆卡车等在边上,红军战士们将尸体一具具装上车厢,准备运往郊外处理。

    不及时处理等到雨季到来,那可能回引发疫情。僵硬的尸体在车厢里码成一排排,就像在拉冻猪‘肉’!

    男的‘女’的、老的少的都有,都是被机枪打死的。就短短几分钟,中校同志脑子里就有了个庞大的宣传计划,那些满脸菜‘色’、枯瘦如柴的犹太人,墙上大大的空心白‘色’六角形,那些得到解放充满希望的眼神,更刺‘激’他的是那些死亡边缘毫无生气的眼神,加上那些尸体僵硬的姿态,无不控诉着法西斯在这里的暴行。

    林俊一进入到隔离区,就看到街道边停着些卡车,很多红军战士正在给幸存者分发食品;在街道两边临时设立的医疗点,红军军医、医疗兵同部分有医疗经验的犹太医生、护士在帮助病患。

    林俊走进一间医疗室,看起来这里原本应该是个商店,每张简陋的病‘床’上都躺着至少两个人,都是瘦得皮包骨头。显然由于设备和人手不足,现在能够立刻得到治疗的都是这些濒临死亡的重患,那些病患很多都双眼无神,显然解放的喜悦都一时难以驱散他们心中的茫然与绝望。

    一名医疗兵正给一个大头娃娃一样的小孩脑袋上cha完吊针,一看就是严重营养不良造成的后果。小孩手里还拿着一小块没有吃完的面包,不过边上的军医已经不让他继续吃:再吃会死人的!

    “要热汤,硬面包他们的胃已经很难消化。”林俊对着军医说,“‘药’品够吗?”

    “勉强够用,元帅。不过这些人身体机能都非常虚弱,可能很多都坚持不下来。”军医脸‘色’也不好看,显然这里的情况超出了他来之前的预计。

    一个看上去近五十来岁的犹太人在林俊进来的时候也在帮忙,其实这个人的实际年龄要比看上去的至少年轻十岁。‘胸’口挂着听诊器,一如其他犹太人一样面如菜‘色’。林俊问他:“你是医生?”

    “是的,普伦雅科夫元帅。我原本在亚舒奈乡村行医,去年底给送到了这里。”犹太医生俄语说的还很不错,而且也认识林俊这个大名人。

    “整个隔离区原本有多少人?”林俊示意他坐下回话,看他的情况也不怎么好。

    “很难统计,不断有新的人给送来,又有人给运走。法西斯基本上每周都会从火车站拉一两千人来,有时候更多。而且每星期都会***一批,完全就看德***官高不高兴,有时候就是一个上尉来隔离区里,一指一条街,然后整条街的人全部被赶到街上打死,他们称这个是清理。”

    “去年底还一次‘性’运走了差不多一万人,具体去哪里不知道,有可能送‘波’兰了。”

    显然,从医生的话里林俊能够听出他已经见惯了生死,这些话就像在说一件习以为常的事,因为死亡时刻就在他们身边。

    “执行的是党卫军?”

    “管理隔离区的是德国警察,不过党卫军有时候也会参加进来,不一定。”

    说着说着,医生突然掩面哭泣,“都死了,全家都死了!儿子病死了,是饿死的,我没吃的给他,也没有‘药’。我是个医生,一个没有‘药’飞儿子治病的医生!妻子和父亲也死了,给打死的,那天要不是我在街对面给人看病,我也要死的,可那个人也死了,我没有‘药’给他,就只能用热水,我没有‘药’……”

    林俊没有打断医生一时失去控制的自言自语哭诉,而是静静地坐在边la'

    好一会,犹太医生才恢复正常,用袖子擦了擦脸,“对不起,元帅,我失去控制了。”

    医生是个很有修养的人,为自己的失态在道歉,林俊点点头表示理解,“一切都会变好的。”

    “医生,那这里不仅仅是有原本就居住在维尔纽斯的犹太人,还有从立陶宛其它地方送过来的?”

