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苏联英雄-第13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轮到值班的航海长叶利谢耶夫第一个登上舰桥,裹紧了雨衣的头套海面上黑漆漆一边,漫天大雪遮盖了一切。
用袖子擦了擦舰桥上的防水压罗盘,拿手电一照,潜徒向没有大的偏差。这会就应该要进入伊贝尔海峡,正北**海里外就是萨雷马岛的加瑟尔韦角。
这时四名值班观察员都已经上舰桥,但视野只有个200米,“航向060,双车二分之
柴油机轰然启动,北边的加瑟尔韦角以南有几个小岛和岩石礁,还是稍微远离些保险,虽然有伤员,但潜徒速还是要保守些留有余量,变得出现意外。
两个小时后雪渐渐变小,最后终于停了,但天空中还是看不到一丝星光。根据马里涅斯科的计算,这会潜艇距离爱沙尼亚本土海岸(萨雷马岛也属于爱沙尼亚)已经不远,,但因为能见度的原因还看不到海岸。这一带海岸居民点很少,没灯光。
“双车四分之一,注意观察。”马里涅斯科半小时前替下了航海长,要把航速降下来,前面就是狭窄的苏尔海峡。
“艇长,发现灯光,正前方。应该是韦尔特苏的灯塔。”
那是正前方一处微微的亮光,随着距离的接近,舰桥上的人已经能看到黑乎乎的海岸。
“往左五度,双车保持四分之一,我们就要通过苏尔海峡。”
这时驻守苏尔海峡的红海军岸炮部队观察哨也已经发现c…1号的航行灯,部队各就各位,岸防炮按照规定向潜艇瞄准,并打出识别型号。
信号兵用灯光回复,海峡观察哨回答:“一路平安!”
为什么是“一路平安”而不是常用的“一路顺风”?因为这里是苏尔海峡,顺风并不一定是好事,平安最重要。过了苏尔海峡就是由萨雷马、穆胡、西乌马和沃尔姆西四个大岛包围的复杂海域,海面上有多处小型岛屿岛。过了这一片宽度20海里的复杂水域就是穆胡海峡如果不是雪停了,马里涅斯科会等到天亮才进苏尔海峡。
21点30分,潜艇终于穿越穆胡海峡重新进入‘波’罗的海,能见度也高了不少。“航向080,双车四分之三。”
潜艇加速转向,前面就将进入芬兰湾,塔林港就在六十五海里外,但进港可能需要等到明天有防潜网和雷区,按照规定潜艇进港也要等到天亮后。
这会艇内一半的水兵已经在睡觉,另外一部分都在值班………明天他们就能回到母港,接受胜利返航的潜艇才能享受的欢迎仪式。
“给塔林发报,我们明天上午8时30分进港,让情报处的同志派车来。”
。。。
第四百三十二章 基地与明斯克的炮火
“马里涅斯科。昨天看到你们发回来的第一封电报,同志们都有些难以置信!所有人都还在为你们担心,接到第二份电报才算放心。”
“昨天够玄的,运气差点就光荣了。”马里涅斯科没吹什么牛击沉两艘反潜舰和一艘货船,潜艇是如何英勇的作战无需多说,同志们都能够想象到。
将初步地审讯报告‘交’给内务部带队来的一名叫瓦夏津的上尉,上尉表示感谢。双方都有保密条例在,一边没打开看,一边也没说审讯内容。
这时边上的人注意力都忽然被吸引到潜艇上,马里涅斯科一转身说:“下来想看的书几乎都有啊,比一般的站要稳定很多更新还快,全文字的没有广告。'”
水手长和几名水兵押着两名俘虏走下舷梯。德国人并没有戴手铐走出潜艇前,塔兰已经将他们的手铐卸了。这是红海军基地,再戴着手铐就显得小家子气了。
自有内务部的人上前接收,这会马里涅斯科才对瓦夏津说:“那个中尉军官是个副舰长,有贵族头衔,男爵。”
瓦夏津显然很感兴趣。眼睛都似乎亮了一节:“顽固吗?”
