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盛唐风月-第50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
“这个么……容易。我让人放出风声去就是。”姜度伸了个懒腰,这才目光炯炯地看着杜士仪说道,“不过你可记住,我不是帮你。我这个人一贯是睚眦必报,要是你在京兆府试能把柳惜明摁下去,我就再欠你一个人情,但使你进士及第,守选时我让阿爷好好给你帮个忙,谋一个好官职!那该死的家伙,一有机会就上蹿下跳,简直和跳蚤似的,该好好给他一个教训了!”
第一卷当时年少青衫薄 第一百三十五章 晴天霹雳,弱女。。。
read_content_up;
就如从前崔五娘所说的那样,京兆府试并没有一定的时间,历年来从七月到九月不等,而这一年的府试时间公布时,却是让上上下下都松了一口气。八月十二这日子已经过了初秋那尤其燥热的时节,又不比深秋阴寒刺骨,恰是正适宜考试。尤其那些曾经历过京兆府解试的前辈们,提起当年九月飞雪的情形依旧心有余悸,甚至有人在文会时,把手上那冻疮的伤疤展露给别人瞧。
主持今岁京兆府试的试官本来也是郭荃,然而七月间他一时坠马伤腿,虽则万年县廨的相关事务还能料理,可对京兆府试却上书请辞。京兆尹源乾曜没奈何,斟酌再三,一直拖到七月末方才突然宣布,征调了蓝田县丞,出身江南寒门的于奉主持京兆府试。这临阵换将固然出人意料,可郭荃在万年县试中的不许赎帖,以及十通其六方许试第二场,让许多人都耿耿于怀。哪怕事先打探了郭荃喜好的那些士子们,于此也大大松了一口气。
今年京兆府试的日子好,试官也突然换了一个,兴许会希望更大!
然而,对于杜士仪来说,他一时半会却顾不得这突如其来的试官变动。
事实证明,他把端砚和松烟墨寄放到千宝阁去出售,确实是一个最好的选择。刘胶东有意卖好,在斗宝大会上大力宣扬,又有张旭的招牌,更有传言道是宋王岐王等诸王和玉真公主案头都换上了这一套新的,一时收藏自用的自然的不计其数,光是订单就已经收集了厚厚一摞,吴九干脆带了杨综万,再加上七八个崔氏家丁的护持下赶回广东去了。而他改良墨窑,调制配方的王屋松烟墨,比起如今北人所制之墨,其质坚如玉,其色更饱满鲜亮,书法大家固然赞口不绝,就连画师也多半爱用,最初那三十锭早就没了,就连限量版的草堂十志墨,也已只剩三块。
而杜十三娘所言书坊之事,杜士仪最初觉得小丫头实在太过天真,可思来想去,竟觉得这主意绝妙!
京城之中,连年屡试不第却依旧寄希望于鲤鱼跃龙门的士子不在少数,而其中有的家境贫寒,有的全都靠家中资助,即便日子清贫,但买书的开销,却从来都不会省去,甚至有人典当衣袍,只为买书!至于再贫苦一些买不起只能抄的,却也得支付书坊不菲的费用。而他抄书是为了强化记忆,抄过之后便很少需要再翻阅,但这些书对旁人来说,却是分外重要!
想着这一点,如今已经再不缺钱的他在平康坊南门东边租下三间临十字街的屋子,开了一个小小的书坊,却是不卖书。书坊对所有人开放,他那三年在嵩山在洛阳在长安所抄的各类书籍,全都以装订成整整齐齐的线装书版摆放在一层层架子上,只要贫寒士子开口,全都可在书坊中当场抄录。开张不过三天,书坊就几乎被挤破了门槛,尽管有人愤愤不平地说那是做个样子,但不少亲身进去体验翻阅的人却成了最好的证明。
那些手抄线装书的字迹确实是出自一人之手!
而有神通广大的人弄到了杜士仪的亲笔字迹,最终亦是让这件事得到了确证。抄书数百册的人,正是杜士仪无疑!