    医生点点头,“还有极少量从‘波’兰边境送过来的,我就见过几个‘波’兰人,不过很少。对了,警察局里边应该有大体的名单,就在前边那条街,拐个弯再过100米就到。”

    “警察局?”林俊有点疑问,看了眼边上的红军军医,“元帅,德国人在这里设立了一个由犹太人自己管理的警察系统,里面的警察也是犹太人。上午我去过那里,后勤处在那设立了救援指挥部,那些犹太警察也在。”

    “德国人晚上根本不进来,就守在出入口。”犹太医生补充了一句。

    林俊站起身要离开,军医觉得还有必要说两句:“元帅,幸存者都说那些犹太警察人还正直,不是法西斯的走狗。”

    林俊转过头,“做好你的工作就行了。”

    说完离开医疗所,沿着街继续往前走。

    警察局,在战前这里就是个警察所,大概德国人是为了省事,就沿用了下来。

    不断有人进出那扇‘门’,两块‘门’板都给卸了下来,昨晚被踹坏后觉得碍事,今天gan脆给拆了。出来的人一见到戴着高筒皮帽的副统帅过来,连忙敬礼。

    林俊只是点点头,走进了警察局。

    闹哄哄的里边有不少人,有几个大嗓‘门’正在吼着分配任务,听着都是食品调配和继续向上头要援助的事。

    林俊刚进来,这下所有人都安静了下来,一名上尉向林俊报告这里的情况。

    林俊看到了所谓的犹太警察,穿着别扭的***,其中一个自己刚才进来时正同一名突击工兵在说话。

    听了一段,上尉介绍那名上士军衔的突击工兵,还有边上一个背着突击步枪的中士。

    “就是这两人在想战中带领小分队最先进入隔离区,突击工兵17团的托济奇上士和23步兵师的科杰利尼科夫中士。”

    林俊点点头,没去问他们怎么发现这里的。

    托济奇和科杰利尼科夫指挥的小分队作为最先发现这里的人,被各自的上级暂时安排在了隔离区里帮忙,结果在忙得晕头转向的同时,肚子里的怒火是快到了要爆炸的地步——如果这会有个德国人被他们抓住,非得直接打爆脑袋不可!

    林俊示意托济奇kao近点,问他:“这些犹太警察怎么样?”

    “报告元帅,根据其他幸存者的说明,这些犹太警察大部分是由德国人指定的,少量自我推荐,我们发现了大约30多人。不过并没有几个有劣行,这几个。”说着他指了指边上那个,“像马丁,是被街区推选出来的,地下反抗组织的组织者之一。”

    “我们还发现了他们原本准备反抗法西斯的武器,有几个自制燃烧弹和一把转轮手枪。”说着托济奇停顿了一下,“元帅,请允许我拿出那支手枪。”

    林俊示意可以——除了卫队成员,其他人在元帅面前拔枪,在任何场合都是非常不符合规矩的,要获得元帅的同意,当然这也是让边上卫士引起注意。

    在元帅面前随便掏出把枪来,正常人都不会那么gan,因为那样掏枪人的结果基本上会很倒霉。

    托济奇将cha在‘裤’兜里的手枪倒着‘交’给林俊,林俊拿过来拿在手里看了一眼:“沙皇时期图拉兵工厂生产的标准型纳甘。”

    是把转轮。

    问那个马丁,“你们怎么会有这个?”

    马丁现在还神情‘激’动,不仅仅是因为看到了苏联副统帅,还是为刚才林俊对托济奇的问话——他听得懂俄语,那话可决定着他的生死。

    “一个老人夹在皮箱夹层里带进来的,不过他去年就死了,病死的。后来因为德国人在搜查房子时发现了一枚遗留在箱子里的子弹,还杀了整整一个街区的人。”

    马丁回答的小心翼翼。

    “元帅,马丁和其它几个我们碰到的犹太警察还曾经给我们带路,马丁还参加了战斗,很英勇。”说着想了一秒,“隔壁街区也有个犹太警察局,不过那些犹太警察都已经死了:昨晚我们进入隔离区后,让他们的犹太邻居从屋子里拖出来打死的。”

    这就很明显了,是走狗恶棍,根本不需要红军去甄别,老百姓自己就会行动起来。

    林俊把转轮手枪递还给上士,“留着吧,当个纪念。”