“还算配合,没有使用武力,下面就看你们的了,应该还有些价值。”
瓦夏津微微点头。再向艇长敬礼后就去接收,将两名俘虏分别押上两辆车,送往自己的地头。
送走了内务部的人。盖得采夫和马里涅斯科走了几部到舷梯边:救护人员已经带着两幅担架上艇,伤员就快送下来了。
潜艇没有水平的出口,伤员运送需要通过垂直地舱口出艇,如果是重伤员,为了保险需要固定在军用担架上运送。艇内,加列尔和米亚谢夫已经被牢牢固定束缚在舰用担架上抬到指挥舱。医护人员将担架慢慢竖起来,艇内艇外上下配合。将担架拉出潜艇。然后再抬上岸。
支队长在码头上慰问了一下伤员,要同志们安心养伤。不要有后顾之忧。
“支队长,艇长,我先送加列尔和米亚谢夫去医院。”卡利诺夫斯基准尉要一同上救护车。
“去吧。”
手术是卡利诺夫斯基做的,如果能和医院的医生介绍一下原始伤情和手术过程,对于下一步的治疗有好处。
欢迎仪式告一段落,艇员们今天还要向基地的维修人员介绍一下潜艇的负伤情况,大部分人明天就能开始休假,直到潜艇修理完毕再次准备出航。
马里涅斯科拿着自己地军用公文包要和盖得采夫一同去指挥部,详细汇报作战过程。
“特里布茨司令员这会在指挥部等你,前晚到的,原本昨天下午就要回列宁格勒,知道你们的消息后还在等你。”
‘波’罗的海舰队司令员为了一艘潜艇而在塔林基地多呆一天,这对c…1号地战果是很大的肯定。自从开战以来,‘波’罗的海舰队取得地战果并不多,所属的潜艇部队战果也是一般般,还比不上北方舰队。c…1号这次出航获得的战果能‘激’励军心,更不用说其中还报销了两艘反潜舰,用的还是甲板炮!
吨位不是很大,但过程绝对振奋人心。“根据那个德国中尉的‘交’代,货船上装运的应该是有‘色’金属矿石,而德国人在芬兰的奥卢港还有船。”
“我们已经电令c7和c11号前往南克瓦尔肯海峡南部巡航,拦阻德国与芬兰之间地贸易航道,你们地下一个任务有可能就是接替c…11号。”
“要换几个阀‘门’和高压气瓶,电池组也要修理,最好尽快出航。如果有电动鱼雷就给我们几枚,这次如果有电动鱼雷,一开始也不会这么被动。”马里涅斯科想着早点回到海上去。
“基地会最快速度抢修的,你地人这次可能只能休息几天。过几天可能会有一批运来。来得及就给你们几枚。”
基地也有困难,空中有德国人的轰炸,海上又施展不开,路上运输也不是非常顺畅,因为铁路部‘门’已经是在满负荷运转。战争导致什么东西都紧缺,盖得采夫这个支队长已经算是尽了最大努力保证部队的正常运转。
目前为潜艇提供地柴油和润滑油都相对紧张,因为陆地战场正在‘激’烈‘交’战,所有的军用物资都是供不应求。鱼雷的生产原本就比较麻烦。不像炮弹那样快和简单:基地原来就备有不少热动力鱼雷,但电动鱼雷是新产品,原来就准备的不多,鱼雷生产部‘门’的产量原本就少,原有的那些早就分给各艇了,还只能保证每艘艇装备两枚。
电动鱼雷的优点谁都知道,虽然航速比不上热动力鱼雷,但航迹几乎看不见,噪音也小,发动攻击时不易被发现。每位艇长都希望能配备几枚以供不时之需。但目前僧多粥少,没办法。
晚上使用什么鱼雷无所谓,被发现的可能‘性’比白天要小得多,但白天状态下最好用电动鱼雷对付对手地军舰如果是商船,用什么鱼雷都无所谓,抵近了发‘射’跑不了。用舰炮也成;如果是军舰,用航速快不易规避的热动力鱼雷好是好,一旦被发现就麻烦大了,还不如速度慢些的电动鱼雷。
