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风花醉-第33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这一年可真是流年不利,先是赵楷兄弟俩扰乱苏州府,接着就是柴氏崛起洛阳,紧接着又是广南大乱,本来局面已经难以收拾,现在辽东又发生如此大的事情。赵有恭无论如何也想不到事情会发展到这种局面,慕容复和完颜宗望为何会放下嫌隙完成了“黄龙会盟”呢?
这一点都不奇怪,赵有恭虽然一直派人盯着辽东,可毕竟没有亲身体验过辽东,所以无法判断准确形势。本来一切都按照赵有恭的计划在走的,定**窥伺辽东不是一天半天了,所以自打完颜宗望返回会宁府,慕容复麾下的辽燕兵马就开始偃旗息鼓起来。正如赵有恭预想的那样,双方为了防着定**,避免两败俱伤,似乎约定好的一般以黄龙府以北十里处为分界线,互不侵犯,局势就是这么诡异,以前刚猛十足,一点不愿相让的完颜宗望也默认了黄龙府归属辽燕之事。为了避免相互厮杀,让定**得利,双方可以说都在忍着。不过局面也只限于如此,要说合作,也没什么可能,慕容复和完颜宗望其实都明白,眼前的太平无事都是假的,都是被定**逼得而已,如果没了定**这个大敌,双方早就在黄龙府附近展开厮杀了。谁都不信任谁,又如何合作呢?
不争斗,不合作,或许这就是最好的局面了,赵有恭没指望双方杀个你死我活,那两位都不是傻子,这鹬蚌相争渔翁得利的事情。他们还不会干。但只要互相牵制就足够了。可惜。计划赶不上变化,进入七月份之后,海风侵袭辽东,整个高丽半岛水灾严重,尤其是南浦附近的百姓已经活不下去了,整个高丽半岛南部民乱四起,慕容复刚刚建立的辽燕也开始不稳起来。慕容复虽然势力膨胀的很快,可根基毕竟太浅了。赈灾是需要钱粮的,那么一大笔钱粮都拿去赈济灾民,有用什么去养活军队。慕容复根本没有思索太久,他宁愿饿死南边几十万百姓,也不会把手中珍贵的钱粮放出去的。没有钱粮,高丽局势越来越难掌控,这个时候慕容复不得不害怕了,因为定**虎视眈眈的,若这个时候发起进攻,他可就一点反抗的能力都没有了。局势糜烂。逼着慕容复不得不做出一个选择了,为了自保。他与臣属商讨许久做出了一个重大的决定。
辽东不争斗不合作,这种局势或许该往前迈一步才行,他与完颜宗望互不信任,要打破这种局面,必须有一个人先拿出诚意才行。于是慕容复派人往会宁府送了一封信,约定和谈,到时辽燕会将黄龙府拱手相让。献出黄龙府,可以说慕容复魄力十足,因为黄龙府可是整个辽燕北部抵御女真人的最坚固的堡垒,失去了黄龙府,身后大片土地就失去了屏障。慕容复诚意十足,完颜宗望当然将信将疑,因为他可不觉得有人会舍得黄龙府。但会盟那一天,黄龙府的城门打开了,探子多方打探,确定大部分兵马已经离开了黄龙府,至此,完颜宗望不得不相信眼前的一切了。瞭望黄龙府城池,完颜宗望能想到慕容复这么做的目的,或许慕容复是被高丽局势给逼的,可如果能够真的结盟成功,对女真又何尝没有好处呢?
