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风花醉-第31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你知道?怎么会知道?”赵佶甚是错愕地看着赵福金,这一刻,他感觉到了陌生,真的好陌生,仿佛不认识这个女儿了。叹息一声,赵佶哆嗦着手,从怀中取出一条锦帕,随后跪在了软垫上,“好女儿,算是父皇求你了,把这条锦帕带给三哥儿。”

    得父亲一跪,哪个女儿能承受得起,赵福金慌了,她起了身往后退了两步,又不知道该说些什么,看着那件锦帕,心里空落落的,“父皇,大哥已经死了,哎。。。老九在临安呢,你为什么一定要把锦帕交给三哥儿呢?”

    “你三哥儿大小聪慧,皇位本就该是他的,锦帕交给他,定能复我江山”赵佶看上去有些激动,可他没有发现,赵福金的眼中满是失望,甚至是绝望。狠心的父皇啊,是谁害死了大哥,是你啊,哪怕你流露出意思后悔,一丝愧疚,心也不会彻底冰冷的。又是三哥儿,你看中三哥儿,为什么让大哥当皇帝,是让他当替死鬼么?你看中三哥儿,让他光复江山,老九呢?赵湘呢?赵氏族人能活下几个来?

    罢了罢了,还关心这些做什么,赵福金伸手接过密诏,转身留下了一句话,“你。。。。好自为之吧,以后,这莫寒宫,孩儿是再也不来了,这里太冷太冷。。。。”

    在这温暖的春天里,赵福金说这里太冷,不是莫寒宫冷,而是心冷,可惜赵佶没听出赵福金话里的含义,还满怀欣慰的爬上的笑容。只要密诏送出去,天下都会大骂秦王,呵斥那个贱女人,狗男女,还有那个孽种,都去死吧。

    莫寒宫外,赵福金刚刚离开就将那份锦帕丢到了赵有恭手中,赵有恭愕然,挑眉打趣道,“四姐儿,你不送给三哥儿了?”

    “送给他又有何用,这份密诏除了徒增伤亡,什么也做不了,而且,你真的怕这份密诏么?”

    可不,秦王殿下连赵佶都不怕,会怕一张纸?赵福金躬身行了一礼,赵有恭煞是惊讶,赶紧伸手扶住,“四姐儿,你这是做什么,若有什么事但说无妨,为兄还能打你骂你不成?”

    那一份兄妹情谊,不仅仅赵福金珍惜,就连赵有恭也是格外珍惜。一步步走来,身份越来越尊贵,但真正的感情越来越少了,往日旧人,该珍惜就得珍惜。赵福金摇着头,目光里有泪光闪动,“兄长,小妹知道现在已经没人能阻拦你成就大业,可请你念在小妹的份上,留三哥儿、老九一条性命。”

    “四姐儿,你可知道,三哥儿和老九不是赵佶,就算不死,他们。。。。”

    “留一条命足矣,小妹别无他求”赵福金冰雪聪明,其中道理又岂能不懂?就算能活下来,也是长久的牢狱罢了,不可能像父皇那样软禁宫中的。唯一的结果就是孤老于某个阴暗的牢房里,人不人鬼不鬼,生不如死。可,她能做到的就这些了,她是一个女人,还能做多少事情?

    风雨如霜,我来了,你走了。相爱相扶,我死了,你生了。错落的世间,悲情与喜剧一直同时上演。

    靖康二年六月初七,延福宫宣政殿,文武集聚,将有大事发生。(未完待续。。)

第744章 登基摄政王

    第744章 登基摄政王

    三千年的寂寞,一场风波,五万里的清风,一路狂歌。试问天地苍茫,谁是真英雄。风花雪月的大宋,将迎来最关键的时刻,此时宣政殿内,文物群臣全都静静地等待着。这是大宋皇室从北方归来后第一次朝会,亦或者说,这是秦王赵有恭主持的第一次朝会。虽然朝局还没怎么变,但所有人都很清楚,秦王殿下坐拥朝堂已经是不可避免的事情了,剩下的只是朝廷 会迎来怎样的震荡而已,尤其是群臣最关心的皇位问题,其实已经有很多人准备好貌似进谏了,反正其他事能忍,秦王殿下登基这件事是绝对不能忍的。几年前传下来的规矩,不是一时半会儿能转变的,总有那些迂腐之人,将传统规矩当成了心中的正义。

