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苏联英雄-第11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生用,太可惜?大材小用不好意思,那会国家都完蛋了,没必要了。),子弹不会因为你的毕业证绕着弯走。

    苏联就做的很好,不管是城市还是农村,都有组织对劳动人民进行普及军事训练,比如从1927年开始,苏联就有了一个全国‘性’的“苏联国防及航空化学建设促进会”。

    在三十年代末,苏联各级政fu(乡以上政fu,苏联也有“乡”这个行政级别单位。)就一直在开展“劳卫制”、“伏罗希诺夫‘射’手”和“卫生为国制”等国防证章的考核制度,有具体的标准,基本上是全***动。

    在苏德战争爆发前,仅“苏联国防及航空化学建设促进会”在全国就有十五万六千多个小组、两万六千六百八十个小队和三千五百个中队。有8000多名不脱产的青年在航空俱乐部受训,三万多人学会了如何驾驶滑翔机。国防委员会在去年还作出了对16至50岁的所有苏联公民实行义务军事训练的决定,而且已经实行了大半年,各国防团体已经为军队先期培训了大量的滑雪兵、‘射’手、狙击手、摩托车手、司机和护士今年初征召的新兵可不是连枪都没‘摸’过、连基本军事尝试都不懂的“新兵蛋子”。

    实实在在的群众国防工作的开展在不影响生产的情况下,为苏联提供了上千万随时都能征召、已经有一定军事素养和专业技能的后备兵员,这是一笔巨大的财富,也是巨大的战争潜力。

    现在小伙子们离开了工厂,‘妇’‘女’同志已经成为很多厂矿企业的主力,同志们正在忘我的工作,连已经退休、年纪大了不能参加农庄劳动的同志也自发的组织起来,在为前线做一份力所能及的工作老太太们把做靴子、袜子和衣服的看家本事拿了出来,而老大爷和‘妇’‘女’同志们们接过了小伙子们驾驶拖拉机、给农田浇水、城市卫生等一切可以代替的工作。

    城市居民、农庄社员都在踊跃向苏维埃捐赠自己的存款和贵重物品,只要是前线需要的,同志们都拿了出来,各级政fu办事机构都有接受、统计和转用捐赠物资、钱物的部‘门’现金、国家公债券、贵重物品、防寒衣物和粮食,什么都有!

    别看捐助的东西五‘花’八‘门’,那能减轻军事后勤生产的压力………虽然现在是夏天,但苏联的夏天不是赤道的酷暑,再说严寒马上就会卷土重来:林俊所知,就一周时间,单单在莫斯科,光皮大衣一项莫斯科人就捐助了10万件以上!

    林俊将家里的东西拿出来捐了夫妻俩所有的存款,这在一般人看来就是个天文数字了,要不是有些东西拿出来没用,他会把收藏的战刀和毕加索的画也捐了。他这会甚至想:我的那些收藏要是在美国多好,都能换成美元或金条,那可是能换一大堆军事物资。

    在全民捐助的氛围下,林俊已经没了那份到处搜集搞收藏的雅兴,“后勤大总管”当得他看送老婆的贵重珠宝还不如一箱‘肉’罐头或一盒子弹来的重要。

    其它所有高层干部都和林俊一样,没哪个藏着掖着斯大林同志和副统帅都把自己的老家底翻出来了,哪个再小气那就是不折不扣犯错误!像伏罗希诺夫捐的可比林俊多的多,谁让他家底子实呢?

    当然,林俊不会提议老婆把她的手表给捐了,虽然那只伦敦买的百达翡丽都能换辆英国坦克,但也要能换才行,更不用说林俊根本就没打算为战争物资付钱,再说武金斯卡娅一直就戴着那只名表,因为它就是再值钱也就是只计时的手表,难道还要‘花’钱再去买一个?

