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风花醉-第6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嘿嘿。。。。哈哈。。。”赵有恭在笑,可他的笑又像是在哭,话语中还带着浓浓的恨意,“名声?哈哈,你知道本王这辈子最不在乎的是什么?就是名声?如果要名声,本王早就死在京城里了。如今好容易逃出京城,有了一片天地,你跟本王谈名声?我呸,去他娘的名声!”

    慢走两步,面对着阿朱那张娇俏的脸,赵有恭嘴角微翘,冷声笑道,“阿朱,你记住了,本王从来都不是个仁慈的人,更不会在乎什么名声。而且,本王要做成一件事,那就绝不会后悔,哪怕是碰了南墙,也不会回头,哪怕那面南墙是铁做的,本王也要把它拆了。”

    “本王实话告诉你,你对本王有用,所以本王不会放你。而且,你知道的太多了,想轻轻松松的离开,那是做梦。以后再闹,直接来找本王,这次算计王妃的事情,本王就不与你计较了,若再有下次,还耍这种小聪明,把王妃算计进去,你信不信本王让你后悔莫及?”

    赵有恭眼睛很冷,如两把尖刀一样。阿朱脸色微变,眼神里也浮现出一片恐惧之色,原来他什么都知道,只不过不说罢了。

    “三娘,看好她!良臣,打扫痕迹,撤退!”

    “喏!”

    刚刚赵有恭那一番话,不仅仅震惊了阿朱,也深深地震撼了杨再兴等人的心。尤其是扈三娘,这么长时间以来,还从未听赵有恭说过这些话,更没见他脸色如此狰狞可怖过。

    杀一人为罪,屠万人为雄,当真是气焰嚣张。这就是赵有恭信奉的真理么?可回头想想,才发现这一切都是真的,从踏上同州府地界,赵有恭就在践行着这句话。朝邑客栈,杀;同州夺权,杀;控郃阳城,杀。他走的是一条血淋淋道路,在这条路上,注定是孤独的,也是缺乏理解的。

    良辅镇西口出了如此大的事情,很快就传遍了郃阳城,知县卢国祥眼前一黑就倒在了床上。卢国祥病了,不管他是真病还是假病,可终究是怕了。

    郃阳这个地方太不安全了,如今方永亮一死,又尽去三百多精锐士兵,这郃阳城还怎么守?难道待在城中等着党项乱民冲进来?不,卢国祥要逃,他不是不想当个好官,可是当好官也得有命在啊。当夜,卢国祥收拾细软,瞒着后院两个姨太太偷偷的骑马去了同州城。

    州府衙门,卢国祥跪倒在地,哀声痛哭道,“范知州,你可要帮帮下官啊,郃阳城下官真的待不下去了!”

    卢国祥哭着闹着要离开郃阳,倒真有点出乎范增的预料了,据范增所了解,这卢国祥也不是个庸人,如今连他都吓成了这样,可见郃阳的水有多深了。不过仔细想想,倒也有些怪不得卢国祥了,殿下眨眼的功夫就在良辅镇闹出这么大动静,几百条人命,卢国祥能不怕么?

    “卢知县,你这是做什么?先起来说话!良辅镇之事,也不能怪罪于你,你又何必如此害怕?”

    此时卢国祥倒希望朝廷能怪罪他,那样最次也能捞个告老还乡的待遇。总之,郃阳那个地方,卢国祥一天都不想呆了,党项人和羌人作乱也就罢了,还有大梁山上的牛皋整日里耍威风,他这个知县简直就是风箱里的老鼠,两头受气。受了委屈,老百姓要是能叫声好也算值了,可偏偏郃阳居民还老指着他的脊梁骨喊什么“老鼠知县”。

    “范知州,这次下官是铁了心了,无论你说什么,下官都不会回郃阳的。也求你可怜可怜下官,大梁山上的牛皋,想来你比谁都清楚,他的牛家军简直把郃阳周遭当成了自家地界,想来就来想走就走。下官多次上书京兆府多调援兵,可结果呢,给下官弄来五百新兵。”

    范增而不能任由卢国祥一直跪下去,起身来到台下扶了扶,“哎,卢知县,你受的苦,范某心中自然清楚,只是这一时之下,范某就是想找人来替你,也得有个人选不是?”