在这种情形下,哪怕外间最初广为流传杜士仪将为崔家婿,这才得以万年县试夺魁,这种非议相较于他如日中天的名声,也一时显得微弱了几分。姜度亦是兑现了承诺,杜士仪樊川杜曲的老宅烧毁,因为和崔家十一郎的同门之谊寄居崔氏,如此解说自然也蔚为流传。
须臾便到了八月初八,眼看京兆府解试迫在眉睫,知道这三场不比县试轻易,杜十三娘提早多日便开始准备衣物考具,秋娘则是和竹影商量到时候该带些什么样的点心吃食,这天午后甚至还争执起了到时候该预备什么浆水。而连日以来出门渐少的杜士仪站在那座藏中,心中不得不叹息起了当初老宅的那一把火。
虽则比不上崔家累世官宦世代清名,藏书丰富,但杜家几代人也积攒了不少经卷,结果却是付之一炬,实在太可惜了!
“杜郎君,杜郎君!”
不闻叩门声,却听到这一声高似一声的叫喊,杜士仪顿时一愣,下一刻,就只见大门被人不管不顾地推开,却是刘墨扶着一个步子踉踉跄跄的人冲了进来。认出这灰头土脸疲倦欲死的人是此前带了信回洛阳的苏桂,杜士仪顿时一愣,还不等他发问,苏桂就已经双膝一软跪在了地上。
“杜郎君,求求你……”
见苏桂声音沙哑哽咽,杜士仪顿时生出了一个最糟糕的念头,顾不得伸手搀扶他便连声追问道:“究竟怎么回事,你快说!”
“赵国公……赵国公故去了……”
尽管刘墨一路把苏桂搀扶进来,但只听苏桂说有十万火急的大事,却不知道是何等大事,此刻听到其蠕动嘴唇说出了那几个字,他亦是如遭雷击呆立在了那儿,满脸满心都是不可置信,口中不停地喃喃自语道:“这不可能……不可能!”
杜士仪刚刚已经作了最坏的打算,此刻虽仍惊骇欲绝,他却不得不按捺情绪问道:“什么时候的事?”
“八月初三。”苏桂说着便勉强直起腰,突然俯身对措不及防的杜士仪砰砰磕了两个响头,这才带着哭腔哀求道,“杜郎君,求您回去劝一劝十一郎君吧!自从郎主过世之后,郎君不吃不喝一直呆呆跪在灵前,谁说话谁劝解都不听,仿佛活死人似的!五娘子原是吩咐八月十二之后,方许驰马往京城报丧,是某实在看不下去郎君的样子,这才偷偷从永丰里跑出来的,一路不眠不休骑马两夜一天到了长安!”
此话一出,刘墨不禁本能地低声说道:“可八月十二便是今岁京兆府解试,杜郎君若是去东都,今年就……”
苏桂一时牵动嘴角露出了一个苦笑,却是低下头去再也没有出声。这时候,刘墨陡然醒悟到自己是崔氏家仆,崔家方才是真正的主人,不能因为这些天杜士仪带着他们出入,待他们和气慷慨,便一时忘了主从之分。可若要他开口相劝杜士仪,他却是什么都说不出口。
尽管寄居崔宅,但今年从县试前到府试前这些声势,本就是杜士仪自己造出来的,他们这些崔家人帮的忙微不足道!更不用提杜士仪还在此前桃林县为崔二十五郎解了那样非同小可的困厄,让人轻易放弃今年本是十拿九稳的府试,他实在开不了那个口!
“刘墨,去备马,双马双鞍。”
杜士仪这沉声一句话顿时让苏桂生出了无穷希望。他倏然抬起了头,见杜士仪面色沉毅,他不禁结结巴巴地问道:“杜郎君……杜郎君是答应了?”
“崔家遭此大变,我一向受惠深重,知道了自然不能当成不知道……刘墨,快去!”
见杜士仪分明主意已决,刘墨只觉得心头一热,当即不假思索往外奔去。而杜士仪轻轻按了按仿佛虚脱似的苏桂的肩膀,淡淡地说道:“你一路马不停蹄赶来,且休息一日再回去,我回房换一身素服,这就立时动身往洛阳!”
