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淘宝大唐-第8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武自然不能吃亏,她昂起小脸,撅着小嘴伸了过去。
李在上面用力地嘬了一下,发出一声脆响,说到:“儿宝贝真是能干,再奖励一下。”
武美滋滋地笑了。
李说道:“再交给你一个任务,你不是喜欢那个狄仁杰吗。那个孩子是个人才,我准备好好培养他一下,你去和他的家长谈谈,如果可以的话,就把他带到长安去,到那里上学。”
武说道:“行,这件事交给我了。不过,完成了这个任务,你要给我另外一个奖励。”
李看到她娇艳的小脸,忍不住伸手把她抱在怀里,用脸贴着她的脸,说道:“你说吧,你想要什么?”
武说道:“姐姐们都有正式的工作,我也想出去工作。”
李说道:“你以前帮着孔师父,又刚刚从高句丽回来,不是一直都没有闲着吗?”
武说道:“不一样的,我要像凝儿姐姐她们一样,做一个固定的工作。”她很聪明,知道这样到处帮忙,没有什么地位的,只有扎扎实实地在一处工作,才能够巩固自己的位置。
李问到:“你想去哪个部门工作?”
武说道:“我和孔师父熟悉,想到教育部工作。”
“行,我答应你了。”李说道。
不久,杨康奉太子妃之命,找到扬州都督府长史狄知逊,说了太子殿下的意思。
狄知逊原本就有想让狄仁杰到长安读书的想法,他正想着找自己在长安的好友让狄仁杰寄宿呢。
听到太子妃说太子殿下有关照狄仁杰的意思,狄知逊不由得喜出望外。他虽然不知道太子殿下为什么会关照自己的儿子,但是能够得到太子殿下的关照,那是狄仁杰的造化。
狄知逊和夫人再三叮嘱狄仁杰,一定要好好表现,不要让太子殿下失望。
这天,狄知逊带着狄仁杰来见李。
李看到狄仁杰的第一眼,心里也很喜欢。他简单地考校了一下狄仁杰的功课,问到:“狄仁杰,你打算学习什么专业啊?”
狄仁杰说到:“学生听说您主持的大唐科研所,发明了很多造福大唐的新产品。我想上工业学院,将来能够进研究所工作。”
李不可置否,他说道:“狄仁杰,你转过身,站到门口去。”
狄仁杰不明白为什么,但是乖乖照做了。
李说到:“我不叫你回头,你不准回头。”
狄仁杰答道:“诺。”
武和狄知逊等人都不知道李要干什么,都盯着他看。
李说道:“狄仁杰,你说说看,我背后上方有什么?”
狄仁杰说到:“有一张画,上画的是一只仙鹤。”
李问道:“画上还有什么?”
狄仁杰说道:“背景是一座高山,上面是一座亭子,亭子是六根柱子的,下面还有一首诗,写的是
‘寂寞一双鹤,主人在西京。故巢吴苑树,深院洛阳城。徐引竹间步,远含云外情。谁怜好风月,邻舍夜吹笙。’”
武等人对照着诗词一看,竟然一字不差。
李又问了屋子里其它的摆设,狄仁杰都一一回答了出来。
李暗暗点头,说道:“好了,你转过来,到我跟前来。”
李指着那幅画问道:“你说说看,这幅画画的是一天中的什么时间?”
听到李这样问,众人都很惊讶,他们看看画,只见上面没有太阳或者月亮这样的参照物,不知道这怎么能够看出来呢?
狄知逊此时心中微微有些不快,他心道:“太子殿下考校孩子,出的题目也太过分了。”
狄仁杰看看墙上的画,肯定地说道:“这是上午9点到10点之间。”
李问道:“说说你的理由。”
狄仁杰说道:“这幅画的背景明亮,肯定是白天。背后的山脉是紫金山。紫金山在金陵城东,仙鹤所站立的松树的影子是朝西的,影子的长度,只有在上午这个时间段,才能够形成。”
在场的人还有李治、杜荷、薛仁贵和黄琪等人,大家对这个小小孩童,不禁刮目相看,赞叹不已。
李对狄知逊说道:“狄大人,令公子有着极强的观察力和分析判断能力,是一个善于断案的刑侦人才。
我建议让他学习刑律,将来必有大用。”
狄知逊看到太子殿下如此欣赏自己的儿子,心中大喜,他说道:“一切听凭殿下安排。”
狄知逊父子走后,李治好奇地问道:“六哥,你怎么知道这孩子有这种才能呢?”