    在大宋,知县可是个十足的肥缺,有时候知县比知州还抢手,可唯独郃阳是个特列,去别的地方能捞钱,到了郃阳就得丢命。想找个人去替卢国祥,这人选哪是这么好找的?

    “范知州,谁说没有人选?那姚立姚博涵不是还未补缺么?只要范知州同意,卢某愿回青州老家务农为生!”卢国祥抬起头,双目老泪横流。

    范增瞪着眼,半天没回过味儿来,那姚立贞观五年的时候就成了疯子,这哪有让疯癫之人当知县的道理?

    “卢知县,你这是什么主意?亏你想得出来!”

    “还望范知州成全!你若不同意,卢某就跪死在这厅中了!”卢国祥语出惨然,听着当真是为之泪下。

    范增苦笑着摇了摇头,坐在椅子上摆手不耐烦道,“罢了,罢了,卢知县先请起,此事容范某修书与京兆府商议一下如何?”

    这次卢国祥总算露出了点笑容,忙不迭的起身答道,“谢范知州!”

    打发走卢国祥之后,范增就去后堂见了赵有恭。听范增叙述一番,赵有恭也是一脸的惊诧,不就是惹出一场大乱斗么,竟然弄得一个堂堂知县这般豁出脸皮要辞官。

    赵有恭觉得让那个姚立当知县的可能性几乎为零,哪还有让傻子当知县的道理?

    赵小郡王本来很聪明的,可这次他真的料错了。正月十九,仅仅过了三天,京兆府就发布了一条新的公告。

    原郃阳知县卢国祥因老父去世回乡丁忧,由长乐人姚立知任郃阳县。

    惊了,彻底的惊了,让个傻子当知县,也就大宋朝能出这种奇葩事了。(未完待续。。)

第179章 做生意

    在京兆府地界上,谁都知道现在的合阳城就是个火坑,当官都爱财,可更惜命。

    没人愿意去,这莫大府尹一琢磨,就和一帮子官员琢磨出一个绝妙的主意来。让那个姚立去当知县岂不是妙哉?这姚立乃是崇宁二年进士出身,完全有资格递补知县,至于傻不傻的问题,大家都不说,朝廷也不会知道。再说了,他要是不傻,派他去也没用啊。

    正月二十五,在家赋闲几年的傻子进士姚立姚博涵走马上任,不管赵有恭有多不敢相信,这件荒唐事还是发生了。随着姚立上任合阳,京兆府还给同州府递了个文书,命同州府全力征兵,务必剿灭大梁山山匪,压服良辅寨。

    面对这样的命令,范增是一点脾气都没有,同州府的兵才征了没多久,就去剿匪?亏京兆府那帮子人能想得出来。不过范增也明白,莫青河等人是要撇清自己呢,把所有责任都丢给同州府,要是上边什么时候怪罪了下来,那他范知州就成了第一个待罪的羔羊。

    范增手持京兆府文书,面色抑郁的来到了晋陵王府,赵有恭看了两眼,便撇嘴笑了起来。

    “殿下,何故发笑?”范增是万分不解的,甚至还带着点火气。

    赵有恭示意范增坐下后,手指敲敲文书,缓声道,“范德倧,你难道不觉得这命令很好么?本王正愁没理由去合阳练兵呢,现在这命令一下,岂不是打瞌睡有人送枕头么?”

    “殿下。话是这么说。可大梁山上的牛皋不是一般的山贼。绥德军和保安军围剿多年毫无所获,咱们又能怎么办?那良辅寨更为难缠,如今同州本就缺粮,又哪有余粮供给他们?”

    “呵呵,为什么一定要剿灭大梁山?只要大梁山不劫掠同州地界,去别的地方折腾不就跟我们没关系了么?至于那些党项人,先弄些粮食稳住他们便好!”