    林俊没打算付钱,但付一点有时也难免别认为一堆卢布到了国家手里没用、变不了物资,天文数字捐助的本国现金对于整个国家的经济运转意义重大

    。。。

第三百六十三章 战略撤退

    战略‘性’的失误该责怪林俊吗?不应该。因为林俊和统帅部成员在欢庆轰炸成功那会。就已经估计到这样的情况可能出现。'想看的书几乎都有啊,比一般的站要稳定很多更新还快,全文字的没有广告。'但那会想得是如何进攻,加上已经进入北部的军队不可能从原有展开区域整体南调,德军没有给莫斯科足够的时间进行重新部署。

    这两天朱可夫和图哈切夫斯基向莫斯科地汇报中明确的表示:自己的现有力量可以进行全面反击,并突破边界线进入‘波’兰和东普鲁士,但至多在消耗到必须停下前抵达华沙一线,而那样的结果是侧翼整个***、暂时没有再次进攻的能力。

    和德国人‘交’锋过后才会明白德军的坚韧。朱可夫和图哈切夫斯基没有被先期的小规模胜利冲昏头脑:战争在一周内的消耗已远远超出原来的预计,苏联还是小看了德国这个对手。

    一旦进入敌方领土作战,后勤等一系列问题就会更加突出,原来先敌进攻的计划现在看来显然有所托大,德国地战争准备已经到了差不多完美的程度。

    林俊赞同自己“四驾马车”的意见:按照现在情况看,贸然在北部边境发动全面反击,很可能会造成贸然突进、进而被合围地危险,因为南方是空的,部队将受到来自两个战略方向上的威胁。

    41年一鼓作气横扫‘波’兰?现在看来有点好高骛远了!

    苏联的战争机器距离潜力全部挖掘、全速运转还有一大段距离,那需要时间。最高统帅部需要想出一个合适的方案。

    摩尔多瓦地丧失让斯大林面临一个非常艰难地决定现在从布列斯特南部的沼泽区到敖德萨一线,乌克兰东部一块差不多有奥地利国土那么大地地区成了标标准准的突出部,大半个西乌克兰和***东乌克兰西部地区有随时被切割的危险!

    滨海方面军和西南方面军要在敖德萨、文尼察一线组织一道坚固的防线。大沼泽阻挡了德军的进攻,更横着阻断了朱可夫对西南方面军的支援:布列斯特周围的重兵连派一个机械化师到南边都要‘花’上半个月!

    怎么办?!唯一的办法就是战略‘性’撤退!主动放弃利沃夫、切尔诺维策等重要城市在内的广大地区,放弃东喀尔巴阡山防线,将所有能够撤出的人员、物资全部撤退到文尼察以西。

    撤退比进攻还难,这就像是要将一个奥地利来个整体大搬家。需要付出的代价让加里宁等几位同志都难以接受!不可能做到“老百姓先撤。部队打阻击”,那样只会造成整条防线的‘混’‘乱’和军队的崩溃!为了保证将更多的部队撤出突出部地区。斯大林做出了合格领袖才有魄力做出的决定:炸毁突出部地区一切工业设施,军队成建制撤退!

    为了最后的胜利,苏联只能做出壮士断腕般的决定将城市、乡村和人民暂时留给法西斯德军奴役,撤出尽可能多的军队和装备!

    这样的决定是无比痛苦的,林俊为之深深的自责,他可以想象那些被自己所抛弃的人民要面对的是怎样的命运!

    “小伙子们,我们的红军同志们!难道你们就这样把我们留给法西斯?!我们该怎么办?怎么办?!”电影里老大妈对着撤退的红军绝望的呼喊声如同在耳边回绕,任何一名军人面对那样的情景都会无地自容!

    林俊不需要去面对绝望的眼神和人民的喊声,但他能感觉到,这是当权者最大的悲哀!但为了整个战争的胜利,做为统帅只能学会必要的放弃!坚守每一寸国土是每一名战士的责任,但这会为了最后的胜利、为了故土不全部沦丧,你只能放弃眼前的!战争就是这样,有时候‘逼’着你做出违心的事,不然它就不叫战争了!

