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风花醉-第16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张俊死了,谁也没想到赵有恭竟然当着所有人的面亲手格杀了张俊。
方悦怕了,拿刀的手已经颤抖了起来,他觉得自己好像做了一件错事,这件错事最终会送了他的性命。(未完待续。。)
第450章 祸水东引
第450章 祸水东引
赵有恭目光森冷,方悦和单秀只是对视一眼,就忍不住往后退去。传言中,赵有恭身具奇功,未曾想,竟然恐怖到了这种程度,张置使也是少有的军中悍将,剑法得名家大师传授,在赵有恭手中竟挡不住一招。方悦和单秀心中很清楚,赵有恭连张俊都敢杀,还会放过他们两个么?
“来人。。。来人。。。”单秀拔刀高吼几声,守在帐外的百余亲兵蜂拥而入,那些亲兵看到张俊的尸体后,也都是心头一凛,将目光放到了帐中诸人身上。
方悦提刀望着赵有恭,咬牙切齿道,“秦王谋反作乱,诛杀张置使,军中兄弟,可与某家一起灭了这乱臣贼子,谁能杀他,赏黄金万两,官升三级。”
方悦的话不可谓不诱人,而且他的话也很靠谱,如果真能杀了赵有恭,莫说是黄金万两,就是黄金十万两,估计朝廷也会给的。百余名亲兵围拢过来,赵有恭凛然不惧,他扫视帐中诸人,慢条斯理的说道,“张俊里通西夏,出卖大宋,如今已经伏诛,方悦、单秀身从逆贼,定斩不饶,夷灭九族,与此事无关人等,站到一旁。”
明明是胡说八道,却是一本正经,也许表情太过真实了吧,那些闯进来的亲兵也犹豫了起来,他们左顾右盼,竟不知道该听谁的了。方悦脸上闪过一丝慌乱,他现在能依靠的可就只有这些大帐亲兵了,于是他怒喝道。“休要听他胡言乱语。张置使精忠体国。又岂会与西夏人同流合污?”
方悦的话让众多亲兵安静了下来,他们觉得方悦说的很有道理,赵有恭却丝毫不理会方悦的鼓动,只是盯着那余下五个营指挥使,“你们觉得方悦的话有道理么?”
此言一出,余下五个营指挥使忍不住打了个寒颤,他们有的眉头皱起,有的将脑袋耷拉了下去。其实众人都明白。赵殿下这是逼着他们站队呢,总之,要么跟着方悦,要么跟着殿下,中立?呵呵,对不起,赵殿下是不允许中立一方存在的,因为他要掌控保安军,决不允许第三股势力存在的。
屋中很静,大约过了半柱香的时间。才见铁番营指挥使叶静堂迈步站到了赵有恭身边,叶静堂捏着桌上那封信。冲着那些亲兵大声喝道,“此信乃是张置使亲笔所写,里通西夏,罪同叛国,如今已是证据确凿,尔等休要听信他人挑唆,误了自家性命。”
叶静堂是小人么?不,他不是小人,如果在战场上面对西夏人,他可以奋勇向前,就算死也不会皱下眉头。只是他厌烦了勾心斗角的生活,自从张置使执掌保安军后,哪还有半点边军的样子,不思如何抵御西夏,却想着怎么对付秦王殿下。秦王殿下是有不臣之心,这一点就是傻子都看得出来,可当务之急是内斗么?既然必须选择一方,那叶静堂愿意赌一次,既然殿下能统领定**在武州城下打下赫赫威名,那他一定不会辱没了保安军的名声。深思之下,叶静堂选择了赵有恭。
在保安军,叶静堂资历深,颇有威望,他一站到赵有恭身边指责张俊,余下还在犹豫的指挥使当即有三个人站到了叶静堂身旁。短短的一炷香时间,长桌一边只剩下了营指挥使顾超。所有人都在等待着顾超的回答,单秀更是急声道,“顾兄弟,张置使待我等不薄,可莫要做那不忠不义之徒啊。”
顾超的眉头紧紧的皱在一起,他双目纠结,看上去狰狞可怖,很显然,他很难做出选择。终于,他长叹一口气,整个人瞬间松了下来,迈步来到了叶静堂身后。
保安军自张俊之下一共七个营指挥使,如今五个依附赵有恭,其余二人则不足为虑了。方悦不敢置信的看着那些老兄弟,左手抬起,手指微微颤抖,“你。。。你们。。。你们。。。。为什么?”