    “粮食何来?”范增可为粮食问题愁了有半年多时间了,此时一听赵小郡王话语中好像有主意。不禁连忙问道。

    赵有恭神秘一笑,却不做答,只是模棱两可道,“这事本王自有安排,一个月内必有粮食到同州,不过有句话本王也要跟范知州提个醒。有了这批粮食,春种的问题必须给本王解决了,另外,看好同州其他官员,谁要是敢私吞这批粮食。那就别怪本王要了他的脑袋。”

    赵有恭对大宋这帮子官员太熟悉了,说是雁过拔毛都不夸张。同州之稳。首在粮食,有吃的,老百姓才会安生,有吃的练兵才能稳定进行。谁要是在这个时候起花花心思,那就不是贪,而是在要他赵小郡王的命了。

    范增也分辨得出赵有恭是不是在开玩笑,所以他沉眉正容道,“殿下放心,若有人打粮食的主意,不需殿下动手,范某亲自解决了他!”

    “嗯,范知州心中有数便好,不管你心中是不是认可本王,但同州要是乱了,对你对我都没有好处。哦,对了,回去后让范丰开老实点,这次本王不杀他是给你面子,要是再有下次,别怪本王不客气了!”

    话说到这,赵有恭侧目凝视着范增,那目光森冷如刀,似乎要将范增穿透了一般。就这么一瞬间,范增觉得自己整个人就像冻僵了一样,后背上更是寒毛颤栗,让范丰开暗中寻找郎中为范琦治病的事情,是他吩咐的。范增不想过这种日子的,如果能让儿子范琦无事,他也能摆脱晋陵王的束缚了。本以为一切都很隐秘的,没想到还是被发现了。

    赵有恭的眼神太可怕了,一想起他在良辅镇做下的事情,范增心头一颤,屈膝跪在了地上,“殿下,范某以后再也不敢了,请你相信范某!”

    站起身来,赵有恭走过去弯腰拍了拍范增的肩头,“范德倧,千万不要挑战本王的耐性。本王要生气了,就一定会杀人!”

    迈步而走,等着没了赵有恭的气息,范增全身就像被抽空了一样,软软的瘫坐在了地上。额头冷汗直流,双手也微微颤抖着,不敢了,真的不敢了。为什么晋陵王小小年纪,会如此老辣?范增不懂,也不想搞懂,如今他所有的愿望,就是希望全家老小和同州百姓能好好的。

    是夜,晋陵王府客厅之中,众人分坐两旁,赵有恭坐于主位,手中不断转动着桌上茶杯。

    谢贶掏出几张纸,拱手言道,“殿下,这是征兵结果。青壮一共两万余人,老弱约三千人!”

    看了看征兵记录,赵有恭就将几张纸放到了桌上。也许有人很奇怪,既然要建精锐之师,必然要招青壮,并且还得是健壮,为何还弄三千老弱呢?这三千老弱可有其他用处呢,沙苑镇的定**大营也要做做样子的,而这三千老弱就是用来迷惑他人眼睛的。

    “于莱,你明日便带那三千老弱去沙苑镇,记住了,装的要像点,只要能瞒过朝廷,本王给你记上一功!”

    “喏!”

    “良臣,昌克那边有消息了么?”

    韩世忠站起身来,拱手道,“昨日得到消息,昌克请调合阳城的事情已经批复了下来,依着属下推断,估计再有两日,昌克就能到达合阳了!”

    “好,崇德、良臣、邵烈,你们多加准备,新招青壮于三日后全部转移到合阳和良辅镇之间的大杨滩!”

    大杨滩,其实就是一片荒草地,此地距离良辅镇三十余里,距离合阳二十余里,用来当做同州府府兵大营最为合适了。将大营设在合阳城外,最大的好处就是不受骚扰,免去了许多麻烦。

    青壮转移大杨滩,这也预示着赵有恭要大干一场了,韩世忠、谢贶、杨再兴等人全部起身扬声道。“喏!”

