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淘宝大唐-第9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李治也是个聪明人,他看出来李的无奈,也感到了事态的严重性。
他离开东宫以后,就去找长孙皇后。
立政殿。
李治一见到长孙皇后,就急忙说道:“母后,恐怕要出大事了。”
第三百八十八章 危险信号
长孙皇后看到李治焦急的样子,说道:“怎么了,出什么事儿了?”
李治说道:“六嫂她们要离开长安,还带着孩子们,看来是要出去避祸了。”
李虽然没有跟李治明说契乌云等人回家的目的,李治也能够猜测出大概的意图。
长孙皇后意识到了危险,不由得心头一震。
当年在玄武门之变的时候,李世民就要求她带着孩子出去躲避,那惊心动魄的一幕就像在眼前一样。
她猜到了李现在的心情,看来是和自己当年的心情一样了这是个危险信号。
长孙皇后心中的震撼无以复加!
长孙皇后认为李泰重新复出,并且在朝廷中地位上升,这件事给李造成的压力,就和当年废太子李建成等人对李世民造成的压力是一样的。
那么李会不会也像当年李世民那样,走上极端的道路呢?
长孙皇后浑身冷汗直冒。她因为紧张,双手紧握,手指因为用力,手背上的青筋都显现了出来。
她第一感觉,就是要赶紧去告诉李世民。她站起身来,向外走了几步,又停下脚步,心中默念道:“冷静、冷静。”
她坐下来,深呼吸,平稳了一下自己的情绪,对李治说道:“李治,东宫发生的事情,不要跟任何人提起,这几天,要多去你六哥那里走动,有什么情况,及时来向我汇报。”
太极殿,李世民的书房。
奉李世民的召唤,兵部尚书尉迟恭来见李世民。
“臣尉迟恭,参见皇上。”尉迟恭行礼说道。
李世民说道:“你坐吧。”
“谢皇上。”尉迟恭说道。
李世民问道:“这两天,军方将领们走动频繁,听说有不少人也去找了你,发生了什么事情吗?”
尉迟恭说道:“没有什么,大将军李靖今年从军50年整,这要退下来了,将领们要给他庆贺一下。”
李世民一听,原来是这么回事儿,他觉得自己多虑了,心就放下了一半。
随即他又感到了一阵失落,这么重要的活动,竟然没有邀请他来参加。
李靖是大唐军中第一人,威望极高,像这样的庆贺活动,应该由李世民亲自来主持。然而,人家不告诉他,这本身就说明了问题,他这个皇上,在人家的心目中已经不再重要了。
这本身就是一种抗议。
李世民心中一阵恼怒,觉得面子上又有些下不来了。
他故作轻松地说道:“敬德(尉迟恭的字),这是好事儿啊,李靖是我大唐军神,从军50年这么大的事情,是应该好好庆贺一下。
哎,他怎么没跟我说一下啊,我会亲自为他主持的。”
“这……”尉迟恭不知道该怎么说才好。
李世民说道:“敬德,这么些年来,我待你如何?”
尉迟恭说道:“皇上,您待臣恩重如山,臣的这条命永远都是您的。”
李世民说道:“李靖他们办庆典,没有通知我,是不是对我有意见啊,为什么你也不来告诉我一声呢?”
“皇上,这……”尉迟恭仍然不知道说什么好。
这件事太尴尬了。尉迟恭心道:“人家明摆着对你有意见,你去干嘛去啊?”他本来就嘴笨,现在就更不知道说什么好了。
李世民问道:“军中的将领们,除了要给李靖祝贺,还谈些其他的什么没有?”
尉迟恭说道:“大家在一起,就是谈论以前征战的事情,这么多年了,都是老兄弟,对于大将军离开军界,大家都很感慨。于是呢就想给他热热闹闹的庆贺一下。”
李世民的心彻底放下来了。
他说道:“敬德,没别的事儿了,你先回去吧。”
尉迟恭欲言又止,终于什么也没说,就离开了书房。
此时,到了下班时间。李世民吩咐道:“王德,去柳妃那里吧。”
柳妃是高句丽国王的妃子,李世民看到她姿色出众,就带回来纳为了妃子。
长孙皇后一直就等着李世民下班,想和他谈谈,结果听说她直接去了柳妃那里,就只好作罢。
魏王府。
李泰对褚遂良说道:“我让你弄的简拔官员的名单,弄好了吗?”