赵有恭轻蔑地看着方悦,伸手弹了弹桌上的茶杯,发出一阵清脆的响声,“方悦,你们还不明白么?因为大部分人都不想给西夏人当帮凶。。。。”
余下的话赵有恭没有说,他相信众人都明白的,其实赵有恭所言,也是叶静堂毫不犹豫的站在赵有恭身边的原因。西夏人陈兵洪州虎视眈眈,张置使却迟迟不派兵驻防北边,就已经说明许多东西了。
剩下的事情就简单多了,当叶静堂等人下令捉拿张俊同党后,帐中大部分亲兵都掉头对准了方悦和单秀二人。想方悦和单秀也算得上保安军骁将了,做梦也没想到会死在大帐亲兵枪下。方悦和单秀死后,叶静堂有些惴惴不安的拱手道,“殿下,方悦和单秀也是响当当的好汉,你看,可否多外宣称,他们是死于西夏人之手,还有二人家人。。。”
毕竟是保安军的老兄弟,眼睁睁的看着方悦和单秀背上通敌叛国的罪名殒命,多有不忍的。赵有恭很不愿意答应叶静堂,他为人处事第一要点,就是不留后患,按照以往的心思,方悦和单秀的家人肯定是不能留的。不过这次,赵有恭不得不多考量一下了,如果真的杀了方悦和单秀的家人,叶静堂等人必定会离心离德,心中也多有不服,这对他掌控保安军可不是好事。无奈之下,只能蹙着眉头点了点头,“一切依叶指挥使所言吧,不过叶指挥使要清楚,本王不希望以后有什么人来找本王的麻烦。”
听赵有恭所说,叶静堂面露欣喜之色,心中也多了几分钦佩之意,“谢殿下成全,殿下放心,末将定让军中之人紧守口风,另外,还会将二人家人送至广南,从今往后,他们当不知殿下。”
“你晓得这些便好。叶指挥使。你先去忙吧。到了酉时,让诸位将军来厅中议事,这西夏人虎视眈眈,可以点都耽搁不得啊!”
“喏,末将领命!”叶静堂拱手施了一礼,躬身退下。赵有恭长呼口气,嘴角露出几分笑意,天空中白云朵朵。随风飘荡,张俊死了,谁能想到后世鼎鼎大名的中兴四将之一的张俊会是这种死法?张俊是个能臣良将,可他私欲太盛,死也死在了这上边,如果他能如种师中那样顾全大局,真舍不得杀他的。
张俊的死不是秘密,赵有恭也没有刻意隐藏,所以,几个时辰后这个消息就传到了北边各处。洪州城里。李秉祚面色沉重,花白的头发有些乱。只有那双眼睛透着阵阵精光。没人知道这位皇巨擘在想些什么,李秉祚手抚胡须,下颔颤动,长久后苦笑了起来。赵有恭,当真是小瞧此子了,竟敢几人硬闯保安军,斩杀一方处置使,这种行为,只有疯子才敢做的,偏偏赵有恭不是个疯子。
定边军大营里,渭州经略使种师中面色如水的坐在软垫之上,他手持白帕擦拭着一把宝剑,张俊的死,显得很突然,又是必然。对秦王殿下,种师中说不上喜欢,也说不上恨,倒是有一点欣赏。骨子里,种师中是一个古板的人,他只认可朝廷,但凡反对朝廷的,都是乱臣贼子,从这一点上来说,他跟赵有恭不是一路人。如果放在平常情况下,赵有恭擅杀边关大将,行那谋逆之事,种师中肯定要做些什么的,可现在西夏人虎视眈眈,他不得不放弃这个想法。哎,中原四处狼烟,关中又出了个赵有恭,难道大宋真的要完了么?
