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满唐春-第10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在这里负责看守灯笼摊的是一位老丈,看到刘远一行人来了,眼前一亮,上前行礼道:“这位小郎君风度翩翩,几位小娘子明艳照人,真是旁煞路人了。”

    守灯笼摊的,多是一些在衙门吃闲差之人,平日最会察颜观色,看到刘远这一群人衣饰华丽、举止不凡。知道是贵人,不敢怠慢,马上前来行礼,说不定。。。。。。。

    刘远示意一下,黛丽丝走上前去,把一个银豆子递给那位老丈:“我家少爷赏你的。”

    “谢公子,谢公子”那老丈喜出望外,连连行了两个礼,像他们这些人,上元佳节还守在这里。除了职责所在,其实也是为了得一点赏银,要是生意好,也有一些补贴,像卖灯笼会有提成。而赏钱,则可全入自己的口袋。

    小娘指着那些漂亮的灯笼说:“这位老丈。这些灯笼是不是猜中灯谜就可以拿走的?”

    “对对对。只要猜出谜底,只管拿去。”说完,这老丈压低声音说:“就是猜不中,小娘子喜欢哪个,只管拿去即是。”

    一个灯笼的成本也就几文钱,好的二三十文钱。刘远给的那个银豆子有两钱重,换成铜钱,那足有二百文,就是送几个灯笼。又有什么关系,反正说中谜底就是白送的,猜得中不中,谁知道?自己说中,那就是中。

    “谢老丈,我们还是先看看。”小娘感激地说。

    刘远开玩笑地说:“不用,说不定,我们全猜出来,到时老丈莫要心疼才是。”

    “哪里,哪里,这是官家之物,这位公子要是全猜中,小老也可以早点回家了。”那老丈也是一风趣之人,满脸笑容地说。

    杜三娘在一旁鼓掌道:“好啊,我们来比赛,看哪个猜中得最多,拿到的灯笼最精美。”

    “好啊,这个有趣。”崔梦瑶对自己也很有自信,闻言也附和道。

    只有小娘有点怯生生地说:“你们都是才女,我,我什么都不会。”

    杜三娘曾是扬州的头牌,才艺双绝,像作诗猜谜,正是她陪客人消磨时光的拿手好戏;崔梦瑶是名门闺秀,饱读诗书,光是看她的气质就知道不凡;师兄刘远,那更是了得,扬州有名的大才子,曾经力压北方第一才子,一个个都是高手,只有自己好像什么都不会,最会的,就是躺在刘远的背后做小女人,现在说要猜谜这些高难度的,还真没把握。

    刘远拍着胸口,信心满满地说:“没事,你跟着我就行,我罩你。”

    “哦,好的,师兄。”小娘心中一松,马上应下,反正有师兄在,自己就不怕了。

    都没意见,几人就分头开始猜谜了。

    刘远领着小娘走到一盏漂亮的莲花灯下,伸手托住灯底那张字条,开始看起来,只见上面写着:点点是黄金(打一字)

    “师兄,快猜啊,这莲花灯我喜欢。”小娘在一旁焦急说道。

    “这。。。。。。。”刘远咳了一声,有点不好意思地说:“这个一时不会,我们再看别的吧。”

    “哦,我听师兄的。”

    刘远刚转身,就听杜三娘一脸惊喜地说:“点点是黄金,点点是两点,咦,不是那个'全'字吗?太容易了,先下一城。”

    小娘看着刘远,张张嘴,不过还是很乖巧地什么也没说。

    刘远不服气地走到另一个灯笼前,拿起那灯谜看了起来,只见上面写着:枝头梨花遮半帘(打一字),怎么也想不明白,梨花和帘有什么关系,明知是一字,可是实在没那个天赋,呆着了半天都想不出来。

    “刘远,你也想出这个灯谜了?”崔梦瑶突然对刘远询问道。

    “那个,这个挺难的,猜不出来,怎么,你,你猜出来了?”刘远有点不好意思地说。

    崔梦瑶掩嘴一笑:“嗯,刚才一时想不出来,想放弃的了,没想到突然有了灵感,不过既是你在看了,还是你来吧。”

    “不,不”刘远对崔梦瑶做了一个请的手势说:“我猜不出,既然你猜出来,那就请便,最好能给讲解一下,我怎么也想不出来呢?”