    巳时初,一声公鸭嗓,赵有恭一身黄色锦龙袍,头戴灿灿紫金冠,秦王刀握在左手,一马当先,走在最前方。此时赵有恭春风拂面,一双眸子精光四射,夺人心神,俯视群臣,竟无一人敢对视。让群臣大感意外的是,在赵有恭身后,跟着的不是赵佶,而是怀抱德王赵析的小刘妃。从大殿中央走过,感受着那丝威严与荣耀,以前,这里是赵佶的地方,现在该换个主人了。小刘妃抱着德王,轻挪莲步,长长的裙摆托在地上,来到台上,转过身,站在了皇位之前。此时文武全都是心中一惊,小刘妃想做什么,亦或者说。赵有恭要干嘛?

    小刘妃面上笑如春风。可跳动的心早已经出卖了她。她终究是个女人。站在这个属于皇帝的高台上,岂能不慌,岂能不怕?赵有恭转头朝她递了一个笑容,不知怎地,那紧张的情绪竟然安静了不少。秦王刀杵在地上,气势威严十足,沉吟片刻,赵有恭方才翘着嘴角嚷声道。“去岁女真人破我王都,幸我关中子弟浴血奋战方才守我大宋疆土。怎奈何天有不测风云,官家返京途中,为贼人刺杀,此乃国之不幸也。可国不可一日无君,幸甚太上皇早年早有预料,若官家不在,则拥德王登基,我等当尽心辅佐。”

    哗啦,朝臣全都惊得两眼发呆。谁能想到秦王赵有恭会这么说?想到过他会让太上皇赵佶当个傀儡,想到过他会强行自己登基。可是谁也没想到他会将这个婴孩抱出来。笑话,这怎么可能?肯定有人不信的,太子早已经确立,官家又怎么会又立诏书,将太子传给幼子赵析呢?难道太上皇当年有未卜先知之能?

    赵有恭才懒得理会那些人的怀疑,努努嘴,杨莲将手中金帛打开,操着公鸭嗓子读了起来,“制令,乾坤惶惶,世事难料,储君,国之重器也,动则天下风云变幻,今心有太子身体,多有病患,恐有大难。为大宋安康,不得不写此诏,若他日太子桓驾崩,当扶德王析登基,群臣当共扶幼主,不可轻待。政和七年,十一月初八,笔。”

    一纸诏书,让朝堂之上炸开了锅,可出奇的没有出现什么反对声。也许这些朝臣都认清现实了,去分辨诏书是真是假已经没有意义了,那绝对是太上皇的亲笔,至于什么时候写的,还不是秦王殿下说什么就是什么?哎,如此也好,至少德王殿下是太上皇的儿子,只不过至此朝廷大权就要全部落入秦王之手了。

    杨莲扫视群臣,向前一步,高高举起诏书,脆声道,“新皇登基,群臣还不叩拜?”

    一声呵斥,文物群臣方才反应过来,于是乎在几个大学士率领下,众臣向前一步,拱手作揖,恭恭敬敬的参拜起来,“臣等,见过陛下,陛下万岁万岁万万岁!”

    隆隆的响声在殿内响起,而承载这份荣耀的小德王却吓得哭了起来,小刘妃将孩儿交给旁边的文惠,双手平举,宽大的袖子轻轻飘荡,声音悦耳,“众位臣家平身,德王年幼,本宫自当看顾,奈何本宫一介女流,朝政要事也不懂,现将朝政归于秦王,特封秦王为摄政王,上朝与本宫同坐。自此,朝中大小事务,将烦劳摄者王主持,众臣当与摄者王同心协力,共扶幼主。另外,年后陛下初蒙,当识大体,特封摄者王为太傅,负责教导陛下学习。”

