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淘宝大唐-第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夷男可汗点点头,说道:“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要马上派人去把狼王抢过来。”

    他说完,对外面叫道:“铁力。”

    万夫长铁力应声进来了。铁力高大威猛,善使一口长柄大刀,是薛延陀有名的武士。他问道:“可汗,有什么吩咐?”

    “铁力,你立即跟随孛贴总管出城,一切事情听他的吩咐。”

    “喝(是),大汗。”铁力应道。

    接着,他问道:“现在,长安城虽然因为过年没有宵禁,可是城门却是关着的,臣如何出城呢?”

    孛贴说道:“铁将军,这件事,我自有办法。”

    今夜的长安城,灯火通明,高大巍峨的的东门城楼,也少了往日的庄严肃穆,平添了一些喜气。把守城门的队长(50人长)王三却有些心里不忿儿。

    原来,他原本不是今夜值班的,已经采购好了年货,准备和家人好好守岁。不想,他却接到了命令,让他今夜代替别人值班,他十分不满,可是没有办法,让他顶替的那个队长是个贵族子弟。他只好闷闷不乐地前来值班。

    眼看着就要到新年了,王三望着自己家的方向,想着家人守岁的情景。一想到自己刚刚满月的儿子,白胖可爱的样子,他的脸上充满了笑意。

    忽然,西面的街道上,来了大队人马,好像还持有兵器。他立即命令手下的士兵们戒备。

    来人是大队吐蕃(西藏)的武士,他们要求出城。队长王三没有得到命令,自然不肯开门。

    就在这时,他看到了自己原本不当值的顶头上司旅帅(100人长)大人,他过来说道:“打开城门。”

    队长王三不敢违抗命令,立即吩咐打开了城门,旅帅大人送走了那些吐蕃武士,走过来,递给了王三一个布包,说道:“给当值的弟兄们分分。”

    队长王三打开一看,立马笑逐颜开:里面是白花花的银子,足有20两。今夜值班的不过10个人,这下,每人都能分到至少一两银子,他是队长,当然会多分一些。

    就在吐蕃人出城后不久,又来了一队人,人数比吐蕃还多,是薛延陀的武士,跟着他们一起来的,竟然是队长顶头上司的顶头上司校尉(500人长)大人。

    王三打开了城门,又得到了30两银子,把他乐开了花。接下来,王三就盼着赶紧再有人出城。

    今天,真是邪门了,不久,又有一大队人马过来了。

第二十二章 夺宝

    来人是一大队黑衣人,足有一百多人。领头的他不认识。可是,那人亮出了腰牌,却把他吓了一跳:腰牌是皇宫皇帝陛下的亲随侍卫的腰牌。

    队长王三赶紧把腰牌还给来人,打开了城门。这次,来人一毛钱都没有给他。

    王三恭恭敬敬地将这伙人送走了,嘴上不敢说,心里却暗暗想到:还不如那些番邦的人呢,小气。

    长安通往渭南的官道上,快到临潼的地方,有一个村子,名叫西沟村。村名里带着个沟字,周围却是一马平川,真不知道这个西沟的名字是如何来的。

    月亮在农历每个月的最后一天,月亮正处于下弦月末转向新月的时刻,基本上是看不见的。除了阴天等特殊原因外,这天也是最黑暗的,所为伸手不见五指,说得就是这天夜晚。

    今天就是大年三十,是一年的农历最后一天,月隐星稀。一片黑暗,还刮起了西北风。

    夜风呼啸,吹拂着官道两旁的灌木枯枝,发出扑啦啦的声响,更突显了夜暗中原野的孤寂。

    忽然,远处出现了一队光点,渐渐地向着西沟村移动着。

    光点越来越大,是一队骑士,护送着一辆马车,正在风中艰难行进。这些人的打扮是商人,手里却都拿着兵器,看上去一个个凶神恶煞的样子。

    在最前面是三匹马,呈三角形。为首的一个马脸汉子,额头上有一道刀疤,看起来面目狰狞。在他的身后,跟着两名精壮的汉子。其中一个说道:“二哥,前面就到西沟村了,要不要歇息一下?这风太大了。”