    说完,刘远还很绅士把灯笼下的灯谜摘下来,送到崔梦瑶的手上,好让她一会好拿到那守灯笼的老丈处对谜底,若是对的,那老丈就会替她摘下灯笼,若是猜错,那这纸条还得放回原来的地方。

    “嗯,谢谢”崔梦瑶内心一甜,轻轻接过那纸条。然后柔声解释道:“枝头也就是一个'木'旁,梨花是白花的,而半帘则是一个'巾'字,加起来就是一个'棉'字。”

    又是头,又是什么梨花,刘远听到都有点傻眼,这些人才是拆字的高手啊,刘远平时对这些没什么兴趣,所以解起来可是非常吃力。

    崔梦瑶笑着说:“刘远,你才华横溢。没想到这么简单也把你难住,看来你不屑于做这些小道了。”

    挺不错的,虽说笑刘远的不是,不过还是很体贴地替刘远找了理由,不至于刘远没有阶好下。

    刘远只好推搪道:“不知为什么。今晚脑子有点不灵光。”

    寒喧了几句,刘远和崔梦瑶就分头继续解灯谜。毕竟两人聊天的时候。杜三娘一直都没停住呢,就在聊天的功夫,又从老丈的手里接过一盏漂亮的灯笼,交到侍女小蝶手上,接着马不停蹄又拿起字谜解了起来,崔梦瑶有些急。她有心想拿和杜三娘分个高低,以证明自己是最优秀的,所以聊了几句,又急急去解灯谜了。

    刘远不服气。继续看起来,深信总有一个自己是能猜得出来的。

    户户垂杨(打一成语),这个好像不会。

    尚有疏梅傍池旁(打一花卉树木),也看不明白。

    孟德中计斩蔡阳(打一成语),想不出来。

    等着鱼儿上钩来(打一成语),刘远兴致勃勃找到老丈,对以'愿者上勾',老丈很遗憾地告诉他,这是错的,谜底应是'揭杆而起'。

    。。。。。。。。。。。

    刘远一下子傻眼了,本以为自己两世为人的经验,这些只是小儿科,没想到自己的脑子不会急转弯,对这些实在是有心无力,到了后面,小娘都跑去看杜三娘解谜了,也不知是对刘远没信心,还是怕刘远太过难堪,看来那句'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是对的,猜中就能免费把花灯拿走,即使是免费的东西,也不是那么容易拿到的。

    天下又有多少才子呢?

    刘远无意中看了一下,脸都红了:崔梦瑶的贴身侍女春儿拿了六七盏漂亮的灯笼,好像快拿不下了,而小蝶的手里,也拿了七八盏,看那二女的势头还很猛呢,再看自己双手,空空如也,一盏灯笼都没有,真是失威。

    突然,刘远眼前一亮,只见一旁的小灯笼有个灯谜自己前世见过的,是'既生瑜何生亮(打一成语)',刘远记得很清楚,是'自叹不如',心里长长呼了一口气,也不摘灯谜纸了,直接整个灯笼拿着,走到那老丈面前,一脸自信地说:“老丈,这个我猜出来了,是'自叹不如',对吗?”

    这一下心中有把握,说得那可理直气壮。

    “这位公子,对是对,只是。。。。。。。”老丈的神色先是吃惊,接着有点不相信,最后那神色都有点为难,那话说了一半,都说不下去了。

    “扑哧”地两声,一旁的杜三娘还有崔梦瑶忍不住看着刘远掩嘴窃笑了起来,特别是杜三娘那小蹄子,笑得花枝招展,笑到刘远心里都有点发毛,连忙问道:“那个,是不是我做错了?”

    这是一旁穿着士子衣裳、正在猜谜的男子嘲笑地说:“真是出息,堂堂一个男子汉大丈夫,竟然拿给童子准备小灯笼去猜。”

    什么?这是给童子准备的?

