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盛唐风月-第29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王将军,此行可顺利?”
王忠嗣听到这话,敏锐地一挑眉,再看到远处那些将卒全都眼巴巴地看着自己,他露出了一丝微微笑容,气定神闲地说道:“镇西军一支偏师在巡行途中‘迷路’,正好遇到我,我就把他们带回来了。”
第817章 事后算总账
迷路……这话也就王忠嗣敢说!
当杜士仪还没见到王忠嗣,就听到一溜小跑进来的吴天启禀报了这么一个理由和借口的时候,他忍不住哈哈大笑。于是,等到王忠嗣最终来到了书斋,他就又好气又好笑地问道:“忠嗣,你这迷路的借口若是传扬出去,这些将卒可就没办法做人了!”
“只因为听了郭英乂的挑唆,竟然不知高低,带着兵马出城前去奔袭盐泉桥,简直是从上到下全都利欲熏心,愚蠢透顶,只是让他们丢个脸,已经是最轻的了!”王忠嗣丝毫不以为意,拱手行礼后就如实说道,“大帅,我是在盐泉桥西边的峡口附近,正好堵住了那拨兵马,所幸我还有些名声,再把大帅的大旗掣出来,又点出了恐是郭英乂潜伏在牛仙童身边伺机为乱,这才把他们给带了回来。路上一度和吐蕃军马对峙,但见我们往枹罕城方向来了,他们也就退了。”
随行进来的高适和王昌龄听到没有趁机夺下盐泉桥,顿时都露出了几分疑惑。别看两边兵马会合之后,也不过七八百人,可是,以王忠嗣当年数百骑兵就敢冲击吐蕃赞普本阵的勇武锐气,竟然会放过这么一个大好机会?
王忠嗣顿了一顿就解释道:“此次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夺盐泉桥容易,但两国和议至今还不到两年,大唐使节仍在吐蕃,倘若我军先行挑衅,届时反而给吐蕃留下了口实,届时兵灾再起,生灵涂炭,整个河陇也不知道要死多少人!既然此次是某些人别有用心地矫诏行事,总不能上了此等恶当,所以我就自作主张将他们平安带了回来。倘使有违大帅心意,都是我一人的罪过。”
见王忠嗣说到这里便躬下身去,杜士仪立刻起身双手将其搀扶了起来。端详着年纪轻轻却已经大将风范十足的王忠嗣,他不禁笑道:“放眼陇右,也只有忠嗣你会在这种时刻做出最正确的选择。区区一座盐泉桥,倘若真的要夺,不过易如反掌,然则毁约进击,又是在我大唐使节正在吐蕃探视金城公主的节骨眼上,让金城公主和大唐使节如何自处?既勇且智,不行无义之战,你这番措置没有半点谬误,深得我心!”
“多谢大帅体谅!”
一旁的高适咀嚼着王忠嗣和杜士仪的这番话,顿时觉得深有体悟。而王昌龄就没想这么多了,攒眉沉思了一阵就开口问道:“听大帅和王将军这番话,异日若有战事,夺盐泉桥就仿佛探囊取物一般。可不是我泼凉水,牛仙童毕竟是朝中钦使,来日大可将此事全都推到郭英乂身上。而且,等到他醒过来之后,一定会上蹿下跳再次搅动风云,咱们难道能一直扣着他?”
“为何不能?”高适挑了挑眉道,“现在人证物证确凿,郭英乂是牛仙童自己安排在身边的,又使左右杀向导意图嫁祸吐蕃,而后又到河州,扣留镇西军中正将副将以及偏僻将校,欲图谋夺军权,图谋不轨。这一条一条全都是圣人绝对不能容忍的罪行,大帅既然全数洞察,焉能坐视不理?”
杜士仪见王昌龄仍然对扣留钦使这一点有些犹豫,他就看向了王忠嗣,而这位年纪轻轻的大将斟酌片刻便低声说道:“大帅扣留牛仙童固然有道理,怕就怕朝中有人借此做文章。不过,道理都在我等这一边,就看朝中阉宦会不会因为牛仙童而生出兔死狐悲之心,众口一词为他辩解。”
“牛仙童此人,骄横跋扈,仗着陛下恩宠,渐渐连高杨二位都不放在眼中,同侪更是对其此行河陇颇有嫉妒,这一点忠嗣不用担心。”
刚说到这儿,杜士仪就听到外间传来了吴天启的声音:“大帅,宇文郎君回来了!”
