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春秋霸途-第4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而如今,这十万楚军成了打狗的肉包子,有来无回,如果秦军此时向唐国发动进攻的话,那绝对是摧枯拉朽,秋风扫落叶的局面。

    还是陈登最先给出了对策:“马上再次向楚国求援,遭遇此等惨败,我想楚公绝不会就这样善罢甘休。”

    别无良策,灌婴马上提笔修书,先向主公方离禀报伊阙之战的结果,又给楚公熊侣修书,禀报伊阙之战的噩耗。

    为了赢得楚国的同情,灌婴在情节上做了虚构,说秦军早就觊觎楚国多时,并勾结魏、晋策划了这场惊天阴谋。表面上由晋魏夹攻唐国,实际是为了对付楚国。而且在伊阙之战中唐军随行的一万将士也全军覆没,无一生还。

    书信送出之后,灌婴一面派遣斥候通知荥阳的荀早作提防,一面下令全军登城,昼夜死守,同时派出斥候赶往伊阙,监视秦军的动向。

    灌婴派出的使者八百里加急,换马不换人,花了两天两夜的时间抵达了郢都,泣血求见楚公。

    “军候,我乃来自唐国的使者,有重要军情禀报楚公,还请带路!”

    守门的楚军头目大概的盘问了一下,惊出一身冷汗,立刻带着唐国使者来到楚王宫门前求见。

    熊侣马上接见唐国使者,看完灌婴的书信后先是强颜欢笑:“呵呵……十万大军,怎么可能说没就没了……”

    “这书信里面说的头头是道,难道果真全军覆没了?”

    “十万大军啊,寡人的十万大军!”

    熊侣终于暴怒起来,一下子掀翻桌案,旋即由怒转哀,“十万大军,这可是十万条性命,十万个家庭,就这样从世上消逝了么?该让寡人如何向大楚的子民交代?”

    一口气喘不上来,熊侣急火攻心,口吐鲜血,晕死过去。

    “不好了,主公昏倒了!”

    众宦官一阵忙碌,又是召集文武百官,又是禀告后宫嫔妃,又是召御医救人。

    片刻之后,熊侣悠悠醒转,对着孙叔敖、项燕、屈原等文武垂泪道:“我大楚与秦国嬴姓赵氏不共戴天,从今有秦无楚,有楚没秦,纵剩三户,亦要亡秦!”

    项燕表情凝重的道:“主公暂时宽心,臣已派遣许多斥候连夜北上,核实消息。”

    熊侣愤然道:“尔等休要再宽慰寡人,灌婴乃是唐国大将,想来不会信口雌黄。十万将士啊,就这样被唐昧和养由基这两个蠢材埋葬了!马上传寡人诏书给项梁、斗伯比,停止攻宋,项卿你再挑选十五万大军,给我直捣咸阳,哪怕倾举国之力,也要把赢姓赵氏挫骨扬灰!”

一百四十七 英雄所见略同

    “嘶……十万楚军在伊阙全军覆没?”

    正在雍城与庞涓对峙的方离接到灌婴的书信后不由得倒吸一口冷气。

    换了一个时空,换了一个世界,秦国不再是那个秦国,变成了各代精英共聚一堂的强秦;但武安君却依旧是那个中国历史上最善于打歼灭战的武安君。

    上一世,白起在伊阙全歼韩、魏联军二十四万,威震天下。

    换了一个世界,还是在洛阳南方的伊阙,白起轻描淡写的就全歼了十万精锐楚军,这让苦苦挣扎的唐国君臣不得不服,也不能不服。

    “这个白起,厉害啊!”曹操抚须称赞,一脸仰慕之色。

    就连心高气傲的周瑜也为之折服:“楚国已经足够强大,但在秦国面前却显得不堪一击。十万大军啊,说没就没了,实在让人心痛!”

