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盛唐风月-第43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李璘见杜士仪稍稍挪动了一下身体,他陡然低喝道:“相国还请不要妄动!”
只是手腕一翻,一瞬间,他的手中赫然多了一柄小巧玲珑的手弩。当此之际,别说杜士仪立刻不动了,就连李隆基亦是倒吸一口凉气。
这一刻,李隆基已经再也不敢去想自己当初授意李璘在茶水之中下毒的原剧本,在竭力镇定心神后,他的声音不知不觉竟有些颤抖:“李璘,你知不知道这是在干什么?放下,杜卿于国有大功!”
“于国有大功?如果他真的是于国有大功,阿爷你为什么在我上次进宫的时候,授意我在这茶水中下毒,要鸩杀杜相国?”李璘随口反问了一句,见李隆基登时面色灰白,额头上甚至渗出了大颗大颗的汗珠,他方才意味深长地说道,“阿爷,你之前的话确实说得感人至深,那番许诺也确实很让人动心。你说杜相国早有异心,再加上手握重兵,迟早会篡了大唐,所以要我这个身为宗室皇子的奋起锄奸,事成之后,便许我入主东宫……”
“别说了!”李隆基很想暴喝一声,可说出的声音却犹如蚊子叫似的。因为,他骇然发现,李璘竟突然将手弩调转过来,对准了他!这一刹那,他只觉得浑身汗毛根全都立了起来,哪里还能拿出君父的威势来恐吓这个自己一向不重视的儿子。
见李璘只是将手弩挪往李隆基片刻,而后又对准了自己,杜士仪目光精芒一闪,这才面沉如水地说道:“陛下可否说一句实话,永王所言,是真是假?”
“阿爷,这手弩之中可只有一支箭,你如果连自己说过的话都不敢承认,那么,我也只好赌一赌了,看看做出弑君弑父这样大逆不道的事情之后,杜相国能不能念在我给他除掉了最大的绊脚石之后,给我一条活路,又或者是把我这个有最大把柄捏在他手里的皇子给拱上皇位!”
李隆基完全不知道李璘想做什么,本待坚决否认的他,喉咙口就仿佛被什么东西噎住了似的,一句话都说不出来。尽管那闪烁着寒光的箭头正对着杜士仪,而不再是自己,他还是忍不住打了个寒噤,这才放软了身段恳求道:“十五郎,有话好说,朕已经决定传位给你,你又何必……”
“时至今日,你还想骗我?阿爷,我不是那两位倒霉的太子阿兄,不是傻乎乎和柱子比谁硬的李琚,也不是有点文名就沾沾自喜的李瑶和李琬!至于广平王和建宁王,他们就更傻了,明知道自己的祖父是那样凉薄的性子,还指望去朝臣处奔走,让他们来救太子阿兄?笑话,要是阿爷你能劝得回来,当年何尝会枉死那么多人!阿爷,你不过就是想哄了我当那杀人的刀,替你解决了杜相国后,然后再把我扔出去平息众怒吗?别看太医署的御医说你活不过多久了,可只要活上一天,以你的性子,只要有万分之一的可能,就万万不肯被人掌控的,这性格我最清楚不过了!”
李璘稍稍一顿,脸上露出了一丝狞笑:“因为我,就是和阿爷你一模一样的性子!我最恨的就是被人玩弄于掌心!”
杜士仪并不是算无遗策的神仙,他只是根据李隆基近日以来接见次数最多的这几位皇子,推断出李隆基今日邀他到这十六王宅来别有用心。至少,绝对不是李隆基信誓旦旦说的什么择立储君,而是别有目的。什么颖王、盛王、丰王,他一个都不熟,观他们的言谈举止也只觉得就这么一回事,可只有永王李璘,他从最初听到这个名字开始,就一下子提高了警惕。
这位永王,在历史上可是招揽了李白入幕,一度在江左闹出了老大声势,现如今却被李隆基看中,其中怎会没有玄虚?可他还是错算了永王李璘心中的积怨,这种积怨冲着他的程度反而不如冲着李隆基的程度来得大!