    轰隆,有一个天雷从殿中炸响,竟然封秦王为摄政王,主持朝廷大小事务,做过分的事还让他当太傅,那以后陛下还不就跟摄政王一条心了?群臣哪里想过,德王本就是赵有恭的亲儿子,能不一条心么?赵有恭转过身装装样子,拱拱手谢了谢,随后扶着小刘妃大刺刺的来到了龙椅前,一下子,朝臣屏住呼吸,一言不发。这时,站在武臣最前方的高俅拱手出列扬声道,“摄者王文治武功,天下敬仰,以摄政王代理朝政,当为最佳,臣,恭贺摄政王上位。”

    高俅可是前朝宠臣,现在以太尉身份站出来说这些话,影响可以想象。赵有恭没有除掉高俅,因为与李彦等人相比,高俅不算什么酷吏,相反高俅为人聪明,久在太尉府,对军中大小事宜很清楚,留着他还是可以的。要是新皇登基,将前朝旧臣全都除掉,那天下百姓可就要说他赵有恭冷血无情了。高俅之后,韩世忠也站了出来,他浓眉一挑,嚷声道,“摄政王乃我大宋百年难出之奇才,正直壮年,韩某人就服摄政王,要是换个人,韩某保他白刀子进红刀子出。”

    嘶,不愧是战场上的粗汉,一些人心里骂翻天了,你韩世忠号称关中一条大老虎,乃是秦王宫嫡系旧臣,你他娘的当然盼着赵有恭上位了,可也不用这么明显吧。有的人想出声反驳下,韩世忠俩眼一眯,拍拍手。接着一阵脚步声响起。眨眼的功夫从殿外冲进来一群持刀禁卫。这些人虎视眈眈的盯着群臣,于是群臣一个个噤若寒蝉的。赵有恭咳嗽一声,摆摆手佯怒道,“韩将军,你这是做什么,这里都是我大宋臣属,又不是女真蛮子,本王相信殿中还没有那种吃里扒外的叛党。让人退下去吧。”

    好嘛,韩世忠还算**裸的威胁,赵殿下这番话就更不要脸了,摆明了就是说老子不怕你们反对,你们谁反对谁就是或乱大宋的乱党。如此情况下,谁还敢反对,除非是不要命了,接下来的事情就简单了,群臣共同参拜,赵有恭扶着小刘妃坐在了那张宽大的龙椅之上。二人相视一笑,里边的意思就只有他俩知道了。小刘妃心里甜甜的。也有点坏坏的,你家那朱娘子、萧公主的不整天瞧着奴家不顺眼么,现在好了,让你天天陪着奴家上朝,看那两位还能怎么样。

    赵有恭心想啊,一帮不识抬举的,本王为大宋立下汗马功劳,如今又是大军在握,掌控朝局,当皇帝还是摄政王,不就是个称呼么,还非得较真,简直就是不知死活。

    等着群臣参拜完,赵有恭双手平伸,示意大家安静下来。这会儿,大家都明白了,赵有恭已经得到了自己想要的,接下来就该大封关中文武旧臣了,果不其然,赵有恭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封章亿为文华殿大学士兼丞相,东方瑾为英华殿大学士,太子少丞,韩世忠为太尉,主掌太尉府,此外调耶律大石进驻析津府,升任河北道宣抚使,总领析津府附近大小军务。另外,原大辽西京云中府改为大同府,归属山西道,析津府改为北京府。锐锋营调往延福宫,就任禁军,杨再兴任太尉府殿前指挥使,统领禁军。

    大小事务安排下来后,众臣发现,关中旧臣已经掌控了军权,财权两大事务,尤其是韩世忠任职太尉,简直要人亲命,以后摄者王还不是说打谁就打谁,至于皇宫,想都不用想了,那杨再兴可是楚王府潜邸的旧臣,有他看着皇宫,谁也别想出什么幺蛾子。其实真有不少人有想法的,虽然德王登基,小刘妃和秦王坐在了一起,但二人不一定一条心么,只要从中挑拨,谁敢保证小刘妃不会反过脸来跟秦王对着干?可惜,这些想法随着杨再兴坐镇皇宫,全都变成了泡影。

    当然,这种事也不可能发生的,因为那些必有用心者根本不知道小刘妃和赵殿下真正的关系,就算二人有嫌隙,那也该是十几年后德王长大之后的事情了。

    关中文武各有封赏,原来的楚王府也改成了摄政王府,而赵有恭还做了一件事,他不顾朝臣反对,追风先帝哲宗为文圣武德皇帝,已故楚王为贤德睿智皇帝,这一条追封,彻底展露了摄政王的霸道。有都御史王琦,吏部侍郎黄成出声反对,全都被赵有恭下令砍了脑袋。

