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苏联英雄-第17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命保住了。”医生短短的一句话就如同天籁之音,这会对林俊而言简直太美妙了!

    只要命能保住。就是伤残了也不要紧。作为一名战士。身上地伤残就是最好地功绩与勋章、最好地资历!

    不过断胳膊瘸‘腿’总不好。“伤得怎么样?”林俊没等医生继续说就问。

    “我们总共从少校上半身取出了三枚弹片。主要是一枚弹片打穿了胃。幸好没引起大出血。我们已经做了胃部修复手术。将来应该不会对身体功能留下后遗症。还有一枚弹片擦伤左肺叶。不过并不严重。第三枚弹片在右‘胸’位置。虽然伤口不深没有伤及脏器。但造成大量失血。少校至少要修养三个月以上才能恢复工作。”

    眼前地军医对自己地能力还是非常自信地。伤情介绍完之后大家就很清楚了:雅科夫能够康复。也不会留下严重地伤残后遗症——让枚手榴弹给炸中。这样地结果大概是最幸运地了。

    su…76有个致命缺陷。不是它地装甲太薄。而是敞开地战斗室结构。在巷战中如果被一枚手榴弹扔进战斗室。那全车人基本都报销!不过话说回来了。那样地结构有着严重缺陷。但现在也有全封闭战斗室无法比拟地一个好处、这个好处是设计时也没想到地——如果被聚能装‘药’***击中。造成地破坏会减少很多。

    当然。如果人员正好挡在金属流前边。那再怎么“开放”也等于白搭。

    “医生,手术什么时候能结束?还有,少校什么时候会醒过来?”

    “元帅,最多还有1c钟手术就能结束。因为少校受伤后失血严重,虽然我们已经给他输了大量血液,单醒来的时间会稍晚些,可能要两个小时左右。”

    林俊明白失血后就是输血了,这身体机能可没法和“完整人”手术结束后相比,会非常虚弱,这苏醒的时间显然会晚些。

    “只要护理得当,受伤不会给少校留下严重的后遗症,这个您放心,元帅。

    林俊向军医微微点头:“谢谢。”

    又一个戴着高筒皮帽的军官带着人进来,是费科奇诺夫(高筒皮帽,苏联将级指挥员冬季帽,将军们喜欢这帽子,而且元帅们也发,所以当军医一看到有戴高筒帽的军官就明白至少来了个将军。),他也来看看。

    对于师长同志现在才到地问题,林俊没什么责备——作为部队主官,费科奇诺

    动才是名战将负责任的表现。

    林俊示意军医继续回去指导缝合,显然他是主刀医生,不用再费时间同个将军介绍手术情况。

    看到费科奇诺夫一脸‘操’劳,林俊问:“部队情况怎么样?”

    “各部队已经按照计划前往各自位置,大部已到位。部分损失严重的部队将后撤至二线补充休整。1师那边情况也差不多,只是他们的阵地暂时不会动,原地重新加固工事。后勤上完全能够满足要求,连临时需要地帐篷都运上去了。”

    “雅科夫能‘挺’过来,医院会处理好,你先回指挥部,那里少不了你。”

    看了一眼白布那边的手术台,费科奇诺夫向林俊敬礼:“是,元帅。”说完就返身走。

    费科奇诺夫越来越有杀伐立断地气势和能力,做事不拖泥带水。战将,甚至还会是将来成为元帅的人才。

    看着那边最后地缝合同清理,林俊脚都没动一动。这倒不是发呆,而是在思考问题,一个接一个,比如现在就在想:“什么时候往克里姆林宫打电话?”