所以,此刻李璘虽然用手弩对着自己这个正主儿,却和李隆基针锋相对,仿佛要将几十年郁积心中的愤怒宣泄殆尽似的,他当然不会出言去激怒这位十五皇子,只是若无其事地看着被人揭穿意图之后,按着胸口喘着粗气,脸色憋得异常难看的当今天子。
“你……你……逆子……”
利用李璘的意图已经被完全看穿,李隆基艰难地吐出这几个字后,见李璘面上流露出讥诮的笑容,他不由得使劲一咬舌尖,借助那强烈的刺痛感让头脑保持冷静。这样自虐式的方法总算有那么一点效用,他总算是强挤出了一丝笑容,一字一句地说道:“好,好,十五郎,你既然不相信朕的承诺,朕可以立刻写下诏书给你。我们是父子,有什么话都好说……”
“那好,阿爷,请你现在就写。”李璘立刻笑了,朝草亭中的一个方向努了努嘴,只见其中赫然备好了文房四宝,随即方才用手弩指着杜士仪说,“杜相国,还请去那边把东西给我阿爷送过去。顺便提醒一声,我这准头虽说未必就一定能够正中要害,可弩箭上头涂了见血封喉的毒药,谁让阿爷一定提醒我要用毒?就算你身上真的穿了再好的软甲,想来也不必赌一赌这死里逃生的可能性,是不是?”
杜士仪没有说话,他缓缓站起身来。没有经过李隆基身前,而是故意从这位天子的背后绕了过去,见其气得肩膀直哆嗦,他心中哂然一笑,取了笔墨纸砚放在其身前后,也不回旧位,就势在另一边盘膝坐下了。
李璘仿佛早就豁出去了,并不在意杜士仪坐在哪,就这么笑吟吟地看着父亲,口气却颇为阴狠:“阿爷,我的耐心有限,别磨磨蹭蹭耽误我的时间!”
李隆基当年在唐隆政变杀人无数之后,率兵围城楼,一度想要顺手把父亲睿宗李旦也杀了,从而永绝后患。而那时候,是郭元振带着仅有的兵拦在他身前,当了唯一的忠臣。而他在坐稳皇位之后,就杀鸡儆猴除掉了这个碍事的家伙。可现如今,他面前没有千军万马,没有铁骑刀枪,只有这么一个杀气腾腾的儿子,可他身前却再也没有郭元振那样一个忠臣!
他看了一眼杜士仪,竭力告诉自己要忍耐。永王李璘不过是个根本没出过十六王宅,只会纸上谈兵的小辈,只要他用这一纸诏书诱骗了其上当,替自己杀了杜士仪,等脱身之后,他就能够立刻让禁军除掉这个脑有反骨的逆子!至于李璘的那些说辞,凭着这一张他被逼写下的传位诏书,就不会有人相信,绝不会!
只是略一思忖,李隆基就提笔蘸墨写下了第一个字。尽管他的手腕仍在颤抖,可多年来端坐在帝位上的养气镇定功夫终究不是等闲。须臾之间,他便在白麻纸上写下了几行墨迹淋漓的字。可他捧着纸卷待墨迹一干,便想要卷起来交给李璘的时候,却不想人冲着自己嘿然笑道:“阿爷还请不要妄动,杜相国,烦劳你也一样不要动。”
警告了两人之后,李璘倏然站起身来,居高临下竟就这样反看着白麻纸卷上的字迹。这不仅是从下到上的反看,同时也是从右到左的反看,若是换成别人,如此分心二用,只怕多花一倍时间也未必能够看出个所以然来。然而,李璘却只是随眼一扫,不过两三息之间就收回了目光。
“好,很好,阿爷你能够写下这样的东西,确实足以让我满意。”李璘的脸上露出了一丝阴恻恻的冷笑,箭头突然下移,竟然就这样对着李隆基射了过去!
李隆基完全懵了,可随着旁边有人使劲踹了他一脚,他终究躲过了要害,可仍然被那支弩箭射中了左肩。当那箭支入肉的一瞬间,李隆基完全懵了。他怎么都没有想到,李璘拿到了自己这传位诏书,竟然不是去杀了杜士仪,而是直接把箭对准了他!为什么?这是为什么?难道是杜士仪和李璘勾结,两个人早已达成了默契,这一场戏根本就是演给自己看的?