苏桂眼见得杜士仪说完话便大步往外走,愣了许久方才挪动双膝朝着他离去的方向,却是再次重重连磕了三个响头。待到起身之际,他顾不得身上疲倦以及红肿的额头,扶着膝盖艰难站起,却是挣扎着一步一步往外走去。
整理了试场要用的衣物以及考具,杜十三娘正在屋子里一针一线将那一张从大慈恩寺求来的护身符缝制在香囊之中,却突然只听砰的一声,抬头一看方才发现是杜士仪径直闯了进来。见兄长身上换了一身素白,她不禁分外不解,可听了下一刻兄长说出来的第一句话,她就登时呆若木鸡。
“东都永丰里刚刚派了人来,赵国公崔府卿……过世了。”
杜十三娘一个激灵清醒过来,竟忍不住用手紧紧捂住了嘴,这才止住了那难以抑制的惊呼。意识到了兄长那一身素服的缘由,她顿时放下了手失声叫道:“阿兄这是要赶回洛阳去?”
“来的是崔十一郎的乳媪之子苏桂,他说崔十一不吃不喝寻死觅活的,若那家伙真的有个闪失,就算我今岁夺下解头,心里也会一辈子过意不去,所以我得走这一趟!”
尽管知道兄长今科走到现在有多殚精竭虑,有多不容易,但此时此刻,杜十三娘攥紧了拳头,最后咬了咬牙说:“那阿兄快去吧!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更何况崔家上下对我们兄妹相助良多!”
杜士仪原以为还要大费唇舌说服妹妹,见她如此通情达理,他顿时大为欣慰。点点头后,他嘱咐了杜十三娘几句,便立时转身往外走,不消一会儿便消失在了杜十三娘的视线中。直到这时候,杜十三娘方才再也挺不住刚刚笔直的脊背,一下子瘫在了地上,竟是伏地痛哭了起来。
她不知道那是为了自己视若亲姊的崔五娘,那对待自己始终笑眯眯如同亲妹妹的崔俭玄,还是为了自己的阿兄,抑或是为了自己。也不知道过了多久,当有人使劲推搡着自己的时候,她才睁开迷离的眼睛抬起了头。
“娘子,怎么回事,郎君怎么带着几个人匆匆出了门,而且是一人双马?都快八月十三了,这时候难道要出远门?”
杜十三娘使劲擦了擦眼睛,这才一字一句地说道:“这事情你不用管。阿兄赴京兆府试要预备的东西,你和秋娘且先都打点好!你退下吧,看看阿兄可带走了田陌,若没有就把他叫来。”
等到竹影满脸疑惑地答应了退下,杜十三娘便去取了纸笔,随即坐下来一笔一划写起了信,不多时外头传来了田陌的声音,她便深深吸了一口气,封好了信亲自起身把竹筒拿了出去。见田陌站在檐下满脸纳闷,她轻轻咬了咬嘴唇,随即便开口吩咐道:“你去一趟光德坊王宅,替我把这信带给崔二十五郎。骑马去,要快!回程去一次千宝阁,把赵国公过世,阿兄回东都的事情告诉刘胶东,然后对他说……阿兄会尽力赶回来应今年京兆府试的,请他替阿兄造一造势!咱们这就去书坊看看,务必把那儿也维持好了。只要阿兄能够及时赶回来应试,这一科的解头,我一定要帮忙阿兄夺下来!”
第一卷当时年少青衫薄 第一百三十六章 强中更有强中手。。。
read_content_up;
“崔谔之竟然死了……他竟然真的死了……哈哈哈哈!”
书斋之中,柳惜明面对那个从东都温柔坊本宅大老远赶来报信的家仆,竟是忘乎所以地大笑出了眼泪。良久,他才意识到自己有些失态了,遂摆手把人屏退了下去,随即长长舒了一口气,就这么把全身重量都压在了身前的凭几上。
当年京兆杜氏凭着家族庞大子弟众多,杜思温更是正在京兆尹高位,不遗余力地捧杜士仪这个神童,几次在豪门盛宴之中将他生生压下。结果杜士仪家宅大火后受惊过度,江郎才尽再也做不出诗文,此后更是一病不起,在他看来正是老天有眼!可谁曾想一转眼间他便在嵩山又遇到了杜士仪,无论是在司马承祯还是卢鸿那儿,他一再受挫,洛阳毕国公宅夜宴时又闹了那样的笑话,更不用说此番豆卢贵妃生辰宴上,他一番苦心预备全都化为了泡影。倘若不报这一次又一次的仇,他怎生咽得下这口气?
