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淘宝大唐-第6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唐斐笑道:“这点上您尽管放心,大唐的这些军队是装备最精良,训练最好的部队之一,以一当十,甚至以一当百都不是夸张的。否则,我们是不会来冒这个险的。”

    诺曷钵可汗将信将疑,但是,出兵多少是人家大唐的事情,给了这么多援助。自己也该知足了。于是,他不再提出疑问,说道:“那么,下一步我们应该怎么做呢?”

    唐斐说道:“在我来之前,梁王殿下已经制定了作战计划,他的意见是这样的……”他就把梁王的战役意图告诉了诺曷钵可汗等人。

    哥树说道:“可汗,梁王殿下的战役意图,臣看可行,目前也唯有此计可以对付兵锋正盛的吐蕃大军了。”

    诺曷钵可汗点点头,说道:“如此,就照着梁王殿下的意图部署吧。”

    唐斐说道:“为了表示大唐的诚意,我愿意留在这里作为人质,确保计划的执行。”

    诺曷钵可汗很感动地说道:“如此甚好。如果吐谷浑能够渡过难关,我愿意与大人结为异性兄弟,随着大人一起去长安朝见大唐皇帝陛下。”

    再说吐蕃军队,他们一路北上,战事越来越顺利了他们所遇到的基本上是空城,里面什么都没有,就连口水都喝不上,水井都被破坏了,或者被死猫死狗给污染了。

    南宁松赞看出了问题敌人这是使出了坚壁清野的战术,使得吐蕃军队的给养不能够就地补充。他决心放弃分兵攻打吐谷浑的其他城池,集中主力攻打吐谷浑王城伏俟城。

    半个月后,南宁松赞集中了大军20万人,包围了伏俟城。此时的伏俟城里,也集中了吐谷浑的军队8万余人。一场惨烈的攻防大战随即展开了。

第二百五十六章 其中有鬼

    伏俟城分内外两城,城墙高12米、基宽17米,城墙高大坚固,利于防守。

    城外一面是菜济河绕行城北,其余三面都是平坦的草原。

    南宁松赞一到伏俟城,就感到十分郁闷在他的情报中,原本没有护城河的,就在短短的半个月的时间里,竟然冒出了一条宽8米,深三米的护城河来。

    原来,这是阿史那洪率领的唐军骑兵第二师,在吐谷浑军队的协助下挖掘的。

    吐蕃军远途作战,补给困难,南宁松赞打算尽快攻下伏俟城,结束这场战争。

    南宁松赞随军带来了大批的工匠,抓来了大批的吐谷浑的百姓,打造了大批的攻城器械。

    经过了两天的准备,吐蕃军开始了攻城作战。

    他们首先要克服的难题,就是如何渡过护城河。

    吐蕃军的做法是,以盾牌手掩护,由士兵抬着长达10米的梯子,架在护城河上,然后由抱着木板的士兵,在上面铺上木板,搭成桥梁通过。

    吐蕃军队的进攻开始了,上万名吐蕃军官兵抬着梯子冲了上来,这时,从城墙上射来了密集的箭雨,吐蕃军的士兵们,身上基本上没有铠甲,或者有简单的皮甲,根本就抵御不住箭矢的打击。

