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盛唐风月-第45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那个昏君的鹰犬!”
“我们不是鹰犬!”
“我们不想当鹰犬!”
随着这几个排众而出押人过来的汉子纷纷跪下如此陈情,那边厢的龙武军将士当中,竟也爆发出了一阵类似的呼喊。这数月以来,从贞观年间至今始终在不断发展壮大的北门四军遭遇重创,有的人彷徨,有的人屈辱,有的人无所适从,也有的人被各种各样的诱惑晃花了眼睛。可还有很多人只是揣着一个朴素的愿望,那就是能至少昂首挺胸地走路!
杜士仪并没有想到会发生这样的变化,他见那个被人押来的张怀宗跪在地上簌簌发抖,尤其是听着身后那些此起彼伏的叫嚷,肩膀不停地颤动着,仿佛随时随地都会瘫软下来,他不禁叹息了一声,随即沉声说道:“左右龙武军,前身是万骑,而万骑的前身则是千骑,是百骑,全都是从精锐之中挑选出来的精锐!既然是勇士,那么有勇士的志气、胆色,魄力,这才有军魂!之前我在马嵬驿,在长安,看到北门四军的样子,曾经觉得无药可救了,可现如今听到你们这样的呼声,我不得不说,我还是错了,但凡还有想要挺胸抬头的念想,那就还有救!”
说到这里,杜士仪突然一脚踹倒了那个抖得越发如筛糠似的家伙,冷冷问道:“你和高力士有仇?”
张怀宗万万没想到会被军中同僚给揪出来,挨了那一脚后,更是心乱如麻,下意识地说道:“无仇。”
“那就是刚刚我说的,你想要把今日此事栽到我杜士仪身上?”
“是……不不不,不是我想这么干的,只是离京之前有人给了我一大笔钱,一大笔可供我一家人富贵的钱!”张怀宗突然反应了过来,连滚带爬想要去抱杜士仪的大腿,却被那些早有提防的牙兵们死死拦住。不得已之下,他只能连磕了几个头,最后带着哭腔说道,“杜元帅,杜元帅,我只知道如果有人行刺南阳王,就这么立刻嚷嚷出来,所以才送了我那笔钱,我刚刚那位置根本就看不清是谁动的手!”
和刚刚那个行刺不成便打算自尽的刺客相比,眼前这个眼泪鼻涕一块流的家伙显然只是个怕死的小人物。面对这样的家伙,杜士仪却生出了最深的憎恶:“你是说,如果发现有人行刺南阳王,就嚷嚷说是高力士的人下手?既然你早已经知道此事可能发生,却又事先不报,事后又妄图上蹿下跳引起动乱,简直是居心可恶,罪该万死!来人,给我将此人押下去,杖毙之后悬首城门!”
“杜元帅饶命啊,我只是听命行事,我什么都不知道,杜元帅饶命啊!”
即使在几个彪形大汉上前来拖人的时候,张怀宗还在大喊大叫拼命求饶。随着嘴里被塞了一团麻布,他很快再也没办法叫出声来,四只手脚全都被人死死拽住。当他被拖到大庭广众之下摁倒在刑台上,大棍子一下一下打下来,刚刚那些为今日发生这件事呆滞的人方才惊醒过来。
程千里就赶上前来,字斟句酌地劝解道:“元帅,打杀了此人固然解气,可他终究……”
“他终究什么?一个只不过是得了钱,就可以对刺客混入钦使随扈之中这件事保持缄默,就可以在事发之后乱叫乱嚷挑起事端的无行小人,他自己都已经说了自己什么都不知道,那还留他一命何用?”杜士仪不等程千里说完就打断了他的话,毫不留情地说道,“这种人,我恨不得有多少杀多少,如此天下就再无动乱!”