自从听说崔谔之病情危重,他就开始命人大肆宣扬杜士仪即将成为崔家女婿,就是寄希望于临考数日前放出崔谔之病重不治的消息——不论真假,杜士仪要是置之不理,长安平康坊崔宅上下必有怨言,而要挑起士林之中口诛笔伐,对他来说易如反掌;而要是杜士仪受骗赶回了东都,那今年京兆府试也休想再和他相争!如此他明年应进士科,及第之后便稳稳占得先机,哪里还用怕家道中落的杜十九郎?可现在不用他设计,事情就变成了事实,老天爷都在帮他!
枉他还大肆宣扬杜士仪是卢鸿弟子,正是为了让风声传得更广些,但使天子想到从前卢鸿的不识抬举,再加上那位与杜十九有过节的王家大郎,便是侥幸过五关斩六将,杜十九今后休想有寸进!
“只剩下一个王维了,却是不足为惧……而且,不妨试一试能否斩草除根……”柳惜明眯了眯眼睛,随即开口唤道,“来人!”
一个中年家仆应声而入,恭恭敬敬地低头行礼道:“郎君有何吩咐?”
“你且近前来。”对那家仆低声耳语了几句,见其心领神会,柳惜明便一字一句地说道,“办好了,赏钱十贯,但若是走漏半点风声,你就别想活了!”
“是,郎君尽管放心。”
等到那家仆出门,柳惜明这才站起身来。虽则杜士仪是赶去了东都,但若是来回快马疾驰,也未必真的赶不回来应京兆府解试。这一阵子他在王守贞那儿下了不少功夫,关键时刻,就要用到这位霍国公的长子了!要知道,王毛仲二妻并嫡,将来这国公爵位哪个儿子承继,天子更看重谁,这都不好说,他这几回交道打下来,看得出王守贞对家中情形颇有怨言。而他却可以利用在后宫的姑姑,给其一个不小的承诺。而且,若能借此机会一石二鸟……
想着想着,他不禁再次得意地大笑了起来!
光德坊王宅澹然楼,当崔小胖子看到田陌的时候,自然满心纳闷。若是杜士仪让人捎信给他也就算了,可却是杜十三娘,而且不给崔十七娘而是给他,这也未免太反常了。然而,当他接过那个竹筒三两下打开,抽出那张只写着寥寥几行字的纸,他一下子面色煞白,连田陌都顾不上,甚至鞋子都没穿就一路飞奔了出去。当他不顾几个侍婢拦阻冲入舅母的寝堂之后,立时用极其野蛮的态度大叫道:“出去,你们都出去,我有十万火急的大事禀告舅母!”
虽则崔小胖子从前并不是一个讨人喜欢的外甥,但这一次自从住进光德坊王宅,至少看上去比从前懂事,而且再没有一个不好乱发脾气,因而对他今日突然这般肆无忌惮,郑夫人顿时大为纳闷。然而,察觉到他那苍白脸上的惊惧,她立时沉声喝道:“没听见二十五郎的话?全都给我出去!”
等到侍婢们一一垂手退下,崔二十五郎方才一步一步挣上前去,就这么径直把手中的纸片递给了郑夫人。而郑夫人看清楚其上那寥寥数语,亦是大惊失色,霍然站起身来,良久方才颓然坐下。见胖乎乎的外甥亦是瘫坐了下来,一时泪流满面,她少不得打起精神宽慰道:“二十五郎,别伤心了,生死有命不能强求,你看开些……”
崔小胖子喃喃自语念叨了一声,突然伸手攥拳狠狠在地上一捶,这才抬起头道:“舅母,我要回去,我要去洛阳!十一兄连丧祖母和父亲,肯定是心里最难受的时候,我要立刻回去看他劝劝他!”