    斯大林有时候做事是出了名的狠,但现在林俊不会去责怪老爷子:如果这会自己在他的位置,也只能做出一样的决定,因为那是唯一正确的选择。

    撤退的事‘交’由西南方面具体执行,不能留给德国人任何有战略价值的东西。会议后斯大林看到林俊的脸‘色’很不好看战争瞬息万变,刚刚还兴高采烈,很快就会让你心情沉重无比。

    林俊留了一会,斯大林想和他‘私’下里聊聊,有些事斯大林不想同其他人商量。

    “雅科夫的部队已经打残了,整个师现在实际上已经不存在。上午我接到过‘波’罗地海方面军的战报,图哈切夫斯基已命令内务部一师接管了残余部队的指挥权,雅科夫现在在费科奇诺夫的部队里,人没事。”

    林俊知道斯大林这会应该有点担心两个儿子的情况,虽然他这个父亲无法过多的关心儿子们的情况,但林俊还是需要帮他照顾一下:“雅科夫打得非常英勇,报告里说他指挥的连消灭了超过自身几倍的德军,为战线的巩固作出了非常重要的贡献。费科奇诺夫昨天刚授予他一枚红旗勋章,他有资格获得那样的荣誉。”

    “就让他留在一师,在费科奇诺夫那我放心,不要让他呆在后面,告诉费科奇诺夫,不要因为雅科夫是我的儿子就看着护着。”

    “是,我明白,费科奇诺夫也明白。现在雅科夫已经是装甲炮兵营的营长,他那样的优秀指挥员在哪都不会闲着。”

    看得出斯大林听到这样一句话后脸上‘露’出的一丝欣慰:他从不干预大儿子的工作和生活,都三十出头了都还是个上尉,这在红军中属于正常情况,因为和平时期的指挥员升迁并不快,个人能力也凸显不出来。现在是战争,既然儿子能力、战绩出众,职务得到提升也是正常的,雅科夫不会认为父亲在后面搞动作。

    “如果不是因为现在合适的位置没有,费科奇诺夫认为雅科夫完全能担任炮兵团长,就是坦克团团长也能胜任,他的能力很强!”

    斯大林没有再表示,但林俊需要接着往下说,因为不能忘了瓦西里:“瓦西里已经抵达文尼察,昨天他所在的战斗机团配合轰炸机部队空袭了摩尔多瓦的德军目标。虽然没有击落敌机,但他的上级报告瓦西里表现的很好,非常勇敢。”

    瓦西里是勇敢,前线没有哪个指挥官能把他留在后方,大概真正能够镇得住他的除了他老子就是林俊。林俊要处理的事很多,但还是向前线有关指挥员打过招呼,要注意一下雅科夫和瓦西里的情况,重要的情况可以直接向他报告:雅科夫所在部队并入内务部一师、担任营长;瓦西里经受住了第一次战斗的考验这都算重要情况,平常的战斗任务就不用汇报了,指挥员们心里有数。

    。。。

第三百六十四章 以斯大林之名!

    。”看到爱将的表情,斯大林很认真的说,“技术‘精’湛,贡献巨大!”

    林俊点点头,脑子里想的倒是:“好像还没几个医务工作者获得那样的荣誉。”

    是很少,如果不是青霉素研究的突破。就是整个和医学沾边的范围内到这会大概也是一个也没有!

    “安德烈,我看汇报,我们地新式武器在作战中常常发挥意想不到的作用,就是你设计的那些。但我认为这样的技术优势并不会保持多久。德国人很快就会想出应对地方法。”

    这也是林俊担心的事:前线已经发生很多起因为红军装备上的优势而逆转战局、甚至是一边倒的情况。比如在乌克兰东部边境森林区,一个装备了火箭筒和ak47的边防连竟然打垮了一个德军机械化营,而那个营是装备了坦克和装甲车、德最‘精’锐地党卫军部队。

    “火箭筒和突击步枪的技术要求并不高,我估计不用半年德军也将会装备类似的武器。我们的t34和重型坦克给德军的冲击更大,估计德国装备部‘门’会想出应对的方法。他们的新式坦克用不了多久就会出现。”

    德国二战中新式武器的研制速度快地惊人,对手的先进装备一旦被德军缴获,他们用不了多久就能进行仿制、或是研制出‘性’能更好的装备来应对。当然ak47和火箭筒想搞出更好的那根本不可能:它们已经是完美地,但坦克就不好说了。

    t34已经给了德国人足够的震撼,也许“虎豹”们也会提早出现,加上可能出现的仿制突击步枪和火箭筒,“这场二战”的残酷程度将会“有过之而无不及”!