    难怪那老丈神色这么丰富,而杜三娘和崔梦表都笑来,晕死,这个糗大了。

    “让开,让开,不想让死的快让开。”就在刘远想怎么解释的时候,突然远听到有人叱喝还有健马奔跑之声,刘远闻声看去,在烛光下看得清楚,一个士兵模样的人骑着一匹健马,一边叫一边拼命挥鞭,众人都飞了似的退避、让路,一时慌乱成一片,突然间,那健马“嘶”的叫了一下,两腿一软,接着“啪”的一声闷响,一下子摔倒在地,而健马上的士兵也摔了两个跟头。

    细眼望去,只见那健马全身是汗,倒在地上,累得嘴角直喷白沫了。

    “让开,让开,妨碍军机大事,你等吃罪不起。”那士兵运气不错,这么摔了一下,也只是只痛不伤,一爬起来,马上又跌跌撞撞朝皇宫跑去。

    “师兄,这人,这人怎么啦?”

    杜三娘生气地说:“吓了我一跳,什么人这么大胆,在长安这样骑马,也不怕撞伤人?”

    刘远摇摇头,若有所思地说:“只怕有大事要发生!”(未完待续。手机用户请到阅读。)

    ps:  有保底月票的老大,请投一下吧~

297 吐蕃犯境

    在上元佳节,与民同乐,感受着繁华盛世,这是帝皇很喜欢做的一件事。

    李二也不例外,当夜幕降临、华灯初上之时,李二就携着长孙皇后、韦贵妃、阴妃,太子李承乾、魏王李泰、蜀王李愔、长乐公主李丽质、清河公主李敬等一大家子,再邀上长孙无忌、程咬金、秦叔宝、尉迟敬德等到十几个位一起打江山的老兄弟,就在朱雀门上面那宽大的宫墙之上,摆下宴席,臣民同乐,一起欣赏不眠长安的美景。

    朱雀大门正对面,正是宽度达到一百五十米的朱雀大街,有足够大的空间布置,再加上是在皇上的眼皮底下,在官员的安排下,可以说,整个长安,最热闹、最漂亮地方,正是李二一行人可以欣赏到的朱雀大街,坐在高高的城墙,不对,是宫墙之上,居高临下观赏,也算是一件美事,没事还可以接受那些臣民的敬仰呢。

    当然,为了安全,臣民只能在二百步开外远远的敬仰着。

    君臣在宫墙上一字排开,桌上摆满了各式果品、糕点、美酒,李二居坐在正中,看了看身后的娇妻爱子,身边的战友贤臣,再看看面前那熙熙攘攘的人群,还有那繁华如烟的境象,不时还有人在大街上对自己遥拜,心里踌躇满志:多美好的河山,多美妙的情景,就是大隋极盛时,也没今夜这般美丽、璀璨,这是自己的山河、自己的臣民,当然,也是自己开创的盛世。

    为了自己心中的理想,杀兄戮弟,成就大业后,又鞠躬尽瘁。亲力亲为,就是天天指责自己、经常让自己下不了台的魏黑子,自己都咬牙忍了,付出还是很值的,即位后,大唐就走上了国富民强的道路,经过几年的励精图治,大唐这头雄狮己经舔好了伤口,磨利了爪牙,虎视耽耽地看着四邻了。

    即使让自己再作一次选择。李二还是毫不犹豫举起屠刀。

    有什么,比名传千古更动人心魄呢?

    李二心里一高兴,举起酒杯说:“来,众位卿家,朕敬你们一杯。大唐能有今天,诸位爱卿功不可没。你们都是大唐的功臣。朕要好好和和诸位喝上一杯。”

    “皇上,应是微臣敬你才是。”长孙无忌坐得和李二比较近,闻言连忙拿起酒杯说。

    尉迟敬德也举起酒杯说:“这些都是皇上贤明,皇上的功劳最大。”

    萧禹也笑着说:“应是我等敬皇上一杯才对。”

    “皇上,你这就不够意思了。”程咬金拿着酒杯大咧咧地说:“喝酒不用大碗也就算了,要喝才喝一杯。这哪里过瘾啊。”