这次c…1号需要修理电池组和高压气瓶。再补充六发鱼雷,整个过程估计两三天就能完成,最多一周后就能再次出航………潜艇出击的周期很大程度上不是取决于潜艇本身。不然一艘巡航近两个月的潜艇(不奇怪,这样的海上时间二战时这很常见,不然也不会出现“外国旗”的现象,潜艇在海上的时间常常远远超出设计自持力。如果按照现在的标准,什么都按着自持力来计算,二战潜艇艇员们回港时也不会十有**神情憔悴、胡子拉碴、肮脏不堪,还常常要同虱子和寄生虫做斗争。)。也不用休整了一两个月:到港补充给养和保养最多一周就能完成。余下的时间是用来恢复艇员体力和‘精’神地。
因为潜艇的特殊‘性’,潜艇到港后和其它舰船不同。艇员们都是住在岸上基地的专‘门’宿舍的,条件比任何军舰上的舱室都好,而不需要像其他大中型军舰舰员那样住在船上。潜艇修理方面大部分也是基地人员的事,只需要部分潜艇轮班人员配合一下:这有点像空军部队飞行员一下飞机就不管了,最多和地勤‘交’代介绍一下情况,维修保养都是地勤部‘门’地事。当然和空军也有不同的地方,潜艇的给养还是需要艇员搬运的,基地部‘门’只管拉到码头‘交’接,装艇安放要艇员自己来鱼雷例外。
“外国旗”也是要有一定水准才能挂起来,每艘艇艇员各自地习惯不同,一般不会让基地人员来摆放说实话他们也放不了,如果让一般水兵随意‘乱’堆,到时候艇内保证连走路的地方都腾不出来,那样上腕艇员们干的会更多。
这次出航时间才几天,艇员地体力和‘精’神还非常不错,还用不着给艇员太多的休整时间,一周后出航没问题。当然,两名伤员的空额需要有人顶上,基地有预备艇员可供马里涅斯科挑选。
弗拉基米尔…菲利‘波’维奇…特里布茨,现任红海军‘波’罗的海舰队司令员,海军中将。,今年41岁,18年参加海军,28年加入苏联***党,毕业于伏龙芝海军学校(1926年)和海军学院(1932年。)。国内战争时期先后在阿斯特拉罕区舰队和伏尔加……里海区舰队服役。1926年……1929年和1932年……1936年先后在“巴黎公社”和“马拉”号上担任指挥员,期间还担任过“斯维尔德洛夫”号驱逐舰舰长。36年12月起在红旗‘波’罗的海舰队司令部任职,具有丰富的海军指挥经验。
这次特里布茨到塔林是为视察塔林海军基地的情况,在红旗‘波’罗地海舰队,塔林基地地重要‘性’仅次于列宁格勒,甚至排在喀琅施塔得之前。
‘波’罗的海舰队在卫国战争爆发之后,已经整个运转起来,但限于‘波’罗地海的环境,舰队只能算是红军的附属,做配合大部分‘精’和力量都用来支援陆战。在狭小的‘波’罗的海,舰队潜艇部队已尽了最大努力,但同德国同行在大西洋获得的成绩相比实在是相形见绌。
这次特里布茨听说c…1号取得了一次简直匪夷所思的胜利,就决定多留一天,接见这位王牌潜艇的新艇长。
当见到年轻的上尉后,舰队司令就说:“我已经同斯米尔诺夫同志通过电话,已经决定向中央提名授予你苏联英雄称号!”(尼古拉…康斯坦丁诺维奇…斯米尔诺夫,时任红旗‘波’罗的海舰队军事委员会委员。)
这会远在明斯克的巴甫洛夫大楼,瓦西里正在同巴甫洛夫中士闲聊,话题也是关于苏联英雄称号。
在不到一天两夜的时间内,巴甫洛夫大楼所在的列宁广场东部红军防线已经经受了德军11次大小进攻,德军完全是发疯一样在攻击不顾伤亡、不计消耗!