    不等吐蕃军冲到城墙下面,就损失了近千人,第一次进攻就这样失败了。

    南宁松赞也不担心,他认为伏俟城里储存不了多少箭矢,因此,他故意派兵多带盾牌反复冲击,消耗敌方的箭矢。

    不料,一连5天过去了,敌人的箭矢好像是源源不断的一样,总也用不完。而且,敌人也改变了战术,专门打击没有盾牌的吐蕃军。就这样,吐蕃军的攻势一直就没有什么威胁力。

    南宁松赞感到郁闷的还不止这个,吐蕃军的营地几乎每天都会遇到一支骑兵的袭击,这支骑兵来去如风,专门挑选吐蕃军薄弱的地方下手。

    这天早晨,吐蕃军的一座步兵营地里,搭着一座高台,上面的观察哨发现,一支骑兵部队冲了过来。他急忙吹响牛角号报警。

    吐蕃军官兵们纷纷出来,向冲来的骑兵们放箭,这时他们才发现,敌方的骑兵府战马和骑士身上都穿着铠甲,他们的弓箭作用很小,而对方射来的箭矢,却轻易地穿透了他们的铠甲。

    吐蕃军官兵一阵大乱,纷纷找地方躲避。这时,敌人的骑兵来到了军营的木栅栏跟前,几名骑兵甩出了飞爪,勾住了木栅栏,纵马将木栅栏拉倒,然后,大队的骑兵就冲进了营地。

    吐蕃军的官兵们十分勇猛,举着弯刀就去攻击那些骑兵。骑兵们在战马上居高临下,高举着长大的陌刀,狠狠劈下,就连吐蕃军的蒙皮木盾牌,都可以一劈两半。劈在对方的身上,基本上是一刀两断!

    那叫一个爽!

    吐蕃军1。1米长的弯刀,根本就是个摆设,在骑兵们的打击下,毫无还手之力。

    不到半个小时,整座军营里3000名吐蕃军步兵基本上死伤殆尽了。等到吐蕃军大队骑兵赶来,敌人已经消失不见了,只留下满地的吐蕃军官兵的尸体。

    这支骑兵部队就是薛仁贵率领的加强骑兵团。

    梁王李的部署是,以阿史那洪的骑兵第二师和骑兵第四师主力秘密进入伏俟城协助吐谷浑军队防守。以薛仁贵率领一个加强团(6个营)担负外出袭扰任务。杜荷和尉迟宝琪的特种部队担负决定性的秘密任务。

    经过了多次的打击,吐蕃军采取了新的驻防方式以骑兵在外围警戒,步兵在里圈负责攻城。

    这也难不住薛仁贵。

    这天下午,薛仁贵的骑兵部队再次出现在吐蕃军的侧翼,这次,他们的目标是吐蕃军的骑兵部队。

    吐蕃军的大营附近出现了一支大约300人的骑兵,这些骑兵朝着吐蕃军的大营冲击,他们到了距离大营250米左右,不再前进,只是朝着吐蕃军营中射箭。

    吐蕃军进行还击,可是他们的弓箭够不着敌人,于是就集合起1000余名骑兵,朝着敌人进攻。

    敌人看到吐蕃军追来,就朝着来路狂奔。吐蕃骑兵紧追不舍,决心将这些可恶的偷袭者消灭掉。

    敌人逃进了一片草原,蒿草足有半人高,但是遮不住逃跑者的身影,吐蕃骑兵们紧追不舍。

    突然,从草丛里射来了密集的箭雨,吐蕃骑兵们纷纷落马。连续三波箭雨以后,草丛中站起来无数的骑兵,足有不下5000骑。他们分路向着吐蕃军骑兵包抄过来。

    吐蕃军骑兵知道中计了,于是活着的骑兵们朝着来路逃走。但是,已经晚了。他们已经被团团包围,只好与敌人拼命了。

    半个小数后,吐蕃骑兵尽数被歼灭了。

    薛仁贵一不做二不休,带领着骑兵团直接冲向吐蕃军步兵的营地。

    吐蕃军的营地里,士兵们看到有骑兵过来,一开始很高兴,以为是自己的部队消灭了敌人凯旋而归了呢。等到看清楚了来人以后,不禁大惊失色。

    薛仁贵银盔银甲,手持方天画戟,一马当先,身后5000铁骑蜂拥而至。

    不久,吐蕃军营地里又是一片死尸。

    南宁松赞接到了步兵再次遭到袭扰的报告,他拿着一支从步兵尸体上取下的三棱透甲箭,仔细查看,觉得事情有些诡异。再根据遇袭官兵们的描述,敌人使用的兵器是陌刀。虽然他们穿着吐谷浑的外衣,可是南宁松赞觉得这里面有鬼,似乎是唐军的影子。

