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风花醉-第17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横山之下,是几万西夏兵,李秉祚眉头紧锁,谋划着一场缜密的攻山大计,只要拿下横山山坳,围困银州,当有三成把握重新夺回银州城的。
“报。。。。殿下,对面汉人送来一封信,说让您亲自拆阅!”
李秉祚眉头一挑,嘴角冷哼,那赵家小儿又耍什么鬼花招?拆开信,只是看了两眼,李秉祚的脸就白了,只见他身子一晃,两眼一翻,人就晕了过去。
“殿下。。。老殿下。。。。”
帐中诸将一阵大乱,堂堂忻王殿下竟然被气晕了,那信上倒是写了什么?(未完待续。。)
第463章 殿下惯会耍无赖
第463章 殿下惯会耍无赖
众将七手八脚的将李秉祚抬到帐内矮塌上,随后就是军中医者被喊进来,等着确认李秉祚无事后,众人才放下心。如今李秉祚也是一把年纪了,身子骨大不如前,真要是出了什么事,谁能担得起这个责任?其实所有人都明白,老殿下对大夏国来说太重要了,若是没了他,大夏国就塌了半边天了。
心中没了担忧之后,大家才想起刚刚老殿下扔地上的信,又返回军帐寻找一番,终于在案子底下找到了那张纸。能将老殿下气晕过去,想必是文采飞扬,言辞犀利的长篇大论了吧?可只是扫了一眼,众将都傻了眼。想当年诸葛孔明骂死王朗,当真是言辞犀利,出口成章,一通喝骂,引经据典,滔滔不绝。老殿下可比王朗强多了,心性也稳重的很,能将他气倒,想必话语比诸葛孔明还要厉害的,可事实上,诺大的白纸上,只有寥寥几十个字,那字写的也是不堪入目。就这么一点字,把老殿下气晕了?
“听闻老殿下体恤部下,本王也不矫情,愿双手奉送银州城以及城中三十二万百姓外加熊光璧七千将士!”
重西夏将领看的是面面相觑,心底到抽凉气,他们仿佛看到了一个丰神俊朗的男子露出一副无赖嘴脸,那人左手摸着下巴,眸子里满是得意的笑容。大宋亲王殿下愿意双手奉送银州城,那自然再好不过了,可问题是后边二十几个字。银州几十万百姓以及熊光璧所部七千多将士也会送回来么?有可能送回来。不过那一定是尸体。众西夏将领全都站在帐中默不作声。他们有点明白老殿下为什么会被气晕过去了。不是老殿下心胸狭窄,实在是那汉狗太无赖了。
那可是堂堂大宋秦王殿下,宋哲宗嫡亲血脉,一个有着如此高贵出身的人,做事却凭的如此无耻。这哪是一封讨好信,简直就是阎王令符啊。呵呵,那赵有恭倒真是不矫情了,光明正大的耍无赖。他这寥寥几十个字说的已经非常明白了,只要老殿下领人强攻横山东部山坳,他赵殿下就下令屠了银州几十万百姓,另外熊光璧所部七千多俘虏也不放过。明白了赵有恭的意思,每个人心头都凉嗖嗖的,怪不得老殿下经常说赵有恭是一条疯狗,如今一看,当真不虚。赵有恭敢冒天下之大不韪,做出屠戮银州城的事情么?很少有人去怀疑,十几万辽兵西京精锐他不皱一下眉头就砍了。银州百姓难道还能比那十几万辽兵更可怕么?
屠夫,这他娘的就是一个魔王。这个男人太可怕了,他不动则已,动则风云突变,让人防不胜防。如今难题已经摆在老殿下以及他们这些军中将领面前了,面对赵有恭的威胁,他们要不要继续进攻?只要他们打下横山东部山坳,以赵有恭的性格定然会用血腥手段屠戮银州,到时也只能得到一座尸体满布,一片狼藉的银州。更过分的话,赵有恭还会一把火将银州大部分地方烧成白地,总之,我得不到的,别人也别想得到,好像赵有恭一直都是这样的人。
而且,最让人担忧的是,当大夏士兵知道将军们因为银州而罔顾几十万百姓以及七千俘虏的实情后,结果会如何呢?那将是士气跌落谷底,民心尽失,就算得到了银州,也不再如以前那般稳固了。士兵和大夏百姓想法都很简单的,你就是说出千万种理由,他们都无法接受因为银州而罔顾几十万军民死活的。军中将领,但凡有点军事常识的,都知道银州的重要性,只要能夺回银州,别说几十万军民,就是大夏国东南方变得十室九空也是值得的,可这种话能说出去么?告诉那些士兵,所有银州军民性命加起来都没银州重要?