宇文审去了凉州见牛仙客的事,杜士仪并未声张,因此这会儿屋内王昌龄高适以及王忠嗣三人都有些奇怪。等到杜士仪出声请宇文审进来,他们见这位昔日宰相长子一身风尘仆仆,显然是连日赶路不停,不禁都有些纳闷。而宇文审不顾疲惫上前匆匆一礼,就从背上解下包袱,拿出一个封口严密的铜筒双手呈上道:“杜师,幸不辱命,这是河西牛大帅的回文!”
杜士仪平日和牛仙客往来书信,大多都是以信笺的形式,如此密封的铜筒却还是第一回。他不敢怠慢,立刻接过小心翼翼打开了,取出那一卷纸后飞快扫了一眼后,登时神情大振:“好,有了牛大帅这回文,那就万事俱备了!牛仙童着实是贪得无厌,他竟密遣心腹前去河西,请牛大帅指证我的种种民政军务有失,更向牛大帅索贿,而后又暗示,事成之后可出力助其异日兼知河西陇右二节度!他真的以为,凭借他这钦使的身份,就能够无往不利?”
牛仙客这一封信,顿时打消了众人心中最后一点疑虑,全都为之大为振奋。只不过,对于苗延嗣在关键时刻药倒了牛仙童的事,每一个人仍不免思量不同。如王昌龄,顶多只觉得苗延嗣是生怕事后惹出大麻烦自己要顶缸;王忠嗣只当做苗延嗣是老而弥坚,固然和杜士仪不和,但终究维持了必要的警惕心理;唯有高适在出门的时候禁不住悄悄打量了杜士仪一眼,见其正在亲自草拟那道拜书天子的表疏,心里突然冒出了一个念头。
这两年杜士仪和苗延嗣看上去水火不容,不会是装出来给人看的吧?否则,一贯顽固守旧的苗延嗣怎会在大好机会送到面前的时候,却那等当机立断?
当牛仙童迷迷糊糊睁开眼睛的时候,他只觉得浑身上下酸软无力,脑袋昏昏沉沉。支撑着坐起身的他张口叫了一声,却发现自己的声音低沉沙哑,仿佛根本传不出多远。这一刻,即便他还有些闹不清楚状况,却忍不住生出了一种汗毛根竖起的感觉。
不对劲!自己仿佛是因为一时困倦在苗延嗣的书斋中眯了眯眼睛,怎么现在这样子却仿佛生过一场大病似的!而且这地方不像是苗延嗣的书斋!
“来人,快来人!”
他竭尽全力提高了声音,这才终于看到了屏风外头人影攒动。可足足过去许久,方才有一个人绕过屏风出现在了他的面前。一见到那张脸,他顿时瞳孔猛然一收缩,竟是失声叫道:“杜十九!”
“是我,牛钦使,久违了。”
尽管杜士仪的笑容一如之前,可牛仙童仍是不禁战栗。他强打精神,提醒自己是口含天宪的钦使,万万不能被对方的气势压倒,可话到嘴边,他却仍然弱了七分气势:“你身为陇右节度,理当镇守鄯州,到这河州来干什么?”
“牛钦使这一觉睡的时间太长了。此地哪里是河州,正是鄯州都督府!”见牛仙童那张脸登时变得铁青,杜士仪这才慢条斯理地说道,“之前牛钦使巡查河州,不意想麾下有人意图煽动镇西军,被镇西军上下军官识破后当场拿住,结果竟然是早就上了海捕公文的郭英乂!正好我不放心牛钦使的安全,早已带着人从鄯州出发追来,于是在半道上发现了八位被杀害向导的尸体,经过伤痕兵器勘验之后,结果实在是微妙得很,牛钦使想知道吗?”
事到如今,倘若还不明白阴谋败露,牛仙童就是猪脑子了。他竭力压下那股恐慌,强自打起精神道:“我不知道什么郭英乂,我只知道路上遇到了吐蕃兵马袭杀,而且,我乃是奉陛下诏令巡行河陇的钦使,你究竟对我做了什么?”