直到这时候,李係方才终于完全回过神。他扶着鱼朝恩站起身,可这会儿身上无处不疼,双股油皮磨破反而只是小事了。他长在宫中,对于世事人情都不太了然,可对于阴谋诡计却是天生的敏感。高力士身边的人想要行刺他,而高力士本人却在关键时刻撞开了他,之后夺刃受伤,杜士仪又说出了这样一番激烈的言辞,骤然大怒下令杖毙那个张怀宗——这一连串的过程环环相扣,足以让他推测到隐藏的真相,心中不禁发寒。
杜士仪已经收复了幽州城,光复河北全境,他这个南阳王对其来说无足轻重,犯不着对他如何。可如果是他在这镇远军遇刺,不明不白死了,那么接下来呢?到时候会是怎样的纷乱之局?亏他还打算用什么苦肉计,他那祖父根本就没想过让他活着回去!
李係深深吸了一口气,突然大声说道:“杜元帅,刚刚仆固将军在迎接时问我,此次千里跋涉到幽州来,是为了颁什么样的制书,我本来羞于言说,可却没想到我这样无足轻重的一个皇孙,竟然还有宵小打算行刺!我今日实话告诉杜元帅和各位将军,以及诸多一路血战收复河北道的勇士,我此来是替陛下招降史思明,陛下不但许了史思明保有其麾下人马,以及三郡之地,而且还册封其为幽蓟节度使!”
此事杜士仪此前在堂上对郭子仪等一众大将挑明,可因为时间所限,军中上下还有一大半人不知道,一时四面一片哗然,就连那些龙武军的将士亦是为之沸腾了。而李係仿佛是语不惊人死不休,紧跟着又忿然叫道:“而且,除了这一道制书之外,陛下还给了我另外一道墨敕!”
鱼朝恩暗赞李係在关键时刻总算是大彻大悟了,连忙赶上前来,解下了自己一直以来昼夜不曾离身的那个包袱,从中取出了一道白麻纸制书,双手呈递了上去。韦见素刚刚被连番变故已经给弄懵了,此刻见李係拿出了这东西,一直保管着招降史思明那道制书的他登时为之大讶。要知道,他手里那道制书,都是李隆基几乎以死相逼方才从中书门下勉强通过的,现如今这另外一道旨意显然没有经过正规的程序,只是一道墨敕中旨而已!
一想到自己的命险些就不明不白送了,李係便忿然接过鱼朝恩手中的墨敕中旨,就这么径直丢在了地上:“自从安贼叛乱以来,若无杜元帅力挽狂澜,整个大唐几乎遭了大劫,可陛下身为人主,却不但几次三番背后使手段,我这次出来的时候,却还召我面授机宜,免杜元帅招讨元帅之职,令我接任!我虽为皇孙,却从不涉军旅之事,又没有尺寸之功,怎敢挟此墨敕中旨任免大将?”
李係越说越是愤怒,抬起脚来就想要往那墨敕中旨上踩去,可最终还是硬生生止住了。他深深吸了一口气,竟是就这么自然而然泪流满面:“想当初只因安贼所谓拥戴太子的口号,阿爷和我一双兄弟便惨遭陛下毒手,现如今乱事初平,我便险些又遭暗算,请杜元帅和各位将军,诸位军中勇士,为我东宫一脉做主!”
在无数双眼睛的注视下,李係这位堂堂大唐皇孙,南阳郡王,竟是推金山倒玉柱,就这么往杜士仪等诸军将士拜倒了下去!
第1245章 疾风骤雨的前夕
入夜的幽州城,纵横交错整整齐齐的**十个里坊已经全都关上了坊门,除了一队队兵马提着灯笼四处巡行,城中几乎没有多少院子还点着灯。作为叛军的老巢,城中居民们在这短短几个月里经历了天翻地覆的巨变,早已心力交瘁,如今终于重回大唐,已经没心思再想太多的事情,杜士仪既然着力安抚,他们也就放下了心。然而,入驻城中的各军将士们,却已经褪去了收复河北全境的喜悦。
当杜士仪和南阳王李係一行人从镇远军回来之后,一系列事情就以迅疾无伦的速度,在诸军之中流散了开来!
幽州经略军大营之中,两队巡行的兵马交接班之后,前队自回营房休息。除了乒呤乓啷收拾东西的声音,却是没有人吭声说一句话。也不知道过了多久,突然有人愤而一丢腰刀,恼火地叫道:“杜大帅都说了,宁可留下来安抚河北道,也懒得回长安去当什么宰相,为什么长安那边就折腾个没完?”