    吐蕃军的攻城作战,进展缓慢,连续十多天的攻击,都没有攻进城里。唯一的一次夜袭中,有部分士兵爬上了城头,结果被一群手持陌刀的人斩杀殆尽。

    南宁松赞越来越觉得不对劲了。

    南宁松赞感觉到了危机,他认为吐谷浑应该是得到了唐朝人的某种程度上的帮助,不然,伏俟城里不会有如此多的箭矢储备,而且这些箭矢有相当多的破甲箭,这不是吐谷浑能够生产加工出来的。

    他仔细分析了战场情况,发现了一个巨大的危险,那就是,原定的粮草到达时间已经过去了一天了,如果明天自己的粮草不能够到达,说明吐蕃大军已经掉进了敌军的陷阱之中。

    他决定,最后一次攻城,再打不下来,他就马上撤军。

    这次的攻城,南宁松赞使用了残忍的毒计。

第二百五十七章 差点被下药

    伏俟城里,吐谷浑诺曷钵可汗越来越有信心了。

    吐蕃人的攻势虽然猛烈,但是一次次地被打退了。外面的吐蕃人受到袭扰的情况,有时候城里也能够看到。看来一切都按照梁王的计划在进行着。

    诺曷钵可汗接触到的每一个唐朝官员,谈起梁王殿下,都是一副崇敬的神色,对于这个年轻的梁王,引起了诺曷钵可汗的好奇心。

    他现在很想在打完了仗后,会一会这位传奇的梁王殿下。

    李现在在干什么?

    此刻的李正在搂着阿史那晴,舒舒服服地躺在床上讲故事。他很想亲临一线去参加战斗,可是他不是个将军,而是统帅,他不能身临险境,成为别人的累赘。

    不久前,阿史那晴对他说道:“哥哥,你知道吗?我在来这里之前,乌云姐姐、其他姐妹们都千叮咛万嘱咐,不准你亲自上前线去。”

    李笑道:“不错,夫人们都知道心疼夫君。”

    阿史那晴说道:“还不止呢。还有好多人也是这样叮嘱的,其中母妃(杨妃)、乌云姐姐、李郡王、候大人,还有魏大人。还给了我一样东西,很奇怪的,大家都给的东西是一样的。”

    李问道:“什么东西,难道是蒙汗药?”

    “蒙汗药”主要成分是蔓陀罗花,又叫洋金花;风前花、酒醉花、大闹洋花。我国古代在二千多年前,就已将“蒙汗药”应用于临床。《列子汤问篇》中就记述了战国时代的名医扁鹊用“迷酒”剖胸探心进行手术,手术后又投以“神药”使病人清醒的故事。

    阿史那晴惊讶地说道:“哥哥,这你也猜得到?!”

    李心中一阵温暖,他的眼睛潮湿了起来。他现在有种幸福的感觉他在后世只是一个无足轻重的普通宅男,到了大唐,做了一些改善民生的事情,竟然赢得了善良的人们由衷的爱戴,此生不虚了。

    阿史那晴看到他眼中的泪花,也感动地说道:“哥哥,你知道吗,不仅是我们姐妹需要你,大家都需要你,整个大唐都需要你的。

    魏大人找了很多人,最后才从他的一个老友那里弄来了这个药物,他说道:‘梁王殿下是大唐的瑰宝,一定要保护好他,这是你做王妃的首要任务。’

    大家都担心你以身犯险,因此让我在必要的时候,阻止你这样做。”

    说着,她拍拍自己的酥胸,说道:“还好,你没有那样做,也就不会让我为难了。”

    李笑道:“还好,没有被你下药,否则被你非礼了,我可就吃大亏了。”

    阿史那晴“呸”了一声,眼波流转,面似桃花,娇美极了。李忍不住亲了上去。

    再说杜荷和尉迟宝琪,他们率领着飞虎军,执行断绝吐蕃军粮道的任务。

    在当地人的帮助下,他们一人双马,自带压缩干粮,连续奔袭,摧毁了两个吐蕃军的粮草转运点。接着伏击了吐蕃军的一支运粮队。

    今天,他们来到了龙德城,这里是从吐蕃到吐谷浑王城伏俟城之间,吐蕃军最大的粮草转运基地。里面囤积着吐蕃20万大军两个月的粮草。只要捣毁这个储备库,吐蕃大军非得撤退不可。