呵呵,这话要是说出去,那结果就是:人心散了,队伍不好带喽。
李秉祚还未转醒,在横山山下大营内已经传出许多流言,听着那些流言,许多西夏士兵都茫然了,甚至已经有些心灰意冷的意思。不知是谁说了一句,银州几十万军民都不如一座银州城重要,这句话迅速蔓延开来,人心惶惶。
许多西夏将领都很清楚是谁在散发谣言,他们却一点办法都没有,现在所有士兵已经知道了真相,他们都在等待着老殿下的军令,可老殿下还在昏迷中呢。
末时初,李秉祚终于醒了,睁开眼第一刻,他双眼无彩的看着大帐顶端,他真的老了么,为什么面对那个年轻的汉人,竟有一种无力感?其实无需想太多,李秉祚就知道该如何抉择的,如今摆在面前的就只有一条路,那就是撤兵。虽然靠着他的威望,只要一声令下,依旧能统领大军攻上横山山坳,可那样又如何?赵有恭一定会仓皇后撤,狗急跳墙之下,屠戮银州的事情不可避免,那时大夏国得到了银州,失去的可是东南民心啊。有时候,民心一点用都没有,例如赵有恭,他就可以一点都不在意民心,因为他是征服者,从未想过一直占据银州城,所以他什么都敢干,可他李秉祚不行,他考虑的不仅仅是银州,还有大夏国百姓的民心。大夏国一共三百多万人口,东南一带就集中了一百六十多万人,这些人大部分都是汉家后裔,如果他们心思不再向着大夏国了,那赵有恭即使放弃了银州,他日再次挥兵横山,照样可以长驱直入。放弃银州,虽然失了战略要地,可能维持东南稳固,夺了银州,失的将是东南百年基业。
好狠啊,赵有恭可真是眼光毒辣,一眼就看到了大夏国的软肋。和辽国以及大宋相比,大夏国底子太薄了,大宋可以一败再败。丢城弃地。就在之前。大宋丢了北部雄州莫州等地,可对于宋王朝不痛不痒,可大夏国仅仅丢了一座银州,就已经有种危机四伏的感觉了。大夏国可以丢一座城池,但东南不能乱,当年老祖宗打下这片基业,力尽千辛万苦,岂能因怒而废?
李秉祚有一种深深的不甘。如果赵有恭站在眼前,他一定会扑上去吞了这个汉人。酉时未到,李秉祚召集众将议事,下达了撤兵的命令,同时原翔庆军不再向西回到灵州,而是随着赫连铁树去夏州。如今银州失陷,整个东南一带暴露在定**铁蹄之下,李秉祚不得不将整个大夏国的兵力集中到东南夏州和石州一带。
当撤兵的军令下达后,许多西夏士兵跪伏在地,高呼忻王殿下仁义。原为大夏国赴汤蹈火,在所不惜。
与此同时。李秉祚还下达了一道军令,调乌拉特大将军麻刺海领一万潮格旗士卒驻防南部弥陀洞。弥陀洞位于银州城以北七十里处,石州城东北方,隶属于左厢神勇军司辖区。之前银州置于熊光璧手中,大军云集,有银州在,连石州城都少有驻兵,更何况是弥陀洞?可现在情况不同了,西北要塞银州城已经成了定**的桥头堡,弥陀洞这位置就变得尤为重要了,只要弥陀洞稳如泰山,就阻断了定**北上的路。调麻刺海以及潮格旗士卒南下弥陀洞,必然会造成东北一带防守空虚,可这么做也是无奈之举,相比东北各部,东南一带的安稳要重要了许多,不管动用多少兵力,只要能死死地扼住定**出银州北上或者西进的路,那就能将银州失陷的损失降到最低。
宣和三年九月初六,近五万西夏兵马有条不虚的撤离横山一带,至此,一场大战消弭于无形之中。西夏人撤了,赵有恭却是喜忧参半,喜的是拿下了并保住了这座战略要地,忧的是西夏有一个李秉祚。李秉祚这个人真的太冷静了,面对银州失陷,外加一封讽刺信,依旧能做出最合理的判断。西夏有此磐石,以后想要讨到便宜,可就不轻松了。