    正月底的同州。风沙小了许多。风沙小了,街上行人也多了一些。略显空旷的同州西市,满是小贩的叫嚷声,一个翠纱女子迈着轻快的步子,她身姿婀娜,却看不到脸,因为她的头上也如其他女子一般裹着一件轻纱。翠纱女子身旁还有一个女人,那女人稍微矮上些。只是其中的风韵,却是无法否认的。

    来到一间粮铺前,两个女子就停住了身。

    “莲儿妹妹,你说的那间粮铺就是这里?”雨柔还是第一次随着潘金莲参与铺子的事情,所以很是好奇。一早潘金莲就说过要在西市盘一间粮铺的,今日跟着前来一看,才发现这铺子位子有些偏,生意也是稀少。

    “柔儿姐,这铺子可不是用来做生意的。你莫看这间铺子不起眼,但这位东家却有一个很大的粮库。咱们盘下这间铺子,图的就是那处粮库!”

    雨柔冰雪聪明。烟波流转道,“这间铺子可是公子要的?”

    “嗯,可不是嘛,以后会经常弄些粮食来的,将粮食放到府衙总是不放心的。在城中找了多时,才找到这处好地方!”

    说着话,二人已经进了屋,事实上这老陈粮铺的店面并不小,看上去冷冷清清的,两个伙计趴在柜台上打着瞌睡,连店中进了人都没发现。潘金莲来到柜台前,伸手一敲桌面,轻声道,“醒醒了,这生意还做不做了?”

    一个伙计赶紧抬头,揉揉眼睛干笑道,“不好意思。。。请问。。。需要。。。。”

    话说了一半儿,那伙计就张着嘴巴发起了呆,好美的女人,一个媚眼横波,一个成熟秀丽,什么时候同州城多了两个如此娇艳的美人?

    被人如此盯着看,潘金莲自是生气的,轻咳两声,屋外就闯进来两个劲装大汉,其中一人挡在伙计眼前,瞪着眼睛冷笑道,“你这对招子是不是不想要了?”

    “别。。。。小的错,小的错!”晃醒另一名伙计,他面色尴尬道,“二狗,快醒醒,有生意了!”

    看两个伙计面露恐惧,潘金莲也不想多计较,出声道,“不用忙了,将你们东家唤来!”

    “好,几位稍等,东家便在后院,小的这就去请!”

    伙计走后没多久,粮铺掌柜陈博就满脸含笑的走了出来,一看到潘金莲和雨柔的美色,也不禁愣了下,不过陈博好歹也算见过世面之人,所以很快就恢复了过来。

    “两位娘子,不知是何生意?可是所购米粮数额太大?”

    “倒不是,只是听说陈东家有意出手店面,所以特来询问!”

    一听是来盘店面的,陈博眉头一跳,心中多少有些高兴地。这店面早在一年前就想盘出去了,只可惜同州大多人都知道店面地段不好,所以无人问津,有人问,也大都把价格压得很低。这次观两个小娘子非本地人,陈博的心思就活络了起来。

    “原来是有意盘下店面啊,如此,咱们后边谈!”

    陈博很有礼数的在前边领路,等在客厅坐下来,他还让伙计泡了壶好茶。

    “陈东家,奴家做生意喜欢爽利一些,你就说说这店面多少钱能出手吧!”

    陈博喝着茶,却似不急,“两位娘子甚是面生,不知贵姓芳名?”

    “咯咯,既是做生意,姓名很重要么?难道陈东家还有不知别人姓名,便不做生意的习惯?”潘金莲回答的很委婉,这时陈博也不禁小吃了一惊,这女子好利的嘴,听潘金莲语气中颇有些不乐,陈博赶紧拱手笑道,“哪里话,生意就是生意。”

    “娘子,前边的店面你也看见了,在同州城内,陈某这铺子店面之大绝对算得上前三位的。另外,本店还有一粮库,占地极大,要不是陈某急着回老家,概不会将这么好的店铺盘出去的。今日观二位娘子也是本分人,陈某不多要,只要给陈某当初的本金两千贯便可以了!”

    陈博看上去很是大方,潘金莲却撇嘴轻笑了起来,“陈东家这是在欺我们姐妹无知么?你这店面是不小,可地段如何,生意如何,你心中不清楚?至于那粮库,更是可笑,生意不好,能存再多的粮食又有何用?实话与你说了吧,盘下这间店面,也是我家官人有意做些绸缎买卖,所以你那库房,就是再大上一倍对我也是没什么意义。倒不如这样,奴家只要店面,至于库房还是留给陈东家吧!”