    “你有什么应对的方法?”

    “用数量赢取战争,当然也要保证一定地质量。关于坦克。米哈伊尔…伊里奇…科什金同志地设计团队已经在试制装备大威力85毫米反坦克炮的新式t34中型坦克,最多3个月后就可以投入规模量产。使用现有地生产线,逐步替代t34…76型。约瑟夫…雅科夫列维奇…科金同志的设计团队正在研制新式的重型坦克,装备前年才开始研制的105毫米大威力反坦克炮。”

    红军的装甲洪流可以说很大程度上左右了卫国战争的战局。但林俊一直对记忆中…2重型坦克装备的…251943型122毫米火炮非常不满意,那简直就是自行火炮才装备的家伙!事实就是这样,…251943型122毫米火炮原本就是榴弹炮,只不过具有不错的反坦克能力。

    但…25实在是“傻大黑粗“的代表,红军选择它是没有办法一是斯大林的严令。二是根本拿不出合适的坦克炮来装备新式重型坦克。没有办法中的办法!

    冷战前期数量庞大的“斯大林”系列重型坦克曾经让整个西方世界为之胆寒,但它们很多的技术参数并不是很优秀。前年林俊就认为要改变那样的状况………既然苏联已经走在世界前面使用大口径坦克炮。上层、部队和研究机构也爱上了大家伙,他干脆就把20多年后西方世界经典的英国l7型105毫米坦克炮的大体技术参数和设计思路‘交’给了火炮设计部‘门’!

    l7式线膛坦克炮,率先采用自紧身管技术,是冷战北约国家第一种制式坦克炮,配属坦克型号最多,装备国家最广,就是到了21世纪生命力还十分强劲!当然,林俊可没让苏维埃的设计师们来个“技术大跃进”,这会就想造出l7系列来根本就不可能,尽量接近而已。

    从前年开始,一队设计师开始了一场艰苦的技术攻坚,在经历了多次失败过后,终于制造出生产要求、威力、使用寿命等综合‘性’能能够接受的105毫米坦克炮,定型为1940型105毫米坦克炮。就这样,1940型105毫米坦克炮成了苏联专‘门’为坦克设计的第一种火炮(历史上苏联专‘门’为坦克设计的火炮还是60年代才出现的2a20式115毫米滑膛坦克炮。)。

    不过1940型105毫米坦克炮并没有立刻装备部队,因为没有搭载它的坦克,在短时间内‘花’大力气、耗费了无数人力物力设计出来的大炮似乎成了‘鸡’肋累………连坦克设计师们都这么认为,想不明白克里姆林宫的普伦雅科夫同志为什么要搞这么个用不上的设计。

    如果不是林俊的地位和个人威望,早就该有人认为105毫米坦克炮的研制是‘浪’费苏维埃的资源这么大口径、威力的大家伙一炮都能把最重型的坦克轰个稀巴烂,甚至来个对穿。几年内76毫米坦克炮威力已经足够,这明显是‘浪’费资源!