慕容复拿出了诚意,完颜宗望乃当世枭雄,自然也有魄力,他当即下令大军回撤三十里,自己领着十几名骑士进了黄龙府。改变历史的黄龙会盟就这样发生了,两个永远不可能走到一起的枭雄匪人所思的合作了,而他们合作的第一个目标就是冲击大定府。
慕容复需要钱粮,完颜宗望需要报永定河大仇,双方一拍即合,立刻制定了攻击大定府的方案。北方原辽国城池,最容易攻破的还是大定府,析津府有耶律大石亲自坐镇,恐怕任辽东兵马全部出动,都不一定能让耶律大石皱一下眉头。耶律大石绝非泛泛之辈,黄龙会盟的消息一传来,他便传令耶律沙和唐宁赶往大定府,另外将兵力进行了重新部署,军报也飞传汴梁。
十月十一,大地金秋,黄色流年笼罩所有,辽东联军踏着隆隆脚步冲向了太平无事的大定府。耶律沙早就等着这一刻了,他严令各部不得出战,谨守城墙,就这样第一次大战开始了。完颜宗望似乎没有佯攻的打算,一开始近两万大军就扑上了大定府城头,不过耶律沙当世勇将,也不是那么容易败下阵来的。
大定府战事进行的如火如荼,而析津府方面却一点动静都没有,有时候越安静越让人害怕。完颜宗望深知耶律大石的能耐,这头老狐狸按兵不动,谁知道在打什么鬼主意呢?
耶律大石在忍,如今中原腹地烽烟四起,国内兵力大部分跑到中原救火了,北方兵力十分有限,要想正面大军团作战推垮敌军,实在是太难了。不过耶律大石很快就找到了突破口,那就是辽东乱军的辎重。据他所知,辽东的情况可不怎么妙,去岁辽东北部寒流侵袭,牛羊死去无数,今年高丽又闹了两次水灾,情况也很惨。所以,慕容复和完颜宗望都是缺粮大户,粮草辎重本就不足,如果奇袭后方粮草辎重,会是什么效果呢?平时,辽东离着大定府太近,袭击粮草一点意义都没有,因为你毁了一批,后方很快就能运上来,可是现在不一样了,慕容复和完颜宗望都属于贫农,损失不起的。
十月十二,辽东联军继续攻打大定府,这时候一直按兵不动的耶律大石下令五千骑兵从蓟州出发一路直奔东北方的黄州县。骑兵大张旗鼓行动,似乎并没有掩盖行踪的意思,慕容复正指挥的如火如荼呢,一骑飞奔而来。“报。大王。黄州传来消息,几千析津府骑兵正朝黄龙府方向而去。”
慕容复闻言就是一个哆嗦,自家人知道自家事,别看兵强马壮的,可实际上兵马所用吃食可怜得很,如果黄龙府运来的辎重被毁,那十万大军就要饿着肚子打仗了。没奈何,慕容复急匆匆的找到了完颜宗望。“完颜大王,事情有变,耶律大石似乎有意拦截黄龙府方面的辎重车队。”
“什么?”完颜宗望正与完颜宗弼等人商量着如何引诱耶律沙出城呢,此时听到慕容复的话,惊得眼珠子都快蹦出来了。完颜宗弼更是一拍桌案大骂一声,“耶律大石这条老狐狸,有机会了,本王非活剐了他不可。哼,兄长,还请你下令。小弟亲自领兵前去,倒想看看耶律大石有几分能耐。”
放在平时。完颜宗望一定会同意,可是这次他却拒绝了,摇摇头,示意完颜宗弼稍安勿躁后,他琢磨了一下,沉吟道,“传令各部,兵马回撤二十里,暂且放弃攻城,先保证辎重无事。”
听了完颜宗望的话,大多数人都点了点头,定**大部分兵马都被牵制在中原腹地,所以大定府晚打两天也没事,可辎重不一样了,要是失去了辎重,估计一个月都不一定能补齐。退兵保辎重,乃是稳重之举,不退兵只派小部分兵马去护着,保不齐会中了耶律大石之计,被人家一点点把兵马吞掉呢。如今,所谓的辽东联军可是受不得半点损失,只能怎么稳重怎么来。
辽东联军撤兵,可是让耶律大石长舒一口气,真的要硬来,他还真没多少把握呢。现在已经为大定府赢得了时间,接下来就看摄政王殿下的了。