“报。。。种经略,保安军急报,今夜亥时,保安军八千人马北上,先于我军抵达洪州南部胡家堡。叶静堂指挥使言兵力不足,请求我部调兵驻防胡家堡以西。”
听着探子回报,种师中脸上露出几分讶然之色,他不得不承认,这一次自己看走眼了,本以为赵有恭吞并保安军是为了向南对付朝廷兵马的,没想到他竟然将保安军全部人马派到了胡家堡。此子当真是有魄力,如果他能执掌大宋,说不定是件好事。刚有了这个想法,种师中就赶紧甩了甩脑袋,怎么可以这么想呢?
让亲兵退下后,种师中把鲁达唤来,吩咐几句,鲁达便离开了大帐。鲁达刚走,种师中集聚众将于帐中议事。
八月二十五,保安军和渭州兵马攻击一万五千余人分别驻防胡家堡东西两侧,同日,萧芷蕴见种师中并未对赵有恭下手,没了后顾之忧后,便领大军南下,不日便追上了高宠。第二日,也就是八月二十六酉时初,萧芷蕴率乙室军、定**共计两万四千余人驻扎长安城外,至此,长安城内人心惶惶,一场大战似乎不可避免。
八月二十七,一纸急报飞传汴梁,而此时徽宗皇帝赵佶正在杨戬的陪伴下在艮岳园里逛着买卖街。听小太监来喊,赵佶匆匆回到御书房,打开急报看了两眼,这位徽宗皇帝多日来的好心情顿时消散,一张脸变得铁青铁青的,“张伯英死了。。。。”
赵佶喃喃的说着这句话,仿佛痴傻了一般,张伯英是谁,他可是首屈一指的西北名将,威望十足,如今又封两路处置副使,端的是地位崇高,可就是这样一个人,却被赵有恭杀了,理由是里通西夏,意图叛国。呵呵,叛国,当真是欲加之罪何患无辞啊。疯子,那个侄儿就是个疯子,他连张伯英都敢杀,还有他不敢杀的人吗?
听着赵佶的话,杨戬睁着老眼,喉头咯咯作响,张俊死了?这怎么可能?可如果不是真的,官家又何须如此失神?
自从急报送到宫中,赵佶的心情低沉了下去,本来还想去得月楼会一会李曦儿的,也只能作罢。将众位宠臣喊道御书房,将保安军发生的事情叙述了一遍,蔡京和高俅等人也如赵佶一样抽了口冷气,就连宫梻也未曾想到赵有恭会这么做。
做事不拒俗礼,勇敢果毅,出手毫不留情,端的是一位雄主啊。到了此时,宫梻也不由得生起了几分佩服之意。
“官家,秦王此人狠辣如此,看来再派人代替张伯英,也是白送性命,咱们只能另作他想了!”
宫梻此言,赵佶又岂能不知,那个侄儿能杀张伯英,就一定能杀其他人,可眼看着那个侄儿没有掣肘为所欲为,心中如何能忍,“宫先生,难道就一点办法都没有么?”
赵佶真心相问,宫梻却有些犹豫了起来,他沉着眉头想了想,拱手道,“官家,你可知祸水东引?”
祸水东引?估计没有几个人不知道祸水东引是何意思的,问题是祸水在何方,又如何引?(未完待续。。)
第451章 上好的祸水,一箭双雕
第451章 上好的祸水,一箭双雕
祸水东引,乃借刀杀人计中的一种,但凡读过书的都晓得此计何等狠辣,可问题是祸水在何方?关中地界上,有实力有威望的当属张俊和种师中,当然潘仁美能力也不差,可比起前两人,潘仁美有个严重的缺陷,就是威望不足。如今潘仁美被杀,种师中又不愿内斗,指望潘仁美么?