褚遂良说道:“好了,第一批一共是32名官员,这是名单。”说着,递给了李泰一份书札。
李泰接过来翻看着。
褚遂良说道:“这些官员,都是对太子殿下不满的人,他们都表示愿意效忠殿下您。”
李泰说道:“很好,咱们先替换下级官员,等到架空了那些老家伙,到时候将他们一锅端。
我现在已经看明白了,父皇有意支持咱们,制衡太子的势力,这是一个好机会,咱们一定要牢牢抓住。”
褚遂良说道:“殿下放心,第二批官员,臣已经在物色中了,很快就会给您报来。”
李泰心情极好,他真的想唱一嗓子,可是说来奇怪,他就找不到一句,像三害唱的那句“我正在城楼观山景”,那么带劲儿。
正在这时,他的卫队长刘挺,带来一个更好的消息。
刘挺说道:“殿下,臣打听到了一个消息,说东宫的几位王妃,离开了东宫,出了长安城。
臣派人暗中跟踪,看他们的去向,似乎是前往云州方向。”
褚遂良说道:“殿下,臣以为这是一个信号,太子殿下在云州、丰州,都有他自己的势力,现在转移他的家人,应该是防范咱们,这是件好事儿啊。”
李泰问道:“怎么是好事儿呢?说来听听。”
褚遂良说道:“殿下,您想想看,云州是铁勒部的地盘,丰州是突利部的地盘,这是两个自治区,也是皇上防范的重点。
您只要跟皇上提醒一下,他们现在到云州和广州去,要干什么呢?我想皇上首先就会想到,太子殿下有反叛的可能。
一旦皇上有了这样的想法,您想想看,太子殿下他不死也得被扒层皮。
一旦太子倒了,这太子之位,除了您以外,还有第二人选吗?”
李泰大喜,说道:“好主意,明天早朝后,我就去见父皇,我就不信了,这回这个三害他还不死?!”
第二天,早朝,太极殿。
第三百八十九章 罢朝
8点10分,魏王李泰已经站在大殿上自己的位置,他向后望望,就看到刑部侍郎褚遂良,也早早的站在那里,两人点点头,相视会心地一笑。
今天,是他们露脸的时候,他们将向李世民,提出更换一批官员。到时候,所有大臣们,就能看到他们的威风了。
可是此时,中书省殿值官有点儿紧张起来,他发现今天和往常不同,前来上朝的官员,大部分还都没有露面儿。
8点20分,中书省殿值官,心中的紧张越来越厉害了。
以往这个时间,参加早朝的官员们,都已经各就各位了。今天就奇了怪了。按照各部上报的参与早朝的人数,今日应到754人,结果到现在为止,仅仅到了33人,这些人基本上是刑部的人,其余各部都只来了一个人。
朝廷重臣只有李泰来了,各部首长中除了刑部尚书以外,就只有工部尚书皇甫睿来了。
殿值官员急忙上报给中书侍郎岑文本。岑文本赶紧告诉了首领太监王德。
李世民已经梳洗打扮完毕,踌躇满志的准备上朝。
王德进来了,他慌张地说道:“皇上,不好了,今天很多大臣都没有来上朝。”
“什么?”李世民一听就急眼了。
李世民气冲冲的来到了大殿上,一看傻眼了,前来上朝的大臣们的人数,就只有平常上朝的零头。
李世民坐在龙椅上,又等了20分钟,仍然就只有这几个人。
李世民看到各部都来了人了。他质问道:“你们部里其他的人呢?”
结果,各部来人,都递上了一叠子奏章,全部都是请假条,也包括这几个人,就等着李世民批准,他们也准备转身走人呢。
工部尚书皇甫睿就更干脆了,人家是来上辞呈的。不给你干了。
这还了的?这是罢朝啊!
这是唐朝建立以来最为严重的事件之一了。
李世民愤怒极了,他想发火,想摔东西,想骂人,可惜没有观众和听众,有火都没处发了。
李世民十分无奈,站起来说道:“退朝吧。”说着就回到了书房。
他看到跟着进来的岑文本,板着脸问道:“今天是怎么回事儿?你事先没有得到消息吗?”
岑文本看到李世民发怒,他有些害怕,恭恭敬敬的站着说道:“昨天下午,臣倒是接到了几份请假的奏章,可是也就只有七八个人,也仅仅是比平常多了那么一点点而已,也没有引起臣的注意。
谁知道今天早朝,怎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
李世民一生中经历了无数大风大浪,从来没有感觉到像今天这样的无力!