就在他陷入了无限绝望和迷茫的时候,他只听得耳畔传来了李璘的一声冷笑:“杜相国,要怪就怪你是个徒有虚名的名将,没有一身千军万马之中取上将首级的好武艺吧……来人哪,快来人哪,杜相国行刺陛下!”
这前后两句话一则极轻声,一则极响亮,可却犹如重锤一般砸在李隆基的心头。这一刻,他终于完全明白了李璘的奸计。
这个逆子,竟是想要杀了他嫁祸杜士仪!
昏迷前的最后一刻,李隆基就只见李璘扔了手弩,陡然之间一抹鞋底,手中多了一道寒光,随即奋力往杜士仪扑了过去。尽管他分外想看清楚这最后一个结果,可却迷失在了深沉的黑暗之中。他还不想死,他也不能死!
第1197章 谁死谁生
永王李璘的这一声暴喝,立刻传到了竹林之外。顷刻之间,随行而来的禁军一片哗然,当即分成了泾渭分明的两拨人,拔刀对峙了起来。陈玄礼不在,阿兹勒也不在,北门禁军也好,安北前锋营也好,这会儿没有第二个人有威望压制他们,眼看一场乱战就要就此爆发。而在这时候,一旁同样在此等候的永王子女之中,年未弱冠的襄城王李亿趁着别人不备,突然敏捷地窜入了竹林之中。
父亲应该已经得手,这时候对着杜士仪一个人,只要他能够及时赶到,手刃了杜士仪,将来这大唐江山,就是他父子的了!
只要杜士仪死了,前方将帅群龙无首,彼此不服,只要重重恩赏,将来一定能够慑服军中!
襄城王李亿这突然冲入竹林,两边对峙的禁军和安北前锋营将士不禁陷入了进退两难的境地。可就在这时候,他们只听得背后传来了一声怒喝:“陛下遇刺是真是假还不得而知,只凭永王一言就信以为真,你们全都是猪脑子不成?先进林中探明白要紧!”
甚至来不及去追究身后那怒吼之人是谁,前锋营将士便最先反应过来,转身就往林中冲去。见他们如此,今日随驾的龙武军将卒亦是不敢怠慢,慌忙紧随在后。等到他们穿过那密密麻麻的竹林,最终来到草亭前时,面对的却是出人意料的一幕。
就只见杜士仪正冷冷站在那里,而李隆基颓然而坐,一支弩箭几乎贯穿了左肩,身边正有两个老者在忙碌着什么,而在杜士仪身后,除却一排身穿黑色军袍的汉子之外,更有十几个官袍在身的朝臣!身为从前拱卫天子上朝的禁军,将卒们很快认出了其中几个最眼熟的高官。
左相裴宽,御史中丞王缙,吏部尚书齐澣,户部尚书韦见素……余者几个虽然不能第一时间叫出名字,可那朱紫官袍足以彰显他们在朝廷中举足轻重的地位!而最最引人瞩目的,恰是横刀保护在天子面前的陈玄礼以及几个禁卒,这样一位硕果仅存的禁军大将却偏偏和杜士仪站在一起,其中的意义显然很清楚了!
永王那一声杜士仪行刺天子,分明有问题!
李璘捂着几乎快要折断的右腕,眼睛如同喷火似的死死盯着杜士仪。他才刚刚嘲笑过杜士仪没有勇冠三军的本领,可他自己却没能支撑到儿子李亿赶到,那一把匕首就被杜士仪抬手一枚铜丸击落,而紧跟着,不但有这么多官员突然在他这一亩三分地上冒出来,紧跟着还有两个御医窜上来围着李隆基医治。而陈玄礼的出现,更是打消了他心头唯一的侥幸。
“杜士仪,你好!”