    听着潘金莲的话,陈博脸上也不禁露出些尴尬之色,本以为能糊弄下的,没想到这女子竟也是个精明之人。叹口气,陈博赶紧笑道,“那娘子觉得多少合适?”

    “一千贯!”

    “这。。。。是不是太少了?”

    潘金莲微微一笑,不作回答,揽着雨柔的手,小声道,“姐姐,咱们再去别处看看吧!”

    “嗯!”雨柔应声起身,两个女人联袂朝外走去,竟连头都没回。

    当快要走出客厅时,终于听到了陈博急吼吼的声音。

    “慢。。。。一千贯就一千贯。。。。”(未完待续。。)

第180章 执掌朱家

    汴梁之南,青城之西,有一地名为符祥。

    人生有许多次相遇,但只有一次相遇能让人刻骨铭心。曾经,有两个人遇上了,一个深深地记着,一个却回头忘却,于是就有了世上最伤感的悲剧。如果遇上了,一个人默默相守,一个默默追寻,于是爱情开花结果,美如天堂。

    符祥坦水湖,虽是冬日,却依旧缓缓流动,一个白衣女子屈腿坐在岸边,手中石子不断抛离。

    女子倾城绝艳,鬓发如云,那光洁的额头上,还挂着一串晶莹的宝石链。

    快四个月了,也不知道殿下怎么样了,过得可好?是否还记得她?朱琏从未忘记过那个男人,虽然他有时候很坏,有时候冷血无情。

    犹记得大相国寺钟楼之上,那个俊雅不凡的锦袍公子轻摇折扇,背着一身霞光,说出了两个字。

    “娶你!”

    那两个字犹在耳边回荡,一如昨日,美丽的坦水湖,就像她此时的心情,一无波澜。长长的秀发在风中飘舞,有些乱,有些冷。收紧洁白的长袖,朱琏轻轻的笑了,这一笑,天地无声,万物失了颜色。

    可恶的殿下,他就是那么霸道,明明爱的深沉,却从不愿低下头来。可朱琏就喜欢他这份霸道,只要想要的,即使身负万世骂名,亦在所不惜。

    如不嫁,她的殿下愿举起长刀,屠尽符祥朱家。朱琏感念这份情谊,因为她深深地知道这个男人志向高远,他想兴兵西北。抵辽人铁蹄。他想入主中原。再造一个铁血大宋。他有抱负,所以更要名声,可为了她朱琏,他宁愿当一个屠夫。

    世上有太多的可惜,是因为一个默默的付出,而另一个却没有珍惜。朱琏是个聪明的女人,这世上知音难觅,更何况遇上了一个如此情深意重的男人。所以她要珍惜,要紧紧的攥住这个男人的心。

    不管身在何方,不管他的身边有多少女人,她朱琏必须做那个最重要的。苏樱婼、崔念奴、张贞娘、潘金莲、雨柔,她们都很好,可她朱琏不会让出自己的地位,因为在感情的世界里,都是自私的,楚王府大妃的位子必须是她朱琏的。

    风吹来,湖水涌动。朱琏将手中石子全部撒进湖中,撑起身。迈着优雅的步子朝马车走去。

    一骑飞驰而来,马上骑士竟直朝朱琏跑来,那男子蓬头垢面,背着一个包袱。来到近前,男子拂去身上灰尘,双手抱拳,恭敬地行了一礼。

    “小人孟宣,见过朱娘子!”

    “嗯,可是殿下有了急事?”朱琏看孟珙脸上满是风尘之色,便猜出了一些,这殿下可真行,到了现在,才想到来找她。

    孟宣未答话,他解开包袱,然后撕开厚布里层,从里边取出一封书信,“娘子,这是殿下给你的,来之前,殿下便说过,看完信,娘子就知道怎么做的。”

    朱琏接过信摸了摸,很单薄,秀眉不由得蹙了起来,如此长时间才来一封信,不晓得多写一些么?捏着信来到马车前,自有丫鬟扶着朱琏上了马车。坐在车厢中,朱琏撕开信奉,从里边捏出了一张纸条。看了一眼,朱娘子小嘴微翘,紧皱的眉头也慢慢舒展开来,好个没正行的郡王。

    “缺粮,好想你!”