    斯大林的眼光还是远的,今年在扩建乌拉尔的工业基地时,在车里雅宾斯科还是建立起了一条新式105毫米坦克炮的生产线,到现在为止已经有大约500‘门’坦克炮存放在仓库里。

    乌拉尔的同志一想到那500多‘门’堆在仓库的坦克炮就头疼………完全就是无用的‘鸡’肋,但现在‘鸡’肋***见人爱的红烧牛‘肉’了!列宁格勒的科金急着要它们,他的设计局设计的新式重型坦克被明确要求使用新式105毫米坦克炮虽然76毫米长身管坦克炮威力足够,但眼光明敏锐的科金(要不敏锐,科金同志在历史上也不可能如此的成功!)能够预见到几年内世界坦克的发展‘潮’流,他现在正在设计的重型坦克和105毫米坦克炮简直就是绝配!

    虽然乌拉尔地区的坦克工业基地已经完全建立,但列宁格勒的***国际工厂仍然地位重要,科金的设计局也在那,估计用不了多久红军的重型坦克部队就能获得第一批装备105毫米坦克炮的重型坦克。

    对于坦克的命名,科金问过自己的岳父和林俊,伏罗希诺夫和林俊想得都一样以斯大林之名!用不了多久,“斯大林”坦克的威名就会传遍全世界!

    对于哈尔科夫的科什金而言,他需要做的工作比老对手科金要轻松的多现在红军装备的t34数量比kv…1重型坦克要多得多,除了特殊情况,t34也更受部队欢迎。早在几年前t34装备部队之前,根据林俊的建议,科什金已经做了足够的技术储备,85毫米坦克炮装上t34现在做起来非常轻松:几年来总设计师同志一直都在对没有试制的t34…85设计进行小修小补,现在即将投产的t34…85可以说技术完全成熟。

    对于轻武器的问题,管着装备生产的林俊方向非常明确………在战争结束前“锁死”突击步枪和火箭筒的设计,因为它们至少在20年内是完美的!研制新式的通用机枪,这点困难不大;捷格加廖夫762毫米改进型轻机枪在战争结束前继续大规模生产:同原来的相比,去年开始生产的“转盘”机枪已经将复进簧改放在枪尾内(原有型号连续‘射’击后,枪管发热致使枪管下方的复进簧受热而改变‘性’能,影响武器的正常工作。)

    因为捷格加廖夫轻机枪结构简单,全枪只有个零件,制造工艺要求不高,适合大量生产,连学徒工都能造,这对于战争至关重要!而且枪的机构动作可靠,虽然质量有点大,但对于红军这不是大问题。新式通用机枪就是试制成功,在苏联扭转二战的巨轮之前,林俊也不会让它大规模生产军队急需大量的轻机枪,而是最好的选择!

    。。。

第三百六十五章 执着的帕夫利琴科

    。连续几天这里都是一片繁忙景象,不仅仅是因为这里环境适合成个征兵站,连国立大学的很多学生都抱着一份炽热的爱国***前来报名。

    连续三天基辅遭受了德军轰炸,远处已经熄灭的大火还在冒着黑烟,战争的气息弥漫古老的基辅城。大学生们在征得学校领导地同意后,只要不是特定专业的学生都有成为一名红军战士的机会。

    在长长的队伍里,有一个身材高挑的‘女’学生十分引人瞩目:亭亭‘玉’立、风华正茂、天生丽质。蓝‘色’地大眼睛闪烁着天真纯洁,充满了青‘春’活力,标准的斯拉夫美‘女’。可仔细看看,就会发现那目光中竟透‘露’出常人少有的坚毅。她不是那种青涩的年轻‘女’大学生:今天是她的25周岁生日,有过工作的经历。经历过人生的考验只不过所有的美好都已经成为过去,在两天前地空袭中,她失去了所有的亲人!