郑夫人正在思量崔谔之的去世对于崔氏一族的影响,此刻听说这孩子气的话,不禁万分怜惜地劝道:“二十五郎,杜十九郎都已经立时赶回去了,你且不用急。我先吩咐人备好车马,等你二表兄回来,我让他护送你回去吊唁就是,不急在一时……”
“八月十三就是京兆府试,杜十九竟然为了十一兄,就这么不管不顾赶回东都去了。我在长安左右不过是吃闲饭的人,不能落在他后头!”崔小胖子说着奋力站起身来,斩钉截铁地说道,“舅母若是不肯,我只带着崔挺先走!”
郑夫人还来不及反对或劝说,就只见这崔二十五郎深深一揖,随即转身就这么蹬蹬蹬疾奔了出去。这一次,她才骇然发现他竟是光着脚,脚底的袜子赫然被磨破了,显见得知消息后就这么急急忙忙地来回禀了她。情知硬拦是拦不住,她只能慌忙叫了一个心腹侍婢来,吩咐其立时去马厩传信备马,再挑选四个得力的家人跟从,把人遣走后,她又是另外吩咐人去给今日出外的次子王戎霆送信,又是让人捎口信给尚在户部理事的丈夫王卿兰。等忙完了这些,她不禁深深叹了一口气。
齐国太夫人和赵国公先后故去,崔氏竟是一时倒了两根顶梁柱!
如此上上下下乱糟糟地四处传信张扬,等到了这一日傍晚时分,赵国公太府卿崔谔之的丧闻,长安城那些耳目灵通的达官显贵,一时都知晓了。而杜士仪撂下京兆府试赶回了东都的事情,也同样传得沸沸扬扬。赴岐王第夜宴的王维和王缙兄弟当得知此消息的时候,王缙忍不住失声嚷嚷道:“杜十九郎就是等到八月十五那天,京兆府试三场考完再回去也来得及,这不是太可惜了?”
想想和杜士仪从相交至今,他常有出人意料之举,但人品却无可挑剔,面对这个突如其来的消息,在呆呆发怔许久之后,王维方才长叹一声道:“杜十九郎为人最重情义,此刻赶回东都,必然有他认为不得不回去的理由!”
话虽这么说,想起岐王私底下给自己看过别人誊抄出来的杜士仪县试三场卷子。帖经无可挑剔之外,第二场的赋虽切题,然辞藻华美却及不上他那篇长安县试长赋的清丽,但第三场的策论却不同。不比他直接写成了文采斐然的策赋,杜士仪的策论言之有物条条有理,看得出竟是真的对几道策问深有见地,其中好些见解他闻所未闻。而且杜士仪如今名声大噪,比起早就名扬京华的他,今岁京兆府解试,鹿死谁手尚未可知!
可惜的是,此番竟不能一决高下!
辅兴坊玉真观中,奉旨前往检视《开元道藏》编纂进度的玉真公主一回来就得知了崔谔之的死讯。想到和自己颇为投契的崔九娘,她不禁愣了片刻,这才摇头叹道:“崔家太夫人持家有方人人称道,崔家兄弟也都是一世英杰,想不到竟然家门迭遭不幸。尤其是赵国公出身世家却胆色绝伦,文武兼通,阿兄本还打算重用于他,如今竟是就这么英年早逝了。”
报信的霍清不敢随意打断玉真公主的思绪,直到她的话说完又等候了片刻,这才小心翼翼地说道:“住在平康坊崔宅的杜郎君,闻听这消息就立时动身赶回东都去了。”
“哦?”
玉真公主挑了挑眉,却是沉默良久才若有所思地微微颔首道:“不枉司马先生从前对他的推许,大事当前,却能够以情义为先!”
“可是贵主……”霍清见缓步入内的玉真公主突然停下了脚步,当即小心翼翼地说道,“按贵主的吩咐去打听过,据说之前万年县试,除却宋王岐王和楚国公家姜四郎毕国公家窦十郎打过招呼定要让杜郎君夺魁,霍国公王大将军和京兆柳家都悄悄对郭荃递过话,让其务必让杜郎君落榜。”
玉真公主头也不回地问道:“这话谁说的?”