    这下托济奇非常高兴,这等于是元帅送他的纪念品,意义重大。

    林俊又询问了在医疗室里问过的类似问题,马丁作为犹太警察,知道的要比那个医生多不少——不过他们这里只有自己统计的隔离区居民人数等资料,由于不断有人死亡,加上恐怖而平凡而***,只有个大概的情况。

    “这里人口密度太大了,容易引发疾病,要尽快进行疏散。“林俊脑子里想着:不过现在这里千头万绪,战斗还在眼跟前爆发,这事还得缓一缓。

    隔离区里来自立陶宛各地的人都有,这疏散起来工程浩大,不能急于一时,要慢慢来,先让这里的人能活下去。

    林俊又询问了法西斯对于管理隔离区的一些方式,除了不定时“清理”和每天都有的死亡外,不说严冬里的燃料,德国人单单用控制粮食这一个办法就能彻底掐死隔离区的生存命脉!

    “吃的很少,德国人给隔离区的食物还不到勉强养活着里边一半人需要的,他们是要慢慢饿死我们。所有人都营养不良,来得晚一些的人还能‘挺’一段时间,时间长了就是不生病、不给打死也是在慢慢等死。”

    德国人当然不会给“劣等民族”足够的粮食,不然也不会搞什么隔离区了。

    “你们呢?”林俊问了句。

    马丁连忙回答:“按照分配比其他人多一些,大概每天是其他人定量的一倍,但我多出来的那份都分给一起住的其他人的小孩了,他们都可以给我作证的。”

    马丁吓得脸都青了一截,苏联元帅这话还真是要命!

    “勉强能够活命的食物就能让人成为野兽的帮凶,隔离区!”林俊心里想,这是无奈造成的悲哀。

    “不用担心,不是要找你麻烦。”这话让神‘色’恐惧的马丁心里安心了些。

    “带我去你住的地方。”

    这下马丁刚放下的心又悬了起来,不过这时林俊已经转身,边上的阿廖沙一推他示意跟上。

    可怜的马丁就像要被即将压上刑场处决的死囚犯,浑身都在颤抖。边上的兰德斯科奇有点看不下去,对他说了句:“元帅不是要去问你的邻居,你是不是把吃的分给他们,放心吧,就是要看一看你们的生活环境。”

    林俊作为一名元帅,哪有闲心去验证那个马丁说的是不是实话。就像兰德斯科奇说的那样,就是想实际了解一下犹太人在隔离区里的现实状况。

    可怜的马丁,真是给吓坏了,连这个也想不明白——能明白嘛,可怜的人。

    哥萨克拉了一把马丁,“往哪走?”

    “就在斜对面,第二个楼道4楼。”

    前边看到两个穿着军装、拿着相机的人,林俊对着一招手:“你们和我一起上去,看看这里的住房。”

    那两个倒霉蛋胆颤心惊的跟上,刚才在大‘门’口那顿呵斥的‘阴’影,加上看到的那些尸体已经让他们的心脏很有压力。不过这下是变聪明了,没有拿着相机拍林俊,老老实实跟在后边。

    卫兵们先上去一半,守住了各个楼梯口,登上古老建筑狭窄的楼梯,穿过一段有些‘阴’暗的过道,林俊来到一扇开着的木‘门’前。

    刚才经过了几扇开着的‘门’,能够看到里面有几个犹太人正在吃饭,当发现自己这些人经过,都看着——有人高兴有人害怕。

    “这里就是我住的地方。”马丁指着里边说。

    四个卫兵已经先进入房子,不过没有赶出里边的人,只是做好警戒,让他们都在边上站着。

    这是个几十年前造的三居室套房,虽然楼有些旧,但估计原本的主人应该经济条件不错:林俊看到了墙上那些华丽的墙纸,客厅相对比较大,应该是套立陶宛中产阶级的住房。

    这里地段在战前应该说很不错,这套房子穷人是住不起的。

    不过这会里边的情况很挤,连客厅边上都放着好几个地铺卷,显然晚上有人就睡在客厅里。客厅另一边整整齐齐的码着一堆皮箱,地面打扫得gangan净净。

    林俊四下里看了看,每个房间里都应该住了不少人。

    “这房子住多少人?”