武等人也是满脸疑问。
第三百四十六章 登陆九州
李有识人之能,这是大家公认的,马周、于宁志、王玄策、薛仁贵、刘仁轨等人都是他发掘出来的,结果各个表现出色。
狄仁杰这个孩子,李肯定是第一次见面,他怎么就知道,这孩子有这样的才能呢?对于太子殿下的神奇,大家感到很好奇。
对于这个问题,李还真是不好回答,他总不能说,这些人原本就是历史上的著名人物,他是从历史书上看来的。
李略一沉吟,说道:“这孩子一进门的时候,我就发现他四处张望了一下,随即眼神中透出了一种了然的神色,你们大家发现没有,这孩子非常冷静,他当着这么多人被考校,没有丝毫的紧张神情?”
李治说道:“六哥,你这么一说还真是这么回事儿,这孩子看上去的确不一般。”
现在,众人对于太子殿下的观察力,深为叹服。
日子一天天的过去了,转眼之间,李等人来到扬州已经一个多月了。在他的指导下,扬州造船厂,新建了三个大的船坞,为建造风帆战列舰做好了准备。
这天,程处默、刘仁轨、秦怀道邀请杜荷和薛仁贵参观海军火炮试验。
在宽阔的江面上,一艘高大的楼船,停泊在江中。秦怀道指挥着几名炮手,操着神武大炮,瞄准了数百米外的一艘破旧的靶船。
“轰”,炮弹出膛了,在距离靶船数十米的地方,掀起了一片水花,炮弹打偏了。
炮手们校正了方向,继续开火。第二炮第三炮,仍然打偏了,不过,弹着点距离把船越来越近。
“轰”,第四炮开火了,只见炮弹以肉眼可见的速度,击中了目标。只见靶船上木屑飞溅,微微晃动。
程处默等人用望远镜观察,看到靶船船尾上面开出了一个大洞。
秦怀道说道:“在水上打炮,比起陆地上要难多了,还需要多加练习啊。”
杜荷说道:“这还是停着船,要是在海上,双方都开着船,再加上有风了浪,要打得准,就更难了。”
刘仁轨笑道:“不必担心,海上作战都是近战,一百米以内能够就行了,咱们还是到跟前去看看,炮弹的威力吧。”
薛仁贵现在对海战也有了一定的了解,他说道:“刘将军说的对,秦老弟不必担忧,在水上,两军对垒,常常要跳帮绝顶胜负,我看,50米能够打中就行了。”
他们这么一说,秦怀道心情好了不少,他说道:“咱们就过去看看吧。”
楼船驶到了靶船的跟前,只见靶船船尾上方,被实心铁蛋大出了一个水桶大小的大洞,周围的船身也发生了碎裂。大洞的后面,余势未消,将后面的仓板也撞碎了。
由于加工工艺的问题,此时还不能造出带撞击引信的炮弹,海战就不适合使用开花弹。不过,这实心弹的威力足以打沉敌人的战舰了。
刘仁轨建议,在舰船上也设置几门飞雷炮。飞雷炮虽然精度差,但是双方战舰的靠近的时候,相对速度几乎为零,战舰的面积很大,打中的几率很高。
程处默感觉可行,就和秦怀道商量。秦怀道同意,说回去后就在舰船上安装试验。
正在这时,一艘游艇快速的行驶过来,一名通信兵喊道:“程司令,各位将军,太子殿下请各位马上回扬州王府,有紧急军情。”
程处默等人急忙上了游艇,赶回扬州王府。路上,秦怀道问到:“这个时候,哪里来的紧急军情呢?”