    赵有恭为什么这么做?就是要告诉天下人,当年端王上位,本就不合规矩,猫腻太多,那个皇位本来就是哲宗传给楚王的,现在追封楚王为皇帝,那是应得的。他赵有恭可以不当皇帝,但是天下人不能不知道皇位本该属于谁。说赵有恭冷酷也好,霸道也好,至少,他所做的一切震慑住了许多蠢蠢欲动的人。

    暖香阁里,小刘妃穿着一件半透明薄纱,那一件薄纱根本挡不住那玲珑剔透的娇躯,她如一条美人蛇,缠在赵有恭身上,手中捏着一颗葡萄,脸上挂着点狐媚笑容,“你这冤家,好是没良心,你亲儿子登基才几天,你就想着回王府住,我们娘俩到底是远啊,比不上你家那几位。”

    拈酸吃醋,卖笑撒娇,这些手段小刘妃用的是炉火纯青,赵殿下哪里承受得住,一拍美人翘臀,哼哼道,“胡说什么呢,本王这不是一直陪着你么,只是,总不能一直在你这里吧,天下大事那么多,本王总要好好处留下的。”

    “呸,别拿这些话来骗奴家,你还不是头疼洛阳城的人么,说起来都是你造的孽,好不容易跟郡主生个儿子,到头来那儿子成了自己对头。早知如此,你多陪陪奴家多好?”

    听着小刘妃的话,赵有恭额头上挂上了三道黑线,什么玩意,这女人是不是想生孩子想疯了,一个不够,还要俩?再说了,这人生精华是想给就能给的,命中率是要看天意的,与其说柴可言肚子争气,不如说自己命中率太高,“行了行了,怎么什么浑话都往外蹦?宫里本王是不能一直待下去的,否则风言风语的传出去,总是麻烦,以后宫里的事情多与绍烈商议,杨莲那边你可盯好了,可别让他把咱们一家三口子全卖了。”

    “瞧你说的,奴家还能不晓得这些事么?其实杨莲你大可不必太担心,那是个聪明人,知道眼下跟着谁最好,倒是莫寒宫那位,四姐儿没理会他,可总有人理会的,昨个奴家捉到一个鬼鬼祟祟的家伙,经人打听那家伙是纳兰榕溪的人。之前杨绍烈领兵去了趟南营,发现纳兰榕溪的人已经不见了,八成是去应天府找赵老三了。”

    “哦?他还真不死心呢,真以为本王怕他那份所谓的密诏呢,赵楷就算不找本王麻烦,本王也不会由着他折腾太久的”说着话,赵有恭眼中闪过一丝冷色,这段时间没有动作,那是因为要忙着登基大典,等登基大典过后,就要集中精力收拾下那些四处藩王了。虽然现在德王已经登基,但没有经过登基大典,还算不得被大宋所知,新皇登基必须经过登基大典各种仪式才行。

    洛阳城里,宫梻端坐于椅子里,说着一些话,听着宫梻所言,柴可言有些呆呆的。宫梻很快就告辞而去,因为他知道郡主有些事情要仔细想想了。

    当没了外人,面色如水的柴可言突然秀眉紧蹙,双手紧握,接着狠狠地砸在了桌子上,“赵凌啊赵凌,你果然是心机够深呢,竟然勾搭上了刘欣缘那个狐媚子,还跟他生了个孽种。”

    没有证据表明德王是赵有恭的孩子,可柴可言太了解赵有恭了,如果不是自己亲儿子,赵有恭会放弃自己登基,扶德王上位,真当赵某人是大善人呢?