    五个字,两字在上,三字在下,恐怕这是她朱琏这辈子收到的最简练的信了。既是思念,为何不多写些相思之语?

    掀开车帘,朱琏莞尔笑道,“回去告诉殿下,粮食以后会送到永宁县,让他早派人去接粮。另外,知会他一声,要是缺纸的话,我可以送他一些。”

    马车缓缓远去,孟宣却站在树底下摸起了脑门,前半句话他倒是听懂了,可后半句听得稀里糊涂的。殿下也没写字的爱好啊,还会缺纸?

    须臾之间,华贵的马车已经驶进了符祥,在丫鬟芷兰的搀扶下,朱琏下车来到了城中朱家粮库。

    芷兰整日里陪伴在珠帘身边,对自家娘子的心思自然是知之甚深,眼瞅着四处无人留意,她小声说道,“娘子,你真的要运粮给殿下么?虽说此事娘子尽可做主,只是家中叔老问起进项,那该如何是好?”

    芷兰是个心思细腻的丫头,更兼此女心灵手巧,相貌标致,所以朱琏才会在众多丫鬟中点了她做自己的贴身侍女。如今听芷兰说出这般话,朱琏也满意的笑了笑,“你能想到这些,也是颇为不易了,不过谁说过我要将粮食白送与殿下了?放心吧,殿下会付钱的,而且还会相当可观!”

    之所以有此判断,朱琏也是有着自己的想法,殿下远在关中,缺的可不仅仅是粮食,以殿下之聪明,定会以付粮款的名义将购买其他物资的钱财送来。

    “娘子这么肯定?”

    “当然,殿下要是不这般做,那便不是他了!”朱琏语出万分自信,芷兰倒是有些好奇了,明明相隔千里,娘子却好像总能知道殿下的心思。娘子一直自视甚高,能让她这般心仪的男子,该有多优秀呢?

    可,芷兰却从未真正面对过小殿下,所了解的,也都是听别人说的。以前娘子倒是经常与殿下厮混,却很少带着她的。

    在库中柜台喝了会儿茶,库房管事就匆匆赶来。朱琏放下茶杯,轻声道,“廖管事,你去清点下粮库,明日便运三万石米粮前去永宁县!”

    廖管事明显愣了下,三万石米粮可不是小数目,所以他略有些担忧的问道,“三万石?娘子,这是不是太多了,万一。。。。”

    “嗯?廖管事是在怀疑我的话么?告诉你,就是三万石。你也是朱家的老人了,有些话。我也不想说的太明。总之。朱家大小事务既然有我管着,我就不希望手下人有太多心思。”

    朱琏一席话,不算尖锐,却听得廖管事后背直冒冷汗。久闻朱家大娘子精明如男儿,果真是不假。

    朱家诺大的家业,其中的关系也是错综复杂,就拿这粮库来说,可不光朱琏在管。族中那些叔伯谁不想插上一手呢?

    “娘子息怒,小人不敢,既家主有令,将大小事务交予大娘子之手,小人便不敢多想的!”

    “知道便好!”朱琏又嘱咐了几句,便领着芷兰离开粮库,只是一回到马车中,朱琏原本和善的娇颜就冷了下来,“芷兰,让人查查廖庆楠。我要知道他都与何人接触,又做过什么事。”

    “是!”芷兰心中明白。娘子这是要撤掉廖庆楠,换成自己人了。

    是夜,朱琏吃了点东西就回到了闺房之中,此时芷兰已经静静地候在房中,扶着朱琏坐下后,她缓声言道,“娘子,那廖庆楠与三叔来往甚密,而且此人还和京城老刘家有着关系,去年十月份,还将万石米粮贱卖给了老刘家。至于那批粮食廖管事和三叔收了多少好处,婢子还未查出来。”

    “嗯,这就够了,呵呵,三叔倒是好样的,好好地家翁不当,当家贼!”