薛仁贵的战略敏感度最高,他略一寻思说道:“需要扬州这里参与的战事,一定和水战有关,九成是和东征倭奴国有关。”
等到了扬州王府,太子李介绍了情况,果然是泉盖苏文东征倭奴国有关。
为了运送高句丽人前往日本列岛,唐朝、新罗和百济成立了海军联合指挥部,由唐朝水军将领王宝生担任联军指挥官。
唐朝出动了1054艘舰船,新罗和百济一共出动了1132艘舰船,护送高句丽人东渡大海,前往日本列岛。
按照计划,他们第一次运送高句丽人的10万军队,其余家属28万人,等高句丽人站稳脚跟后,再逐次运送。
高句丽人从南浦港上船,然后再到釜山港集结,由于人员太多,还要装运物资,直到8月下旬,才正式从釜山港出发,开往九州岛。
朝鲜半岛距离九州岛直线距离只有51。4公里,由于船队要编队行进,速度较慢,凌晨出发,到了下午3点,才到达了福冈。
作为联合舰队的指挥官,王宝生乘坐一艘楼船载舰队前面指挥。
快到岸边的时候,前面发现了几艘倭奴的战船,看到这么庞大的舰队开来,急忙逃走了。
泉盖苏文指挥着高句丽人在海滩登陆,整理部队以后,向内陆攻击前进。
跟随联合舰队来的,还有唐军陆军第六师侯君集的义子侯英杰所部1。5万人,新罗和百济各1万人。他们在名义上是配合高句丽人的,其实是沿途监视高句丽人,并且准备趁机到倭奴国抢劫发财的。
战斗开始之后,联军的部队都在船上呆着,谁也不愿意下去冒险。
到了下午五点半,更随高句丽人去的唐军侦察兵,回来报告说,高句丽人进展顺利,正在向纵深挺进。
这时,侯英杰发现新罗人和百济人已经下船了,看来他们也等不急要下去发财了。侯英杰急忙喊道:“快,通知部队下船。”
侯英杰对王宝生说到:“我也下去了。”他要跟随着部队下船就近指挥。
王宝生笑道:“候兄,你们发了财,可别忘了兄弟我啊。”
侯英杰和王宝生等人相处已经半年多了,彼此非常熟悉了。他笑道:“你放心吧,我们上去后,没有危险了,就派人通知你。我会留下一部分地区,你派人去就行了。”
第二天下午,警卫营长田昊看到各团的人马都在抢劫发财,他忍不住进来请求道:“师长,让我们也去吧?”
第三百四十七章 被困
侯英杰笑道:“你们这帮小子,终于忍不住了。好吧,你们留下一半人,警卫师部,其余的人就去吧。”
警卫营长田昊十分高兴,急忙带人去了。
第六师官兵在九州岛上大肆抢劫,各个兴高采烈的。
当天晚上,警卫营长田昊带着几名倭奴女子,来到了侯英杰的临时办公室。
田昊说道:“师长,这几位是九州岛最大贵族叫什么田中家的女子,属下特地孝敬您的。”
侯英杰看到,这几位女子皮肤白净细嫩,一看就是大户人家的女子,长相也都不错。他指着一位长相最好看的女子说道:“这个留给我义父。
那个高个的留给我,其余的你们送给海军的王将军吧。”
夜间,侯英杰征战了半宿,沉沉地睡去。
“师长,师长。”凌晨,侯英杰被田昊叫醒了,他不满地问道:“有什么事吗?”
田昊说道:“海军王将军有紧急军情。”
侯英杰感到事情不对,急忙穿好衣服出去了。
来人是海军的一个联络官,他见到侯英杰就说道:“候师长,情况是这样的……”
原来,在这次登陆日本列岛之前,海军将领王宝生就提出应该集中海军,先歼灭倭奴的海军,再实施登陆。
负责这次作战行动的总指挥是朝鲜军区司令牛进达,他不同意这个意见。他的理由是,唐军只管把高句丽人送上去,爱死爱活跟大唐没关系,犯不着替高句丽人卖命。
新罗和百济也是这个意思,王宝生只好作罢。
泉盖苏文的意见是和王宝生一致的,但是他一个亡国之宰相,没有资格再提出要求了,只好孤注一掷,赌这一把了。
联军的海军放下高句丽人后,因为还有大量的物资需要卸载,因此才在这里停留几天。联军的陆军也才有时间抢劫发财的。
联军毕竟不是一支部队,行动很那协调一致。
原本三家已经约定,等高句丽人的物资全部卸载完后,三家一同离开。
结果,新罗人卸下了部分物资,将抢劫来的物资和妇女装上船,提前离开了。他们准备抓紧时间再跑一趟。
百济人的想法和新罗人的是一样的,这样,新罗和百济的舰队已经有一半多离开了。
就在后半夜,倭奴舰队前来偷袭,交战后,又有大批的战船前来围攻,总数接近两千艘。
王宝生率领的舰队中,有唐军的战船550艘,其余的是刚刚收编不久的高句丽海军。
开战不久,新罗和百济的海军就抵挡着不住了,接着原高句丽海军也溃散了,就只有唐朝的海军和倭奴海军在交战。
王宝生派人来是通知侯英杰紧急撤离的。
侯英杰这下可抓瞎了,原本计划两天以后撤离的,因此部队比较分散,一时收拢不起来。
侯英杰下令,派出大批的通信兵,通知各部,放弃所有缴获的物资和妇女,立即向这里靠拢。已经在这里的部队,马上上船。
到了上午10点,已经上船的部队有5000余人了,等候上船的有3000余人,还有7000人没有赶来。
就在这时,海军联络官又过来了,他急切的说道:“候师长,王将军让我通知你,只能再坚持半个小时。到时间海军必须离开了。”
侯英杰只好命令等候的部队抓紧时间上船。
转眼之间,半个小时过去了。这时,海军旗舰发来了撤离的信号。
侯英杰对参谋长说道:“你负责把已经上船的部队带回去。”
参谋长问道:“师长,你要干什么?”