远处的列宁大桥两侧阵地已经被德军占领,河西岸守军失去了最重要的后援通道,大桥左翼的大楼甚至已经整体‘性’垮塌………它挨了不知多少发大口径炮弹!红军在河上还控制着两座浮桥,但一座已经不能用。这会河西岸的红军不仅要对付广场西线的炮火,还要提放侧翼随时会包抄上来的德国人。
。。。
第四百三十三章 艰苦卓绝1
两夜一天,大楼还在自己手中,更加神奇的是只有一位同志牺牲:那是一位在顶层观察的同志,昨天凌晨顶楼接连被几发大口径炮弹命中,之后再没有那位同志的消息。巴甫洛夫原本还想找到那位同志的遗体,但什么都没剩下,就像蒸发了一样。
竟然没有人记得那位同志的全名:前几天有人叫他萨沙,也有人喊他亚历山大,他都会答应,是个很有亲和力的年轻人。唯一能够确定的他是42团的人,自愿前来增援大楼的。巴甫洛夫为之还曾有些自责,但瓦西里告诉他这样事前段时间在明斯克天天有,今后也不会停止:之后巴甫洛夫在自己的笔记本上记下了所有同志的姓名,免得到时同志们做了无名烈士。
房间里就冷得像冰窖,靠在墙上的巴甫洛夫抖抖索索的拿出最后一包香烟,看看还有两根,递给瓦西里一根。
瓦西里接过来没舍得‘抽’,放在了自己已经空了的烟盒里。这会中士同志已经不用他原来的突击步枪,边上放着的是一‘挺’上膛的机枪,瓦西里地狙击步枪还靠在墙边。但脚边还躺着一支德军的mp38冲锋枪这两天地战斗中火力已经是最重要地,单发步枪都靠边站了。
巴甫洛夫给自己点上。‘抽’了两口。又把烟递给大尉同志,瓦西里‘抽’了两口后还了回去。
“我估计我们最多再坚守个几天就轻松了。”瓦西里说。
“啊?”中士没听清楚,隐隐约约有些不明白。
“我们在明斯克都这么多天了,德国佬都不知道进攻了多少次,就是铁打的部队也该会累。这会这么冷,又停了这么多天才再次全线进攻,我看是德国佬在做最后一搏。”
“是有点不一样,这两天看炮声和动静是全线进攻。玩了命的。”
“这几个月我们也没闲着,我在副统帅身边那会听到些事,副统帅从一开始就想把明斯克做为一个钢铁据点、一块大黄油,算算时间也该差不多了。”
照理作为副统帅卫队的成员。副统帅那边听到和感觉出来的事是决不能说出去的,但瓦西里小组已经单独作战多时,而这会在战役的发展上所有指挥员都是一样的猜想,瓦西里也可以说说自己地猜测。再说巴甫洛夫绝对是一名坚定的***主义战士。和他说这些不涉及机密的事情没事,瓦西里信任这名中士。
“天冷了,我看就是我们不给德国佬来次合围,等顶过了这段,最多也是小打小闹。”巴甫洛夫不在乎,早已习以为常。
“呵呵,冬天里的耗子也不好当。”
巴甫洛夫听了大尉同志地话也笑了:自己一个小小的中士。去想中央的决定干嘛。守住大楼是自己的工作,其他地都不用去考虑。
瓦西里再次接过中士递过来的香烟。‘抽’了两口后只剩下短短的一节,顺手掐灭。“我说巴甫洛夫同志,从没听说你是哪里人,老家是哪的?”