    次日,朱琏就将朱家管着事的人都召集了起来,众人还以为朱琏要说一说今年丝绸北运困难的问题呢,谁知一开始朱琏就将矛头对准了三叔朱桂昌。

    “三叔,你与那廖庆楠合谋倒卖粮库米粮,贱卖到老刘家,从中牟取私利。三叔若是有心,就自己把手中的事情交给林叔吧,莫要让汋雅太难做,好么?”

    朱琏脸色沉静,看不出半点慌乱,到了此时,朱桂昌除了叹一句侄女厉害外,只能认命。如果真把证据摆上来,那他也没法在朱家待下去了。

    一日之间,朱桂昌的事务都落到了朱桂林之手,而廖庆楠的位子也被朱超取代。此时,朱家人也彻底见识到了朱琏的手段。

    正月二十八,赵有恭于同州城迎来了一位重要人物,此人便是新任同州通判章亿。章亿入同州,范增也算明白了赵有恭有多可怕。从今往后,同州明面上是他范增做主,而实际上却得听章亿的。

    章亿章士平,沉寂十多年后,再次露出锋芒,而此时的他已年近四十,就像一把洗尽光芒的黑色重剑。重剑无锋,用之,亦可横扫天下!

    晋陵王府,赵有恭和章亿喝了一次接风酒,席间也介绍了一下手下文武。同州这么多人,恐怕除了杨再兴,还真没多少人心服。毕竟章士平初来乍到,就有如此礼遇。不过赵有恭可是一点都不怕,等时间长了,众人见识了章亿的手段,自会心服的。

    亥时,酒席散去,赵有恭本想陪着章亿说会儿话的,谁曾想章亿却闭口不言,坐在岸上勤奋的写着些什么。站到章亿身后看了两眼,赵小郡王的脸色就有点黑了。

    “先生,你是不是也太心急了?刚来同州,就上书说本王的坏话。你写也就写吧,能不能靠谱点,什么青楼楚馆,这同州城又不是汴梁,能有什么好货色,本王就是再饥不择食,有那么不堪么?”

    “嗯?殿下可否不要打扰章某?”说着,章士平再次添上了四个字……谋人妻女。

    太狠了,提笔就能写出上百条罪名,最重要的是条条罪名都构不成死罪,更谈不上谋反。可章士平最后还偏偏给做了个评语,赵小郡王强抢民女,出入烟花场所,有辱皇家威仪,似这等无耻行径,犹如谋反,请官家务必定夺。

    得了,赵小郡王觉得自己在章亿笔下直接变成了一个无恶不作的淫棍,再看下去,还不知道变成什么呢。所幸撇撇嘴回了自己屋,潘金莲见赵有恭前来,自是欣喜,两个人凑在一起,自是一阵颠鸾倒凤。

    **初收,潘娘子夹着男人的腰,小嘴一张一合的,“殿下,奴家已经把那陈家粮库收下来了!”

    “多少钱?”

    “一千贯!”

    “呵呵,真没想到莲儿也有做生意的天赋呢!”

    “咯咯,还不是殿下教的!”

    潘金莲说的到不是恭维话,这位官人总是有着独到的见解,就拿做生意砍价这事来说吧。官人的说法就是,努力把对方说好的变成坏的,然后尽力隐藏自己所认为好的。

    潘金莲对付陈博的手段,就是完全遵循了这个原则,那陈博不是一直拿着店面面积和库房说事么?那就想法子让这两个方面变成最可有可无的。

    宣和二年,二月初二,章亿正是就任同州通判,同日,赵有恭也携麾下众将进驻大杨滩。

    没人会想到,荒芜的大杨滩,会变成后世让人闻风丧胆的地方。(未完待续。。)

第181章 伊始

    宣和二年,二月末,春风早早的降临古老的汴梁城。柳枝依依,青草发芽,处处洋溢着一股春的气息。

    画墨精剪,雾里看花,如隔世梦里。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