“钦使?只可惜你已经不是了。从事发到现在,已经过了半个月了!”杜士仪一时嘿然,随即似笑非笑地说,“陛下已经把杨大将军派来了。”
杨大将军……是杨思勖!
牛仙童只觉得整个人都木了!高力士和杨思勖二人,一个喜怒不形于色,让人捉摸不透,一个什么都放在脸上,从不掩饰喜恶。他怕高力士不假,可如果说出了这档子事,他最怕谁,那么显然是杨思勖!杨思勖本就是战场悍将,如果被他知道他做了这些事,那么,那后果一定是他承受不起的!
“杜大帅,都是我一时糊涂,只要你能在杨大将军面前替我美言几句,那异日我一定肝脑涂地以报!”牛仙童也顾不上什么脸面了,这时分什么都比不得他的性命来得要紧。他挪动了一下手脚,竟是在床上跪下对杜士仪砰砰磕了两个头,随即哀求道,“我在陛下面前总算也颇有恩宠,但使过了这一关,届时我一定会在陛下面前替杜大帅你多多美言,助你飞黄腾达……不,助你封公拜相!”
杜士仪还未答话,他的背后就传来了一个粗重的声音:“助人飞黄腾达?牛仙童,你收容逃犯,杀戮无辜,矫诏调动兵马,你还以为陛下会容得下你?”
随着这个声音,一个虽已年过七旬,却依旧身材魁梧筋骨有力的老者大步走了进来,脸上那道刀疤在昏暗的灯火下,仿佛还在微微蠕动似的。认出此人的一刹那,牛仙童只觉得心肝俱裂,竟是吓得一头栽倒昏了过去!
见其竟是如此脓包势,杨思勖登时气恼地上前去伸出大手,一把拎起了牛仙童。可即便如此,牛仙童仍是双目紧闭,丝毫没有清醒的迹象。还是杜士仪眼见得杨思勖凶相毕露,生怕其就在自己面前把人如何了,赶紧上前劝阻道:“杨大将军还请稍安勿躁,牛仙童毕竟曾经身负钦使之名,总得带回京再处置。”
“你说得不错,如果他就在这死了,那就便宜他了!”杨思勖嘿然一笑,就这么直接把牛仙童扔在了床榻上,这才气定神闲地说道,“陛下因你和牛仙客联名陈奏,大为震怒,力士就举荐了我亲自前来河陇巡边。好了,也不用耽误时间在这该死之人身上,事不宜迟,你找两个妥当人给我,我这就立时到边境各军镇去。哼,若不是我此前不耐烦和他们这些小辈相争,巡边这种事,怎落得到他这种小辈身上!”
杨思勖一口一个小辈,杜士仪丝毫不觉得有何过分之处。要知道,早在中宗年间,杨思勖就已经是宫闱令了!其后在李重俊支使李多祚叛乱之际,杨思勖又因斩杀李多祚之婿而立下大功,越级拔擢为银青光禄大夫,行内常侍,论资历胜过高力士,论战功更胜过高力士。于是,他客客气气将这位七十出头的老者请了出去,思来想去就命人去宣节度幕府的奏记陆炳松。
段行琛身为节度判官,不可稍离,而王昌龄高适在河陇的时间都不长,相形之下,身为河陇本地人的陆炳松给杨思勖当向导最为合适。
见杜士仪雷厉风行,杨思勖满意地点了点头:“杜君礼,多年之前,我第一次见你时,你还不过初出茅庐,如今却已经名满天下,节度一方。我还以为你之前给我送这重礼所为何事,原来是因为生怕那些宫中内侍进谗。这些年你对我和力士素来礼敬尊崇,日后若还有这样的小事,你只管捎一句话来!牛仙童只不过拿着虎皮做大旗,宫中惠妃听说他在陇右这些狂妄大胆之事,简直是又惊又怒,嘱我此行回去禀告陛下时,务必要重重惩处此辈!”