汴梁延福宫,赵有恭陷入了两难的境地,辽东局势越来越难掌控,到底要不要出兵解决后患呢?宣政殿内都是秦王府旧部,此时人人脸色难看,本来抛出荆湘之地,引两虎相争,似乎暂且缓解眼前局面了,可就算抛出荆湘之地,也不可能减少兵马啊,因为必须有足够的兵马做防备才行,防止乱军冲出荆湘才行。中原近二十万大军不能动,那又用什么兵马征讨辽东?如果河北之地好好的,靠着河北十余万边军还能抽调出一些来,可自打女真南下,河北边军名存实亡,别说调兵了,征兵都征不起来。
没有兵马,可辽东又不能不管,任由那两位占了大定府,凭着完颜宗望的胆魄必然会西进云中府,冲击蒙古各部,进而向北占领刚刚占领的新建的西部利亚城堡,到那时可真是快死的老虎东山起,饿死的孩儿变大壮了。慕容复和完颜宗望只能在辽东,这二位不管在辽东混成什么样都没事,因为仅仅一块辽东,根本托不住他们,可要是冲出辽东,赵有恭就不能忍了,养虎为患的事情,他可不愿意做。
众人你一言我一语,到最后形成的意见非常一致,那就是必须封死辽东,甚至直接灭了慕容复和完颜宗望,只是兵马从何而来?如今正是困局,正是要人挺身而出的时候,见众人沉眉不语,牛皋不禁暗想,他可是秦王义兄,这种时刻,他不站出来,谁站出来?想到此,当即起身道,“殿下,此次让牛某前去吧,只需划拨牛某一万兵马,并将蒙古以及西部利亚蛮军归在牛某麾下便可。”
蒙古以及西伯利亚蛮军,说上去好听,可实际上呢?那些蒙古各部互不统属,西部利亚蛮军更是未开化,这种军队能当主力就见鬼了,尤其是那些蛮军,一直过着茹毛饮血的生活,一来到辽东估计就当成花花江山了,别到时候变成一群土匪就不错了。让那些训练没一年的蛮军上战场,要多靠谱就有多靠谱。赵有恭当然知道牛皋的心意,可他不会看着自家兄长白白去送死的,所以眉头一蹙,抬手道,“兄长,坐下吧,此事提也不要提了。”
牛皋十分无奈,如果这还行不通,那该如何做呢?赵有恭心中有一个想法,只不过会有点风险罢了,与东方瑾耳语几句后,便沉眉道,“辽东之事本王已有定夺,此次必须征讨了辽东才行,否则可就是看猛虎长大了。这次不从辽东入手,将由水军主战,从朝鲜半岛入手,所以,本王决定这次兵马从山东着手,各地府兵划归水军都统制李宝麾下,随本王一同前往高丽。”
什么?听了赵有恭的话,众人无不心惊,京东东路那些府兵是什么德行?真正能拿的出手的估计连四万人都凑不齐,再加上李宝的一万水军,就靠五万人想征讨辽东,风险有多大可想而知,更何况是摄政王亲自领兵出证。众人不约而同的起身,拱手急道,“殿下收回成命,殿下万金之躯,何以亲自出征,岂不是让人言我秦王府无人否。若要征高丽,请殿下安坐京师,韩某愿往!”
“殿下,末将岳飞愿往!”
一时间毛遂自荐的人层出不穷,看着眼下将士关爱之意,赵有恭也是心下满足,不过他不会改变主意的,如今真的对高丽有点了解的也就他了,其他人放到高丽,估计是玩不转的,更何况众人对水军可以说丝毫不懂,如何能行?伸开双手,示意众人安静下来,“都不用再说了,此事已定。本王离京之后,关中诸事尽托大王妃,京师诸事可交萧妃、章丞相,军中诸事可问东方先生。各部兵马尽受牛将军节制,一切照原计划行事,传令拓跋轻云入郁林州竹林,郑彪领兵前去循州!”
命令传下,众人却默不作声,这时章亿挥袖走出,凝眉不乐道,“怎么,瞧你们一个个,可是位高权重了,连殿下命令都不奉了?”
被章亿这一吼,众人哪敢反驳,赶紧低头拱手,“谨遵殿下旨意,我等定将守护京师,杀尽叛军!”