果然,李秉祚大军撤离横山第二天,也就是初七巳时,就得到了乌拉特大将军驻防左厢神勇军司的消息。听到这个消息,赵有恭可是半点都笑不出来,李秉祚也真够狠的,为了扼守银州北方要道,竟然将麻刺海调到了弥陀洞,万余潮格旗士卒,再加上附近几千左厢神勇军士兵,单一个弥陀洞军镇,就可以对银州造成巨大的压力了。
叹口气,无奈的苦笑了下,麾下兵马还是太少了,如果他能在银州驻扎五万精兵,就有足够的信心打破夏州、石州和弥陀洞组成的铁索防线。不过也该满足了,这一次能捞到银州已经是一个莫大的奇迹了。
正坐在屋中琢磨着要不要把章亿调到银州城,杨再兴已经迈步走了进来,“殿下,萧帅那传来消息,昨日辰时,我大军已经进入长安,潘仁美和晁凯主动退走,现已回到凤翔府!”
“嗯,潘仁美和晁凯倒是聪明,给萧帅送个信,就说到手的兵马就不要送回去了,反正以后都是自己人!”说话的时候,赵有恭嘴角划过一丝冷笑,何作林和袁世英这两个两面三刀的家伙,之前已经给过他们机会了,只可惜没珍惜,紧要关头还跟他赵某人玩模棱两可的游戏。既然如此多小聪明,那就好好回家当个富家翁吧。
其实杨再兴早就对何作林等人看不上眼了,若是殿下真留这二人进入定**体系,那才是真正的不智呢。拱拱手,杨再兴微微笑道,“殿下放心,末将这就去安排。”
宣和三年九月初八,一封急报抵达古都长安,如今的京兆府衙已经成了萧芷蕴的帅府,至于原京兆府尹莫青河,则以身体有恙为由窝在家中不敢出门。其实莫青河已经非常清楚了,他这个开封府尹已经做到头了,能不能留一条命还要看秦王殿下的心情呢。莫青河现在可是后悔莫及,当初怎么就鬼使神差的信了朝廷的话呢,如果他不开城门放潘仁美进城,如果不逼迫定**撤出灵台山,他莫青河也许府尹之位依旧会不保,至少还能落个一官半职,不会有性命之忧。潘仁美倒好,一看打不过定**了,拍拍屁股就走人,他莫青河却是想跑都跑不了。
京兆府府衙,萧芷蕴看着手里的急报,秀眉微蹙,一对狭长的凤眼满含笑意。高宠、萧岿、木阿里等人坐在两侧,好一会儿后,高宠才开口问道,“萧帅,殿下怎么说?”(未完待续。。)
第464章 一个小人物
第464章 一个小人物
“咯咯,殿下只是说吃到嘴里的就不要吐出去了,萧将军,麻烦你去见一见何作林和袁世英吧,记住,态度要好点!”
为什么一定要让萧岿去呢?因为萧岿是契丹人,而且身份不低,早在之前就是鼎鼎大名的辽国大将军了,他去了,估计眼一瞪,何作林和袁世英就得发虚,而且萧岿是契丹旧将,就是出手宰了那两个人,别人也只会说契丹人不懂规矩,也怪不到赵有恭身上。若是换高宠去,同样是威逼恐吓,那影响就不一样了。
萧岿点点头,迈步离开了大厅,也就是一刻钟的时间,何作林和袁世英就千恩万谢的跑了进来,他们哭着闹着要交出兵权,只愿回家做一富家翁。萧芷蕴怎么会不允呢,让二人写了亲笔辞书,才放二人离开。
高宠纳闷得很,萧岿到底用了什么法子,让这俩油滑之徒变得这么乖巧?趁着萧芷蕴离开的功夫,高宠凑到萧岿身边,压低声音问道,“老萧,你也教教高某,你是怎么做到的?”