    人被推了出来,手术室并没有空下来,下一台手术接着进行,一名伤员在半分钟前就推上来等着。林俊没有要跟着雅科夫的推‘床’走地意思,而是走到那名准备动手术的伤员边上,看到是伤了‘腿’,一名护士提着个输液瓶,包着厚厚的绷带都还能看到有少量的血渗出来。

    “严不严重?”林俊问那名躺在‘床’上还在向自己敬礼地伤员。

    “不重,元帅。”

    “恩。好好治疗,安心养伤。”林俊这才离开,他没有看到那名正被送上手术台伤员已经是热泪盈眶。

    那名上等兵军衔的伤员这是感动的,不是因为他的‘腿’会被截肢!他不知道前边做手术地是谁,不过明白一定是个重要人物,不然副统帅不会在等。

    副统帅看到自己而没有跟着那架‘床’离开,还询问自己的情况,这让一名朴实而忠诚的苏维埃战士感动!

    雅科夫被送进了一个长方形大帐篷搭起来的病房,这里是一排排做完手术的伤员,都是进攻战役发起后送来地,原本“小地“‘激’战时的伤员绝大部分已经后送。

    少校被安排在东边最里边的位置,林俊进来时已经安排好了。看到林俊带着人进来,原本充斥着低低呻‘吟’和因为疼痛而不时传来的呵骂都没了,除了风吹帐篷产生的哗哗声,长长的病房里静得就像等待检阅的阅兵场!

    “普伦雅科夫元帅来了。”一名吊着个胳膊、脑袋上斜着包着圈绷带,另一只胳膊还在输液的伤员因为在这里只能算是“轻伤”,还在担任护理员的角‘色’——他被安排在一名整个脑袋基本上都被包的严严实实,只‘露’出嘴巴和鼻子地重伤员身边。

    他轻轻的对那名伙伴说:伙伴已经看不见了。

    有人想努力直起身向心中的战神敬礼,护士们连忙制止。

    站在入口处的林俊郑重的向所有伤员敬礼,“同志们辛苦了!好好养伤,配合医生和护士的工作,争取早日康复。”

    真不知道说点什么好,到医院病房看望伤员一直是很多指挥员一块心病,林俊也一样。眼前这些基本都是重伤员,有些还能不能活着离开这里都是个未知数。

    整个二战中那个希特勒只进过一次伤员病房,林俊不想和他相比,但无论是邪恶还是正义一方,有些地方是有类似点的——希特勒不再进伤员病房的原因据他自己说是这会让他意志软弱。

    林俊当然同希特不同,但又有类似的地方:他也害怕自己变得软弱,更害怕看到那些承受伤痛的伤员。这同看到战役结束后一排排烈士地遗体时的感受是一样的:对于决策者而言,面对伤员甚至比面对烈士的遗体更难!

    自己一个决定,决定的不仅仅是保卫祖国捍卫正义,也不仅仅是为了人民打击法西斯,还决定了千千万万忠诚战士地生与死!

    一将功成万骨枯,林俊越来越能感受这句话里包含的苍凉与残酷!

    武金斯卡娅是军医,这让自己更多机会接触到伤员,但如论如何,面对伤员地恐惧感不仅仅不会消失或麻木,反而越来越强烈。

    而现在林俊更怕,因为眼前的伤员是为了执行自己地命令而负伤。

    抛下恐惧、面对恐惧,克服他!***。这不是要靠伤员加上宣传机器提高自己的威望,一名决策者要学会面对,也要学会让自己变得更加铁心肠!

    “我比希特勒坚强,至少我敢于面对。”——林俊曾经这样自嘲。

    。。。

第五百六十九章 战功卓着

    。内‘门’奇内还有能够使用的建筑,但清理出来还要几天,而且很多伤员在一个星期内根本不能移动。”

    “尽快吧,要是车辆人员不够就向上头反应,就说是我说的。”

    林俊是要移走所有伤员,显然内‘门’奇内是距离这里最近的居民点,炸烂了还是有些地方能用的,总比在帐篷里好。

    没几分钟林俊就离开,他要返回指挥部向克里姆林宫汇报,走之前嘱咐了医院管理员随时报告少校的情况,特别是苏醒之后要立刻报告。

    副统帅特别看望、受伤了还有自己地“勤务兵”照看。病房里还能动弹地人对那名伤员显然有些好奇。而且那个“勤务兵”也是个战斗英雄。就在边上增加地行军‘床’上。养伤——两枚勇敢奖章不是随随便便能够得来地。那个少校不是简单人物。

    临‘床’地那位‘腿’负伤。伤痛也挡不住这名中尉地好奇心。“同志。‘床’上这位是谁?”