不管这件事到底和武惠妃有没有关系,至少杨思勖关于到此为止的暗示已经很明确了。杜士仪并没有打算在这件事上和武惠妃过不去,当即微微颔首道:“牛仙童利欲熏心,胆大包天,自当如此。”
杨思勖听到杜士仪如此回复,那张别人一看就害怕的老脸上顿时露出了笑容。来往多年的情分归情分,最重要的还是杜士仪对他一如既往的礼敬,那份厚礼更是收得他手软!于是,他又透露了些事发之后,宫中其他内侍的反应,譬如牛仙童素来不会做人,此次几乎是墙倒众人推,清一色控诉其不是,算是杜士仪吃了定心丸。等到陆炳松匆匆赶来,杜士仪交待其一路为向导引自己巡行各州,他就毫不拖泥带水地带着人快步离去,等快到院子门口时突然又停下了。
“牛仙童此人先放在此处,君礼命人看押吧,只要别让人死了,其他的无所谓。至于郭英乂,我既然已经问过他了,也不会再费事地带回京师去。陛下的意思是,他既曾经是陇右大将,那么就在陇右处决,以儆效尤!”杨思勖说着顿了一顿,继而转头露出了一个令人不寒而栗的笑容,“事关军务,事后吐蕃人也必定会觉察,必然会有所反应,是决重杖处死,还是斩首示众,陛下吩咐你自己决定!”
从鄯州到东都,一来一回只用了不到二十日,这种非同一般的速度,自然而然是因为事机紧急。而杨思勖都已经七十开外了,行事却如此雷厉风行,以至于有不少听过他凶名的将校想来瞻仰瞻仰他究竟长什么样子,结果却扑了个空。很快,杜士仪便正式升堂见了如今正在鄯州的陇右节度和临洮军众将,宣布了杨思勖带来的另一道旨意。
拜王忠嗣左威卫郎将,兼陇右讨击副使,陇右都知兵马使。
王忠嗣到陇右转眼间已经两年了,为人处事领兵军略人人都看在眼里,此时竟没有一个不服气的。而王忠嗣自己则是五味杂陈。从河西讨击副使到陇右讨击副使,看似最终几乎是官复原职,可其中经历却只有自己知道。在好容易应付了乱哄哄的恭贺道喜之后,他这才真心实意地对杜士仪深深行礼道:“若无大帅,忠嗣岂有如今复起之机,今后定当更加尽心竭力!”
连王忠嗣都如此说,其他人自也肃然行礼表了一番忠心。不管如何,牛仙童都是口含天宪的钦使,可却因为一念之差利欲熏心,转瞬间就落得万劫不复的地步,连带给其出谋划策的郭英乂也成了阶下囚。联想杜士仪上任以来的连番措置,无不是人不犯我我不犯人,可一旦人一犯我,杜士仪的反击简直是凌厉得让人心惊胆战。可如若有能力又肯追随其脚步的人,杜士仪也毫不吝啬。
姚峰郭建王忠嗣暂且不提,就连见都没见过杜士仪几次的安思顺,如今不是已经转任洮州刺史兼莫门军使?
眼见众将整齐划一地行礼,杜士仪此前因牛仙童到来而产生的几分郁气早已无影无踪。他虚扶了众人一把,这才开口说道:“而另外一件事,便是郭英乂。”
时隔两年再听到郭英乂这个名字,而且还是这种事情上,堂下众将顿时沉默了。郭建固然不在了,郭家也已经被清洗了两次,如今在军中的将校,多数都已经和当年那位叱咤风云的郭知运郭大帅血缘关系很遥远了。可是,身为郭氏子弟,这曾经是一大骄傲,如今却出了那样一个败类,他们在觉得耻辱的同时,却又隐隐有些不忍。就在有人出言求情了一句的时候,南霁云突然开口说道:“被杀的那八位向导,我已经按照大帅的吩咐,亲自去了他们家中安抚。”
这个话题一下子让原本想要开口求情的人一下子闭上了嘴。
“他们这一行八人,之所以会答应牛仙童的招揽,从鄯州出发前往河州,是因为牛仙童许诺了一万文,也就是十足贯的报酬!他们家中,有的还有白发苍苍的老父老母,有的还有刚刚过门没多久的新妇,有的还有尚未长成的儿女,他们这顶梁柱一倒,可以说一家人就几乎垮了!郭英乂为了一己之私悍然杀人,如果真的被他成功了,各位有没有想过接下来的后果?不说别的,各位麾下兵马要死伤多少,要有多少家庭,父哭其子,子哭其父?”