    龙德城是吐谷浑第三大城池,城墙高大宽厚,还有护城河。里面驻扎着一支8000人的步兵,还有一支3000人的骑兵。距离这里仅有50余里的新龙关,还驻扎着一支5000人的骑兵。

    飞虎军除去留守人员,实际参战的人员2816人,在这些天的战斗中折损了167人,伤员121人,目前可以作战的人员为2628人。强攻如此坚固的城池,肯定是不行的。

    杜荷和尉迟宝琪商量,决定夜袭。

    夜色温柔。

    接近月末了,月隐星稀。几条身着黑色衣裤,脸上涂抹着黑色油彩的黑影,悄悄地来到了护城河的旁边。

    对于如何对付护城河,是特种兵们日常训练的科目之一,在训练场上,挖掘设置了各种类型的水沟,进行适应性训练,因此,他们很轻松地就渡过了护城河。

    到城墙下,特种兵们才发现,今天遇到了新的问题。

    由于粮草的重要性,吐蕃人十分谨慎,高达8米的城墙上,每隔5米就有一名士兵把守着。而且还有巡逻队不停地走过。这些该死的吐蕃人好像都不睡觉一样。

    主要是里面的守军太多了。

    士兵们简单地商量了一下,感觉这样不是办法,即使摸上去几个人,也没有什么用处。于是他们就返回来了。

    杜荷和尉迟宝琪听完了汇报,也觉得这样不是办法,于是把部队又带回了草原中隐藏了起来。

    杜荷和尉迟宝琪,按照梁王李教给他们的方法,召开了“诸葛亮”会议,充分发扬军事民主。

    果然,人多力量大,一个参与会议的吐谷浑的当地向导,说他祖上有一个酒窖就在城里的城墙边上,当年修建的时候由于太接近护城河了,因此,当时就渗漏了,堵了很久才堵上的。

    他的意见是,派人和他一起摸进城去,挖开地窖联通护城河,然后部队潜水进城。城墙加上到护城河边的距离不超过15米,在水下憋气一分钟,就能够通过。

    杜荷等人觉得是个办法,于是决定就这么办。

    飞虎军一大队第三中队长李候,身材瘦小,尖嘴猴腮,采药人出身,善于攀爬,人称“猴子”,他接受了这个任务,带着一名同样善于攀爬的高手,陪着向导赫连登科而嘛进城。由于向导的名字太难记,杜荷给他取了一个唐人的名字“张虎”。

    趁着天色未亮,猴子等三人再次来到了城墙边上,他们选择了东北角上的一座阁楼的边上,这里是一个死角,不易被人发现。

    猴子为了防止抛出飞爪被哨兵听到,就凭着自己的铁钳一般的手指,加上一把锋利的匕首,在夯土的围墙上攀爬了上去。

    猴子直接上的阁楼墙壁上的一个平台,着力点很小,使不上力气。他要想接应下面的人,就必须从阁楼上下来。他看到阁楼的两侧各有一名哨兵,相距大约20米,于是决定干掉一侧的一名哨兵。

    此时,他距离左侧的那名哨兵,大约6米左右,他必须引他过来。他用匕首在阁楼的砖墙上,撬下来一块碎砖,扔到了他右侧的地上,发出了“呱嗒”一声轻响。

第二百五十八章 血战龙德城

    轻微的声响,惊动了这名哨兵,他走过来查看。当他走到猴子的身下的时候,猴子伸出了早已准备好的绳套,一下子勒住了他的脖子。

    解决了哨兵,他把哨兵的身子,用兵器支撑在墙边上,然后,紧靠着他的身子,向城墙下抛出了绳子。

    在接应了张虎两人以后,他们把那名吐蕃军的哨兵也带着,进入了城里。

    不久以后,吐蕃军虽然发现哨兵失踪了,但是以为他擅离岗位去方便或者跑到哪里去睡觉了。由于这里目前是后方,吐谷浑大军已经溃败了,也没有引起足够的警觉。

    等夜幕再次降临了,猴子潜水过了护城河,向杜荷报告了情况,借着夜色的掩护,杜荷带头潜入了护城河,从水下的地道进入了城里。

    进入城里后,杜荷派人上街抓捕了一些吐蕃军的官兵,了解了龙德城里吐蕃军的布防情况,重点了解了粮库的位置。

    了解了情况以后,杜荷等人发现,情况比原来预想的要严重得多。原本城中的吐蕃军有8000名步兵,3000名骑兵,不料,就在两天前的夜间,密州城里的3000名骑兵也被调来加强了防守。城中的敌军数目达到了14000人,飞虎军的的2600多人,悬殊就太大了。