赵有恭轻轻闭上了眼睛,这一次远征,到底结局如何,谁也无法预料。柴可言啊柴可言,说到底,一切乱局皆因这个女人而起啊。(未完待续。)
第774章 合纵之策
第774章 合纵之策
太康元年,总是多事,靖康之耻辱没有了,可大宋王朝的多灾多难却没有隐去。东南动荡,洛阳叛乱,如今辽东又局势不稳。赵有恭心绪沉重,仰头看着深秋围栏的天空,萧芷韵静静地守候在身边,虽然话不是太多,可她深知这个男人身上背负着多么沉重的压力,相比较柴氏以及东南叛乱,辽东之乱似乎更为紧迫。有些事情无法对他人言说,但萧芷韵心里非常明白。辽东如果崛起,到时候席卷大定府和临潢府,往西直达大同府,如此一来,莫说是蒙古各部,就是西伯利亚也将不保。北方陷落,女真重新崛起,以完颜宗望之雄才伟略,势必进攻关中。对于大宋乃至黎民百姓来说,京师很重要,可对定**来说,关中才是根本,如果形势不可逆转,哪怕放弃既得利益,将京畿路让给叛军也不是不行,京畿路可以让出,但关中之根本不能动。当然,这种事只能藏在心里,难道告诉大宋黎民,当今摄政王并不是全心全意保住京师?如果那样,光汴梁城内的百姓就可以将秦王一脉掀翻。
百姓是容易被愚弄的,有人振臂一呼,就容易跟风,一旦被人抓住把柄,那摄政王的光辉形象就可能土崩瓦解。平民百姓很短视,他们看到的往往都是好处,一旦你有一点坏处,往日所有的好就会忘掉。去辽东也好,如果形势不可逆转,那放弃京畿路的罪名就让她萧芷韵承担吧。她不需要名声。因为她拔里氏公主。身后站着的是十余万契丹雄兵,根本不用在意宋人的想法。
走上前,拍拍赵有恭的肩头,萧芷韵轻声道,“若想去辽东,需尽早发兵才行,否则入冬之后,天气转寒。水面结了冰,水军出征多为不便。还有啊,辽东形势险恶,你也要有充足的准备才行。”
回身摸了摸萧美人的玉手,脸上总算浮现一丝笑容,“放心吧,本王心中有数呢,虽说辽东局势混乱,但也不是没有捷径可走,倒是你。得小心广南的田兴茂才行,日前唐淼传来消息。姓田的好像不简单啊,这田氏一族八成是听雨阁的徒子徒孙呢。”
听雨阁,一直阴魂不散,却又找不到根处,赵有恭一直都对听雨阁有种惧意,如果田兴茂所部势力真的是听雨阁部众,那情况可就更加复杂了。如果没有十成把握,以听雨阁之风格绝不会将势力摆到明面上的。田兴茂势力庞大,又有了宋江残兵加入,再以黑袍人之狡诈,听雨阁最后能掀起多大风浪来,可就不知道了。柴氏是很厉害,但柴可言终究是大周后裔,行事风格光明正大,求得也是一个富饶江山。可听雨阁不同,这就是一群隐藏在阳光下的匪徒,他们得不到江山,就会毁了江山。比起君子,小人更可怕,比起小人,无赖更可恨。
太康元年十月十六,摄政王赵有恭离开了汴梁城,离别时秋色迷离,草叶枯黄,西北风卷着冷意打着后背,离开时仅有锐锋营相随,身边只有三娘与木婉清,就连杨再兴也被留在了京师。瞭望远去的背影,杨再兴重重的拍了下墙垛,殿下此去吉凶难测,他如何能心安。他不是韩世忠,更不是岳飞,随殿下起于楚王府,从一个小小的侍卫成长为一方将帅,可他的心胸终究没能改变。如果能随后左右保殿下安危,他宁愿舍去这殿前司指挥使的职司。
赵有恭走了,古老的洛阳城也知道了这个消息,柴可言静静地躺在榻上,双腿蜷缩,清水芙蓉般的玉容上浮现一点淡淡的落寞。赵凌竟然真的离开了,窗外风声肆虐,一阵阵袭来,卷着秋天的墨色,有那么一瞬间,她的心软了下来。她到底是对了还是错了?自己在这里搅乱大宋,逼着赵凌去辽东奋战,赵凌为了保住大宋根基,宁愿舍弃京畿路,而自己呢?也许从境界上来说真的已经输给了赵凌,可是好像又没有其他的选择。时间沉淀,岁月沧桑,如今的柴可言少了几分冷艳,多了几分雍容,脱去了稚嫩,多了几分成熟,只是孤独与落寞侵蚀的越来越深。