    为首的汉子说道:“不行呀,四弟,我已经和人家约好了,要在明天正午以前见面,耽搁不得呀。大哥还等着咱们去救援呢。”

    另外一个汉子说道:“四弟,二哥说得对,今天大家都在过年守岁,此时赶路最安全,听二哥的,还是赶路吧。”

    “好吧。”被叫做四弟的人嘟囔了一声,继续赶路。

    正应和了那句老话:月黑风高杀人夜。

    突然,道路四周发出了箭矢划破夜空的“嗖嗖”声,数十只利箭飞来过来,护送马车的人中当即发出了惨叫声。

    马脸汉子大喝一声:“有埋伏。保护马车!”

    这时,路边冲出来许多武士,他们喊着让人听不懂的话,冲杀了过来。这伙人,正是从长安出来的那些吐蕃(西藏)武士。

    护送马车的人一共十几个人,吐蕃武士足有三十几个。护送马车的人武功都不错,那些吐蕃武士都是护送使团的吐蕃武士中的好手,加上人数众多,马脸汉子一伙儿很快就顶不住了。

    马脸汉子喊道:“风紧,大伙儿扯呼。”(黑话,情况不好,大家快跑)

    那个四弟喊道:“马车怎么办?”

    马脸汉子说道:“保命要紧。”

    马脸汉子一伙儿,边打边退,很快就消失不见了。

    吐蕃武士们的目标是马车,也不追赶,一齐向着马车围拢过去。

    一个武士跳上马车,钻了进去。片刻之后,他探出头来,发出了一声欢呼,众多的吐蕃武士也一起欢呼起来。

    螳螂捕蝉黄雀在后,就在他们忘乎所以的时候,近百支利剑飞来,这回轮到吐蕃人一片惨叫声了。

    接着,大批的薛延陀武士冲了过来,为首的正是铁力将军,他挥舞着大刀,纵马上前,一刀一个,吐蕃人完全不是对手。

    这时,吐蕃领头的人过来抵挡住了铁力,其他吐蕃武士也迎上来厮杀。

    铁力手下的武士足足有70余人,他们很快就占了上风。

    铁力等人将吐蕃武士围在马车周围,他大声喊着:“杀光他们,一个也不要放掉!”

    薛延陀的武士们挥舞着弯刀,朝着吐蕃武士猛烈进攻。

    吐蕃武士们刚刚经过了一场战斗,又被薛延陀武士袭击,加上人数上处于劣势,抵挡不住他们的进攻,一炷香的时间后,终于全部阵亡了。薛延陀的武士也伤亡了十几个。

    孛贴和铁力来到了马车面前,抬出了马车上的箱子,打开后,用火把一照,立刻发出了一阵惊呼声。

    火光下,只见箱子里,是一尊一尺多高狼的雕像。

    这尊雕像,通体透明,呈现血红色,靠近狼头的部位,颜色逐渐变深,狼头接近了黑色。这匹狼,不知道是什么材料制成的,晶莹剔透,火光下熠熠生辉。

    狼王的底座,似乎是一座山顶,狼王傲然站立,仰天长啸。威猛、霸气!

    这些来自草原的武士们惊呆了,不少武士都跪了下去,双手伏地,叩头在地。

    孛贴和铁力也跪下磕了三个头,站起来,小心翼翼地把狼王请进了箱子,放上了马车。

    草原武士们都是满心欢喜,他们认为,得到了狼图腾,今后草原上自己的部族会得到狼图腾的庇佑的,草原会更加兴旺起来。

    孛贴等人护送着马车朝着长安城方向前进,忽然,孛贴停住了。他说道:“不能回到长安城去,这样太危险。铁力,你直接护送狼王回到草原上去,我自己回长安,去向大汗报告。”

    铁力说道:“孛贴大人,您考虑得对,卑职会绕道前行,马上返回草原。”