    杜荷等人商议以后,决定冒险一战。

    杜荷带领已经进城的300名队员,去攻打焚毁粮库,尉迟宝琪带领200名队员去抢夺南门,迎接主力进城,随时接应杜荷杜荷等人撤退。

    在张虎的带领下,杜荷等人来到位于城中心的大校场。由于粮草过多,不仅周围的民房和仓库里盛满了粮食,大校场上也堆满了草料。

    杜荷等人尽可能地隐蔽接近大校场,可是就在他们距离大校场还有50米左右的时候,被吐蕃军的巡逻队发现了。

    杜荷当机立断,不和敌人纠缠,带着队员们全力冲向大校场。

    在大校场周围,有几十名吐蕃军官兵夜间值班,他们一面发出警报,一面上前拦截飞虎军。

    杜荷等人迅猛冲杀,很快就将这些吐蕃军斩杀殆尽。杜荷吩咐队员们散开,四处放火。

    他们临来的时候,提前准备好了灯油,背在身上的葫芦里。飞虎军官兵们在粮食上撒上灯油,点燃了粮食仓库。在大校场上的草堆更是早就被点燃了。

    龙德城地处西北高原,常年有风,今天的风势虽然不是很大,但是也有三级左右。风助火势,大校场及其周围地区一片火海。

    杜荷看到任务完成了,急忙呼叫飞虎军将士们朝着南门方向撤退。

    就在这时,大批的吐蕃军涌了出来。杜荷等人都是步行,速度不快。他们拼死冲杀,可是面前的敌人却越来越多了。

    不到20分钟,杜荷等人已经剩下不到100人了,而周围的敌人至少有数千名之多。

    杜荷在前面开路,他双手挥舞陌刀,不停地劈砍着,无数次的挥舞,他的双手已经开始麻木了。突然,一支箭矢射中了他的左肩,他握不住陌刀了,随手捡起一把吐蕃军的弯刀,继续向前冲杀。

    三分钟后,他的身边只剩下不到40人了。吐蕃军却越来越多了。

    就在这时,南面的吐蕃军一阵大乱,上千名飞虎军冲了过来,当先一人正是尉迟宝琪。吐蕃军促不及防,被飞虎军冲破了包围圈,与杜荷等人回合了。

    尉迟宝琪看到杜荷大声喊道:“快上马!”

    跟随杜荷的队员们急忙跳上了接应队员的马背,朝着南门冲去。

    龙德城吐蕃军都统领王阿含看到粮草被烧,急怒攻心,他大声吆喝着:“不要放跑了他们。”指挥着部队追击。

    此时,大批的吐蕃军的骑兵也赶来了,可是却被满地的死尸和乱哄哄的吐蕃军步兵挡住了去路。

    吐蕃军都统领王阿含急眼了,亲自纵马在前,他一面喝令吐蕃军的步兵让路,一面亲手斩杀了两名来不及让开的吐蕃军步兵。

    此时,控制南门的飞虎军官兵,已经和救援南门的吐蕃军交手了。由于进城负责接应的官兵只有不到两千人,控制城门的就只有500名飞虎军,前来抢夺南门的吐蕃军也接近了千人,因此,飞虎军在这里也陷入了苦战。