    没有人打扰她,知道她的同学们已经了解她昨天刚刚送走了所有亲人的遗体,而现在她即将成为一名红军战士。

    1916年6月12日,柳德米拉…米哈伊诺芙娜…帕夫利琴科出生在乌克兰贝里亚特沙科夫地白采尔科维。孩童时代,柳德米拉是一个学习勤奋、成绩优良而又具有**‘精’神的好学生。那时她的世界充满了美好,活泼可爱的小姑娘无论如何也没有想到。有一天自己会举起枪来杀人。

    9年级时,柳德米拉全家搬到了基辅,平静地度过了自己的中学时代。毕业后,她找到了一份工作。也就是在那时,柳德米拉爱上了‘射’击运动。她‘迷’恋于那安静后突然地爆发,‘迷’恋于子弹无可阻挡地飞驰,‘迷’恋于击中目标后那种战胜自我的喜悦。她常常参加一家‘射’击俱乐部地活动,沉稳坚韧的‘性’格、聪慧和刻苦使她很快成长为一名神枪手。

    如果没有战争。柳德米拉将会拥有怎样的故事谁也无法猜测。战争也许覆灭了她很多美丽的梦想,也许夺走了她原本安稳幸福的青‘春’。法西斯夺走了她的一切。这让她报名参加红军的计划不得不推迟了两天,因为亲人们的遗体需要安葬。

    眼泪已经流干,现在的她变得更加的坚强!美丽柔弱的外表下是一颗坚强不屈的心、挚诚的爱国***和为亲人复仇的心,柳德米拉今天站在了这里。

    征兵处负责的上尉同志也已经注意到这个与众不同的学生:只要穿上军装那就具有完美‘女’军人的仪表。帕罗宁上尉甚至在刚才,将眼前的这个‘女’人同心中最完美的‘女’军人做了下比较:如果只看外表,他只是比副统帅的妻子差了那么一点点。

    危险的想法只是在帕罗宁上尉脑子里闪了一下,立刻就将它赶走,回过头来都感觉自己刚才的想法过于危险!

    “她可以做一个很优秀的后勤人员或战地护士,一定会成为战士们心中的‘女’神!”上尉心里想。

    终于轮到柳德米拉了,她递给工作人员自己的证件:“我报名参加步兵,成为一名狙击手。”

    她的话显然让工作人员一愣神,有几位同志都笑了起来:“你知道怎么拿枪吗?”

    柳德米拉有点生气,熟练地摆出了瞄准的架势:“我是一名神枪手,接受过基辅‘射’击俱乐部的系统培训,还在比赛中得过奖。”

    她的话说得不温不火,但军官们可不想这么出众的一个姑娘去做一名步枪‘射’手:“子弹可不会管你是不是‘女’人!我们见过不少像你这样的姑娘,她们和你一样希望为祖国争得荣誉,坚决要求上前线参加战斗,但是事实上她们更适合的工作是做一名护士,战斗是男人的事。”

    “相信我,我一定会成为一名出‘色’的红军战士。”这时边上的同学们站不住了,有几个知道柳德米拉情况的同学上来和军官同志们理论,这下军官们终于理解眼前这位出‘色’的姑娘已经是铁了心了。

    帕罗宁走上前,他知道这样经过严格‘射’击训练、亲人死在法西斯轰炸下的同志一定会成为一名出‘色’的战士。“我们同意了,柳德米拉同志,你将成为一名步兵部队里的步枪‘射’手。时间不容许我们送你去狙击学校培训,希望你能在战争中学会如何成为一名优秀的狙击手。”

    在填写表格后,帕罗宁将她的表格放到了“优秀‘射’手”的文件档内:柳德米拉这会不可能想到,从今天开始,正是因为这场战争将为她铺设了一条英雄之路,造就她与众不同的狙击人生!

    二战中,罗马尼亚军队作为德军的仆从,大部分时间充当跑龙套的角‘色’。而在1941年夏秋之际,罗马尼亚军队将充当轴心国一方一个战役的进攻主力。

    1940年,罗马尼亚军官安东尼斯库发动***,建立了***政权。同年10月,罗马尼亚加入轴心国阵营,后来作为德军的仆从军,一同参与侵略苏联。

    自从6月3日开战开始,罗马尼亚军队就在担当南线的主力,罗马尼亚的第4集团军配合德军南方集团军群,在一个月的时间内势如破竹的占领了摩尔多瓦。

    1941年7月27日,希特勒授予安东尼斯库陆军元帅军衔,并要求罗马尼亚军队在德军支援下攻占苏联黑海港口城市敖德萨,切断苏联通过敖德萨从黑海向乌克兰输送兵力和物资的渠道,同时也方便德军‘抽’出兵力进犯苏联腹地。