    十万可不是个小数目,方离利用外挂,在周瑜、曹操、赵云、荀、张辽等三国精英的辅佐下,苦苦打拼了这些时日,也不过才拥有了十一万军队。

    放眼整个天下,总兵力超过十万的不过齐、秦、楚、晋、赵、魏、韩、燕、吴、越、鲁、宋、郑、唐等十四家诸侯,白起相当于用一场战役便歼灭了一个准强国的兵力。

    这样的军事才能怎能不让人侧目,即便强如曹操、周瑜也是自叹弗如。

    更让方离忧心如焚的是二十万秦军压境,距离宛城不过四百里的路程,在魏晋联合进攻的情况下,只要秦军发起进攻,势必会席卷唐国,势如破竹。

    “若是白起率秦军向宛城和荥阳发起进攻,该如何是好?”

    方离站起身来在大堂中来回踱步,坐立难安,“凭秦军的兵力与战力,要破宛城和荥阳,想来不过半天的事情,该如何应付?”

    周瑜安抚道:“我看灌将军在书信中说了,已经派人把伊阙之战的噩耗向楚公禀报。我想凭楚国的实力,肯定咽不下这个耻辱,楚军肯定会向秦军发起进攻,想来白起绝不会贸然进攻我大唐。”

    “公瑾的分析言之有理,但还得尽早把魏军击退,派兵增援池阳、绛关,回军防御宛城、荥阳,才能确保万无一失。”

    方离非常赞成周瑜的看法,但依旧为目前的局势感到担忧。

    楚国的援军已经烟消云散,即使熊侣再次出兵,肯定也不是为了援唐而来,能够扛住秦国的进攻就已经算是不错,想要击退晋魏,就别想再指望楚国了。

    更让方离感到担忧的是楚国虽然人口、兵力与秦国相当,但在文武的质量上实在无法和强秦相提并论,甚至比起魏、赵来也没有多少优势。

    秦国知名统帅一大把,除了白起之外,大名鼎鼎的还有王翦、王贲父子,还有蒙恬、蒙鹜、司马错、章邯、樗里疾、蒙毅、王、甘茂、李信、王离、内史腾等一大帮留名青史的武将。

    在文官方面,秦国也有商鞅、李斯、范睢、张仪等一帮全史顶级内政人才,而且还有嬴政这个boss级的储君,以及嬴稷、嬴驷这些公室宗亲。

    甚至在方离看来,毫不夸张的说,现在的秦国在人才储备上已经拥有了对抗任意三家诸侯联合的实力。忽略兵力和人口因素,即便齐、楚、赵三强联合,在人才方面也未必能够胜过强秦。

    反观楚国,如果不是项羽的存在,几乎没有可以拿得出手的武将。

    文臣靠着孙叔敖领衔,被项羽从虞国拐去的百里奚竟然是数一数二的文官,武将方面除了项燕、项梁父子略有名气之外,方离觉得像斗伯比、斗廉、成得臣、昭阳之流,不见得比张辽、英布出色。

    “现在的楚国,完全靠着一个项羽支撑,要想战胜秦国,几无可能啊!”方离在心中叹息一声。

    甚至换个角度来说,把百里奚这个大才送给楚国对唐国也是大有裨益。

    百里奚的加入提升了楚国文臣的质量,提升了楚国的国力,帮助楚国拖住秦国,对于方离的称霸之路至关重要。

    若是没有一个强国扛住大秦,唐国想要崛起简直是痴人说梦,以秦国之强,岂会坐视卧榻之侧崛起一个强国,定然会不惜代价的猛攻唐国。

    可以说楚国的存在,替唐国吸引了秦国的火力,让唐国得到了发展的良机。楚国越强,对唐国越有好处。

    “我们大唐以后要想称霸天下,就必须依仗楚国这个铁杆盟友,居心叵测的韩赵是绝对不可靠的!”

    方离在大堂中来回踱步,对于未来局势的判断越来越明朗。

    “熊侣这次为了救援我们唐国,付出了十万大军的代价,我方离及唐国上下欠他一个情分,将来必然报答!”

    楚国拥有广袤的疆域,充足的人口,庞大的兵力,却没有优秀的统帅,这让方离遗憾不已。

    如果能够利用系统赠送给楚国几个人才,方离一定毫不犹豫,但可惜没有。

    而曹性的阵亡也让方离感到遗憾,这可是唐国牺牲的第一个召唤出来的武将。养由基的加入又让方离感到兴奋,用一个神射手取代曹性,这波还是不亏!