在以前,他无论遇到什么样的艰难困苦,身边都站着一群坚定的支持者,然而今天……
他还发现了一个严重的问题,军方的将领们,没有一个人前来,也全部递交了请假奏章。
军队历来是李世民最重要的依仗啊!
在这一刻,李世民的内心深处,产生了一种恐惧感。
他呆坐在椅子上,想了很久,说道:“文本,你去把房玄龄叫来。”
岑文本说道:“皇上,房大人没有来上朝,到他家里去叫他,恐怕要等一段时间。”
李世民挥挥手,示意无妨。
李世民,在书房里足足等了一个半小时,房玄龄来了。
“臣房玄龄参见皇上。”房玄龄行礼说道。
“玄龄,来,坐下。”李世民说道。
“谢皇上。”房玄龄说道。
李世民说道:“玄龄,听说你身体不舒服?”
房玄龄说道:“皇上,老臣知道您要问什么。
武德2年,老臣在渭北投奔皇上,至今已经26年了,如今,老臣已经62岁了,人老体衰,伺候不了皇上了,请准许老臣告老还乡吧。
这是老臣的辞呈,请皇上恩准。”
他从口袋里掏出了辞呈递给了李世民。
李世民纳闷地说道:“玄龄,这么多年来,咱们君臣相互扶持,可以说既是君臣,又是挚友。
有什么心里话,就不能跟我说说吗?”
房玄龄说道:“皇上,老臣累了,没有精力再经历朝堂上的风雨了,请皇上允许老臣退下去,安享晚年吧。”
李世民不解地问道:“年初的时候,你还意气风发,说要好好辅佐我建设贞观之治呢。这还不到一年,怎么现在就想着告老还乡呢?”
房玄龄心道:“那个时候的你还是英明神武,没有迷信什么长生不老,求仙问道,现在的你成什么样子?
最关键的是,那个时候的朝堂,是那么健康团结、积极向上,老臣用不着勾心斗角,一心一意的发挥余热,是心甘情愿的。
自从你扶植了李泰,把朝堂上搞得乌烟瘴气。朝堂又开始陷入了内乱内讧。
老臣这个岁数了,没有精力再跟你们斗心眼了。趁着这个时候退下去,老臣也许还能得个善终。
你让我说,我说什么呢?我能跟你说,只有把李泰赶出朝堂才行吗?
你跟李泰是一家人,我只不过是个臣子,让我说什么?”
房玄龄打定了主意要激流勇退了。他说道:“皇上,老臣真是年纪大了,实在是力不从心了。看在老臣几十年来尽心辅佐皇上的份上,就答应老臣的请求。”
房玄龄一生辅佐李世民,玄武门之变最危险的时候,也是坚定的站在李世民一边的,是李世民绝对的心腹。
李世民知道房玄龄心里有话要说,可是,明显的不信任自己,是有话不肯说啊。
房玄龄的态度,对李世民是一个触动。他看到谈话实在进行不下去,只好让房玄龄先离开了。
房玄龄走后,李世民想起来李孝恭了。他和李孝恭是堂兄弟,关系极为密切。这次上朝,李孝恭也没有出现,他就想跟李孝恭谈谈,于是,就派人去李孝恭。
一个多小时后,传旨太监回来说道:“皇上,李郡王病了,病的很厉害。奴才去到郡王府的时候,看到李郡王躺在病榻上,起不来了。”
李世民心中不信,决定亲自去看看。他吩咐备车,前往河间郡王府。
三百九十章 决不让步
长孙皇后听说了朝堂上的情况,心中预感大事不妙。
在此之前,她和李达成了协议,给李泰留下了一个很不错的出路只要李泰离开朝堂,就可以到河东当一个富贵王爷,舒舒服服地过好下半生。
可是,李泰就是要作,可以说是作死,长孙皇后如何劝说也不听。
现在朝堂上的情况,已经表明了李开始动手了。
长孙皇后心里十分清楚,虽然李世民是皇上,可是大唐还有法律,不是李世民一个人就能够左右的。
如果大臣们都反对的话,就连李世民这个皇上都有危险。她现在已经开始考虑,是否舍弃李泰,来保李世民的问题了。
这么多年来,她清楚地看到,李是个极其厉害的角色。他在朝堂上,在军队里都有极高的威望,在民间的威望也可以和李世民比肩,甚至超过了李世民。
李为人宽厚,和李相处的最好办法,是尊重他,不要伤害他,长孙皇后自己的确是这么做的。
可是,先是李成乾、再就是李泰,把李的宽厚当做了软弱可欺,真是作死啊。