    除了三板斧,程咬金最会的,其实就是插科打浑,只是二句话。一下子把原来有点严肃的气氛驱散了,众人都笑了起来。

    李二也让他逗乐了,哈哈一笑说:“对,对,是朕的错,来人,给几位将军换上大碗。”

    等宫女换上大碗,君臣痛痛快快地连喝了三大杯,这才哈哈一笑,重新坐下,一起欣赏上元节时长安美丽的夜景,李二坐下后,总觉得有点不对劲,仔细看了一下,不由小声对长孙无忌说:“国舅,冲儿呢?”

    自己明明让长孙无忌把长孙冲带来一起同乐,毕竟是自己人,很快就亲上加亲,自己一会还想让他和李丽质两个孩子一起,去逛灯会,好好亲近一番,没想到,长孙冲竟然没来。

    “对啊,大哥,冲儿怎么没来,刚才我都想问的了。”长孙皇后也好奇地问道,相对于一众后辈,相貌出众、风度翩翩的长孙冲,最得长孙皇后的宠爱,他和李丽质的亲事,就是长孙皇后一力促成的。

    长孙无忌有点无奈地说:“今天冲儿参加长安城的诗会,一时贪杯,竟然喝醉了,灌了二碗醒酒汤,还是有点迷糊,微臣就不带他来献丑了,还请皇上、皇后见谅,明天一定带他到宫里给二位请罪。”

    “国舅不必多礼,都是自己人,不必拘束,冲儿多交益友,多长学识,也是好事一桩,责怪一事就免提了。”李二大方地说。

    长孙皇后则有点担心地说:“大哥,酒多伤身,你得多嘱咐他注意,这孩子也任性了一点。”

    “是,谢皇后训导。”虽说不用多礼,但这不是在内室,这里这么多大臣在这里,长孙无忌还是很注意影响的。

    坐在李二后面的李丽质听个仔细,不过也没说什么。

    李二是武将出身,今天能出现在这里的,多是一起出生入死的好兄弟,再说是喜庆的日子,也没必要太过严肃,很快,文臣们凑在一起作诗拼句,武将在围在一推,比腕力,各说自己的威风史,还有人拿来了箭壶在比试了,连李二也兴致勃勃投了几支,投三中一,引得众人一片喝采,那欢乐的气氛,好像要直冲云霄一般。

    李丽质一边品着糕点,一边看着下面那人来人往的大街,感到自己就像笼中的金丝雀一般,没有自由,但她只是一个女子,并没有说话的权利,能做的,就是沿着父母安排的道路,一直走下去。

    咦,怎么有人朱雀大街上纵马的?

    李丽质的眼神很尖,突然看到,有人骑着一匹健马在大街上飞奔,差点就撞到人了,吓得游人把手时的灯笼都扔倒在地,蜡烛倒地,点燃了灯笼,引起了不小的骚乱,刚想说话,而坐在前面的太子李承乾一下子站起来,一脸愤怒地说:“哪个,竟敢在长安纵马伤人?”

    李承乾住在东宫,除了太子一职,还兼任雍州刺史,管理长安,现在有人在自己管辖的地区,当着李二和百官的面纵马伤人,能不生气吗?

    太子一声大叫,一下子把众人的注意放在朱雀大街上,果然,只见,只见有一匹健马正在人群中飞奔,有一个汉子还为了救孩子,都让撞了一下,那骚乱的人群、燃着的灯笼还有惊叫声,与这繁华盛世格格不入,一众大臣都愤怒了:在上元佳节,在皇上、皇后还有一众重臣面前纵马伤人,至大唐律法何方?

    简直就无法无天。

    就在众人正愤怒间,眼尖的程咬金眼前一亮,吃惊地说:“是军驿,看装扮,是八百里加急信件。”

    众人闻言心时一沉:在春节和上元时这种喜庆的日子,动用这种最高级别的急件,一定是发生了极大的变故,有大事发生!