“太后,房州方面传来消息,拓跋轻云所部南撤不知所踪,柴世荣大将军请求下一步指示!”一名内侍小心翼翼的走进来,不时的偷偷观察下柴可言的脸色。别看柴郡主貌美如花,平和善良,可那都是假象,一个女人能掌控洛阳,坐拥十几万大军,靠的能是美貌么?她心如蛇蝎,手段狠辣,你不得不小心应对。
听到内侍的声音,柴可言慢慢回过神来,手指点了点有点发疼的额头,轻轻闭上了眼睛。拓跋轻云离开了房州,往南能去哪里呢?进入荆湘之地,向东南围剿田兴茂?想了想,又摇了摇头,管她拓跋轻云去干嘛呢,至少眼下看田兴茂如果与定**冲突起来,对柴氏来说只有好处没有坏处。渐渐地,柴可言嘴角露出一丝神秘的笑容,“传令柴世荣,不要管拓跋轻云,以最快的速度占领房州,密切留意荆湘方面的情况。”
柴可言想得很简单,不管定**有什么阴谋诡计,只要有机会,她就要一口吞掉荆湘之地,只有一个河南府,对她来说远远不够,太需要荆湘之地作为后方了,而且有了荆湘之地,就可以向西问鼎蜀中大地,那时,就可以真的安下心来跟定**掰掰手腕了。赵凌啊赵凌,你此去辽东,等归来之时,一切就是另一番光景喽。
柴可言打着什么鬼主意,赵有恭一点不知,他此时所有的心思都放到了京东东路方面,十月二十入青州,在慕容彦达的帮助下征集京东路方面的兵马,把各方面的兵马调集在一起可不是什么轻松活,这些府兵分驻各地。训练情况不等。质量也参差不齐。这不,从济宁方面过来的兵马歪歪斜斜,看上去人多,可战斗力实在让人不敢恭维,所以赵有恭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淘汰那些老弱病残,连续两天时间,青州府都做着繁琐的工作,等淘汰任务完成后。摄政王殿下再次浏览大军,差点没一口老血吐在点将台上,谁能想到只是简单地淘汰老弱病残而已,竟然一下子去了一半人。从青州府得到的消息,现在可战之兵只有一万三千余人,还是互不统属,一万三千人实在是太少了。
知府衙门灯火通明,慕容彦达、赵有恭、扈成三个大男人都苦着一张脸,虽说京东路方面的兵马并不是攻打辽东的主力,主要任务是控制朝鲜半岛。可一万三千人,人数是不是太少了?三个人聚在知府衙门。就是要想出一条可行之计,赵有恭是有些头疼了。扈成揉着额头,似乎琢磨到什么,有些兴奋的睁大了眼睛,“殿下,咱们各州方面除了府兵,还有其他兵马啊!”
扈成一说,慕容彦达就会过味儿来了,他翻着白眼,抖着胡子颇有点没好气道,“扈将军,你说的不会是衙门里的人吧?”
“知府大人说对了,各州各县都有衙役,最重要的是这些衙役多是青壮,受到过简单训练。县里平均就有衙役五十余人,州府衙门少则百余,多则几百,如果全都集中起来,人数可不少啊。”扈成越说越兴奋,慕容彦达却是脸色越来越黑,扈成想的好主意啊,那些衙役可是维护当地治安的,并负责缉拿凶手,查案的职责,把衙役都调走,那州府各地还不得乱了套?
“不行不行”扈成刚说完,慕容彦达就一个劲儿的摆着手,赵有恭倒是若有所思的托着下巴。扈成所言不失一个办法,但慕容彦达所担心的也不是没有道理,要是把所有衙役都调走,还真不现实。不过扈成的话,却给赵殿下提了一个醒。
“慕容知府,扈将军所言,确实一条好方法,当然,将衙役全部调走,也不现实。这样吧,你即刻拟一道公文,各州县抽调一半衙役来青州。此外,全力缉拿各州县恶痞青壮,牢里除却死刑犯之外的青壮犯人也全部押到青州!”