梁师成心中想来想去,也没想到往哪里找祸水去,宫梻的脸上倒是平静的很,仿佛胸有成竹一般。梁师成和蔡京等人都很奇怪,既然宫梻已经有了主意,为何不直接说出来呢,难道是存心卖个关子?接触久了,大都对宫梻有些了解,这位宫先生可不想那种肤浅之人,迟疑了一下,长相犹如兔相公的李邦彦拱手言道,“宫先生,若你已有计策,但说无妨,也好让大家斟酌一番。”
其实李邦彦这话是替赵佶说的,宫梻并没有开口,一直等到赵佶无声地点了点头后,他才拱手道,“官家,其实要借祸水并不难,关键在于有没有这个心。”
呼,赵佶奇怪得很,怎么今日宫梻说话吞吞吐吐的,这可不像他以往的作风啊,由此可见,这祸水东引之计并非那么尽善尽美的。既然话说到了这里,皮球就甩给了赵佶,其实宫梻的意思非常明白,就是心中之计不甚美妙,官家要是有决心,他便说,官家要是没决心,他就不说了。看上去宫梻这么做很多余。可这也是他的聪明之处。居庙堂之上。官吏倾轧。无所不用其极,这两年他宫梻升任龙图阁大学士,简在帝心,大有入枢密院或者太尉府的趋势,如此情况下,已经遭了很多人嫉恨了。越是风光的时候,越要谨小慎微,就拿这祸水东引之计来说。他绝不会直接说出来,必须先得到官家的首肯才行。如果这一点得不到保证,今后可能会有大麻烦的,一旦祸水东引之计没成功,又让朝廷蒙羞,想必会有许多人上折子参倒他的,但有官家支持,想必许多人就要考虑一下了,这其中就包括了高俅和王黼。
当然赵佶可不会想这么多,他心中想的只是不太完美的祸水东引之计值不值得。良久后,他点点头笑道。“宫先生但说无妨!”
既然赵佶已经下了决心,宫梻当即再无保留,他压低身子,缓缓言道,“自去岁末淮西王庆占据房州,威逼均州,声势直追浙东巨匪方腊,西京防御是刘光世已经多次请求朝廷调令剿灭王庆,奈何当初北伐辽人,无暇顾及。今年年初,王庆贼兵已经背上熊耳山大有攻取河南府伊阳之势。官家请想,若咱们派一人前往邓州顺阳,与王庆达成协议,朝廷让出伊阳城,王庆也不得在扰乱西京道,想必王庆一定会答应的。”
话语之中透着无穷信心,宫梻从来不说些无把握的话,伊阳地处河南府西南部,从关中到东京以及荆襄一带,大都要通过伊阳所以,伊阳商业繁华,乃货物转运之地,税收丰富。如今王庆穷困潦倒,恐有雄兵,却无钱粮,他早就对伊阳垂涎三尺了,只不过因为自从上次发生劫粮之事后,朝廷派大军驻防伊阳,王庆手底下的楚王军又是一群乌合之众,攻打伊阳实在没戏,这才耽搁了下来。如今朝廷要把伊阳送给王庆,代价只是以后不要在骚扰京畿一带而已,王庆不是蠢猪,他会不答应么?
王庆一定会答应的,问题是朝廷能答应么?此时众人也明白为什么刚才宫梻说话会吞吞吐吐了,把伊阳送给王庆,堂堂朝廷跟个匪人谈买卖,岂不是滑天下之大稽?高俅眉头一挑,当即怒目指责道,“宫先生,本以为你会有什么妙计,没想到你竟能说出这种话来,官家,宫梻心向乱匪,霍乱朝纲,则当重罚。”
高俅拱手言说,一脸肃穆,随后便是王黼,为什么这二人如此积极地弹劾宫梻呢?只因为最近官家有意调宫梻去枢密院或者殿尉府,如今殿尉府当家人就是高太尉,而王黼有意入枢密院执掌中枢,如此情况下这二人能不嫉恨宫梻么?
虽然有高俅和王黼站出来指责宫梻,赵佶这次却不同以往的摆了摆手,他和宫梻相识这么久,倒不觉得宫梻是那种乱来之人。和乱匪谈判,听上去匪夷所思了些,但为什么不听宫梻说完呢?