    孛贴再三交代,一定要保护好狼王,然后,带着几个随从返回长安。铁力则带着其他武士,保护马车,准备绕道前行。

    孛贴和铁力分手后不久,就看见官道上驰来了大队的黑衣人,他们呼啸而过,方向正是铁力他们那里。

    孛贴马上派人悄悄跟着他们,让他们设法给铁力送信儿。

    孛贴在路边上的一处灌木丛里,等候消息。

    大约半个时辰后,一匹快马奔来,是孛贴的随从。他后背中了一箭,浑身是血。孛贴心里咯噔一下,知道是出事儿了。

    果然,那个随从一下马,就摔倒在地,他说道:“大、大人,铁、铁力将军出事了,他们遇到了大队人马的袭击,铁将军他战死了。”那人上气不接下气地说道。

    孛贴急忙问道:“狼王,狼王呢?”

    随从说道:“被黑衣人抢走了。”说着,他哭了起来。

    “嘿!”孛贴用右手在自己的左掌上狠击一下,心中无比难过。

    片刻之后,他问道:“知道是谁干的吗?”

第二十三章 西海宝珠

    薛延陀王庭总管孛贴的随从说道:“是唐军,虽然他们穿着黑色袍服,可是里面却穿着唐军的衣甲。他们在和铁力将军作战的时候,衣服被撕破了,我看得很清楚。”

    “该死的李世民!”孛贴恨恨地说到。他让人给受伤的武士包扎伤口,一行人赶回长安,给薛延陀部族可汗夷男报信儿。

    大年初一,梁王府。

    原本李要去给李世民、长孙皇后和母后拜年,还要给太子李承乾拜年,这些是他作为皇子固定的、必须的礼数。

    可是,李昨晚喝多了,他一觉就睡到了晌午。梁王府里的官员录事参军黄琪等人,都觉得他有些失礼了,暗暗为他着急,担心他受到皇上和皇后的斥责。他们多次让采纱去叫李,结果根本就叫不醒。

    其实,李压根就是不想去,他年纪小,进了皇宫,要给很多人行礼,大家本来就不重视他,也没有人把他当回事儿,他还要跟着一大堆人在那里假笑,实在是没意思。

    李认准了一件事儿:他只要不表现出色,不去争权夺利,他就是安全的,小日子就可以过得很滋润。所以呢,没礼貌就没礼貌吧,没人重视也是件好事儿。

    李刚刚起床,采纱就说道:“王爷,你起来了,你快去客房里吧,大家都等着给你拜年呢。”李走进客房一看,府里的官员们还都在府里伺候着,等着给他拜年。

    作为梁王府的官员,他们第一个拜年的对象自然是梁王了,因此大家都早早地等在了府里。李睡到了晌午,他们也只好等到了晌午。

    官员们看到他进来,一齐说道:“恭贺王爷,新年大吉。臣等给王爷拜年了。”

    李有点不好意思了,他对着王府的录事参军黄琪等人说道:“大家同喜,本王也给你们拜年了。”

    本来,拜完年,大家也就该回去忙自己的了。李说道:“请等一下,本王有几句话要说。”大家都望着他,看看他要说什么。

    李说道:“过年了,本王也没有什么送给大家的了。大家辛苦了一年了,也该好好休息一下,黄参军,你安排一下,从今天起,一直到十五,大家不必按照朝廷的规定,在王府里,留下必要的人轮流值班就行了。

    凡是值班的人,可以拿双份的加班费,不值班的人,也可以拿一份加班费。好好过个年,开开心心的。”

    大家一听,王爷这么体贴下属,都十分高兴。一齐向他施礼道谢。

    大家走后,黄琪有些担心地说道:“王爷,您体恤下属是好的,您最近给大家发福利,可是发了不少,这样下去,今年府里的账上,恐怕会出现亏空的。”