    “砰”的一声闷响,只见健马倒地直吐白沫,那送信的士兵也摔倒在地,翻了一个跟斗,众人也吓了一跳,幸好,那士兵好像没什么事,爬起来继续往前跑,众人都替他捏了一把汗,也被他的精神所感动。

    大唐也就有这样尽忠职守的士兵,才能保护四境之安宁,让大唐免受战火的侵害。

    “来人,快去帮忙。”李二大喝一声。

    “是,皇上”李二的一声令下,二个金执吾马上领命下去,不一会,只见两人一左一右,架着一个脸色惨白的士兵走了过来。

    那士兵咬着牙,勉强跪在地上,在这寒冷的冬季,整个人好像刚从水捞出来一样,还不断滴着汗,城砖一会都湿了一大块,只见他费力从身上掏出一封信,声音颤抖地说:“皇。。。。。。上,松州。。。。。八百。。。。。。里急,急件。”

    “砰”的一声,说完最后一个字,那士兵一下子晕倒在上,不省人事了,明显是一路奔波,没有休息,体力己经严重透支,也就是凭着意志挺过来的,现在把信件送到皇上手中,完成任务后,身体一松,马上就抗不住了,直接晕厥了过去。

    李二沉着说:“来人,扶下去让御医好生救治。”

    “是,皇上。”两个金执吾领命,一下子抱起那个尽职的士兵退下去,自找御医救治不提。

    “皇上,急信。”一个老太监小心翼翼把信件捡起,恭恭敬敬地递到李二的手中。

    李二拿到那信,神情都有点激动,可能是急信的缘故,那信有一大块都让汗水打湿了,真是朕的好士兵啊,一看那信上还打了三下火漆印记,心里吃了一惊,这种印记,是发生极大的变故才会使用,是密信的最高级别,验过火漆无误后,李二有点心情沉重地打开了信件。

    这时候,刚才那热闹祥和的气氛早己不见,换而是一股严肃、压仰的情绪,一个个都屏住气,盯着李二看,他们也想知道到底发生了什么事,一时间,原来热热闹闹的宴席,一下子静得一根针掉在地上都听得见。

    一看到信件,李二的脸色一变,变得铁青,突然飞出一脚,一脚就把面前盛满果品、糕点的案几踹翻,怒不可恕地吼道:“怒杀我也,松赞干布那小子欺人太甚!”

    “皇上,到底什么事?”程咬金焦急地问道。

    “是啊,皇上,发生什么事?”

    “松赞干布?吐蕃哪边出事了?”

    一众大臣一下子就急了,吐番是大唐的心腹大患,现在闻到李二提吐蕃的赞普松赞干布,马上就知是吐蕃有变。

    李二长长呼了一口气,把信递给旁边的长孙无忌:“国舅,你给大伙念一下。”

    长孙无忌拿过急信,只是看了一眼,马上就面色大变,信上只有寥寥几句话:松赞干布借口吐谷浑坏其求亲,提兵二十万犯境,松州告急!”(未完待续。手机用户请到阅读。)

    ps:  写了一章,删了重写,又。。。。。。更晚了!

298 计划提前

    听长孙无忌念完急件,众人愤怒了,可是愤怒过后,很快又变得有点沉默了。

    沉默得,有点可怕,文官不表态,武官不吭声,就是像程咬金、秦叔宝这样的名将、好战份子,也没有急于表态。

    众人不能回避的一个事实是,在唐朝堀起之时,那个众人眼中的不开化的蛮荑之国吐蕃,也悄然成为一个威胁大唐的庞然大物,他们来去如风、作战凶悍,虽说装备不如大唐,但在作战时也并不是完全处于劣势,一个游牧式的民族,一旦发生战争,全民皆兵,又居住在大唐鞭长莫及的“诅咒之地”,不能不让人头痛。

    还有一个众人都不想面对的现状,那就是大唐建国时那些南征北战的精锐之师,经过这几年的安逸日子,老的老去,就是还留在军队的,也多丧失了锐气,安享现状,战场上的热血与疯狂,就是在训练场上流再多的汗也是难体会到的,几经淘汰,现在大唐的军队,也不能再以虎狼之师相称。