    新书《锦衣当朝》求支持,麻烦诸位用手点点可好?(未完待续。。)

第745章 城隍台

    第745章 城隍台

    也许没人知道为什么柴可言会如此生气,恐怕连她自己都不搞清楚内心的状况,为什么会如此生气?哼哼,同样是自己亲儿子,却扶持赵析,而不扶持赵湘,若是你能看顾赵湘,或许一切都不会不一样呢。柴可言紧咬着银牙,一言不发,赵凌啊赵凌,你想让赵析当皇帝,好独掌大宋大权,想得太美了。

    夜里,一处幽静的小院中,黑袍人执笔涂抹,纸上却是黑糟糟一片,不像山水画,更不像字,更像是乱画一通,以画观人,可见此时黑袍人的心也有些乱的。赵有恭推举德王上位,不仅出乎柴可言等人的意料,同样也不在他的预想之内。按照设想,赵桓被杀,应该是赵有恭自己夺下皇位的,那样因为身份问题,自当遭到各方势力的反对,哪怕朝堂之上,至少会有一般官员反对定**。反对的人越多,听雨阁越容易趁势崛起,可现在情况大为不同了,坐在皇位上的不是赵有恭,可是德王赵析,虽然赵析是赵有恭与小刘妃的儿子,可谁能证明这一点,再说了,就算有人扯着脖子说赵析是赵有恭的亲儿子,人家赵某人只需要把手往前边一指,问一句有证据么,估计就有一群人蹦出来大骂那人胡说八道。赵某人太聪明了,老早之前就开始筹划着这一刻了,为了这一刻准备了如此久,他会留下破绽让别人抓么?相信赵有恭一定做得天衣无缝,除非有人能撬开刘欣缘的嘴巴,可惜,小刘妃也不是个简单女人,她知道跟着谁才是最好的选择。

    柴可言、赵楷那些人又开始按兵不动了,这可不是什么好现象。黑袍人思索一番,将笔丢在案子上,拍拍手,很快从外边走进来一个青袍男子,“阁主,不知有何吩咐?”

    “传本座命令。登基大典那天,一定要不遗余力杀掉赵析,最次也要阻止登基大典,并传出话,说是郓王乃大宋正统”黑袍人说这些话的时候,带着几分无奈,他心中也清楚,想要杀掉赵析的可能性并不大,但只要能搅黄整个登基大典就好了。赵有恭敢把自己亲儿子推到风口浪尖上。会不尽心保护么?破坏登基大典难度比登天还大,可要是从内部着手呢?

    六月初八就是登基大典了,此时汴梁城内全城戒严,每一条街道都有巡城的卫兵。楚王府门前的牌匾已经换成了摄政王府,雅致的客厅内,赵有恭神色轻松的喝着茶水,朱武坐在下面,叙述着几日来的事情。“殿下,最近汴梁城内还算平静。登基大典准备的还算顺利。”

    听了朱武的话,赵有恭不自觉的皱了下眉头,也许就是太过平静了吧,又是太平静本身就是问题,登基大典多么重要的事情,怎么可能一帆风顺呢?自古以来。汉家文明都讲究一个君权神授,便是大宋也是如此,登基大典就是供奉神灵,如果不经登基大典,总是会让人质疑。有些程序必须要进行。否则合法性总是存在疏漏。德王要上位,赵楷、赵构和柴可言,以及那隐藏在暗处的听雨阁会什么都不做?答案是不可能的,他们绝不可能眼睁睁看着登基大典顺利进行的,所以,汴梁城变得各位平静,反而透着蹊跷。

    “还是多加小心为妙,盯着登基大典的可不少呢,另外把赵鼎调过来,让他严加详查,本王不想出一点纰漏”赵有恭总是有点不放心,虽然汴梁城有朱武和唐淼盯着,但有些事情这二人并不擅长,例如是追踪线索,破获疑案,赵鼎就像一头猎犬,总能挖出那些隐藏在暗处的危险。

    朱武点点头,离开王府继续忙碌,不久之后,任职吏部的赵鼎就被调到了唐淼麾下。寻找蛛丝马迹,挖出潜在危险,这可是赵鼎的老本行。

    赵有恭本来想去趟南城军营的,奈何宫里传来消息,说是小刘妃急着见他,无奈只能去了一趟。暖香阁里,小刘妃在屋里走来走去的,还时不时的叹口气,看样子非常的不安。接触如此久,还从来没见过这女人如此焦躁不安过,“呵呵,你今日怎么了?谁把你狐狸尾巴点着了?”