“北邙山人那些传奇你没听说过?陛下是怎么起家的,唐隆政变,迫父退位!要不是郭元振,说不定睿宗皇帝早就连命都丢了!太平公主的儿子薛崇简当初还给陛下通风报信,结果害死了自己老娘,自己也没捞得什么好下场!”
“前时杜元帅回京,险些就给那个昏君害了性命,要不是杜元帅警醒,永王父子就得逞了!这事情还是杜元帅严令不许提起,要不是长安那边消息传过来,叛军又宣扬不休,说不定咱们到现在都不知情!”
“百姓家里多养一些儿子孙子,顶多争家产,哪里像那个昏君,儿孙当贼一样防,儿子孙子加在一起杀了多少个?儿子孙子都能杀,杜元帅这样的功臣算什么,别忘了王忠嗣王大帅险些都被鸩杀了!说什么是杨国忠矫诏,笑话,是谁给了杨国忠那么大的权柄,还不是那个昏君!”
前头众人还是口口声声的陛下,但说到最后义愤填膺时,称呼就从陛下变成了那个昏君!倘若如今仍是天宝初年,虽流民不断,苛政猛如虎,却仍然天下太平的时节,人们顶多背后抱怨一二,谁也不敢有这样毫不加掩饰的怨言,可是,当一场叛乱几乎席卷了大半个北方,死伤无数的时候,天子除了逃命之外,就是暗算功臣,这样的举动谁还能忍得住?
怪不得,连南阳王那样的皇孙,都忍不住屈膝相求为东宫一脉做主!
这样的对话,这夜晚时分在幽州城四处驻军之中都在发生。可大多数人终究只是道听途说,对于亲眼看到那一幕的人方才是真正的震撼,而震撼过后,则是五味杂陈。而真正的当事者,李係在唱作俱佳演了一场大戏之后,在镇远军宿了一夜基本没睡,回到幽州城中,终于是睡了一个囫囵好觉。可他这个当主君的能够如此,鱼朝恩就不能酣然高卧了。此时此刻,他正小心陪坐在高力士身前,有意无意地探问其伤情。
高力士当然知道鱼朝恩的来意。杜士仪给他紧急处置过伤口之后,又请了军医来看,回到幽州城又换了精通医治外伤的名医来调治,然而,他的双手固然受创不轻,可真正的痛却是锥心之痛。他早就知道这一趟幽州之行应该不那么简单,可李隆基那样恳求他,他也只能勉为其难答应走这一趟,果然,天子除却明面上那些东西,其他的什么都没交待,仿佛只是希望他利用和杜士仪之间多年的交情,调和一下君臣之间的关系而已。
“你想说什么,我都明白,事到如今,你怎么想,你背后的南阳王和懿肃太子妃怎么想,包括我怎么想,全都不重要。”高力士垂下眼睑,疲惫地叹了一口气,“甚至如今重要的不是杜元帅怎么想,郭子仪那些军中大将怎么想,而是这收复河北有功的十数万将士怎么想,这天下百姓怎么想!你不用在我这里虚耗时间了,下去吧。”
高力士把话提点到了这个份上,鱼朝恩登时尴尬异常。然而,他能够被张良娣托付跟着南阳王李係到这里来奔走,当然脸皮的厚度颇为可观。他讨好地在高力士的榻前屈一膝跪了下来,这才满脸诚恳地说道:“大将军,我知道这次出了这样的事情,你心里定然不好受,可要说谁不是被逼的?大将军跟了陛下几十年,可到头来不是大将军背弃了陛下,而是陛下犹如丢一颗弃子一般,直接丢开了大将军。大将军和杜元帅同样几十年情分,可那会儿出了那样的事情,杜元帅又是怎么对大将军的?别人那样警惕提防,可杜元帅却何尝有半分疑过大将军?”