    “操有一计!”

    看到方离坐立不安,好似热锅上的蚂蚁般走来走去,曹操拱手喊了一声。

    方离忽然脑海中灵光一闪,猛地一拍大腿:“寡人也想到了一计!”

    周瑜莞尔一笑,诧异道:“这么巧?瑜竟然也想到了一计。”

    方离笑道:“既然如此,咱们君臣便写在手上,看看都是什么计策?”

    当下由方离最先提笔,在掌心写了一个字,周瑜次之,曹操最后。

    “咱们君臣同时把掌心摊开,看看写的什么?”

    方离话音落下,三人同时伸手摊掌,竟然都是写着一个“赵”字。

    方离苦笑:“楚国与韩国都已经出兵,我大唐如今能够求援,而且又希望出兵的也就只剩下赵国了。”

    “为何不向齐国求救试试?”一直沉默不语的赵云插了一句。

    方离摇头:“齐国与鲁国苦大仇深,而齐国的盟友吴国与楚国也是苦大仇深,我们大唐与楚、鲁皆是盟友,齐国不落井下石就不错了,岂会出兵救援我大唐?”

    周瑜捏着下巴道:“赵国去年没有沾到光,觉得为我们大唐做了嫁衣,所以赵雍今年一直在作壁上观。这次晋魏联合进攻我大唐,赵雍也没有任何动作,反而狮子大开口!”

    原来前几天公孙衍刚刚与赵国的使者来了一趟雍城,向方离提出了出兵援唐的条件。

    那就是五十万石粮食,十万张白纸。

    白纸可以慢慢生产,分批送给赵国,但粮食必须马上拨付,否则赵军绝不发一兵一卒。

    方离让公孙衍先返回邯郸设法稳住赵雍,容自己再另外想想办法。

    “送给赵国五十万石粮食作为报酬也无可厚非,但就怕赵雍收了粮食依旧不肯出兵。等着咱们和魏晋拼个两败俱伤,他们赵国好坐收渔翁之利!”

    方离一针见血的指出了最不利于唐国的局面,“所以我们必须设法让赵国出兵,还不能损失粮食。”

    “那就来个监守自盗吧!”曹操抚须诡笑。

    周瑜同样发出会心的一笑,“把粮车里面全部装上干柴,再放出风声给魏军,让魏军一把大火烧掉。如此咱们既不用付出粮食,又能激怒赵雍!”

    方离大笑:“哈哈……还得在粮车上面覆盖些粟米,让赵国的使者亲眼所见,否则怕是瞒不过蔺相如、赵胜、李牧这些人精。”

    三人齐声大笑:“真是英雄所见略同,只要计划成功,盛怒的赵雍肯定会出兵攻魏!”

一百四十八 脚踏两条船

    方离的计划要想成功,还必须有赵国使者亲眼所见才行,否则只能是自说自话。

    方离思前想后,决定给刚刚返回邯郸的公孙衍修书一封,让他物色人选,促成此计。此人必须在赵国有一定的地位,还不能太细心精明。

    公孙衍在赵国待得久了,而且享受高官厚禄,方离拿不准他此刻到底更偏向唐国一些还是更偏向赵国一些。

    毕竟已经时过境迁,现在的唐国已经不是当初的虞国,现在的公孙衍也不是以前的公孙衍。在赵雍的拉拢重用之下,天知道公孙衍有没有乐不思唐?

    虽然公孙衍留在赵国的名义是方便协调唐赵之间的联合事宜,加强两国沟通,不辞而别会破坏联盟关系。可公孙衍如果铁了心归唐,不信就找不到逃离的机会?

    前几天公孙衍可是刚刚代表赵国来了雍城一趟,转达了赵雍出兵的条件。虽然方离又托公孙衍回去设法稳住赵雍,但如果公孙衍不想走,方离肯定会另外派遣使者前往邯郸,将公孙衍留在唐国,但公孙衍并没有露出愿意留下来的意思。

    一去不复返的例子在春秋战国比比皆是,毕竟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公孙衍真要是有意跳槽赵国,方离对此也表示理解。

    正好这次的计划是个契机,方离打算借机试探一下公孙衍的内心是否还忠于唐国?