作为历史上最杰出的女性之一,长孙皇后十分睿智,她现在意识到了一个更大的危险现在已经不仅仅是李泰的性命问题了。
李和李世民很有可能会发生冲突,姑且不说李世民能否战胜李,即使战胜了李,对大唐造成的冲击,绝不会比当年的玄武门之变的影响力小。
这样做的觉过,绝对会撕裂大唐,甚至彻底葬送大唐。
长孙皇后绝不愿意看到这一幕的发生。她思虑再三,就前往东宫去见李。
东宫。
长孙皇后一进入东宫,就感到气氛不对。李和王妃们对她很客气,也很冷淡。尤其是李凝儿,对着长孙皇后只是行礼,嘴上一声不吭。
长孙皇后望了望李凝儿等人,李会意,说道:“海棠、凝儿,你们先下去吧。”
长孙皇后和李来到了书房,李淡淡地说道:“母后,您有什么话就说吧。”
长孙皇后说道:“太子,我是向你来道歉的。因为李泰的事情,给你造成了很大的困扰,实在是很抱歉。”
李依旧淡淡的说道:“道歉就不必了,您有什么话,就请直说。”
长孙皇后说道:“我知道事情的严重性,我希望你能够保持冷静,有什么事情,咱们好好商量,不要让事情发展到不可挽回的地步。”
李听到长孙皇后的话,心里有些不痛快,他说道:“母后,您还要怎样?
李泰这些年找了我多少麻烦?仅仅派人行刺我,就有四次,难道,就只有让他把我弄死了,您才满意?”
长孙皇后没有打断他,李在自她面前,仍然是个孩子。她必须给他发泄的机会,于是她耐心地听他往下说。
果然,李说道:“以前,我看在父皇和您的面上,已经宽恕了他。不久前,我仍然看着您和父皇的面子,又宽恕了他。”
可是,咱们刚刚达成协议不久,李泰就破坏了协议,而且,已经开始向我下手了。
他通过父皇,罢免了我岳父侯君集和李凝儿的职务,逼迫支持我的大将军李靖,离开了军界。
我知道,他是要把我身边的人,和支持我的人,一个个的除掉,然后,我就只能任由他宰割。
李泰是您的亲儿子,你们是一家人。可是,我有什么地方对不起你们一家,当年李承乾害我、李泰害我,我是怎么对待你们的?
难道,就因为我当了太子,妨碍着你们了吗?这什么狗屁太子,你以为我愿意干?当年我不是全心全意保李成乾当太子吗?我告诉你,我不稀罕。
皇上跟李泰亲近,你们是一家人。我已经跟皇上说了,这个太子我不当。
可是,我现在心里很清楚,我就是不当这个太子,你们也不会放我一条生路的。
我也不瞒你说,乌云、晴儿和水仙,我已经让她们离开长安了,能多活一个是一个,你们真是太狠了。
这样也不是办法,我能救得了她们三个,我母妃怎么办?我哥哥怎么办?我其他的王妃们怎么办?”
李说得很伤心,他的眼泪顺着脸颊直往下流。
长孙皇后心中也很同情李,李成乾、李泰还有当年的长孙无忌,逼得这孩子很苦。
李擦掉了眼泪,坚定地说道:
“我现在想明白了,与其如此,还不如鱼死网破。我告诉你,这回的事情,我绝不让步。要么你们就把我弄死,否则我绝不会放过李泰。”
长孙皇后一声不吭,任由他发泄自己的情绪。
看到李不再说话,长孙皇后说道:“好孩子,这些年真是委屈你了。你没有一件事对不起你父皇,而且你还救过我的命。是我和你父皇,对不起你。”
李一向尊重长孙皇后,听到她这句话,心里好受了不少。
长孙皇后继续说了一些安慰他的话,李的情绪渐渐平稳了下来。
长孙皇后说道:“这件事儿,你一点儿错都没有,有错的是我和你父皇。
现在面临的情况是,已经不仅仅是是你和李泰之间的事情。而是你和你父皇发生了冲突。
你父皇的脾气你是了解的,他自从求仙问道以后,脾气变得更加暴躁。
你父皇是皇上,你是太子,你们是大唐两个最重要的人物。你们两个如果发生了冲突,后果会很严重的。
这么多年来,你为大唐所做的一切,我都看在眼里,大唐能有繁盛的今天,你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可是,如果你跟你父皇发生了冲突,很有可能,就会毁了你付出了巨大心血,来之不易的良好局面!