    就在这时,尉迟宝琪等人赶了回来,冲散了敌军,然后,飞虎军全部冲出了南门,朝着广柔的草原驰去。

    吐蕃军都统领王阿含率领着数千名骑兵紧追不舍。

    突然,夜暗中,一阵梆子响起,无数箭矢飞射过来,王阿含身中数箭,翻身落马,近百名吐蕃军的骑兵也被射下马来。随即,暗夜中,大批飞虎军呐喊着冲了出来。

    这就是那些没有进城去的飞虎军,他们是负责在这里接应的。

    尉迟宝琪立刻调转马头,呐喊着冲了回来。

    吐蕃军官兵看到中了埋伏,都统领王阿含也死了,无心恋战,掉头逃走了。

    飞虎军假意追杀了一阵,马上掉头逃跑了。

    飞虎军损失惨重,这次又损失数百人,目前只剩下了2100人。杜荷更加倒霉,在逃跑的路上,后背又中了两箭,好在铠甲防护得力,只是受了轻伤。

    飞虎军的任务完成了,按照计划,他们朝着陇右道撤退。同时,派出了信使向薛仁贵报信。

    太极殿,李世民的书房。

    李世民拿着梁王李第一阶段的战情通报,说道:“梁王他们目前已经取得了第一阶段的成功,吐谷浑诺曷钵可汗已经和唐斐签订了协议,接受朝廷的册封,向大唐称臣了。

    只要第二阶段,能够击退吐蕃的进攻,不论是吐蕃还是吐谷浑,经过了这场大战,都损耗巨大,无力对大唐构成威胁了。

    大唐的西南边境,在很长的时间内不会有战争的威胁了。朝廷可以集中力量进行和平建设了。”

    长孙无忌和房玄龄都对李世民表示了恭喜。

    李靖说道:“梁王殿下第二阶段采取的战术十分高明,他不是死守伏俟城,而是派薛仁贵在外围袭扰,配合守伏俟城,使得吐蕃军不能够全力攻城,这种战术十分有效。

    最高明的是,他不是分兵把守各个城池,而是提前撤离小的城池,集中力量坚守伏俟城。避免了被吐蕃军各个击破。

    同时坚壁清野,使得吐蕃军不能就地补充给养,迫使吐蕃军依赖从其国内运输粮草。这就为击破吐蕃军创造了条件。

    只要是飞虎军截断了粮道,吐蕃大军必然撤军。到时候,掩藏在吐谷浑军中的唐军和薛仁贵的部队,打一个突然的反击。

    吐蕃大军有崩溃的可能。

    此等战术,环环相扣,实在是需要具备战略眼光才行。梁王殿下具备帅才啊。”

    李成乾等人听得十分郁闷:“这个三害什么时候又成为了帅才了?”

第二百五十九章 有字据的黑锅

    此时的伏俟城,正在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危机。

    吐蕃军统帅南宁松赞根据战场形势判断,认为大唐可能介入了战争。在这种情况下,攻灭吐谷浑的把握就不大了。同时,他根据粮食没有按期到达的情况,判断自己的粮道出现了问题。

    果然,他接到了报告,说龙德城失手了。

    南宁松赞军中只剩下了5天的粮草,摆在他面前的只有两条路,第一条是迅速攻下伏俟城获取敌人的粮草;第二条是马上撤军,节衣缩食,朝着吐蕃境内返回,寻求给养援助。

    他考虑再三,决定最后一次攻城。

    这次他出动了7万人,同时攻城,他要赌这次能够攻下伏俟城,不计伤亡。

    他心里的盘算是,即使攻不下伏俟城,也能够消耗对方的一些实力。减少自己撤退时的压力。

    在他的心里还有一个盘算,那是谁也不能够说的吐蕃军多战死一些人,自己手中的粮草也就可以多支持几天,这样吐蕃大军多少还能够保存一些。

    他下令对伏俟城总攻,命令部队死战不退,务必要攻下伏俟城。

    连续二十几天的激战,伏俟城的损失也不小,吐谷浑的军队目前只剩下了不到4万人,唐军主力也开始上城防守了。

    诺曷钵可汗倒是十分勇猛,他几乎每天都坚守在城墙上,激励士兵们作战。

    诺曷钵可汗听说吐蕃军又开始进攻了,就来到城楼上,他借来唐军骑兵第二师师长阿史那洪手中的望远镜(军制改革后,李又淘宝来了30架望远镜,野战军师长以上主官每人一副),朝着城外望去。