    “近卫内务部机械化一师地雅科夫-朱加施维利炮兵少校。我地车长。”

    帕罗金回答地很有水平——是“我地车长”:都是伤员。车组成员相互照顾一下那是天经地义地事。这不同于照顾什么指挥员。

    跟随少校多年。帕罗金是非常愿意照顾少校一段时间地。

    “雅科夫-朱加施维利?”中尉一下子想不起来这人为什么会这么重要。不过稍远一点听到这边谈话地伤员已经反映过来。

    “他是斯大林同志的儿子?!”

    “是地,少校是斯大林同志的长子,雅科夫-朱加施维利。”帕罗金平静的说。

    、、、、、、、

    在回程的车上,林俊对身边地古谢夫说:“天亮后你通知费科奇诺夫,让他派人组织一下雅科夫和他车组的功绩,不用等统一的战功统计。就报到我这来。”

    “是,元帅。”想了想,古谢夫认为自己这时候不能仅仅做个没有脑子的参谋,“元帅,根据少校的战功和他在战斗中的英勇表现,授予其最高荣誉也不为过。”

    昏暗地车厢里林俊微微点头:一直冲锋在前,完全不顾自己安危,还能在面临复杂情况时做出最正确的反应,这样地指挥员该受到最高奖赏。

    回到指挥部,瓦图京也在等消息,在听了林俊的话后算是放下了悬着地心。

    “我去通知克里姆林宫。”林俊扛下这个大麻烦。

    一看时间,凌晨三点,还还得及:自己知道战争开始后斯大林常

    晚才入睡,如果已经休息了,就明早再打电话——斯处理好。

    兰德斯科奇‘花’了5钟就把电话接进了克里姆林宫总机,并没有接斯大林的办公室或卧室外地秘书值班室,而是找克里姆林宫卫队长。

    兰德斯科奇那个叫做事保险,先找斯诺尔尼克。

    “斯大林同志刚刚回卧室,应该还没有入睡。”接到好兄弟的电话,电话总机说的是兰德斯科奇找自己,不过斯诺尔尼克明白应该是受了副统帅的指示。

    这会斯大林是还没有入睡,正靠在靠垫上看一份乌克兰方面发来的通报。

    ‘床’头边的电话铃响起,这么晚了能将电话接进他的卧室,那一定是非常重要的情况。放下文件,接起听筒听到是自己卫队长的声音:“斯大林同志,是普伦雅科夫元帅从立陶宛打来的,是否接过来?”

    “是的。”

    “你好,斯大林同志,打扰你休息了。”林俊话说得平平常常,没有什么真正不好意思的语气,因为这会在斯大林这不需要,老头子也不喜欢虚的。

    “我还没睡,在看乌克兰方面的汇报。”

    林俊可不会接过话头谈论什么乌克兰的情况。“有个情况要向您汇报,您的雅科夫负了伤。”林俊是用最简单的方式把消息说给斯大林——这说话就直接,要是先来个“雅科夫在昨晚什么什么的”,那还不把斯大林给‘逼’急了。

    “伤得怎么样?”

    听的出来,斯大林的语调中有那么一丝迫切。

    “没有生命危险,已经做完手术,也不会留下妨碍生活的伤残。”隔着漫长的电话线,林俊听不出斯大林这一刻是否松了口气——不过斯大林还真是松了口气,这凌晨三点接到电话,幸好自己的副手话说够简洁,不然还真不好受。

    接着林俊将雅科夫的伤情具体说了一下,让老头子安心。

    “你看是否需要过段时间将雅科夫送莫斯科治疗?”