对高宠,萧岿可是尊敬有加的,在西北,定**高宠可是和契丹第一勇将庞赫齐名的人物。眼见着木阿里也支棱着脖子,一副好奇地模样,萧岿眯着眼,缓缓言道,“说出来也没什么好奇地,萧某只是站在门前说了句初来定**,缺点像样的功劳而已。”
高宠眨眨眼,心中暗自佩服,忍不住竖起了大拇指。真没看出来。这个契丹汉子脑瓜子里还有这么多弯弯绕绕。萧岿是谁?那是萧大公主的兄长。他说缺一份像样的功劳,那就一定会想办法弄来,别人也拦不住他。眼下值得他用心思的地方,除了何作林和袁世英的人头,还有别的么?呼,高宠翻翻白眼,怪不得那俩家伙怕成那样,敢情真把萧岿当成死要军功的人头狗了。
就算关中风云突变。西北银州易主的时候,远在百里之外的邓州顺阳,也在酝酿着一场阴谋诡计。一个中年男子面色沉静的坐在茶楼里,在他面前站着一个瘦削的男子,那个男子不仅瘦的不成人样,全身也包裹在黑色斗篷中,灰暗的灯光下,只能看到那一对漆黑发亮的眼睛。
“钜子,已经查清楚了,王庆最近一直为粮食的问题发愁。刘光世封锁邓州北部,南边房州等地已经被淮西贼兵抢空。现已无余粮。另外杜壆正在整军,也有兵发伏牛山的趋势!”
钜子,这个称呼对于许多人来说是陌生的,可对于墨家人来说,却如同天神一般的存在。天下墨者十余万,他们只认识钜子令,而现在钜子令就在宫梻手中。估计就算当朝徽宗皇帝乃至朝中诸人,也无人知道宫梻还有如此身份。墨门钜子也曾经辉煌过,只是秦始皇为保皇权,焚书坑儒,百家争鸣之局破灭,后汉武帝篡改儒家教义独尊儒术,自此法家和墨家全部没落。与法家的没落不同,墨家的没落只是在表面,而实际上并没有衰弱多少。这也是由于墨家的特殊性决定的,墨家讲究学以致用,门中多是各行杂学之人,例如木匠、铁匠、机关术等等,这些东西到哪个时代都是不可或缺的,而这些从业者就是墨门存活的根基。
如今宫梻以墨门钜子的身份,入朝为官,从某种程度上也算是一位名符其实的隐士了。有道是小隐隐于野,中隐隐于世,大隐隐于朝,宫梻如此做,也算是最佳选择了。
这一次来顺阳,宫梻可是不想出什么意外的,他必须清楚地了解每一个细节后,才会决定要不要去见王庆。王庆为人阴鸷,六亲不认,杀戮成性,搞不好,会死在这个屠夫手中的。而高俅和王黼等人不正盼着他宫梻死在这里么?
“很好,让人准备好,明日本座就去见见王庆,到时若有变故,你们只需打开顺阳北门便可!哦,对了,听雨阁那边打听的怎么样了?”
“回钜子,听雨阁非常神秘,直到现在,属下也只查到了听雨阁阁主手下有一个叫尹开的人,其他的毫无头绪!”
“尹开?盯紧他,千万不要打草惊蛇,呵呵,现在这大宋可真是越来越有趣了!”宫梻淡淡的笑着,眸子里似乎有着一种莫名的兴奋。如今关中又赵有恭,北边有宋江田虎,江南有方腊,东京城里更是暗流涌动,赵有恭、官家、听雨阁各方势力剿杀在一起,不到最后一刻,谁能确定自己是真正的赢家呢?
“属下晓得,不过还让钜子知道,最近好像有汴梁方面的人也在寻找尹开,目的好像跟咱们一样!”
“呵呵,那些人不用管的,八成是朱家大娘子的人,你只要尽心做事,别让他们发现就成!”
“是!”