    很快,他的脸色大变。

    阿史那洪接过望远镜观察之后,也是面色难看。

    原来,这次敌军的进攻,不仅仅是数量巨大,而且在他们进攻部队的前面,押解着上万名吐谷浑的战俘和百姓,其中有很多老人和妇孺。

    眼看着他们一步步逼近,诺曷钵可汗十分为难。他没法下令了。

    放箭会伤及无辜百姓,今后他这个可汗就不好干了。不放箭就是城破人亡。他无奈地望着阿史那洪,意思是让唐军出手。

    对于阿史那洪来说,无论死的是吐蕃人还是吐谷浑人,都无所谓,他巴不得他们多死一些人呢!

    不过,他考虑到梁王是这次行动的主帅,自己的侄女阿史那晴又是梁王妃,可不能因此给他们添麻烦。

    可是眼下的形势由不得他犹豫了。他说道:“可汗,这件事唐军来做,不过,你们得给我出一个证明。否则,我是不会背这个黑锅的。”

    诺曷钵问道:“什么证明?”

    阿史那洪说道:“就写上迫不得已,你们也同意了。放心,这件事我会保密的,只是为了防止大唐内部的人找麻烦。”

    要看着敌人马上就要到城墙下面了,诺曷钵一咬牙,就按照阿史那洪的意见给他写了条子,并签上了自己的名字。

    阿史那洪看到吐谷浑的仆射赫连普也在场,就让他也签名。赫连普尽管不愿意,但是看到诺曷钵签名了,他也没得选择,也签上了名字。

    这张字据在后来果然起到了作用。

    阿史那洪把字条揣进了怀里,下令采用抛射,朝着后面的吐蕃军放箭,尽管避免不了伤及百姓,毕竟给了吐蕃军很大的打击。

    但是,不久以后,吐蕃军改变了战术,他们把百姓和士兵们搀和在一起,这下子,再想减少百姓的伤亡就做不到了。

    阿史那洪有字条在怀里,完全没有顾忌,下令无差别射击,管他死的是什么人呢。

    城头上的吐谷浑的官兵望着死伤一片的百姓,心中对唐军不满,可是从理智上,他们也认为是对的。

    在南宁松赞的严令下,吐蕃军不顾伤亡拼命攻城。他们云集在城下,两名士兵夹着一名百姓朝着城头爬来。

    这下,吐谷浑的士兵也没有选择了,只能将百姓也一起杀死。战况极其惨烈。

    吐蕃人疯了,吐谷浑人也疯了。他们什么也顾不上了,只知道拼命厮杀。

    整整4个小时,吐蕃军的攻击就没有停止过。终于,一股吐蕃军爬上了城头。

    诺曷钵可汗和阿史那洪亲自带着卫队上前,才将他们打了下去。

    诺曷钵可汗喘着粗气问道:“飞虎军怎么还没有消息,会不会他们没有打掉吐蕃人的粮库?”

    阿史那洪也不知道情况,只好安慰他说道:“应该行吧,飞虎军是梁王殿下亲自训练的,战力强悍,应该没问题的。”

    话音刚落,一个吐谷浑将军激动地喊道:“快看,两股狼烟!”

    诺曷钵抢过望远镜一看,不由得精神大振,喊道:“薛仁贵将军的信号,成了!”

    阿史那洪也看到了薛仁贵和他们约定的信号了。两股狼烟就表示飞虎军行动成功了。

    按说在南宁松赞接到粮库遇袭的同时,薛仁贵也应该接到消息的,为什么比起南宁松赞接到消息晚了4个多小时呢?

    原来,杜荷派出信使,来寻找薛仁贵的部队。薛仁贵的部队是移动的,不在一地停留,因此,信使寻找他们就耽误了时间。

    阿史那洪和诺曷钵等人将这个消息告诉了全军,将士们精神大振,很快就做好了反击的准备。

    南宁松赞在组织攻城的时候,就已经通知亲信,悄悄地准备撤退。此时,他看到了狼烟,也听到了城里的欢呼声。他猜想一定是吐蕃军粮道被截断的消息,被伏俟城里面的人知道了。

    他果断命令,留下副帅率领攻城的部队断后,他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