在王忠嗣的光芒下,南霁云一贯低调,大多数时间都用来熟悉临洮军上下的情形,以及虚心向王忠嗣讨教战阵军略。故而大多数人对于他这位副将的印象,只限于枪法出众弓马一流,余下的就没了。此刻他说出来的这番话,众将最初都认为是杜士仪授意,等发现杜士仪讶异,王忠嗣意外,他们方才意识到这竟是这位年轻副将自己的观点,顿时不禁沉默了。
可还是有人低声嘀咕道:“既然已经从军,便是拿命去搏,若是都拘泥于死伤,那还怎么打仗?”
“如果是陛下诏命,身为臣下自然不敢不遵;若是吐蕃真的大举进击,保家卫国之际,就算血战沙场,也不能退却半步,可这次算什么?我本是从云州调任临洮军的,不知道郭英乂从前在河陇有什么样的功劳,我只知道,他的功劳,朝廷曾经用官爵酬劳过了,现在如此大罪倘若还不能给鄯州军民一个交待,那么,异日以何服众?因军务而需要再次征集向导的时候,还有谁肯担当重任?”
南霁云一口气说到这里,也没去考虑自己这番说辞是否会让自己今后在临洮军中举步维艰,当即躬身对杜士仪说:“大帅,郭英乂罪大恶极,当斩首示众!”
王忠嗣和南霁云名为正副,情同师徒,深知此人性格耿直爽利,不会轻易听别人支使,即便杜士仪这位恩主也不行。而且,南霁云所言,正中他下怀,于是他亦拱手言道:“大帅,忠嗣附议!而且从前鄯州军和禁卒的那场冲突,大家都心里有数,究竟何人为幕后主使。如今他死不悔改使出了如出一辙的手段,足可见其本性之恶!所以,郭英乂应当众处决,以儆效尤。”
临洮军这一双正副将相继表态,其他众人扪心自问,也都知道这不是能够求杜士仪法外开恩的事。很快,一个个人相继表示了杀一儆百的意思,可仍有两三个郭氏将领尽了最后一点努力,想请求将郭英乂从显戮改为自尽,用的理由却也冠冕堂皇。
“郭英乂心中必定偏激怨毒,倘若当众说出些什么让大帅难堪,或是挑拨离间众将,岂不是适得其反?郭大帅昔年大功,总应该为他稍存几分体面……”
不等这个代表郭氏众人的年轻裨将把话说完,杜士仪就打断了他:“杨大将军前往巡边之前,曾经言说牛仙童他会带回京去,而郭英乂则在陇右就地处决,无论是斩首示众,还是决重杖处死,由我决断。陛下为何只让杨大将军带回牛仙童,而把郭英乂留在陇右处决?正是为了安军心民意!如若郭英乂还记得郭大帅威名,还记得他那兄长战死的英烈,即便此前铸成大错,以他曾经的武艺军略,隐姓埋名于边疆军前戴罪立功,有的是将功赎罪的方式,他既是不知悔改,便别怪国法军法无情!来人,传令下去,三日后将郭英乂及所有行凶禁卒全部斩首示众!”
第818章 杀鸡儆猴
郭英乂三日后就将被处决这个消息刹那间传遍整个湟水城,紧跟着又向四面八方传递了出去。
河西凉州都督府,当姚闳闻讯匆匆往见牛仙客的时候,便忍不住讥刺道:“杜大帅真是好本事!当年郭大帅节度陇右多年,郭氏子弟曾经在陇右诸军中占据了半壁江山,虽则郭大帅过世,却有郭英杰继承其衣钵,郭英乂也被誉为是陇右年轻一代中的佼佼者。可杜大帅上任不到三年,就将郭氏从上到下整个清洗了一遍,郭英乂先是被赶出陇右,而后又成了逃犯,现在更是马上就要连命都没了!不知道郭大帅在那所谓英灵堂中倘若知道这一幕,会不会气得从坟里爬出来!”