杜士仪淡淡地说道:“永王谬赞,不敢当。我只不过觉得陛下是用重病不起的理由传召我回来,今日却大动干戈造访十六王宅,字里行间透露的意思仿佛是打算定立东宫,万一支撑不住,也许会出大事。所以,我早就托高大将军去请陈大将军,带上两个御医并心腹亲兵悄悄跟随。”
想到那陈玄礼斜劈李亿的惊天一刀,李璘不由得在心中诅咒这个硕果仅存的唐元功臣。明知道李隆基最痛恨的是杜士仪,这位禁军大将既然隐伏在侧,为何不干脆杀了杜士仪!他狠狠攥紧了拳头,怒声咆哮道:“那裴宽呢?裴宽他们又怎会在此?”
“陛下既有定立东宫之意,只我一人在场自然多有不妥。既如此,我便让人通知了一下左相和齐尚书王中丞等人,时间仓促,来的人有限。”
“杜士仪!”这一次,扶着父亲的襄城王李亿终于怕了,他色厉内荏地叫道,“这是永王宅,你怎么可能放外人进来!”
这一次,现身的不是别人,却是徐徐从裴宽等人身后走上前的高力士。相较于杜士仪,他的表情要复杂得多。见李璘和李亿父子看到自己,全都不可置信地瞪大了眼睛,他方才深深叹了一口气,却没有答话。而接了话茬的,却是王缙。
“这就要感谢永王了,别家亲王都趁着此前叛军作乱,想方设法赶走了监院中官,永王却很体谅地留下了人,当然,你只是留下了人,并不曾对其交过底。可留下了这么一个人,也就意味着永王宅的门禁都是开着的,高大将军既然和左相以及陈大将军等人有要事过来,他当然就把后门打开,放了人进来。只隔着一堵墙,永王所有的话,大家都听得清清楚楚,事急从权的时候,用大锤破墙来救人,也就正正好好了。”
看了一眼仍未苏醒的李隆基,王缙便好心地又添了一句:“好教永王得知,御医刚刚诊治过了,陛下所中的箭伤虽然不轻,可箭头并未淬毒。由此可见,襄城王固然愿意跟着你这个父亲一条道走到黑,可你的其他儿子,却没有那么大的胆量当乱臣贼子,故而那几支淬毒的箭,大约是有人替你换过了。”
这番话才是真正的致命一击。李璘一下子再也站立不稳。身边的儿子李亿虽说武艺高超,可这会儿李璘也能够清清楚楚地感受到,这个一贯胆大勇武的儿子正在瑟瑟发抖。想到自己刚刚对李隆基出了一口恶气的痛快,想到连杜士仪都要坠入彀中的得意,此时此刻他的心情却糟糕得无以复加。
历来很多谋反的失败,都是因为知道的人太多,最后有人告密,这才功败垂成。所以,他反其道而行之,知道此事的除了他之外,就只有襄城王李亿以及另两个年长的儿子,至于其他仆从心腹则是一概不知。他以为让儿子们看到异日荣华富贵的可能性,再加上他又是父亲,他们就会忠心耿耿跟着自己干,可谁知道今日跑进林中给自己帮手的只有李亿,而另两个竟然反手卖了他!
否则谁能换了他的箭!
李璘没有再问杜士仪如何得知自己异谋之事,因为这些都没必要了。成王败寇,事到如今,他已经完完全全输惨了,而杜士仪却是一举两得,竟是让李隆基和他父子之间密谋的那些勾当,全都让陈玄礼以及裴宽等人全数听到。而射中李隆基的刚刚那一箭偏离要害,又不曾淬毒,即便天子因此元气大伤,说不定还能捡回一条命。算来算去,只有他是最大的输家!
“好,好,杜士仪,我输了给你,也不冤枉!只希望阿爷他日醒过来时,知道我死了,他自己中了一箭,你却还好好的,不会气得再恨不得死过去!”
李璘突然哈哈大笑,紧跟着突然紧咬牙关,嘴角边突然溢出了一丝紫黑的鲜血,人也随之缓缓软倒。他生性桀骜,最不愿意屈膝求存,因此早早备了特制的含毒蜡丸压在舌下,预备如有万一时了断这条性命。他这一倒,襄城王李亿登时倒吸一口凉气,他手忙脚乱地一手抓住父亲,一手捏着他双颊,想要尽力让其吐出毒丸,得到的却只有李璘的一个惨笑。
虎儿,时运不济,我父子俩泉下再见!