    如果计划能够成功,则说明公孙衍依旧心系唐国,反之,公孙衍则已经属赵。

    “公孙犀首啊公孙犀首,就用这个计划来检阅下你我之间是否还有君臣之缘?”

    方离笔走龙蛇,很快给公孙衍修了一封书信,让他在赵国物色一个有分量但却又粗心大意之人前来唐国押解粮草,促成“假烧粮草”之计。

    曹操与周瑜方离此举极为反对,认为公孙衍在赵国时日已久,况且又被授予上大夫之职,其内心很可能早已倒向赵国,若把计划知晓于他,十有**会泡汤。

    但方离却坚持己见,认为不付出代价,就猜不透公孙衍的心理。

    如果能用这个计划认清公孙衍现在的态度,就算泡汤了也值得,若公孙衍还心系唐国,那以后就继续重用,用人不疑。

    如果公孙衍倒向赵国,那就划清界限,再无瓜葛。

    听了方离的话,曹操与周瑜才不再规劝,只是有些惋惜,“用一个非常不错的计划来检验公孙衍的忠诚,有些可惜啊!”

    方离笑笑:“无妨,寡人适才又想到了一个计策,说不定能要庞涓的性命,重创魏军。”

    曹操与周瑜闻言俱都精神为之一振:“哦……主公有何妙计?”

    方离露出神秘的笑容:“天机不可泄露,先把书信送到邯郸,看看公孙衍能否帮我们骗赵雍出兵攻赵?如果公孙衍已经完全倒向赵国,我们大唐只能靠自己了!”

    从唐国雍城到赵国邯郸不过五百多里路程,使者快马加鞭,用了一天半的时间便将书信送到公孙衍的手中。

    “方伯辅这是在试探我,让我纳上投名状啊!”

    公孙衍看完倒吸一口冷气,捏着第一次看到的白纸,内心波澜起伏,如坐针毡。

    “这玩意真好,柔软细腻,字迹清晰,方便携带,比竹简高级多了!”

    公孙衍不禁对书信的内容再三揣摩,而且对书信的材质也是叹为观止,赞不绝口。

    其实在公孙衍的内心还真有脚踏两条船的想法,赵雍待他不薄,赵国也是天下五大强国之一,公孙衍还真有留在赵国的意思。

    但想想头顶上还有蔺相如、平原君赵胜,以及左师触龙,公孙衍就有些犹豫。

    在公孙衍的内心是要做一国之相,这样才能施展他的抱负与理想,有蔺相如与赵胜在,公孙衍觉得赵相之位对自己有些遥不可及。

    这又让公孙衍有些思念唐国。

    仅仅用了半年的时间,方离便把虢、虞、申三国合并成一个国家,建立了一个横跨黄河两岸,拥有两百五十万人口,带甲十一万的准强国,前途委实不可限量。

    而且方离推出的三省六部制也令人耳目一新,各国诸侯赞不绝口,许多国家都有效仿改革之意,这也让公孙衍看到了唐国的活力,让他对这个刚刚崛起的国家充满期待。

    只是唐国的地理位置不佳,被晋、魏、赵、秦夹在中间,公孙衍又不确定唐国能生存多久,因此也不急着归唐,而是继续身配两国官印,脚踩两条船。

    但这次方离在书信中却逼着公孙衍做出选择,如果计划不成功,唐国肯定不会再把公孙衍当成自己人。

    如果帮助方离达成计划,那么将来风声走漏出去,赵雍肯定容不下自己。

    “到底选择唐国还是赵国呢?”