    “不需要,就按照一名普通少校待遇安排。你了解雅沙,他不喜欢搞特殊。

    “雅沙”是斯大林对雅科夫的昵称,听得出来老头子对长子受伤还是非常关切的,不然对于林俊的提议会说什么“他也是名红军战士”一类的话。

    “好的,斯大林同志。”

    林俊还没说完,还把进攻战役中雅科夫同其指挥的部队英勇作战的情况大体说了一下,没有加油添醋,完全就是自己了解到的实情,其实还说简单省略了。

    斯大林了解两个儿子是怎么样的人,打起仗来一定是冲在最前线的战士,听到副手的介绍后虽然内心中还有所担忧,但显然是非常欣慰。

    “具体的表彰方式我会拟定出来,是否先送你这再送……?”

    “不需要,就按照正常程序办。”

    又谈论了一会最新的前线情况,两人这才结束通话。

    雅科夫-朱加施维利,这次授予其“苏联英雄”称号也不为过。

    (真实的雅科夫非常勇敢,虽然被俘,但那是在参加白刃战头部受伤昏‘迷’后才被俘。而且有史料记载他是被俘后被叛徒出卖丧失了逃跑的机会,直接用飞机送往德军指挥部。所以将他描写成一名敢于大炮拼刺刀的指挥员,对于‘性’格定位应该还算真实。这几天真忙晕了,今天就这么点了,努力更新。)

    。。。

第五百七十章 能给什么就给什么

    。雅科夫是智勇双全,而瓦西里是敢打敢冲,这两兄弟为斯大林的儿子(雅科夫不姓“斯大林”,但就像“斯大林”这个词在俄罗斯语言中的意思一样:钢铁。钢铁一样的坚强。)。

    不过林俊似乎还足给雅科夫一项荣誉,还有其它的同时嘉奖少校。

    “尼古拉-费多罗维奇,前期在小:作战期间,雅科夫及其指挥的部队作战勇猛,个人表现英勇果敢,并几次能根据战场情况的变化及时调整战术及部队部署,我看还应该授予其亚历山大-涅夫斯基勋章。”

    亚历山大-涅夫斯基勋章,授个人表现英勇果敢、灵活指挥战斗并给敌人以重创的苏军排级至师级军官,雅科夫符合条件。

    瓦图京没么好反对的——元帅这是将少校的功绩拆开来分析,不然一个“苏联英雄”就“横扫”,其它的都没了。

    林俊是全军高级指挥员心知肚明“勋章大王”,这个爱好似乎也在于给有功人员颁发勋章时毫不吝啬。

    要不是“苏联英雄”号压倒一切,林俊都还会提议授予雅科夫“卫国战争勋章”和“‘波’格丹-赫梅利尼茨基勋章”,一级的不行给个二级、三级的总没问题。不过这不是35年那会斯大林给自己授勋了,能把“列宁、红旗、红星”勋章一次给个齐——“苏联英雄”包含一切,就再提议给与其符合自身特点地“亚历山大…涅夫斯基勋章”。

    “费科奇诺夫同1步兵师师长普罗宁也都应该被授予“亚历山大-涅夫斯基勋章”,估计下次他们再建立功绩时,就拿不到这项理应给予的嘉奖了。

    这次将得到嘉奖的人员名单让下边尽快报上来,给予同志们适合的嘉奖。”

    “我看几支参战部队也应该受到嘉奖,我让参谋处协调一下。”瓦图金补充了一点,不能忘了集体荣誉。

    红军中某个军事单位(包括各建制部队,比如团、师一级,也可以是红海军某艘舰艇。)被授予某种勋章后,将会反映在其军旗上(舰艇常常会在舰体显要位置绘制勋章图案。),并在部队全称前将添加“荣获某某勋章的”前缀,而这种前缀也是该支部队全称的一部分——对于军队而言,这就是荣誉!无可替代的荣誉。

    历史中步兵44师在二战结束时被称为维尔纽斯步兵师,而她的全称这没这么简单了:非常长,也非常响亮——“荣获苏沃洛夫勋章、库图佐夫勋章和亚历山大-涅夫斯基勋章的红旗维尔纽斯步兵师”!这表明她曾经被授予全称中缀有的勋章,而且显然能看出她在解放维尔纽斯地作战中立下过重大贡献。