李亿看懂了父亲的这个表情,登时如遭雷击。他颤抖着用双手抱紧了气息奄奄的父亲,想起李璘自幼对他极为宠爱,又对他感慨过当年在深宫之中的寥落冷清,他突然抬起头来怒瞪着面前的那些人,声嘶力竭地叫道:“李隆基,你不但是昏君,而且是恶父,我大唐历代那么多天子,从来就没有你这样对待儿孙的父亲,你比则天皇后更狠毒!你既然防我们如同防贼,又利用我们如同工具,就别想我们真当你是君父!今天你就算侥幸活着,你这辈子也别想安宁,我会在九泉之下看着你,看着你将来不得好死!还有杜士仪,还有你们其他人,别以为就真的赢了,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你们也不会有好下场!”
说到这里,他一把捡起刚刚掉落在地上的那把长刀,竟是决绝地一抹颈项!
随着那满腔热血倏然四溅,在场众人无不惊骇。自古以来,那么多谋反事败的龙子凤孙,皇亲国戚,甚至将卒平民,事败之后很多人还想要奢求活命,可能够决绝赴死的,十中无一,这一对父子竟有这样的勇气!如若能够把这胆色用对了地方,又岂会如同今日这般变成一个可悲的笑话?
两个太医署的御医无巧不巧,正在这个时候替李隆基取箭,由于那股痛楚实在是排山倒海,竟是把这位刚刚已经昏过去的君王正好给惊醒了。李隆基还没熬过这痛得能让自己蜷缩成一团的剧痛,就听到了耳畔这凌厉的的痛骂和诅咒,顿时立刻又气晕了过去。而接下来的整整一刻钟之内,他被那股钻心剧痛折腾得时昏时醒,到最后反而恨不得就这样直接两脚一蹬离开人世,奈何到了这个份上,竟是连死活都已经由不得他了!
随着永王李璘和襄城王李亿的尸体被收殓下去,脸色和心情全都异常复杂的陈玄礼少不得去喝退了那些剑拔弩张的龙武军禁卫和安北前锋营将士。
看到杜士仪安然无恙,安北前锋营的将士们也就不情不愿退了下去。尽管从刚刚那些只言片语中,到底发生了什么他们还不是太清楚,可李璘父子的死显然绝不单纯。每一个人在退下去的时候,都忍不住盯着那滩刺目的血迹多看了几眼,心情沉甸甸的。
然而,更觉得心中不是滋味的,却是在场那些地位更高的大佬。听到不该听的,看到不该看的,面对这错综复杂到极点的一幕,该怎么办?
陈玄礼面上阴霾重重,正要开口说话的时候,外间突然又起了一阵骚动。这时候,本就满心不是滋味的他终于为之怒急,三两步来到了竹园门口,正待开口喝问时,他一眼认出那个满头大汗跑来的人是自己的一个心腹长上。
“大将军,大将军!羽林军大约有千人左右出了大明宫,往平康坊和宣阳坊去了!”