第二天,顺阳楚王府,端坐王府大厅的不是帅的一塌糊涂的王庆,而是母大虫段三娘,闻听卫兵禀告说有人拜访楚王殿下,王妃段三娘抖着白花花的大胖脸急不可耐的挥手道,“赶出去,你们也是不开眼,殿下什么身份,哪是什么阿猫阿狗都能见的?”
卫兵也是郁闷得很,你这婆娘说话不动脑么,要是那人是平常的阿猫阿狗,他们这些守门的干嘛还要跑进来禀告?卫兵也不敢顶撞段三娘,只能拱手退了下去,一出门,就挠着头小声嘀咕道,“这叫个什么事?就那熊样,还能当王妃,真是做。。。”
“喂,你嘀咕什么呢?”熟悉的声音从身后响起,卫兵往后一瞅,就看到俊朗不凡的楚王殿下正搂着两个娇滴滴的小女人上下其手呢。两个女子都是十二三岁的模样,看上去很青涩。不过王庆就好这一口,喜欢嫩点的雏。
卫兵心中暗叹一句。哎。世上又要多两个倒霉的女娃娃了。姓王的不知玩了多少女人了,一对女子顶多玩半个月,腻了就扔个那些手下。那些女子要么死的凄惨,要么最后被卖到了窑子里,总之没一个好下场的。如今邓州地界上,王殿下可有多了一个外号,叫做“女阎罗”,女阎罗不是说王殿下有多威风。而是说他是女子杀手呢,只要被他看上的女子,没一个好的,就最近短短两个月的时间,就已经有十九名妙龄女子不看屈辱选择了自尽。王殿下也是够狠,把那些女子的尸体剁成肉馅包成了包子,美其名曰“湘女巫云包”。许多淮西子弟对王殿下是深恨不已的,只可惜人在屋檐下不得不低头。
扫了那两个女娃子一眼,卫兵赶紧低下了头,“殿下。刚外边来了个怪人,说又要事相商。他说。。。。他说能解殿下的燃眉之急!”
燃眉之急?王庆眉头一挑,心中已经动了,燃眉之急就是缺粮,难道那人还能弄来粮食不成?不过王庆又好像一点都不急,他放开那两个稚嫩的女子,伸手拍了拍那名卫兵的肩头,笑眯眯的问道,“本王说的不是这个,是问你刚才在嘀咕什么,记住,要说实话,明白?”
王庆虽然笑眯眯的,双眼却直勾勾的看着那名卫兵,直看得那卫兵双腿发颤冷汗直往外流。这卫兵乃是前年被抓来的,如今跟随王庆也有两年多时间,所以深知姓王的是什么性子,他笑得对和善的时候,往往是动了杀心的时候。此时那卫兵真想一下昏死过去算了,因为他很为难,实话实说,虽然是在骂段三娘,可姓王的跟段萨娘是夫妻,有道是夫妻一体,还有胳膊肘往外拐的道理,所以说出实话,多半是死路一条。可要不说实话,那就是欺骗王庆,依旧是死路一条。横竖是个死,那卫兵咬紧嘴唇,也豁出去了,“殿下,小的刚在说,王妃举止粗俗,长相不堪,实在配不上殿下,更不配王妃的称呼。”
说出这些话,卫兵闭上了眼睛,死就死吧,奶奶个熊的,这些年跟着王庆干了多少亏心事了,要是被砍了,也是报应吧。此时院子里除了王庆和卫兵就是那两名女娃子,一时间院里静的落针可闻,王庆面无表情,眼睛眨也不眨的盯着那名卫兵,良久后,王庆突然笑了,那笑容就像冬天里的春风,能化开万物。王庆长相本就俊美,这一笑,更是醉人。
“好好好。。。。不错,不错。。。。没想到在我这王府里,也有敢说真话之人,小子,这两个女人赏你了。。。。”
说完这话,王庆迈开大步子,笑着朝府门走去,而那卫兵却傻乎乎的站在那里,好一会儿都没反应过来。
事实上,卫兵当真说出了王庆的心里话,要不是忌惮段二和段五手中兵马,早就把那个恶心人的母猪宰掉了。如今贵为楚王,王庆最窝囊的事就是每十天就要趴在段三娘身上交一回货,每干一回,王庆就觉得胃口翻涌,三天吃不下饭。如果段三娘真能怀上点种,他也算有点安慰了,可偏偏那母猪不下崽儿。最为可恨的是段三娘还妒心极重,什么女人也不敢往后院领,前些日子从扬州找到了一个女子,领进后院没两天,就被段三娘削成了人棍。段三娘还偏偏不让那女人死,想着法子让她活着,就像那位可怜的王皇后置于瓮中。最后还是王庆实在忍不住,亲手杀了那个可怜的女人。
从那时起,王庆就坚定了杀掉段三娘的决心,有段三娘一日,他王庆就当不了真正的男人,可眼下段二段五手握重兵,杜壆的兵马有不占优势,他只能暂时忍耐。而那卫兵的话,也着实替王庆出了一口恶气,因为那些话就连他自己也不敢明着说出来的。但愿那卫兵的话别传进段三娘耳中吧,否则世上又要多一个人棍了。
王庆走了,卫兵死里逃生,还得到了两个娇滴滴的女子。可他一点都高兴不起来,段三娘是谁?那是名符其实的母夜叉,若她知道了实情,会是什么后果?