见高力士依旧闭着眼睛不说话,鱼朝恩知道响鼓不用重锤,再继续撺掇下去,就显得他太不知轻重了。于是,他又抚慰了高力士一番,便起身告退离去。等到他这一走,刚刚大多数时候保持默然的高力士方才徐徐睁开了眼睛,脸上却流露出这么多年从未有过的茫然和无措。
他并不是出自什么贫寒之家,祖上原本也是有名有号的人,可小小年纪就作为俘获的幼童被净身送入宫中,过的是动辄得咎的日子,谁会没有怨恨?可是,日复一日地被教导忠君,节义,勤勉……自然而然就潜移默化成了后来的他。尤其是他侍奉李隆基多年,君臣相得,并不完全是主仆情分。眼看李隆基登基之后,那些功臣故旧几乎就没有几个全始全终的,他一味固守只锦上添花,不雪中送炭的宗旨,可何曾想到那个被弃若敝屣的人轮到了自己!
“天作孽,犹可恕,自作孽,不可活!”
喃喃自语念叨了这么一句,高力士却不知道这是在感慨自己,还是感慨远在长安的天子。正如同他对鱼朝恩所说的那样,他不认为这样一件严重的事件能够善了,即使那个被生擒活捉的刺客能够熬刑,可能够熬三五天还是十天半个月?更何况,军中上下已经群情激愤了,杜士仪忍得住,郭子仪这些大将忍得住,可底下的人忍不住,如果说安禄山那场叛乱是自上而下席卷北方,可接下来……只怕会是自下而上的一场巨大风暴!
在满城大多数人都沉浸在一片梦乡之中时,范阳节度使府的节堂却是灯火通明。安禄山珍藏的那些南海蜜烛,如今被杜士仪毫不吝惜地拿了出来,整个大堂中整整点了二三十支,奢侈程度比长安城那些王公更甚。可是,整整一个多时辰过去了,齐集于此的人却没有一个开腔发话。直到外间传来了一阵脚步声,紧跟着,一个熟悉的人影踏进节堂,众多人方才抬起头往来人看去。
正是阿兹勒!
“元帅,各位大帅,将军。”阿兹勒简单地躬身行礼之后,直截了当地说,“那个刺客招认说,收买他行刺南阳王的人是内侍省一个内常侍,不但给了他一千贯钱,而且还以他的家人性命作为要挟,让他无论得手与否都必须自尽。我已经让人根据他的描述,画出了一张画像。”
随着阿兹勒展开了带来的一幅画像给众人,在座的每一个人都紧紧皱起了眉头,却仍然无人开口。这时候,阿兹勒看了一眼杜士仪,便开口说道:“此前我奉元帅之命,留守长安,暂时驻扎大明宫后禁苑,常常随同左右监门将军姜四郎和窦十郎出入宫中,内侍监中但凡品级高一些的宦官全都认得。在我随同杜元帅从长安启程的时候,被供认出的这个人确实在内侍监中任内常侍,正五品下,通判省事,论起来也就仅次于寥寥数人。
从前袁思艺等人闻达时,他并不显眼,也并非御前最得用的人,陛下从马嵬驿回宫之后提拔成内给事,也只是论资排辈,矮子里拔高子,不算出奇。姜四郎此前因为永王父子之事,清洗过一次兴庆宫,内常侍有一人因和执役兴庆宫的内给事程元振有关,受到了牵连,此人方才从内给事升迁到了内常侍。”
这样不带任何偏颇的叙述和评语,却让阿兹勒的话更添分量。如果他直接说指使此事的便是当今天子,尽管大多数人会信之不疑,可总有人会有几分疑心,可现在按照他的陈述,指使刺客的人是按部就班地升迁,反而引来了一阵嗡嗡嗡的议论声。
“就这些了么?”杜士仪终于开口问了一句,见阿兹勒点头,他便淡淡地说道,“让他将供词画押,然后你保存好这幅画像,记住,此人不能死了!”
“是。”阿兹勒连忙答应,随即问道,“高大将军的其他随从,南阳王的那些随从,还有龙武军的将士,可要另行甄别?”