第1198章 丢脸的禁军
马嵬驿那一场兵变,对于本来应该以忠君宿卫为职责的北衙四军来说,无疑是一场天翻地覆的大地震。因为军中缺粮,又或者不甘心丢下家眷西逃蜀中,短短三四天中,逃散的将士就有数千之众。而在此后的动乱中,军中将士们胁迫陈玄礼带头,先逼得杨玉瑶自尽,又在朔方以及安北大军到来之后,群情激愤地杀了杨国忠,这才总算是将心头愤怒抒发殆尽。
可当杜士仪和郭子仪奉天子率大军往长安平乱,陈玄礼率北衙四军留在马嵬驿重新整军,又护送那些龙子凤孙回长安时,人数竟是非但没有增加,反而逃散了又不下数千人。有人是担心天子清算那一场兵变的责任,有人是对于天子禁军的职责产生了不满,宁可隐姓埋名去朔方甚至安北投军,也有人是趁着这场乱世,打算做点没本钱买卖……总而言之,当最终回到长安的时候,这一支经过多位天子一代代精心打造的禁军,不但兵力锐减,而且已经彻底失去了军魂。
历史上的北衙四军中,最终追随李隆基抵达巴蜀的只有千余人,追随李亨前往灵武的则只有区区百余人,其他的全都在路上逃散。如今的大势虽说发生了根本性扭转,北衙四军虽说也还剩下万许人,可失去了天子信赖的禁军是什么下场?别说下头的士卒们担心将来,上头的将校们同样觉得仕途无望。正因为如此,当宫中悄悄几次送来了丰厚的赏赉,又许诺从前的事既往不咎,总算是瞒着陈玄礼,笼络住了一两拨兵马。
现如今,这样两拨兵马便在别人根本来不及反应的情况下,悍然出宫,直接开进了毗邻东市,南北相望的平康坊和宣阳坊。
两支杀气腾腾的兵马在大白天突然出现在城中,立刻引起了轩然大波。尤其是当有人发现,禁军围住的竟是平康坊崔宅以及宣阳坊杜宅时,也不知道多少人慌忙往四面八方报信。事情发展到这一步,每一个人都意识到,长安城中恐怕又要变天了!
“将军,真的要冲进去?”
杜宅门前,左羽林将军韦广看了一眼左右,见很多兵士的脸上和眼神中都流露出了畏惧的表情,他不禁呸地吐了一口唾沫,恶狠狠地说道:“这大唐是陛下的大唐,别忘了你们早已经拿了大笔的犒赏!全都给我听好了,这种时候,有进无退,敢犹疑不决的,杀无赦!给我破门!”
在韦广的鼓劲下,终于有几个将士鼓足勇气冲上前去,用手中大斧狠狠砸向了杜宅的大门。那砰砰砰的声音仿佛响在每个人心里,有些人不忍心地别开了头,但更多的人则是舔着嘴唇,心中盘算着倘若待会儿真的攻占了这里,能够从中搜刮到多少金银财宝。毕竟,杜士仪出镇在外多年,传言中又是极其擅长经营的人,家中豪富自不必说。
然而,对今天受命攻占杜宅的韦广来说,他那镇定而决绝的外表下,此时此刻生出的却是担忧。
他能够控制的只有这五百多嫡系兵马,另一边去平康坊崔宅的柳安也一样。攻占这种地处长安,又是工部营建的住宅,这么一点兵马肯定已经足够了。可是,在这样的突发状况之下,里头无人应答,无人喝骂,安静得仿佛就像是什么人都没有,他实在没办法安心。要知道,这次他可以算是把脑袋提在了手上,如果不是李隆基给出了一镇节度使的诱惑,如果不是知道杜幼麟就在此处,他是绝对不会走这一趟的。
刚刚他还对部下们说有进无退,现在不是迟疑不决的时候!
“还愣着干什么,四个不够就上八个,我就不相信这门是石头做的!其他的,给我翻墙进去!”
随着他这一声喝令,终于又有人高喝一声加入了进去。那刚刚第一轮拿着斧头砸门的兵士们气喘吁吁退了回来,一边擦汗一边看着前头的同伴们抡起斧子砸在了那大门上,看着一个个人搭起人梯翻墙。可随着第一个人上了墙头,那动作却突然僵住了。
“将军,里头好像没人!”
如果只是一个人这么说,韦广必定会怒声呵斥,可随着好几个登上墙头的人都这么说,他的一颗心就不知不觉沉了下去。杜家没人?是全都集中退到了一处防守,还是早就得知消息潜藏了行迹?如果是前者,那么强攻进去之后,总能发现蛛丝马迹,可如果是后者……
韦广不敢再去想那种可能性,收摄心神厉声喝道:“不可能!陛下命高大将军传旨杜幼麟,让其分派兵马去十六王宅驻守,让他回家和父亲团聚,之前有人亲眼看到他回了杜宅!不可能没人,必定有诈,攻进去,将他拿下!”
然而,这攻进去的命令刚刚下达,他便听到了震天杀声。打了个寒噤的他茫然四顾,见麾下的将士们一个个面色惨白,和他相比好不到哪去,他登时完全心乱了。墙头上的兵卒们站得高看得远,有人突然大声嚷嚷道:“是安北前锋营,是安北前锋营的马军冲过来了!”