侯英杰说道:“还有这么多部队没有上船,我必须留下。”
参谋长还要劝说,侯英杰果断地说道:“这是命令,执行吧。”说着,就下了船。警卫营长田昊紧随其后。
海军离开了,侯英杰和8000名唐军滞留在了九州岛上。
不久,新罗和百济的将军也找了过来,他们的情况差不多,新罗留下了3000人,百济留下了4000人。
侯英杰说道:“两位将军,咱们现在被困在岛上了,海军什么时候能够接应咱们,很难说。因此,咱们现在必须同舟共济,共度难关。”
新罗和百济的将军,现在也很头疼,他们表示,听从侯英杰的指挥。
侯英杰说道:“咱们必须做好长期坚持的准备,因此,现在首先要做的是,大量囤积物资。”说着,他朝着海边努努嘴。
两位将军明白他的意思,他是在打高句丽人那些物资的主意。
高句丽人没有料到会出现这种情况,留守的部队并不多,只有5000多人。侯英杰指挥着联军部队包围了高句丽人。但是没有马上动手。
来之前,联军的几位将领商量过了,目前,高句丽人是他们自己的盟友,此时和高句丽人闹翻是不明智的。
高句丽人的将军看到联军没有动手,也猜到了他们的心思,于是大家坐下来一起谈判。
最后,大家同意一起看守这些物资,就在海滩附近挖壕筑堡,等待朝鲜半岛的救援。
这次随船运来的物资,是供应10万高句丽人一个月的消耗量,虽然没有全部卸载下来,但是数量也相当惊人,这就给侯英杰等人吃了定心丸,认为他们怎么也能够坚持到救援的到来。
再说泉盖苏文率领大军势如破竹,横扫九州岛,迅速攻占了九州的大部分地区。
泉盖苏文的头脑很清醒,他知道自己必须迅速打垮倭奴国的政权,否则遇到有组织的抵抗,自己这点人马,是经不起消耗的。
于是,他在九州岛留下了部分人员进行管理,集中主力直奔倭奴国首府奈良。
此时,他听说了联军海军被迫撤退的消息,他心里突然有种不好的预感:倭奴国并不像自己认为的那样羸弱。
原来,泉盖苏文掌握的情况,并不是没有依据的。倭奴国的确是只有常备军陆军5万人,海军1万人,装备也比较落后。
自从高句丽战败,泉盖素文准备攻打倭奴国的消息,传到了倭奴国国王天智的耳中,他权衡了倭奴国的实力以后,认为依靠目前自己的实力,难以抗衡高句丽的大军。
为了避免被高句丽人吞并,他派出使者向各个诸侯国通报了高句丽人即将入侵的消息,邀请他们前来共同商讨对策。
第三百四十八章 复杂的局面
日本列岛数十个邦国中,最大的三家是本州岛的倭奴国,四国岛的田中家族和北海道的原田家族,他们之间都是姻亲关系。
原田家族的族长原田次仁是倭奴国王天智的舅舅,田中族长的长子田中一郎是天智国王的连襟。他们各自在当地有着较大的影响力。
天智国王今年34岁,身高1。72米,在倭奴国人中算得上高个子了,他的脸上带着一个黄金面具,遮住了右侧的大半边脸。
这个面具的来历,有一段传奇故事。
天智国王25岁时,还是太子,他的母亲有一颗娘家祖传的玉珠,价值连城。他的母亲把这颗珠子给了天智,天智很喜欢他的妹妹,就把这颗珠子给了妹妹。却不慎被当时北海道有名的盗匪镰仓团伙抢走了。
天智为了追回这颗珠子,亲自带人去追杀盗匪。盗匪居住在一处险峻的山顶上,天智一人独自上了山顶,斩杀了17名盗匪,肃清了猖獗多年的镰仓盗匪团伙,夺回了宝珠,名声大振。
在那次战斗中,天智的右脸颊被刺中了一剑,留下了一道两寸长的伤疤。看上去有些狰狞,因此带上了面具。
天智为人聪敏,勇武过人,善于沟通交际,在整个日本列岛有着很大的影响力。
倭奴国和原田家族以及田中家族平时为了扩大自己的势力,经常发生冲突,但是,面对着高句丽人的进攻,他们经过讨价还价,达成了协议,共同对付外敌。