听到瓦西里的问话,巴甫洛夫的眼神似乎都温暖了一节:‘激’烈的战斗,家乡永远是战士们心中永远地牵挂。
“在瓦尔代地农村。”
“哦,列宁格勒南边300多公里,丘陵地带,以前去过一趟,好地方。”瓦西里的话让巴甫洛夫有点惊喜:那是一座小城,没想到大尉同志也知道,“我家在一个小村子里,克列斯托瓦亚村,村边上就是乌任湖,特别漂亮!以前常去湖里钓鱼,特别是冬天,村子里会组织捕鱼队,热热闹闹都像过节一样。”
“你们村子我不知道,但乌任湖去过,真漂亮。就在北方战争爆发前地秋天,那会我还在列宁格勒的狙击学校当教员,学校里组织教员到瓦尔代休假,就住在乌任湖边上,那里有几个‘挺’大的度假村。”
“呵呵,大尉同志,我们村就在度假村边上,近的很,平时度假村要用的蔬菜和牛‘奶’基本上都是我们农庄送过去的,只有不到两俄里,当兵前我就送过很多次。”
这下瓦西里也笑了真巧!
“那我有可能到过你们村子,那会大家都闲得发慌,每天到处闲逛,离住的地方很近就有个村子,散步到过,还问农庄庄员借过小船。”瓦西里的思维回到了两年前的美好回忆里:“一排排的农舍,天空是湛蓝的,前边就是湛蓝湛蓝的乌任湖,湖上还有雾气。岸边都是暗绿‘色’的茂密森林,对面有个小岛,上边还有座修道院。我们借了小船到岛上转了转,记得那修道院的穹顶还是金‘色’的。”
“对,那就是我们克列斯托瓦亚村,你们借的船还可能是我们家的,哈哈。”
“怎么那会我没碰到你呢?”瓦西里也觉得是在太巧了。
“38年就到部队了。”说着巴甫洛夫更加想念家乡:“都三年没回去了,不知道家里都怎么样了。”
“等战争结束了,大尉同志,我请你到我家去做客,好好住上几天。”
这段时间的并肩战斗,已经让大楼里的同志们结下了深厚的友谊巴甫洛夫不是说虚的,如果他家在远东或西伯利亚,那他也不会发出什么邀请。那不怎么现实:瓦尔代还是‘挺’近的,距离莫斯科或列宁格勒都不远。‘交’通也方便。
“那说定了。到时候去你家住几天,去湖上钓鱼,然后去我老家,我请你去山里打猎。”
“大尉同志好像是乌拉尔人吧?”
“嗯,山里人,父亲原来是猎人,现在是护林员,小的时候我就常和父亲和哥哥一起去打猎。我们那野兽多,地方没你老家漂亮,但山里有山里的好东西。”
“好,到时候一起去。”说完巴甫洛夫透过观察孔看了看外边。除了远处零星传来地爆炸声,积雪的战场一切如常。
雪地里到处都能看到德军留下地尸体,都冻地硬邦邦的,有些已经被冰雪覆盖。更多的‘裸’‘露’在外,姿态千奇百怪。
今天是个好天气,太阳已经升起来,不知道德国人会不会继续进攻。
“大尉同志,你都干掉500个了吧?”