那一夜的长安解围战,禁军们还呆在马嵬驿守着那些龙子凤孙,并没有亲眼目睹那惨烈的一战,可事后那尸横遍野的景象,他们曾经听长安城中很多官民提起过,其中最出名的段子便是阿兹勒和前锋营杀敌一千,自损八百的悍勇。尽管这是在长安城的街道,并不是长安城外的平原地带,可他完全没办法提振士气,连自己那仅有的胆量也消失得无影无踪。他只知道,这次的事情败露了!
“迎上去!不要怕他们,狭路相逢,勇者胜!”韦广声嘶力竭地嚷嚷着这句话,可他看到无数张怯懦畏缩的脸,便明白这话完全没有作用,只能慌忙改口说道,“这是长安,不是其他地方,他们此举便是形同叛逆……”
可是,他这话还没说完,就只听那边厢传来了一个犹如在耳边炸响的暴喝:“尔等身为禁军,胆敢私围杜相国宅邸,是想谋反作乱,祸延家眷吗?还不速速丢下兵器,跪地投降!”
谋反作乱这样一顶大帽子猛地扣下来,随即又是祸延家眷,不但韦广面色大变,那些刚刚还勉强举着刀枪的禁军将卒顿时战意全无。眼看着一骑人手持安北前锋营的大旗排众而出,玄衣玄甲,头盔上系着一缕鲜艳的红缨,竟是阿兹勒本人,禁军中更是起了一阵骚乱。随着咣当一声有人把兵器丢在了地上,这样的动作顿时迅速蔓延了开来,顷刻之间,也不知道多少人犹如丢掉烫手山芋一般丢下了兵器,随即屈膝跪了下来。
面对这一幕,韦广虽知大势已去,可当时李隆基亲自去左右银台门巡视禁军时,曾经对他透露过某种东西,因此,即便是抱着万中无一的侥幸,他仍是高声喝道:“不要上了他的当,陛下此刻正在十六王宅,我等是奉陛下之命,捉拿要犯!”
“永王及襄城王父子行刺陛下,谋逆造反,已然自尽,陛下如今身受重伤,怎有可能给尔等什么旨意捉拿要犯!来人,将韦广拿下,送御史台勘问!”
永王李璘及襄城王李亿行刺天子?而且父子全都死了?韦广简直被这个消息震懵了,哪怕麾下士卒闻言无一支持他这个主将,哪怕阿兹勒身边一队骑兵朝他冲了过来,他的整个脑袋和心里还是如同浆糊一般。直到他被人从马背上拖了下来,强行摁跪在地上,他方才意识到究竟发生了什么,整个人顿时再也没了一丝一毫的反抗力气。
这时候,阿兹勒方才徐徐策马回来,看着那在刀斧之下仍旧巍然屹立的杜宅大门,他轻轻舒了一口气,却没有就此进去,而是对身边亲随道:“留下五十人在此看守,再去个信使往平康坊崔宅,看看那边可解决了。其余人等,将这些乱兵的兵器全都收好,然后押往御史台!如有反抗,格杀勿论!”
飞龙骑毕竟要长留宫中,做这种事不好,他却无所顾忌!
平康坊崔宅后门和后院,却是刚刚经历过一场厮杀。平康坊北里虽是诸妓云集之地,但其他里坊却往往住着很多达官显贵,其中便有裴光庭和李林甫旧宅,还有众多进奏院。崔家当年因崔谔之崔泰之兄弟同膺三品,门前列戟,可以直接沿街开门,不像杜士仪封公的时候婉拒了这一优待。可禁军没有选择在大街上直接朝乌头门发动攻击,而是悍然闯入平康坊中方才围了崔家后门。
面对这样的情景,行人固然避之唯恐不及,可当消息灵通的人得知竟是围了崔宅后,立刻有和杜士仪关系密切的朔方进奏院派人来救。至于崔家自己,崔九娘正好回门,听到这情形哪甘示弱,撺掇了崔五娘和杜十三娘直接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