看着那两个稚嫩还带着些恐惧的女娃子,卫兵傻傻的笑了,“你们是哪里人?”
“回当家的,我们是丹水镇人,几日前才被。。。。”说到这里,那女子的眼眶已经有些红了,她看上去很害怕,就像狂风里的一片树叶,可怜而凄惨。卫兵有些愣愣的看着那两个女子,他脸色复杂,心中已经涌起一阵悲凉,呵呵,丹水镇,他也是丹水镇人啊,同样也是被抢来的。不知哪来的勇气,那卫兵努力的挤出了一个笑容,“你们走吧,别回老家了,去别的地方,留在这里,终究是死路一条。”
卫兵的话,让那两个女子惊诧不已,她们好一会儿后犹自不信道,“真。。。真的?”(未完待续。。)
第465章 谁是猪?
第465章 谁是猪?
将两个女子领到隐蔽处,卫兵将身上所有值钱的东西拿了出来,还领着她们去了趟住处,让她们换上一身男儿旧袍,“走吧,有多远走多远,别回丹水镇,那地方。。。。呵呵。。。。”
直到此时,两个女子才发现这一切都是真的,她们扑通跪倒在地上,用一种稚嫩的声音哭道,“敢问恩公高姓大名?”
“丹水镇,方家方启梁,你们快走吧,哎,我那妹妹如果还活着,也该如你们这般大了!”
丹水镇方启梁?对于丹水镇来说,这个名字一点都不陌生,当年方家乃丹水镇首屈一指的大户,方家老先生更是难得的好人,镇上许多人都在方家讨生活的。可自从淮西兵来到丹水镇后,一切都变了,方家惨遭灭门,一家老少死的一个不剩,方家下人也被掳到了贼兵之中。因为淮西兵走的时候放了一把大火,将方家烧成了一片白地,所以大家都以为方家人一个都不在了,那时不知多少人惋惜过,因为方家大公子可是邓州有名的才学之士,早年又习武略,算得上邓州少有的大才。只可惜,这样一个前程似锦的年轻人却死了,窝窝囊囊的死在了淮西乱兵手中。
一个本该死的人却活着,这不过他不叫方启梁,而叫梁启方,他算得上告诉所有人自己是谁了,只可惜王庆等人这些年杀了太多人了,根本没想过方家的事情。所以一个叫梁启方的男人一直活在楚王府里,别人能逃。他不会逃。因为他是方启梁。丹水方家最后的希望,他要以血肉之躯,在最恰当的时机给王庆致命一击。
“方公子。。。。你跟我们一起逃吧,那母大虫不会放过你的。。。。”
两个女子还要劝说,方启梁双目一瞪,冷冷的叱道,“快滚,没听到么?晚了。我们谁也走不了。。。。”
方启梁送走了两个可怜的女人,他不是个仁慈之人,这些年他杀了许多不该杀的人,做了许多孽,可面对这两个女子,他的心软了,因为一看到她们,就想起了惨死在段二身下的妹妹。那时候,妹妹才十岁,她连个女人都算不少。只是一个女孩儿。那一夜,他不再儒雅。就像疯子一样冲进去要救妹妹,却被护院阿苏敲晕了,等醒来的时候,他穿着一身下人的衣服,而阿苏成了方启梁,方家也变成了一片白地。