李邦彦号称浪子宰相,自然不是浪得虚名的,他眼角轻瞟,心中暗叹,看来宫梻在官家心中的地位还是一如往常的稳固啊,换做旁人若是说出和乱匪谈判的话,估计官家早就怒了。现在官家不表态,估计是有些认同宫梻的吧,想着,李邦彦便拱手道,“官家,宫先生话还没说一半,不如等宫先生说完,再做决断也不迟。”
李邦彦这么说,明显的是向着宫梻了,高俅和王黼面色不善的盯了盯李邦彦。不过李邦彦假装没看见,反正他现在走的是蔡京和杨戬的路,倒不在乎王黼和高俅怎么看他。也许这就是官场吧,官员倾轧,人心叵测,没有永远的朋友,只有永远的利益。想当年王黼帮蔡京复相,二人关系密切,算得上“生死之交”的盟友了,后来王黼为官家所喜,官威日盛,这心思也就足了,久而久之就不满足一个少宰之位了,趁着春秋鼎盛,何不向前一步,一个宰相,一个少宰,注定要成为敌人的。王黼盯着蔡京的位子,而蔡京也不会束手待毙,转手间交好李邦彦,将李邦彦提拔了起来,而李邦彦盯着的便是王黼的位置。
御书房内,几位重臣,看似为关中之事担忧,实则各怀鬼胎,若说还算平静的,当属杨戬和李彦了吧。这二人都是宦官。外官的事也影响不到他们。
赵佶倒没有想太多。伸手示意道,“宫先生,说说你的想法吧,为何要将伊阳送与王庆?”
宫梻面色平静,王黼和高俅的话对他没有半点影响,听赵佶如此说,他便躬身回道,“官家。你有所不知,王庆此人天性凉薄,贪婪成性,一个小小的伊阳满足不了他的。有了协议之后,再加上伊阳靠洛阳太近,不管王庆愿不愿意,都不会再扰乱京畿,惹得朝廷大军讨伐的。既然京畿一带闹不得,王庆一定会另作他想,而出伊阳唯一能去的地方就是虢州。可虢州残破,并无多少利益。那接下来留给王庆的选择就不多了。”
御书房内诸位大臣都在思索着宫梻的话,蔡京为相多年,对洛阳附近非常清楚,他稍微思索了一番,便立刻反应了过来。想通了宫梻话里的意思,蔡京的眼神有些变了,胸口涌起了一丝凉意。宫梻,此人太可怕了。
宫梻说留给王庆的选择并不多,可蔡京很清楚的知道,留给王庆的选择只有一个,那就是过虢州攻取函谷关,进而入关中劫掠。王庆会攻函谷关么?答案是一定的,因为王庆太贪了,有道是贪心不足蛇吞象,只要有足够的利益,就没有王庆不敢干的事。这就是祸水东引么?王庆果真是一盆上好的祸水。
能站在御书房内,这些人又有几个是傻子?当然,也只有赵佶反应有点慢,因为这位徽宗皇帝根本不晓得虢州附近的情况,等着杨戬铺开一张地图,赵佶才有些明白的欣喜道,“宫先生,你的意思是逼着王庆去攻打函谷关?”
直到此时,宫梻才露出一点笑容,他点点头,缓声言道,“官家说的不错,不过有一点官家说的不是太准,王庆此人流痞出身,贪生怕死,有贪图便宜,所以,臣料定,此贼定不会直接破函谷关入关中。官家请看,函谷关地处崤山要道,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便是童枢密领大军攻伐,都不可得,王庆何德何能,可以打下函谷关?函谷关打不下,王庆一定会耍他那点小聪明,从朱阳山进武关,过商洛道,向北进入荆山绕道函谷关后方。”
高俅对宫梻确实有意见,可也不不承认宫梻的才华,居于御书房内,就已经料到了今后发生的事情,如此心智,天纵奇才。
稍微停顿了一下,宫梻见赵佶还在思索,便有接口道,“官家,引王庆去关中,不管结果如何,对朝廷都是百利而无一害。秦王殿下若胜,王庆所部定会损失惨重,到时淮西贼兵势力大减,再以刘光世为帅,调两京兵马剿灭淮西贼兵,定当容易许多,那时,王庆莫说守住伊阳城,能不能活下来都两说呢。当然,若是王庆胜了,结果自然不言而喻,那时以王庆的性子,定**覆灭,没了制约,他定然会祸乱关中,搞得民怨沸腾,到时官家在一纸调令,关中、两京军民一心,王庆覆灭还不是转手之间?”