赵殿下话还没说完呢,慕容彦达和扈成就已经不可思议的瞪大了眼睛,这二人都是聪明之人,稍一寻思就明白赵殿下想干嘛了。良久之后,才听慕容彦达长长叹息一声,好家伙,殿下真是想常人所不敢想啊,不过仔细一想,又不得不佩服殿下天马行空的想法。那些恶痞混混本来就是闲人,整日里骚扰老百姓,偏偏呢干的都是惹人烦的小事,又没法定罪,倒不如把他们集中送到朝鲜半岛去,少了这些祸害,各州县也就轻松了不少,那么抽调一半的衙役也就没什么可担忧的了。倒不用担心那些恶痞混混们敢乱来,只要进了军营,还能有他们的好,到时候不死也得脱层皮,靠着定**的严谨态度,保准把这些人操练出个人样来,至于那些犯人,更是妙不可言了。只需要一条命令,但凡作战英勇,做出贡献的人就可以减免刑罚,还怕这些人不努力?至于不用死刑犯,也容易理解,大宋刑法非大奸大恶之徒绝不会判死刑的,既然是大奸大恶之徒,就没有什么改过自新的机会了,否则大宋百姓也不会答应的。
赵殿下一席话,慕容彦达颇有点醍醐灌顶的感觉,找到了方法,就兴冲冲去忙活了。方法是有了,可抽调衙役,捕获恶痞混混可是件繁琐的事情,反正自打青州府出了公文,京东路乃至河北各州县就展开了轰轰烈烈的抓捕混混的行动,一时间各州县游手好闲,四肢不勤五谷不分的恶痞们成了惊弓之鸟,他们恨不得见人就说自己是良民,可惜了,这次各衙门似乎吃错了药一般,但凡那些游手好闲的青壮全部缉拿,连个罪名都懒得安。后来有人打听了,原来是摄政王殿下亲自下的命令,但凡游手好闲,损害乡里之人,全部送军营操练,如此也算是教化大宋百姓了。如此一来,百姓纷纷叫好,大赞摄政王英明。
百姓称赞,可赵有恭真的英明么,错了,赵殿下这办法实在是有点损了,颇有点强抓壮丁当兵的意思,只不过抓的都是游手好闲名声不好的青壮罢了。
古有合纵之术,简单点说,就是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咱们赵殿下倒好,团结衙役、混混、犯人,一同进犯朝鲜半岛,如此奇葩军队,也算是开历史先河了。
十一月中旬,初冬降临,渤海湾沙门岛基地,经过简单地训练后,那些犯人混混们总算有点人样了,此时也必须踏上征程了。此时沙门岛基地东侧水岸停靠着无数船只,龙骨船、大趸船应有尽有,尤其是专门运送兵员的大趸船,看上去就像一座阁楼,肚子大大的。这个时代并没有所谓的航海知识,第一次跨海作战,有一种天然的恐惧感。
渤海湾水面,百舸争流,千帆齐发,在这个年代,如此宏伟的水军算是海上巨无霸了。那些渴望用战功洗刷罪名的人殷切盼望着,而赵有恭缩在船舱里,表现的远不如在外面时那么轻松。此时他与唐淼相对而坐,仔仔细细看着手中信札。为了弄清楚朝鲜半岛的情况,情报处和暗堂可谓费尽心机,直到今日才将想详细情况送回。
来的时候就知道朝鲜半岛情况复杂,可了解清楚后,方知道那里已经复杂到了无以复加的地步。如今之朝鲜半岛可谓是豪强林立,互不统属,尤其是名义上的主人慕容复撤回北面后,局势是更乱了,各方混战,百姓流离失所,整个情况宛若战国时代的日本,而那些豪强大族,就成了当地大名。(未完待续。)
第775章 水路
第775章 水路
此时的朝鲜半岛情形非常有趣,与日本战国时代十分类似,也是各地土豪纷纷崛起,甚至某地恶霸集结几千人领兵过百占个山头,就敢称山大王。半岛内烽烟四起,民不聊生,活跃着数不清的将军势力。高丽走到现在,出现比日本战国时代还复杂的情况历史原因非常特殊,赵有恭靠着枕头,看着手里的谍报,越是看下去,心里就越复杂。高丽情况如此难搞,也是他没有想到的。