    李笑道:“黄参军,你就放心吧,本王没有什么大志,你们跟着本王升官恐怕做不到,可是发财一定大大的。你等一下。”说完,他就出去了。

    过了一会儿,李从外面回来了,他拿出了一个精美的锦盒,放在了桌子上,打开给黄琪看。

    黄琪一看,脸色大变,眼睛瞪得老大,嘴也不由自主地张开了,他一下子就站了起来,眼睛死死地盯着盒子里的东西。

    在锦盒里面,有一块暗红色锦缎铺成的底座,上面放着一颗乒乓球大小的珠子。珠子无比圆润,光洁,晶莹剔透,好像水晶,但是比水晶还要透亮,看不出是什么材料制成的。

    恰在此时,一缕阳光从窗外照射进来,披洒在那宝珠上,宝珠发射出了耀眼夺目的光辉。

    黄琪声音颤抖着说道:“王爷,这是什么宝珠,竟然如此高贵?”他一时想不起什么更好的形容词了,就用上了高贵的字眼。

    李拿起那颗珠子,递给了黄琪,让他试试手感。

    黄琪不敢接着,在李的示意下,他双手在自己的衣襟上使劲儿地擦擦,才小心翼翼地把那颗宝珠捧在手里。

    黄琪握住宝珠,掌心一阵冰凉。他用手轻轻抚摸,感到了无比的细腻光滑,他此刻的感觉,好像是在抚摸少女光洁细腻的肌肤。不,好像比那个感觉还好。

    他抚摸了一会儿,生怕不小心给掉落了,双手捧着,放进了锦盒里。

    他坐下后,眼睛仍然盯着那颗珠子,问道:“王爷,这是什么宝物?”

    李说道:“这叫西海珠,是从万里之外的、西海中的一个小岛上采来的,据说此珠极难寻找,具体的情况,我也说不清楚,我问过卖给我珠子的人,他们的嘴很严,一个字也不透露。”

    黄琪说道:“难怪呢,臣从来没有见过这样的宝物,原来来历如此不凡。”

    李说道:“黄参军,你觉得这颗珠子,值多少钱?”

    黄琪郑重地说道:“无价之宝。”

    李说道:“你这么一说,本王就放心了。当初买这些珠子的时候,每颗珠子都花了1000两白银,我以为买亏了呢。”

    “不亏,以臣的眼光,这颗珠子,至少价值万金。”黄琪说道。他有些佩服梁王的眼光了。

    忽然,他想到了什么,问道:“王爷,您说您买了一些?就是说您的手里不止这一颗宝珠?”

    这些所谓的宝珠,其实就是李淘宝来的工艺品玻璃球,每个玻璃球10元,加上特快专递的费用50元,每个玻璃球花了他60元钱。他原本打算,每个玻璃球卖个600元,也就是2两银子,发点小财就行。

    现在,他看到黄琪的表现,忽然后悔自己买了100颗,有些买多了。既然宝珠这么值钱,就不能多卖了,物依稀为贵,市面上出现的越少越好。

    他盘算了一会儿,打算只拿出10颗玻璃球去卖,而且,只能卖给外国人。他想过了,他曾经答应唐太宗李世民要生产望远镜的,也就是今后他要生产玻璃。

    这些珠子要是卖给大唐的人,买家肯定是贵族,要是他们知道了玻璃的真实价格,还不得骂死他李。外国人嘛,嘿嘿。

    李想好了下一步的计划,说道:“黄参军,我手里一共有10颗这样的珠子,我打算把它们都卖掉,这东西不当吃不当喝的,换成钱,补贴王府的用度不好吗?”

    黄琪想到了这位王爷历来的花钱习惯,也觉得卖掉宝珠是个好主意。他说道:“王爷,你打算怎么办?”

    李问道:“鸿胪寺(外交部)里,你有熟人吗?”