当什么都没有了,方启梁冷静了下来,他再也不冲动了,他强迫自己变成了懦夫,一次次跟着王庆干着伤天害理的事情,他这么做就是要离得王庆等人越来越近,因为只有离得近了,才有机会手刃仇人。如今他已经是王府侍卫了,呵呵,王府,就他娘的一个土匪窝,这里肮脏不堪,可他依旧忍着,在往前一步,就可以当内院侍卫或者调到段二等人身边任职亲兵了。
方启梁送走了人,王庆迎来了人,而这个人就是堂堂龙图阁大学士宫梻。内厅里,王庆和宫梻聊了很长时间,等到傍晚时分,才看到王庆携着宫梻的手哈哈大笑着走出客厅,王庆极力留下宫梻吃饭,不过宫梻急着回去安排大事,王庆也没有勉强。
王府门前,方启梁看着快步离开的王庆,小声嘟囔了一句,“哎,不知道又要出什么事了。”
“梁哥儿,你管那么多干嘛?咱们守好大门就行了,你说话能管用,到时候还不是那位去哪咱们就去哪儿?这天天作孽,都他娘的做成习惯了!”
淮西兵也都是一群苦哈哈,他们与以前那些梁山和江南乱民还不一样,那边是官逼民反,他们是贼拉民反,你想不反都不行,因为敢说一个不字,淮西贼兵就先把你砍了。因为这,所以淮西兵一直都分为两批人,一批是得过且过的,一批是一心随着王庆想要打一片花花江山的。
九月初八晚上戌时,赵有恭快马回到了同州王府,与家人吃一顿便饭,算是这些日子以来最温馨的了吧。饭后,因为忙着处理公务,女人们倒也知趣,没有进来打扰,只有一个念奴儿,坐在一旁说着最近顺阳以及东京方面的情况。大约亥时三刻,房门被人推开,捧着托盘进来的不是潘金莲,而是鬼头鬼脑的朱凤英。
什么时候高贵的朱二娘子也会端茶倒水送夜宵了?眼瞅着朱凤英娇媚的小脸,念奴儿冲着赵有恭眨了眨眼。赵殿下哪能不懂,手指敲着桌面,对一旁的闭口不言神色流转的朱二娘子笑道,“青黛,说吧,是什么事?”
“呀,姐夫,你可真聪明,你看最近也没什么事了,让小妹回汴梁看看可好?”
听了朱凤英的话,赵有恭哑然失笑,没好气的瞪了一眼,“你这丫头,以前有的是时间,你不回汴梁,怎地现在急着回去了?”
“嘻嘻,不是没想到嘛,好了啦,现在也可以啊,姐夫,你快派一帮侍卫,跟小妹回去。。。”
啪,赵有恭张大了嘴,这下算是搞明白朱二娘子的心思了,搞半天,朱二娘子这是要回汴梁城显摆一下啊。要放在往日,也由着她胡闹了,给她一千亲兵随她回汴梁也成,可现在淮西贼兵随时可能有动作,哪敢放她出去瞎胡闹?
“姑奶奶,算本王求你了成不成?你整日里跟着阿九疯疯癫癫的,本王由着你们,可现在这事不成,王庆你听说过么?现在姓王的快要发兵北上了,你这会儿回汴梁,不怕他抓你回去当压寨夫人?”
“啊?”朱凤英瞪圆了美丽的大眼睛,小脸也红扑扑的,小嘴微张,透着点恐惧之色。王庆的名声,她也是听说过的,那家伙好像专爱把年轻女子剁成肉馅包包子。“臭姐夫。那你怎么不早说。小妹不回了,打死都不回了!”
说着话,朱凤英抱着托盘扭着小蛮腰跑了出去,一出门就碰上了一旁观望的阿九,俩丫头一照面,朱二娘子就板着脸失望道,“小九儿,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