他们各自联络了周边地区的其它部族,竟然拼凑起来多达二十多万人的军队。统一听从天智国王的号令,共同抵御高句丽人的进攻。
日本列岛四面环海,对于航海非常依赖,造船业主要是学习中国的造船技术,具有和唐朝相当的技术水平,并且有着自己的特色。
倭奴战舰的吨位比起唐朝海军的要小,风帆也有所改进,相对的比较灵活。与唐朝海军各有擅长。
天智国王为了阻止高句丽人的后援,首先要打败联军的舰队,才能够从容地对付上岛的高句丽人,这才有了前面海战的一幕。
结果,把联军的部队也滞留在了岛上。
朝鲜驻军司令牛进达听说侯英杰第六师的部分部队滞留在九州岛上了,急忙组织救援。他亲自赶往釜山港,和新罗海军将领会谈,并派人通知了百济国王,重新组织海军联军,准备救援。
这么大的事情,有自然要向朝廷报告的。
大军准备行动,耗费时间。当牛进达组织好联军的时候,时间已经过去了7天。正当他们准备出发的时候,海上刮起了大风,连续5天都不能出海。
终于,海上风浪小了,牛进达催促船队出发,不料,新罗女王改主意了。
她认为,联军强行渡海,必然会和倭奴海军发生大战。无论胜败,都会造成重大损失。为了高句丽人,犯不着冒这么大的险。她提议,派人去和倭奴人谈判,让他们允许联军退回朝鲜半岛。
海军将领王宝生一看,新罗人和百济人不肯出力,他指挥这样的部队,不可能取胜,他也支持和倭奴人谈判。
牛进达派出一个副参谋长和新罗的一个使臣,渡海前往本州岛。
海军正式成立以后,王宝生还没有见过程处默等人,但是他一直和程处默等人保持着联系,这是他做下属的必须的功课。因此,程处默得到了报告,他马上报告了正在扬州的太子殿下。
李听完了报告,十分郁闷。在他的计划里,只是让联军运送高句丽人渡过对马海峡,放下他们就算完事儿。谁能想到,这帮家伙竟然会去趁火打劫。这下可好,给陷在了里面。
唐英杰是侯君集的义子,也是自己的大舅哥,这是必须去营救的。
扬州王府。
李给众人通报了情况,征求大家的意见。
李治乐观的说道:“六哥,牛进达不是已经派人去和倭奴国谈判了吗。小小倭奴国,还敢不给面子?我觉得他们应该会放联军的人回去的。”
程处默、薛仁贵、黄琪等人也都是这样认为的。气氛很轻松。
王玄策没有吭气儿,不过他心里认为,扬州王李治说得有道理。
杜荷没有说话,有李在,他一般懒得动脑子。
刘仁轨也没有说话,这家伙是个好战分子,他巴不得有点什么理由,赶紧去打一仗呢。
李说道:“九弟说得有道理。不过,倭奴这个民族和其他的民族不一样,同样的事情,到他们那就很难说了。
这个民族的最大特性是欺软怕硬,唐朝虽然强大,但是并没有和这个国家打过仗。因此,他们的心里对唐朝并不畏惧,再加上上一次海战,他们占了上风,这件事儿就难说了。
我的意见是,立即调集江南道(扬州隶属于江南道)的海军,组成援军,开往釜山港,即使谈判顺利,也要重兵护送联军回来。”
李的判断一向准确,大家都没有意见。
李决定,组成海军援军舰队,由程处默、刘仁轨担任正副司令。秦怀道负责给舰船安装火炮,随军出征,指导海军边行军边训练。以三天时间为准备期限,三日后救援舰队准时出发。
杜荷和薛仁贵都要求随军出战。
薛仁贵是想积累一些海战的经验,李正好想全面培养他,就同意了他的请求。
杜荷的请求被他驳回了。
众人走后,杜荷说道:“哥,我知道你是为我好,怕我有危险,可是我真是想去体验一下海战是什么样子的。”
李摇摇头说道:“不行,你最近虽然学了游泳,但是海战可不是陆战,不说别的,就是在海上航行,晕船你就适应不了。