第二十四章 险些误事

    “鸿胪寺少卿唐菲,是我的舅舅的侄子的媳妇的叔叔,也是我的同乡。”黄琪说道。

    李听的直笑,不知道这是什么亲戚关系了。不过,黄琪为人圆滑老成,办事稳妥可靠,他决定此事就交给黄琪去办。

    外国使臣,在大年初一给唐太宗拜年以后,初二就会离开京城长安,返回他们自己的国家。这也是李急着淘宝玻璃球,并且不惜特快专递的原因。

    李拿出了10颗玻璃宝珠,交代给黄琪,告诉他这些珠子,只能卖给外国使臣,价格由他来定。

    黄琪拿起一颗珠子,说道:“臣这就去办差,就先拿这一颗宝珠吧,找好了买主,臣再来您这儿取。”他可不敢把这么多的宝珠拿出去,那也太危险了。

    李有交代了几句,黄琪虽然不知道王爷为什么搞得这样神秘,但是他表示照办。

    李生怕外国使臣走了,他的买卖就做不成了。其实,他是白担心了,所有的外国使臣,就没有一个打算马上离开长安城的。

    就一个原因:狼王现身。

    大唐鸿胪寺里。

    薛延陀部族可汗夷男,今天早上,听到了狼王得而复失,铁力将军被杀的消息,心里极其郁闷,他深恨唐太宗李世民,发誓回到草原上,一定要发兵进攻大唐,给李世民好看。

    可是,现在他不敢离开长安城,这并不是因为要和安宁公主和亲的事情,对于夷男可汗来说,一个女人算不了什么。

    狼王的出现,给了他很大的压力,尤其是狼王现在十有**,已经落入了唐太宗李世民的手里,他一定会利用此物大做文章的。

    李世民只要将此物交给草原上其他强大的部族,比如突利等人,他们一定会利用狼图腾的号召力,影响草原上广大的中小部族,和他夷男可汗分庭抗礼。夷男可汗好不容易争取的草原部族统一局面,也可能因此分崩离析。

    “狼王一定要掌握在薛延陀部族的手里!”夷男可汗下定决心,要全力去争取。

    大年初一上午,各国使团都去给唐太宗李世民拜年,夷男可汗自然也去了。在他和唐太宗李世民见面的时候,他特别留意李世民的神态。

    他注意到,李世民在和自己眼神交流的时候,脸上带着古怪的笑容,目光深不可测。似乎有些胸有成竹、也有些讥讽。反正,夷男可汗的感觉非常不好。

    他回到鸿胪寺,就和孛贴商议,如何才能把狼王掌握在自己的手里。

    孛贴说道:“可汗,您的考虑是对的,臣已经吩咐了,让咱们在大唐朝中的关系,打听狼王的下落。”

    下午,孛贴回到了自己的房间里,等候消息。

    到了傍晚时分,一个随从进来说道:“总管大人,我打听到了一个消息,说大唐鸿胪寺少卿唐大人那里,来了一个商人,安南国使臣从他那里得到了一颗宝珠,您要不要去看看?”

    怪事儿年年有,今年特别多!孛贴心中很奇怪,就亲自来到了鸿胪寺的官衙,求见鸿胪寺少卿唐大人。

    在鸿胪寺少卿唐菲大人的客房里,孛贴见到了一个长相怪异、服装也怪异的人,这样的人,孛贴见过,是西方罗马帝国的商人。

    这个罗马帝国的商人,拿出了一颗西海宝珠。

    孛贴在震惊之余,立即发现,这种西海宝珠的材料和狼王的一样。他确定了这个宝珠的价值,当即决定购买一颗。

    罗马帝国的商人,开出了50两黄金的价格,孛贴没有还价,立马买了下来。

    孛贴买到了西海宝珠之后,立即来到了夷男可汗的房间。

    夷男可汗拿着这颗从未见过的宝珠,反复把玩着。他说道:“雕刻狼王的的材料。真是和这颗宝珠的材料一样吗?”