    公孙衍左右为难,摇摆不定,在书案前端坐了大半个夜晚,直到东方欲晓,才拿定主意全力帮助唐国。

    “吞并虢虞,南下灭申的计划是我为方离策划的,我公孙衍怎么着也算开国功勋。只要我这次再帮助方离达成计划,欺骗赵雍出兵,算是又为唐国立下一功。等解了晋魏之围,我便寻机离开赵国,返回唐国任职。”

    公孙衍拿定主意,和衣在床上小憩了片刻,等天亮后立即赶往赵王宫参加早朝。

    大殿之上,赵雍居中高坐,蔺相如、廉颇等文武分立左右。

    等文官先把几桩政事禀报完毕之后,上将军李牧手捧笏板出列,禀报道:“主公,魏将庞涓攻唐迟迟没有进展,而韩将暴鸢正在攻打大梁,魏国国内空虚,臣以为该抓住时机进攻魏国的魏县、馆陶等地,扩大地盘,打击魏国。”

    赵雍扫了面色凝重的公孙衍一眼,抚须道:“机会确实不错,但一来我大赵与魏国并没有太多矛盾,如果此时落井下石,日后势必会与魏国变成死仇。

    其二,我们去年出动二十万兵马攻晋,靡费钱粮,一无所获,反而为方离做了嫁衣,让他建立了一个实力不俗的唐国,日后恐成隐患。

    此番魏晋联合攻打,我大赵正应该作壁上观,坐收渔翁之利,此时攻唐,岂不是为方离解了围困?

    寡人数日前派公孙先生与赵岐前往雍城拜见方离,索要五十万石粮食于十万张白纸作为出兵酬劳。这方离不置可否,既不允诺亦不拒绝,实在狡猾的紧。

    故此,寡人并不打算出兵,继续作壁上观,根据形势再做决定!”

    蔺相如、赵胜纷纷支持赵雍的意见:“主公言之有理,唐魏之战肯定要持续一段时间,我大赵不必急于出兵,让唐国君臣吃些苦头也好!”

    公孙衍咳嗽一声出列,作揖道:“衍昨夜刚刚收到唐公的书信,托衍禀报赵公,五十万石粮食已经准备完毕,随时可以派人押送到邯郸来。请赵公派遣使者前往验收,以表明唐国的感激之意,日后愿与大赵力同心,同荣共辱。”

    “哦……方离当真答应了?”赵雍露出意外之色。

    公孙衍作揖道:“唐公在书信中的确如此说,衍岂敢信口雌黄!臣认为左师德高望重,可让他前往唐国接收粮食,唐国文武定然不会短斤缺两,以次充好。”

    左师触龙在邯郸闲了多年,此刻听了公孙衍的举荐,当即出列作揖:“老臣愿去唐国走一遭,将五十万石粮食一粒不少的押解回邯郸。”

    “好,那就有劳爱卿走一趟!”

    赵雍当即一口答应下来,交给触龙五千兵马,与公孙衍一起离开邯郸前往唐国接收粮食。

    只要五十万石粮食运抵邯郸,赵国定然出兵进攻邺城,围魏救唐。

一百四十九 醉酒丢粮

    公孙衍与触龙率领五千赵军离开邯郸,经由赵国控制的上党、屯留、高都等地抵达平陆,接收唐国答谢给赵国的五十万石粮食。

    虽然平陆连续遭受战火的洗礼,但作为曾经的虞国都城,五十万石粮食还是能够拿得出来。

    触龙与公孙衍进了城之后,就看到平陆的大街小巷早已排列好了密密麻麻的马车,前不见首后不见尾,粗略估计至少有数千辆马车。

    审配亲自出城迎接,对触龙、公孙衍施礼道:“得知尊使前来接收粮食,配已经命人把粮食提前装入马车。每车六十石,总计四千五百车,这是首批二十七万石粮食,随时可以启程运往邯郸。”

    年已五旬,须发微白的触龙闻言微微蹙眉:“不是说好了五十万石粮食么,为何只准备了二十七万石粮食?”

    “呵呵……是这样的!”

    审配微笑着解释,“平陆连遭战火,车辆损毁无数,马匹稀缺。配把城内所有车辆集中在一起,又从百姓家里筹集了许多骡马,也仅仅只能运输二十七万石。等把这批粮食运到邯郸返回后再送一次便是。”

    不等触龙开口,公孙衍便抢着道:“如此也好,庞涓率领的魏军就在一百五十里之外的雍城驻扎,随时有可能来劫粮,分两次运输更加安全一些。”

    触龙面有不悦之色,抱怨道:“区区五十万石粮食而已,何须分批?”