“难说,没去计,加上以前的可能差不多。谁知道呢。”瓦西里不知道。也许加上在芬兰打死的可能就差不多了。
“那等战役结束,上头可能会提名授予你苏联英雄称号。等战争结束了。和是苏联英雄的战友一起回村子,有脸面哦。”
巴甫洛夫在那开玩笑。
“不用说我,我估计你也会被提名的。”
“苏联英雄”,这是所有红军指战员的向往,两人也不能免俗,其他同志在闲聊地时候也会提到自己如果被授予“苏联英雄”称号如何如何。
“不大可能,我可比不了你。”巴甫洛夫可不奢望,最多‘私’下里想想。
“有什么不可能,没听送***的同志说是副统帅亲自用你的名字来命名这幢大楼,这会别说是全明斯克,估计全国都已经知道你的大名,我都靠着你在沾光。不说虚地,我们这会就是整个明斯克中部的一颗钉子,无论出于宣传还是战场的实际作用,你获得“金星”奖章只是时间问题。”
在副统帅身边呆久了,瓦西里也会知道副统帅的习惯:元帅同志说过士气和榜样在战争中非常重要,而自己和巴甫洛夫俨然已经成为明斯克保卫战中地典型标兵,两人的“苏联英雄”称号是跑不了的,就是牺牲了也一样。
这会亚历山大背着个麻袋走了进来,一***坐在巴甫洛夫边上,从麻袋里拿出几个mp38冲锋枪用的弹匣和一盒子德国冲锋枪子弹‘交’给瓦西里这些都是天亮前同志们冒险外出从德军尸体上搜集来的。
麻袋里还有些德国步枪子弹,过会还要给萨沙他们送些过去。
“大尉同志,中士同志,尤里娜大婶说刚煮了点热汤,让大家换班去喝点,要是没时间就送上来。”
瓦西里把弹匣往边上一放,“哦,过会就下去。”
亚历山大还没要走的意思,像是下定了什么决心,“大尉同志,等战役结束了,你能不能帮我说说,我想参军。”
“呵呵,你已经是名战士了。”
“不是正式的。”
“没问题,保证你成一名光荣地红军战士,军龄嘛就从你参加战斗那会开始算。”瓦西里和眼前地年轻人半开玩笑:这样经历过‘激’烈战斗考验的战士当然会受部队欢迎:战争时期,招兵地程序也可以简化。
“巴甫洛夫,我看你这会就招了亚历山大得了,当个侦察兵没问题。”
“行,手续以后可以办。”
听到巴甫洛夫答应了下来,亚历山大这才兴高采烈的走了。
“好小伙子,是个好兵。”瓦西里看着亚历山大的背影说。
自从参加战斗,亚历山大学会了使用大楼里的所有轻武器,消灭的法西斯也起码有个十几二十个,这样的好兵谁都要。
“对了巴甫洛夫,以后就叫我瓦西里,大尉同志的听着别扭。”
“行,你也叫我雅科夫成了。”
一条战壕里的弟兄,用不着那么客套。
“你先去取吃点,我看着。”
瓦西里点点头,“我给你带上来。”说着背上冲锋枪拿着饭盒起身下楼。
地下室里的大锅还在冒着热气,阿廖沙和帕洛金这会正做坐在边上喝汤大冷天能来点热汤可是最大的享受。
“尤里娜大婶,给我们准备了什么好东西?”
“不知道,小伙子们拿来的。”
这下奇怪了,连厨师同志都不知道自己做了什么?!
刚喝完热汤的阿廖沙放下手中的杯子:“大家昨晚从德国佬身上搜来的罐头,加上大婶的独家秘方土豆泥。好像是黄油,但又有点不一样。”
说着指了指都在地上开了口子的铁皮罐。
瓦西里把自己的茶杯和巴甫洛夫的饭盒放在桌子上,尤里娜大婶拿过去盛汤,还给大尉同志切了点面包。
拿起那个铁皮盒,看到旁边的桌子上还放了两个:一个已经开了口,另一个是完整的。
。。。
第四百三十四章 艰苦卓绝2
。“没什么情况,连个耗子也没有。”
索布加伊达脑袋上用纱布裹着,昨天他让弹片擦了一下,都能见着头骨!幸好阿法纳西耶夫中尉那有个小医疗箱。缝了7针,还打了针抗生素。
坐到破墙后边,把烟盒里地那根烟给了上士:“头怎么样,有问题吗?”
“没事。就有点疼,过几天就好。”点着烟美美的‘抽’了几口,再给边上地同志转了一圈就没了。
“注意观察,我上二楼。”
太阳斜地晒进破破烂烂的房间,瓦西里看到巴甫洛夫正用自己那杆狙击步枪在观察西边,听到脚步声,中士头也没回就说:“对面那楼好像有动静。人不少。你来看看。”
说完把步枪‘交’给俯身上来的瓦西里,“11点方向大楼。顶层,好像还有个炮队镜。”
刚才瓦西里离开后,中士把狙击步枪当望远镜,透过墙‘洞’观察了一会,发现800米外的那幢破楼6层好像有人在活动,就盯着看了一会,连帕洛金送来的早饭也没顾得上吃。
狙击步枪是瓦西里的宝贝,巴甫洛夫没去动瞄准镜,知道自己这个外行‘乱’动瞄准镜可能会闯祸,所以放大倍率还在最小的三倍。
按照巴甫洛夫的示意,瓦西里趴在麻袋上找到了那幢大楼顶层位置,将瞄准镜放大倍率调至八倍。
就观察了两秒,“快把卢德维克叫来,带上狙击步枪,快!”