    孛贴和见过狼王的一个随从都说是一样的。

    孛贴见过狼王,可惜被人抢走了,他跟夷男可汗形容了半天,只能说狼王如何名贵,可是毕竟说不清楚。他见到了西海宝珠,就买来证实自己所言不虚。

    夷男可汗点点头说道:“这种宝珠,的确罕见。一颗宝珠就价值50两黄金,狼王的价值就不用再说了。”

    说到这里,他忽然想起了什么。他说道:“既然罗马商人手里有这种材料,能不能从他们那里弄到这种材料,雕刻一匹狼王?”他的脑子转的就是快。

    孛贴摇摇头说道:“恐怕不行。罗马帝国臣亲自去过,那里应该也没有这样的宝物。臣听说,这些宝珠一共有10颗。臣怀疑,这些宝珠是和狼王一起现身的,至于怎么落到了罗马人手里,臣就不清楚了。”

    夷男可汗点点头,说道:“你说的有道理。不过,任何线索也别放过。派人盯着那个罗马人,看看有什么有价值的线索。”

    “喝(是),大汗。”孛贴答应后,退了出去。

    李卖宝珠这件事,做得有些莽撞了。李也好,李二宝的灵魂也好,他们毕竟是没有多少政治经验的的菜鸟,李只想着外国使臣马上要离开长安,就想着要发一笔财,结果,差点让夷男可汗察觉其中的秘密。

    幸亏孛贴大人学识丰富、见多识广,知道罗马人那里也没有玻璃这种材料,他根据自己的经验,给西海宝珠的来历,找了一个合理的解释。意外地坚定了薛延陀人对于狼王价值的信任。

    正所谓,无巧不成书,梁王府的录事参军黄琪,是个十分精明的官员,做事滴水不漏。那个他找来的罗马商人,刚刚出了鸿胪寺,就被他秘密接走了,从此杳无音信。

    否则,李的计划险些泡汤了。

    皇宫。

    也就在大年初一的下午,唐太宗的卫队长马宣良,带着一队卫士,藏在一个普通太监的屋子里,各个手持利刃,保护着一间储物室。

    他们等了很久,进来了两个人,卫士们立刻跪下行礼。来人赫然是唐太宗李世民和吏部尚书长孙无忌!

    卫士们没有像往常那样,大声呼叫“参见皇上”,而是默不出声地行礼。似乎在掩饰着什么。

    马宣良推开了储物室的门,一股难闻的味道传了出来。

第二十五章 黄金

    储物室里,存放着很多杂物,主要是些清洁用品,有扫把、拖布、抹布等,还有有一些马桶等,虽然摆放还算整齐,但是仍然发出了一股霉味儿。

    李世民虽然皱起了眉毛,但是仍然要往里面走。长孙无忌急忙拦住了他,说道:“皇上,您就在外面屋子里等着吧。”

    李世民说声:“无妨”,迈步走了进去。

    屋子里,几个卫士守护着一个箱子,卫队长马宣良示意他们出去,他上前打开了箱子,然后也退到一边站着。

    李世民的眼中闪过了一丝惊异神色,然后仔细注视着箱子里的那尊雕塑。

    长孙无忌也十分吃惊,良久,他吧嗒吧嗒嘴,说道:“果然霸气!难怪草原人要拼命抢夺呢。”

    李世民和长孙无忌出了屋子,坐在外间的太监们睡觉的榻上。他说道:“这个物件,对于草原上的部族,无疑是有着巨大的吸引力的,利用得好,一定会对大唐掌控草原有帮助。”

    长孙无忌说道:“皇上说得对。咱们完全可以利用它来分化草原上的主要部族,引起薛延陀(草原)、突利(另一个草原民族)甚至是西突厥(俄罗斯)之间的纷争。因此,这件宝物,要牢牢掌握在大唐的手里。”

    李世民点点头,站起来说道:“辅机(长孙无忌的字),咱们回去吧,找房玄龄和岑文本一起商量一下。”

    长孙无忌说道:“好。”跟着李世民向外走。

    临出门之前,唐太宗李世民吩咐道:“马宣良,你要仔细保管此物,不得出任何岔子。”