因此,我希望你保持冷静。
李说道:“母后,我知道您说的都是对的,但是,你站在我的立场上想一想,我必须为自己争取一条活路,为我身后依靠我的人争取活路。因此,我绝不会让步。”
长孙皇后点点头说道:“你说的对,你说的没有错,我如果是你,也会像你这样去做。”
说到这里,她沉默了下来,轻咬着嘴唇,默默的思索着。
良久,她深吸了一口气,好像是下定了什么决心。
第三百九十一章 品酒
潼关。
在潼关驻扎着骑兵第12师,师长是长孙皇后的表弟长孙嘉庆。
孙嘉庆是长孙皇后的舅舅邳国襄公长孙顺德的次子,他接到李世民的圣旨以后,十分震惊,立即准备带兵向长安进发。
副师长兼政委名叫郝俊明,是河间郡王李孝恭的亲信,他看了圣旨后说道:“师长,圣旨写的是备战,听候调动命令。现在就进长安,属于私自调兵,这可是重罪。”
没有总参谋部的命令,军队是不能调动的,当然有圣旨除外。
孙嘉庆听了郝俊明的话,说道:“你说的有道理,咱们先备战,随时等候命令。”
当天上午,孙嘉庆派出了自己的亲信,前往长安求见长孙皇后。郝俊明也派出自己的亲信前往李孝恭的河间郡王府。
长孙皇后得到了李世民暗中调兵的消息,心中更加焦虑。她担心太子李得到这个消息,会引起更大的误会。
李孝恭得到了郝俊明的通报,心中十分不爽,他没有想到,李世民竟然要下黑手,于是急忙来到了东宫。
东宫。
“殿下,我得到消息,皇上已经准备调动潼关驻军进长安了。
我实在是想不到,他竟然会这样做,这是要下黑手啊,你要早做准备。”李孝恭担忧地说道。
李笑道:“叔王,不必担心,我早就知道了,罢朝这么大的事情,他有想法也是正常的,他只是下令做准备,不是还没有调兵进入长安吗?”
李孝恭看到李镇定的样子,知道他已经有了准备,可是,他还是有些担忧地说道:
“殿下,这件事你可要把握好,这里外都是咱们自己家的亲人,最好不要闹的刀兵相见。”
李说道:“叔王,您就放心吧,皇上是我的父亲,我不会对他怎么样的。
我也不是烂好人,您想想看,这么多年来,无论是国内外的敌人,算计我的人多了去了,最后结果怎么样?”
李孝恭对自己这个神奇的女婿,十分满意。无论是什么事情,他都能够处理的妥妥当当的。
看他信心满满的样子,应该是有把握解决当前的危机。
李孝恭说道:“皇上素来英明神武,只是近来在李泰等人的蛊惑下,受到了蒙蔽,不行你就找他好好谈谈。”
李说道:“谈是一定要谈的,但不是现在,现在跟他谈他听得进去吗?”
李孝恭说道:“具体该怎么样,你要把握好分寸。”
正在这时,侯君集来了。看到李孝恭也在这里,就上前来打招呼。
侯君集知道李孝恭是自己人,也就不瞒着他,说道:“殿下,臣得到了消息,驻汉中的骑兵第十九师,接到了命令,准备进入长安护驾。
皇上这是要下手啊。”
李说道:“岳父,还不止呢。还有驻固原的骑兵第21师、驻潼关的骑兵第19师、驻陈仓的重甲步兵团。也都接到了圣旨,随时准备进军长安。”
侯君集吃惊地说道:“这么多部队啊。太子殿下,你打算怎么办?不行,咱们也开始备战。”
李孝恭听到这里,说道:“君集慎言!谋逆事情咱不能干。”
侯君集说道:“王爷,刀都架在脖子上了,还说这种废话。太子殿下,长安驻军中,很多都是臣的老部下,别的不敢说,调动两万人马,臣还是有把握的。”
李说道:“岳父大人,叔王说的对,这件事你不要管,我自有主张。”
侯君集有点着急了,他说道:“殿下,你就这么沉得住气?皇上我可太了解了,他要发起狠来,可是六亲不认的,你还记得玄武门事变吧。”
李说道:“岳父,事情还没有到那一步,咱们还是要通过正常途径解决。
干脆跟你们明说吧,皇上调动的那些军队,我早已经派人秘密监视了,如果他真的调兵进京,我也有应对的手段。
现在咱们最好什么也不做,一旦做了,就算没有回转的余地。”
李是为他们着想,不想让他们卷入进来。
侯君集对太子殿下并不是太担忧,因为就在京城,他手里掌握着一支最强大的军队,那就是飞虎军。一旦发生事变,控制整个长安城都不是问题。
李孝恭问道:“现在罢朝了,事情已经闹大了,你打算如何收场?”