牛仙客听着听着,不禁眉头大皱,最后便斥道:“博达不可背后如此指斥杜大帅!郭英乂是咎由自取,这才一步步走到了如今这再无可挽回的境地!而且,郭氏也并非无后,陛下当年便对战死的郭英杰大加抚恤,其遗孀自会好好抚养他的儿子成人!”
“可到那时候,陇右郭氏早就易主了。”姚闳就是看不惯杜士仪此次面对口含天宪的牛仙童,竟能够轻而易举将局面翻过来,非但没有理会牛仙客的呵斥,反而又忿忿不平地说道,“而且,这次若不是大帅襄助,揭破了那牛仙童的嘴脸,怎有他如今的风光?这次换了杨思勖来巡视河陇,自该先河西,再陇右,可如今杨思勖人到鄯州,竟是连个信都没给大帅送来,这也着实太过河拆桥了!”
姚闳此刻那偏激的语气和情绪,牛仙客哪里会察觉不到。事实上,他早先就发现,但凡涉及陇右鄯州的事,姚闳总会不知不觉地针对杜士仪,他最初没往心里去,可眼下就觉得不是那么一回事了。他没有说自己在给杜士仪的回文上,一口答应会联名参劾牛仙童,是因为此人实在太过狂妄大胆,不但想和他攀亲,而且一开口就是许诺兼知河西陇右二节度,又要谋监军之位。此人尚只是巡边就敢如此,日后若是真的成了河陇之地的监军,他这个节度岂不是事事都要仰其鼻息?
“好了,杜大帅为人处事自有其考量,我只需问心无愧就行了。河西契苾部派了人来询问过冬安置事宜,你去处置一下吧!”
姚闳听出了牛仙客话语中的逐客之意,登时心情更是大坏。他一声不响地行过礼后,就这么径直告退了。等到出了书斋,他长长吐出一口郁气,心里不由得下定了决心——自从祖父姚崇去世,虽说天子对姚氏子孙仿佛都颇为重用,可如果不能有第二个人登顶,那么就很难长长久久,异日说不定就会如同如今的郭家一样,沦落到万劫不复的地步!如今他只能先尽心竭力地辅佐牛仙客,只要天子真的还对牛仙客一如既往地宠信,甚至召其回朝任高官,那时就是他的机会了!
杜士仪当然不会如同姚闳所说一样,把河西节度使牛仙客的善意当成理所当然,没有任何表示。因为牛仙童而引起的波澜还需要安抚,故而高适和王昌龄暂时还离不开,他便请宇文审再次去了一次凉州,除却一封表示谢意的信之外,还有送给牛仙客妻儿的礼物。其中有来自长安千宝阁的全套文房四宝,有他珍藏的一张宝弓,再加上骏马两匹,至于送给牛仙客那老妻的,则是一件外表看上去朴实无华的皮裘。
牛仙客平素很少收下属的礼,可杜士仪不是他的下属,而是和他平起平坐的陇右节度,宇文审又代杜士仪表示了诚挚的谢意,最终他也就收了下来。以至于他的妻儿在分润了这些礼物之后,无不觉得杜士仪会做人。尤其是与牛仙客之母一样出身同郡王氏的牛仙客妻子,更是忍不住对丈夫唠叨了两句。
“自从杜大帅镇守鄯州节度陇右,逢年过节,常有礼物往来,这次你帮了他大忙,他送了厚礼来,东西是小意思,说明他把此事记在心上。姚郎君从前过来,一提到杜大帅常常嗤之以鼻,我看他是因为彼此年纪差不多,因而心存嫉妒!”王氏说到这里,赶紧又补充了一句,“不是我收人礼物就说人好话,你在河陇当了多少年官,这才有如今的令行禁止,可杜大帅到陇右鄯州这才不到三年!如此手段,如此年轻,异日前途不可限量,自然能帮一把就帮一把!”
话糙理不糙,牛仙客一直屡屡对杜士仪的请托报以善意的回应,固然因为其所言多数是入情入理,可何尝也不是因为王氏所言这缘由?至于同为萧嵩重用,只不过是一个建立起联系的契机而已。所以,他虽说对妻子所言不置一词,心里却很赞同她的话。
只看那杨思勖一到鄯州就马不停蹄巡视边境去了,足可见果然曾为大将,为人不比牛仙童那般卑劣。他出力相帮一把,将牛仙童拉下马,换了这么一个人来,岂不是两全其美?