    这次战役将以罗马尼亚军队为主,因为德军南方集团军群的‘精’锐正在文尼察至敖德萨铁路线附近,同红军构筑的坚固防线做殊死战斗,根本无法‘抽’出力量进攻敖德萨地区。这会卢金的集团军正在巴尔塔附近区域狠狠的教训冒进的德军,双方占据一时陷入僵局。

    北边两个集团军群基本没多大进展,反而是南方集团军群获得了预期中的战果,这是德军最高统帅部预想不到的。

    8月3日,罗军第4集团军在司令尼古拉伊…索皮卡中将指挥下横渡德涅斯特河:罗军计划兵分两路,左翼第3集群(辖罗军第1、第3、第7步兵师和第2坦克团)负责正面强攻敖德萨,右翼第5集群(辖罗军第15步兵师、第1装甲师和第1骑兵旅)负责由敖德萨以南发起侧面进攻。

    面对严峻形势,红军大本营下令组建敖德萨防区,统辖红军**滨海集团军、黑海舰队敖德萨基地和民兵部队,围绕敖德萨市区修筑了由战壕、碉堡和反坦克炮阵地组成的三道防线。外围防线距市区25…30公里,全长80公里;中层防线距市区6…8公里,全长30公里;最后的防线即敖德萨市区。

    1941年8月5日,第25步兵师奉命保卫位于巴亚耶夫卡附近的比利亚夫卡,这是一座极具价值的山头。而在巴亚耶夫卡附近的一个村落,柳德米拉即将执行她的第一次狙击任务。

    。。。

第三百六十六章 战局突变

    林俊并不同意由伏罗希诺夫提出的这项作战计划,但斯大林非常欣赏,加上林俊也拿不出更好的计划,这个冒险的计划就被执行了。

    但斯大林还是高估了自己的实力,在经过一周的‘激’战之后,两个方面军虽然都有所进展,但也已经是强弩之末,战局完全陷入僵局。

    林俊在六月中旬时就表示现在还没有足够的实力进行大规模反击,地盘是大了,反而面临着后勤供应不上、部队消耗巨大的局面。加上预备队方面军先期组建部队对乌克兰的支援被挡在了文尼察一线,这次进攻似乎毫无效果,反而面领着进攻部队有可能被大规模合围地境地(历史上红军就犯过类似的错误。在没有绝对的实力之前进行大规模***,结果是得不偿失、损失惨重。)。

    前方的部队已经不能拖,进入‘波’兰的红军就像进了个大泥潭,基本就是在毫无底线的消耗,而进攻东普鲁士的‘波’罗地海方面军更是被德国坚固的永备防线阻挡,图哈切夫斯基也变得一筹莫展。'la'

    “安德烈,这样下去就会成第二个华沙战役,必须要有所动作!”七月中旬图哈切夫斯基在给林俊的电话中说出了自己的担忧,这也是林俊所担心地。

    德军让红军也见识了什么是钢铁防线,不弱于苏联的装甲快速集群更是在‘波’兰让两个方面军吃足了苦头已经不能在等。斯大林只得下令红军按照最坏的计划进行战略‘性’撤退。

    布列斯特要塞在7月18日被放弃,这是林俊在战前无论如何也没有想到的!在此之前要塞区已经经受了德军上千吨的炮弹和炸弹,但要塞守备部队其实主力尚存,不过已经没有再坚守下去的必要:斯大林已经让预备队方面军、莫斯科组建的南方面军在“斯大林防线”上布置了坚固防线,如果不放弃要塞,守备部队虽然能拖住大量德军有生力量,但斯大林不想失去两万最优秀地军队。

    前期的进攻唯一的效果这会也体现了出来:竟然为西白俄罗斯、西乌克兰和立陶宛的红军、平民、装备东撤争取时间!德军也不敢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