“不用了!”杜士仪缓缓站起身来,一字一句地说道,“就在回到幽州城后,南阳王已经亲口对我说过,除了高力士,还有他身边绝对信得过的那个鱼朝恩,除此之外的人,全都留在这幽州城!河北初定,我本来打算在此好好安抚这饱受战乱的二十四郡军民,现在看来,却是不得不往长安城走一趟!诸文武听令!”
众人不意想杜士仪今夜竟是不和他们商量,现在就要做出决定,一时霍然起身,但脸色心情却是截然不同。
ps:月底倒数第二天求下月票,谢谢大家!
第1246章 目标长安!
尽管是在室内,但因为如今已经入夏,节堂中大门敞开,正好通风,屋子里点着的蜜烛火苗上下跳动着,将每个人的身影都映照得老长。
“张兴!”
“在!”
“任你为范阳节度留后,权领经略、支度、营田、登籍等诸留后事。仆固桶⒐烹咳怨槟泖庀碌髋伞!
杜士仪第一个开口,点的就是张兴的将。张兴立刻出列受命,可心中也好,脸上也好,全都没办法生出什么喜悦。他只是凛然受命应是,没有多说什么别的,行过礼后就默然退回了自己的位子。
“侯希逸,李明骏!”
“在!”
“你二人此刻就回平卢去,营州柳城郡北接室韦,平州北平郡东面则是新罗,之前新罗既然曾经打算趁火打劫,如今也需得提防。虽说朝廷制令尚未下达,但你们先把平卢军节度和安东都护的职责给我挑起来!”
张兴坐镇幽州权领范阳节度留后事,这还在众人意料之中,但侯希逸没想到杜士仪竟直接就把自己和李明骏都撵回平卢去了!他正要张口争取一下,却见杜士仪脸色凝重眼神严厉,分明不容抗辩,他只好低头应道:“谨遵元帅军令!”他都答应了,李明骏亦是无话可说,也唯有躬身应命。
“郭子仪,程千里。”
“在!”
“河北全境亦已收复,叛军虽仍有零星小股兵马潜藏各郡,降卒亦多,然则已经用不着那么多兵马,你二人预备一下献俘献捷之事,随即清点麾下兵马,河东主力可从飞狐陉及井陉关回太原,朔方主力可从军都陉回朔方。此前我拨给你们的降卒可一并带走,你们带着功劳最大的一批将士,随我回京献俘献捷即可,人数你们自己定,不可超过两千人。”
郭子仪和程千里同时一愣,随即如释重负。如果杜士仪这时候怒发冲冠,要求三军回师长安,逼问天子这一系列事端的真相,他们就算不答应,麾下的将士也定然会一口答应,可杜士仪竟然已经暗示他们可以把主力遣退回朔方灵武和河东太原府!尽管朝中尚未传来献俘献捷的命令,这样私自把主力给拉回驻地也同样不合规矩,但两镇当初出兵就已经是擅自行事,倒也不怕被人挑刺。可以说,杜士仪在盛怒之下,已经尽量考虑周到了!
如此一来,讨公道的成分就大过又一场兵变!
“元帅放心,我这就去办。”郭子仪在言简意赅答了一句后,又补充道,“既然元帅定了额度,我就挑选有功将士两千人回长安献捷。”
程千里见郭子仪已经明确表态,他也立刻接口道:“我便和郭大帅一样,也遴选精锐两千人!”
仆固怀恩见还没轮到自己,脸色有些难看,可下一刻,他就听到杜士仪开口叫道:“仆固怀恩!”
“在!”仆固怀恩这一声答应得比谁都响亮,可是,在杜士仪点到他的名字后,他发现杜士仪盯着自己的双眼一动不动看了许久,最后仿佛叹了一声。
“令仆固怀恩即刻清点所部,五日之内开拔,回安北牙帐城!”
这竟是连献俘献捷都不让他去了!
此话一出,别说仆固怀恩本人大为意外,郭子仪和程千里,侯希逸和李明骏,全都意外得无以复加。在一瞬间的冷场之后,仆固怀恩顿时怒了,他也不接令,大声叫道:“元帅既然要回长安,为什么不带我去?行军打仗,我哪点不如老郭和程千里?”