    旗是一支部队的灵魂,响亮的称号是看不见的巨大战军队的光荣传统,也是这支部队中每一名成员的荣耀。

    林俊对于有功之臣的嘉奖毫不吝啬,而统帅部对于他个人的荣誉更是不小气,根本就是符合什么条件就授予什么荣誉。苏联有大量地有‘色’金属同贵金属,有足够的原材料资源,而这这颁发勋章也是传统,不过前段时间林俊自己委婉地拒绝了两枚提议要授予他的勋章。

    那是一级苏沃洛夫勋章同一级‘波’格丹-赫梅利尼茨基勋章,这会就将它们别在右‘胸’,林俊自认还不够格:在进攻中歼灭敌人优势兵力的军事***和指挥员;同德国法西斯侵略者的战斗中立功的军人和游击队员——什么都沾点边,但说明确了又不是实打实。

    不过就是这样,林俊那件挂满勋章的元帅礼服上又多了两枚新的勋章:一级卫国战争勋章同一级库图佐夫勋章。

    到目为止林俊的元帅礼服已经是“全副武装”,那重量都有点夸张了!在获得一级卫国战争勋章后,林俊在家里曾经看着镜子对妻子说:“很重,很厚实,就像防弹衣。”

    夫妻间的话,在面那是绝对不能说地。林俊这倒不是自嘲,而是骄傲——是骄傲,对于勋章自己本就有着特殊的爱好,这一身荣誉可都是自己实打用命去换来的。

    、、、、、、

    觉得肚子有点饿,林俊不喝咖啡:“尼古拉-费多罗维奇,再不休息可要天亮了。”

    瓦图京憨笑了一下,‘揉’了‘揉’太‘穴’:“不睡了,还能扛一天。”

    林俊觉得上将同志有点憨,概是瓦图京长相的原因。“不睡觉那就吃东西,我是快饿坏了。”

    对着稍远正子上打盹的阿廖沙说:“去给我们‘弄’点吃的来。”

    能在副统帅谈论工作时打盹,大概只有阿廖沙那几个能做得出来。这倒不是没有忠于职守,而是林俊要求他们在条件容许时尽量休息。当然外面的卫兵是要在值班时时刻保持警惕,打瞌睡是不可能的。

    很快勤务兵就送了一大盘吃的,看着基本都是美国货外加烤土豆。林俊已经厌烦了美国“灵‘肉’”的味道,纯粹就是为了肚子在作战。不过这次有个小小地惊喜——一瓶红酒,而且还是法国产的高档货!

    “一师后勤处送来几箱,他们缴获了整一个仓库地法国红酒。”勤务兵解释了一下。

    “发财了!要让费科奇诺夫多送出来,给兄弟部送一些。

    ”林俊拿着酒瓶子说。说着端起酒杯尝了尝,不能多喝,就意思一下,负伤后酒基本就不喝了。

    “元帅,我们这是有点‘浪’费。”瓦图京对着桌子上的食物说,“这是拉图酒庄出产地。”

    林俊拿着瓶子老半天,没明白上头的法语,就看出这是陈酒,上头标着年份呢。

    他不懂不意味着所有人不懂——费科奇诺夫同兰德斯科齐就是半个红酒专家,谁让他们有着特殊地出生呢。送到指挥部的都是好酒,不过听到林俊接下来的话,哥萨克有点没语言——“我还是喜欢莫斯科酒厂的伏特加。”

    边上阿廖沙这会正拿着个酒瓶吃东西,就站着,拿着两颗大号土豆,咬一口再一口喝下小半瓶!

    兰德斯科齐终于“忍无可忍”,抢过大块头的酒瓶:“唉!”看着剩下的说:“知道吗?你这一口至少喝掉了1美元。”

    哥萨克摇摇头。耳朵有点尖的瓦图京接过林俊手里的酒瓶,张了张嘴,不过最后还是没说什么。

    林俊倒是笑了出来,说:“贵!真贵!”