一晃已经过去了三日,从一大清早开始,鄯州都督府门前那条大街便多了无数全副武装的兵卒。因为满城张贴的布告,湟水城上下军民已经得知了牛仙童杀害向导,意图栽赃吐蕃,挑起战乱的事,而策划实施的人,便是郭英乂!之前郭知礼郭英乂蓄谋为乱,郭家的名声原本就已经一落千丈,现如今那八位向导的家人恸哭连日,再加上越来越多的细节广为流传,以至于又有人把当初禁卒和鄯州军斗殴以至于出现死伤之事翻了出来,一口咬定是郭英乂的主使。
那四个自尽谢罪的将卒,个个都是出自郭英乂门下!
“造孽啊!郭大帅昔年那样的功勋,全都给郭英乂败坏了!”这是白发苍苍见过昔日郭氏辉煌的老者在痛心疾首。
“一而再再而三栽赃杀人,简直是本性太恶,罪该万死!”这是义愤填膺的路人。
“养不教,父之过,郭英乂竟如此狂妄大胆,说到底,郭大帅身为人父,也是难辞其咎!”这是读书人私底下的评论。
不管人们公开私下怎么说,今日这行刑之日,沿路早已由王忠嗣和南霁云亲自布防,设下了天罗地网,为的就是防止万一有人前来劫囚。当看到那一辆辆囚车从面前过去,站在路旁兵卒后头翘首观望的百姓们,那种议论声顿时更大了。就在这时候,人群中突然飞出一块烂菜皮,尽管没能砸到囚车中的人就掉了下来,可随之而来的一声哭嚷却让所有人都一颗心狠狠悸动了一下。
“还我阿爷!”
那是个挤在最前头,满脸仇恨的半大少年,不过十二三岁光景,此时在众人注视下,他的脸上仍是又愤怒又伤心,最后竟是哇地一声痛哭了起来。仿佛是这少年打了个头,接下来不停地有烂菜叶,烂瓜皮,乃至于石块等物砸向囚车,尽管须臾就有将卒把这种趋势给弹压了下去,可囚车中的犯人仍是异常狼狈。尤其是郭英乂在听到有人嚷嚷着郭氏败类的时候,他更是面色狰狞可怖。
怎会如此?他怎么会沦落到人人喊打的地步?
行刑之地选择在鄯州坊市西北,名曰三阴槐,正是之前禁卒和鄯州军斗殴,时任陇右节度的范承佳处置案子之地。当初那四个行凶者被抓之后,便是在这儿畏罪自裁,杜士仪重回故地,不禁有一种因果轮回之感。因为不少禁卒都声称是被裹挟方才不得已出手伤了向导,更有人辩称自己是人死后方才被迫出手,杜士仪令段行琛亲自出马,仔细甄别之后,此次同样判决处斩的总共有十七个人,剩余的禁卒杜士仪也没有放过,全数陪绑到了刑场。
被人赶下囚车,又踉踉跄跄赶到刑场高台上跪下,终于有禁卒抵不过这种生死边缘的巨大压力,大声嚷嚷道:“杜大帅,我冤枉,我冤枉!都是郭英乂和牛仙童串通一气策划的此事,我真的什么都不知道,只是被逼着动手的!”
尽管段行琛已经仔细甄别过了,可这会儿求生的**占据了上风,其他待死的囚犯也忍不住嚷嚷冤枉,更有人没法忍受自己死,同伴却能求活,翻起了乱七八糟的旧账,场面顿时一片混乱。以至于郭英乂本打算趁着这人生最后一次机会狠狠骂上杜士仪一顿,那声音却完全淹没在了这些呐喊之中。
面对这种状况,杜士仪一拍惊堂木便沉声喝道:“咆哮刑场,罪加一等!来人,将行刑死囚全都堵上嘴!”
如果事先如此,必定会被人指斥是有意隐瞒什么,可刚刚狗咬狗一嘴毛的情景,围观军民全都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