李坚定的说道:“这次,我绝不让步,一定要彻底打垮了李泰!不达目的,我决不罢休!”
说完,他对侯君集说道:“岳父,您的吏部尚书职位,是被皇上免掉了,但是在长孙无忌没到之前,吏部不是仍然由您把控吗?
所有新变更的官员,一律不予承认。”
侯君集笑道:“这个我自然知道,就连褚遂良那家伙,他的那个刑部侍郎,现在在吏部都没有手续。
没有吏部的手续,户部也不会给他办理工资的手续,到现在,这家伙上哪儿领工资,还不知道呢?哈哈。”
接着,他担忧的说道:“那要是长孙无忌回来怎么办?”
李笑道:“岳父放心,他一年半载都回不来的。”
侯君集笑道:“这我就放心了。”
李孝恭看到李如此胸有成竹,也放下心了。他说道:“长安大世界,来了一批倭奴和高句丽歌舞伎,已经调教的差不多了。有空一起去欣赏欣赏。”
李笑道:“别等有空了。你们既然来了,我这儿有好酒,一起喝几杯。”
说完,他对着门口喊道:“凝儿,海棠,进来吧。”
李凝儿和候海棠,早就在门口等着了。她们看到里面三人正在谈话,就没有进来打搅。
“父亲。”凝儿和海棠,分别跟跟李孝恭和侯君集打招呼。
不久,三人就坐到了酒桌旁,李凝儿和海棠在一旁作陪。
李孝恭拿起瓶酒,看了看外包装,说道:“这种酒没见过,是什么酒?”
李说道:“这可是绝世好酒,名叫猫台,价值不菲哦!”
侯君集问道:“这酒多少钱一瓶啊。”
李问道:“叔王,您那里一个歌舞伎多少钱呢?”
李孝恭说道:“这也分等级,不同的歌舞姬有不同的价格,不过平均下来,至少2千贯,
李说道:”我这一瓶酒,至少能买你一个歌舞伎。”
李这话,真不是瞎说。大家都知道,猫台值多少钱,加上20倍的运费,价格可想而知。
李孝恭说道:“哦,这么贵的酒,我可要好好品尝品尝。”
当瓶盖开启后,一股浓烈的香味儿飘散出来。侯君集赞道:“好香啊。”
李孝恭品尝了一口以后,点点头说道:“一分钱一分货,果然好酒。”
侯君集喝了以后,也赞不绝口。
李孝恭指着酒说道:“你这个酒?”
第三百九十二章 李世民出手
李笑道:“明白,两位岳父大人,早就给你们准备好了。”
李凝儿拍拍手,从外面进来两个仆役,抱着两箱子猫台进来了,李凝儿说道:“这就是给你们准备的。”
李孝恭说道:“好,要女儿有用。”
再说,李世民到了李孝恭那里后,李孝恭就在病床上迎接他,闲谈了一会儿以后,他明显地感觉到人家不欢迎自己,呆了一会儿,就无趣地回来了。
更加离谱的是,他离开河间郡王府后不久,“病”在床上的李孝恭,竟然跑到东宫喝酒去了。
罢朝后,李世民开始犯愁了,整个朝廷,没有人办公了,全面陷入瘫痪!他一肚子怒火,但是都不知道该跟谁发,大臣们都请假了,法不责众,你能把人家怎么的?
魏王府。
褚遂良说道:“殿下,太子他们闹事一定是针对咱们的,现在皇上对他们肯定是十分不满的,咱们得给他们加把火啊。”
李泰笑道:“这帮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