    自己实在喝不出个好坏。

    00美元,这会的购买力可是有夸张的。

    。。。

第五百七十一章 大概是我上辈子不喝酒的原因

    !更夸张地是都还没喝醉过!

    “作为元帅的卫士,就是休假时也不能多喝,时刻等待召唤!”

    去年有一次林俊问过一帮正在聚餐的卫士,阿廖沙是这样回答他的——当时大块头已经干掉了一瓶600毫升装53度的伏特加!

    “尼古拉-费多罗维奇,你似乎对这葡萄酒还有点研究?”

    林俊懒得去理会阿廖沙,转头问瓦图京。

    “算不上研究,只知道法国有五大名葡萄酒庄园,不过连具体的名字都叫不上来。以前朋友送过我一瓶这种拉图酒庄出产的葡萄酒,所以认识商标,不过没想到会这么贵。”

    “这些都应该是德国佬总占领区搜刮来地,提供给部队。”看了眼兰德斯科奇,“对于葡萄酒还是少校有研究,我完全就是个‘门’外汉。”

    哥萨克听到了瓦图京的话,不能不表个态,走过来说:“以前培训时就有辨别各种酒类产品地训练。”

    契卡为了训练这些特殊的人才可都是‘花’了心思的,要是培训出个普通餐桌酒和***葡萄酒都分不出的***特工去西方执行任务,那真要让西方的同行们笑掉大牙了!

    林俊桌子上同阿廖沙手里的酒瓶子上都标着“1920年份,都是一批的,不过就是连兰德斯科奇这会也说不上来它们现在具体的价格是多少,那一口1美元也是猜地。如果几年前被派往欧洲工作,那哥萨克也许会说得出,不过这几年的心思可没放在酒价上。

    瓦图京眨巴眨巴眼,叫过来自己的参谋:“你去叫人把送来的酒都搬这来,让少校看看。”

    看得出元帅有点兴趣,反正这一会功夫没什么十万火急的军情,就当增长些知识。

    “元帅,据说你那有不少好酒?”

    不怎么喝,不意味着不喝,也不意味林俊没好酒。

    趁着工作,瓦图京提到了莫斯科高层中的一个公开的秘密:少数人到副统帅在茹科夫的别墅时,尝过元帅珍藏的超级好酒!每一个喝过人都是恋恋难忘,发展到最后都说亚历山大同志为什么有事没事往茹科夫跑,不为别的,为了好酒!

    真是冤枉内务人民委员了,亚历山大基本就不喝烈‘性’酒,他喜欢地是葡萄酒。

    “恩,还有几瓶,不过不多了。”说着林俊似乎做了个决定:“把我的那瓶好酒去拿来,还有,把古谢夫几个都叫过来。”

    一听元帅地话,阿廖沙是两眼放光!兰德斯科奇走路的速度都明显比平时快!

    “武金斯卡娅说时候寒冷天气时我稍微喝点有好处。“说着指了指曾经中弹地‘胸’口,“没影响,就带着一瓶,不过不能过量。”

    “听说是中国产的?”

    “恩,中国茅台,全世界最好地白酒!得过1915年巴拿马国际博览会金奖的好酒。”

    元帅说一种外国酒是全世界第一,对此瓦图京有所保留,不过也不能辩驳:克里姆林宫的高层都对此赞赏有加,总是有它的原因的。

    不过以前很可惜,当副统帅家有好酒的传闻范围稍微扩大时,市面上已经见不到中国白酒了,不用说原本就不多,不然瓦图京早就想试试元帅的藏酒是不是传说中的那样一级‘棒’。

    几个参谋和几名贴身卫士都找齐,被人从睡梦中唤醒的那几位是一点怨气都没,谁让这种机会少之又少:那可是元帅的宝贝,轻易都不会示人,更不用说把它给喝了。

    兰德斯科齐拿来的是个很朴素的瓶子,瓦图京接过后看了看,似乎是陶瓷一类的质地,容量大概就毫升。

    “中国贵州茅台,这瓶是当地“成义酒房”生产的“回沙茅酒”,中国清朝末期生产地陈酒,到现在至少四五十年。”林俊说的有点自豪,“别看这酒只陈了几十年,在中国也没几个人能享受哦!”这一段是汉语俄语一起来,再解释了一下“酒房”差不多就是制酒庄园地意思,不然瓦图京还听不明白。