这些年来,你出生入死,经历了很多大战。你是我兄弟,我以后不会让你再这样冒险了。”
杜荷很感动,他还想说什么。李说道:“大唐能够打仗的将军多的是,用不着我兄弟亲自出马,你今后要留在我的身边,关键时刻还要靠你保驾护航的。”
第三百四十九章 逆转
长安城。
侯君集得知义子唐英杰被困在九州岛上,心中焦急,不过,这件事他使不上劲,想了半天,只好派人到扬州请李想办法。
太极殿,李世民的书房。
李世民接到了牛进达的报告,没有当回事儿,这种边境上的事情,他认为牛进达他们能够处理好的。而且,他看到牛进达在报告中说已经派人去和倭奴国谈判了,他的想法也是认为倭奴国会给大唐面子的。
他现在正在处理另外一件事情。
李世民在举行了登基庆典活动以后,心里很高兴。他对于自己这些年来取得的成就,感到很满意。不久前,他接到了李泰的一份奏章,看完后更加满意。
李泰在奏章里提到,李世民的功绩已经远超古代任何一位帝王,建议李世民举行泰山封禅大典的。
封禅是一种帝王受命于天下的典礼。这种仪式起源于春秋战国时期,当时齐、鲁的儒士认为泰山是天下最高的山,人间的最高帝王应当到这座最高的山上去祭祀至高无上的神灵,而泰山是齐、鲁分界。后来在齐、鲁祭祀泰山的仪式扩大为统一帝国的望祭,并定名为“封禅”。
在此之前,已经有秦始皇、秦二世、汉武帝、汉光武帝、汉章帝、汉安帝、隋文帝举行过泰山封禅大典。
这个提议引起了李世民的兴趣。他十分想感受一下这个风光的仪式。
他对房玄龄和岑文本说道:“你们看李泰的这个提议如何?”
房玄龄不愿意扫他的兴,说道:“好事啊。历史上已经举行泰山封禅大典的诸位帝王,无论从各个方面都比不上您的功绩,应该举行这样的一个仪式,昭告天下。”
岑文本向来不反对他的意见,点头说道:“臣认为房大人说的有理。”
李世民说道:“既然你们认为有必要,那么就开始筹办吧。”
李世民决定把这件事情交给李泰和钦天监的袁天罡负责。
李世民对房玄龄说道:“玄龄,魏征那里你通知他一下。”他猜到魏征可能会反对,因此让房玄龄通知魏征,顺便劝解他一下。
李泰得知此事后,心中大喜,急忙前去感谢给他出这个主意的袁天罡。
不久,在扬州的李接到了李旦的消息,心中开始郁闷。
贞观年间的这些名人,李大部分都网罗到了自己的麾下,或者建立了良好的关系。对于袁天罡这位大仙,他却没有什么交集。
李来自后世,是个无神论者,对于袁天罡这种神棍,不感兴趣,这就无形中得罪了他。没想到,袁天罡和李泰搅和在了一起。
他知道,李泰这次又要抬头了,今后又要在朝廷里争斗了。
于此同时,在九州岛上的侯英杰他们,也进入了困难的状态。
登陆后的前几天,泉盖苏文的高句丽军队进展顺利,一直打到了本州岛的冈山地区,才遇到了倭奴人顽强的抵抗。整整5天时间,高句丽军队仅仅前进了不到10公里。泉盖苏文发现倭奴**队越打越多了。
仗打到现在,高句丽军队已经损失了将近2万人了,可是倭奴国人却源源不断地增援上来了。
泉盖苏文审问了几名抓到的俘虏,才知道,倭奴国已经和很多邦国联合了起来,组织了超过20万人的军队。
泉盖苏文判断了形势,他认为现在已经不可能迅速打垮倭奴国了,不如退守九州岛,设法在那里站住脚,以图后进。
于是,在夜间,他率领高句丽军队突然脱离了和倭奴人的接触,全速退往九州岛。
天智国王发现了高句丽人的动作之后,指挥部队尾随追击,又消耗了大约5000名高句丽人。
高句丽人退入了九州岛以后,倭奴人也暂时停止了追击。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