听不出这话中喜怒,那道姑连忙躬了躬身道:“是郭荃身边人透露的消息。”
“怪不得郭荃竟临场定下不许赎帖,帖经十通其六方许应第二场,原来如此。他左右为难,所以索性摆出公道的样子。这还是我没打招呼,我若是再打个招呼,他岂不是更加头疼?”
玉真公主哂然一笑,却是再没有开口,就这么径直入内。待到了最深处自己往日打坐的静室,她屏退了所有人,这才犹如儿时那般前倚在凭几上,眼眸亮闪闪的出起了神。
抛开天家尊荣入观修道,是因为她实在自幼经历太多,看开了。就算驸马如意,夫妻和美,一旦朝廷政争,卷入其中死无葬身之地的驸马难道还少?即便公主之尊仍可另嫁他人,可后半生那日子真就很好过?
死了还要背一个悖逆庶人名号的安乐公主暂且不提,那时候同样尊荣冠天下的长宁公主,如今又有谁还记得?那座占据了崇仁坊一半,豪奢让人瞠目结舌的公主第,却在长宁公主和驸马杨慎交黯然离京之后,连卖都卖不出去,一时只能一半舍为礼会院,一半舍为景龙观。
这种日子,她可不愿过!与其嫁一驸马坐废终身,还不如入道逍遥自在!但逍遥而又尊荣的前提是不插手政务,不涉足政争,可若真的如她那姊姊金仙公主一般恬淡,那日子也未免太没意思了!朝中勋臣故旧,她鲜少交接,可那些文学才俊之士,来往她门下的却不少。或傲气,或高洁,或爽朗豁达,或崖岸高峻,或风流自赏……这其中杜士仪原本并不算最特别的,她更多是因为司马承祯而对其另眼相看,可没想到,他做事真的极其出人意料!
“来人!”
应声而来的仍是霍清:“贵主有何吩咐?”
仔仔细细思忖了片刻,玉真公主便一字一句地说道:“去查一查,四处宣扬杜十九郎即将为崔家婿的消息,是哪里传出来的!”
不等霍清出去,玉真公主突然又叫住了她,继而又吩咐道:“把杜十九郎为了赵国公亡故而不顾解试赶回东都的事情宣扬出去,他若回来,此番自然声势更盛,他若赶不回来,明年也必然能豪取头名!对了,去给苗晋卿捎个信,他应当会乐意应下此事的!”
第一卷当时年少青衫薄 第一百三十七章 当头棒喝
read_content_up;
继去年腊月一片缟素之后,东都永丰里崔宅如今再次笼罩在了一片白色之中。接连的丧事不但让主人们沉默寡言,就连家中奴婢亦是连说话声都放轻了许多。即便如此,后宅中那件最让人担心的事,仍然成为不少人私底下窃窃私语的最大话题。
尽管崔俭玄这位少主人脾气不好,嘴更不好,但喜怒都放在脸上,不高兴的时候固然动辄呵斥人,可高兴的时候赏赐也重。更何况自从此前嵩山求学回来,崔俭玄为人处事都大有长进,这数月苦练骑射武艺,那些忠心耿耿的世仆们看在眼里高兴在心里,谁也没想到丁忧在家为太夫人守丧的崔谔之猝然去世,一贯大大咧咧的崔十一郎却成了所有人中反应最大的那一个。
殡堂之中,崔九娘看着形容枯槁的崔俭玄盘膝坐在那儿一动不动,想到自己这些天什么招数都用过了,就已经伤心欲绝的她不禁悲从心来,眼泪无声无息地沿着双颊滚落。明知这一招对崔俭玄完全没有作用,她却也懒得去擦,就这么紧紧咬着嘴唇站在那儿。
祖母的慈爱,父亲的威严,过往的一幕一幕仿佛就在眼前,可如今不过一眨眼,这些却都成了再也无法企及的东西,她还不是同样不能接受?可阿兄是男子汉大丈夫,他怎么能这样没出息?长兄和小弟都是强忍悲痛内外操持,阿姊正伴着同样悲痛欲绝的阿娘,阿兄怎能只顾自己!