    一头狼,圈养起来,不在荒野中猎食,不与野兽搏斗,每天好吃好住,慢慢的,它的血性流失,都不叫狼了,那叫狗,据说那狗以前都是由狼驯养而来的。

    “父皇,孩儿愿领大唐精兵,斩下松赞干布的头颅,献给父皇。”李承乾初生生犊不怕虎,一众武将都没有请命,他倒先请起命来了。

    李泰看到让李承乾抢了先,连忙跟着说:“儿臣也愿为父皇解忧。”

    李二一脸欣慰地说:“好了,你们两个勇孝可嘉,但带兵打仗,那是国之大事,不能有半点马虎。你们这么多叔字辈还健在呢,哪里轮到你们两个毛头小子上阵,都一边去,学着点就行。”

    长孙无忌冷静地说:“据情布分析,那吐蕃赞普松赞干布,也是一个了不得的人物,此人数次向大唐提亲,迎娶公主不成,竟然提兵犯境,实属可恶。”

    松赞干布为了炫耀其武力。数次犯边,还遣使到长安,要李二把公主许配给他,态度还有点嚣张,说什么为避免兵戎相见、和睦共处。暗示如果不如他愿,就会提兵到长安迎娶。这等威胁。李二哪里忍得住,大唐国力强盛,兵多将广,要是被一个蛮荑之国威胁,颜面何在?尊严何在?

    李二直接拒绝了他的请求,把使臣驱出了大唐。

    除了不接爱一个蛮荑之国请求和亲的原因。还有一个令李二、还有文武百官都不能接受的原因,那就是吐蕃普赞松赞干布,己经娶了一个尼泊尔的公主为妻,就是大唐愿意把公主嫁与他。其实也就是做别人小老婆,这让李二还有文武百官怎么接受?还不是自认低人一等,把脸伸过去让别人踩吗?

    其实,有一个很多人都不愿面对的事实是,文成公主嫁给松赞干布,并没史书描绘得那么美好,她只算是松赞干布的第六妃,不仅在地位上不高,就是重视方面也不够,很多时候充当一个侍女的角色。

    没想到,那个松赞干布这么有胆色,求亲不成,还真的提兵犯境,还选择在一个这么重要、喜庆的日子,简直就是不把大唐放在眼内,从大唐立国到现在,为了一个女人敢这样挑恤大唐的,他还是头一号!

    李二果断地说:“不过是区区吐蕃,何以畏惧,国舅、程爱卿、尉迟爱卿、程爱卿、候爱卿、陈爱卿,随朕到御书房商量对策,其他人不能乱,继续喝酒赏灯,不能吐蕃破坏了这欢乐祥和的气氛,天,还塌不下来呢。”

    “是,皇上。”

    “微臣遵命”

    “臣遵旨”

    众人连忙领命,李二带着几个军中的重臣走了,剩下的人,在长孙皇后劝杯下,又高高兴兴地喝起了酒来,不过己没有刚才轻松的气氛,估计他们的心思都不在这里了。

    “砰”的一声,御书房内,李二一拳砸在案几上,怒气冲冲地说:“好个松赞干布,还真以为大唐是他的后花园,想来就来,想走就走,还当朕好欺负不成?”

    在这么喜庆的日子里,一下子来了这个坏消息,简直就是极为扫兴,特别是**裸地威胁,简直就是让人无法接受,李二感到,这些年刻意埋藏在心底的血性,一下子全被激起来了。

    程咬金一脸愤怒地说:“皇上,打吧,再也不能忍了,经过这些年休养生息,我就不信,还奈何不了一个小小的吐蕃。”

    秦叔宝点头说道:“现在都打上门了,还能不打?只是,现在要讨论的,要怎么打?”

    “候尚书,你是兵部尚书,也负责对吐蕃一应事务,怎么发生这么大的事情都不知道,你对此有什么解释?”长孙无忌在问责了,二十万大军压境,大唐竟然对些一无所知,在这里可以看出,兵部在对吐蕃的情报是多么缺乏,简直就是失职。

    候君集面色有点尴尬,跪下认错道:“请皇上责罚,这次情报工作出现如此大的纰漏,这是臣的失职。”

    李二挥挥手说:“起来吧,现在不是追究责任之时,救“兵”如救火,当务之急,是拿出一个行之有效的对应之策,朕问你,为何吐蕃突然在松州,而兵部却一无所知?”