嘶,祸水东引,当真天下毒计,赵佶半张着嘴,好半天才反应过来。妙计,妙计啊,王庆攻关中,无论定**和王庆谁败,对朝廷来说都是去了一个心腹大患,祸水东引,一箭双雕。赵佶抑制不住心中的喜悦,竟起身对宫梻拱了拱手,“朕有先生相扶,何愁贼子不灭?”
宫梻赶紧躬身行了一礼,连说不敢。只是宫梻心中却是一声叹息,现在官家倒是言听计从,如果以前听他的,舍去那么多面子,一刀杀了赵有恭,又哪来这么多后患?官家不是雄主,甚至连合格的帝王都算不上,可官家对他宫梻真的很好,哎。。。。
宫梻这条祸水东引之计,妙是妙,但不光彩,朝廷依靠贼兵去剿灭堂堂皇族亲王,这种事要是传扬出去,可就要闹出天大的笑话了。不过也没人拒绝,因为很明显官家已经认可了这个主意,谁要是反对,那不是和官家过不去么?
自来到御书房内,蔡京说话很少,可没人敢无视他,这会儿,赵佶面色清爽的向蔡京问道,“蔡元长,这出使顺阳,你可有合适人选?”
赵佶这话问得有些突兀,蔡京心里一阵暗恼,官家也是有趣,他蔡京又不是神仙,哪里可能转眼间就想到合适人选?不过蔡京相当稳重,他不紧不慢的施礼道,“官家,既然此计是宫先生提出,臣以为以宫先生才华心智,走一趟顺阳,再合适不过了。”
这一次,王黼再没跟蔡京唱反调,拱手附和道,“官家,蔡相所言,甚为有理,臣附议!”
“臣等附议!”
赵佶笑眯眯的看着宫梻,轻声问道,“宫先生以为如何?”
宫梻心中暗叹,众人盛情难却,他无论如何也拒绝不得了,只好认命道,“一切但凭官家做主!”(未完待续。。)
第452章 暴怒的朱娘子
第452章 暴怒的朱娘子
内心里,宫梻是不想去顺阳的,顺阳城里满是流匪,流匪就是流匪,做起事来毫无规矩,谁能保证不出意外呢?宫梻不想死在流匪手中,而且,他觉得这点事根本无需他亲自去的。不过高俅等人齐声附和,又以忠义之名压在头上,他若是不去,官家恐怕就要多想了。
定下细节和出使日子后,赵佶对宫梻勉励了一番,当然也少不了嘱咐几句,总之,此时要秘密进行,至于伊阳方面,赵佶也会想办法将守兵调走的,给王庆制造趁虚而入的机会。
议事完毕后,赵佶少有的留众人在宫里吃了顿饭,戌时未到,赵佶拢着手笑眯眯的去了暖香阁。小刘妃自是百般亲昵,其实赵佶一进门,小刘妃就知道一定是出了什么事,否则官家怎么可能这般高兴?喝了几杯清茶,借着说话的机会,随意问道,“官家,你今日是怎地了,若是又高兴事,不妨说出来,也让奴家高兴一下嘛。”
小刘妃的声音清晰而委婉,说是发嗲,却很自然,听得赵佶心里暖暖的。将小刘妃揽在怀中,赵佶神秘兮兮的说道,“呵呵,既然爱妃想听,那朕就说一说!”
二人耳鬓厮磨,缠绵中说了许多话,听着赵佶的叙述,小刘分心中的震惊可想而知。堂堂朝廷,竟然跟贼匪合作,这可真是古往今来头一遭了,哎,要是官家以前也能这样豁出脸面做事。也不至于落到今日之地步了。小刘妃自然有些想法的。她不知道那王庆有多大势力。但至少有一点是可以确信的,那就是王庆不可能给赵有恭带来太大的麻烦。官家现在可以不择手段的做事了,可惜晚了,现在定**驻防函谷关,赵有恭坐拥关中,清剿不服之众,位子越来越稳固,凭着那赵有恭的手段。会对付不了一群流匪么?