    “32个人,那是我的房间,我和妻子、儿子和另外一家五口一起住。”

    兰德斯科奇在边上问了问那些站立不敢动的住户:马丁是住在这,还是个好人。这倒不是林俊问马丁怎么样,那些人一直就在说马丁如何如何帮助人,在他们看来是因为马丁的原因大人物才会来这里来看看。

    厨房里放着红军分发的粮食,有不少,按人头分配的,都集中放在一起。这也看得出来这里的人一直就在吃“公共食堂”一样的饭,艰苦条件下团结互助,今天还是按照老规矩在执行。

    所有房间虽然拥挤,但都很整洁,犹太人似乎到了哪里都会尽量让自己过得舒服些,很勤劳。

    “可怜的犹太人呀,被打压排挤***了这么多年,这苦中求乐的‘精’神还真是让人佩服。不过常常逆来顺受,也算可悲。”

    林俊心里有点感触:这个民族一旦自立,这对于艰难困苦的承受能力和韧‘性’也是超长的,不过这会还没有以‘色’列,犹太人还是个没有单独属于自己的**国家的民族。

    问了问房子里其它成年住客他们都从哪里来,果然除了马丁是本地人外,都是来自立陶宛其它地方。这一个屋檐下就住了七户人家,以前gan什么的都有:男的有一个自称银行家的家伙,一位桥梁工程师,一个裁缝,两个原本机械加工厂的技工……

    林俊真搞不明白了,苏联这会什么人都缺,恨不得多出个几千万能gan活的人,各行各业都要,可这法西斯却在对这些宝贵的劳动力进行***!

    希特勒和希姆莱难道不明白劳动力对于战争的重要‘性’吗?他们应该懂,不过幸好没有利用起来:整个二战法西斯至少***了600万以上的犹太人,这其中有多少是劳动力?

    折合成战斗力,抵得上几个集团军!

    那个希特勒是个全世界都知道的极端种族主义者、反犹主义者,林俊曾经在希特勒的《***》中看到他宣称:雅利安人的最大对立面就是犹太人。

    希特勒把犹太人看作是世界的敌人、一切邪恶事物的根源、一切灾祸的根子、人类生活秩序的破坏者!一直以来欧洲人对犹太人就持有成见,而历史其他民族的排挤恰恰铸就了犹太人的特质,使得他们聪明起来、坚强起来,在困境中顽强地繁衍生息,而且成了欧洲富裕的代名词。

    ***教认为耶稣的12‘门’徒之一犹大为了30块银币把耶稣给卖了,是犹太人将耶稣钉死在十字架上,这造成了***徒们在情感上对犹太人的仇视。德意志民族的民族主义思‘潮’狂涨,原有的宗教情绪在现实利益冲突的‘激’化下,使人们本来已有的反犹情绪更加‘激’烈,从而加剧了对犹太人的仇视。

    希特勒上台也利用了这一部分民族情绪,他的“仇犹反犹”观点迅速成为了这股社会情绪的主导。

    十多年前经济危机严重打击了德国——而部分犹太富豪却趁机大发其财,而这些大发其财的犹太人绝大部分在战争前就离开了欧洲,留下的是犹太人中占了大部分的普通人。

    纳粹党打着民族主义和国家社会主义两块招牌,宣扬德意志民族是优秀民族,把犹太民族视为劣等民族。各方各面的原因结合到一起,造成了法西斯对犹太民族毫不留情的“清除”——为了这些理由抹掉一个民族,这希特勒的理由看似也算充分了。

    不过在林俊看来,法西斯不仅仅是在杀犹太人,而是为了各种各样的理由连其他很多民族都杀——一边劳动力不足,另外一边工厂化杀人。

    “法西斯还真是个矛盾的产物!”

    就像在隔离区,除了在大‘门’外附近有一个小型服装厂生产德军军用雨衣,有个一百多人每天定时被赶着去墙外劳动外,加上不定时的少量劳役,其他两万人就是在隔离区里边挨饿等死!