“这不是行军打仗!”杜士仪一句话把仆固怀恩给噎了回去,见其面色涨得通红,他便稍稍放缓语气,淡淡地说道,“李光弼镇守安北牙帐城,虽然必定可靠,但漠北各部林立,情势复杂,若有万一,则要断送了多年基业。而且,除了你之外,还有谁有足够的威望把这一支凯旋之师完好无损地带回去?等你抵达之后,我自会向上请命,让你接替我为安北大都护。”
“不,我不答应!”仆固怀恩想都没想便一口拒绝,不等杜士仪开口就耿着脖子说,“之前元帅在洛阳接到圣命回长安,却让我们三军合攻邺郡,自己在长安险些被那昏君暗算,如今元帅又要回长安,却不带我安北牙帐城这些子弟兵,若有万一,回头我仆固怀恩就是横剑自刎,也无颜去见军中袍泽?”
他一面说,一面用示威似的眼神瞅了一眼郭子仪和程千里,这才看向了张兴下首的陈宝儿:“至于带兵回安北牙帐城,季珍足可承担重任,他这个安北大都护府司马早已令军中心悦诚服!”
杜士仪一个个大将点过来,只有仆固怀恩非但不领军令,而且还讨价还价。可这时候他一个人自成一列,毫不畏惧地和杜士仪对视,看上去却不显得萧索,自有一股凌人的气势。
杜士仪一手把仆固怀恩提拔起来,给予各种上阵历练的机会,直到如今造就了一员悍将,此时此刻却不由得有些头疼。
“元帅,下官一介谋士,而如今长安城无需奇谋,要的却是能够令人心服口服的勇士,就让仆固将军随行回长安吧。”陈宝儿终于出声打破了这有些僵硬的气氛,见杜士仪恼火地瞪了自己一眼,仿佛不满他竟和仆固怀恩串通一气,他便笑了笑说,“再说,朔方和河东全都是节度使领衔回京献捷,元帅既然打算举荐仆固将军接替安北大都护,却不让他回京接受万众欢呼,岂不是对仆固将军不公平?”
张兴知道杜士仪留下自己为范阳节度留后,为的是他出身深州鹿城郡,而且辅佐以在河北道打出了声名的仆固芄桓玫毓岢购颖鼻逭商锬度嘶У淖谥迹员敢烊粘沟追铣庥沟鳎某苫昂偷厮暗牧剿爸疲伤约翰荒芨哦攀恳腔爻ぐ玻匆彩翟诓环判摹3卤Χ倘晃奈淙牛甭猿鲋冢上秩缃褚磺幸跄币丫闪朔旁谔嫔系难裟保敲凑焦Ρ氡钠凸袒扯髡鹕逶妒す卤Χ
于是,他也站了出来附和道:“陈司马所言极是,安北牙帐城有李光弼李将军在,可保无虞,季珍率大军回还足矣!”
见陈宝儿和张兴全都支持自己,仆固怀恩登时大喜,赶紧拿眼睛去瞥郭子仪和程千里,又给侯希逸和李明骏使了个眼色。果然,在他那眼神威逼利诱之下,郭子仪、程千里、侯希逸、李明骏,全都少不得附和了一二。
在这样的“压力”下,杜士仪方才勉为其难地说:“那便如此,季珍遴选出两千人给怀恩,余下的你带回安北牙帐城去。你们的动作都要快,三日之内,随我启程回长安!”
等到众将应命而去,节堂中很快变得空空落落,刚刚一直侍立在杜士仪身后的阿兹勒方才低声说道:“元帅刚刚是真的不想带仆固将军回长安?”
“他这个爆炭性子,我本来就是担心他把兴庆宫又或者大明宫拆了,否则又岂会不带他?”
杜士仪嘴里这么说,心里却知道,对于这么一个结果,他在本质上并不排斥,隐隐还有些欢喜。郭子仪也曾经是他的部将,但如今却终究是朔方节度使;程千里感激他的正名提携之恩,可终究和他的牵扯不深。相形之下,反倒是朔方以及河东那些寻常将士对他更加拥戴。然而,仆固怀恩以及安北兵马不同,那是他用了很多年的心血,从无到有一点一点带出来的,从上到下是他真正的子弟兵!