第二天,阳光炙热,金色的光芒洒在汴梁城里,河水也泛着阵阵色彩,小刘妃换了一身便装,悄悄地来到了汴河边上的那处小院子。轻推门扉,让她倍感意外的是朱琏也在,不过这样也好,省的再派人去知会一声了。
院子里,朱琏正为几株秋日紫菊洒着水。她笑容满面,端庄大气。站于花丛之中,让阳光暗淡。自从禁军撤离朱家大院后,朱琏就仿佛变了一个人一般,当所有人都以为她会借秦王之名,大肆行事的时候,她却像一位普通闺中女子,过起了平淡的生活,每日谈谈生意,空闲了奔走于花圃之间,日子倒是自得的很。
朱琏看似人畜无害,犹如一个花女,小刘妃却不敢有半点不恭,因为就是这个看似平静如常的女子,手里握着一支可怕的力量,只要她愿意,就可以做到很多事情。来到朱琏身后,小刘妃躬身福了一礼,低声说道,“主人,宫里出了点事!”
朱琏微微一愣,却没有立刻回过头,因为她不想让小刘妃看到她脸上的惊讶。平复心情,就仿佛知道小刘妃接下来要说什么一样,她淡淡的笑道,“说来听听!”
朱琏这个态度,却让小刘妃不知道该如何判断了。其实,她本可以直接将所发生的事情说出来的,可她并没有这么做,之所以如此,就是想看看朱琏的反应。如果她一脸惊讶,急着问出来,那说明她对宫里的事一点都不知道,这样,也从另一方面说明秦王的势力并未延伸到宫里,那样,她以后做事也可以放开些了。如果什么都不问,那就说明朱琏早就知道了。
恰恰,朱琏问了,可又像是没问,她不急不慢,就好像在印证什么似得。小刘妃心里直犯嘀咕,这朱大娘子到底是知道还是不知道,难道她早就知情,只是想看一看她刘欣媛是说真话还是说假话?犹豫了片刻,小刘妃还是决定老老实实地说了出来,“主人,昨夜官家召集臣属,做了一个决定,想让出伊阳换取王庆的淮西贼军进攻关中。”
小刘妃将从赵佶那听来的话娓娓道来,她说的很详细,偏偏故意漏掉了一些内容。朱琏听得很仔细,将水壶交到芷兰手中,平静的坐在院中石桌旁,等着小刘妃说完了,她好像一点都不惊讶,还淡淡的说了一句,“宫梻此人,神鬼之才也!”
朱琏这句话像是慨叹的自言自语,又像是对小刘妃说的,那意思就好像是在说,千万不要有任何隐瞒,其实她早就什么都知道了。看着朱琏清澈的目光,小刘妃粉背上渗出了一层细腻的冷汗,暖日高照,心中却一片冰凉,难道这一次,她又自作聪明了么?原来大娘子早就知道了,御书房里发生的事情,她都一清二楚,那她刘欣媛的事又瞒得过去么?看来以后得多加小心了,那些花花心思也不能有了。
“主人说的是,奴家乍听之下,也惊讶的狠呢,用淮西贼军去对付秦王殿下,恐怕也只有宫梻这种神鬼之才能想得到了!”
不管是朋友还是敌人,没有人会否认宫梻的才华。祸水东引、借刀杀人、一石二鸟,可谓是环环相扣。想以往贼人利用朝廷的事很常见,可朝廷主动给贼人合作,还是头一次,这种计谋,不是想不到,而是不敢想,偏偏宫梻不仅敢想,还敢将此付诸实施。
“宫梻纵是有天纵之才又能如何?殿下手握近十万精兵,关中日渐安稳,又岂是王庆那些贼子能撼动的?好了,你出来也有一段时间了,赶紧回去吧。”
“好的,那主人歇着,奴家这就回去!”小刘妃临走时又恭恭敬敬的施了一礼。
待小刘妃走后许久,朱琏脸上的笑容慢慢消失,代之而起的是一种狰狞和冷厉,她的手轻轻颤抖。突然。好征兆的捏起旁边的小花锄狠狠地砸在了石桌上。因为用力过大。花锄已经弯曲,她的手心也蹦出一点血迹。多少年了,朱琏无论多生气,也从未表现出来过,她一直都是端庄稳重,就如同一个神女一般,可这次,她的怒火可以烧毁整座汴梁城。当朱琏生气时。哪怕最为亲近的芷兰也感受到了一种莫大的压力,她站在身旁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