一听瓦西里地话,巴甫洛夫一手扔下饭盒,人是跳起来往‘门’口跑卢德维克就在楼道拐角。
十几秒后,观察员跑步来到瓦西里边上,手里提着一支缴获的98k狙击步枪。
“一点方向,距离850米,大楼六层从左到右第三个和第四个窗户,注意观察。”
一听瓦西里的话,卢德维克在边上快速做好‘射’击准备,趴下后才两秒就说:“大尉同志,可能有大鱼!”
“你就管第四个窗户,大鱼出现再开枪。”
今天巴甫洛夫真的可能是看到大鱼了,因为通过瞄准镜,瓦西里看到那边隐约有几个戴着德***官帽地人影闪现德国人太大意了,以为有炮队镜在,那些在房间里站着的人就没有危险。
一人一边,谁那出现大鱼谁就开枪子弹越过这段距离需要一秒多点,在这段时间另一人可以对自己瞄准线下的目标开火。
“大鱼”,一般目标还不会让瓦西里说出这个名词,那是将军级的目标才能享有地“荣誉”:瓦西里已经能够确定至少有两名校级军官,因为后边的‘阴’影里还有些人,校级军官一线观察没这样的动静在明斯克,校级军官不过是“战壕级”指挥官。
“一个人,后面人没动,不是大目标。”瓦西里很有耐心因为有炮队镜,那些隐约的人影无法分清主次,只有当其中一个上前看炮队镜时才能分出来是一个人靠近窗口还是两个人。也正是因为有炮队镜,人还没走出‘阴’影就已经低下身:唯一的机会是当看完之后起身那短暂的时间,人的习惯会是‘挺’直腰杆等一两秒钟。
那些目标中间一定有个头,当他上前时一定会有其他一些人一同上前解说一类地:军队里地陋习,而这就是瓦西里的机会。
果然,两分钟后,有三个人影靠近窗口,中间那个俯下身地位置正好直对着炮队镜那个就是主要目标!
“在我这边,准备!”瓦西里沉着的提示卢德维克。
一听大尉的提示,卢德维克将十字线瞄准了窗口内部似乎是军官模样的人影,等待瓦西里的枪声。
五秒、八秒、十秒!当时间整整过去20几秒,那三个人员再次出现,就是现在!
清脆的枪响想起,瓦西里扣动了扳机!
也就是零点五秒的间隔,卢德维克也扣下了扳机,一秒多后,瓦西里看到那个人影整个向房间内侧扑,一秒不到整个房间就什么人也看不见了。
收起枪,瓦西里退到墙后边,“准备挨炸吧。”对着巴甫洛夫说。
中士顾不上其它,冲到过道上对着外面大喊:“当心德国佬报复‘性’炮击!当心德国佬报复‘性’炮击!”
巴甫洛夫的大嗓‘门’透过破烂的楼板和墙壁是全楼都能听见,所有人都行动起来,各就各位准备挨炸:刚才听到二楼发出两声步枪的枪响,这几天来大家都有经验了,一定是狙击手同志干掉了什么重要目标。
德军的炮火很有规律,在这样战斗的间歇期一旦被狙击手袭击,报复‘性’炮击很快就来,为此大楼都已经挨了好几次炮弹报复。
二三楼的同志全部往下撤,除了必须的留守观察员,大部分人进入地下室。不出瓦西里所料,几分钟后炮弹呼啸而知,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