仔细分析高丽的情况,具体原因就要追溯到很早以前了,早在唐朝李隆基时代祸乱的种子就已经埋下了。唐朝年间高丽被唐军打垮,变成了附庸,后来又经历几次大大小小的战争,整个高丽半岛上的高丽国、新罗、百济三国全部生活在唐王朝的高压下,算是附庸大唐,完成了历史上的第一次面子上的“统一”。可惜好景不长,李隆基当政时期发生了历史上赫赫有名的“安史之乱”,本来高丽半岛情况就微妙,三国子民一同生活在唐军的威压下,看上去不敢闹事,可实际上都有怨言,安史之乱爆发,驻守幽州的唐军的一半边军被调到西边,再加上当时辽东各部起乱子,唐王朝更无暇顾及高丽半岛,结果高丽半岛上三国旧臣扯着复国的旗子又招兵买马打了起来。战事一起,高丽半岛便迅速变成了一锅粥,本来情况就不怎么样,原高丽实际统治者兴徳王无后,又没留下诏书。其弟金均贞和金悌隆争夺皇位。王都附近豪族兵马都加入争夺皇位的战争中了。而王都之外的地方也不安宁,闹到最后金悌隆杀金均贞继位。可好景不长,仅仅过了二十年,金均贞的儿子金明流亡海外,后回国借助外部势力杀了金悌隆,自己继位,号称闵哀王。虽然金悌隆死去,但势力并没有被完全抹去。依旧活跃在高丽半岛很多地方进行着反抗王都朝廷的事。
高丽半岛经过唐军洗礼之后,青壮减少,军队全无,根本没有正规军之说,所以金明贵为高丽半岛名义上的主人,却无法完成真正的大一统,对此也无可奈何。情形仅仅持续几年,金悌隆之子金祐征杀金明,虽说大仇得报,但如今的高丽半岛情况更加差劲。金明的后人转战淅川城附近,旗号一直没断过。高丽乱局越演化越差劲,后来已经发展到了高丽子民情愿东渡当日本人也不愿意留在本土的地步。半岛各地金氏后人还算好的,最要命的是那些高丽豪强们,有些人拉起三百多人往山头上一站就敢称王,大大小小的势力不下百余股,所以说高丽半岛的形势比日本战国时代有过之而无不及。一直到王建崛起,高丽进入了王氏时代,但王建的日子过得也不怎么样,贵为高丽王,说的话却不顶用,至宋政和年间,李资谦为巩固自己的势力,控制幼主仁宗,为了控制幼主,李资谦可谓是下了血本,将自己的两个女儿都送进了宫,但仁宗也能忍,过了几年就开始秘密召集几位大臣,对权臣李资谦进行了讨伐。仁宗与李资谦争斗的时候,恰巧碰上了慕容复立足辽东,进入高丽半岛。
李资谦投靠新来的慕容复,一举打开王都城门,致使仁宗死于慕容复兵马之下,但忠于仁宗崔卓却逃了出去。所以,发展到今天,金均贞与金悌隆的后人,再加上李资谦与王建的人马,整个高丽半岛光大势力就不下六股,其他小势力就更不用多说了,如此复杂的形势,莫说赵有恭了,估计谁知道了也得皱眉头。
咚咚咚的敲门声响起,赵有恭的思绪也从遥远的地方飞回来,放下手里的谍报,没一会儿李宝就面色兴奋的走了进来,“殿下,再过几个时辰就到高丽附近了,咱们接下来的仗该怎么打?”
李宝想不兴奋都不行,因为征讨高丽算是定**水军第一次正式出征了,他得好好表现下才行。虽然定**大佬们从来没发过牢骚,可实际上对殿下将大多数钱财耗费在水军身上颇有微词,大家都觉得水军就是中看不中用的货色,打打边鼓还行,成不了大事。李宝乃下层军官提拔起来的,对定**大佬们的白眼敢怒不敢言,所以心里一直憋着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