    “臣遵旨。请皇上放心,臣确保此物万无一失。”马宣良应道。

    当天晚上。梁王府李的卧室。

    王府录事参军黄琪,在典军杨康的护卫下,带着一个箱子,来见李。

    他一进门,就惊喜地说道:“王爷,这回可真是发财了。您看看。”

    说着,他让杨康打开了那只箱子。

    李过来一看,眼睛被里面的东西晃得睁不开眼。

    箱子里,码放着一堆黄灿灿的金条、金砖。李这也是头一次见过这么多金子。

    他的目光离开了金子,可以仍然没有睁开,这回不是晃眼了,而是他高兴得眼睛眯成了一条缝。他招呼道:“黄参军、请坐。哦,杨康,你也坐吧。”

    “谢王爷。”两人道谢后坐下。

    黄琪说道:“臣这次到鸿胪寺,找了一个罗马商人,推销您的西海宝珠,结果十分顺利。10颗宝珠,每颗卖了30两到40两,薛延陀那里是50两,合计下来,一共是370两黄金。嘿嘿,王爷,这可真是不少呀。”

    杨康也说道:“王爷,臣也是头一回看到这么多黄金放在一起呢!”

    李笑咪咪地说道:“本王想好了,今后咱们就琢磨着做生意,发财,国家大事儿,让别人操心吧。咱们有钱了,大家日子都好过不是?”

    说完,他拿出了5两黄金,给了黄琪。又拿出2两黄金给了杨康。说道:“这次你们辛苦了,这是你们的酬劳。”

    这些钱比他们一年的俸禄都多。黄琪和杨康都十分高兴,起身施礼感谢。

    再次落座后,黄琪说道:“杨康,你先去忙,我和王爷有事儿商议。”

    等杨康出去后,黄琪有些担忧地说道:“王爷,您最近手里有不少的好东西,东西的来源渠道,可要保密呀。还有,这次卖给番邦国家的宝珠,要是让别人知道了,会不会有人做文章呀?”

    黄琪年届不惑,考虑的事情就很多。最近梁王的性子改变了不少,大家的日子也都好过了不少。他是真心关心李了。

    他的话,提醒了李。

    李淘宝来了这么多不属于这个时代的东西,难免会引人注意,要是李世民问起来,自己一定要给个说法的。

    “匹夫无罪,怀璧其罪。”

    李手里掌握着宝物,肯定会遭到别人的觊觎的。幸亏他是个王爷,不然,早就会有人逼问他东西的来历了。

    李世民上次问过他,李随便说说,李世民没有深究。可是,将来他一定会正式问李这个问题的,到时候该如何回答?

    “这可得好好琢磨一下。”李心里想到。他问黄琪,说道:“你说得对。我会注意的。”

    随后,李说道:“你给我留下50两黄金,这是我进货时借的钱。我这就还给人家,其余的钱,你就入账吧。”

    李想好了,自己手里有了这50两黄金的私房钱,就不用在用钱的时候,让府里知道了,方便。

    第二天下午,也就是大年初二。贤妃娘娘的抚琴殿。

    再说安宁公主,身体一直不好,情绪低落。贤妃娘娘这个年过的也不好。贤妃娘娘正在陪着安宁公主说话,太子李承乾过来了,跟着他来的还有长孙冲。

    贤妃娘娘看到长孙冲,心里不爽,她担心长孙冲的到来,会刺激安宁,让她再做出什么傻事来。

    她迎出去,把手指放在嘴边,做了个悄声的手势,示意大家到外面谈。

    到了外间,贤妃娘娘认为安宁听不到了,问道:“承乾、长孙冲,你们来干什么?”

    太子李承乾说道:“我们过来给您请安,顺便看看安宁妹妹。”

    贤妃娘娘忧虑地说道:“看安宁就不必了吧,她的情况不好,你们别再刺激了她。”

    李承乾说道:“正是因为她情况不好,我们才过来劝解她的。父皇已经决定让她初六出嫁,您觉得她现在这个样子,能顺当地出嫁吗?”

    贤妃叹了一口气,眼泪流下来了,她说道:“我苦命的女儿呀。”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