就在崔九娘几乎把嘴唇咬出了血的时候,身后突然传来了阵阵喧哗。她一时急怒,倏然转身厉叱道:“殡堂重地,谁敢喧哗……啊!”
看到那个风尘仆仆疾步进来的人,惊呼一声的她不可置信地伸手捂住了嘴,几乎以为自己一时看花了。直到那人擦身而过进了殡堂,她方才陡然醒悟,却是看到门外崔承训和崔錡兄弟双双并肩而立,两人和她一样,脸上都还挂着难以置信的惊诧。
良久,她才深深吸了一口气转过身来,却只见杜士仪正对殡堂灵位深深下拜行礼,随即便看向了崔俭玄。正当她期盼着杜士仪能够开口劝解崔俭玄一二时,却只见杜士仪上前一把便拽起了崔俭玄的领子,不由分说地把人往门外拖去。
“阿兄……杜十九郎,你这是……”
崔九娘一时惊呆了,张嘴才叫了一声,突然只觉得肩膀上压了一只手。回头望去,她就发现崔承训和崔錡正站在自己身后,长兄压着自己的肩膀,不容置疑地对她摇了摇头,而年纪尚小的小弟亦是轻声说道:“阿姊,咱们什么办法都试过了,这次就都交给杜郎君吧!”
“可是……”看到杜士仪把崔俭玄就这么揪出了门,崔俭玄虽是在双腿离开门槛之际猛烈反抗了起来,可却吃了杜士仪狠狠一拳,整个人都被打懵了,崔九娘不禁脱口而出道,“阿兄之前是因为阿娘苦苦哀求,这才勉强喝了些浆水,身体已经虚弱得很,怎么经得起他那样折腾?”
“再折腾,总比他在这样不吃不喝,我们却束手无策的强!”崔承训深深叹了一口气,眼见得人已经没影子了,他这才苦笑道,“只不过真没想到,京兆府试在即,杜十九郎竟然能丢下十拿九稳的机会,千里迢迢赶回了东都!要是十一郎再不领情……我都想狠狠给他一拳!”
在永丰里崔宅曾经住了三个月,杜士仪对后宅的地形也算是烂熟于心了。此时此刻,拽着崔俭玄领子的他浑然不顾四周那些奴婢的目光,把人径直拖到了后头花园,这才一把松开了。眼见得崔俭玄也不管几乎被拽破的领子,敞开一半的前襟,还有脸上刚刚那重重一下的青紫,就这么两眼无神地呆呆坐在那儿,他不禁气不打一处来,环目四顾后陡然低头看到了腰间尚未解下的那银水壶,遂一把拧开盖子,就这么径直一壶水向崔俭玄的脸泼了过去。
哗——
这时节天气渐凉,冰冷的水骤然落在崔俭玄脸上,崔俭玄顿时冻得打了个激灵。下一刻,看见那只骤然间又一把拎起他领子的手,看见杜士仪那张脸骤然在面前放大,他顿时再也忍不住了,声嘶力竭地叫道:“谁让你回来的,你自去考你的京兆府试,管我干什么!”
“看你这脓包样,我要是不回来,你打算守着你阿爷的灵位,就这么陪着他一块儿去?”
“我乐意,你管我要死要活!”
见崔俭玄拼命挣扎,然而,这位往日身手比自己灵活许多的崔十一郎,相比疾驰一天两夜多,如今同样疲累欲死的他,却仍是抵挡不过,杜士仪顿时冷笑了起来,轻轻一松手就看着人重重摔在了地上。
“你要死要活,我是管不着,可你只想着你连丧祖母和父亲,你就没想过你的兄弟姊妹,每个人都是如此?男子汉大丈夫,要死也有无数种死法,悲恸绝食死在殡堂之上,那是愚孝,下了九泉也只会被你阿爷当头啐死,那些活着的亲人更会被你活活气死!”
“你给我住口!”
见崔俭玄一时暴怒,挣扎着想要爬起身来,杜士仪深深吸了一口气,上前横肘过颈将其死死摁在地上,这才盯着其的眼睛,一字一句地说道:“你阿爷身为清河崔氏嫡子,相国公子,年十三而孝廉出仕,年十五而拜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