    审配陪笑道:“我唐国刚刚建立,缺车少马,岂能与大赵相比?况且被魏军从中央切断,无法从河内、荥阳征调车辆,四千五百辆马车已是最大极限。”

    触龙也不是刻薄之人,当下便颔首同意:“既然如此,那就分批运送吧,接下来老朽要亲自检查马车,看看麻袋中的粮食质量如何?”

    触龙背负双手,带领十几名心腹来到几辆马车前驻足,吩咐一声:“从中挑选一些麻袋,检查一下粮食有无腐烂?”

    “喏!”

    十几名赵军答应一声,立即七手八脚的从马车上搬下一些麻袋打开封口检查,只见俱都是一些新鲜的粟米与稻谷,看起来饱满充实,质量不错。

    十几名赵军一直检查了七八辆马车,并用杆秤进行了衡量,并没有发现以次充好,缺斤少两的现象。

    “禀报左师,所有马车上的粮食质量上乘,重量符实。”赵军如实向触龙做了汇报。

    “还得继续核查,不能疏忽一辆马车!”

    触龙挥手下令:“吩咐所有的将士,每人负责一辆马车,把所有的麻袋给我挨着检查一遍。若运回邯郸之后缺斤少两,自行负责!”

    “唐公驾到!”

    触龙的命令还没传下去,城门口便响起一串长长的呐喊。

    伴随着一阵急促的马蹄声响起,只见方离带着曹操、典韦、赵云等百余骑,快马加鞭进了平陆城。

    “臣等拜见主公!”

    审配与廖化等人急忙作揖施礼,公孙衍也跟着施礼,口呼主公。

    方离翻身下马,顾不上招呼审配等人起身,先向触龙和公孙衍施礼:“听闻赵国的触龙左师亲自来平陆押运粮食,寡人特来拜谒。”

    触龙受宠若惊,急忙抱拳还礼:“呵呵……老朽何德何能,敢让唐公来回奔波?”

    方离却一副久仰大名的样子,高声道:“听闻左师对于纵横之道研究颇深,寡人早就有心请教,今日难得一见,当喝个一醉方休!”

    方离不由分说的拉着触龙直奔太守府:“审配啊,马上准备酒筵款待左师,寡人为他和公孙先生接风洗尘。”

    触龙还想说什么,早就被曹操、审配等人前呼后拥的簇拥着直奔太守府,到了嗓子眼的话瞬间就忘到了九霄云外。

    廖化在后面对公孙衍施礼道:“公孙大人,赵国的将士长途跋涉,旅途劳累,某已在军营中备下酒菜,为将士们解除旅途之苦。”

    公孙衍当即挥袖吩咐一声:“尔等都跟着廖化将军进营用饭去吧!”

    五千赵军欢声雷动,列队跟随廖化进了唐军营房,俱都大快朵颐,吃了个酒足饭饱。

    而嗜酒的触龙在太守府内经不住唐国君臣的劝酒,频频举杯,很快便喝的酩酊大醉,被审配、公孙衍等人亲自送到驿馆。

    趁着触龙醉酒之际,方离悄悄用意念向脑海中的系统吩咐一声:“给寡人查询一下触龙的四维?”

    系统应声给出答案:“锵……触龙统御63,武勇48,谋略83,内政79。”

    方离在内心暗自嘀咕一声:“能力尚可,足可担任一郡之守,但贪杯误事,这次算是栽在寡人手中了。”

    夜深人静之时,公孙衍悄悄来拜见方离,施礼道:“衍对主公绝无二心,随时可以归来为大唐效力。这触龙在赵国颇有声望,就连赵雍也非常尊敬他,唯一的缺点就是贪杯,今天喝的有些大,怕是明儿个晌午都醒不过来!”

    方离急忙示意公孙衍平身:“有劳公孙先生费心了,我大唐一定会给你留着举足轻重的位置。”

    次日天色微微亮,触龙果然依旧酣睡不醒,鼾声如雷。

    公孙衍吩咐把触龙抬进马车之中,趁着天色未亮启程。

    “为了避免被魏军察觉劫粮,衍与左师大人就此告辞,尽早把粮食押送回邯郸,让赵公早日出兵攻魏!”