    “皇上”候君集解释道:“吐蕃乃诅咒之地,吐番人和中原人有明显的差异,陌生人一到吐蕃,无论干什么,都很引人注意,所以很难派遣细作打入,而且他们都信奉他们本土的宗教,极难策反,军部的情报,多是用让细作装扮成商旅搜集,近期与吐番交恶,情报工作更难开展,这是其一,其次是吐蕃出兵,都是选在天气凉爽入秋季节,没有冬季出兵之先例,所以在情报上也有所松懈。”

    吐蕃位于高原,平均海拨高达三千五千,对普通人有强烈的高原反应,就是大唐的士兵,也不能适应,只能“望蕃兴叹”,而吐蕃也极不习惯中原那温热的天气,特别是夏季,往往一病就是病倒一大片,不利于作战;而冬季行军不便,青草被白雪覆盖,不利于牲畜找食,这对习惯出兵时驱牲口跟随,随时宰杀充饥的吐蕃人来说,非常不便,所以出兵多选择在春秋两季,具有很强的局限性。

    可是,没想到,松赞干布竟然在冬季提兵犯境,倒是出乎所有人的意外。

    在漫天雪野里这么大规模的行军,就是对吐蕃来说,也是一件不容易的事,就是候君集听闻此时吐蕃的大军出现在松州,也不由对松赞干布的魄力表示敬佩。

    尉迟敬德有点为难地说:“此次提兵二十万犯边,皇上,此事恐怕难以善后,来者不善啊。”

    候君集摇摇头说:“号称二十万大军,也只是自吹自雷,吐蕃近期连年征战,收编周围的部落,劳民伤财,国库空虚,国内厌战的情绪很高涨,需要休养生息,再说他刚打下来的地盘,也需要时间消化,很难有什么大的作为,微臣估计,能有三分之一的人数就不错了。”

    作为兵部尚书,候君集这点情报也是有的,虽说吐蕃打破常规,在冬季出兵,让自己措手不及,其实,冬季漫天雪地的,也没商旅行商,而松赞干布肯定也做了精密的布署,如关闭关卡、封锁要道等措施,从而做到出奇不备的作用。

    虽说发生了这么重大的变数,但御书房内的李二等人,脸色还是从容的,吐蕃这眼中刺,一早就想拨掉了,也秘密训练了专门对付吐蕃的新军,只不过,那吐蕃的军队比众人想像中来得早了。

    “战!”李二毫不犹豫地说:“绝对不能退缩,现在我们商量,此仗怎么打?”

    候君集犹豫了一下,便坚定对李二说:“皇上,用孤狼计划吧,虽说不是最好的时机,但这机会也很难得。”

    “孤狼计划?”李二眼前一亮,想了一下,点点头说:“也好,准备了那么久,刚好验一验这支新军的成色。”

    “皇上,那个,刘校尉现在孤身一人,身体还单薄,那种苦寒之地,不知他能不能受得了,对了,还有长孙少卿大人,这个也太危险了,比我们原来的计划差得太多,增加很多不稳定的因素,是不是要重新审示一下?”候君集有点担心地说。

    李二摆摆手说:“玉不啄,不成器,新兵之计,主是刘远所献,而他对吐蕃之地有颇多了解,带上他,很有必要,至于冲儿,倒要好好斟酌一番。”

    本想让长孙冲跟着刷点军功,让他能更昂首挺胸,不过作战的计划是在春季之后,现在提前到了冬季,增加了很多不稳定的因素,长孙冲是长孙无忌的长子,战场上刀枪无眼,冷箭难防,就是李二,也不敢随便敢替长孙冲作主。

    “皇上”长孙无忌坚定地说:“就让冲儿跟随大军出发吧,越是困难,就要迎难而上,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