    听赵有恭的打趣,小刘妃娇媚的翻了个白眼,没好气道,“都什么时候了,还有心情开玩笑,奴家还想问你呢,查出什么来没有?自个孩儿让你推到风口浪尖上,时时受到威胁,登基大典那天,我那孩儿要是伤了分毫,奴家便与你没完。”

    小刘妃显然是担心的,那可是自己个孩儿,朱琏和萧芷韵等人不放在心上,她这当娘亲的不能不放在心上。她也不是没有头脑的,知道登基大典有多重要,眼下汴梁城风平浪静,不代表就没有危险,有时候越是平静,危险就越严重。赵有恭耸耸肩,伸手摸了摸小刘妃滑嫩的秀脸,“本王已经让人严加详查了,保证出不了事情的,你呀,就别如此担心了,那小子是你的儿子,难道就不是本王的儿子了,这世上还有不把亲儿子放心上的?”

    “呸,那可说不定,奴家的儿子总是后娘养的,你那心里,装着的还不是大娘子的孩儿?哼哼,再说了,这老子害儿子的事还少么,奴家还真有点怕你也如赵佶那般!”

    小刘妃一脸佯怒,但说完,自己也笑了,她也就发发牢骚罢了,毕竟置入险地的可是自己的儿子,但说赵有恭像赵佶就有点别有趣味了。赵有恭抖着眉毛,哼哼道,“你这女人,说什么浑话呢,你说本王像赵佶?信不信本王现在就让你跪地求饶?”说着话,愤怒的摄政王已经环住了小刘妃的水蛇腰,而小刘妃呢,自然是不甘寂寞,搂着赵有恭的脖子激烈回击。

    **初收,小刘妃躲在男人怀里,享受着那份熟悉的美好,窗外日光迟暮。暖意浓浓,几只鸟儿落在银杏树上,唱着欢快的歌,“殿下,奴家知道这辈子争不过大娘子,也从未渴求过比过大娘子。你让孩儿坐在那位子上,奴家也依你,只是,殿下要保证,不能让孩儿受到半点伤害,否则。。。。奴家不知该如何活下去。”

    小刘妃动情地说着,她今日所说,全是心里话。她的儿子不可能一直坐在皇位上的,因为摄政王府还有朱琏和萧芷韵。未来主政大宋的只能是这两个女人的儿子,不仅仅她们深受宠爱,更重要的是因为她们身后那庞大的根基。朱琏身后站着的时候朱家一脉,还有秦王府大多数文武旧臣,而萧芷韵身后站着的是遥撵部众以及庞赫、耶律大石等大辽旧臣,两个女人,同样优秀,同样势力庞大。谁要是敢跟她们两个争,只有被碾成粉末的下场。处在皇宫之中。对皇权争斗再熟悉不过了,皇位最后比拼的还是实力,只要有实力,只要不是傻子,就能把你推上宝座,而她刘欣缘唯一的倚仗就是身边的男人。这在朱琏和萧芷韵看来并不是优势,至于潜在势力,比都没法比,如此如何去争?现在儿子坐在宝座上,无非是被逼无奈罢了。真正的作用就是过渡,等大宋太平盛世,天下臣民熟悉了摄政王执政,王座重要还给朱琏或者萧芷韵的孩子。

    小刘妃希望天下快点太平,他不希望自己的孩子存留着记忆离开这个宝座,当他懂事了,当他什么都知道了,还能离开这个宝座么?皇位,让人痴迷,很容易蒙住别人的双眼,当你坐在上边,知道了它的美妙,就不会想下来了,而是想着怎么去保护它。小刘妃不希望自己的儿子陷入这场争斗中,能做个逍遥王,平平安安的渡过一生就够了。

    能够感受到小刘妃内心的不平静,赵有恭伸手抚摸着女人微乱的秀发,神色正容道,“本王向你保证,他一定会太平无事的,没人能伤害他。”

    赵有恭唯一能做的就是尽快扫平天下,当再没了反对声音,自己在踏上宝座,或者留给朱琏或者萧芷韵的孩子,等着赵析年长懂事了,很多事情就不能控制了。经历了赵佶与赵桓的事情,赵有恭不想在经历一场父子相残的惨剧。