    公孙衍装模作样的辞别方离,率领五千赵军押送着四千多辆马车,在五千多车夫,三千唐军的协助写辞别唐国君臣,自平陆北门出了城直奔赵国而去。

    为了避免触龙与公孙衍被魏军所伤,方离命赵云、祝融统率三千唐军同行,一定要全力保证触龙的安全。

    此刻已是三月初,天气变暖,杨柳发芽,姹紫嫣红。

    天气不冷不热,正是赶路的好时候,在公孙衍的督促下,这支队伍全力疾行,半天便走了三十多里。

    一直到了晌午,触龙方才悠悠醒来,揉着脑袋问道:“老朽这是到了哪里?”

    同乘一车的公孙衍笑道:“左师大人你总算醒了?为了避免夜长梦多,天色未亮,衍便带着队伍出城了。咱们昼夜兼程,明日傍晚时分便能抵达咱们赵国。”

    “真是喝酒误事啊!”

    触龙拍着脑袋懊恼不已,揉了揉惺忪的睡眼,“所有的粮食都检查过了么,有没有以次充好,短斤缺两的现象?”

    公孙衍笑道:“左师大人请放心,衍亲自把关,所有粮车都挨着检查了一遍。”

    “那就好!”

    触龙这才放心,惊讶的发现车厢中竟然有十几坛美酒,不由得笑逐颜开,“不过话说回来,唐国的美酒还真是让人回味无穷啊!”

    公孙衍指了指一堆酒坛:“这些都是唐公送给左师大人的。”

    触龙大喜:“知我者唐公也!旅途寂寞,公孙大人便再陪老朽喝几杯如何?”

    当下公孙衍便与触龙在马车中推杯换盏,就着一些肉干、咸菜、炒豆之类的酒肴对饮起来。不消一个时辰,触龙再次醉的东倒西歪,沉沉睡去。

    天色迟暮,公孙衍传令就地休息一个时辰,吃饱喝足后连夜赶路,

    突然自斜刺里杀出一支两万人的队伍,打着魏军旗号,在魏将邓庐、魏固的率领下迅速扑向粮车。

    “把粮车统统烧掉!”

    毕竟背后的雍城还驻扎着五万唐军,奉了庞涓命令前来劫粮的魏将知道无法把粮食运回魏军大营,所以便下令放火烧粮。

    很快杀声大作,押解粮车的车夫慌忙把拉车的驽马、骡子、毛驴解下来,在三千唐军的护卫下,一窝蜂般朝平陆方向撤退。

    赵军仓促抵挡了一阵,敌不住人多势众的魏军,只能护着触龙与公孙衍向北逃窜。

    魏固率魏军穷追二十余里,阵斩了两千多赵军,幸亏赵云、祝融拼死断后,方才帮助赵军甩开魏军的追袭。

    在邓庐的指挥下,魏军放起大火,将四千多辆马车与粮食全部付之一炬。

    漫山遍野,犹如一条火龙,直到完全烧尽魏军方才撤退。

    唐国斥候立即飞马赶往雍城禀报方离:“启禀主公,魏军果然半途烧粮,并阵斩了两千多赵军。”

    方离闻报大笑:“哈哈……我看赵雍这次出不出兵?只是可惜了四千多辆马车全部被烧毁了!”

    赵云与祝融一直把触龙与公孙衍护送到赵国境内方才离去,触龙早就被大火吓得酒意全无,一路长吁短叹的朝邯郸返程。

    公孙衍叮嘱触龙道:“左师啊,等回到邯郸之后千万要把醉酒这段隐去,以免惹恼了主公!”

    触龙不由得汗颜无地,仰天长叹:“我触龙日后若再贪酒,便被这熊熊大火烧死!”

    没了粮车,惊魂未定的赵军速度大增,于次日晌午返回了邯郸。

    触龙哭着来见赵雍,跪地请罪,把醉酒之事隐瞒掉,只说在唐赵交界之处遭到魏军劫粮,不但被烧掉了全部粮食,还折损了两千多将士。

    赵雍不由得火冒三丈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