    “这酒产量一直以来很小,手工作坊一样的工艺,还没办法大规模工业化生产,连换个地方酿都未到不一样。”

    个我明白,手工工艺做出来的传统工艺很多时候是机达不到的。

    酒厂嘛,好酒常常出在小酒庄里,规模大了质量有时候就上不去——就像苏联这会的葡萄酒,有几家大厂主要关注的就是数量,没办法,需求量太大!对于品酒师而言,有些品种的品质就比不上每一批都‘精’工细作地小作坊产品了。

    克里姆林宫宴会里都出现过放在地窖里超过1年的***陈酒,不过对于那些酒林俊没什么感觉,他无论对于白兰地还是红白葡萄酒都兴趣一般般。

    古谢夫准备了几个陶瓷地小酒杯,很小的那种,连阿廖沙习惯拿酒瓶子扬起脖子灌的人都拿得很小心,没像瓦图京那样惊异于酒杯的袖珍。

    元帅说过这些酒杯也很名贵——其实是在骗一帮子外行的,以前为的是不让他们嫌杯子小酒少:都是新瓷而已。当然了,比商场里的玻璃杯要贵,不过莫斯科市面上基本就找不到这么小容量的酒杯。

    成义酒房“双德牌”,荣和酒房“麦穗牌”,林俊怎么会有前清时期的茅台?问孔祥熙要地——中国茅台早就有出口,不过这量实在小的可怜,在莫斯科更是见不到。

    林俊想搞几瓶送人,在南京那会孔祥熙就给他过一批,不过是没多少年头的那种。后来老孔托军事代表团的人又给林俊捎带了两批,开箱后把林俊给吓了一大跳——第一批是清一‘色’前清时期出产的陈酒,“回沙茅酒”、“荣和茅酒”都有,满满几大箱!

    “四大家”的老孔能量还真不小,对安德烈这个兄弟也算够义气,没小气:在林俊看来他大概是让手下人把茅台镇给彻底搜索了一次、挖地三尺,不然这些陈酒怎么会各式包装都有?!

    要一瓶都难,别说一下子就是几大箱!

    “罪过呀罪过!要是因为我的原因害得茅台镇再没有清代的陈酒,那这罪过真是大了!”

    钱对于自己已经没多少意义了,林俊没想到的是这些茅台要多少钱,而是它们的珍惜程度!为了拿到这些,孔祥熙这个爱财如命地家伙估计使了不少坏招吧!

    不过林俊的这个担心显然是多余地,别说孔祥熙,就是老将派戴笠去茅台镇搜刮,也不可能把那里的好酒都挖出来。

    不怪睡觉地卫士都这么积极、不怪兰德斯科奇走路都快了些,当酒瓶塞子打开,浓郁的香气顿时弥漫房间,瓦图京地鼻子都‘抽’了‘抽’!

    “好香!”

    谅你就是天上长翅膀的天使,闻到茅台香那也得跳过墙!更不用说嗜酒如命的苏联人!

    古谢夫给每人都倒了一杯,阿廖沙是闻了一刻,陶醉在那酱香浓郁的气息中!就是没喝过的瓦图京也学着闻了闻之后才喝。

    “好酒!好酒!”

    这一刻林俊看瓦图京就像一千多年前号称酒仙的某个大名人:喝上一口后赞叹一句,可惜估计上将同志不会为此再赋诗一首!

    “闻到茅台香,将军也跳墙!”林俊现在心情很好,因为雅科夫的原因吧,为此符合这会的情景赋歪诗一首。不过这俄语说得贼别扭,让瓦图京一师没法理解。

    “隔壁人家正在院子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