    六月初,赵鼎一来到唐淼麾下,就骑马来到了举行祭祀大典的城隍台。城隍台位于大相国寺北边,开封府西南,此处地势很高,占地面积宽广,算是登基大典的好地方了。由于登基大典比较仓促,所以现在各个地方还在紧锣密鼓的修建中,来到城隍台,到处都是忙碌的身影,看到这里,赵鼎就忍不住皱起了眉头,人太多,需要新建的东西也多,这可不是什么好现象啊,人多事多,排查起来困难重重,想要在这里边找到潜在的危险,谈何容易。可偏偏,就知道其中一定隐藏着巨大的危险,郓王还有郡主那些人不可能让登基大典顺利进行的,一旦程序走完,德王赵析就变得稳如泰山了,到时候谁还能攻讦他?

    下了马,赵鼎领着几个暗堂人员穿梭在城隍台各处,赵鼎观察得很仔细,每一处建筑都要细细打量,经过一天的观察,他心中的不安就更加强烈了。一般像这种大的场合,往往都是在建筑上动手脚,例如支撑大殿的柱子,脚下的台阶,祭祀用的神龛,可这次登基大典是露天的,没有大殿,这一方面可以去掉了。至于台阶,也没有问题,修建的非常结实,下边也没有镂空,不存在暗藏陷阱的可能,神龛更是没有问题了。经过检查,各处都很正常,这让赵鼎急的挠头了,怎么可能没有问题呢?

    难道对方并没有在城隍台动手脚,而是想要派刺客进行暗杀?想到此处,有立刻摇了摇头,绝对不可能的,只要不是蠢货,就不会想着刺杀德王,定**全城戒严,当日暗探高手也尽数到场,护卫着德王登台,这种情况下,除非是天兵天将下凡,否则绝对伤不了德王分毫的。不,问题一定是在城隍台,此时城隍台各处都要翻修,正是动手的好时候,可为什么查不到问题呢?赵鼎没有回到城内,而是留在了城隍台,这是他多年来的习惯,如果不查出端倪,是绝对不会离开的。行走在城隍台上,思索着没一个可能发生的角落,突然间,他似乎想到了什么,如果对方要动手,首先要做的就是了解整个城隍台改造的详细情况,要了解这些,就只能从负责城隍台改造的官员身上着手。

    一想到这里,赵鼎变得兴奋了起来,他掏出来之前唐淼给他王府令牌,招过一名暗堂好手吩咐道,“持本官令牌速去工部,把负责城隍台改建的官员名单搞到手,并将那些官员全部带来,本官要亲自审问。”

    那武士持了令牌匆匆而去,到了半夜,那些工部官员全都被从床上揪了起来,可他们也不敢说什么,这可是摄政王下令让他们配合调查的,哪个缺心眼的敢发牢骚。一共三名负责城隍台改建的官员半夜来到了城隍台,见面后,赵鼎先是盯着三名官员瞧了一阵,发现三人表情没什么异常后,方才拱手道,“本官奉摄政王之令,查查危险,以保登基大典顺利进行,有得罪之处,还望诸位海涵。”

    “无妨,无妨”三名工部官员全都松了口气,原来是为了这事啊,其实这几个人还是挺愿意配合的,因为要是登基大典当天城隍台出了什么变故,他们这三个负责改建城隍台的官员野炮不了,到时候不被满门抄斩就算好得了。所以就算为了自己,他们也不会有半点隐瞒的。

    赵鼎找来三名工部官员,尽力想要找出隐藏在暗处的危机,那他能在这工部官员身上找出端倪么?亦或者他查错了方向?(未完待续。。)

第746章 哪都不缺败家子

    第746章 哪都不缺败家子

    事关自己的身家性命,所以三名工部官员还是非常配合的。工部侍郎雷文渊抖着宽大袖子,拱着手笑道,“赵大人,不知你想了解什么,但说无妨,我等当知无不言。”

    三个人如此识趣,也让赵鼎可以少费不少口舌了,请三人坐下后,他凝着眉头细声问道,“三位大人,城隍台的图纸应该在三位手中吧,不知最近一段时间,这图纸可有发生过什么意外情况?”赵鼎问的就是图纸,如果有人想在城隍台动手脚,是绝对离不开图纸的,只要图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