侍立在另一边的虎牙也不禁笑了起来。可紧跟着,他就看见杜士仪回头看向了自己。
“你这些年助我良多,却只得区区一个牙将之位,实在是不配你的功勋。单单伏击田承嗣援军的功劳,就值一个真正的将军!”
“元帅也知道的,贵主都不居功,我一个老卒又何颜居功?”见杜士仪一笑置之,仿佛已经认准此事不肯动摇,虎牙心中感动,却还是尽心竭力地谏劝道,“只不过,此行回长安,大帅只带三镇兵马六千人,还是实在太少了。”
“如果我真的带上十万人回师长安,只怕李隆基早就跑了!”杜士仪毫不避讳地直呼天子之名,鄙夷不屑地说道,“大唐天子弃城而逃的先例,从他身上一开,也许日后会蔚为成风。而且,这一次要的是疾如风,而不是徐如林。要的是侵略如火,而不是不动如山。”
阿兹勒立刻试探道:“元帅要的不是兵变,而是兵谏?”
“只要郭子仪和程千里认为我是兵谏,那就行了!”杜士仪随口答了一句,随即沉声吩咐道,“乌承恩乌承玼史朝义,还有崔乾佑那几个降将,全都给我带上。奇骏初掌河北之地,我不能给他留下一个掣肘!另外,把史思明的尸首硝制好,带回长安!”
只可惜安禄山的尸首遗落在了战场中,到现在还没找到,可既然已经断定死活,死不见尸那也就无所谓了。而史思明的尸首,则代表整个叛乱的平定!
走出节堂之际,见天上赫然一轮满月,杜士仪稍稍驻足,随即就对身后两个铁杆心腹吩咐道:“急令长安杜幼麟,把这里的事情都告诉他,让他给我盯紧了宫中,其他的他可以都不管,唯独不许让李隆基跑了,还有就是给我看住被供出来的那个内常侍梁若谦!半个月之内,我必带着南阳王回长安城!”
第二十一卷男儿何不带吴钩完
ps:月末最后一天求月票,谢谢大家不离不弃的支持!
第1247章 君臣倒置
长安城中在永王父子闹出了那一场绝大的风波之后,曾经平静过一阵子。然而,李隆基在前线连连告捷之际,却又一意孤行打算册封史思明为幽蓟节度使,保有范阳、密云、渔阳三郡之事传出之后,立刻又是一场轩然大波。可天子不上朝,一心一意拿着养病当借口,纵使裴宽身为左相,十次请见都难能见到一次,其他臣子就更不用说了。这下子,再多的愤懑也就被挡在了宫墙之外。
而因为至今尚未定下谁人监国,众多繁杂的事务全都压在了裴宽一个人肩膀上。连他自己在内,也不知道多少大臣上书劝谏,请择选贤良为中书侍郎又或者门下侍郎,又或者同中书门下三品,分担政务,可奏疏送进去就仿佛石沉大海。平日里大家还能够通门路的高力士偏偏又跟着南阳王李係去了幽州,姜度和窦锷虽说是左右监门将军,可他们全都放出话,没事绝不往宫里去,所以纵使那些有意拱卫皇权的卫道士们,竟也都给拦在了高高的宫墙之外。
只有裴宽自己知道,除了最早拜相的那段日子焦头烂额过,此后上了手,他的日子就好过多了。新调回来的吏部尚书齐澣竟然亲自去抓了流外铨,给他调回来一批极其精干的令史和书令史,替换了一大批李林甫和杨国忠时代在政事堂也就是中书门下执役的小吏,只留用了寥寥几个才干还算得力,风评不算差的。如此一来,骨架还在,又充填入了新血的情况下,裴宽虽只一人,也能够把政务料理得井井有条。
可裴宽是什么人?当年他和王毛仲对着干的意气早就没了,眼看天子不上朝,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