    ‘浪’费也好,野兽行径也罢,法西斯在“用粮食饿死”一群人,这账本到底是怎么算的?!

    “可以肯定,希特勒没有一个犹太会计师给他算账!”这点林俊脑子里可以肯定。

    那两个记者拿着相机拍了些照片,有几张连林俊也拍了进去,能当做副统帅关心犹太幸存者的宣传资料。不过林俊出‘门’的时候,在没有犹太人在边上的情况下告诉他们,“这一段说一说犹太隔离区里拥挤的居住环境就行了,什么整洁gan净这一类就不要出现了。”

    “是,元帅。”

    搞宣传的,这点能够明白,免得让有些也敌视犹太人的西方政客曲解,把这里描述成犹太人在隔离区里的住房还算整洁。

    有些政客,什么世道说什么话,可不管自己是不是在睁眼说瞎话!

    林俊在离开那幢楼后又步行了一段,查看了几个医疗点和食品发放点。集团军后勤部的第一批补给车队也已经开到,正在卸货。

    那***地点,还有很多没有来得及清理的尸体,不过到今晚就能gan完。尸体都将运往维尔纽斯三个大型公共墓地掩埋,因为已经难以查清他们到底是谁,除了极少带有证件的尸体,其它都会是无名氏。

    “将来就给他们立块碑,大***纪念碑,就算给他们的后人一个凭吊的地方,也用来提醒将来的人这里曾经发生过什么。”

    德国人清理出这样一个隔离区,不用说先前需要驱赶原本住在这里的城市居民——他们去哪了?这无从可知,如果还活着将来估计还会回来,不过这不用林俊‘操’心,等战争结束了再说。

    “要让将来来接管城市的工作组好好做一下工作,这人员疏散还真是个问题。”

    不仅仅隔离区的人分散是麻烦:哪来的回哪去、能上哪上哪、劳动力利用,等等等等千头万绪,更不用说林俊的命令都已经把半个城市给炸得底朝天,这市民***可归的上哪?

    这战争就是个怪兽,砸碎砸烂次序和轨迹就是一眨眼的事。

    离开隔离区,林俊示意去最近的医院。车队出了大‘门’,在路上林俊终于看到了普通的维尔纽斯市民,他们在街边走得飞快。抵达歌剧院附近,这里原本就有座维尔纽斯最大的医院,虽然医院里面的设施基本都是空的,不过也算野战医院最理想的地点。

    没想到一进‘门’就看到个熟人——被林俊命令到医院里躺三个礼拜的格拉诺夫,他正坐在大‘门’口边的耳房里指手画脚,感觉像是医院的‘门’房,给新来办事、治疗的人指示方向。

    一看到林俊,格拉诺夫那反应倒是快,“元帅,病‘床’不足,我先坐在这里帮忙,医生已经给我看过了,还给我上了钢丝背心,说没多大问题,等下一批伤员后送后就能轮到‘床’位。”

    “你个伤号别充‘门’房,就去病房里呆着!没‘床’位那就找张椅子去坐着。”林俊有点哭笑不得,这个中士怎么这么难缠。

    “元帅,我已经在后边库房里找到个地方,边上是锅炉房,还‘挺’暖和。”格拉诺夫连忙说。

    林俊摇摇头,懒得再理这个不服从命令的炮兵中士,走进了医院。

    “这城市燃料供应也是个问题。”心里想着一个下边人会去处理的问题。

    是没有‘床’位了,到处都是伤员,所有这里原有的铁质病‘床’和野战医院专用病‘床’都已经满了,而且还陆续有伤员从南边前线送到这里来。在手术区外,林俊透过‘门’上的小窗看了看,有四五台手术在进行,那个炮兵的伤还真是算比较轻的。

    视察完医院,林俊返回巴秋克的师指挥部,时间都已经是下午五点,天已经黑了下来。

    “元帅,我们已经准备好晚餐,是不是在我们这用餐?”

    “恩。”林俊是有点累了,看到一名30多岁的少校走了进来,巴秋宁向林俊介绍,“这是我们师的后勤处长尼古拉…亚利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